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种简介
八极拳为拳种之一全称“开门八极拳”或称“岳山八极拳”。称“开门”者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殖八殥之外有八统八统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运”之意。称“岳山”者相传八极源自河南焦作岳山寺故名冠“岳山”。
北方称武术为把式、八式。八极的意义在于勉励门内弟子要将八(把)式练到极高的境界。另外八极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各部位的应用。所以八极之名是要求本门弟子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挥到极致。在汉朝刘安写的《淮南子》里记载:“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这里八极代表了极远之处。八极拳之名也是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
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扬光大经久不衰代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武术界影响很大。
形成展
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但近代根据其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
八极拳的起源时间和地点至今说法不一。一说起源于明代因在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罗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极拳”。二说源于武当是道士所创。三说是清代河南岳山寺和尚张岳山创。四说是清代一号“癞”的云游道士所创。但均无确切史料依据故其起源有待进一步研究。还有说法八极拳原始于河南嵩山少林寺为少林寺第四门看山拳。八极拳系内由外家八种拳中之精华手法组成故名为八极拳。
按照通常的说法八极拳全名“开门八极拳”。尊“癞”为一世吴钟为二世。吴钟无子中年得一女名荣为习武近3o岁嫁于海丰习长拳者戴氏。她遵“开门”之精神将长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飞虎拳、桃花散等拳术依八极拳法之风格提炼修改传回孟村。此后求习八极拳者日增。乾隆四十年左右吴及族弟吴钟毓开门授艺求艺者数十人。除本镇吴、丁各氏外亦有罗疃等地者。
民国二十年载:张殿奎沧县新县镇人自设武馆授徒百余。新县镇北距孟村镇9公里东距罗疃村2公里人称此地为“八极窝”。
八极拳据传由癞姓道士传艺河北省庆云县后庄科村人吴钟:吴钟传艺其女吴荣。后吴家移居沧县孟村镇(今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遂成为八极拳的传播地。自吴荣之后八极拳分两支传习:一是吴氏本家及其门生。近代传衍不绝造诣较深者有吴楠、吴世科。其近亲马凤图影响较大传人较广。另一支是王四学艺于孟衬后传罗噇张克明张传其子张景星、黄四海等。张景星传人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李书文、马英图、韩化臣、张玉衡(张景星之子)等。自李、马、韩之后八极拳由孟村一隅之地播及全国。
清雍正年间著名八极拳大师吴钟(字弘升)只身三进南少林寺机关暗器无一沾身且一枝枪南七北六十三省扎遍天下无敌手被誉为“南京到北京神枪数吴钟”的美称。
近代八极拳名家李书文(字同臣)练功成癖寒暑不辍深得枪法之奥秘武术界内称“神枪李”。《沧县志》载:“李书文室内排掌击空离窗五尺窗纸振荡有声。李以枪刺树上枣一枪一只。刺壁之蝇蝇落而壁无痕。铁锥入壁力拔甚难他以枪搅之锥即出。”
《武林史话》记有八极拳师的三大保镖如下:“八极拳”乃是以其强劲而对中国近代史颇有影响的拳法。八极拳手李书文是驰名天下的神枪(大枪)手曾被许兰洲将军、李景林提督等召用为保镖和武术教师在军阀割据时代曾活跃在风云多变的中国政治舞台上。而李书文的三个弟子也曾在激烈变革的中国近代史上扮演过奇异的角色。
李书文的大弟子霍殿阁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教师和警卫官直到伪满。
李书文的最后一个弟子刘云樵在国民党政府警备队服役当过侍卫队教官和蒋介石警卫。
而与刘云樵同时跟李书文学八极拳的李健吾做过**主席的警卫。
如此传奇般的李书文的三个弟子先后出现在多变的中国历史权力层支撑点上可见八极拳的强劲。
就艺术而言八极拳姿势舒展、协调优美、神形兼备。
八极拳法已传11世各世传人之佼佼者有吴钟、吴荣、吴楠吴钟毓李大中、吴凯、张克明、吴会清、黄四海、张景星、李贵章、曹井田李树文、强瑞清、马凤图、马英图、吴秀峰、韩会清、李万成、高贵林、吴兆海、丁玉林、霍殿阁、李萼堂、李树森、范青云、马贤达、马明达、吴连枝、冯玉玺、王景祥、田金钟、尹树春、霍庆云、崔洪起、黄玉柱等。
今之八极拳法遍及结夏传至海外。马凤图、马英图栖身甘肃传八极拳法于西北五省区;吴秀峰在津授徒数百人;王景祥、田金钟、等人在津广传八极拳术;马贤达、马明达授艺国内外其著述在国内外均有影响。沧州尹树春受业于吴秀峰;青县孙福太受业于冯林潮;肖官屯黄玉柱受业于狼儿口张福顺均传艺于沧州市重点业余体校武术教练。吴连枝曾一次接待香港、两次接待美国、十一次接待日本访和习艺者并四次应邀赴香港、两次接待美国、十一次接待日本来访和习艺者并四次应邀赴日本大阪等地授艺、讲学。1982年香港《技击》杂志刊载介绍尹宗琦的文章。同年日本松田隆智率代表团来沧考察。
风格特色
开门八极拳闻名于其刚猛暴烈的拳风同时也闻名于其进身靠打的招式。绝招“贴山靠”便是其中翘楚。开门八极弟子们习练“贴山靠”时常常会用自己的身体去靠墙、靠树、靠桩可想而知其威力之大。贴山靠在进招之时的关键就是进身以“打人如亲吻”的距离接近对手用肩部撞击对方。其看似以肩部为力点实则结合了腰胯部的扭转力合全身之力向对方靠去给人极大的伤害将人摔倒。“开门出手六力合一”六大开之劲力在开门八极拳的“贴山靠”上面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下盘功夫中“搓踢”是八极拳重要的腿法之一。开门八极拳讲究“行步如趟泥脚不过膝”。而搓踢正是这种步法的体现他要求踢击时攻击点落于对手的膝关节以下尤其是足部。因此搓踢虽不如其他的腿法有杀伤力但是却意在用踢绊破坏对手的脚下重心用不强的劲力巧妙的达到击倒对方的效果。
八极拳是非常讲求实战、打练结合的拳种之一猛起硬落、硬开对方之门连连进是八极拳技击中的最大特色。
八极拳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部队、武警中操练的擒拿、背摔、格斗等都吸收了八极拳的某些特点。
八极拳的训练可以增强人体的力量、度和灵敏度同时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作风。
套路招式
八极拳力刚猛有顶、抱、单、提、胯、缠六种力方法。八极拳法讲**步。除马、弓、虚、盘五种基本步法外还有闯步、拖拉步、盘提步、跟提步等。腿法有搓提、弹腿、侧蹬、三挣提、蹁踹等。其手型体现云、罗、提、按、刁、扣、缠、粘八大手型之运用。八极拳法之传人借纯阳九宫剑之剑规为门规。门规为八要:一要心术正二要胆气重三要耳目灵四要手足捷五要身法便六要力量充七要精神旺八要儒雅性。
八极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极架、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四郎宽拳、六肘头、太宗拳、太祖拳、华拳、飞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大枪、**花枪、行者棒、八棍头、纯阳九宫剑等。拳械套路可单练亦可对练。
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套路有八极小架、八极拳(亦称“八极对接”)、六肘头、刚功八极、八极新架、八极双软等。器械以6合大枪、对扎大6合为主:其劲道讲求崩、撼、突、击、挨、戳、挤、靠、以及撞靠劲、缠捆劲等。特点为动作简洁、长短相兼、劲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叠用、下盘稳固。
八极对接单练称“八极拳”。全套四趟四十二势。主要拳势有理打顶肘、左右提打、端档、托窗、转环掌、大缠、小缠、挎塌、跪膝、扑面掌、落步砸等。
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以震脚闯步结合而成。
八极拳的腿法要求不宜过高主要有弹、搓、扫、挂、崩、踢、咬、扇、截、蹬。
八极拳的主要内容有:
一、金刚八势(基本开门练法):撑锤(崩弓窜箭急)、降龙(五岳朝天锥)、伏虎(**扑地锦)、劈山掌(劈山斧加钢)、探马掌(登山探马准)、虎抱(圈拦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挤)、鹤步推(鹤步推山稳)。
二、六大开六大开为八极拳之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为要点招不离胯。
三、八极拳小架(同时可以配泥球耗软架)。
四、练习八极拳时应先做好准备工作。习练时要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同时舌抵上颚、力时伴以哼哈之声以达内外合一劲力完整之要求。其它部位的动作也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全身上下协调一致。
五、大小劈挂掌:练习八极拳必须辅练劈挂掌刚柔相济力达四方。因此有“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之说。
六、辅助操练的有:搂桩、靠桩、顶弓掌板、抽袋、跑砖等。
七、对练项目有:八极对接拳、八极对劈挂、八极对爪拳。
八、器械有:
1、**大枪、双盘枪点(滑大杆子)、耗大枪架。
2、大**刀、小**刀、雪片刀、万胜双刀、拦马撅(扑刀)、春秋大刀。
3、月霞剑、青萍剑。
4、震山棍(行者棒)。
其它有双戟双钩、鸳鸯铽、雁翅镗等。
九、双练器械有:对劈月霞剑、对盘**枪、单刀拐进枪、扑刀进枪、春秋刀对双剑、三节棍对双拐、梢子棍对枪
十、其它有易筋经、大架太极、罗汉拳等。
八极架:练八极拳者多从“八极架”入手亦有人称其为“功架拳”、“小八极”或“小架子”是八极拳的基本功也是八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简单、易练更具有很高的健身和实用价值。
约计25势每势均是一独立招式。招式不同练法亦异。各势按其用法直接使用势与势间勾挂连环变化巧妙。此外八极门中的著名招法——“八大招”又称“八招法”也隐秘在八极架路中。是招一经点拨、析解、试手即可掌握。
六大开:指“顶、抱、担、提、挎、缠”六种基本方法是各种动作的母系。「顶」是上领、下沉、左顶、右拉四面八方劲力的十字整力;「抱」是紧缩一团枕戈待寓攻於防防中有攻的技法;「担」是以拳轮为力点由上往下的盖、砸拳法;「提」是指腿法之变化;「挎」是弯臂短击法和快摔法;「缠」有大小之分小缠缠腕大缠缠臂。拳谱中讲述六大开:“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挎合练单扬打顺步腰身便是缠翻身顶肘中堂立打开神拳往後传。”
八大招:(1)阎王三点手(2)猛虎硬爬山(3)迎门三不顾(4)霸王硬折缰(5)迎风朝阳掌(6)左右硬开门(7)黄莺双抱爪(8)立地通天炮。
劲力:讲求崩、憾、突击。崩如山崩之势;憾如震撼山岳;突击为用法突然动作乾脆。须贯通於肩、肘、拳、胯、膝、脚六个部位。力瞬间要劲如崩弓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以刚劲为主。
行气:要求始于闾尾于项梗源泉于腰行步若淌泥气要下沉忌浮。
身法九要:(1)意正身直(2)松肩气下(3)外方内圆(4)含胸拔顶(5)抖胯合腰(6)手脚相合(7)气力贯通(8)三盘连环(9)意守丹田。
步法:不丁、不八、不弓、不马即用拥搓步跺碾步和翻身跺子。步法歌诀: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伫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飘摇。还有‘八极八极两脚不离地‘的说法。
技击手法:讲求寸截、寸拿、硬开硬打、挨。戳。挤、靠、崩、撼、突击。口诀曰:一寸、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搂、七硬、八摔。
技击歌诀: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讲求三盘连击。迸则退则稳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八极拳技击讲究彼不动我不动彼若不动我以引手诱敌招随即用崩开裹迸之法强开对方之门贴身暴三盘连击一招三用三法三力而一举成功。
技击原理
八极拳动作刚劲、朴实无华、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因此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极为刚猛。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
八极拳以头足为乾坤肩膝肘胯为四方手臂前后两相对丹田抱元在中央为创门之意。以意领气以气摧力三盘六点内外合一气势磅礴八方力通身是眼浑身是手动则变变则化化则灵其妙无穷。八极拳非常注重攻防技术的练习。在用法上讲究‘挨、膀、挤、靠‘见缝插针有隙即钻不招不架见招打招。
八极拳的十大技击法要求
1)姿势舒展(十字劲)
2)手脚相随(眼随手转拳脚齐)
3)下盘稳固(腿不过裆脚不离地无蹿蹦、跳跃步法)
4)劲力短快
5)变化突然
6)拥搓代缓(缠丝劲和“拥搓”步法)
7)以气吹力(吐气声以声助势以气催力)
8)刚柔相兼(以“四六”为主用“拥搓”步法)
9)阴阳顿挫
1o)神形兼备
学习要领
拳歌
头要顶颈要挺身要直胯要坐
动作干脆力刚猛
挨、帮、挤、靠无处不到
拳诀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
