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显悦没想到郑经说的如此直截了当,大明真的就这样亡国了吗?
“世子!大明真的没救了吗?”
“以目前这样的状况,应该是没救了!”
“老夫不信,满洲八旗是厉害,可是八旗再厉害,他们能够骑马到海上吗?只要我大明水师保持优势,满清也拿我们没有办法。”
“祖父,您想到太简单了,如今满清已经基本占据了大明全部土地,大明最大的力量只剩下我郑氏的这点儿人马,眼下看是我郑氏水师占有优势。
可是祖父别忘了,满清占有人力优势,只要他们肯集中力量造船训练水师,我们与满清的力量之比早晚都会失衡。
据孙婿所知,满清已经与红毛夷勾结到一起,满清有人有钱,红毛夷有船有炮,只要他们联合到一起,我郑氏可有胜算?”
唐显悦还是有些不服气,他这样的大明忠臣,怎么甘心眼看着大明就这么亡了,继续争辩道:“就算满清获得舰船、火炮,这水师可不是陆地,就满清那些旱鸭子,他们懂得海战吗?”
“建奴是没有水战人才,可是汉人有啊!几千万汉人里,难道还找不到一两个水师人才吗?更何况还有海霹雳施琅投降了满清,这个卑鄙小人全然不顾与我郑氏的情谊,竟然忘恩负义投靠了满清。
施琅久在我郑氏水师之中,深知我郑氏的深浅,就算他不敌我郑氏,可是也知道我郑氏的虚实,知道我郑氏的软肋在哪里,如果不出孙婿所料,用不了几年,满清为了不让我郑氏在大陆获得补充的人口,一定会进行迁界禁海。”
迁界禁海这个词唐显悦一点儿都不陌生,大明开国的时候,朱八八就实施过,当时沿海百姓经常苦于倭寇袭扰,于是明太祖朱元璋便下旨在沿海地区设置备倭卫所,同时严旨片板不得下海。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与倭寇勾结的内鬼失去了与倭寇勾结的机会,不过大明的禁海禁的不彻底,倭寇之患一直持续到嘉靖年间,大明出了个名将戚继光,才将倭寇暂时压制下去。
这也只是暂时压制下去,大明朝的海盗早已经形成了气候,从汪直到李旦再到十八芝互相争斗,最后郑芝龙一家胜出,海盗最后摇身一变成了大明官军,更在郑芝龙投降之后,他的儿子成了大明最后的柱石。
“世子是说满清会实施迁界禁海,如今百姓早已习惯在海上打鱼讨生活,强行禁海,满清不怕激起民愤吗?”
郑经冷笑一声:“满清怎么可能会怕,真正的硬骨头,早就被满清杀光了,现在能够活下来的,都是甘心愿意做奴才的,祖父若是不信大可观察几年,就知道孙婿所说到底是不是真的。”
“照你这么说,郑氏也干脆投降得了,反正也没有希望,投降做奴才还能争取一条活路!”唐老头儿怒气冲冲地说道。
郑经不以为意,叹了口气说道:“当年诸葛孔明北伐,难道不知道不可能成功吗?他当然知道,可是他还是坚持六出祁山,最后活活累死,他为了什么?
孙婿认为孔明先生心中所想就是恢复汉室江山,这是整个刘备集团高层的共同理想,孙婿看来比输赢更重要的是信念,若是大家连恢复汉家江山的信念都没有,那才真的是投降算了。
当然我们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不过这样的机会非常渺茫,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只有我们这些站在最高层的人保持最清醒的头脑,才能在以后尽量不犯错误。
与满清相比,我们的本钱越来越小,一次都损失不起,满清可以失败无数次,而我们只要经历一次大的失败,就会满盘皆输。”
唐显悦当然知道郑经说的话都是肺腑之言,他的怒火不过是自己心中的不甘罢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老爷子长叹一声,感慨道:“百无一用是书生,若知今日之情形,老夫就应该弃笔从戎,也好过如今这般行尸走肉般活着。”
“祖父不必妄自菲薄,读书有读书的用处,习武有习武的用处,各是各的用处,未来开发东番岛祖父这样的大才还是有大用的,我汉家天下能否翻盘,就要看我们能否将东番岛经营起来。”
唐显悦对郑经的话不置可否,岔开话题又闲聊了几句,郑经留在唐府吃了一顿便饭,便带着唐婉儿返回了郑府。
送走郑经之后,唐兴文随着父亲回到书房,关上房门之后,唐兴文迫不及待地问道:“父亲!依您看来世子是否值得扶保?”
