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找老公,找到我大明朝了?-朱瞻基这才叫大明风华全文
第十九章 找老公,找到我大明朝了?-朱瞻基这才叫大明风华全文-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笔趣阁
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作者:白云牛仔裤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盛暑之节,人厌嚣热。
虽说行宫所在位置,清流萦绕,翠峰重叠,但即便是这样,也架不住今年这酷暑时节袭来的阵阵热浪。
此时,大明朝的皇帝,也就是王迪,他仅是披着一件单纱袍,斜躺于软榻之上,翻阅着前线的战报还有后方送来的十几份奏本。
“朕做不了诱饵,既然郭敬已有所察觉,那留他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念在这狗东西也是经历了四朝的老人,张榜公示其所犯之罪,当场处置掉以儆效尤吧。其通敌售卖军械武器和贪墨的家产全部充公,待朕用以犒赏正在前线奋勇征战的三军将士。”
“另,传朕旨意,朝廷发过来的奏本,但凡有关议论声讨于谦的,往后通通交到太后手中即可,不要拿这些惹人厌的顽意来烦朕。”
“一个个草包,打仗没多少本事,结党营私嘴皮子耍得倒是挺溜。”
“其余…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按太后和内阁的意思照办即可。”
前线有于谦和一干文武大臣,后方有孙太后和三杨为首的内阁以及六部,可以说大明朝的一切政务,对于刚刚亲政没多久的王迪而言,真正需要他亲自来处理的,也没有多少。
送过来的奏本,有一多半都是和于谦有关的。
有谏言皇帝不该将国之重器完全假手于人的,也有指责于谦在这短短上任的几天里,已是任人唯亲,排挤有功之臣的……
甚至还有一份孙太后特意派人送来的密疏,里面的内容,在王迪看来,一多半是在告诫自己不该如此胡来,以及提醒自己既然已经做了,就不要朝令夕改半途而废。
虽然密疏中没有明说,但王迪心里还是能够猜出一些,孙太后是担心于谦这位忠臣能臣,会被自己陷到不仁不义的尴尬境地。
对于这些消息,王迪笑笑过后,也就懒得费神去管了。
通过锦衣卫打探来的消息,他对这里面的事,基本上算是了如指掌。
无非是于谦这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耿直家伙,将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勋戚贵族给收拾了一遍。
说实话,于谦所做之事,正和王迪的心意呢。
唱大戏嘛,总得有扮红脸的,有扮白脸的。
更何况,若非现在正值御驾亲征担心有人领兵闹事的话,王迪都准备重新恢复朱棣针对武勋世袭一事而设置的考选之典。
统兵将帅,对于王迪而言,如果他们只是好色贪财,倒也不是太过紧要的事情。
女人和银钱能解决的问题,不算是真正的大问题。
但是,王迪最不能容忍的,是这些武勋后代连一丁点的军事素质都没有。
此次如若没有于谦的辅助,一旦真让这些草包领兵上了战场,岂不是白白给寇虏送上一份人头装备大礼包?
他们死不死倒无所谓,万一重现土木之变,王迪都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喊冤。
好在是…有了于谦这个能文能武且有带兵经验的多面手。
当然了,最让王迪看重的,还是这家伙的忠心。
“许院使,朕方才说到哪了?”
“陛下,您刚刚说到蚊虫是寒热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安然立于软榻前的太医院使许璟,眼观鼻,鼻观心。整个人就如同一个木头人似的,对于皇帝刚刚批复的奏本,他是充耳不闻。
不过当他听闻皇帝的问话后,立即在第一时间内恭敬回复道。
“对了,是寒热病一事……”
“天分四季,北方还好说,这到了酷夏时节,南方水泽丰富,湿热潮闷,蚊虫肆虐。如若城内水道不通畅,街头巷尾的粪坑、污水沟清理不及时的话,朕能想象到那乌泱泱的蚊虫蜂拥在一起要吃人的样子。”
“在治疗寒热病这一方面,许院使懂得多少?”
