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奥是个19岁的意大利裔小伙子,移民加拿大温哥华才一年多,他是意甲国际米兰的铁杆球迷,喜欢米兰的时装表演,痴迷意大利歌手patriziobuaanna和tizianoferro的摇滚乐,可是温哥华是全新且陌生的环境,他要忙于跟上学校的功课,家里的有线电视更收不到意大利足球联赛或米兰时装的哪怕一星半点的信息,全家刚移民不久,百废待兴,当然不可能什么都满足他。

    没关系,只要有网络、电脑和youtube就足够了。

    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忙完各种杂务并在网上完成作业,属于他和youtube的时间就到了。他只需上网,链(看小说到网)网站,轻车熟路地找到“国际米兰”社区,就能找到属于他的世界,在这里他只需敲击几下键盘,就能找到近三个赛季国际米兰每一场比赛、甚至每一个进球的剪辑,寻到现在和历史上这支球队众多当家球星的视频资料,8月12日这一天,youtube上“interlan”社区有12100段视频,而且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歌星、时装秀,这些他感兴趣的内容也可用同样方式得到,他不但可以在线观看,还可以即兴跟贴发表自己意见,可以把视频链接发送给朋友分享,还可很方便地把最喜欢的视频镶嵌在博客首页或论坛个性签名上。

    这就是youtube,全球最大的网际视频浏览网站。这个2005年2月成立于美国加州santeo的网站成立之初,许多业内人士都预言“命不久长”,可事实恰恰相反,仅两年功夫,这个网站已挤占了全球60%的视频浏览份额,每天有一亿段视频被上传或下载,每天点击浏览的人次已突破千万,而且还在不断攀升,youtube为了确保视频能被顺利收看和下载,每月要支付100万美金的流量占用费,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一奇迹的创造者youtube公司,至今全部员工总数也仅67人。

    最初youtube的所有视频都是由访客自行提供上传的,和许多类似网站一样,它成立的初衷,是方便网民之间分享影响资料,很快它便成了网民的回忆储存库和视频信息发布场所,许多人忽然发现,通过这种技术,你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和被影响者,你可以对接收到的信息品头论足,裁剪修改,更可以让自己成为信息的发布源,即使你是个小人物,也可能让你的观点和主张瞬息间传遍全球,你可能比电视台的辐射面更大,比政治家的声音更响,比歌星更有名——虽然只是“可能”。

    youtube和其它类似网站上,一夜成名的灰姑娘式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法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电视台女主播,通过网络视频互换,很快蹿红为最具全球知名度的法国女性;韩国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电吉他手,将一首仅5分20秒的曲子视频上传,结果一夜成名。

    如果说这二位好歹是公众人物,有些普通人的成名更让人瞠目结舌:美国阿伯丁大学学生詹姆斯.普洛文去年8月假期无聊,将自己摊pizza的样子花5天时间拍下来,又花两天时间剪辑、制作,结果上传3天点击就超过10万,美国广播公司《早安美国》很快播出这段视频,瑞典、澳洲电视台随后跟进,收视人数超千万,他用自家吉他弹奏的视频配乐,竟在以色列电台音乐排行榜爬到第三;号称“全球最红网络少女”的“布蕾”——所作的上传视频既单调又乏味,不过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碎唠叨,和一些再普通不过的日常行为,但就是这样的视频却一下走红,订阅个人录相连载者超过3万,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人给这个除了网名其它资料一概保密的“布蕾”写热情洋溢的情书;18岁的美国纽伯特海港中学女生爱莉森.斯科特,上传了一段仅3分钟的撑竿跳视频,结果被作为“撑竿跳性感尤物”广为传扬,无数知名不知名的倾慕者甚至居心叵测、不怀好意的人向她发来五花八门的信件、邀请和建议,让她饱偿意外成名的烦恼。