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
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
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练功要领
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
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
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步法歌诀
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
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
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力要求
始于尾闾于项梗。
源泉于腰力于腰。
身法要求
意正身直松肩气下外方内圆含胸拔顶
抖胯合腰手脚相合气力贯通三盘连进。
技击歌诀
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贴身近三盘连击。
实战步型要求
弓不弓马不马丁不丁八不八。
八极拳的“力”技术
中国传统武术的每一个拳种都有其独具特点的技术体系从而形成各拳种之间在风格特点上的明显区别其中力技术是形成一个拳种极为重要的因素是拳种的立身之本。练拳不懂劲无疑于盲人摸象即使刻苦修炼也难窥拳术之堂奥。鉴于此本讲拟从力的角度去分析八极拳的劲力技术。
一、八极拳力技术的原理
八极拳的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其它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
1、八极拳力技术的过程
拳谚云:“动如绷弓若炸雷”这是对八极拳力过程的形象说法。“动如绷弓”是蓄劲的过程意思是身体像拉开的弓一样蓄满劲力然后把浑身所蓄之劲传递到肢体而释放出去。实际上用“身如弓拳似箭”这种说法来形容八极拳的蓄劲力过程则更加贴切。
“若炸雷”则是描述八极拳力瞬间的特征。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力要突然、猛烈使人猝不及防要有摧枯拉朽的气势;二是力要以人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出任何方向都要有力的存在就象炸弹在空中爆炸一样。
八极拳的力虽然刚猛暴烈但在练习和应用时都讲究“劲到头”也就是通常练武术讲的“寸劲”、“爆力”但八极拳所出的是督透之劲不是抖弹之劲。八极拳力的全过程可分为前期动作的运动过程(力的准备过程)和力过程力动作的运动过程要放松要达到松而不懈、快而不僵的要求以便在节省体力、理顺筋脉的前提下快完成动作过程当动作运行到指定位置时再突然力。所以八极拳的力过程要领总结起来就是:力前的过程要放松、要快快到位到位力。这既是练习时的要求也是应用时的要领。
二、八极拳力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通过对八极拳劲力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八极拳力的特点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劲整力猛、暴烈突然。由于八极拳的力是整体力劲力是由人体内向外出的且各个部位高度协调同时动充分激了人体内的潜能使之瞬间向外爆出来形成了八极拳劲力刚猛暴烈的特点。在实用时威力奇大极具杀伤力即使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招式也极具实效性。
二是劲力浑圆、攻防兼备。我们前面已经讲到八极拳的劲力是以人体为中心向四处辐射出其中既有显现的力也有隐藏的力可以说全身无处不藏力。有些方面看似无力触之则有力而且在各个方向都有力存在。对手无论在任何方向实施破解或偷袭或者从几个不同方向同时进攻都会遇到一股强大劲力的反弹从而起到保护自己伤害对手的作用。
三是刚柔相继、虚实相生。八极拳的劲力看似刚猛而在蓄劲和劲力运行的过程中又要做到柔顺自然快而不僵柔而不懈快到位后突然力。其过程的柔顺和力的刚猛充分体现了八极拳劲力刚柔相济的特点柔顺的过程为力的刚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充分的保证。这种刚柔相济的劲力使得八极拳的招式在应用时能够虚实相生每一招每一式皆可实可虚不力为虚力即为实不到位为虚到位后即变为实因此可使人虚实难辩真假难分。
四是以气促力、简捷实用。八极拳在力时都伴以擤气以使气力相合内外合一。即使是最简单的招式也蕴藏着极为巧妙的劲力且可使内气直接用于实战从而出督透之劲。此劲后续极强就向大海的波涛一样连绵不断一浪高过一浪直透体内伤及五脏六腑使人无法抵抗。人在受到打击以后外面没感到怎么样而内脏却似翻江倒海般难以忍受这也就是拳家们所说的“内伤”。
三、练习八极拳力技术容易出现的问题
八极拳的力对整体协调性要求很高其细腻之处也很多因此在练习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出现一些错误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领不明二是片面理解三是急于力四是劲力不合。
要领不明是指对力的要领无法正确理解或者浅尝辄止从而产生错误的判断。由于是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由于老师的错误讲授而形成了学生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是非常顽固的别人的忠告是很难听进去的所以最后练出来的就不是八极拳的劲力了就象武术界人们常说的“练的是八极拳的架不是八极拳的劲”。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就是克服自以为是的心态虚心向有名望的老拳师请教如果向连自己老师都非常尊敬的老拳师请教就更好了请教时要真心诚意人家才能真正告诉你得到有经验老拳师的指导后要细观察从中悟出道理来。
片面理解是指对力的要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抓住一点不计其余。致使力时在某一个侧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其它方面则违背了拳意要领的要求。例如:大家都知道八极拳是取八方极远之意但有的人在练习力时只有一方极远还有的每在力时肢体放过了头好像是达到了极远但力力点不明整体不是爆炸劲也失去了八极拳的真意。
急于力是指虽然知道了正确的要领但还没有落实到实际动作中去在整体还没有和顺的情况下急于在动作中出劲力。一般人们都认为八极拳的劲力刚猛总觉得不力不足以体现八极拳的特点从而急于力图一时之快结果导致了劲力僵硬、不合等诸多不利因素的生成阻碍了正确劲力的形成。虽然勤修苦练功夫没少下但还是事倍功半进展缓慢这就是“欲则不达”的道理。克服的方法是不要急于力要在慢练中仔细体会要领使要领自然地溶于动作中去然后逐渐尝试力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劲力不合是指力时达不到**的要求整体不协调也就是老拳师讲的“打的不整”。所谓“整”就是整体力也就是合。劲力不合的主要表现一是擤气与力不同步;二是跺脚与力脱节;三是缺乏竖颈、顶顶之力;四是后手与前手劲力不等后手向后偏斜等;五是缺乏沉坠劲身体起伏不定时高时低等等。克服这些毛病的方法最好是由老师一一纠正也可以由功夫好的师兄代劳习拳者关键是要用心领悟认真改正才能逐个克服毛病。
四、怎样练习八极拳的力技术
练习八极拳的力技术先要正确掌握要领而最基本的要领就是八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要求即“含胸拔背、顶顶拔腰、沉肩坠肘、气贯丹田”。然后再仔细琢磨八极拳力的原理及过程这样边理论边实践反复印证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从“十字劲”入手。因为“十字劲”是八极拳劲力的主流同时又包含了其它劲法因此先把这个劲练好了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所谓“十字劲”是指前手向前打的劲力和后手向后拉的劲力构成了“十字”的一横;而沉肩、坠肘、跺脚、擤气即四肢百骸向下沉坠的劲同顶顶、竖颈、拔腰形成向上的顶拔劲构成了“十字”的一竖因此我们叫它“十字劲”也叫“十字顶拔劲”。
三是要选择能够充分体现八极拳劲力特点的动作来练习。这些动作主要就是撑锤、迎面掌和怀抱婴儿(马步顶肘)无论是站桩培植内力还是试劲、放劲都从这几个动作入手进行反复练习。每个动作要一招一式地练力求准确切记毛草最后由练习数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变化。老拳师们讲:“怀抱婴儿不打到两万下劲是出不来的”。而撑锤和迎面掌则应该“没遍数地练越多越好要学到老练到老。”练久了自会体验到其中奥妙无穷。
四是要循序渐进。练习时要先打暗劲体会要领在身体各方面的感觉待感觉对了以后方可尝试一点力再随功力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劲力也就是“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但在具有一定功力后也切记少放足劲(即十分劲)。
五是八极拳练的是爆力也就是人们说的“寸劲”他讲的是劲到头但的是督透劲不是抖弹劲。动作过程要柔顺自然要充分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快到位后突然力力时“象一垛泥撂到那”既要实又要稳不能晃动、颤动。
劲力是拳术的灵魂只有把劲力练好才能为以后的拳术练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才能把实用技法练好、用精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随时出整体浑圆力才能在实战中挥巨大威力。
八极拳的“跺脚”技术
八极拳的跺脚、擤气和力共同构成了八极拳劲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成为八极拳区别于其它拳种的基本特征失去了这些基本要素就失去了八极拳的本质。因此基本要素奠定了整个拳术技艺的基础是习拳者必须先掌握的技术它对拳术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八极拳的习练者和爱好者很多但都普遍地存在基本技术不过关甚至不入门的现象从而导致虽苦修多年而难以登堂入室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从本讲开始将对八极拳的基本技术6续进行分析讲解希望能对八极拳爱好者有所帮助和启示从中悟出八极拳的精华所在。
八极拳的“跺脚”也称“跺子”是构成八极拳独特步法的主要因素也是八极拳劲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跺脚有原地跺、上步跺、退步跺、双脚跺、单脚跺、碾跺等不同的演练形式在练习时有轻、重、缓、急、明、暗的区别。
一、跺脚技术的作用。
跺脚技术的作用有四:一可助拳势二可固根基三可增功力四可攻下盘。
所谓助拳势。一是通过跺脚技术的练习使全身劲力协调和顺从而有助于上肢、躯干等部位的力增加打击力度和效果。二是跺脚产生的山崩地裂的气势可产生威慑敌胆的作用在心理上给对方施加压力使之产生畏惧感起到先声夺人之效。
所谓固根基。是指力产生的沉坠劲通过跺脚直透地表扎向地下使人脚下生根下盘稳固也就是在瞬间迅增加了脚与地面的摩擦力。
所谓增功力。即是经过长期的跺脚练习可增加下肢的劲力且可产生透力武林中练功有蹬踹石滚之法我们是蹬踹地球之法。
所谓攻下盘。是指跺脚是比较隐蔽的腿法即可以踩踏对方之脚踩中则可碎其脚趾脚骨踩不中也可占据中门乱对方之步法所谓脚踏中门既是此理。同时又可吃住对方下盘施展三盘连击的技法使对方防不胜防极具实效性。
二、练习跺脚技术易犯的错误。
练习跺脚技术易犯的错误主要有四:一是抬脚过高二是落脚不实三是力点不明四是劲力不合。八极拳的跺脚与其它拳种的震脚不同特别是与长拳的震脚有很大区别其技法也非常细腻。
抬脚过高是由于习练者不求甚解简单模仿不明其理在理解上产生偏差而造成的他们总觉得高抬脚才能使上劲。拳谚云:“八极八极脚不离地。”八极拳的腿法要求高不过膝步法则要求贴近地面而行以保证下盘的稳固。
落脚不实也就是通常八极拳师所讲的放脚片听起来啪啪直响声音清脆虽然有很好的表演效果但由于劲力只停留在地表面没有实用价值。正确的跺脚落地后劲力直透地面深入地下声音沉闷、浑厚听起来声音是从地下出的在室内练习时你会感到地面、墙壁都在颤动。
力点不明主要是指脚趾、脚掌、脚跟、脚掌外侧等部位用力不清或产生错误的局部用力从而造成脚跟、踝等部位损伤影响练功效果及对正确方法的掌握。在练习跺脚时应根据不同的动作需求和用途而使着力点有所变化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十趾抓地决不允许脚跟先着地。
劲力不合是产生各种错误的根源主要表现是单纯为了跺脚而跺脚形成腿脚用力与整体劲力、擤气不协调致使内气不能下贯劲力无法下沉。有的人为了增加跺脚的劲力身体先向上起再向下沉反而弄巧成拙把劲打散了。练习跺脚不得要领即影响整体拳技水平的提高还会造成损伤轻者容易使足部受伤严重者会震动大脑引脑血管病变。
三、怎样正确练习跺脚技术。
先要选择适宜的练习场地。跺脚的练习最好选择在土质地面上进行水泥地太硬易受伤地板有弹性不易产生透劲、实劲地毯太软总有使不上劲的感觉久之也会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是要循序渐进由轻渐重以轻为主。轻跺脚也就是所说的用暗劲特别是初学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力要通过多练暗劲使劲力和顺周身协调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尝试力也就是老拳师们所说的“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即使已经具有一定功力以后也要少打明劲更要少放足劲(即十分劲)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甚至受伤。错误的东西一旦形成并养成习惯以后改起来就难了即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跺脚要与擤气相合。拳术的内外是否相合主要是看气与力是否相合气与力合是拳术**的关键跺脚本身也是一种力因此跺脚与擤气相合也是完成跺脚技术的必备因素。跺脚与擤气相合的主要标志就是两者同时产生同时完成不能有前和滞后的现象更不能在跺脚时没有擤气。擤气的程度要与用力的轻重相一致以便用内气的下贯来防止地面的反作用力损伤身体。
