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欢迎节目主持人——岳连空。”
随着熟悉的声音响起,岳连空走上台来,穿着裁剪得体的西装,面带笑容。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家好,我是节目主持人——岳连空。”
“让我来为大家介绍我们节目的嘉宾——知名学者,叶素秋老师。”
岳连空重复着每次节目开始时,他都不厌其烦地说的话。而台下,也有配合的掌声响起。
一番插科打浑之后,岳连空笑着说道:“现在,让我们有请第一位选手。第一位选手呢,有些特殊。他具体特殊在哪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配乐声之中,谢和光走上了舞台。穿着裁剪得体的小号的西装,显得十分可爱。
台下,传来了一片惊呼声。无他,谢和光的年龄,实在是有些太小了。稚嫩的面孔,暴露着他真实的年龄。
“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岳连空照例说到。
谢和光正了正衣领上的麦,平平常常地自我介绍道:“大家好,我叫谢和光,今年六岁。是xx小学一名四年级的学生。”
“你今年六岁,已经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岳连空假装惊讶地问到——他其实早已知道谢和光的身份了。
虽说是假装,但他还是发自心底地有些惊讶。而台下,也配合地传来了惊讶的议论声。
“嗯,我上学比较早,还跳了几级。所以现在已经读小学四年级了。”谢和光十分配合地演了下去。
“你是怎么喜欢上诗词的?”
“我父亲是历史系的教授,我母亲是文学系的教授。所以,受他们熏陶,我十分喜欢华夏诗词中的音韵平仄之美,也爱上了背诗词。”
“据我所知呀,谢和光不但会背诗,还会自己写诗。”岳连空说到,“下面,让我们看看他自己写的诗。”
后台的工作人员十分专业——舞台的大屏幕,立即切换成了谢和光所写的诗:
次韵何征尘吴郡见寄
粉墙黛瓦水如蓝,
吴郡鱼书尽话谈。
莫道风光无梓里,
芸编自是有江南。
“叶素秋老师,这首诗写怎么样?”岳连空开口问到。
“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是十分不错的了。”叶素秋回答道,“而且这还是首次韵诗——按原诗的韵和用韵顺序来和诗,更为不易。
这首诗押得是平水韵——十三覃,因为平水韵较中华新韵更难一些,现在学的人很少了。我很高兴现在有孩子传承平水韵。”
“我个人更喜欢平水韵一点,感觉它更有古代气息,所以一直学的都是平水韵。我的朋友,何征尘给我寄来的诗是平水韵的,我当然要用平水韵相和。”谢和光解释到。
“当今时代,还有孩子用古诗唱和,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传承的意义。而且,还是把诗用到生活中,有实际意义的。”
叶素秋感慨道:“现在很多人认为古诗词是脱离实际的东西,实则不然,它其实可以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即便你不会写诗,它也能给你生活中增加别样的美感——高兴、伤心、愤怒,都可以用诗句来表达。”
“我十分赞同叶素秋老师的观点。”岳连空主持功力娴熟的说,“就比如,谢和光这首诗,就是有实际背景的。”
他看向谢和光,问到:“能详细说说吗?”
谢和光腼腆一笑,说到:“这是一首次韵诗,也就是回信。
是我一个朋友,何征尘,去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旅游。他给我寄来了一张印有苏州美景的明信片。
其上,他写了一首诗,极力夸赞苏州的美景,说江南之地风光如画。于是,我就以这样一首诗相和。”
岳连空笑道:“其实我最喜欢其中的最后一句’芸编自是有江南’。只要你读万卷书,就自然能行万里路,书中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叶素秋补充讲解道:“这句中,为什么把书称为芸编呢?其实还是有由来的:
芸是一种香草,置书页内可以辟蠹。也就是说,在书中加芸叶来防止书被虫蛀。所以,就常用芸编来代指书。”
“感谢叶素秋老师的讲解,下面,让我们正式开始比赛。”
“谢和光,请听题——陆游《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的下一句是什么?”