唐显悦摇摇头道:“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出来,当初与郑成功定下这门亲事,本也是为了在郑氏站队,没想到这个纨绔如此不堪。
没想到峰回路转,这纨绔似乎浪子回头了,不过我唐氏还是不能冒险,毕竟唐氏一族不是我们父子一脉,偌大的家族一旦彻底的站在世子这边,就等于把我唐家陷于险境。
眼下我们要做的就是老夫亲自去一趟东番岛,与郑成功谈一谈,收回当初之话,也算是为郑经恢复一点儿名声。
至于我唐家是否投入全力扶保郑经,还要看他接下来的作为,能否对得起我唐家的支持。”
“父亲!儿子旁观者清,这世子如今的野心可不小,虽然说表现的非常谦和有礼,但是在话里话外还是透露出了勃勃的野心。”
“兴文有何发现?”
“父亲注意到没有,世子在谈论天下局势之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一直都是在说汉家天下,而不是大明天下,由此可见,世子与延平王最大的不同就是世子没有延平王忠君的包袱,做事可能就会更加灵活一些。
若是世子是有意这么说话,那就是在向我父子表明态度,他不会做大明的忠臣,大明这个壳子他可能会用,不过也就是用来收拢一下人心,一旦羽翼丰满,就会如朱元璋对付小明王一般将大明这个壳子一脚踢开。”
“世子!大明真的没救了吗?”
“以目前这样的状况,应该是没救了!”
“老夫不信,满洲八旗是厉害,可是八旗再厉害,他们能够骑马到海上吗?只要我大明水师保持优势,满清也拿我们没有办法。”
“祖父,您想到太简单了,如今满清已经基本占据了大明全部土地,大明最大的力量只剩下我郑氏的这点儿人马,眼下看是我郑氏水师占有优势。
可是祖父别忘了,满清占有人力优势,只要他们肯集中力量造船训练水师,我们与满清的力量之比早晚都会失衡。
据孙婿所知,满清已经与红毛夷勾结到一起,满清有人有钱,红毛夷有船有炮,只要他们联合到一起,我郑氏可有胜算?”
唐显悦还是有些不服气,他这样的大明忠臣,怎么甘心眼看着大明就这么亡了,继续争辩道:“就算满清获得舰船、火炮,这水师可不是陆地,就满清那些旱鸭子,他们懂得海战吗?”
“建奴是没有水战人才,可是汉人有啊!几千万汉人里,难道还找不到一两个水师人才吗?更何况还有海霹雳施琅投降了满清,这个卑鄙小人全然不顾与我郑氏的情谊,竟然忘恩负义投靠了满清。
施琅久在我郑氏水师之中,深知我郑氏的深浅,就算他不敌我郑氏,可是也知道我郑氏的虚实,知道我郑氏的软肋在哪里,如果不出孙婿所料,用不了几年,满清为了不让我郑氏在大陆获得补充的人口,一定会进行迁界禁海。”
迁界禁海这个词唐显悦一点儿都不陌生,大明开国的时候,朱八八就实施过,当时沿海百姓经常苦于倭寇袭扰,于是明太祖朱元璋便下旨在沿海地区设置备倭卫所,同时严旨片板不得下海。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与倭寇勾结的内鬼失去了与倭寇勾结的机会,不过大明的禁海禁的不彻底,倭寇之患一直持续到嘉靖年间,大明出了个名将戚继光,才将倭寇暂时压制下去。
这也只是暂时压制下去,大明朝的海盗早已经形成了气候,从汪直到李旦再到十八芝互相争斗,最后郑芝龙一家胜出,海盗最后摇身一变成了大明官军,更在郑芝龙投降之后,他的儿子成了大明最后的柱石。
“世子是说满清会实施迁界禁海,如今百姓早已习惯在海上打鱼讨生活,强行禁海,满清不怕激起民愤吗?”
