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确定了书院要建在高陵县之后,这高陵县就逐渐热闹起来。
尤其是工部官员到来之后,整个泾渭两河的沿岸都变得热闹起来。
河工最先开工,乘船来到两河之间,开始挖渠。
按照陈晓的安排,这水渠需要不小的宽度,至于长度,那自然是由北到南,将泾渭两河链接起来。
好方便陈晓之后将引水,让泾河的流量渐渐便小,挖基建桥。
虽然这操作和寻常修桥有些区别,但工部官员听了陈晓的解释之后,不由得赞叹起来。
这一引一堵,对于他们来说不算难,但偏偏当时就没有想到。
因此有了计划之后,河工们便开始劳作起来。
现如今的大唐,工部用人多以劳役为主,但陈晓执意要给河工工钱,并为此上奏陛下,得到应允。
一时间,河工得知自己还有工钱拿,干劲自然是十足。
短短半月,这河渠就开挖了大半。
河堤之上,陈晓和赶来查看工程进度的杜如晦看着面前浩浩荡荡的做工的河工们,不由得感慨不已。
“这河工的状态都不一样,想必你早已料到这种场景了吧?”
杜如晦扭头看向陈晓,神色间满是探寻之色。
而听到这话的陈晓微微一笑,开口道:“料到倒不至于,只是这景象必然会发生而已。”
“也就是说,你先前上奏陛下,要给河工发银钱,便是猜到了这一天?”
陈晓点了点头,缓缓道:“这是书院,不是其他地方,我起初要求发工钱,那是因为不希望这书院从建造之初就染上我大唐百姓的血汗。”
“至于眼下的变化,那是因为河工们自发的而已,我并未主导。”
“数月才能完成的工程,到了你这里却只用了一月有余,看着样子桥建成的日子也不远了。”
杜如晦感慨一声,眉宇间满是钦佩之色。
毕竟能够有如此大的手笔,满朝上下也就只有陈晓能够做到了。
陈晓听到这话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不在多言。
十数日后,泾渭两河之间的河渠终于修通,随着水渠启用,工部也顺利将泾河建桥的地方堵住。
用水车将那圈住的区域的河水抽离之后,工部便在陈晓的安排下,组织河工进行清淤挖基。
一套流程下来,颇为顺当,中间并没有遇到什么难处。
而泾河两岸也时不时有不少看热闹的官员前来,当看着那陈晓口中逐渐成型的桥体,所有人都看的目瞪口呆,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尤其是褚遂良,每每看到这大桥的变化,就如同一个个巴掌甩到了自己的脸上一样,让自己脸颊生疼。
直到此时,褚遂良才意识到自己当初到底做了一个多么愚蠢的决定。
当那桥体日渐成型的时候,褚遂良回到长安便大病了一场,一月之后才慢慢恢复过来。
而陈晓听闻这件事情之后,也只是微微一笑,丝毫没有在意这些。
直至大桥彻底修建而成,陈晓才下令将闸口打开。
河岸边,陈晓看着那奔腾的河水朝着大桥涌去,心中也不免有些紧张起来。
毕竟这水泥混凝土的大桥还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质量如何,能否承受的住水流冲击,都没有前例可循。
尤其是今日李二和诸位大臣都来了,一旦失败,丢脸还算小了。
倒是站在陈晓身旁的工部官员赵谦此刻满脸兴奋的看着大桥,丝毫没有半分紧张的样子。
“公爷放心,此次绝对万无一失!”
陈晓扭头看了一眼赵谦,好奇道:“为何?”
