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不为钱财所动-吕布认贼作父的历史典故
第32章不为钱财所动-吕布认贼作父的历史典故-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笔趣阁
三国:认贼作父,我比吕布还猛
作者:晓克拉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俗套了。
大户人家,都有隐秘的藏钱啊,粮食啊,财产啊这些东西的地方。
这一个不知名的大户,其实是新蔡本地的大粮仓,在城外有着很大的仓库,每天的粮食吞吐量都是非常惊人的,从淮南这个大粮仓里买来粮食,然后运往洛阳三辅地带--那里住着上百万的人口,本地产的粮食又不多,还要供应皇宫,可见粮食的缺口有多大。
这年头还没有大运河,关中虽然是个大粮仓,却要辐射的地方,所以在黄巾之乱之前,洛阳三辅一带,有超过一半的粮食供应,是通过汝水上川流不息的船只,将淮南的粮食运去关中的。
而这位大户,则是新蔡最大的粮食商人,可见他的财富有多么的惊人。
实际上这年头的大商人,基本上都是做粮食生意的,不管是徐州的糜家还是冀州的甄家,粮食生意,都是他们家族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
可惜的是,新蔡这一家,如果能够多支持一代人,也许就会成为糜家和甄家这样真正的豪门大贾。然而黄巾之乱毁了这一切,汝南黄巾起的时候,家大业大的他们,第一时间就被盯上了,跑都来不及。
全家被乱军杀了个干干净净,城外的粮仓,家里的宅子,也都被抢了个干干净净,数代人积累下来的家业,就这样一朝星落云散。
只不过大户人家,还是有点底蕴的。
这个底蕴,就在地窖里。
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地窖。
几乎把整个宅子的花园下面都挖空了,里面有数个巨大的储藏室,其中两个储藏室里,全部都是用沙子铺满了地面,然后放的,都是粮食……
全部都是没有脱粒的小麦,用沙子隔着,是为了防潮,从而让粮食储存的时间更长。
而另外一个储藏室里,则放着一部分农具,以及几大箱黄金白银之类的贵重
金属--东汉期间,黄金白银基本上都退出了货币市场,而是作为贵重物品,供皇室赏赐或者是进行大宗的交易,也就是说,你拿金子出去,在集市上肯定是买不到什么东西的,人也找不开--要知道一斤黄金差不多等于一万多钱呢--可是如果你是作为商家进行大宗交易,那么黄金白银这些,就可以起到作用了。
“这粮食居然还没坏,只是有点发霉,摊开晒晒,然后脱粒就可以吃了。”徐盛打开一个袋子,抓了一把小麦闻了闻,然后欣喜地说。
王易点了点头,晒干没脱壳的麦子本来就可以储藏好几年,更何况还是在铺满了沙子的地窖里,这种地窖密不透风,又很干燥,粮食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而不变质。
更何况就算是有点霉,那也是粮食啊。
“我本来还打算派人去附近的几个郡买点粮食回来度过冬天呢,现在看来,不用了。”王易哈哈笑了起来,然后叫过两名护卫:“去,拿我的手令,让刘辟龚都他们派一千人,带着船只过来,把粮食运回安城!”
“这里的农具,也能派上用场,起码最平整土地什么的,也方便很多了。”徐庶欣喜地说。
“是啊,倒是这些金银,没什么用……又运不回去,原地掩埋好了,等我们什么时候打回汝南,再带走就好了。”王易踢了踢那几大箱子的黄金白银,然后说。
看到王易一点贪婪的神色都没有,其他人就更佩服他了--少使君果然是干大事的人啊!