四是姿势要正确。跺脚时抬脚不可过高下跺力前脚应该尽量降低高度。腿的弯曲要适度过直不利缓解地面的反作用力过曲则易使跺脚与整体劲力脱节从而产生局部用力、整体不合的现象因而初练时拳架应略高一些为妥。
五是练习跺脚要与其它动作配合。练习时要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可结合步法先练无上肢运动的跺脚动作然后增加简单的上肢动作逐渐应用到较复杂的动作中去但不能操之过急造成因上肢动作而影响跺脚的质量。
六是跺脚要与整体劲力相合。跺脚是整体力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十字劲中向下沉坠劲的一种反映它不应该是腿脚局部用力的动作而是整体力时把腿脚催下去的所以凡是有力的动作必须有跺脚跺脚劲力的大小直接受整体劲力的支配。
跺脚技术虽为八极拳的基本技术但对整个拳术技艺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原理及作用绝非一篇文字所能概括其深奥之处更非文字所能揭示但习练者如能将此文内容理解透彻在练习时细细体悟并假以时日跺脚技术自会日趋精纯整体拳技水平更会有很大的提高。
八极拳的“擤气”技术
八极拳的擤气是构成八极拳劲力特征的基本要素是八极拳独有的用气之法。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是拳家们的经验之谈。我国的传统武术都强调内外兼修对练气一直都非常重视这也是中国传统武术与其它搏击术的主要区别。武术中的练气之法有很多其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但主要有内养和外用两大类而擤气之法是最能应用于实战的气法。
一、擤气技术的作用
擤气是八极拳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有四:一可稳下盘二可增劲力三可壮筋骨四可促**。
所谓稳下盘。就是通过擤气促进内气下贯也就是使丹田之气通过双腿注入双足由涌泉穴向下出从而使下盘稳固。所谓“气沉则稳气浮则飘”就是这个道理。在应用时当对方企图摔倒你而力的一瞬间你即可擤气下沉则对方很难摔动你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千斤坠”功夫。
所谓增劲力。就是通过擤气激丹田之气使之由肢体的功点出从而增加功点的打击力度且可以透入对方体内伤其内脏器官。所以进攻类技法伴以擤气可以增加打击效果。
所谓壮筋骨。就是在擤气的瞬间使身体的所有部位都充满真气犹如充气的皮球即可抗击打又能反弹。当遇到对方进攻而无法躲避时擤气可使外来劲力无法透入我之体内从而增加了身体各部位的抗击打能力;又可利用擤气产生反弹之力伤及对手对手用力越大受伤越重。在练习靠山背、靠桩等身体拍打类功法时伴以擤气可避免内脏受伤促进功力的增长。
所谓促**。既是促进拳术**要求的实现。拳术都讲**其中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对身体外形协调一致的要求。内三合中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是对人体内在因素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而“气与力合”则是沟通内外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只有气与力合才能使内外相合内外相合才能达到**。八极拳在力时伴以擤气就是气与力合的具体途径练八极拳如果擤气不得要领或者不会擤气都会导致内外不合练一辈子也难以登堂入室。
二、练习擤气技术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擤气作为八极拳的一项基本技术在习拳之初就要同时练习擤气。而且它又是八极拳**的关键所以我们应该尽早地把它重视起来但目前在擤气技术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没有擤气二是机械模仿三是要领不明四是时间过长五是气力不合。
没有擤气:其主要原因是对八极拳的了解肤浅试想没有气与力合那有拳术**气与力不合也就失去了拳术的本质你练的还是八极拳吗?有的人随老师习练八极拳多年仍不会擤气当问老师擤气技术时老师说:“你还没练到时候练早了会出偏差。”结果连随之习练八极拳几十年的弟子都不会擤气练的都是“蔫巴拳”真不知到他什么时候能教“擤气”?恐怕就连他自己也只是听说根本没有练过吧?这实在是误人子弟。
机械模仿: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毛病原因主要是教练的问题或保守思想严重而不愿细讲或自己也不明所以因而无法讲清。所以学生们只好机械模仿老师老师“哼”学生就跟着“哼”老师“哈”学生也跟着“哈”更有甚者还把每个动作与“哼”、“哈”对号入座这就是机械模仿的最明显特征。
要领不明:是指对擤气的原理不知所以对练习的方法步骤不甚明了不同情况时擤气的运用区别含混不清因而产生偏差。有的只用鼻腔擤气在力较大时由于鼻腔狭窄而憋得满脸通红致使气血上涌不但造成鼻腔内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还会对脑血管及脑神经产生不良影响。有的要求舌舔上颚这在力较小只用鼻腔擤气时是对的但当力较大而需用口腔参与擤气时则形成舌头阻碍气流喷出而参加擤气过程影响了擤气的正常运行久之形成错误难以提高擤气的质量。
时间过长:是指擤气过程所用的时间明显拉长这样非但不能起到擤气的应有作用而且使体内真气泄出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软弱无力既不能增加劲力更不能提高抗击打能力。
气力不合:前面所说的几种情况都会影响拳术的气与力合。但我在这里所说的气力不合主要是指擤气与力不同步不是前就是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是有的先擤气后力有的先力后擤气还有的擤气时间长于力时间等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形成习惯直接阻碍拳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响对八极拳技术的正确理解在应用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副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及时更正错误做法使自己的拳技水平顺利地向前展。
三、怎样正确练习擤气技术
八极拳的擤气声不同于其它拳种的声与练拳喊叫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它们之间在本质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练习擤气时要明确以下几点。
1、要明确擤气的过程和要求
八极拳的擤气是在力的瞬间快排出体内浮气从而使内气下贯真气内存。擤气的关键是整个过程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要与力同时产生同时结束不能有任何一方前或滞后这样才能达到气与力合的作用。
2、要弄清“哼哈”二气的实质
通常八极拳师们讲擤气时都说有“哼哈”二气有的还把它落实到具体动作上哪些动作为“哼”哪些动作用“哈”却也直观易懂易记。但笔者以为“哼哈”二气只是擤气的外在表像不是擤气之本质所在如果只在外部表像上去理解和指导练功则难免会产生偏差。
“哼哈”二气之区别是由擤气的程度决定的而擤气的程度又取决于力也就是擤气与力在程度上应该是高度一致的。力小或打暗劲时擤气则轻微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少只用鼻腔即可完成由于气流通过鼻腔所出的声音与“哼”相近拳家们取之谓“哼”。力较大或放足劲时擤气则重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多而鼻腔狭窄显然不足以完成任务这时就需要用口腔补充甚至以口腔为主以保证擤气过程的顺利完成由于大部分高气流由口腔通过所出的声音与“哈”相近拳家们谓之“哈”。这就是“哼哈”二气的形成原因及实质所在。
因此在习练擤气的过程中何时用“哼”何时用“哈”是由力的大小擤气的轻重所决定的。假如我们只用一、二分劲练一套小架时擤气只用鼻腔就足够了那么所出的声音都与“哼”相似套用“哼哈”二气的说法就是用“哼”气练小架了;如果我们用七八分劲练小架擤气以口腔为主则所出的声音又都与“哈”相似又是用“哈”气练小架了;而练习时力时轻时重则“哼哈”二气又兼而有之了。
总之我们掌握了以上的原则就会很容易地处理好“哼哈”二气的关系一切就会顺其自然根本不需要把“哼哈”二气分别规定到每个动作和招数上。
3、练习擤气技术的注意事项
练习擤气最好是在有经验老拳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入门快、容易掌握要领不易出偏差。二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轻渐重。轻练时仔细体会要领找准感觉当感到已经符合要领要求后再逐渐加重。三是擤气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但不能有意识地截断气流。四是擤气要与力密切配合先要达到“同时产生同时结束”的要求。五是在感到不适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纠正错误自己弄不清时要及时请教老师以免形成不良习惯而难以纠正甚至出现偏差伤及身体不但影响拳技水平的提高甚至会留下无穷后患而追悔莫及。
代表人物
王中泉、李书文威震京津
清光绪年间王中泉到北京帮助族兄王中山戳杆教徒。王中泉精五虎擒羊棍即八棍头在北京九门挂棍无敌手后担任镖师。江湖有“神棍”王中泉之誉八极拳立足北京“神棍”王之功也!后来李书文出师后到北京与王师兄会合兄弟二人遂名噪北京城。二人名望日高皆被聘请为清军武术教习。李书文被天津小站袁世凯北洋新军练兵处聘请为武术教习从此他和军队结缘一生大多在军队中任军将教习李在天津与各门高手进行无数次拳、枪较量战无不胜江湖人称“神枪李”。八极拳立足天津“神枪”李之功也!
张景星、王中泉、李书文载誉“中华武士会”
清宣统二年(191o年)同盟会会员叶云表、马凤图(张景星徒)在天津组织“中华武士会”团结武林人士反对清朝统治。得到武清“鼻子李”李瑞东先生的支持李人格高尚武功精湛在武林界德高望重。李瑞东、李存义、李书文纷纷莅津创办武士会。“鼻子李”李瑞东与“神枪”张景星金兰交。遂导致张景星亲与徒王中泉、李书文及再传弟子张德忠、崔长友、张子林、霍殿阁、高熙臣等到天津任职武士会教习。祖孙三代艺惊武士会享誉津门。
李书文、霍殿阁传艺东北军中
19o7年后许兰州任清军标统驻守齐齐哈尔一带其部下管带任国栋、帮带陈富贵皆酷爱武艺三人义结金兰。许兰州于民国成立前升任协统1914年升任黑龙江6军中将师长当时与奉天27师长张作霖并列。1916年任黑龙江省帮办1917年由于政治斗争失败到奉天投奔张作霖。192o年被委任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长后又任剿匪总司令等职直到1924底年奉军入关。李书文游天下到北洋军任教唯与许最投缘。19o7年—1917年李携徒霍殿阁在许部任武术教官同时李也是许将军之长次子许家福、许家禄的家庭教师许之子与李的过继子李萼堂及武童徒孙刘琪瑞一起督教。1917-1924年李、霍师徒二人仍被许将军聘请到奉天奉军中任武术教官也被海军司令沈鸿烈、少将旅长张骧武等聘为教官。192o年以后李的师弟张毓衡把弟子魏鸿恩、魏鸿滨、董义清、董惠庭、刘汉周送给李深造。霍殿阁的弟子高香亭、霍庆云、刘子鸣、边廷杰等也到奉天许将军部队在加上原来的许家福、许家禄、李萼堂、刘琪瑞形成一个群体。
韩化臣(惠卿)、马凤图、马英图传艺、换艺沈阳城
民国初年马凤图在沈阳进行革命活动。1915年邀请师兄韩化臣、二弟马英图一同赴沈阳。韩任职高等巡警学校武术教官。马凤图等在沈阳传授八极拳、劈挂掌的同时与号称“关东三老”的郝鸣九、胡奉三、程东阁金兰交互相交换心得成为武林佳话。这样三兄弟凭借精深的武功、开阔的胸襟很快就誉满沈阳城。
霍殿阁担任末代皇帝武术教师
1924年底奉军入关李景林将军任直隶督办聘请李书文、霍殿阁等为军将教官并让霍庆云当他的门面徒弟。这样李、霍师徒在天津盘桓于许兰州将军公馆和李景林将军行辕。霍殿阁也有“神枪”之功大枪点苍蝇而墙壁不留痕迹。霍殿阁吸收了仙道高真人的终南山大架太极拳、龙形直八卦、倒双钩、八卦剑、泥球功、掌板功、绷弓功等充实八极拳功法。1927年在许兰洲、商衍瀛的推荐下就聘于末代皇帝溥仪。日本武士不服气非得比试不可霍携弟子霍庆云赴张园打败日本武士。溥仪遂聘霍殿阁为他的武术老师霍庆云、高香亭、边廷杰、刘子鸣、刘琪瑞、刘金山、魏鸿滨、边廷彬、李子昆等为贴身护卫。许兰州将军创办河北国术馆后特请霍创办天津35国术馆地点在河西区。霍每星期天乘车莅临教授平时由弟子刘子鸣代师传艺。由于是霍开馆授徒津门子弟从学者甚众成名者有:赵玉亭、绿文资、许禹声、孙玉龙等。霍担任皇帝武师树大招风各派名家来访者无数霍未有败绩遂艺惊津门。李景林将军任南京国术馆副馆长素知霍功纯艺真遂竭力邀请霍担任少林门长霍因为担任溥仪武术教师不愿就聘。
韩化臣(惠卿)、马英图名满宁、沪、杭
1926年马凤图、马英图昆仲跟随冯玉祥、于右任、张之江诸先生赴西北后来马凤图先生客居兰州大西北的八极拳、劈挂拳传播广泛马凤图先生之功绩也。1927年马英图跟随张之江将军到南京帮助张将军筹备创立中央国术馆韩化臣被聘为教授。1928年第一次国术考试马英图和师兄韩化臣及韩之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亲赴擂台韩、马、李名列优等。王中泉之弟子王化成、田长泰李书文之弟子柳印虎、孟宪忠也参加28年国考。后来赵树德、孟宪忠、魏鸿滨等被聘为国术馆教习。赵树德、赵荣林担任黄埔军校国术教官。韩、马二人专门主持国术比赛是国术馆中最有实力的技击高手是中央国术馆的台柱子。八极拳被列为中央国术馆必修正科韩、马二先生之功劳也!
