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六日,气温骤降。

    至黄昏时分,雪花纷纷扬扬地降落人间。

    到第二天中午,大雪才停歇了下来。

    据报,这场大雪居然从华北,一直下到江南,覆盖了半个华夏大地。

    陇右道全境在一夜之间,变成茫茫一片白色,某些县积雪竟深达一尺有余。

    渭州,自然也在其中。

    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颇多不便。

    有些地方,甚至因积雪而堵塞了车马往来。

    但有弊必有利,有祸必有福。

    初降雪时,杨错正在召集众人议事。

    当雪花飘落之时,一向沉稳自若的李泌居然放声长笑了起来。

    其时,包括杨错在内的不少人都感到有些莫名。

    但李泌的解释,让众人恍然大悟。

    李泌肯定地说道,这场大雪,对渭州的战事将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吐蕃军来自高原能够抵御严寒,但不这意味着雪是他们的“朋友”。

    相反,又见很重要的事会影响到吐蕃军。

    积雪,以及积雪融化后造成的泥泞地面,给粮草辎重运输带来的困难,才是吐蕃军会遇到的最严峻的考验。

    只要安太清能抓住这样的良机,胜利将指日可待。

    而随后的战事发展,充分证明了李泌分析地正确性。

    同时,因为道路受阻,粮草辎重运输极为困难。

    又急于进攻而突入渭州境内过深的吐蕃军不到三日,就开始粮食吃紧。

    就在吐蕃军为粮食之事闹的鸡飞狗跳之时,安太清出手了。

    这次反击吐蕃军之战,安太清的表现可以说是出奇的沉着稳健。

    安太清行军用兵大胆中透着十分的慎重。

    加上援军,安太清手中可用的军力基本与吐蕃军相当。

    但他并没有采用最为简单直接的办法——硬拼,来谋求击退来犯之敌,而是冷静地与吐蕃军周旋,一面利用地形的熟悉,以游击的办法不断消耗对方军力,一面寻觅着决战的良机。

    更聪明的是,他选择了坚壁清野的策略。

    在崔佑甫、鲜于叔明等人的配合下,整个渭州的百姓都选择了坚壁清野。

    不给劫掠为生的吐蕃半粒粮食,一片接着一片的村庄的没人,都躲在山里。

    而他则率领大军时不时逼近吐蕃军,使他们根本没时间寻找村庄的百姓。一旦选择分兵,就会被安太清以多围少,聚而歼之。

    大雪降临给吐蕃军带来的不便,安太清第一时间就把握住了。

    甚至,在天色刚刚起了变化,还未下雪之前,他便未雨绸缪,向当地的宿老请教下面可能的天气转变。

    耐心地等待到吐蕃军为筹集粮草而四处折腾的机会,安太清果断将手中兵马一分为三,以中路主力直捣扈屈律悉蒙的中军,以左、右两路偏师阻击四处筹集粮草的吐蕃军回援。

    另有一路偏师早按安太清的安排,走小路潜行到扈屈律悉蒙军的侧后,也同时配合安太清中路军夹击起来。

    扈屈律悉蒙显然没有料到安太清会这样果决。

    在先前的战斗中,“保守”的安太清一直避免无谓的决战,倒给扈屈律悉蒙造成了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的对手是个无胆之人。

