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国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诸王、贝勒、将领密谋引君入瓮的时候,大明蓟辽总督洪承畴已领中军大部赶至松山。
前时先行赶来救援松山堡的白广恩、唐通、王廷臣等三位总兵与松山副将夏承德、游营参将刘正杰、参将樊成功、守备尚誉第等守城诸将皆在松山堡外相迎。
松山堡处在群山环绕的低洼地带,本来其东面十里外的黄土岭,还有东南几里远的松山岭等地,都是大军驻营的绝好地带。
不过,这几处地方现在都已经被清军虏骑先一步攻占, 且派兵驻守,以阻止明军援救锦州的祖大寿。
他们据险结寨,占尽地利,彼此间又可相互声援,白广恩等人驱退攻打松山的清军后,也曾有尝试过攻击。
但终是兵力不足,难以阻绝虏骑互相声援, 反而折损了许多自家兵马,便就此按兵不动,扎营在松山堡外,静待大军到来,再从长计议。
此时,大明援锦王师十数万兵马,终于在松山城下全师汇合。
依总督洪承畴在杏山时所定的方略布局,又依据侦查到的清军实际分布,援锦明军诸将麾下步卒在乳峰山到松山城之间,扎下七座坚固的营垒。
更以诸营精骑分别结阵驻扎于松山堡的东、西、北三面,形成一个环松山城结阵扎营的紧凑布局,十数万援锦大军都围聚在松山城周边,使清军无机可乘。
大军草草扎下营盘,便分派侦骑四出,远远建起一个个警戒哨,毕竟鞑贼早早便在松锦之间,不可不防其在我大军初到时,前来偷袭。
此时,天色己是午后的申时, 大明各官将虽是长途行军而来, 却也顾不得休息,他们冒着烈日,随在总督洪承畴身边,在亲兵家丁的环护之下,前往乳峰山西边一处鞑贼没有占据的山岭高处,窥探鞑贼的布置。
张诚站在洪承畴左侧一处大石之上,手持千里镜正在向远处眺望,镜中的乳峰山各处皆历历在目虽没有后世的望远镜那般清晰,但也远比裸眼要强上许多。
其实,现在云州匠营那边打制的千里镜,不但工艺和质量都比他手里这个铜制千里镜要好,就是清晰度也比这个强上好些。
可张诚却唯独对手中这个千里镜,最有感情,不愿用新的替换,匠营主事石铁根老汉原以为张诚喜爱铜制,特意弄了些上好的黄铜,精心为他打制了一个千里镜,却被张诚束之高阁。
良久后, 张诚不由在心中暗暗赞叹起来,鞑贼本就是渔猎为生,自老奴时代起,他们东征西战的连年不绝,才逐渐抱团在了一起,其行军作战之法,许多就是源于围猎。
而不战之时,仍是行围猎之事,以为练军,冬则立栅,夏则掘壕,因此对挖掘壕沟诸事,也可说很有心得。
此次的松锦之战,鞑贼更是将他们的挖壕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据历史记载,清军从女儿河绕道进袭杏山时,曾在一天之间,就挖好了三条从女儿河直通到大海边的壕沟,其一条壕沟就足有几十里长,生生切断了明军松山与杏山之间的联系。
而清军为什么会挖得这么快呢?
那是因为清军所挖的壕沟可谓是非常之巧妙,其壕沟的横截面就如同一个倒过来的三角形,尖朝下而底朝上,所以挖起来就非常快。
而且,清军的壕沟上面宽有约一丈二尺,但下面却是窄的只有一脚宽度,这种壕沟的特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上面战马跃不过去,可人若是掉下去之后,没有好的着力点,也很难爬得上来,效果真是一点也不比矩形的壕沟差。
虽然宣北军的夜不收早已有情报传来,不过,今日亲眼得见清军挖的这种壕沟,张诚还是叹服不已。
他暗思:以后对付流寇,甚至是对付鞑贼,似乎也可效仿此种壕沟,岂不更为省时省力!
