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的路上,骑着一头白骡的韩瑗看着旁边一直出神的长孙无忌,不由的担忧的问,“辅机,你不会真的被那小子三言两语就想认输吧?”

    长孙无忌骑在一头驴子身上,闭目沉思,任由身下的骡子载着他前进。

    “你可不能着了那小子的恶当,我们现在还没输呢。”

    长孙无忌睁开眼,他瞧了瞧韩瑗,然后摇头,“我们已经输了,早就输了,输的一败涂地。当我们对付李道宗他们,忙着关陇人自己的内斗的时候,李绩他们却在旁边看热闹。等我们自己斗的伤痕累累时,李绩出手了。”

    关陇人这些年其实一直内斗,从西魏时斗到了如今,斗来斗去,关陇贵族集团的实力早不复当年了。

    甚至斗到了如今朝堂之上,都没有他们关陇大将的局面。京畿禁卫和宿卫府兵,几乎都集中到了那些山东新贵的手里。

    若不是因为手里没兵,他长孙无忌又岂会栽这么大一个跟斗。

    “李绩老儿,太过狡诈了。”韩瑗埋怨李绩,谁能想到一直在朝堂上不吭不响的李绩,会突然就坚定的站到皇帝那边去了呢,再加上程咬金这老货,这让他们很被动。

    手里没兵,才会如此的被动。

    这怪谁呢,怪这些年的内斗,一次又一次的内斗,他们关陇人如今居然在军方居然没有几个像样的人物了。

    虽说还有不少关陇子弟在天下各州县,或为刺史县令、或为都督、都尉,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伯玉,我仔细想了想刚才李三郎的话,其实也是有些道理的。现在的局面,我们硬拼,不过是螳臂当车,以卵击石。到最后,绝不会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与其这样,倒不如退一步,退一步海阔天空。”

    “怎么退?”韩瑗瞪大眼睛问。他没有长孙无忌想的那么远,他想到的就是如果一退,那么此生可能再无机会到朝堂,甚至还可能会被落井下石,落得如褚遂良一般的下场。

    “所以说我们得主动,不能等陛下将我们赶走,我们自己走。”说出这话的时候,长孙无忌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

    这段时间来,长孙无忌也不免心力交瘁。

    褚遂良被无情的一贬再贬,赵持满的发落为奴,更是让他心灰意冷。

    但愿能如李逍所说的,主动离开,能够让皇帝念记他们曾经的劳苦功高,保留几分体面,为关陇贵族们留几分余地吧。

    长孙无忌和韩瑗走后,李逍一直呆坐在渭水河边,他拿着长孙无忌留下的钓竿坐在河边钓鱼,可心神不宁,连鱼饵都没有放下。

    “三郎想什么呢?”赵持满见李逍发了半天呆,忍不住问。

    “我在想着另一种可能。”

    赵持满没问他什么是另一种可能,嗯了一声,然后坐在旁边继续陪着李逍钓鱼。

    “你恨长孙无忌和韩瑗吗?”李逍问赵持满。

    “恨过吧。”赵持满叹了声气。

    “二哥,等过些时间,我再向陛下求求情,或许到时陛下就许你脱籍,赐还良人之身了。也许再过个几年,你也能够白身自效,到辽东或者是漠北或西域再入军伍,从新搏个功名爵位,重振赵家门楣。”

    赵持满苦笑着摇了摇头,他没有那样的奢望了。

    皇帝贬他和家人为奴,要说来其实比起除籍为民流放岭南还要好些。一般犯有重罪,尤其是谋反之类的重罪,若是免除一死,一般就要除籍为民流放岭南。除籍为民,就是除去官籍为民身,且一辈子都不得再为官吏,流放到五岭以南之地,在那里自生自灭。

    历史上武则天之时,就因为有人诬告说岭南有流人想谋反,结果武则天就派兵往岭南六道,屠杀流人数千。

    流人虽为民,但其实还不如奴隶,起码在李家做奴隶,其实日子还不错。但重获自由,甚至恢复官爵,他是根本不敢想起的。

    长安城,太极宫。

    甘露殿廊庑下,皇帝李治正看着他精心侍弄长大的两株玉米。玉米已经长的一人多高,底下的陶缸也早换成了大缸。

    苗玉墨绿,茎杆粗壮,很明显是有些水肥过多了。

    “一株三穗,朕舍不得摘掉两穗啊。”

    李治亲自种的这两株玉米,因为水肥充足,精心照料下,一株结了三个穗子。

    “李逍不是说这玉米最好一株只留两穗吗,若是肥水不足,还只能保留一穗,否则会减少,反不如留一穗收成。”

    “话是这样说,可朕这两株玉米种的多好啊,三穗难道就不能有更好收获吗?”

