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四十八章 米国的特工们(6)-重生在电影的世界TXT下载
一千零四十八章 米国的特工们(6)-重生在电影的世界TXT下载-重生之掌控世界-笔趣阁
重生之掌控世界
作者:在皖人士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1955年,抗美援朝战争中,米国中央情报局为了在朝鲜境内组织所谓的游击战,向朝鲜境内秘密空投了大量的间谍,结果都被朝鲜人民军或地方武装所逮捕,之后,米国中央情报局又执行所谓的“6006”计划,向其境内、前苏联西伯利亚、华国东北空投一支特种作战部队和韩国特工,多数都是有去无回;派出的几架间谍飞机也被击毁。
1965年10月,迈克马洛尼和迈克德纽尔两位中央情报局高官之子在老挝遇难身亡,他们乘坐的米国航空公司的中央情报局专用直升机也是意外坠毁,没人知道事故原因 。1983年发生的米国驻贝鲁特大使馆被炸事件导致了7名中央情报局的官员死亡,这是自越战以来中央情报局人员损失最多的一次。1986年美航空公司103航班凌空爆炸,一位名叫马特加侬的中央情报局官员与其他乘客一起遇难。米国官员认为,这是一起恐怖事件,事件的幕后策划者是曾经遭到米国空中打击的利比亚人。值得注意的是,帮助策划对黎波里进行空袭的米国中央情报局资深官员托马斯特维顿是马特加侬的岳父。
9年11月一个漆黑的夜晚,安哥拉境内一个偏僻的简易机场上空,一架装满武器弹药的军用运输机悄然而至。但是,在这架飞机试图进行仪表着陆时却没有成功。飞机最终坠毁,飞机上的6名成员全部遇难。这架飞机上武器弹药是米国中央情报局提供给以乔纳斯萨维姆比为首的争取安哥拉彻底**全国同盟判军的。在此次坠毁事件中丧生的6名机组成员都是米国中央情报局特工。2000年4月14日,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部门发表声明。正式指控9天前被捕米国商人爱德蒙波普在俄罗斯境内从事间谍活动。
可以说整个间谍历史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不可以提及的禁忌,作为这些禁忌的中心,那些间谍们真正的命运会怎么样,其实也就不难想象了。
要说起米国情报局的话,那么就不得不提起著名的恐怖袭击‘11’事件了。
“11”事件使神通广大的米国中央情报局大为丢脸。一段时间以来,中情局在米国国内频频受到攻击,导致前一段时间局长辞职。米国总统布什2004年6月3日承认。米国的情报机构必须进行改革,米国需要最优秀的情报机构。因为米国的敌人现在藏在暗处,随时可能对米国实施恐怖袭击。中情局局长2004年2月在国会上发表演讲时说。中情局与基地组织已经战斗了5年。
2000年,由于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在国内外通力合作,粉碎了5到15起预料中的恐怖袭击。2001年早些时候,米国三四处国外设施也因及早防范而未受破坏。“11”恐怖事件。原先预料在7月份或者8月份发生……
总之。情报机构永远不会对恐怖事件作出100%的预测。这是中情局局长为自己辨解,找台阶下。其实,中央情报局曾经协助过拉登和很多恐怖分子,反过来这些恐怖分子没有为主人效力,反而对自己大动干戈,中央情报局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让米国人自食其果。当然,中央情报局没有和伊斯兰狂热分子在行事目标上作过交易。只是遵循着总统里根提倡的政策即“支持英勇的阿富汗自由战士”去做。
当时,拉登的行动是不断受到中央情报局监视的。克林顿就曾因为他的恐怖袭击而下令轰炸他的训练营地。如果拉登要对这次“11”袭击事件负责,这正显示了米国情报的惊人失败。可以这样说,拉登是中央情报局一手拉扯大的。如果要将中央情报局在这方面的丑事一一列举,真是太多了。
2000年1月,中央情报局就盯上了“11”劫机犯中的两人,并对他们在马拉西亚参加“基地”组织一个秘密会议的活动进行了监视,但直至两人重新进入米国并最终酿成“11”这场悲剧前,中情局迟迟没有采取行动。2000年1月,约12名“基地”组织重要人物假扮成游客在马拉西亚首都吉隆坡郊区一所豪华公寓内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策划对米国的恐怖袭击。
但让这些恐怖分子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费尽心机策划的秘密会议竟然早在中情局的严密监视之下,甚至他们中一些人的名字也为中情局所掌握。在征得马拉西亚情报部门的同意后,中情局对这些恐怖分子进行了监视,并拍摄了他们观光及出入网吧的照片。