“丰年留足鸡豚。”
一开始的题目还是很简单的,谢和光和明星关主对的有来有往的。
“’山重水覆疑无路’的下一句什么?”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
但渐渐的,难度开始上升了。
“谢和光,请听题——张泌《寄人》中’别梦依依到谢家’的下一句是什么?”
“小廊回合曲阑斜。”
……
终于,明星关主坚持不住,败下了阵来: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中’银烛吐青烟’的下一句是什么?”
“不用倒计时了,这首诗我没背过。”明星关主坦诚地说到,“作为第一个走的人,在这里,我祝愿谢和光小朋友能够把他们五个统统赶下去,通关成功!”
“谢谢叔叔。”谢和光礼貌地回答到。
“我有那么老嘛?要叫哥——啊——哥!”
话未说完,他就“呯”的一声掉进了坑里。
另一位还在台上的明星关主笑话到:“你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都多老了。还要人家六岁的孩子叫哥哥。”
“好,谢和光,攻下一关,还要继续吗?”岳连空问到,但基本上没有人会在这时候停止闯关。
谢和光当然也属于其中,他回答到:“继续。”
“有信心连闯六关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有信心!”
岳连空的主持功力的确很高,他和谢和光一问一答之间,就让舞台的气氛更加热烈,□□味更浓了。
之后,比赛继续。谢和光保持着破竹之势,一往无前。
……
“刘长卿《听弹琴》中’古调虽自爱’的下一句什么”
在一阵万众欢呼声中的沉默后,又是——“后会有期!”“呯!”
……
“已连下五关,谢和光,还继续吗?”岳连空问到。
“继续,我还有一次求助机会还没用呢,当然继续。”谢和光毫不犹豫地回答到。
“好,最后一位明星关主。谢和光今天能否通关,成为我们节目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通关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白居易《杨柳枝词》中’永丰西角荒园里’的下一句是什么?”
倒计时的音乐响起,岳连空不怀好意的笑道:“5、4、3、2、1,后——会——有——期!”
拖着长长的后音,刚从他嘴里蹦出“期”字,在后台严阵以待的工作人员,就分秒不差地按下按钮。
“呯!”最后一位明星关主掉进了坑里。
全场亮起了彩灯,响起了久违的通关音乐,观众们掌声如雷,场面十分欢腾热闹。
“恭喜谢和光,通关成功!算是打破了一个记录吧,成为了我们节目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通关者——年仅六岁!”
岳连空也有一丝惊讶,说到:“其实有一个问题,刚才我在你闯关过程中就想问——你这么小,是怎么背这么多诗词的?”
“我天生记忆力比较好,许多东西看上两三遍,就能够背过。
再加上我本身比较热爱诗词,背的时候又会先理解它其中的意思,进行理解性背诵。
所以说,我背诗词是背的比较快的。当然了,我平时也花了一定时间在上面。”
谢和光犹豫了一秒,也便实事求是的说到。没办法,都是天赋,羡慕不来的。
再说了,人类有崇拜高天赋的人的本能,这种回答虽说有点招摇,但却还是利大于弊的,尤其是对他这种需要给小风攒能量点的人来说。
一个天赋奇高的孩子,总是易引起人们的关注的,无论是喜爱也好,嫉妒也罢。
顿时,观众席上传来一阵羡慕嫉妒恨的声音。
听到观众们的议论纷纷,叶素秋开口到:“比先天天赋重要的是你后天对天赋的利用与努力。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他对我来说算是亦师亦友吧。许多人都说他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看过的书就能够背下来。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看书的时候,是边读边做笔记的。还会进行第二、三遍的阅读,并补充笔记。
而且,他上大学的时候,几乎扫荡了学校的图书馆。许多生僻图书的借书卡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名字。
这些努力,才造就了他以后,无论别人谈起哪个作者、哪本书,他都可以背诵出来其中段落的成果。”
苍老的声音中,回忆与思念之情,赞美与敬佩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
叶素秋没有明说他这个朋友是谁,但许多人都猜了出来——那个“民国第一才子”,万里长城、文化昆仑。
转载请注明出处:..>..