王化舜、王化成传艺京南廊坊万庄镇
王氏兄弟万庄镇人家殷实崇尚侠义。“神棍”王中泉由北京返乡行至万庄镇染病被王氏兄弟所救王中泉深受感动收二人为徒遂传下一支系八极拳。王氏兄弟深得王师真传王化舜有京南“杠子王”之誉王化成1928年参加国考。
李树森、李树云传艺唐山、天津
192o年李大忠之重孙李树森、李树云到唐山开设八式房开始传授八极拳。2o年代末正式成立唐山国术馆广泛传播八极拳。李树森有“神枪”之名深得李家嫡传功夫纯正技艺群。后到天津洋行国术馆任教习也享誉津门。
马凤图传艺兰州
马凤图先生客陇对所学古典武艺提炼升华形成了劈挂、八极拳、戳脚、翻子、通臂诸拳种精华的“马氏通备”武术体系。马先生有四子:颖达、贤达、令达、明达皆继承父辈武术传统和人格传统活跃在当代武坛。他们不遗余力的呐喊谨守古典传统武术文化。同时对当代官方的“体操武术”和民间武术神秘化泛滥进行深刻的批判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许家福、许家禄传艺北京、天津
2o年代末许兰州将军创办华北国术馆许家福、许家禄、李萼堂、刘琪瑞任教习李书文担当顾问所收弟子皆拜许家福为师。河北国术馆培养学员众多其中许之入室弟子以鲍有声、张世忠、吴玉昆、王绍先为着号称“四大金刚”。
李萼堂传艺长沙、邵阳
李萼堂先生神枪李书文之过继子1922年任奉天骑兵旅教习25年任李景林将军军中教习27年与师兄魏鸿恩、徒侄刘子鸣一起任海军司令沈鸿烈旗舰教习29年后任河北国术馆、山东国术馆教习。1931年与万籁声、顾汝章等应湖南省主席何键之聘任湖南国术馆主任教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问题”居邵阳以正骨推拿为生。传子李志成徒邓敏、孙绍安、刘哲青。
霍殿阁、霍庆云叔侄传艺东北
1931年溥仪到长春建立伪满洲国霍殿阁及数名弟子随行。溥仪继续让霍殿阁任其武术教师霍庆云(侄也是过子)、高香亭等任御前侍卫。霍氏师徒在伪满洲国期间与日本空手道、柔道、剑道高手、蒙古摔跤高手进行无数次比试均战胜之。霍殿阁在长春开场授徒弟子有:曲一心、李维周、雷振江、霍青峰(子)李树楠、陈金
财、尹庆和、宋碧山、王玉湖等等。后来霍庆云又继续大力传播。4o年代后期陈金财、尹庆和传八极拳于沈阳形成较大规模。新中国成立后长春市的八极拳以霍庆云、陈金财二人为主。霍传八极拳形成巨大规模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霍氏叔侄之功也!
韩化臣(惠卿)、李学义、韩洁泉师徒传艺山东济南、枣庄、青州、沛、蚌埠。
韩化臣于2o年代在枣庄中兴煤矿任护矿大队队长收弟子李学义、赵荣林等。韩之子洁泉自幼与父亲和师伯张毓衡、李书文习武后随父到山东枣庄煤矿工作。韩化臣、韩洁泉、李学义在枣庄地区传播八极拳形成一定规模。韩洁泉之女韩振阁(凤阁)继承父技7o年代在沧州比赛屡名列前茅现在枣庄地区广泛传播八极拳。李学义之子李道轩在枣庄、蚌埠地区广泛传播八极拳其弟子在蚌埠一带颇众。
魏鸿恩、魏鸿滨传艺秦皇岛
魏氏兄弟罗疃村人自幼拜师张毓衡、韩化臣(惠卿)、李书文练习八极拳。2o年代二人又跟随李书文、霍殿阁游沈阳、京津、山东等地。魏鸿恩任青岛民国海军教习;1929年(民国18年)魏鸿滨就聘南京中央国术馆任教习。抗战爆后魏氏兄弟客居秦皇岛。魏氏兄弟传人著名者有王茂林、李恩义、耿学森、朱庆昆、李新吾、魏九成、魏九如等。魏鸿滨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秦皇岛市武协副主席。
张子亭传艺天津
张子亭自幼拜师张毓衡、韩化臣(惠卿)、李书文练习八极拳。在天津传徒王书方、陈兴泰、李维真、叶连仿、王洪清等影响较大。
赵树德、韩洁泉、董以文、孟宪忠、边廷杰、王茂林、霍青峰传艺沧州东南乡。
赵树德、韩洁泉、董以清、董以文为韩化臣、张毓衡、李书文三师之徒;孟宪忠为李书文徒(姑爷子);边廷杰、霍青峰为霍殿阁徒、子。赵树德、孟宪忠任中央国术馆教习赵树德担任黄埔军校国术教官;韩洁泉、董以文担任***干部训练所国术教官;边廷杰担任奉军教习、溥仪贴身侍卫;霍青峰担任**连长、技术教官。都有所谓“历史问题”被划为“四类分子”。他们为了民族国术的传承不绝在高压下教授了一批弟子。赵树德传崔成彦、郭金栋、郭金灿、王海义、赵梦林、赵梦臣、李国新、郭振盛;孟宪忠传子……;韩洁泉传韩振阁、韩振江、韩振德;董以文传杨兴震、张志环、杨道声、李恩祥;边廷杰传贾金林、霍树新、张恩荣、张清荣、朱宝良;霍青峰传子霍树新徒李景环等等。
李赞臣、李良臣兄弟传艺济南、天津
(1)李赞臣(1911-1995)随李贵章、李万成父子学习。17岁参加盐山武术比赛获第一名1935年曾任东北军一部国术教官。抗战爆后到济南开场授徒创设国术社。从53年起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均获金奖。李在济南担任武协副主席其弟子有:乙立清、孙远忠、宋学恩、田延滨及子李安侠等。使罗疃“李家”八极拳在济南之流传。
(2)李良臣(1917-1989)随李贵章、李万成父子学习。195o年定居天津。先后任教红旗武校、天大、南开武术队。1953年在天津武术比赛夺魁1956年在北京武术比赛获优秀奖1979年在南宁武术观摩会获一等奖。李曾任天津武术协会委员八极拳研究会会长河东区武术馆馆长。其子李燕侠、李剑侠承其艺业。
王金声(1911-1974)传艺北京
王金声大王庄人是王锡庆之子。金声幼随父习武为深造八极拳金声18岁到唐山国术馆随李大忠之重孙李树森精研三年其艺大成。1947年到北京谋生在一次武术比赛中引起轰动扬名北京城。1953年至1959年所有全国、地区武术比赛均获一等奖奖章3o余枚。在贺龙将军推荐下王担任北京武术学校教练。王在北京传播八极拳入室弟子4o余人。
刘云樵、李元智传艺台湾岛
刘云樵沧州集北头人刘府被誉为:“状元府”、“将军府”与南皮张之万、张之洞府第并列沧州有:“南皮张北头刘”之说。刘8岁时其父请来威名赫赫的李书文为家庭教师李严格督训1o余年有“小霸王”之誉。刘弟子众多有:梁纪慈、徐纪、苏昱彰、黄义男、郭肖波、金立言、刘大新。(台湾)李元智沧州人**、燕青名家佟忠义之女婿。在中央国术馆随韩化臣、马英图习罗疃八极拳李自称是他一生最佳心得。李毕业后担任国民革命军教官将韩马二师的八极拳在军中传播称之为“莒拳”。
郝鸿昌传艺南京中央国术馆、上海
郝鸿昌原来即随父习练老架八极拳、劈挂掌、二郎拳1929年考入中央国术馆又拜副馆长张骧武将军为师深造“神枪”李书文传授的八极拳、劈挂掌。1932年留馆任教1933年第二次国考中郝获无级别擂台赛第一名。郝以精湛的武功成为国术馆后期的台柱子深得馆长张之江将军的偏爱1946年升任国术馆教务长1948年国术馆解散。一直跟随张将军至张逝世。闲居上海3o年无人问。1983年5月南昌武术观摩大会总裁判长马贤达、大会仲裁温敬铭、何福生亲自前住郝老居处拜访郝。郝秉承张之江将军国术强国强种之鸿愿任上海工人武术队顾问兼总教练、上海精武体育会武术队总教练兼散手教练。198o年郝鸿昌老师重出江湖后继承张之江先生的遗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培养下一代武术人才作贡献亦使中央国术馆改编后的经典四十八式硬开门八极在上海得以传播。其亲授的八极拳上海主要传人有:郝凤岭、吴定国、张傅仪、严龙兴、曹志诚、周全、葛强、王伟之、吴玉明、吴俊彦、周庆祥、陈恩溢、钟伟其、张文清、顾凯明、顾敏钦、滕克诚、潘志和、周惠本、刘长、吴铁帆、袁沛成等。并任上海工人武术队顾问兼总教练、上海精武体育会武术队总教练兼散手教练。
赵荣林传艺湖南国术训练所、中央黄埔军校第三分校、河北文安县
赵荣林(19o8-)文安县赵村人在山东枣庄中兴煤矿成为韩化臣得意的门徒。随师进入中央国术馆。1928年1o月在南京国考)赵脱颖而出。1929年毕业分配到山东省国术馆任教继任湖南国术训练教练。1939年底赴江西瑞金中央6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三分校被吕骥任命为军校少校教官执教五、六年送走四期军官毕业生。1953年回到了文安老家务农他的弟子如王寿增、李银平、郝忠祥、李建国、张焕山、李串连等。
八极拳为拳种之一全称“开门八极拳”或称“岳山八极拳”。称“开门”者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殖八殥之外有八统八统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运”之意。称“岳山”者相传八极源自河南焦作岳山寺故名冠“岳山”。
北方称武术为把式、八式。八极的意义在于勉励门内弟子要将八(把)式练到极高的境界。另外八极的训练讲求头、肩、肘、手、尾、胯、膝、足八各部位的应用。所以八极之名是要求本门弟子将这八个部位的功能挥到极致。在汉朝刘安写的《淮南子》里记载:“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这里八极代表了极远之处。八极拳之名也是要本门弟子将八极拳的劲道练到极远之境。
八极拳历史悠久经历代传人刻苦精研、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练法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断扬光大经久不衰代代涌现出诸多的武术名家在武术界影响很大。
形成展
八极拳以其刚劲、朴实、动作迅猛的独特风格流传至今早年因地域不同而被称作“巴子拳”、“八忌拳”、“八技拳”、“开门八极”、“开拳”等。但近代根据其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的特点以“八极”二字定名。
八极拳的起源时间和地点至今说法不一。一说起源于明代因在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罗篇》中曾提到“巴子拳”即“八极拳”。二说源于武当是道士所创。三说是清代河南岳山寺和尚张岳山创。四说是清代一号“癞”的云游道士所创。但均无确切史料依据故其起源有待进一步研究。还有说法八极拳原始于河南嵩山少林寺为少林寺第四门看山拳。八极拳系内由外家八种拳中之精华手法组成故名为八极拳。
按照通常的说法八极拳全名“开门八极拳”。尊“癞”为一世吴钟为二世。吴钟无子中年得一女名荣为习武近3o岁嫁于海丰习长拳者戴氏。她遵“开门”之精神将长拳之太宗拳、太祖拳、飞虎拳、桃花散等拳术依八极拳法之风格提炼修改传回孟村。此后求习八极拳者日增。乾隆四十年左右吴及族弟吴钟毓开门授艺求艺者数十人。除本镇吴、丁各氏外亦有罗疃等地者。
民国二十年载:张殿奎沧县新县镇人自设武馆授徒百余。新县镇北距孟村镇9公里东距罗疃村2公里人称此地为“八极窝”。
八极拳据传由癞姓道士传艺河北省庆云县后庄科村人吴钟:吴钟传艺其女吴荣。后吴家移居沧县孟村镇(今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遂成为八极拳的传播地。自吴荣之后八极拳分两支传习:一是吴氏本家及其门生。近代传衍不绝造诣较深者有吴楠、吴世科。其近亲马凤图影响较大传人较广。另一支是王四学艺于孟衬后传罗噇张克明张传其子张景星、黄四海等。张景星传人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李书文、马英图、韩化臣、张玉衡(张景星之子)等。自李、马、韩之后八极拳由孟村一隅之地播及全国。
清雍正年间著名八极拳大师吴钟(字弘升)只身三进南少林寺机关暗器无一沾身且一枝枪南七北六十三省扎遍天下无敌手被誉为“南京到北京神枪数吴钟”的美称。
近代八极拳名家李书文(字同臣)练功成癖寒暑不辍深得枪法之奥秘武术界内称“神枪李”。《沧县志》载:“李书文室内排掌击空离窗五尺窗纸振荡有声。李以枪刺树上枣一枪一只。刺壁之蝇蝇落而壁无痕。铁锥入壁力拔甚难他以枪搅之锥即出。”