寒热病,又叫打摆子,正儿八经的学名便是疟疾了。
这种疾病,在后世国内已经是见不到了。患上此病的,绝大多数的患者,都是从非洲那片地被蚊虫叮咬以后感染上的。
不过现在可是大明朝,刨除天灾瘟疫,这种致人性命的疾病,年年从头至尾,都是南方各地百姓最害怕染上的一种疾病。
“陛下,《圣济总录》中有明确记载,治暑毒热痢,青蒿叶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即可。”
“只不过…非经验丰富者,很难确定染疾之人是否患了寒热病。尤其是当患者自行发热出汗或是按照普通热病治疗以后,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郎中,也很难断定出患者是否得了寒热病,待到蛰伏期一过,大病便会彻底爆发出来,至此,一切…皆已晚矣。”
听闻太医院使许璟口中之言,王迪愣神了一下。
他是真没有想到,几百年前的古人,竟已有了针对疟疾的明确治疗方法。
当然了,有了治疗之法并不算万事大吉了,难的是要如何断定患者得了疟疾。
毕竟疟疾初期症状和普通热病,也就是和正常的感冒发烧没啥两样,万一被误诊‘治好’了,待到间歇期一过,那患者便算彻底玩完了。
“许院使说得没错,青蒿的花叶,便是治疗寒热病的关键所在。”
“传朕旨意,全国范围内找精通伤寒一脉的医生,看看能否将寒热病从预防到最终治疗整理出一份规范化的医书。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也足以令尔等名垂青史,受后世子孙感恩。”
“朕,更是重重有赏!”
怎么确认患上疟疾,放在后世,仅需通过检查血液中是否含有虐原虫便可一目了然。
但放到大明朝就不同了。
目前王迪只能是以皇帝身份,集全国之力,许下重赏和名誉,看看仅凭中医之道,是否能将疟疾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而王迪之所以如此关心疟疾一事,自然也是想尽最大的可能,去减少非天灾、战争、瘟疫带来的人口死亡数量。
从袁彬口中他已经得知,目前户部登记在册的全国户数,不过是九百多万户而已。
即便算是士族豪绅庄园中隐瞒不报的黑户人口,目前大明朝的实际人口总量,恐怕也没超过六千万这一数量。
不到六千万的人口,距离一个亿的小目标,可是差了将近一半的人数呢……
仅凭这么一点人,压根不用去考虑争霸全球的事情,也无需抱有占领整个亚洲的想法。
就是彻底掌控现有大明朝的每一寸土地,在王迪看来,都属实有点太少,少到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再说了,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都是人造出来或是耕作采集回来的。
羞答答的美娇娘,也是人生出来的。
人口基数少了,无需多想,王迪都知道,这定会影响自己享福作乐的人生大目标。
…
受了许璟的一通马屁过后,王迪继续讲道:“朕于梦中,还曾得医祖传授有关于瘟疫的诸多道理。”
“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这种异气,仅凭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
“快速确认切断传染源,病患集中隔离治疗……”
“最后便是,洪武三年设置的惠民药局,许院使你看看,若是将其尽快普及到各省各府各县的话,医士和银钱各需几何?”
“有关这最后一事,你给朕列个详细单子,慢一点无所谓,呈上来的数据一定要精确,还得有说服力。”
“行了,许院使,朕今日吩咐你的事情很多,不过这些事情理应便是太医署的职责。都退下吧,朕有点乏了。”
午饭过后,有点困乏。交代完事情,王迪便躺在软榻上睡了过去。
待到哺时,睡了好大一个午觉感到有点口渴的王迪直接喊到:“来人。”
门开,紧接着又被关上,不过还是有一小股热风吹了进来。
依旧躺在软榻上处于醒盹状态中的王迪,忽然闻到了空气中,传来一股较为淡雅的熏香味。
这种味道,与寝殿内清幽舒爽的沉香味,还是有所区别的。
锦衣卫这些粗鄙之人,王迪知晓,他们肯定不会佩戴香囊这种物什。
刚意识到来人不是袁彬等人之际,一声中性且比较柔和的声音也传进了他的耳中。
“奴婢兴宁,叩见陛下,陛下圣躬金安。”
王迪睁开眼,入目所见之人,虽然仅是一瞥,不过其容貌却是让他有点震惊。
“这眉眼间的神韵,也太像那个找老公的大蜜蜜了……”
“怎么,这是找老公找到我大明朝来了?”