郑经冷笑一声:“满清怎么可能会怕,真正的硬骨头,早就被满清杀光了,现在能够活下来的,都是甘心愿意做奴才的,祖父若是不信大可观察几年,就知道孙婿所说到底是不是真的。”
“照你这么说,郑氏也干脆投降得了,反正也没有希望,投降做奴才还能争取一条活路!”唐老头儿怒气冲冲地说道。
郑经不以为意,叹了口气说道:“当年诸葛孔明北伐,难道不知道不可能成功吗?他当然知道,可是他还是坚持六出祁山,最后活活累死,他为了什么?
孙婿认为孔明先生心中所想就是恢复汉室江山,这是整个刘备集团高层的共同理想,孙婿看来比输赢更重要的是信念,若是大家连恢复汉家江山的信念都没有,那才真的是投降算了。
当然我们也不是没有翻盘的机会,不过这样的机会非常渺茫,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只有我们这些站在最高层的人保持最清醒的头脑,才能在以后尽量不犯错误。
与满清相比,我们的本钱越来越小,一次都损失不起,满清可以失败无数次,而我们只要经历一次大的失败,就会满盘皆输。”
唐显悦当然知道郑经说的话都是肺腑之言,他的怒火不过是自己心中的不甘罢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老爷子长叹一声,感慨道:“百无一用是书生,若知今日之情形,老夫就应该弃笔从戎,也好过如今这般行尸走肉般活着。”
“祖父不必妄自菲薄,读书有读书的用处,习武有习武的用处,各是各的用处,未来开发东番岛祖父这样的大才还是有大用的,我汉家天下能否翻盘,就要看我们能否将东番岛经营起来。”
唐显悦对郑经的话不置可否,岔开话题又闲聊了几句,郑经留在唐府吃了一顿便饭,便带着唐婉儿返回了郑府。
送走郑经之后,唐兴文随着父亲回到书房,关上房门之后,唐兴文迫不及待地问道:“父亲!依您看来世子是否值得扶保?”
唐显悦摇摇头道:“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出来,当初与郑成功定下这门亲事,本也是为了在郑氏站队,没想到这个纨绔如此不堪。
没想到峰回路转,这纨绔似乎浪子回头了,不过我唐氏还是不能冒险,毕竟唐氏一族不是我们父子一脉,偌大的家族一旦彻底的站在世子这边,就等于把我唐家陷于险境。
眼下我们要做的就是老夫亲自去一趟东番岛,与郑成功谈一谈,收回当初之话,也算是为郑经恢复一点儿名声。
至于我唐家是否投入全力扶保郑经,还要看他接下来的作为,能否对得起我唐家的支持。”
“父亲!儿子旁观者清,这世子如今的野心可不小,虽然说表现的非常谦和有礼,但是在话里话外还是透露出了勃勃的野心。”
“兴文有何发现?”
“父亲注意到没有,世子在谈论天下局势之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一直都是在说汉家天下,而不是大明天下,由此可见,世子与延平王最大的不同就是世子没有延平王忠君的包袱,做事可能就会更加灵活一些。
若是世子是有意这么说话,那就是在向我父子表明态度,他不会做大明的忠臣,大明这个壳子他可能会用,不过也就是用来收拢一下人心,一旦羽翼丰满,就会如朱元璋对付小明王一般将大明这个壳子一脚踢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