随着熟悉的声音响起,岳连空走上台来,穿着裁剪得体的西装,面带笑容。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家好,我是节目主持人——岳连空。”
“让我来为大家介绍我们节目的嘉宾——知名学者,叶素秋老师。”
岳连空重复着每次节目开始时,他都不厌其烦地说的话。而台下,也有配合的掌声响起。
一番插科打浑之后,岳连空笑着说道:“现在,让我们有请第一位选手。第一位选手呢,有些特殊。他具体特殊在哪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在配乐声之中,谢和光走上了舞台。穿着裁剪得体的小号的西装,显得十分可爱。
台下,传来了一片惊呼声。无他,谢和光的年龄,实在是有些太小了。稚嫩的面孔,暴露着他真实的年龄。
“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岳连空照例说到。
谢和光正了正衣领上的麦,平平常常地自我介绍道:“大家好,我叫谢和光,今年六岁。是xx小学一名四年级的学生。”
“你今年六岁,已经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岳连空假装惊讶地问到——他其实早已知道谢和光的身份了。
虽说是假装,但他还是发自心底地有些惊讶。而台下,也配合地传来了惊讶的议论声。
“嗯,我上学比较早,还跳了几级。所以现在已经读小学四年级了。”谢和光十分配合地演了下去。
“你是怎么喜欢上诗词的?”
“我父亲是历史系的教授,我母亲是文学系的教授。所以,受他们熏陶,我十分喜欢华夏诗词中的音韵平仄之美,也爱上了背诗词。”
“据我所知呀,谢和光不但会背诗,还会自己写诗。”岳连空说到,“下面,让我们看看他自己写的诗。”
后台的工作人员十分专业——舞台的大屏幕,立即切换成了谢和光所写的诗:
次韵何征尘吴郡见寄
粉墙黛瓦水如蓝,
吴郡鱼书尽话谈。
莫道风光无梓里,
芸编自是有江南。
“叶素秋老师,这首诗写怎么样?”岳连空开口问到。
“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是十分不错的了。”叶素秋回答道,“而且这还是首次韵诗——按原诗的韵和用韵顺序来和诗,更为不易。
这首诗押得是平水韵——十三覃,因为平水韵较中华新韵更难一些,现在学的人很少了。我很高兴现在有孩子传承平水韵。”
“我个人更喜欢平水韵一点,感觉它更有古代气息,所以一直学的都是平水韵。我的朋友,何征尘给我寄来的诗是平水韵的,我当然要用平水韵相和。”谢和光解释到。
“当今时代,还有孩子用古诗唱和,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传承的意义。而且,还是把诗用到生活中,有实际意义的。”
叶素秋感慨道:“现在很多人认为古诗词是脱离实际的东西,实则不然,它其实可以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即便你不会写诗,它也能给你生活中增加别样的美感——高兴、伤心、愤怒,都可以用诗句来表达。”
“我十分赞同叶素秋老师的观点。”岳连空主持功力娴熟的说,“就比如,谢和光这首诗,就是有实际背景的。”
他看向谢和光,问到:“能详细说说吗?”
谢和光腼腆一笑,说到:“这是一首次韵诗,也就是回信。
是我一个朋友,何征尘,去吴郡——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旅游。他给我寄来了一张印有苏州美景的明信片。
其上,他写了一首诗,极力夸赞苏州的美景,说江南之地风光如画。于是,我就以这样一首诗相和。”
岳连空笑道:“其实我最喜欢其中的最后一句’芸编自是有江南’。只要你读万卷书,就自然能行万里路,书中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叶素秋补充讲解道:“这句中,为什么把书称为芸编呢?其实还是有由来的:
芸是一种香草,置书页内可以辟蠹。也就是说,在书中加芸叶来防止书被虫蛀。所以,就常用芸编来代指书。”
“感谢叶素秋老师的讲解,下面,让我们正式开始比赛。”
“谢和光,请听题——陆游《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的下一句是什么?”
“丰年留足鸡豚。”
一开始的题目还是很简单的,谢和光和明星关主对的有来有往的。
“’山重水覆疑无路’的下一句什么?”