虽说行宫所在位置,清流萦绕,翠峰重叠,但即便是这样,也架不住今年这酷暑时节袭来的阵阵热浪。
此时,大明朝的皇帝,也就是王迪,他仅是披着一件单纱袍,斜躺于软榻之上,翻阅着前线的战报还有后方送来的十几份奏本。
“朕做不了诱饵,既然郭敬已有所察觉,那留他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念在这狗东西也是经历了四朝的老人,张榜公示其所犯之罪,当场处置掉以儆效尤吧。其通敌售卖军械武器和贪墨的家产全部充公,待朕用以犒赏正在前线奋勇征战的三军将士。”
“另,传朕旨意,朝廷发过来的奏本,但凡有关议论声讨于谦的,往后通通交到太后手中即可,不要拿这些惹人厌的顽意来烦朕。”
“一个个草包,打仗没多少本事,结党营私嘴皮子耍得倒是挺溜。”
“其余…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按太后和内阁的意思照办即可。”
前线有于谦和一干文武大臣,后方有孙太后和三杨为首的内阁以及六部,可以说大明朝的一切政务,对于刚刚亲政没多久的王迪而言,真正需要他亲自来处理的,也没有多少。
送过来的奏本,有一多半都是和于谦有关的。
有谏言皇帝不该将国之重器完全假手于人的,也有指责于谦在这短短上任的几天里,已是任人唯亲,排挤有功之臣的……
甚至还有一份孙太后特意派人送来的密疏,里面的内容,在王迪看来,一多半是在告诫自己不该如此胡来,以及提醒自己既然已经做了,就不要朝令夕改半途而废。
虽然密疏中没有明说,但王迪心里还是能够猜出一些,孙太后是担心于谦这位忠臣能臣,会被自己陷到不仁不义的尴尬境地。
对于这些消息,王迪笑笑过后,也就懒得费神去管了。
通过锦衣卫打探来的消息,他对这里面的事,基本上算是了如指掌。
无非是于谦这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耿直家伙,将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勋戚贵族给收拾了一遍。
说实话,于谦所做之事,正和王迪的心意呢。
唱大戏嘛,总得有扮红脸的,有扮白脸的。
更何况,若非现在正值御驾亲征担心有人领兵闹事的话,王迪都准备重新恢复朱棣针对武勋世袭一事而设置的考选之典。
统兵将帅,对于王迪而言,如果他们只是好色贪财,倒也不是太过紧要的事情。
女人和银钱能解决的问题,不算是真正的大问题。
但是,王迪最不能容忍的,是这些武勋后代连一丁点的军事素质都没有。
此次如若没有于谦的辅助,一旦真让这些草包领兵上了战场,岂不是白白给寇虏送上一份人头装备大礼包?
他们死不死倒无所谓,万一重现土木之变,王迪都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喊冤。
好在是…有了于谦这个能文能武且有带兵经验的多面手。
当然了,最让王迪看重的,还是这家伙的忠心。
“许院使,朕方才说到哪了?”
“陛下,您刚刚说到蚊虫是寒热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安然立于软榻前的太医院使许璟,眼观鼻,鼻观心。整个人就如同一个木头人似的,对于皇帝刚刚批复的奏本,他是充耳不闻。
不过当他听闻皇帝的问话后,立即在第一时间内恭敬回复道。
“对了,是寒热病一事……”
“天分四季,北方还好说,这到了酷夏时节,南方水泽丰富,湿热潮闷,蚊虫肆虐。如若城内水道不通畅,街头巷尾的粪坑、污水沟清理不及时的话,朕能想象到那乌泱泱的蚊虫蜂拥在一起要吃人的样子。”
“在治疗寒热病这一方面,许院使懂得多少?”