清军的壕沟更为厉害的地方是,其壕沟边上还立有木桩,桩上系有绳索,绳索上绑着铃铛,铃铛边还有一只恶犬。
如此布置,即使有人想趁夜偷过壕沟,都几乎是绝无可能,即使能躲得过绳索,又不触碰到铃铛,但又如何躲得过那些机警聪敏的恶犬。
条条防线布置得这般严密,怪不得祖大寿被困锦州,接连数次组织突围冲阵,都无法冲出清军挖掘的壕沟包围圈。
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布置,也不过比这好上一点罢了!
…………
明军各部均是先以战车挡在关键之处,再伐木立栅为营,而营垒四周,同样挖掘一道道深壕,更布设了拒马、鹿角、铁蒺藜等诸般防偷营的器械。
由于是初到松山,各营也只是确定了各自营垒的具体位置,营垒也是初具规模,各军将士都在紧张忙碌,有的在营外挖掘壕沟,有的去山上砍伐树木,有的则在取水烧水,准备做饭。
松山城与乳峰山之间,战云密布,城内城外,山南山北,岭上岭下,到处皆是旌旗遍布,充斥着浓浓的战场气氛。
当日,除双方一些哨骑出来窥探,相互间追南逐北的偶有接触外,大体无事,都在为即将面临的激烈战事作紧张准备。
闷热的夏风里,炽热的太阳也在西边山峰后缓缓降下,明清双方的军营中,都闪现出处处火光,明军的各处营地里,大队大队的辅兵辎兵火兵们,也纷纷挑着水桶、或是赶着大车,到附近有水源之处汲水。
松山堡城的周边,并没有明显的大河流过,但好在处于群山环绕的低洼地带,仍是有许多溪流汇聚,且该处的地下水资源也算丰富,只要肯深挖一些水井,还是可以取到水源。
只是,粮草目前看来还好解决,可从杏山、塔山那边源源不断运来,但十几万大军驻扎于此,每日需水量也是极大。
若只靠着流量并不稳定的山涧溪流,以及一些出水量不一的水井维持,短时还可勉强,长此以往,终归不是办法,必须要夺到临近河流的地带驻扎,才是最好。
前时先行赶来救援松山堡的白广恩、唐通、王廷臣等三位总兵与松山副将夏承德、游营参将刘正杰、参将樊成功、守备尚誉第等守城诸将皆在松山堡外相迎。
松山堡处在群山环绕的低洼地带,本来其东面十里外的黄土岭,还有东南几里远的松山岭等地,都是大军驻营的绝好地带。
不过,这几处地方现在都已经被清军虏骑先一步攻占, 且派兵驻守,以阻止明军援救锦州的祖大寿。
他们据险结寨,占尽地利,彼此间又可相互声援,白广恩等人驱退攻打松山的清军后,也曾有尝试过攻击。
但终是兵力不足,难以阻绝虏骑互相声援, 反而折损了许多自家兵马,便就此按兵不动,扎营在松山堡外,静待大军到来,再从长计议。
此时,大明援锦王师十数万兵马,终于在松山城下全师汇合。
依总督洪承畴在杏山时所定的方略布局,又依据侦查到的清军实际分布,援锦明军诸将麾下步卒在乳峰山到松山城之间,扎下七座坚固的营垒。
更以诸营精骑分别结阵驻扎于松山堡的东、西、北三面,形成一个环松山城结阵扎营的紧凑布局,十数万援锦大军都围聚在松山城周边,使清军无机可乘。
大军草草扎下营盘,便分派侦骑四出,远远建起一个个警戒哨,毕竟鞑贼早早便在松锦之间,不可不防其在我大军初到时,前来偷袭。
此时,天色己是午后的申时, 大明各官将虽是长途行军而来, 却也顾不得休息,他们冒着烈日,随在总督洪承畴身边,在亲兵家丁的环护之下,前往乳峰山西边一处鞑贼没有占据的山岭高处,窥探鞑贼的布置。
张诚站在洪承畴左侧一处大石之上,手持千里镜正在向远处眺望,镜中的乳峰山各处皆历历在目虽没有后世的望远镜那般清晰,但也远比裸眼要强上许多。
其实,现在云州匠营那边打制的千里镜,不但工艺和质量都比他手里这个铜制千里镜要好,就是清晰度也比这个强上好些。
可张诚却唯独对手中这个千里镜,最有感情,不愿用新的替换,匠营主事石铁根老汉原以为张诚喜爱铜制,特意弄了些上好的黄铜,精心为他打制了一个千里镜,却被张诚束之高阁。
良久后, 张诚不由在心中暗暗赞叹起来,鞑贼本就是渔猎为生,自老奴时代起,他们东征西战的连年不绝,才逐渐抱团在了一起,其行军作战之法,许多就是源于围猎。
而不战之时,仍是行围猎之事,以为练军,冬则立栅,夏则掘壕,因此对挖掘壕沟诸事,也可说很有心得。
此次的松锦之战,鞑贼更是将他们的挖壕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据历史记载,清军从女儿河绕道进袭杏山时,曾在一天之间,就挖好了三条从女儿河直通到大海边的壕沟,其一条壕沟就足有几十里长,生生切断了明军松山与杏山之间的联系。
而清军为什么会挖得这么快呢?
