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编降军,进行得很顺利。
之前刘备释放的那数万俘虏,在这一刻,成了火种--刘备军的仁义之名,在袁术军中,早就传开了,不然西曲阳当时也不会被打开城门,让刘吕联军赢得那么的轻易。
接近九万的俘虏,其中就有三万是直接就表示要加入刘备军的,对于这些释放过一次,然后主动起义帮助刘备军打袁术军的士兵们,他们的忠诚,当然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对其他的俘虏,解决起来就好办了。
想要回家的,发路费,反正基本上都是本地人,想回去也不留难。
愿意留在军中的,那就留下,刘备军的正规军都是要经过筛选的,不过就算进不了正规的野战部队,也可以当专门的屯田军,刘备方面提供农具、种子和耕牛,前五年收五成的粮食,五年后耕牛归属本人所有,并且只用交两成的粮食当税赋就可以了,到时候他们就是自耕农。
这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待遇,都是足够有诱惑力的。
当然,能够进入刘备军的正规军,待遇就更好,除了军饷足够丰富之外,战死的有抚恤,伤残的有供养,同时会给他们安排一些职务,正常退伍的会奖励田地,和现在绝大部分诸侯比起来,刘备军的待遇,好得令人发指。
这也是刘备军现在没法扩充的原因之一,徐州的土地,毕竟是有限的,哪怕现在人并不多。
而拿下淮南和将来的江南之地之后,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袁术的那些将领中,纪灵、陈纪、梁刚在乱军中战死了,然而金尚这个谋士,以及张勋、乐就和李丰都被擒获,然后他们纷纷地表示要投降……
虽然关羽张飞都对这些人的骨气表示了鄙视,可是刘备还是接纳了他们的投降,现在手下能用的人才不多,能带兵的将领也不算多,留下他们也不怕什么,反正以刘备的军制,他们也掀不起浪来,留下来当个校尉,身边的亲兵不过五十人,其他的士兵都只有出战的时候带能带兵,编制都是被打散的,他们如果不接
受,还可以回家嘛。
包括杨奉韩暹,虽然刘备之前承诺的是给他们当个富家翁,可是考虑到他们两人的功劳,还是给了他们带兵的机会,不过徐州的军制,也对他们一五一十地说明了。
在徐州带兵,俸禄前程什么的都不会少,就是不想要营造自己的势力了。
军人职业化,和部下的势力分割开来,这是在王易的提议下,刘备进行的新的创举一一前无古人的创举。
可是因为刘备出身低,身边本身那种权臣什么的就基本上没有,所以推行起来,非常的顺利。
王易在汝南也是这么训练黄巾的,周仓他们都没什么野心,也顺利地推行了下去。
有着七八万已经完全训练出来的接近现代化军队的精兵当底子,对军制的改革,当然就会非常成功。
一直以来,主公对部队的改革,往往都更容易一些。
最后,剩下那六万降兵,有足足四万,选择了加入刘备军,剩下的两万,则是选择了回家耕作,对此刘备军一点都不为难,当场就发了路费粮食,让他们回家。
这样,实际上投降刘备军的,足够七万人,和他们本身的大军数量一模一样。
刘备的部队,膨胀到了十四万人,加上留守下邳等地的部队,他现在也是用兵十余万的大军阀了,除了曹操袁绍等区区几人之外,还真没什么人比他的兵力的。
当然,不管是刘备还是王易,都清楚地知道,这些士兵要展现出和徐州正规军一样的战斗力,还需要时间来训练。
所以需要有人留在寿春这里,一边守城,一边训练士卒。
这个任务,交给了关羽。
关羽、周仓、裴元绍、刘辟、龚都,留下来镇守寿春,同时留下来的还有淮
南降将中的张勋和李丰,一边镇守,一边练兵,以关羽为主将,尽快地将这些降兵都练成精锐。
同时还给关羽留下了一万精锐,七万降兵基本上都已经被打散了编制,从精锐中抽调一部分士兵成为什长,以他们为核心去练兵,效果非常得不错,这都是之前在徐州和汝南积累下来的练兵经验。
刘备、张飞、陈到,再加上淮南降将李丰,带着三万精锐东进,扫荡淮南其他的地方,然后往丹阳郡进发,除了扫平淮南其他的地方之外,丹阳的石头城,一定要争取拿下来。
而王易则是带着徐晃、太史慈、徐盛以及降将乔蕤,直奔合肥,拿下合肥之后,他们还要前往庐江,争取拿下舒县和皖县这两个庐江最重要的地方。
占据这两个地方,庐江,就基本上到手了。
最重要的是,舒县和皖县之间,是居巢。
现在周瑜,正在那里当居巢长。
鲁肃和他家的亲戚,也都住在居巢。
未来东吴的两任大都督,都在那里。
这种地方能不拿下?