金子人人都爱,王易也不例外。
只不过在乱世,黄金除了作为一般等价物之外,也没有太多的用处,甚至货币,在这样的乱世中,都是次要的。
粮食、布匹、药物、铁器。
这些实实在在的和衣食住行有关的,才是最关键的东西。
战时和平时不一样,配给制是最成熟有效的经济方式,贵金属,确实是最不重要的,而且现在也带不走,带上了还是个累赘。
作为一个现代人,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没想到这次还能有意外之喜。以葛陂、安城和新蔡为三个支撑点,不用放太多人,布烽火台,准备狼烟,少数人驻扎即可。”王易对徐庶说。
“少使君说得是。不过本来汝南的人就很少了,只要我们动静小点,今年到明年,就不会出什么事。”徐庶点点头,认可了王易的做法。
在汝南屯兵演武,做好战争准备,这就是接下来这段时间里,王易要做的事情。
在将粮食和铁器都运到安城之后,王易只在三座城池的附近各安排了数百人,就回到了安城。
从新蔡找到的那批农具,孙乾很快就安排下去了,这人不光会外交,内政能力也是一点都不差的,有限的农具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所有人尽量有事做,这样避免了数万人住在一起,闲出事端。
开垦田地的开垦田地,多余的劳力就在长安城内帮助搭建房屋之类的,汝南这里温度比较高,冬天相对好过一点,可是还是要住在房子里,才能够更好地度过这个冬天。
安城内房子本来就不少,不过有不少破败了,在葛陂的黄巾加入之后,一下子就吃紧了不少,可是在孙乾的安排下,要么修补,要么新修,很快的,所有人都在城内有了地方住,而士卒们则在城外修好的营盘内住,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公佑先生大才,铭自愧不如啊。”王易对孙乾行了一个礼。
“孙乾分内事尔。”孙乾对此倒不在意。
“之前我说的铁匠和找的场地……”王易问。
“在所有民众中,找到有铁匠经验的匠人一百多人,木匠二十多人。这些铁匠都比较孔武有力,所以生存下来的比较多,只不过他们还缺少一些工具。”
“有手艺人就行了,工具的事情,我来想办法。”王易微微一笑。
在他的怀里,那本《高炉炼钢法》,可还是一直揣得好好的呢。
《近海航行法》现在没什么用,那得是在徐州海边才有用的,可是《高炉炼钢法》在什么地方都有用!所以要更加的慎重一点。
大户人家,都有隐秘的藏钱啊,粮食啊,财产啊这些东西的地方。
这一个不知名的大户,其实是新蔡本地的大粮仓,在城外有着很大的仓库,每天的粮食吞吐量都是非常惊人的,从淮南这个大粮仓里买来粮食,然后运往洛阳三辅地带--那里住着上百万的人口,本地产的粮食又不多,还要供应皇宫,可见粮食的缺口有多大。
这年头还没有大运河,关中虽然是个大粮仓,却要辐射的地方,所以在黄巾之乱之前,洛阳三辅一带,有超过一半的粮食供应,是通过汝水上川流不息的船只,将淮南的粮食运去关中的。
而这位大户,则是新蔡最大的粮食商人,可见他的财富有多么的惊人。
实际上这年头的大商人,基本上都是做粮食生意的,不管是徐州的糜家还是冀州的甄家,粮食生意,都是他们家族非常重要的资金来源。
可惜的是,新蔡这一家,如果能够多支持一代人,也许就会成为糜家和甄家这样真正的豪门大贾。然而黄巾之乱毁了这一切,汝南黄巾起的时候,家大业大的他们,第一时间就被盯上了,跑都来不及。
全家被乱军杀了个干干净净,城外的粮仓,家里的宅子,也都被抢了个干干净净,数代人积累下来的家业,就这样一朝星落云散。
只不过大户人家,还是有点底蕴的。
这个底蕴,就在地窖里。
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地窖。
几乎把整个宅子的花园下面都挖空了,里面有数个巨大的储藏室,其中两个储藏室里,全部都是用沙子铺满了地面,然后放的,都是粮食……
全部都是没有脱粒的小麦,用沙子隔着,是为了防潮,从而让粮食储存的时间更长。
而另外一个储藏室里,则放着一部分农具,以及几大箱黄金白银之类的贵重
金属--东汉期间,黄金白银基本上都退出了货币市场,而是作为贵重物品,供皇室赏赐或者是进行大宗的交易,也就是说,你拿金子出去,在集市上肯定是买不到什么东西的,人也找不开--要知道一斤黄金差不多等于一万多钱呢--可是如果你是作为商家进行大宗交易,那么黄金白银这些,就可以起到作用了。
“这粮食居然还没坏,只是有点发霉,摊开晒晒,然后脱粒就可以吃了。”徐盛打开一个袋子,抓了一把小麦闻了闻,然后欣喜地说。
王易点了点头,晒干没脱壳的麦子本来就可以储藏好几年,更何况还是在铺满了沙子的地窖里,这种地窖密不透风,又很干燥,粮食可以保存很长的时间而不变质。
更何况就算是有点霉,那也是粮食啊。
“我本来还打算派人去附近的几个郡买点粮食回来度过冬天呢,现在看来,不用了。”王易哈哈笑了起来,然后叫过两名护卫:“去,拿我的手令,让刘辟龚都他们派一千人,带着船只过来,把粮食运回安城!”