    视频网络传播有如此大的能量和魅力,这不仅吸引许多普通人煞费苦心制作视频,希望凭借一段视频一举成名,也同样吸引众多公司趋之若骛。许多公司都把这类网站当作扩大影响、宣传品牌、促进营销的最佳平台之一。曾站在前台激烈指责视频网络大量侵犯自己版权的全球四大唱片集团(e、环球音乐、华纳、新力博德曼)却在去年、今年先后和youtube签约,同意旗下艺人的音乐作品在youtube上分享,甚至同意youtube用户随意剪接、引用,按照e执行长尼克里的话说,这是为了“创新商业模式以获得新商机”;原本对网络视频广告不屑一顾的知名企业,如美国的“汉堡王”,也开始向youtube的商业用户投放广告;去年10月,网络搜索巨头谷歌以16.5亿美元一举并购youtube,其重要对手百度也随即宣布与另一家涉足网络视频的传媒巨头维亚康姆合作打造视频音乐平台,这一切都将视频网络的商业价值凸显无遗漏。

    令youtube等网络视频公司始料不及的是,网络视频的流行很快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一把利剑。一名网名沃伦的英国男子在网络上发布了一项号召,请求网络视频爱好者踊跃制作反战视频,施加压力,促使英军撤离伊拉克,结果短短7天便有188段视频上传,造成巨大社会反响;去年底,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绞死,其受刑前被辱骂并反唇相讥的视频几小时后就被偷偷放上youtube,造成重大国际影响和舆论冲击;此次阿富汗塔利班劫持韩国人质事件,塔利班方面通过youtube散发勒索影像,人质家属也通过同样平台呼吁美国、阿富汗当局释放塔利班战俘以便救回自己亲人。

    有时这种视频上传针锋相对,如战争般紧张。《南京》在youtube热播,便受到日本右翼大量跟贴漫骂,而日本右翼政客制作上传的否认战争罪责的视频上传后,同样遭到要求追究日本二战责任者的抨击和截图恶搞;日前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哈马斯和法塔赫两大组织爆发冲突,双方都将各自剪接制作的视频上传,以作为指责对付应为冲突负责的铁证,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实在不亚于硝烟弥漫的战场。

    小人物如此,大政客也不例外,法国社会党、英国工党等都在youtube上建立了官方视频发送频道,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还亲自上阵。在youtube的老家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更竞相发挥youtube的威力。2006年中期选举,由于双方都把youtube当作吹嘘自己、抨击别人的平台,被《华尔街日报》称为“youtube选举”,奥巴马、朱利安尼、希拉里等总统候选人更借助网络视频提升了知名度。有个叫詹姆斯.科德齐的美国约克城大学学生,在youtube上上传视频,现身说法地教授总统候选人该怎样面对镜头,怎样利用youtube和青年选民交流,被《经济学家》杂志誉为“最懂得youtube的人”。

    然而剑有双刃,许多政治家同样为网络视频所伤,参议员热门候选人乔治.艾伦因使用种族歧视语言骂人视频曝光而落选,希拉里.克林顿更被一则突如其来、模仿1984年麦金塔电脑广告的视频讽刺片的不胫而走弄得大伤脑筋,甚至布什总统也因其在去年8国峰会时和德国女总理默克尔的“亲昵举止”被拍摄上传,不大不小地尴尬了一把。由于西方选举的特质就是尽可能提高自己的正面影响,并让对手尽可能臭名昭著,而网络视频正是最适当的媒介,因此许多党派、政客不择手段借此“损人利己”,乔治.艾伦就是被一名专职替其对立阵营挑刺的印度裔青年长期跟拍抓住把柄的,而讽刺希拉里的短片也传出可能系对手所为的传言。

    网络视频发展到今天,已经渗透到越来越多的领域,许多人、尤其年轻一代已须臾不能或离。但从诞生的第一天起,许多人对这种视频传遍平台和形式就争议不休,或爱恨交加。

    这类网站的特点是用户自己制作并上传视频,许多视频系直接照搬商业影像或对其进行加工、剪接,这便构成大量版权争议和诉讼,美国和日本是youtube最流行的国家,却同时也是youtube被起诉最多的国家,最高起诉金额已突破10亿美元,最常见的便是知识产权官司,将控制侵权的责任全部推给上传者和用户显然难以自圆其说,然而尽管youtube等公司纷纷许诺加强监管,但区区几十人的公司职员阵容,又如何能应对每天上千万、上亿的视频审核工作?同样在互联网行业呼风唤雨的nba达拉斯小牛队老板库班就曾诅咒“youtube将很快在万千投诉中被淹没”。