《武林史话》记有八极拳师的三大保镖如下:“八极拳”乃是以其强劲而对中国近代史颇有影响的拳法。八极拳手李书文是驰名天下的神枪(大枪)手曾被许兰洲将军、李景林提督等召用为保镖和武术教师在军阀割据时代曾活跃在风云多变的中国政治舞台上。而李书文的三个弟子也曾在激烈变革的中国近代史上扮演过奇异的角色。
李书文的大弟子霍殿阁做过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教师和警卫官直到伪满。
李书文的最后一个弟子刘云樵在国民党政府警备队服役当过侍卫队教官和蒋介石警卫。
而与刘云樵同时跟李书文学八极拳的李健吾做过**主席的警卫。
如此传奇般的李书文的三个弟子先后出现在多变的中国历史权力层支撑点上可见八极拳的强劲。
就艺术而言八极拳姿势舒展、协调优美、神形兼备。
八极拳法已传11世各世传人之佼佼者有吴钟、吴荣、吴楠吴钟毓李大中、吴凯、张克明、吴会清、黄四海、张景星、李贵章、曹井田李树文、强瑞清、马凤图、马英图、吴秀峰、韩会清、李万成、高贵林、吴兆海、丁玉林、霍殿阁、李萼堂、李树森、范青云、马贤达、马明达、吴连枝、冯玉玺、王景祥、田金钟、尹树春、霍庆云、崔洪起、黄玉柱等。
今之八极拳法遍及结夏传至海外。马凤图、马英图栖身甘肃传八极拳法于西北五省区;吴秀峰在津授徒数百人;王景祥、田金钟、等人在津广传八极拳术;马贤达、马明达授艺国内外其著述在国内外均有影响。沧州尹树春受业于吴秀峰;青县孙福太受业于冯林潮;肖官屯黄玉柱受业于狼儿口张福顺均传艺于沧州市重点业余体校武术教练。吴连枝曾一次接待香港、两次接待美国、十一次接待日本访和习艺者并四次应邀赴香港、两次接待美国、十一次接待日本来访和习艺者并四次应邀赴日本大阪等地授艺、讲学。1982年香港《技击》杂志刊载介绍尹宗琦的文章。同年日本松田隆智率代表团来沧考察。
风格特色
开门八极拳闻名于其刚猛暴烈的拳风同时也闻名于其进身靠打的招式。绝招“贴山靠”便是其中翘楚。开门八极弟子们习练“贴山靠”时常常会用自己的身体去靠墙、靠树、靠桩可想而知其威力之大。贴山靠在进招之时的关键就是进身以“打人如亲吻”的距离接近对手用肩部撞击对方。其看似以肩部为力点实则结合了腰胯部的扭转力合全身之力向对方靠去给人极大的伤害将人摔倒。“开门出手六力合一”六大开之劲力在开门八极拳的“贴山靠”上面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下盘功夫中“搓踢”是八极拳重要的腿法之一。开门八极拳讲究“行步如趟泥脚不过膝”。而搓踢正是这种步法的体现他要求踢击时攻击点落于对手的膝关节以下尤其是足部。因此搓踢虽不如其他的腿法有杀伤力但是却意在用踢绊破坏对手的脚下重心用不强的劲力巧妙的达到击倒对方的效果。
八极拳是非常讲求实战、打练结合的拳种之一猛起硬落、硬开对方之门连连进是八极拳技击中的最大特色。
八极拳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部队、武警中操练的擒拿、背摔、格斗等都吸收了八极拳的某些特点。
八极拳的训练可以增强人体的力量、度和灵敏度同时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作风。
套路招式
八极拳力刚猛有顶、抱、单、提、胯、缠六种力方法。八极拳法讲**步。除马、弓、虚、盘五种基本步法外还有闯步、拖拉步、盘提步、跟提步等。腿法有搓提、弹腿、侧蹬、三挣提、蹁踹等。其手型体现云、罗、提、按、刁、扣、缠、粘八大手型之运用。八极拳法之传人借纯阳九宫剑之剑规为门规。门规为八要:一要心术正二要胆气重三要耳目灵四要手足捷五要身法便六要力量充七要精神旺八要儒雅性。
八极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极架、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四郎宽拳、六肘头、太宗拳、太祖拳、华拳、飞虎拳、春秋刀、提柳刀、**大枪、**花枪、行者棒、八棍头、纯阳九宫剑等。拳械套路可单练亦可对练。
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套路有八极小架、八极拳(亦称“八极对接”)、六肘头、刚功八极、八极新架、八极双软等。器械以6合大枪、对扎大6合为主:其劲道讲求崩、撼、突、击、挨、戳、挤、靠、以及撞靠劲、缠捆劲等。特点为动作简洁、长短相兼、劲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叠用、下盘稳固。
八极对接单练称“八极拳”。全套四趟四十二势。主要拳势有理打顶肘、左右提打、端档、托窗、转环掌、大缠、小缠、挎塌、跪膝、扑面掌、落步砸等。
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以震脚闯步结合而成。
八极拳的腿法要求不宜过高主要有弹、搓、扫、挂、崩、踢、咬、扇、截、蹬。
八极拳的主要内容有:
一、金刚八势(基本开门练法):撑锤(崩弓窜箭急)、降龙(五岳朝天锥)、伏虎(**扑地锦)、劈山掌(劈山斧加钢)、探马掌(登山探马准)、虎抱(圈拦虎抱急)、熊蹲(熊蹲硬靠挤)、鹤步推(鹤步推山稳)。
二、六大开六大开为八极拳之绝技意为先开门后进招凡与敌交手均不离此术。六大开是顶、抱、单、提、挎、缠。练六大开以三靠三合为要点招不离胯。
三、八极拳小架(同时可以配泥球耗软架)。
四、练习八极拳时应先做好准备工作。习练时要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同时舌抵上颚、力时伴以哼哈之声以达内外合一劲力完整之要求。其它部位的动作也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全身上下协调一致。
五、大小劈挂掌:练习八极拳必须辅练劈挂掌刚柔相济力达四方。因此有“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之说。
六、辅助操练的有:搂桩、靠桩、顶弓掌板、抽袋、跑砖等。
七、对练项目有:八极对接拳、八极对劈挂、八极对爪拳。
八、器械有:
1、**大枪、双盘枪点(滑大杆子)、耗大枪架。
2、大**刀、小**刀、雪片刀、万胜双刀、拦马撅(扑刀)、春秋大刀。
3、月霞剑、青萍剑。
4、震山棍(行者棒)。
其它有双戟双钩、鸳鸯铽、雁翅镗等。
九、双练器械有:对劈月霞剑、对盘**枪、单刀拐进枪、扑刀进枪、春秋刀对双剑、三节棍对双拐、梢子棍对枪
十、其它有易筋经、大架太极、罗汉拳等。
八极架:练八极拳者多从“八极架”入手亦有人称其为“功架拳”、“小八极”或“小架子”是八极拳的基本功也是八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简单、易练更具有很高的健身和实用价值。
约计25势每势均是一独立招式。招式不同练法亦异。各势按其用法直接使用势与势间勾挂连环变化巧妙。此外八极门中的著名招法——“八大招”又称“八招法”也隐秘在八极架路中。是招一经点拨、析解、试手即可掌握。
六大开:指“顶、抱、担、提、挎、缠”六种基本方法是各种动作的母系。「顶」是上领、下沉、左顶、右拉四面八方劲力的十字整力;「抱」是紧缩一团枕戈待寓攻於防防中有攻的技法;「担」是以拳轮为力点由上往下的盖、砸拳法;「提」是指腿法之变化;「挎」是弯臂短击法和快摔法;「缠」有大小之分小缠缠腕大缠缠臂。拳谱中讲述六大开:“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挎合练单扬打顺步腰身便是缠翻身顶肘中堂立打开神拳往後传。”
八大招:(1)阎王三点手(2)猛虎硬爬山(3)迎门三不顾(4)霸王硬折缰(5)迎风朝阳掌(6)左右硬开门(7)黄莺双抱爪(8)立地通天炮。
劲力:讲求崩、憾、突击。崩如山崩之势;憾如震撼山岳;突击为用法突然动作乾脆。须贯通於肩、肘、拳、胯、膝、脚六个部位。力瞬间要劲如崩弓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以刚劲为主。
行气:要求始于闾尾于项梗源泉于腰行步若淌泥气要下沉忌浮。
身法九要:(1)意正身直(2)松肩气下(3)外方内圆(4)含胸拔顶(5)抖胯合腰(6)手脚相合(7)气力贯通(8)三盘连环(9)意守丹田。
步法:不丁、不八、不弓、不马即用拥搓步跺碾步和翻身跺子。步法歌诀: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伫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飘摇。还有‘八极八极两脚不离地‘的说法。
技击手法:讲求寸截、寸拿、硬开硬打、挨。戳。挤、靠、崩、撼、突击。口诀曰:一寸、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搂、七硬、八摔。
技击歌诀: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讲求三盘连击。迸则退则稳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八极拳技击讲究彼不动我不动彼若不动我以引手诱敌招随即用崩开裹迸之法强开对方之门贴身暴三盘连击一招三用三法三力而一举成功。
技击原理
八极拳动作刚劲、朴实无华、力爆猛、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因此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极为刚猛。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暴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
八极拳以头足为乾坤肩膝肘胯为四方手臂前后两相对丹田抱元在中央为创门之意。以意领气以气摧力三盘六点内外合一气势磅礴八方力通身是眼浑身是手动则变变则化化则灵其妙无穷。八极拳非常注重攻防技术的练习。在用法上讲究‘挨、膀、挤、靠‘见缝插针有隙即钻不招不架见招打招。
八极拳的十大技击法要求
1)姿势舒展(十字劲)
2)手脚相随(眼随手转拳脚齐)
3)下盘稳固(腿不过裆脚不离地无蹿蹦、跳跃步法)
4)劲力短快
5)变化突然
6)拥搓代缓(缠丝劲和“拥搓”步法)
7)以气吹力(吐气声以声助势以气催力)
8)刚柔相兼(以“四六”为主用“拥搓”步法)
9)阴阳顿挫
1o)神形兼备
学习要领
拳歌
头要顶颈要挺身要直胯要坐
动作干脆力刚猛
挨、帮、挤、靠无处不到
拳诀
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
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
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
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
练功要领
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
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
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
步法歌诀
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
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
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
力要求
始于尾闾于项梗。
源泉于腰力于腰。
身法要求
意正身直松肩气下外方内圆含胸拔顶
抖胯合腰手脚相合气力贯通三盘连进。
技击歌诀
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