吉隆坡会议结束后,中情局注意到会议参加人员之一纳瓦夫阿尔哈兹米于2000年1月15日从马拉西亚经曼谷飞抵了洛杉矶。情报人员还发现另一人哈利德阿尔米达尔此前已经获得允许多次入境米国的签证,这可以让他随时自由出入米国。
后来的情报表明,阿尔米达尔事实上是与阿尔哈兹米同机进入米国的。从中情局2000年1月发现他们与“基地”组织有联系,到2000年9月11日他们登上米国航空公司第77次航班并将其撞入米国五角大楼,阿尔哈兹米和阿尔米达尔一直公开在米国生活着,但令人奇怪的是,中情局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既没有通知移民局将他们拒之门外,也没有通知负责国内情报的联邦调查局继续监视这两个人。
结果两人日后有机会学会了恐怖技术,并于2001年7月4日飞回纽约。在东海岸逗留了一段时间,另外在拉斯维加斯与“11”事件主要嫌犯阿塔及其他策划者至少会面了一次。事实上,如果当时中情局想抓他们的话。简直易如反掌,以致丧失原本可以阻止“11”事件发生的契机。
近年来,米国国内不断传出恐怖分子有可能发动新袭击的消息。这些关于恐怖袭击的警报大都笼统含糊,没有确切时间、确切地点、恐怖分子会采取的确切方式。结果,恐怖没有发生,却造成人心不稳,社会动荡。这主要是因为。中央情报局不愿意再承担知情不报的责任,而对情报不管真假,都快速上报。
这些假情报表明。在整个米国情报界都存有重收集、轻分析的倾向,在情报收集过程中又存在重科技、轻人力的现象。米国情报界最重要的情报产品就是由中情局分析部门编写的《总统每日情报简况》,简单地说,其生产过程就是情报收集部门把用科技和人力手段获取的大量信息交给分析部门。由后者对这些原始情报进行筛选、加工、整理。并以简明扼要的形式编写出来,每天送呈白宫,以便总统了解米国国家安全环境。
而培养一个情报分析人员太难了,仅掌握分析对象相关知识就需要多年培训,再加上米国把日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情报收集领域,中情局逐渐开始忽略分析工作,包括各种推测性的评估工作。但tongguo高科技手段获得的信息即使再精确,如果没有或缺乏高质量的情报分析。也不能成为有价值的情报产品,因为人的动机无法用技术手段测定。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夕。国防情报局已得到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伊科边境集结的清晰图片,但米国后来仍然为萨达姆的行动所震惊,因为这些图片不能自然告诉你诸如“这意味着什么?萨达姆的动机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仍然需要进行情报分析。
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获取手段不断增多的今天,米国情报界获取信息的数量及方便程度是过去所无法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情报分析工作,才能从众多的信息中分辨和提取有价值的情报。忽略情报分析是“11”事件后米国舆论对中情局的批评重点,也是整个情报界的确存在的问题。
“11”事件后,米国情报界充分认识到情报分享的重要性,除加强国际合作外,米国情报界各机构之间以及各个机构内部都广泛开展了情报分享活动。中情局积极配合联邦调查局有关加强情报机构间合作的改革计划,并强调要在中情局内部的情报分析和收集部门间加强合作。
目前,米国国会和公众在“11”事件后对情报界提出了严厉批评,民众普遍存在对情报界不信任危机,因为在目前的不安全气氛中,人们谈论的只是tongguo改革,提高情报界打击恐怖主义的效率,而对情报机构改革后安全保障却不信任。
因此,米国总统布什重申设立国土安全部的重要性。布什表示,提出设立内阁级别的国土安全部的建议,是要整合包括海岸防卫队、边防警察、海关、移民官署、交通安全署以及联邦紧急事故处理署等米国各重要机构,使这些新部门的员工“每天早上上班时,知道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米国公民。