唯一忧虑的就是,孙策与周瑜的友情,可不是周瑜投奔孙策的时候才开始的,两人的交情,可是从七年前就开始了,当时二人只有十五岁,就已经是登堂拜母的交情--在这个年代,能做到这一点的,基本上都是生死之交。
两年前孙策下江东的时候,周瑜就跟在他的身边,有了他的谋划,孙策一路势如破竹,占据了整个会稽,只不过那时候孙策还是袁术的属下,周瑜这才随着他的伯父周尚回到了丹阳,之后因为袁术让自己的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然后才去当了居巢长。
他和孙策的友情,毋庸置疑,鲁肃和他之间的友情,同样毋庸置疑,王易知道想要获得这样两个人的效忠是很困难的一事,可是不管怎么样,也要试上一试。
王易率领大军,直奔合肥。
合肥是寿春的屏障,也是整个淮南的屏障,这个地方在赤壁之战之后成了东吴的噩梦,孙权屡次进攻都没法把合肥打下来,就连太史慈这样的大将,也死在了合肥,毫无疑问,这是一座坚城。
当然就算是坚城,也要想办法打下来。
之前刘备释放的那数万俘虏,在这一刻,成了火种--刘备军的仁义之名,在袁术军中,早就传开了,不然西曲阳当时也不会被打开城门,让刘吕联军赢得那么的轻易。
接近九万的俘虏,其中就有三万是直接就表示要加入刘备军的,对于这些释放过一次,然后主动起义帮助刘备军打袁术军的士兵们,他们的忠诚,当然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对其他的俘虏,解决起来就好办了。
想要回家的,发路费,反正基本上都是本地人,想回去也不留难。
愿意留在军中的,那就留下,刘备军的正规军都是要经过筛选的,不过就算进不了正规的野战部队,也可以当专门的屯田军,刘备方面提供农具、种子和耕牛,前五年收五成的粮食,五年后耕牛归属本人所有,并且只用交两成的粮食当税赋就可以了,到时候他们就是自耕农。
这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待遇,都是足够有诱惑力的。
当然,能够进入刘备军的正规军,待遇就更好,除了军饷足够丰富之外,战死的有抚恤,伤残的有供养,同时会给他们安排一些职务,正常退伍的会奖励田地,和现在绝大部分诸侯比起来,刘备军的待遇,好得令人发指。
这也是刘备军现在没法扩充的原因之一,徐州的土地,毕竟是有限的,哪怕现在人并不多。
而拿下淮南和将来的江南之地之后,这些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袁术的那些将领中,纪灵、陈纪、梁刚在乱军中战死了,然而金尚这个谋士,以及张勋、乐就和李丰都被擒获,然后他们纷纷地表示要投降……
虽然关羽张飞都对这些人的骨气表示了鄙视,可是刘备还是接纳了他们的投降,现在手下能用的人才不多,能带兵的将领也不算多,留下他们也不怕什么,反正以刘备的军制,他们也掀不起浪来,留下来当个校尉,身边的亲兵不过五十人,其他的士兵都只有出战的时候带能带兵,编制都是被打散的,他们如果不接
受,还可以回家嘛。
包括杨奉韩暹,虽然刘备之前承诺的是给他们当个富家翁,可是考虑到他们两人的功劳,还是给了他们带兵的机会,不过徐州的军制,也对他们一五一十地说明了。