“这里的农具,也能派上用场,起码最平整土地什么的,也方便很多了。”徐庶欣喜地说。
“是啊,倒是这些金银,没什么用……又运不回去,原地掩埋好了,等我们什么时候打回汝南,再带走就好了。”王易踢了踢那几大箱子的黄金白银,然后说。
看到王易一点贪婪的神色都没有,其他人就更佩服他了--少使君果然是干大事的人啊!
金子人人都爱,王易也不例外。
只不过在乱世,黄金除了作为一般等价物之外,也没有太多的用处,甚至货币,在这样的乱世中,都是次要的。
粮食、布匹、药物、铁器。
这些实实在在的和衣食住行有关的,才是最关键的东西。
战时和平时不一样,配给制是最成熟有效的经济方式,贵金属,确实是最不重要的,而且现在也带不走,带上了还是个累赘。
作为一个现代人,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没想到这次还能有意外之喜。以葛陂、安城和新蔡为三个支撑点,不用放太多人,布烽火台,准备狼烟,少数人驻扎即可。”王易对徐庶说。
“少使君说得是。不过本来汝南的人就很少了,只要我们动静小点,今年到明年,就不会出什么事。”徐庶点点头,认可了王易的做法。
在汝南屯兵演武,做好战争准备,这就是接下来这段时间里,王易要做的事情。
在将粮食和铁器都运到安城之后,王易只在三座城池的附近各安排了数百人,就回到了安城。
从新蔡找到的那批农具,孙乾很快就安排下去了,这人不光会外交,内政能力也是一点都不差的,有限的农具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让所有人尽量有事做,这样避免了数万人住在一起,闲出事端。
开垦田地的开垦田地,多余的劳力就在长安城内帮助搭建房屋之类的,汝南这里温度比较高,冬天相对好过一点,可是还是要住在房子里,才能够更好地度过这个冬天。
安城内房子本来就不少,不过有不少破败了,在葛陂的黄巾加入之后,一下子就吃紧了不少,可是在孙乾的安排下,要么修补,要么新修,很快的,所有人都在城内有了地方住,而士卒们则在城外修好的营盘内住,一切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条。
“公佑先生大才,铭自愧不如啊。”王易对孙乾行了一个礼。
“孙乾分内事尔。”孙乾对此倒不在意。
“之前我说的铁匠和找的场地……”王易问。
“在所有民众中,找到有铁匠经验的匠人一百多人,木匠二十多人。这些铁匠都比较孔武有力,所以生存下来的比较多,只不过他们还缺少一些工具。”
“有手艺人就行了,工具的事情,我来想办法。”王易微微一笑。
在他的怀里,那本《高炉炼钢法》,可还是一直揣得好好的呢。
《近海航行法》现在没什么用,那得是在徐州海边才有用的,可是《高炉炼钢法》在什么地方都有用!所以要更加的慎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