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臣接过一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
“产量很少,加上人为炒作,大红袍让人总感觉遥不可及。随着市场调整,以及独有的地域限制保护,价格终于归正常。”
“第七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母树大红袍拍卖出8万的天价。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真正母树有钱也喝不到,直供天听的宝贝,我这里是纯种,母树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栽培,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上品。”
打开盒子,总共不超过三十克,十六万。
“第二盒是云南金瓜贡茶,锦绣茶王香竹箐100克35万,夺得普洱史上最贵的桂冠,相当于350万每公斤。”
“特别适合收藏,无疑是现存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在港台茶界,被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真品仅有两沱,分别保存于西湖茶叶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
“既然您不确定长辈喜欢红茶还是绿茶,我建议选这两种,就算不喝,收藏也能增值。”
不愧是老板,推荐不错,三十万拿下两盒,郝保力如果不舍得喝,放着也是好东西。
对于同行前辈必须尊敬,美食是自己毕生追求,这点钱花的值。
听说明天中午先在饭店过寿,身为国宾馆执行总厨,场面肯定不小。晚上在梅府家宴摆几座,专门招待自己人,到时候跟着胡海一起去。
临走打包几斤狮峰龙井,三把景德镇大师壶,一套金丝楠木茶海,送家,闲着没事品品茶。
晚上接胡海到家,亲自下厨,大快朵颐后,喝茶聊天。打听到不少京城趣闻,满载而归。
白天雷打不动去游泳健身,偶像蔡澜先生说得好,真正美食都是从牺牲一点点健康开始。
傍晚接上胡海,前往后海的梅府家宴,从柳荫街往东走,顺着什刹海的水边走,在一条窄小的刚好一辆车身宽度的胡同里,见到一座气派的四合院。
据说这里曾经是一个贝勒府上的后花园,今晚被包场,专门款待郝保力的亲朋好友。
门头挂着两个梅字大红灯笼,笑容可掬的老管家站着迎宾,跟胡海闲聊几句,都是熟人,让两人自便。
走进院,满地浅绿色温润的石块,胡海说地上铺的都是岫岩玉,这就叫排场。
家宴最大的特点是高度私人化,既体现主人的生活态度,又彰显独特的待客之道。梅府2003年开业迎宾,主要经营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私家菜,菜肴由他的私厨传人掌勺。
院内修竹瘦影,景致迷人,听说其中一颗老枣树已有将近300年的树龄,树下停着两辆老洋车,是电影骆驼祥子中的道具。
窄廊的尽头,玻璃流瀑,柜中展示的是由梅兰芳先生当年演唱贵妇醉酒时所用的行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古色古香,婉约绮媚。
再往里走,庭院逐渐开阔,明代的拴马石矗立,似乎在静候武生的到来
三进三出的院子,分别叫梅厅,兰厅和芳厅。巧妙的是在梅府的青石墙上,定期更换着时令牌,它预示着当时的气候气温,也预示着时下的菜品种类。
每个厅都不大,也就放上四张方桌。四周看去每个房间墙壁上都挂着梅兰芳生活或表演时的老照片,听说还有更私密的包房在后院里。
每幅照片和摆设的历史以及背后的故事,仿佛带人走进京剧大师的生活,像是在欣赏一部胶片老电影,或是一台韵味十足的京剧,诉说着一代名旦的往日风光。
空气中隐隐流动着梅兰芳的婉约低唱,气氛恍如隔世,令人心醉神迷。
“梅菜讲究养颜、清音、康健、止胖。没有菜单,不论人数,统一按宴待客,按桌收费,晚上用餐。”
胡海站在照片墙前,介绍道:“这里老板叫东家,经理叫总管,菜单都由总管亲笔书写,菜式来自梅兰芳家传的600道菜,四位厨师都是梅先生家厨王寿山先生的传人。”
“因为梅先生职业原因,最擅长清淡做法,这里绝没有辛辣刺激的调料,但清淡并不代表着淡而无味,别有一种滋味。”
来到梅厅包间,餐桌上早就摆好洒金红纸,上面以毛笔手书菜名。服务员都是亲切和蔼的梅嫂, 40岁左右,端庄稳重,打扮质朴典雅,风韵犹存。
人还没到,两人喝茶聊天,听胡海说今天来的都是至交好友,很多美食圈的资深高手,令庄臣很期待。
“纯种母树大红袍?”
“还有金瓜贡茶”
郝保力看着庄臣的贺礼,赶紧拒绝道:“太贵重,我可不能收!”