贴身近三盘连击。
实战步型要求
弓不弓马不马丁不丁八不八。
八极拳的“力”技术
中国传统武术的每一个拳种都有其独具特点的技术体系从而形成各拳种之间在风格特点上的明显区别其中力技术是形成一个拳种极为重要的因素是拳种的立身之本。练拳不懂劲无疑于盲人摸象即使刻苦修炼也难窥拳术之堂奥。鉴于此本讲拟从力的角度去分析八极拳的劲力技术。
一、八极拳力技术的原理
八极拳的力以“刚猛暴烈崩撼突击”“动如绷弓若炸雷”为特色从而有别于其它拳种。其劲法主要有十字劲、沉坠劲、缠丝劲等但各种劲力之间又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联系、互相兼容的整体。
1、八极拳力技术的过程
拳谚云:“动如绷弓若炸雷”这是对八极拳力过程的形象说法。“动如绷弓”是蓄劲的过程意思是身体像拉开的弓一样蓄满劲力然后把浑身所蓄之劲传递到肢体而释放出去。实际上用“身如弓拳似箭”这种说法来形容八极拳的蓄劲力过程则更加贴切。
“若炸雷”则是描述八极拳力瞬间的特征。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是力要突然、猛烈使人猝不及防要有摧枯拉朽的气势;二是力要以人体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出任何方向都要有力的存在就象炸弹在空中爆炸一样。
八极拳的力虽然刚猛暴烈但在练习和应用时都讲究“劲到头”也就是通常练武术讲的“寸劲”、“爆力”但八极拳所出的是督透之劲不是抖弹之劲。八极拳力的全过程可分为前期动作的运动过程(力的准备过程)和力过程力动作的运动过程要放松要达到松而不懈、快而不僵的要求以便在节省体力、理顺筋脉的前提下快完成动作过程当动作运行到指定位置时再突然力。所以八极拳的力过程要领总结起来就是:力前的过程要放松、要快快到位到位力。这既是练习时的要求也是应用时的要领。
二、八极拳力技术的特点及作用
通过对八极拳劲力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八极拳力的特点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劲整力猛、暴烈突然。由于八极拳的力是整体力劲力是由人体内向外出的且各个部位高度协调同时动充分激了人体内的潜能使之瞬间向外爆出来形成了八极拳劲力刚猛暴烈的特点。在实用时威力奇大极具杀伤力即使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招式也极具实效性。
二是劲力浑圆、攻防兼备。我们前面已经讲到八极拳的劲力是以人体为中心向四处辐射出其中既有显现的力也有隐藏的力可以说全身无处不藏力。有些方面看似无力触之则有力而且在各个方向都有力存在。对手无论在任何方向实施破解或偷袭或者从几个不同方向同时进攻都会遇到一股强大劲力的反弹从而起到保护自己伤害对手的作用。
三是刚柔相继、虚实相生。八极拳的劲力看似刚猛而在蓄劲和劲力运行的过程中又要做到柔顺自然快而不僵柔而不懈快到位后突然力。其过程的柔顺和力的刚猛充分体现了八极拳劲力刚柔相济的特点柔顺的过程为力的刚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充分的保证。这种刚柔相济的劲力使得八极拳的招式在应用时能够虚实相生每一招每一式皆可实可虚不力为虚力即为实不到位为虚到位后即变为实因此可使人虚实难辩真假难分。
四是以气促力、简捷实用。八极拳在力时都伴以擤气以使气力相合内外合一。即使是最简单的招式也蕴藏着极为巧妙的劲力且可使内气直接用于实战从而出督透之劲。此劲后续极强就向大海的波涛一样连绵不断一浪高过一浪直透体内伤及五脏六腑使人无法抵抗。人在受到打击以后外面没感到怎么样而内脏却似翻江倒海般难以忍受这也就是拳家们所说的“内伤”。
三、练习八极拳力技术容易出现的问题
八极拳的力对整体协调性要求很高其细腻之处也很多因此在练习时会遇到一些问题出现一些错误总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要领不明二是片面理解三是急于力四是劲力不合。
要领不明是指对力的要领无法正确理解或者浅尝辄止从而产生错误的判断。由于是认识上的错误或者是由于老师的错误讲授而形成了学生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一旦形成是非常顽固的别人的忠告是很难听进去的所以最后练出来的就不是八极拳的劲力了就象武术界人们常说的“练的是八极拳的架不是八极拳的劲”。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就是克服自以为是的心态虚心向有名望的老拳师请教如果向连自己老师都非常尊敬的老拳师请教就更好了请教时要真心诚意人家才能真正告诉你得到有经验老拳师的指导后要细观察从中悟出道理来。
片面理解是指对力的要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抓住一点不计其余。致使力时在某一个侧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其它方面则违背了拳意要领的要求。例如:大家都知道八极拳是取八方极远之意但有的人在练习力时只有一方极远还有的每在力时肢体放过了头好像是达到了极远但力力点不明整体不是爆炸劲也失去了八极拳的真意。
急于力是指虽然知道了正确的要领但还没有落实到实际动作中去在整体还没有和顺的情况下急于在动作中出劲力。一般人们都认为八极拳的劲力刚猛总觉得不力不足以体现八极拳的特点从而急于力图一时之快结果导致了劲力僵硬、不合等诸多不利因素的生成阻碍了正确劲力的形成。虽然勤修苦练功夫没少下但还是事倍功半进展缓慢这就是“欲则不达”的道理。克服的方法是不要急于力要在慢练中仔细体会要领使要领自然地溶于动作中去然后逐渐尝试力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劲力不合是指力时达不到**的要求整体不协调也就是老拳师讲的“打的不整”。所谓“整”就是整体力也就是合。劲力不合的主要表现一是擤气与力不同步;二是跺脚与力脱节;三是缺乏竖颈、顶顶之力;四是后手与前手劲力不等后手向后偏斜等;五是缺乏沉坠劲身体起伏不定时高时低等等。克服这些毛病的方法最好是由老师一一纠正也可以由功夫好的师兄代劳习拳者关键是要用心领悟认真改正才能逐个克服毛病。
四、怎样练习八极拳的力技术
练习八极拳的力技术先要正确掌握要领而最基本的要领就是八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基本要求即“含胸拔背、顶顶拔腰、沉肩坠肘、气贯丹田”。然后再仔细琢磨八极拳力的原理及过程这样边理论边实践反复印证自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从“十字劲”入手。因为“十字劲”是八极拳劲力的主流同时又包含了其它劲法因此先把这个劲练好了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所谓“十字劲”是指前手向前打的劲力和后手向后拉的劲力构成了“十字”的一横;而沉肩、坠肘、跺脚、擤气即四肢百骸向下沉坠的劲同顶顶、竖颈、拔腰形成向上的顶拔劲构成了“十字”的一竖因此我们叫它“十字劲”也叫“十字顶拔劲”。
三是要选择能够充分体现八极拳劲力特点的动作来练习。这些动作主要就是撑锤、迎面掌和怀抱婴儿(马步顶肘)无论是站桩培植内力还是试劲、放劲都从这几个动作入手进行反复练习。每个动作要一招一式地练力求准确切记毛草最后由练习数量的积累而达到质的变化。老拳师们讲:“怀抱婴儿不打到两万下劲是出不来的”。而撑锤和迎面掌则应该“没遍数地练越多越好要学到老练到老。”练久了自会体验到其中奥妙无穷。
四是要循序渐进。练习时要先打暗劲体会要领在身体各方面的感觉待感觉对了以后方可尝试一点力再随功力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劲力也就是“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但在具有一定功力后也切记少放足劲(即十分劲)。
五是八极拳练的是爆力也就是人们说的“寸劲”他讲的是劲到头但的是督透劲不是抖弹劲。动作过程要柔顺自然要充分放松但要松而不懈快到位后突然力力时“象一垛泥撂到那”既要实又要稳不能晃动、颤动。
劲力是拳术的灵魂只有把劲力练好才能为以后的拳术练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才能把实用技法练好、用精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随时出整体浑圆力才能在实战中挥巨大威力。
八极拳的“跺脚”技术
八极拳的跺脚、擤气和力共同构成了八极拳劲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成为八极拳区别于其它拳种的基本特征失去了这些基本要素就失去了八极拳的本质。因此基本要素奠定了整个拳术技艺的基础是习拳者必须先掌握的技术它对拳术整体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八极拳的习练者和爱好者很多但都普遍地存在基本技术不过关甚至不入门的现象从而导致虽苦修多年而难以登堂入室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从本讲开始将对八极拳的基本技术6续进行分析讲解希望能对八极拳爱好者有所帮助和启示从中悟出八极拳的精华所在。
八极拳的“跺脚”也称“跺子”是构成八极拳独特步法的主要因素也是八极拳劲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跺脚有原地跺、上步跺、退步跺、双脚跺、单脚跺、碾跺等不同的演练形式在练习时有轻、重、缓、急、明、暗的区别。
一、跺脚技术的作用。
跺脚技术的作用有四:一可助拳势二可固根基三可增功力四可攻下盘。
所谓助拳势。一是通过跺脚技术的练习使全身劲力协调和顺从而有助于上肢、躯干等部位的力增加打击力度和效果。二是跺脚产生的山崩地裂的气势可产生威慑敌胆的作用在心理上给对方施加压力使之产生畏惧感起到先声夺人之效。
所谓固根基。是指力产生的沉坠劲通过跺脚直透地表扎向地下使人脚下生根下盘稳固也就是在瞬间迅增加了脚与地面的摩擦力。
所谓增功力。即是经过长期的跺脚练习可增加下肢的劲力且可产生透力武林中练功有蹬踹石滚之法我们是蹬踹地球之法。
所谓攻下盘。是指跺脚是比较隐蔽的腿法即可以踩踏对方之脚踩中则可碎其脚趾脚骨踩不中也可占据中门乱对方之步法所谓脚踏中门既是此理。同时又可吃住对方下盘施展三盘连击的技法使对方防不胜防极具实效性。
二、练习跺脚技术易犯的错误。
练习跺脚技术易犯的错误主要有四:一是抬脚过高二是落脚不实三是力点不明四是劲力不合。八极拳的跺脚与其它拳种的震脚不同特别是与长拳的震脚有很大区别其技法也非常细腻。
抬脚过高是由于习练者不求甚解简单模仿不明其理在理解上产生偏差而造成的他们总觉得高抬脚才能使上劲。拳谚云:“八极八极脚不离地。”八极拳的腿法要求高不过膝步法则要求贴近地面而行以保证下盘的稳固。
落脚不实也就是通常八极拳师所讲的放脚片听起来啪啪直响声音清脆虽然有很好的表演效果但由于劲力只停留在地表面没有实用价值。正确的跺脚落地后劲力直透地面深入地下声音沉闷、浑厚听起来声音是从地下出的在室内练习时你会感到地面、墙壁都在颤动。
力点不明主要是指脚趾、脚掌、脚跟、脚掌外侧等部位用力不清或产生错误的局部用力从而造成脚跟、踝等部位损伤影响练功效果及对正确方法的掌握。在练习跺脚时应根据不同的动作需求和用途而使着力点有所变化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十趾抓地决不允许脚跟先着地。