    网络视频的流行提供了一夜成名的平台,却也滋生了许多丑恶现象。“全球最红网络少女布蕾”后来被证明是由专业演员、专业包装团队精心包装的虚伪故事,“布蕾”的扮演者、新西兰演员杰西卡借此一举打入好莱坞演艺圈;前不久,youtube上一个不满意化妆师为自己设计的造型、一剪刀毁妆的“疯狂新娘bridezilla”红极一时,但很快也被发现是策划小组的杰作;喧嚣一时、有中外无数翻版的“别针换别墅”闹剧也被揭露出“幕后黑手”的操控。所有这一切,都不能不让许多人对网络视频这一传播平台的信息可信度大增疑虑。

    网络视频提供了许多便利,如警察可借此更快抓捕逃犯,但它同样为网络暴力提供平台,一些人在网上发布“网络通缉令”,被通缉者往往只犯小错甚至完全无辜,但他们却可能在瞬间无所遁形,被千夫所指,遭受巨大的身心伤害。

    由于网络视频网站的开放式设置,任何人都能自行上传视频,色情、暴力、禁忌题材不可避免地频频出现在youtube等网站上,引起更多的争议和反对。在巴西、土耳其,youtube曾因“内容不健康”被禁止浏览,在泰国则因发布不尊重泰王的视频而遭禁,在韩国、英国、波兰、法国,youtube都曾因被发现有暴力、色情或污辱性视频而饱受抨击。

    这种视频流传形式还可能将对人的无形伤害倍增到极至。英国hayling大学3名学生将用手机拍摄的女生打斗视频上传,造成对受害者的进一步伤害,最终被判缓刑;美国耶鲁大学学生阿里克赛.韦德纳为获得梦寐以求的华尔街银行职位向瑞士联合银行投递了精心制作、但内容拙劣的6分钟视频,结果这段视频被冠以“史上最差求职信”的名义流传到网上,使得当事人饱受白眼和嘲弄;加拿大青年吉林斯.拉扎在自家模仿《星球大战》的拙劣表演被其同学偷偷上传,点击高达9亿,并有无数恶搞版衍生,让他饱受折磨,一气之下将同学告上了法庭。

    youtube及其同类网站,如space、digg、facebook的风行,从根本上讲,是“用户贡献内容”这种全新信息传播和互动模式的迅速推广和被接受,其背后,则是全球各地数以亿计的普通人、尤其年轻一代对知情权、话语权和传播权的渴望,它们的流行和影响扩大是大势所趋,难以遏止的,这从这类网站纷纷被大企业收购便可看出端倪。随着这类网站的正规化、规模化,其管理也日趋完善、健全,被广泛诟病的版权侵害问题,通过与音像公司等达成协议,正逐步得到解决,视频内容中“不合适”的内容,也通过各网站加强自律(如youtube就修改条款,限制普通网友上传视频不得超过10分钟,“专业网友”不受时限约束,但必须提供真实资料通过验证,并对自己上传内容负责)、协查(许多美国网络视频网站都加入了名为“限制网络暴力”的自律组织)和监管(通过自行检查和接受投诉,随时删除有问题视频),逐步得到控制。

    现在值得疑虑的是,原本萌于草根的网络视频网站,在被资本和巨头们把握于股掌、变得越来越“正统”、越来越商业化后,是否会一天天远离其赖以滋生发展的“群众性”土壤?

章节目录

武侠.历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喵喵2001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YOUTUBE在全球备受争议-象拔蚌,武侠.历史,笔趣阁并收藏武侠.历史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