“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
但渐渐的,难度开始上升了。
“谢和光,请听题——张泌《寄人》中’别梦依依到谢家’的下一句是什么?”
“小廊回合曲阑斜。”
……
终于,明星关主坚持不住,败下了阵来: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中’银烛吐青烟’的下一句是什么?”
“不用倒计时了,这首诗我没背过。”明星关主坦诚地说到,“作为第一个走的人,在这里,我祝愿谢和光小朋友能够把他们五个统统赶下去,通关成功!”
“谢谢叔叔。”谢和光礼貌地回答到。
“我有那么老嘛?要叫哥——啊——哥!”
话未说完,他就“呯”的一声掉进了坑里。
另一位还在台上的明星关主笑话到:“你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都多老了。还要人家六岁的孩子叫哥哥。”
“好,谢和光,攻下一关,还要继续吗?”岳连空问到,但基本上没有人会在这时候停止闯关。
谢和光当然也属于其中,他回答到:“继续。”
“有信心连闯六关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我有信心!”
岳连空的主持功力的确很高,他和谢和光一问一答之间,就让舞台的气氛更加热烈,□□味更浓了。
之后,比赛继续。谢和光保持着破竹之势,一往无前。
……
“刘长卿《听弹琴》中’古调虽自爱’的下一句什么”
在一阵万众欢呼声中的沉默后,又是——“后会有期!”“呯!”
……
“已连下五关,谢和光,还继续吗?”岳连空问到。
“继续,我还有一次求助机会还没用呢,当然继续。”谢和光毫不犹豫地回答到。
“好,最后一位明星关主。谢和光今天能否通关,成为我们节目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通关者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白居易《杨柳枝词》中’永丰西角荒园里’的下一句是什么?”
倒计时的音乐响起,岳连空不怀好意的笑道:“5、4、3、2、1,后——会——有——期!”
拖着长长的后音,刚从他嘴里蹦出“期”字,在后台严阵以待的工作人员,就分秒不差地按下按钮。
“呯!”最后一位明星关主掉进了坑里。
全场亮起了彩灯,响起了久违的通关音乐,观众们掌声如雷,场面十分欢腾热闹。
“恭喜谢和光,通关成功!算是打破了一个记录吧,成为了我们节目历史上年龄最小的通关者——年仅六岁!”
岳连空也有一丝惊讶,说到:“其实有一个问题,刚才我在你闯关过程中就想问——你这么小,是怎么背这么多诗词的?”
“我天生记忆力比较好,许多东西看上两三遍,就能够背过。
再加上我本身比较热爱诗词,背的时候又会先理解它其中的意思,进行理解性背诵。
所以说,我背诗词是背的比较快的。当然了,我平时也花了一定时间在上面。”
谢和光犹豫了一秒,也便实事求是的说到。没办法,都是天赋,羡慕不来的。
再说了,人类有崇拜高天赋的人的本能,这种回答虽说有点招摇,但却还是利大于弊的,尤其是对他这种需要给小风攒能量点的人来说。
一个天赋奇高的孩子,总是易引起人们的关注的,无论是喜爱也好,嫉妒也罢。
顿时,观众席上传来一阵羡慕嫉妒恨的声音。
听到观众们的议论纷纷,叶素秋开口到:“比先天天赋重要的是你后天对天赋的利用与努力。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他对我来说算是亦师亦友吧。许多人都说他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看过的书就能够背下来。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看书的时候,是边读边做笔记的。还会进行第二、三遍的阅读,并补充笔记。
而且,他上大学的时候,几乎扫荡了学校的图书馆。许多生僻图书的借书卡上,只有他一个人的名字。
这些努力,才造就了他以后,无论别人谈起哪个作者、哪本书,他都可以背诵出来其中段落的成果。”
苍老的声音中,回忆与思念之情,赞美与敬佩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
叶素秋没有明说他这个朋友是谁,但许多人都猜了出来——那个“民国第一才子”,万里长城、文化昆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