劲力不合是产生各种错误的根源主要表现是单纯为了跺脚而跺脚形成腿脚用力与整体劲力、擤气不协调致使内气不能下贯劲力无法下沉。有的人为了增加跺脚的劲力身体先向上起再向下沉反而弄巧成拙把劲打散了。练习跺脚不得要领即影响整体拳技水平的提高还会造成损伤轻者容易使足部受伤严重者会震动大脑引脑血管病变。
三、怎样正确练习跺脚技术。
先要选择适宜的练习场地。跺脚的练习最好选择在土质地面上进行水泥地太硬易受伤地板有弹性不易产生透劲、实劲地毯太软总有使不上劲的感觉久之也会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
二是要循序渐进由轻渐重以轻为主。轻跺脚也就是所说的用暗劲特别是初学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力要通过多练暗劲使劲力和顺周身协调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尝试力也就是老拳师们所说的“用暗劲把明劲逗出来”。即使已经具有一定功力以后也要少打明劲更要少放足劲(即十分劲)以免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甚至受伤。错误的东西一旦形成并养成习惯以后改起来就难了即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跺脚要与擤气相合。拳术的内外是否相合主要是看气与力是否相合气与力合是拳术**的关键跺脚本身也是一种力因此跺脚与擤气相合也是完成跺脚技术的必备因素。跺脚与擤气相合的主要标志就是两者同时产生同时完成不能有前和滞后的现象更不能在跺脚时没有擤气。擤气的程度要与用力的轻重相一致以便用内气的下贯来防止地面的反作用力损伤身体。
四是姿势要正确。跺脚时抬脚不可过高下跺力前脚应该尽量降低高度。腿的弯曲要适度过直不利缓解地面的反作用力过曲则易使跺脚与整体劲力脱节从而产生局部用力、整体不合的现象因而初练时拳架应略高一些为妥。
五是练习跺脚要与其它动作配合。练习时要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可结合步法先练无上肢运动的跺脚动作然后增加简单的上肢动作逐渐应用到较复杂的动作中去但不能操之过急造成因上肢动作而影响跺脚的质量。
六是跺脚要与整体劲力相合。跺脚是整体力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是十字劲中向下沉坠劲的一种反映它不应该是腿脚局部用力的动作而是整体力时把腿脚催下去的所以凡是有力的动作必须有跺脚跺脚劲力的大小直接受整体劲力的支配。
跺脚技术虽为八极拳的基本技术但对整个拳术技艺的作用至关重要其原理及作用绝非一篇文字所能概括其深奥之处更非文字所能揭示但习练者如能将此文内容理解透彻在练习时细细体悟并假以时日跺脚技术自会日趋精纯整体拳技水平更会有很大的提高。
八极拳的“擤气”技术
八极拳的擤气是构成八极拳劲力特征的基本要素是八极拳独有的用气之法。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是拳家们的经验之谈。我国的传统武术都强调内外兼修对练气一直都非常重视这也是中国传统武术与其它搏击术的主要区别。武术中的练气之法有很多其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但主要有内养和外用两大类而擤气之法是最能应用于实战的气法。
一、擤气技术的作用
擤气是八极拳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有四:一可稳下盘二可增劲力三可壮筋骨四可促**。
所谓稳下盘。就是通过擤气促进内气下贯也就是使丹田之气通过双腿注入双足由涌泉穴向下出从而使下盘稳固。所谓“气沉则稳气浮则飘”就是这个道理。在应用时当对方企图摔倒你而力的一瞬间你即可擤气下沉则对方很难摔动你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千斤坠”功夫。
所谓增劲力。就是通过擤气激丹田之气使之由肢体的功点出从而增加功点的打击力度且可以透入对方体内伤其内脏器官。所以进攻类技法伴以擤气可以增加打击效果。
所谓壮筋骨。就是在擤气的瞬间使身体的所有部位都充满真气犹如充气的皮球即可抗击打又能反弹。当遇到对方进攻而无法躲避时擤气可使外来劲力无法透入我之体内从而增加了身体各部位的抗击打能力;又可利用擤气产生反弹之力伤及对手对手用力越大受伤越重。在练习靠山背、靠桩等身体拍打类功法时伴以擤气可避免内脏受伤促进功力的增长。
所谓促**。既是促进拳术**要求的实现。拳术都讲**其中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对身体外形协调一致的要求。内三合中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是对人体内在因素和精神方面的要求而“气与力合”则是沟通内外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只有气与力合才能使内外相合内外相合才能达到**。八极拳在力时伴以擤气就是气与力合的具体途径练八极拳如果擤气不得要领或者不会擤气都会导致内外不合练一辈子也难以登堂入室。
二、练习擤气技术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擤气作为八极拳的一项基本技术在习拳之初就要同时练习擤气。而且它又是八极拳**的关键所以我们应该尽早地把它重视起来但目前在擤气技术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及时地加以解决。这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没有擤气二是机械模仿三是要领不明四是时间过长五是气力不合。
没有擤气:其主要原因是对八极拳的了解肤浅试想没有气与力合那有拳术**气与力不合也就失去了拳术的本质你练的还是八极拳吗?有的人随老师习练八极拳多年仍不会擤气当问老师擤气技术时老师说:“你还没练到时候练早了会出偏差。”结果连随之习练八极拳几十年的弟子都不会擤气练的都是“蔫巴拳”真不知到他什么时候能教“擤气”?恐怕就连他自己也只是听说根本没有练过吧?这实在是误人子弟。
机械模仿: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毛病原因主要是教练的问题或保守思想严重而不愿细讲或自己也不明所以因而无法讲清。所以学生们只好机械模仿老师老师“哼”学生就跟着“哼”老师“哈”学生也跟着“哈”更有甚者还把每个动作与“哼”、“哈”对号入座这就是机械模仿的最明显特征。
要领不明:是指对擤气的原理不知所以对练习的方法步骤不甚明了不同情况时擤气的运用区别含混不清因而产生偏差。有的只用鼻腔擤气在力较大时由于鼻腔狭窄而憋得满脸通红致使气血上涌不但造成鼻腔内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还会对脑血管及脑神经产生不良影响。有的要求舌舔上颚这在力较小只用鼻腔擤气时是对的但当力较大而需用口腔参与擤气时则形成舌头阻碍气流喷出而参加擤气过程影响了擤气的正常运行久之形成错误难以提高擤气的质量。
时间过长:是指擤气过程所用的时间明显拉长这样非但不能起到擤气的应有作用而且使体内真气泄出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软弱无力既不能增加劲力更不能提高抗击打能力。
气力不合:前面所说的几种情况都会影响拳术的气与力合。但我在这里所说的气力不合主要是指擤气与力不同步不是前就是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是有的先擤气后力有的先力后擤气还有的擤气时间长于力时间等等。
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形成习惯直接阻碍拳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影响对八极拳技术的正确理解在应用时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副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及时更正错误做法使自己的拳技水平顺利地向前展。
三、怎样正确练习擤气技术
八极拳的擤气声不同于其它拳种的声与练拳喊叫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它们之间在本质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练习擤气时要明确以下几点。
1、要明确擤气的过程和要求
八极拳的擤气是在力的瞬间快排出体内浮气从而使内气下贯真气内存。擤气的关键是整个过程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要与力同时产生同时结束不能有任何一方前或滞后这样才能达到气与力合的作用。
2、要弄清“哼哈”二气的实质
通常八极拳师们讲擤气时都说有“哼哈”二气有的还把它落实到具体动作上哪些动作为“哼”哪些动作用“哈”却也直观易懂易记。但笔者以为“哼哈”二气只是擤气的外在表像不是擤气之本质所在如果只在外部表像上去理解和指导练功则难免会产生偏差。
“哼哈”二气之区别是由擤气的程度决定的而擤气的程度又取决于力也就是擤气与力在程度上应该是高度一致的。力小或打暗劲时擤气则轻微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少只用鼻腔即可完成由于气流通过鼻腔所出的声音与“哼”相近拳家们取之谓“哼”。力较大或放足劲时擤气则重这时排出浮气的数量也多而鼻腔狭窄显然不足以完成任务这时就需要用口腔补充甚至以口腔为主以保证擤气过程的顺利完成由于大部分高气流由口腔通过所出的声音与“哈”相近拳家们谓之“哈”。这就是“哼哈”二气的形成原因及实质所在。
因此在习练擤气的过程中何时用“哼”何时用“哈”是由力的大小擤气的轻重所决定的。假如我们只用一、二分劲练一套小架时擤气只用鼻腔就足够了那么所出的声音都与“哼”相似套用“哼哈”二气的说法就是用“哼”气练小架了;如果我们用七八分劲练小架擤气以口腔为主则所出的声音又都与“哈”相似又是用“哈”气练小架了;而练习时力时轻时重则“哼哈”二气又兼而有之了。
总之我们掌握了以上的原则就会很容易地处理好“哼哈”二气的关系一切就会顺其自然根本不需要把“哼哈”二气分别规定到每个动作和招数上。
3、练习擤气技术的注意事项
练习擤气最好是在有经验老拳师的指导下进行这样入门快、容易掌握要领不易出偏差。二是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轻渐重。轻练时仔细体会要领找准感觉当感到已经符合要领要求后再逐渐加重。三是擤气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但不能有意识地截断气流。四是擤气要与力密切配合先要达到“同时产生同时结束”的要求。五是在感到不适时要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纠正错误自己弄不清时要及时请教老师以免形成不良习惯而难以纠正甚至出现偏差伤及身体不但影响拳技水平的提高甚至会留下无穷后患而追悔莫及。
代表人物
王中泉、李书文威震京津
清光绪年间王中泉到北京帮助族兄王中山戳杆教徒。王中泉精五虎擒羊棍即八棍头在北京九门挂棍无敌手后担任镖师。江湖有“神棍”王中泉之誉八极拳立足北京“神棍”王之功也!后来李书文出师后到北京与王师兄会合兄弟二人遂名噪北京城。二人名望日高皆被聘请为清军武术教习。李书文被天津小站袁世凯北洋新军练兵处聘请为武术教习从此他和军队结缘一生大多在军队中任军将教习李在天津与各门高手进行无数次拳、枪较量战无不胜江湖人称“神枪李”。八极拳立足天津“神枪”李之功也!