那是因为清军所挖的壕沟可谓是非常之巧妙,其壕沟的横截面就如同一个倒过来的三角形,尖朝下而底朝上,所以挖起来就非常快。
而且,清军的壕沟上面宽有约一丈二尺,但下面却是窄的只有一脚宽度,这种壕沟的特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上面战马跃不过去,可人若是掉下去之后,没有好的着力点,也很难爬得上来,效果真是一点也不比矩形的壕沟差。
虽然宣北军的夜不收早已有情报传来,不过,今日亲眼得见清军挖的这种壕沟,张诚还是叹服不已。
他暗思:以后对付流寇,甚至是对付鞑贼,似乎也可效仿此种壕沟,岂不更为省时省力!
清军的壕沟更为厉害的地方是,其壕沟边上还立有木桩,桩上系有绳索,绳索上绑着铃铛,铃铛边还有一只恶犬。
如此布置,即使有人想趁夜偷过壕沟,都几乎是绝无可能,即使能躲得过绳索,又不触碰到铃铛,但又如何躲得过那些机警聪敏的恶犬。
条条防线布置得这般严密,怪不得祖大寿被困锦州,接连数次组织突围冲阵,都无法冲出清军挖掘的壕沟包围圈。
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布置,也不过比这好上一点罢了!
…………
明军各部均是先以战车挡在关键之处,再伐木立栅为营,而营垒四周,同样挖掘一道道深壕,更布设了拒马、鹿角、铁蒺藜等诸般防偷营的器械。
由于是初到松山,各营也只是确定了各自营垒的具体位置,营垒也是初具规模,各军将士都在紧张忙碌,有的在营外挖掘壕沟,有的去山上砍伐树木,有的则在取水烧水,准备做饭。
松山城与乳峰山之间,战云密布,城内城外,山南山北,岭上岭下,到处皆是旌旗遍布,充斥着浓浓的战场气氛。
当日,除双方一些哨骑出来窥探,相互间追南逐北的偶有接触外,大体无事,都在为即将面临的激烈战事作紧张准备。
闷热的夏风里,炽热的太阳也在西边山峰后缓缓降下,明清双方的军营中,都闪现出处处火光,明军的各处营地里,大队大队的辅兵辎兵火兵们,也纷纷挑着水桶、或是赶着大车,到附近有水源之处汲水。
松山堡城的周边,并没有明显的大河流过,但好在处于群山环绕的低洼地带,仍是有许多溪流汇聚,且该处的地下水资源也算丰富,只要肯深挖一些水井,还是可以取到水源。
只是,粮草目前看来还好解决,可从杏山、塔山那边源源不断运来,但十几万大军驻扎于此,每日需水量也是极大。
若只靠着流量并不稳定的山涧溪流,以及一些出水量不一的水井维持,短时还可勉强,长此以往,终归不是办法,必须要夺到临近河流的地带驻扎,才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