寒热病,又叫打摆子,正儿八经的学名便是疟疾了。
这种疾病,在后世国内已经是见不到了。患上此病的,绝大多数的患者,都是从非洲那片地被蚊虫叮咬以后感染上的。
不过现在可是大明朝,刨除天灾瘟疫,这种致人性命的疾病,年年从头至尾,都是南方各地百姓最害怕染上的一种疾病。
“陛下,《圣济总录》中有明确记载,治暑毒热痢,青蒿叶一两,甘草一钱,水煎服即可。”
“只不过…非经验丰富者,很难确定染疾之人是否患了寒热病。尤其是当患者自行发热出汗或是按照普通热病治疗以后,到了那个时候,即便是经验丰富的郎中,也很难断定出患者是否得了寒热病,待到蛰伏期一过,大病便会彻底爆发出来,至此,一切…皆已晚矣。”
听闻太医院使许璟口中之言,王迪愣神了一下。
他是真没有想到,几百年前的古人,竟已有了针对疟疾的明确治疗方法。
当然了,有了治疗之法并不算万事大吉了,难的是要如何断定患者得了疟疾。
毕竟疟疾初期症状和普通热病,也就是和正常的感冒发烧没啥两样,万一被误诊‘治好’了,待到间歇期一过,那患者便算彻底玩完了。
“许院使说得没错,青蒿的花叶,便是治疗寒热病的关键所在。”
“传朕旨意,全国范围内找精通伤寒一脉的医生,看看能否将寒热病从预防到最终治疗整理出一份规范化的医书。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也足以令尔等名垂青史,受后世子孙感恩。”
“朕,更是重重有赏!”
怎么确认患上疟疾,放在后世,仅需通过检查血液中是否含有虐原虫便可一目了然。
但放到大明朝就不同了。
目前王迪只能是以皇帝身份,集全国之力,许下重赏和名誉,看看仅凭中医之道,是否能将疟疾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而王迪之所以如此关心疟疾一事,自然也是想尽最大的可能,去减少非天灾、战争、瘟疫带来的人口死亡数量。
从袁彬口中他已经得知,目前户部登记在册的全国户数,不过是九百多万户而已。
即便算是士族豪绅庄园中隐瞒不报的黑户人口,目前大明朝的实际人口总量,恐怕也没超过六千万这一数量。
不到六千万的人口,距离一个亿的小目标,可是差了将近一半的人数呢……
仅凭这么一点人,压根不用去考虑争霸全球的事情,也无需抱有占领整个亚洲的想法。
就是彻底掌控现有大明朝的每一寸土地,在王迪看来,都属实有点太少,少到翻不起太大的浪花。
再说了,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都是人造出来或是耕作采集回来的。
羞答答的美娇娘,也是人生出来的。
人口基数少了,无需多想,王迪都知道,这定会影响自己享福作乐的人生大目标。
…
受了许璟的一通马屁过后,王迪继续讲道:“朕于梦中,还曾得医祖传授有关于瘟疫的诸多道理。”
“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这种异气,仅凭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
“快速确认切断传染源,病患集中隔离治疗……”
“最后便是,洪武三年设置的惠民药局,许院使你看看,若是将其尽快普及到各省各府各县的话,医士和银钱各需几何?”
“有关这最后一事,你给朕列个详细单子,慢一点无所谓,呈上来的数据一定要精确,还得有说服力。”
“行了,许院使,朕今日吩咐你的事情很多,不过这些事情理应便是太医署的职责。都退下吧,朕有点乏了。”
午饭过后,有点困乏。交代完事情,王迪便躺在软榻上睡了过去。
待到哺时,睡了好大一个午觉感到有点口渴的王迪直接喊到:“来人。”
门开,紧接着又被关上,不过还是有一小股热风吹了进来。
依旧躺在软榻上处于醒盹状态中的王迪,忽然闻到了空气中,传来一股较为淡雅的熏香味。
这种味道,与寝殿内清幽舒爽的沉香味,还是有所区别的。
锦衣卫这些粗鄙之人,王迪知晓,他们肯定不会佩戴香囊这种物什。
刚意识到来人不是袁彬等人之际,一声中性且比较柔和的声音也传进了他的耳中。
“奴婢兴宁,叩见陛下,陛下圣躬金安。”
王迪睁开眼,入目所见之人,虽然仅是一瞥,不过其容貌却是让他有点震惊。
“这眉眼间的神韵,也太像那个找老公的大蜜蜜了……”
“怎么,这是找老公找到我大明朝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