在徐州带兵,俸禄前程什么的都不会少,就是不想要营造自己的势力了。
军人职业化,和部下的势力分割开来,这是在王易的提议下,刘备进行的新的创举一一前无古人的创举。
可是因为刘备出身低,身边本身那种权臣什么的就基本上没有,所以推行起来,非常的顺利。
王易在汝南也是这么训练黄巾的,周仓他们都没什么野心,也顺利地推行了下去。
有着七八万已经完全训练出来的接近现代化军队的精兵当底子,对军制的改革,当然就会非常成功。
一直以来,主公对部队的改革,往往都更容易一些。
最后,剩下那六万降兵,有足足四万,选择了加入刘备军,剩下的两万,则是选择了回家耕作,对此刘备军一点都不为难,当场就发了路费粮食,让他们回家。
这样,实际上投降刘备军的,足够七万人,和他们本身的大军数量一模一样。
刘备的部队,膨胀到了十四万人,加上留守下邳等地的部队,他现在也是用兵十余万的大军阀了,除了曹操袁绍等区区几人之外,还真没什么人比他的兵力的。
当然,不管是刘备还是王易,都清楚地知道,这些士兵要展现出和徐州正规军一样的战斗力,还需要时间来训练。
所以需要有人留在寿春这里,一边守城,一边训练士卒。
这个任务,交给了关羽。
关羽、周仓、裴元绍、刘辟、龚都,留下来镇守寿春,同时留下来的还有淮
南降将中的张勋和李丰,一边镇守,一边练兵,以关羽为主将,尽快地将这些降兵都练成精锐。
同时还给关羽留下了一万精锐,七万降兵基本上都已经被打散了编制,从精锐中抽调一部分士兵成为什长,以他们为核心去练兵,效果非常得不错,这都是之前在徐州和汝南积累下来的练兵经验。
刘备、张飞、陈到,再加上淮南降将李丰,带着三万精锐东进,扫荡淮南其他的地方,然后往丹阳郡进发,除了扫平淮南其他的地方之外,丹阳的石头城,一定要争取拿下来。
而王易则是带着徐晃、太史慈、徐盛以及降将乔蕤,直奔合肥,拿下合肥之后,他们还要前往庐江,争取拿下舒县和皖县这两个庐江最重要的地方。
占据这两个地方,庐江,就基本上到手了。
最重要的是,舒县和皖县之间,是居巢。
现在周瑜,正在那里当居巢长。
鲁肃和他家的亲戚,也都住在居巢。
未来东吴的两任大都督,都在那里。
这种地方能不拿下?
唯一忧虑的就是,孙策与周瑜的友情,可不是周瑜投奔孙策的时候才开始的,两人的交情,可是从七年前就开始了,当时二人只有十五岁,就已经是登堂拜母的交情--在这个年代,能做到这一点的,基本上都是生死之交。
两年前孙策下江东的时候,周瑜就跟在他的身边,有了他的谋划,孙策一路势如破竹,占据了整个会稽,只不过那时候孙策还是袁术的属下,周瑜这才随着他的伯父周尚回到了丹阳,之后因为袁术让自己的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然后才去当了居巢长。
他和孙策的友情,毋庸置疑,鲁肃和他之间的友情,同样毋庸置疑,王易知道想要获得这样两个人的效忠是很困难的一事,可是不管怎么样,也要试上一试。
王易率领大军,直奔合肥。
合肥是寿春的屏障,也是整个淮南的屏障,这个地方在赤壁之战之后成了东吴的噩梦,孙权屡次进攻都没法把合肥打下来,就连太史慈这样的大将,也死在了合肥,毫无疑问,这是一座坚城。
当然就算是坚城,也要想办法打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