布什说,设立新部门是米国自40年代以来最大的政府结构重整行动;当时设立的国家安全会议至今还协助米国对外打击恐怖主义,但现在米国需要再次改革以保障国土和人民的安全。同时,进一步完善中情局的职能机构、反恐怖体系,健全组织机构。中情局,主要负责有关恐怖活动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该局设有研究恐怖分子劫持人质小组和反恐怖情报中心。
根据有关法令,中情局的主要职责就是为总统的国家安全决策提供依据,其局长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情报顾问,还是整个情报界的头,这就决定了中情局在米国情报界的地位,它是最接近国家安全决策程序的情报机构。但中情局局长并不拥有对其它情报机构发号施令的权力,只起说服、协调作用,米国情报界的各个机构保持了相当程度的**性。
为加强情报分享,中情局设立一个情报办公室,由中情局派员管理,并由其派出专家帮助联邦调查局收集和分析情报。为了获得第一手情报,米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打入了“基地”内部。2004年7月25日,米国中央情报局官员对《华盛顿邮报》记者透露,不少来自阿富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其他国家的中情局特工早已成功渗透进入了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内部。
可惜,由于这些人难以打入拉登身边的“核心圈子”,因此他们无法为预防今后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活动提供更多确切的“预警信息”。米国中央情报局官员透露,有了“基地内线”的积极策应,相关各国成功挫败了拉登手下重要成员在东北亚和东南亚预谋的多次恐怖袭击活动,并“保证了民航客机和船舶的安全”。
美官员表示,来自“基地”组织内部的最新消息称,拉登“正在策划全新袭击米国行动”,一些白宫官员甚至放话说,“基地”组织有可能在米国大选日前动手,从而实现动摇米国公众民心,进而达到让布什政府如同西班牙前首相那样下台之目的。
据说,在“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前,米国的确截获了组织此事的“基地”高层通信资料,但由于当时分析人员对拉登手下日益复杂的“暗语”不知所云,从而根本无法确定对手的具体行动方针是什么。尽管如此,当时来自阿富汗的种种谣言仍暗示着某种大行动可能发生,但这些并没有引起中情局高层的足够重视,这引起了国会调查人员的强烈批评。
针对如此情况,布什在2004年7月24日发表的每周例行广播讲话中笼统地表示,自己领导的政府在今后开展反恐行动时将参考调查委员提出的建议。不过,这位战争总统并未说明将采取何种改进措施,只是对委员会工作泛泛表达了“赞赏”之意。(未完待续……)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1965年10月,迈克马洛尼和迈克德纽尔两位中央情报局高官之子在老挝遇难身亡,他们乘坐的米国航空公司的中央情报局专用直升机也是意外坠毁,没人知道事故原因 。1983年发生的米国驻贝鲁特大使馆被炸事件导致了7名中央情报局的官员死亡,这是自越战以来中央情报局人员损失最多的一次。1986年美航空公司103航班凌空爆炸,一位名叫马特加侬的中央情报局官员与其他乘客一起遇难。米国官员认为,这是一起恐怖事件,事件的幕后策划者是曾经遭到米国空中打击的利比亚人。值得注意的是,帮助策划对黎波里进行空袭的米国中央情报局资深官员托马斯特维顿是马特加侬的岳父。
9年11月一个漆黑的夜晚,安哥拉境内一个偏僻的简易机场上空,一架装满武器弹药的军用运输机悄然而至。但是,在这架飞机试图进行仪表着陆时却没有成功。飞机最终坠毁,飞机上的6名成员全部遇难。这架飞机上武器弹药是米国中央情报局提供给以乔纳斯萨维姆比为首的争取安哥拉彻底**全国同盟判军的。在此次坠毁事件中丧生的6名机组成员都是米国中央情报局特工。2000年4月14日,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部门发表声明。正式指控9天前被捕米国商人爱德蒙波普在俄罗斯境内从事间谍活动。
可以说整个间谍历史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不可以提及的禁忌,作为这些禁忌的中心,那些间谍们真正的命运会怎么样,其实也就不难想象了。
要说起米国情报局的话,那么就不得不提起著名的恐怖袭击‘11’事件了。