几番推辞,终于在庄臣的坚持下,只收下大红袍,庄臣没办法,只能道:“那好,金光我给您老留着,明年今天还是您的。”
老爷子很高兴,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对这个年轻人印象深刻。拉着庄臣坐下,亲热道:“我知道你小子舌头够灵,待会好好品品梅家的菜,多给后厨提提意见。”
见庄臣笑着点头,仿佛想起什么道:“对了,今天朋友多,我要来招呼着,一会让陈晓卿坐这桌,陪你们聊天。”
“陈晓卿?”
庄臣眼前一亮,惊喜道:“太好了,我可是陈老师的粉丝,没少看舌尖上的华夏!”
郝保力哈哈大笑,寒暄几句,出门安排。庄臣脑中浮现起那个面容黝黑,胖胖的,一旦说起美食,如同少女般娇羞的中年大叔。
很快郝保力带着一个人进门,大笑道:“今天你们这桌就三个人,晓卿啊,这里有你一个小粉丝,好好帮我招待一下!”
庄臣站起身,跟陈晓卿握手打招呼,客人纷至沓来,郝保力交代两句,转身离开,留下三人聊天。
有胡海在,很快气氛融洽,庄臣举起茶,敬陈晓卿道:“每次忍不住美食诱惑的时候,总是想起陈老师您的那句话”
“为什么嘴里总是饱含口水?”
“那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众人哈哈大笑,陈晓卿露出招牌微笑,解释道:“我的座右铭是:人生不过吃喝二字,不用考虑诗和远方,要珍惜每顿饭的苟且。”
庄臣笑的合不拢嘴,忆道:“舌尖前两部简直堪称神作,可惜第三部听说您已经从央视离职?”
陈晓卿摆摆手,无所谓道:“给别人打半辈子工,手里攒点资源,总想干点自己的。”
“这十年国内餐饮发展迅猛,美食节目一茬接一茬,很多餐厅都开到国外。可惜现在很多人觉得传统食物是一个比较封闭的体系,像一个食物的长城。”
“这么多年我想做的就是告诉大家这里从来不是食物的孤岛,食物与食物之间永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舌尖的第一集,既可以看到不同自然条件催生出来的不同食物景观,同时也会看到相隔遥远的地方有对同一食物不约而同的处理方式,这才是我们想要表达的重要内容。”
“产量很少,加上人为炒作,大红袍让人总感觉遥不可及。随着市场调整,以及独有的地域限制保护,价格终于归正常。”
“第七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母树大红袍拍卖出8万的天价。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真正母树有钱也喝不到,直供天听的宝贝,我这里是纯种,母树品系单独扦插繁育栽培,单独采制加工而成的上品。”
打开盒子,总共不超过三十克,十六万。
“第二盒是云南金瓜贡茶,锦绣茶王香竹箐100克35万,夺得普洱史上最贵的桂冠,相当于350万每公斤。”
“特别适合收藏,无疑是现存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在港台茶界,被称之为普洱茶太上皇。真品仅有两沱,分别保存于西湖茶叶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
“既然您不确定长辈喜欢红茶还是绿茶,我建议选这两种,就算不喝,收藏也能增值。”
不愧是老板,推荐不错,三十万拿下两盒,郝保力如果不舍得喝,放着也是好东西。
对于同行前辈必须尊敬,美食是自己毕生追求,这点钱花的值。
听说明天中午先在饭店过寿,身为国宾馆执行总厨,场面肯定不小。晚上在梅府家宴摆几座,专门招待自己人,到时候跟着胡海一起去。
临走打包几斤狮峰龙井,三把景德镇大师壶,一套金丝楠木茶海,送家,闲着没事品品茶。
晚上接胡海到家,亲自下厨,大快朵颐后,喝茶聊天。打听到不少京城趣闻,满载而归。
白天雷打不动去游泳健身,偶像蔡澜先生说得好,真正美食都是从牺牲一点点健康开始。
傍晚接上胡海,前往后海的梅府家宴,从柳荫街往东走,顺着什刹海的水边走,在一条窄小的刚好一辆车身宽度的胡同里,见到一座气派的四合院。
据说这里曾经是一个贝勒府上的后花园,今晚被包场,专门款待郝保力的亲朋好友。
门头挂着两个梅字大红灯笼,笑容可掬的老管家站着迎宾,跟胡海闲聊几句,都是熟人,让两人自便。