    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不动则已,动则如泰山压顶,令敌无可抵御。

    当日李泌讲授兵法时所讲的这些话,被安太清深深地铭记在心。

    安太清亲自冲锋在前,率领挑选出来的最精锐的军卒,毫不费力地突入敌中军腹部。

    四散在外的其他吐蕃军拼死想压迫回援,皆被阻截。

    抵抗了不到一个时辰,扈屈律悉蒙率先崩溃,亡命后撤。

    安太清毫不犹豫地领军紧追不放,将吐蕃军一路南驱,由渭源赶到鄣县,由鄣县赶到盐井。

    溃逃的扈屈律悉蒙军,又冲击到了仍在驻扎盐井的吐蕃军。

    驻地将领虽然奋力想要约束住败军,但他的努力仍然被无情地击了个粉碎。

    从武州赶来的田神玉领军,自侧翼发起攻击。

    腹背受敌的吐蕃军顽抗半日后,完全失去抵抗意志,一溃不可收拾。

    安太清、田神玉领军一路南驱,于二月十四日将吐蕃军逐出渭州。

    然后与刘玄佐的岷州、李晟的兵马四面围攻,把这股吐蕃军彻底消灭。

    扈屈律悉蒙于乱军中被俘。

    在这段时间里,一件对农耕极为有益的器械——筒车,在金城郡问世。

    水利,向来都是农业中最不可缺的一环。

    缺乏便利的灌溉,农耕便要受到极大的制约。

    陇右道所处的地区虽然水网发达,而且历代的治政者也相继修建了一些渠道,以方便灌溉。

    但不可忽视的是,陇右道境内山地众多,不少高地离水源及灌溉渠道较远,灌溉相当困难,从而直接影响到荒地的开发。

    不少居住在丘陵高地的住民,往往需要徒步跋涉数里、乃至十数里,依靠肩挑手提汲水灌溉。

    有鉴于此,以筒车为代表的灌溉工具便应求而生。

    历史上,水车是由三国后期的魏国人马均发明。

    但是设备不够先进,与后世所看到的水车有很多不同。

    筒车,是在原有基础上改造出来的。

    而“发明者”正是安思霖。

    自从上次的投石车那件事情开始,安思霖发现了一样新的爱好,鼓捣一些奇怪的器械。

    这位胸有锦绣万千的女人,放弃了随军参谋的机会,选择改良器械。

    继前次成功仿制并改进了投石车后,安思霖又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将筒车做了出来。

    而制造筒车的最初起由,只是因为在某次议事时谈及某些地区因地势过高,灌溉不甚便利,杨错顺口提了一下“要是改造汲水灌溉的器械就好了”。

    安思霖听了之后大受触动,便着手开始研制。

    就在节度使府上,在十多名仆婢的帮助下,安思霖成功地制作出了第三台真正意义上的筒车。

    分别是水转筒车、畜力筒车、高转筒车。

    其中最让杨错觉得惊艳的是高转筒车。

    这种筒车的构造是在岸上和水中各装一个能转动的大轮,水中的轮必须半个轮子浸没在水中。

    上下二轮间绕以用绳索和小竹筒相间连成的长链环。

    用水力或畜力转动岸上的大轮,使链环绕上下二轮循环回转。链环上的小竹筒经过水中时兜满了水带到岸上的大轮处,自动倾入水槽里而汇流入田。

    众人在亲自见识了这种人力水车之后,大为惊叹赞赏。

    第五琦主持下勘察各地情况,准备在陇右道全境加以推广。

    随着对扈屈律悉蒙战事的顺利结束,这场大战才算告终。

    双方经过这一番斗智斗勇,再度保持了稳定局面。

    这次交锋,双方付出了不少的兵马牺牲。

    对于陇右道来说成果喜人。

    宕州刺史高升和岷州刺史刘玄佐在山南军的协助下,趁着兵力空虚,成功夺占了洮州和叠州。

    河州也被杨错得到。

    至此,除了鄯州和廊州之外,陇右道故地基本上被收复得七七八八。

    这些成果需要时间消化,杨错明智的选择了停下来。

    没有争夺鄯州和廊州,当然不代表他没计划。

    汇集了李泌、韩滉、董晋、韩洄等人的一份西征计划书,放在了杨错的桌案上。

    眼下的对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反观吐蕃方面也是问题很多。

    首先是,玛祥仲巴杰和达扎路恭、尚息东赞的矛盾。

    尚结东赞是尚息东赞的弟弟,扈屈律悉蒙则是达扎路恭的亲信。

    他们都在玛祥仲巴杰的计划下孤军深入,最终被俘。

    这就引起了内部的不稳。

    聪明如玛祥仲巴杰察觉到了这点,派使者来陇右谈判,赎买俘虏的事情。

    杨错也不拒绝,一面整军备战,一面选择和吐蕃展开谈判。

    此时,叛军内部出现了变故。

    随着史思明之死,叛军内部相互攻伐,至洛阳一带化作了焦土。

    而在大唐内部也是矛盾重重。

    郭子仪被免了节度使之职,滞留在京师,不让他去赴任邠宁、鄜坊两道节度使。

    郭子仪算好的,如果再回过头来看同期的其他几位,就会发现朝廷对武将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来瑱,南阳防守战中让人认识这位忠心为国且能力出众的人才。

    他逗留襄阳不肯奉诏回朝述职,另履新职。

    还学安思顺的把戏,暗示自己的手下将领和官吏上书朝廷,请求让来瑱继续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州刺史和防御使等职。

    尚衡、殷仲卿等人在兖州和郓州,因私人仇怨相互攻击。

    这些事情不在他们个人的传记,而是在《旧唐书·李光弼列传》,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新唐书里面,史官将这一段删去。

    幸亏李光弼都统河南、淮南东西、山南东、荆南、江南西、浙江东西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这才平息了这场混乱。

    仆固怀恩只做了代理的朔方节度使,心生不满。打叛军也是磨洋工,典型的出工不出力。

    面对这样的乱局,处于病重中的肃宗头疼不已。

    迫不得已,肃宗只好找到宰相裴遵庆,希望他给出个主意。

    而裴遵庆张口就来了一句,“陛下可调和政驸马担任朔方节度使,出兵平叛。”

    肃宗默然。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中唐之潜龙在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秋予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89章 筒车-潜龙在渊刺杀曹操刺客,中唐之潜龙在渊,笔趣阁并收藏中唐之潜龙在渊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