“公爷所想到的构造前人并没有见过,建桥之初,下官便按照公爷的要求制作了一座小的,结构稳定,坚固无比,足以达到公爷的要求。”
听到这话,陈晓却并没有放松多少,至于赵谦所做的事情,确实是自己先前安排的。
但毕竟是试验,并不能代表现在的大桥,实践才是唯一的真理。
“且看看吧,毕竟对我大唐来说,这也是一次尝试,若是能够成功,便可以推广开来,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儿。”
只见那赵谦微微一愣,仔细想了想陈晓所说的话,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一声。
随后便看到赵谦朝着陈晓躬身行了一礼:“公爷教诲,下官谨记在心。”
陈晓笑了笑没有说话,只是目光死死地盯着那奔腾而来的河水,神色间隐隐有些期待起来。
滔滔河水瞬间冲过大桥,而那大桥丝毫不为所动,稳如泰山。
看着这一幕,李世民眼神猛地一亮,神色间隐隐有些激动:“这水流冲击之下稳若泰山,成了!”
一旁的长孙无忌等人也是一脸激动之色,他们没有想到,这陈晓居然真的在泾河之上架起了一座桥。
“臣等恭贺陛下!”
李世民微微一笑,摆手道:“此乃陈晓的功劳,再说依照他的办法,这桥可还没有试验完呢。”
群臣面面相觑,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就在这时,陈晓摆了摆手,赵谦心领神会,只是大喊一声:“上桥!”
一声令下,一辆辆载满砂石的马车有序的驶上大桥。
只见那大桥之上,一辆辆马车驶上桥面,大桥依旧稳定,甚至不少马车还在那桥面上停留了片刻,但依旧不为所动。
等到最后一辆马车通过大桥之后,现场所有的河工都发出了欢呼声。
陈晓知道,目前来看这大桥算是成功了。
看着这一幕,陈晓连上露出释然的笑容,开口道:“这桥虽然通了,但依旧要观察着,若是是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等到扛得住雨季,这桥才算是真正成功。”
“下官会安排人的。”
看了一眼赵谦,陈晓接着说道:“之后便是书院建造一事,这事情你们工部比谁都清楚如何做,我也就不便插手了,依照图纸样式来就行。”
“杜大人早有交代,此事必定会做好的。”
陈晓微微颔首,随后扭头看向高台之上的李世民,行礼道:“陛下,泾河之桥已经建成,验收通过!”
尤其是工部官员到来之后,整个泾渭两河的沿岸都变得热闹起来。
河工最先开工,乘船来到两河之间,开始挖渠。
按照陈晓的安排,这水渠需要不小的宽度,至于长度,那自然是由北到南,将泾渭两河链接起来。
好方便陈晓之后将引水,让泾河的流量渐渐便小,挖基建桥。
虽然这操作和寻常修桥有些区别,但工部官员听了陈晓的解释之后,不由得赞叹起来。
这一引一堵,对于他们来说不算难,但偏偏当时就没有想到。
因此有了计划之后,河工们便开始劳作起来。
现如今的大唐,工部用人多以劳役为主,但陈晓执意要给河工工钱,并为此上奏陛下,得到应允。
一时间,河工得知自己还有工钱拿,干劲自然是十足。
短短半月,这河渠就开挖了大半。
河堤之上,陈晓和赶来查看工程进度的杜如晦看着面前浩浩荡荡的做工的河工们,不由得感慨不已。
“这河工的状态都不一样,想必你早已料到这种场景了吧?”
杜如晦扭头看向陈晓,神色间满是探寻之色。
而听到这话的陈晓微微一笑,开口道:“料到倒不至于,只是这景象必然会发生而已。”
“也就是说,你先前上奏陛下,要给河工发银钱,便是猜到了这一天?”