走进院,满地浅绿色温润的石块,胡海说地上铺的都是岫岩玉,这就叫排场。
家宴最大的特点是高度私人化,既体现主人的生活态度,又彰显独特的待客之道。梅府2003年开业迎宾,主要经营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私家菜,菜肴由他的私厨传人掌勺。
院内修竹瘦影,景致迷人,听说其中一颗老枣树已有将近300年的树龄,树下停着两辆老洋车,是电影骆驼祥子中的道具。
窄廊的尽头,玻璃流瀑,柜中展示的是由梅兰芳先生当年演唱贵妇醉酒时所用的行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古色古香,婉约绮媚。
再往里走,庭院逐渐开阔,明代的拴马石矗立,似乎在静候武生的到来
三进三出的院子,分别叫梅厅,兰厅和芳厅。巧妙的是在梅府的青石墙上,定期更换着时令牌,它预示着当时的气候气温,也预示着时下的菜品种类。
每个厅都不大,也就放上四张方桌。四周看去每个房间墙壁上都挂着梅兰芳生活或表演时的老照片,听说还有更私密的包房在后院里。
每幅照片和摆设的历史以及背后的故事,仿佛带人走进京剧大师的生活,像是在欣赏一部胶片老电影,或是一台韵味十足的京剧,诉说着一代名旦的往日风光。
空气中隐隐流动着梅兰芳的婉约低唱,气氛恍如隔世,令人心醉神迷。
“梅菜讲究养颜、清音、康健、止胖。没有菜单,不论人数,统一按宴待客,按桌收费,晚上用餐。”
胡海站在照片墙前,介绍道:“这里老板叫东家,经理叫总管,菜单都由总管亲笔书写,菜式来自梅兰芳家传的600道菜,四位厨师都是梅先生家厨王寿山先生的传人。”
“因为梅先生职业原因,最擅长清淡做法,这里绝没有辛辣刺激的调料,但清淡并不代表着淡而无味,别有一种滋味。”
来到梅厅包间,餐桌上早就摆好洒金红纸,上面以毛笔手书菜名。服务员都是亲切和蔼的梅嫂, 40岁左右,端庄稳重,打扮质朴典雅,风韵犹存。
人还没到,两人喝茶聊天,听胡海说今天来的都是至交好友,很多美食圈的资深高手,令庄臣很期待。
“纯种母树大红袍?”
“还有金瓜贡茶”
郝保力看着庄臣的贺礼,赶紧拒绝道:“太贵重,我可不能收!”
几番推辞,终于在庄臣的坚持下,只收下大红袍,庄臣没办法,只能道:“那好,金光我给您老留着,明年今天还是您的。”
老爷子很高兴,虽然只有一面之缘,但对这个年轻人印象深刻。拉着庄臣坐下,亲热道:“我知道你小子舌头够灵,待会好好品品梅家的菜,多给后厨提提意见。”
见庄臣笑着点头,仿佛想起什么道:“对了,今天朋友多,我要来招呼着,一会让陈晓卿坐这桌,陪你们聊天。”
“陈晓卿?”
庄臣眼前一亮,惊喜道:“太好了,我可是陈老师的粉丝,没少看舌尖上的华夏!”
郝保力哈哈大笑,寒暄几句,出门安排。庄臣脑中浮现起那个面容黝黑,胖胖的,一旦说起美食,如同少女般娇羞的中年大叔。
很快郝保力带着一个人进门,大笑道:“今天你们这桌就三个人,晓卿啊,这里有你一个小粉丝,好好帮我招待一下!”
庄臣站起身,跟陈晓卿握手打招呼,客人纷至沓来,郝保力交代两句,转身离开,留下三人聊天。
有胡海在,很快气氛融洽,庄臣举起茶,敬陈晓卿道:“每次忍不住美食诱惑的时候,总是想起陈老师您的那句话”
“为什么嘴里总是饱含口水?”
“那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众人哈哈大笑,陈晓卿露出招牌微笑,解释道:“我的座右铭是:人生不过吃喝二字,不用考虑诗和远方,要珍惜每顿饭的苟且。”
庄臣笑的合不拢嘴,忆道:“舌尖前两部简直堪称神作,可惜第三部听说您已经从央视离职?”
陈晓卿摆摆手,无所谓道:“给别人打半辈子工,手里攒点资源,总想干点自己的。”
“这十年国内餐饮发展迅猛,美食节目一茬接一茬,很多餐厅都开到国外。可惜现在很多人觉得传统食物是一个比较封闭的体系,像一个食物的长城。”
“这么多年我想做的就是告诉大家这里从来不是食物的孤岛,食物与食物之间永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舌尖的第一集,既可以看到不同自然条件催生出来的不同食物景观,同时也会看到相隔遥远的地方有对同一食物不约而同的处理方式,这才是我们想要表达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