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等文官武将停下,朱棣拿起朝廷的文书直接出门,成渊也随之离去。

    一群家伙傻眼了,王爷都被气走了,吵脚丫子的吵,该干嘛干嘛去。

    成渊换完衣服洗完澡,顺便将地下室还剩下的两瓶红酒,倒进装酒的坛子,带着铁锅朝朱棣的书房走去。

    “成大管事好。”走廊上两个丫环端着托盘,看见面孔更加俊朗,身材昂挺的成渊,好感瞬间倍增。

    “成大管事好。”修剪花草的老王也停下活打招呼。

    燕王妃徐氏和世子妃张氏对丫环下人很好,她们干活时常聚众讨论府里的武将文官。

    七八个在远处浣洗衣服的丫环看着成渊:“成大管事今日好俊俏,又稳重。”

    “不仅俊俏,还很有男人味呢,成大管事比葛长史要壮实多了。”

    “葛长史不中用,隔壁的厨娘说的。”两个丫环嘀嘀咕咕走远了。

    女子们聚集一起,话题与男子们聚集一起差不多,都是格外开放,但也有脸皮薄的,会脸红不少。

    明朝文官衣服按照官大小分质地,颜色,花纹,样式图案。文官衣底襟地一寸。武官衣底襟离地五寸。庶民百姓衣长离地也是五寸。

    成渊不是朝廷正儿八经的官员,他是燕王府里的,但朱棣依然给他搞了身行头。

    从发钗到发冠,帽子,衣服和靴子都有,因为不算品阶,朱棣只给他安排了天青色没图案的长袍,简单的发冠,一双黑面白底的云靴。

    人靠衣裳马靠鞍,穿着打扮精神,人逼格和气势也立刻上去了。

    成渊对自己这身行头,十分满意,也不是种红薯的闲人,好歹是个管事。

    朱棣那老小子给他好处。

    他也会回报相应的。

    这做人最基本的要求。

    成渊和朱棣隔着热气腾腾的火锅,谈着事情,怎么看,怎么不正经。

    朱棣将羊肉放进锅里,煮了起来,被成渊纠正道:“羊肉片这么薄,你这样煮就老了。涮一涮。”

    听着这小子连自己燕王都不叫了,有些不爽。但这些有能力的人不都这样,老和尚也是。朱棣也就释然。

    “大师在庆寿寺,现在府里有朝廷人监视,本王也不能轻举妄动,当下只能听先生的。”

    燕王说这话,成渊也是能理解的,姚广孝跟朱棣认识比自己久,自己虽然有能力,正常人还是会在大事前找熟悉的,人有危机意识和趋利避害的本能。

    成渊把朱棣放进去涮的肉夹起来吃点,喝了口酒,:“王爷你不能议周王爷有罪,我们还要再拖上一拖。”

    朱棣起身把手里的圣旨拿过来,放到桌上,玉轴圣旨。

    圣旨大部分由金色的绫锦织品和两根轴柄组成,但天家气度自有其威严,当然不可全部一概而论。

    如果官员的圣旨都是一样的质地,怎能显示出朝廷文臣武将的品阶高低。

    轴柄和皇帝的对这人的重视程度有关系,分玉轴,黑犀牛角轴,贴金轴,黑牛角轴。

    最不入流官员,安分守己用木质的轴吧。

    明后期,弘治皇帝有的圣旨就很朴素。

    旁人看起来朱允炆还挺重视朱棣这老小子的,用的玉轴。但在成渊眼里,味道就不对。

    他们只不过是先给朱棣造成一种假象,再慢慢砍掉他的左膀右臂。

    看见成渊盯着圣旨的玉轴。

    朱棣心里也想到了这事,看起来是议论周王,实际上真正想要对付的是他朱棣。

    这些日子,从半路敕令阻止进京到收回兵权,再有名义上的随从照顾,就是今上对自己起了杀心。

    周王被捕,全家流放,就是预兆。

    成渊也没吭声,朱皇帝二十几个儿子,虽然有的凶残,有的不成器,有的纨绔,但是都没有大傻子,个个都很聪明。

    这些事,朱棣不是傻子,不需要成渊挑明说。

    “王爷,朝廷在试探你的反应。周王已经被流放云南,结局已定,你们就算议罪,也没有多大的效果。”