“11”事件使神通广大的米国中央情报局大为丢脸。一段时间以来,中情局在米国国内频频受到攻击,导致前一段时间局长辞职。米国总统布什2004年6月3日承认。米国的情报机构必须进行改革,米国需要最优秀的情报机构。因为米国的敌人现在藏在暗处,随时可能对米国实施恐怖袭击。中情局局长2004年2月在国会上发表演讲时说。中情局与基地组织已经战斗了5年。
2000年,由于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在国内外通力合作,粉碎了5到15起预料中的恐怖袭击。2001年早些时候,米国三四处国外设施也因及早防范而未受破坏。“11”恐怖事件。原先预料在7月份或者8月份发生……
总之。情报机构永远不会对恐怖事件作出100%的预测。这是中情局局长为自己辨解,找台阶下。其实,中央情报局曾经协助过拉登和很多恐怖分子,反过来这些恐怖分子没有为主人效力,反而对自己大动干戈,中央情报局真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让米国人自食其果。当然,中央情报局没有和伊斯兰狂热分子在行事目标上作过交易。只是遵循着总统里根提倡的政策即“支持英勇的阿富汗自由战士”去做。
当时,拉登的行动是不断受到中央情报局监视的。克林顿就曾因为他的恐怖袭击而下令轰炸他的训练营地。如果拉登要对这次“11”袭击事件负责,这正显示了米国情报的惊人失败。可以这样说,拉登是中央情报局一手拉扯大的。如果要将中央情报局在这方面的丑事一一列举,真是太多了。
2000年1月,中央情报局就盯上了“11”劫机犯中的两人,并对他们在马拉西亚参加“基地”组织一个秘密会议的活动进行了监视,但直至两人重新进入米国并最终酿成“11”这场悲剧前,中情局迟迟没有采取行动。2000年1月,约12名“基地”组织重要人物假扮成游客在马拉西亚首都吉隆坡郊区一所豪华公寓内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策划对米国的恐怖袭击。
但让这些恐怖分子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费尽心机策划的秘密会议竟然早在中情局的严密监视之下,甚至他们中一些人的名字也为中情局所掌握。在征得马拉西亚情报部门的同意后,中情局对这些恐怖分子进行了监视,并拍摄了他们观光及出入网吧的照片。
吉隆坡会议结束后,中情局注意到会议参加人员之一纳瓦夫阿尔哈兹米于2000年1月15日从马拉西亚经曼谷飞抵了洛杉矶。情报人员还发现另一人哈利德阿尔米达尔此前已经获得允许多次入境米国的签证,这可以让他随时自由出入米国。
后来的情报表明,阿尔米达尔事实上是与阿尔哈兹米同机进入米国的。从中情局2000年1月发现他们与“基地”组织有联系,到2000年9月11日他们登上米国航空公司第77次航班并将其撞入米国五角大楼,阿尔哈兹米和阿尔米达尔一直公开在米国生活着,但令人奇怪的是,中情局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既没有通知移民局将他们拒之门外,也没有通知负责国内情报的联邦调查局继续监视这两个人。
结果两人日后有机会学会了恐怖技术,并于2001年7月4日飞回纽约。在东海岸逗留了一段时间,另外在拉斯维加斯与“11”事件主要嫌犯阿塔及其他策划者至少会面了一次。事实上,如果当时中情局想抓他们的话。简直易如反掌,以致丧失原本可以阻止“11”事件发生的契机。
近年来,米国国内不断传出恐怖分子有可能发动新袭击的消息。这些关于恐怖袭击的警报大都笼统含糊,没有确切时间、确切地点、恐怖分子会采取的确切方式。结果,恐怖没有发生,却造成人心不稳,社会动荡。这主要是因为。中央情报局不愿意再承担知情不报的责任,而对情报不管真假,都快速上报。
这些假情报表明。在整个米国情报界都存有重收集、轻分析的倾向,在情报收集过程中又存在重科技、轻人力的现象。米国情报界最重要的情报产品就是由中情局分析部门编写的《总统每日情报简况》,简单地说,其生产过程就是情报收集部门把用科技和人力手段获取的大量信息交给分析部门。由后者对这些原始情报进行筛选、加工、整理。并以简明扼要的形式编写出来,每天送呈白宫,以便总统了解米国国家安全环境。