张景星、王中泉、李书文载誉“中华武士会”
清宣统二年(191o年)同盟会会员叶云表、马凤图(张景星徒)在天津组织“中华武士会”团结武林人士反对清朝统治。得到武清“鼻子李”李瑞东先生的支持李人格高尚武功精湛在武林界德高望重。李瑞东、李存义、李书文纷纷莅津创办武士会。“鼻子李”李瑞东与“神枪”张景星金兰交。遂导致张景星亲与徒王中泉、李书文及再传弟子张德忠、崔长友、张子林、霍殿阁、高熙臣等到天津任职武士会教习。祖孙三代艺惊武士会享誉津门。
李书文、霍殿阁传艺东北军中
19o7年后许兰州任清军标统驻守齐齐哈尔一带其部下管带任国栋、帮带陈富贵皆酷爱武艺三人义结金兰。许兰州于民国成立前升任协统1914年升任黑龙江6军中将师长当时与奉天27师长张作霖并列。1916年任黑龙江省帮办1917年由于政治斗争失败到奉天投奔张作霖。192o年被委任为东三省巡阅使署参谋长后又任剿匪总司令等职直到1924底年奉军入关。李书文游天下到北洋军任教唯与许最投缘。19o7年—1917年李携徒霍殿阁在许部任武术教官同时李也是许将军之长次子许家福、许家禄的家庭教师许之子与李的过继子李萼堂及武童徒孙刘琪瑞一起督教。1917-1924年李、霍师徒二人仍被许将军聘请到奉天奉军中任武术教官也被海军司令沈鸿烈、少将旅长张骧武等聘为教官。192o年以后李的师弟张毓衡把弟子魏鸿恩、魏鸿滨、董义清、董惠庭、刘汉周送给李深造。霍殿阁的弟子高香亭、霍庆云、刘子鸣、边廷杰等也到奉天许将军部队在加上原来的许家福、许家禄、李萼堂、刘琪瑞形成一个群体。
韩化臣(惠卿)、马凤图、马英图传艺、换艺沈阳城
民国初年马凤图在沈阳进行革命活动。1915年邀请师兄韩化臣、二弟马英图一同赴沈阳。韩任职高等巡警学校武术教官。马凤图等在沈阳传授八极拳、劈挂掌的同时与号称“关东三老”的郝鸣九、胡奉三、程东阁金兰交互相交换心得成为武林佳话。这样三兄弟凭借精深的武功、开阔的胸襟很快就誉满沈阳城。
霍殿阁担任末代皇帝武术教师
1924年底奉军入关李景林将军任直隶督办聘请李书文、霍殿阁等为军将教官并让霍庆云当他的门面徒弟。这样李、霍师徒在天津盘桓于许兰州将军公馆和李景林将军行辕。霍殿阁也有“神枪”之功大枪点苍蝇而墙壁不留痕迹。霍殿阁吸收了仙道高真人的终南山大架太极拳、龙形直八卦、倒双钩、八卦剑、泥球功、掌板功、绷弓功等充实八极拳功法。1927年在许兰洲、商衍瀛的推荐下就聘于末代皇帝溥仪。日本武士不服气非得比试不可霍携弟子霍庆云赴张园打败日本武士。溥仪遂聘霍殿阁为他的武术老师霍庆云、高香亭、边廷杰、刘子鸣、刘琪瑞、刘金山、魏鸿滨、边廷彬、李子昆等为贴身护卫。许兰州将军创办河北国术馆后特请霍创办天津35国术馆地点在河西区。霍每星期天乘车莅临教授平时由弟子刘子鸣代师传艺。由于是霍开馆授徒津门子弟从学者甚众成名者有:赵玉亭、绿文资、许禹声、孙玉龙等。霍担任皇帝武师树大招风各派名家来访者无数霍未有败绩遂艺惊津门。李景林将军任南京国术馆副馆长素知霍功纯艺真遂竭力邀请霍担任少林门长霍因为担任溥仪武术教师不愿就聘。
韩化臣(惠卿)、马英图名满宁、沪、杭
1926年马凤图、马英图昆仲跟随冯玉祥、于右任、张之江诸先生赴西北后来马凤图先生客居兰州大西北的八极拳、劈挂拳传播广泛马凤图先生之功绩也。1927年马英图跟随张之江将军到南京帮助张将军筹备创立中央国术馆韩化臣被聘为教授。1928年第一次国术考试马英图和师兄韩化臣及韩之弟子赵树德、李学义、赵荣林亲赴擂台韩、马、李名列优等。王中泉之弟子王化成、田长泰李书文之弟子柳印虎、孟宪忠也参加28年国考。后来赵树德、孟宪忠、魏鸿滨等被聘为国术馆教习。赵树德、赵荣林担任黄埔军校国术教官。韩、马二人专门主持国术比赛是国术馆中最有实力的技击高手是中央国术馆的台柱子。八极拳被列为中央国术馆必修正科韩、马二先生之功劳也!
王化舜、王化成传艺京南廊坊万庄镇
王氏兄弟万庄镇人家殷实崇尚侠义。“神棍”王中泉由北京返乡行至万庄镇染病被王氏兄弟所救王中泉深受感动收二人为徒遂传下一支系八极拳。王氏兄弟深得王师真传王化舜有京南“杠子王”之誉王化成1928年参加国考。
李树森、李树云传艺唐山、天津
192o年李大忠之重孙李树森、李树云到唐山开设八式房开始传授八极拳。2o年代末正式成立唐山国术馆广泛传播八极拳。李树森有“神枪”之名深得李家嫡传功夫纯正技艺群。后到天津洋行国术馆任教习也享誉津门。
马凤图传艺兰州
马凤图先生客陇对所学古典武艺提炼升华形成了劈挂、八极拳、戳脚、翻子、通臂诸拳种精华的“马氏通备”武术体系。马先生有四子:颖达、贤达、令达、明达皆继承父辈武术传统和人格传统活跃在当代武坛。他们不遗余力的呐喊谨守古典传统武术文化。同时对当代官方的“体操武术”和民间武术神秘化泛滥进行深刻的批判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许家福、许家禄传艺北京、天津
2o年代末许兰州将军创办华北国术馆许家福、许家禄、李萼堂、刘琪瑞任教习李书文担当顾问所收弟子皆拜许家福为师。河北国术馆培养学员众多其中许之入室弟子以鲍有声、张世忠、吴玉昆、王绍先为着号称“四大金刚”。
李萼堂传艺长沙、邵阳
李萼堂先生神枪李书文之过继子1922年任奉天骑兵旅教习25年任李景林将军军中教习27年与师兄魏鸿恩、徒侄刘子鸣一起任海军司令沈鸿烈旗舰教习29年后任河北国术馆、山东国术馆教习。1931年与万籁声、顾汝章等应湖南省主席何键之聘任湖南国术馆主任教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问题”居邵阳以正骨推拿为生。传子李志成徒邓敏、孙绍安、刘哲青。
霍殿阁、霍庆云叔侄传艺东北
1931年溥仪到长春建立伪满洲国霍殿阁及数名弟子随行。溥仪继续让霍殿阁任其武术教师霍庆云(侄也是过子)、高香亭等任御前侍卫。霍氏师徒在伪满洲国期间与日本空手道、柔道、剑道高手、蒙古摔跤高手进行无数次比试均战胜之。霍殿阁在长春开场授徒弟子有:曲一心、李维周、雷振江、霍青峰(子)李树楠、陈金
财、尹庆和、宋碧山、王玉湖等等。后来霍庆云又继续大力传播。4o年代后期陈金财、尹庆和传八极拳于沈阳形成较大规模。新中国成立后长春市的八极拳以霍庆云、陈金财二人为主。霍传八极拳形成巨大规模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霍氏叔侄之功也!
韩化臣(惠卿)、李学义、韩洁泉师徒传艺山东济南、枣庄、青州、沛、蚌埠。
韩化臣于2o年代在枣庄中兴煤矿任护矿大队队长收弟子李学义、赵荣林等。韩之子洁泉自幼与父亲和师伯张毓衡、李书文习武后随父到山东枣庄煤矿工作。韩化臣、韩洁泉、李学义在枣庄地区传播八极拳形成一定规模。韩洁泉之女韩振阁(凤阁)继承父技7o年代在沧州比赛屡名列前茅现在枣庄地区广泛传播八极拳。李学义之子李道轩在枣庄、蚌埠地区广泛传播八极拳其弟子在蚌埠一带颇众。
魏鸿恩、魏鸿滨传艺秦皇岛
魏氏兄弟罗疃村人自幼拜师张毓衡、韩化臣(惠卿)、李书文练习八极拳。2o年代二人又跟随李书文、霍殿阁游沈阳、京津、山东等地。魏鸿恩任青岛民国海军教习;1929年(民国18年)魏鸿滨就聘南京中央国术馆任教习。抗战爆后魏氏兄弟客居秦皇岛。魏氏兄弟传人著名者有王茂林、李恩义、耿学森、朱庆昆、李新吾、魏九成、魏九如等。魏鸿滨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秦皇岛市武协副主席。
张子亭传艺天津
张子亭自幼拜师张毓衡、韩化臣(惠卿)、李书文练习八极拳。在天津传徒王书方、陈兴泰、李维真、叶连仿、王洪清等影响较大。
赵树德、韩洁泉、董以文、孟宪忠、边廷杰、王茂林、霍青峰传艺沧州东南乡。
赵树德、韩洁泉、董以清、董以文为韩化臣、张毓衡、李书文三师之徒;孟宪忠为李书文徒(姑爷子);边廷杰、霍青峰为霍殿阁徒、子。赵树德、孟宪忠任中央国术馆教习赵树德担任黄埔军校国术教官;韩洁泉、董以文担任***干部训练所国术教官;边廷杰担任奉军教习、溥仪贴身侍卫;霍青峰担任**连长、技术教官。都有所谓“历史问题”被划为“四类分子”。他们为了民族国术的传承不绝在高压下教授了一批弟子。赵树德传崔成彦、郭金栋、郭金灿、王海义、赵梦林、赵梦臣、李国新、郭振盛;孟宪忠传子……;韩洁泉传韩振阁、韩振江、韩振德;董以文传杨兴震、张志环、杨道声、李恩祥;边廷杰传贾金林、霍树新、张恩荣、张清荣、朱宝良;霍青峰传子霍树新徒李景环等等。
李赞臣、李良臣兄弟传艺济南、天津
(1)李赞臣(1911-1995)随李贵章、李万成父子学习。17岁参加盐山武术比赛获第一名1935年曾任东北军一部国术教官。抗战爆后到济南开场授徒创设国术社。从53年起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均获金奖。李在济南担任武协副主席其弟子有:乙立清、孙远忠、宋学恩、田延滨及子李安侠等。使罗疃“李家”八极拳在济南之流传。
(2)李良臣(1917-1989)随李贵章、李万成父子学习。195o年定居天津。先后任教红旗武校、天大、南开武术队。1953年在天津武术比赛夺魁1956年在北京武术比赛获优秀奖1979年在南宁武术观摩会获一等奖。李曾任天津武术协会委员八极拳研究会会长河东区武术馆馆长。其子李燕侠、李剑侠承其艺业。
王金声(1911-1974)传艺北京
王金声大王庄人是王锡庆之子。金声幼随父习武为深造八极拳金声18岁到唐山国术馆随李大忠之重孙李树森精研三年其艺大成。1947年到北京谋生在一次武术比赛中引起轰动扬名北京城。1953年至1959年所有全国、地区武术比赛均获一等奖奖章3o余枚。在贺龙将军推荐下王担任北京武术学校教练。王在北京传播八极拳入室弟子4o余人。
刘云樵、李元智传艺台湾岛
刘云樵沧州集北头人刘府被誉为:“状元府”、“将军府”与南皮张之万、张之洞府第并列沧州有:“南皮张北头刘”之说。刘8岁时其父请来威名赫赫的李书文为家庭教师李严格督训1o余年有“小霸王”之誉。刘弟子众多有:梁纪慈、徐纪、苏昱彰、黄义男、郭肖波、金立言、刘大新。(台湾)李元智沧州人**、燕青名家佟忠义之女婿。在中央国术馆随韩化臣、马英图习罗疃八极拳李自称是他一生最佳心得。李毕业后担任国民革命军教官将韩马二师的八极拳在军中传播称之为“莒拳”。
郝鸿昌传艺南京中央国术馆、上海
郝鸿昌原来即随父习练老架八极拳、劈挂掌、二郎拳1929年考入中央国术馆又拜副馆长张骧武将军为师深造“神枪”李书文传授的八极拳、劈挂掌。1932年留馆任教1933年第二次国考中郝获无级别擂台赛第一名。郝以精湛的武功成为国术馆后期的台柱子深得馆长张之江将军的偏爱1946年升任国术馆教务长1948年国术馆解散。一直跟随张将军至张逝世。闲居上海3o年无人问。1983年5月南昌武术观摩大会总裁判长马贤达、大会仲裁温敬铭、何福生亲自前住郝老居处拜访郝。郝秉承张之江将军国术强国强种之鸿愿任上海工人武术队顾问兼总教练、上海精武体育会武术队总教练兼散手教练。198o年郝鸿昌老师重出江湖后继承张之江先生的遗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培养下一代武术人才作贡献亦使中央国术馆改编后的经典四十八式硬开门八极在上海得以传播。其亲授的八极拳上海主要传人有:郝凤岭、吴定国、张傅仪、严龙兴、曹志诚、周全、葛强、王伟之、吴玉明、吴俊彦、周庆祥、陈恩溢、钟伟其、张文清、顾凯明、顾敏钦、滕克诚、潘志和、周惠本、刘长、吴铁帆、袁沛成等。并任上海工人武术队顾问兼总教练、上海精武体育会武术队总教练兼散手教练。
赵荣林传艺湖南国术训练所、中央黄埔军校第三分校、河北文安县
赵荣林(19o8-)文安县赵村人在山东枣庄中兴煤矿成为韩化臣得意的门徒。随师进入中央国术馆。1928年1o月在南京国考)赵脱颖而出。1929年毕业分配到山东省国术馆任教继任湖南国术训练教练。1939年底赴江西瑞金中央6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三分校被吕骥任命为军校少校教官执教五、六年送走四期军官毕业生。1953年回到了文安老家务农他的弟子如王寿增、李银平、郝忠祥、李建国、张焕山、李串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