    成渊肯定的说出看法。

    沉默的朱棣开口苦笑:“周王是本王五弟,他如今遭难被流放,本王议不议论,都改变不了五弟被流放的事实。

    如果本王不议罪,惹来陛下和朝廷的怪罪,岂不是把整个燕王府拉进去陪葬。

    本王觉得还不如找几条不关轻重的罪,朝廷也无话可说。”

    成渊摇头,表示不同意朱棣这样的说法,历史已经有过清晰的发展。

    朝廷抓周王,是黄子澄和齐泰他们的试探,用这个方法测试态度。

    诸王软弱,束手就擒,这下正好削个痛快,朝廷不再畏惧他们,不出两年,按照历史上朱允炆的速度,九大藩王别活了。

    诸王反抗,朝廷正好有借口削蕃,还要一削到底。

    说白了,这次就是试探藩王的软硬来了。

    “王爷,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故事你听说过吧,唇亡齿寒的故事你也知道。这故事的另一个意思就是,不管怎样,你们到时候都会受到殃及。”

    “成先生的意思?”朱棣询问。

    “我的意思是你不能示弱给朝廷,听说其他的王爷都还没有议罪,他们为什么没有?其实就是在看王爷怎么做。”

    朱棣摇头:“你以为本王有多大影响力,那么多兄弟,数年不见,都是自扫门前雪。一大家子妻儿老少,轻重他们知道。”

    只有同仇敌忾,朝廷才会觉得削蕃有些难啃,但这次周王这里大家只顾自己,都不会有好的结果。

    “一旦各王爷只管自己。那朝廷就会将你们的势力瓦解,然后单个击破。等于王爷愿意任人宰割。”

    成渊果断道:“王爷,如今最好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你上书为周王求情,另一个就是拖着不议罪。”

    朱棣懵了,这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拖着不是办法,

    “就算我上书求情,可还是会有藩王为了自己,向朝廷议五弟的罪,这个本王无法保证。”

    朱棣清楚,以前大哥朱标还在的时候,请他们几个兄弟喝酒相聚,经常会有几个不和。

    但那时大哥在,他有能力让弟弟们心服口服,现在大哥,二哥三个已经相继不在。

    自己有没有这个号召力,不清楚。

    成渊道:“历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兄弟情义是伦理常情,天不可逆,这是天道。

    听说开封百姓为了周王的事议论纷纷,应天府也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这说明百姓心里有一杆称,这是人心。”

    自古以来,天道人心才是最有说服力的,现在成渊只是提前灌输给朱棣。

    建文元年(1399年),明惠帝朱允炆意欲削藩。有人告齐王有叛变意图,于是将其召至应天府废为庶人。

    成渊相信,这些事情都会成为朱棣起兵的积累。

    “王爷,据我所知,众王爷到现在还没有上书朝廷,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也都不愿意,不愿意污蔑周王谋反。

    王爷你带兵数载,天下百姓都看着呢,只要你无愧于自己的内心就好,如实上奏。公道自在人心。”

    看到朱棣有些疑虑,成渊说出了自己要做的:“王爷知道我是有些江湖兄弟,周王爷的冤屈他们可以帮忙去散播,可以救周王一命。”

    百姓的言论在某种情况下就是民心,朱棣知道这样做对他们藩王有好处。

    今上喜欢以仁孝治天下,收腹民心,这个法子可行。

    成渊敢保证周王不会有性命之危,是因为历史上,齐王被贬为庶民,湘王自焚。

    周王在流放的几年里。不仅去寻找草药写书著文,还忙着生了几个孩子,这造娃效率这么的高,哪里会有危险。

    “王爷,我敢保证。大师也会这么说的,为了确保,请王爷见一见大师,或许大师有话对你说。”成渊又给朱棣吃了颗定心丸。

    毕竟自己年轻,又没有朝堂经验,朱棣肯定会有顾虑,不放心的。

    果然,成渊又猜对了。

    “好,本王听你的。”朱棣听到可以再见姚广孝问问,也放下心来。

    自葛诚回来监视,又正遇上周王被流放,朱棣现在也不敢贸然见姚广孝,但又不得不去见一见。

    “出府就会被人跟踪,此时见大师,只怕朝廷知道了会起疑心。”朱棣很为难。

    但姚广孝必须见。可该怎么见,是个问题,还不被跟踪。

章节目录

永乐之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会说话的眼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13.边吃边聊-永乐年间小说,永乐之盛,笔趣阁并收藏永乐之盛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