    “该摘还是得摘的。”武氏在旁边劝说。

    “一个玉米穗好摘,可有些人不好摘啊。”李治叹声气,他手摸着玉米穗,好久还是不下去手。

    武氏知道他说的是长孙无忌等元老,眼下皇帝已经算是完全掌握了朝堂,要拿下长孙无忌已经没有其它问题,唯一需要担心的也不过是影响问题而已。

    只要有一个理由,甚至不需要是什么确切的证据,皇帝就能拿下长孙无忌。

    但到了此时,他却还有些犹豫。

    拿下褚遂良时,他是兴奋的,甚至带着快意的。

    但褚遂良不同于长孙无忌,再说,他也无法确定拿下长孙无忌,不会有其它意外发生。

    毕竟如赵持满这样的关陇将领,在全国各地都还有很多,甚至就算是在京畿,在羽林军,在亲勋翊卫,在左右备身府的千牛中,都有许多。

    “明日江夏王就长安了。”武氏提醒皇帝,关陇贵族中并不是只有长孙有影响力,李道宗一样在关陇子弟中极有影响力。

    “爱妃你说若贬长孙,该贬至何处,贬为何官?”

    武氏毫不犹豫的道,“可贬为房州刺史,然后于半路驿站派人赐死。”

    这种先贬再杀的招数,十分好用,也屡用不爽。

    先贬个官,然后半路上在驿站里赐杯毒酒,或者赐匹白绫,又或直接派人去杖杀,反正手段多的是,这种半路杀的法子,也比直接在京城处死影响力要小的多。

    李治听说赐死,不由的犹豫了起来。他想起,当初太子承乾与魏王泰争嫡之时,他本是毫无机会的,可后来两人都被废,是长孙无忌在太宗皇帝面前力保他。

    而当时房玄龄可是支持魏王泰的,还有大臣支持李恪。

    再后来太宗驾崩,也是长孙无忌护着他返京城继位,这几年,若没长孙在朝,其实也还不知道要发生多少事情。

    “唉。”李治一声叹息。

    “陛下切莫手软啊。”武氏劝说。

    “好,明日朕就贬他。”李治咬咬牙道。

    李治当即派人召御史大夫宇文节入宫面圣,面授机宜。

    良久,宇文节满面得色的离开宫廷。

    五月初一。

    朔日朝会。

    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朝参。

    每月正月初一和十五,是朔望朝,规格比常参高的多。

    金殿之上,设黼扆、蹑席、熏炉、香案,依时刻陈列仪仗。

    御史大夫宇文节领御史台属官至殿西庑,从官朱衣传唤,促百官就班。

    在监察御史的带领下,群官按品级于殿庭就位。

    这时皇帝才出就御坐,群官在典仪唱赞下行再拜之礼。

    李逍跟在浩荡的百官之中,跟着山呼万岁。

    本来他之前得六品职事官,结果后来又被削夺,贬到权知九品蓝田主簿,但又代判玉米监事。好在皇帝也不是真的恶了李逍,后来见他的玉米种的确实有模有样,便又找了个由头下旨嘉奖,然后授李逍玉米监事,不再权知蓝田县主簿,也不再是代判玉米监事。

    因为是经吏部实授,便恢复了原六品官职和五品官阶,还恢复了绯服银鱼。

    永业田、职田这些也都给了。

    不过李逍实职依然还是六品,因此除了初一和十五的朔望朝,其它日子并不用参加朝会,常参官得是五品以上职事官,或者是御史和供俸官。

    朔望朝会参加的人多,但向来不会真商议什么大事,不过是例行其事,相当于个仪式而已。

    李逍有些无聊的打量着两班文武官员,其中有九成九他并不认得。

    正打量中,却碰到一道自前转过来的目光,那是文官班最前面的那人,太师长孙无忌。

    李逍目光迎上前去,长孙无忌对他笑了一下,然后扭过了头去。

    这一笑,让李逍有些不明含义。

    “臣长孙无忌有本启奏!”

    当几项程序都走完,大家以为朝会要结束时,出其不意的,太师长孙无忌出班奏对。

    李治疑惑的看了眼宇文节,本来这个时候,应当是御史大夫宇文节出列奏报,说要弹劾长孙无忌啊,怎么反先让长孙无忌站出来了。

    他扭了扭身子,觉得浑身刺挠。

    长孙无忌一开口,就惊得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这位权臣上奏请辞,还要辞去所有官职头衔。

    李治张大嘴巴,所料不及。

    而此时,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的韩瑗也出列奏陈,请辞所有官职,乞老归乡。

    紧接着,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于志宁乞骸骨致仕归乡。

章节目录

逍遥小地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木子蓝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34章 乞骸骨-逍遥小地主傅小官小说,逍遥小地主,笔趣阁并收藏逍遥小地主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