欧亚世界史及全球世界史

    所谓“欧亚”,即是欧洲及亚洲大陆的总和,近年来也有人将非洲加入后统称为“欧亚非”,或许后者的说法较全面也不一定。(小说文学网)***而曾红极一时的“旧世界”、“旧大陆”等称谓渐渐没人使用。因为那带有某种刻版印象或价值观。不论是“欧亚”或“欧亚非”,都属较不带绪而单调的说法,但前项称法的背景,的确是来自于“欧亚非自古以来即是人类史舞台”的这个想法。

    转动地球仪,由于苏联解体后的变动,可以见到国界线频繁变化,诞生了新的国家。对从事与世界地图或是地球仪相关工作的人来说,或许被频繁改变的国界线搞得忙乱,但在本书的讨论中,倒是还没那么大的影响。

    地球表面大多是海洋,单以太平洋,特别是南太平洋的规模来说就大得惊人,澳洲在其中不过是个小岛而己。陆地占地表约29%,主要分为欧亚非和南北美洲两大陆地板块。板块多分布于北半球,南半球时恐怕该称为“水半球”才名副其实。总而之,地球主要板块明显偏处于欧亚非洲,且多位于赤道以北,也就是欧亚及北非大陆。因此,北非及欧亚大陆能长时间成为对人类而的主要“世界”,有相对的自然地理条件,无怪乎成为影响人类历史的最大框架。

    再说,欧亚非大陆板块的两侧、东西为太平洋及大西洋的两大海域,长时间限制了人类的迁移范围。假如偶然而无目的漂流、或小规模的航海活动不算在内的话,人类在远古时代实在没办法在海上大举移动。

    因此,结构完整、具备在大海航行能力的船只问世,对人类史实在意义重大,全球性的“世界史”,就是在大型船只出现后的事。在那之前的海洋世界,不过是小型舢板等船只沿陆地近海或在内河航行尔尔。于是日本群岛长期被视为极东之地:相对地,不列颠群岛则处于极西。

    那是一个很长的时代。亦即在人类历史中的“世界史”,有相对长的时间属于“欧亚世界史”。我们的世界进入“全球世界史”时代的时间,反而还不算太长。

    “中央欧亚大陆”位于何处?

    将焦点转回地球仪观之,欧亚大陆的北边为北极海,南方则为广大的印度洋。自古以来人类主要活动场域的欧亚大陆,即是位处于严寒和酷热海洋之间的广大土地。从北到南,气候依横向带状方式变化,由于地形差异的影响,气候变化并非全依这种单纯的条纹界线来划分,但人类的生活方式,基本都是依此变化形成。可以说在“经度”、“纬度”等看不见的“人为折痕”中,纬度的作用较深。

    欧亚大陆沿海及岛屿属于较湿润的区域,自日本群岛以降,朝鲜半岛、中国内地南部、东南亚及印度的大部分地域皆属湿润地带,再往西去,则仅有极小范围的沿海地域属于湿润地带。

    日本拥有湿润的气候绝对是老天给的礼物。山脉罗列的地势及森林山川环绕的地理,干净冷冽、丰富的水源,更是不可或忘的恩赐。尤其四面环海使各地均有海港,这般海洋立国的有利条件促使日本成为近代产业国家,真是何其幸运呀!

    从日本群岛到东南亚的众岛屿海域多绿意盎然,甚至可被称为“绿洲”。曾风靡一时的常绿阔叶林及其文化思想,具体展现海洋季风带来的翡翠绿丛林世界,和热带雨林这个世界共同语的意象联动,非常漂亮。然整体观察欧亚大陆,可能现称为翡翠绿丛林的区域,仅限于接近海洋的地带,由于湿润的空气无法深入陆地,越往内陆,气候越干燥。

    若以削苹果皮的方式将欧亚大陆转圈削下,虽然有些微程度差异,大抵都以干燥气候居多,是一个以干燥为共通点的地区。虽然是大略而,所谓的“中央欧亚大陆”,它与内陆亚洲及中亚等说法稍有差异,指称范围较大。干燥世界范围之广,不仅止于亚洲地区,亦扩及欧洲。

    略过欧亚大陆沿海边缘地区,而将此地带统合为一的原因在于它的风景几乎一致。顺着这条气候带,从北往南延伸,地图上几乎是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半沙漠、沙漠等气候颜色标示依序排列,亦可从气象卫星取得的数据获此明确佐证。

章节目录

游牧民的世界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日]杉山正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1.欧亚世界史的构想(1),游牧民的世界史,笔趣阁并收藏游牧民的世界史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