陈晓点了点头,缓缓道:“这是书院,不是其他地方,我起初要求发工钱,那是因为不希望这书院从建造之初就染上我大唐百姓的血汗。”
“至于眼下的变化,那是因为河工们自发的而已,我并未主导。”
“数月才能完成的工程,到了你这里却只用了一月有余,看着样子桥建成的日子也不远了。”
杜如晦感慨一声,眉宇间满是钦佩之色。
毕竟能够有如此大的手笔,满朝上下也就只有陈晓能够做到了。
陈晓听到这话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微微一笑,不在多言。
十数日后,泾渭两河之间的河渠终于修通,随着水渠启用,工部也顺利将泾河建桥的地方堵住。
用水车将那圈住的区域的河水抽离之后,工部便在陈晓的安排下,组织河工进行清淤挖基。
一套流程下来,颇为顺当,中间并没有遇到什么难处。
而泾河两岸也时不时有不少看热闹的官员前来,当看着那陈晓口中逐渐成型的桥体,所有人都看的目瞪口呆,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尤其是褚遂良,每每看到这大桥的变化,就如同一个个巴掌甩到了自己的脸上一样,让自己脸颊生疼。
直到此时,褚遂良才意识到自己当初到底做了一个多么愚蠢的决定。
当那桥体日渐成型的时候,褚遂良回到长安便大病了一场,一月之后才慢慢恢复过来。
而陈晓听闻这件事情之后,也只是微微一笑,丝毫没有在意这些。
直至大桥彻底修建而成,陈晓才下令将闸口打开。
河岸边,陈晓看着那奔腾的河水朝着大桥涌去,心中也不免有些紧张起来。
毕竟这水泥混凝土的大桥还是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质量如何,能否承受的住水流冲击,都没有前例可循。
尤其是今日李二和诸位大臣都来了,一旦失败,丢脸还算小了。
倒是站在陈晓身旁的工部官员赵谦此刻满脸兴奋的看着大桥,丝毫没有半分紧张的样子。
“公爷放心,此次绝对万无一失!”
陈晓扭头看了一眼赵谦,好奇道:“为何?”
“公爷所想到的构造前人并没有见过,建桥之初,下官便按照公爷的要求制作了一座小的,结构稳定,坚固无比,足以达到公爷的要求。”
听到这话,陈晓却并没有放松多少,至于赵谦所做的事情,确实是自己先前安排的。
但毕竟是试验,并不能代表现在的大桥,实践才是唯一的真理。
“且看看吧,毕竟对我大唐来说,这也是一次尝试,若是能够成功,便可以推广开来,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儿。”
只见那赵谦微微一愣,仔细想了想陈晓所说的话,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一声。
随后便看到赵谦朝着陈晓躬身行了一礼:“公爷教诲,下官谨记在心。”
陈晓笑了笑没有说话,只是目光死死地盯着那奔腾而来的河水,神色间隐隐有些期待起来。
滔滔河水瞬间冲过大桥,而那大桥丝毫不为所动,稳如泰山。
看着这一幕,李世民眼神猛地一亮,神色间隐隐有些激动:“这水流冲击之下稳若泰山,成了!”
一旁的长孙无忌等人也是一脸激动之色,他们没有想到,这陈晓居然真的在泾河之上架起了一座桥。
“臣等恭贺陛下!”
李世民微微一笑,摆手道:“此乃陈晓的功劳,再说依照他的办法,这桥可还没有试验完呢。”
群臣面面相觑,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就在这时,陈晓摆了摆手,赵谦心领神会,只是大喊一声:“上桥!”
一声令下,一辆辆载满砂石的马车有序的驶上大桥。
只见那大桥之上,一辆辆马车驶上桥面,大桥依旧稳定,甚至不少马车还在那桥面上停留了片刻,但依旧不为所动。
等到最后一辆马车通过大桥之后,现场所有的河工都发出了欢呼声。
陈晓知道,目前来看这大桥算是成功了。
看着这一幕,陈晓连上露出释然的笑容,开口道:“这桥虽然通了,但依旧要观察着,若是是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等到扛得住雨季,这桥才算是真正成功。”
“下官会安排人的。”
看了一眼赵谦,陈晓接着说道:“之后便是书院建造一事,这事情你们工部比谁都清楚如何做,我也就不便插手了,依照图纸样式来就行。”
“杜大人早有交代,此事必定会做好的。”
陈晓微微颔首,随后扭头看向高台之上的李世民,行礼道:“陛下,泾河之桥已经建成,验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