而培养一个情报分析人员太难了,仅掌握分析对象相关知识就需要多年培训,再加上米国把日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情报收集领域,中情局逐渐开始忽略分析工作,包括各种推测性的评估工作。但tongguo高科技手段获得的信息即使再精确,如果没有或缺乏高质量的情报分析。也不能成为有价值的情报产品,因为人的动机无法用技术手段测定。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前夕。国防情报局已得到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伊科边境集结的清晰图片,但米国后来仍然为萨达姆的行动所震惊,因为这些图片不能自然告诉你诸如“这意味着什么?萨达姆的动机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仍然需要进行情报分析。
在科技高度发达、信息获取手段不断增多的今天,米国情报界获取信息的数量及方便程度是过去所无法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情报分析工作,才能从众多的信息中分辨和提取有价值的情报。忽略情报分析是“11”事件后米国舆论对中情局的批评重点,也是整个情报界的确存在的问题。
“11”事件后,米国情报界充分认识到情报分享的重要性,除加强国际合作外,米国情报界各机构之间以及各个机构内部都广泛开展了情报分享活动。中情局积极配合联邦调查局有关加强情报机构间合作的改革计划,并强调要在中情局内部的情报分析和收集部门间加强合作。
目前,米国国会和公众在“11”事件后对情报界提出了严厉批评,民众普遍存在对情报界不信任危机,因为在目前的不安全气氛中,人们谈论的只是tongguo改革,提高情报界打击恐怖主义的效率,而对情报机构改革后安全保障却不信任。
因此,米国总统布什重申设立国土安全部的重要性。布什表示,提出设立内阁级别的国土安全部的建议,是要整合包括海岸防卫队、边防警察、海关、移民官署、交通安全署以及联邦紧急事故处理署等米国各重要机构,使这些新部门的员工“每天早上上班时,知道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护米国公民。
布什说,设立新部门是米国自40年代以来最大的政府结构重整行动;当时设立的国家安全会议至今还协助米国对外打击恐怖主义,但现在米国需要再次改革以保障国土和人民的安全。同时,进一步完善中情局的职能机构、反恐怖体系,健全组织机构。中情局,主要负责有关恐怖活动的情报搜集和分析。该局设有研究恐怖分子劫持人质小组和反恐怖情报中心。
根据有关法令,中情局的主要职责就是为总统的国家安全决策提供依据,其局长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情报顾问,还是整个情报界的头,这就决定了中情局在米国情报界的地位,它是最接近国家安全决策程序的情报机构。但中情局局长并不拥有对其它情报机构发号施令的权力,只起说服、协调作用,米国情报界的各个机构保持了相当程度的**性。
为加强情报分享,中情局设立一个情报办公室,由中情局派员管理,并由其派出专家帮助联邦调查局收集和分析情报。为了获得第一手情报,米国中央情报局派特工打入了“基地”内部。2004年7月25日,米国中央情报局官员对《华盛顿邮报》记者透露,不少来自阿富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其他国家的中情局特工早已成功渗透进入了本拉登领导的“基地”组织内部。
可惜,由于这些人难以打入拉登身边的“核心圈子”,因此他们无法为预防今后可能发生的恐怖袭击活动提供更多确切的“预警信息”。米国中央情报局官员透露,有了“基地内线”的积极策应,相关各国成功挫败了拉登手下重要成员在东北亚和东南亚预谋的多次恐怖袭击活动,并“保证了民航客机和船舶的安全”。
美官员表示,来自“基地”组织内部的最新消息称,拉登“正在策划全新袭击米国行动”,一些白宫官员甚至放话说,“基地”组织有可能在米国大选日前动手,从而实现动摇米国公众民心,进而达到让布什政府如同西班牙前首相那样下台之目的。
据说,在“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前,米国的确截获了组织此事的“基地”高层通信资料,但由于当时分析人员对拉登手下日益复杂的“暗语”不知所云,从而根本无法确定对手的具体行动方针是什么。尽管如此,当时来自阿富汗的种种谣言仍暗示着某种大行动可能发生,但这些并没有引起中情局高层的足够重视,这引起了国会调查人员的强烈批评。
针对如此情况,布什在2004年7月24日发表的每周例行广播讲话中笼统地表示,自己领导的政府在今后开展反恐行动时将参考调查委员提出的建议。不过,这位战争总统并未说明将采取何种改进措施,只是对委员会工作泛泛表达了“赞赏”之意。(未完待续……)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