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是陛下对锦衣卫的不作为早有怨言,所以才在这一次彻底爆发了吧。”李若琏这般想着。
但是在心里又叹息一声,自己接任这指挥使之职,恐怕也不是什么美差。
以锦衣卫眼下的境况,想有什么作为,确实是有些难。
其实他哪里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是沈浪这个名声不显的小太监给推动的。
因为沈浪在给崇祯提供的建议中,就有一条改革锦衣卫。
这么好的特务组织就这么废了,实在太可惜。
当然,沈浪改革锦衣卫不是为了监察百官,而是为了让其发挥出军事作用。
侦察情报、暗杀、除奸等等秘密工作才是特务该干的活啊,就像他们在万历三大征中发挥的作用一样。
现在大明本就是一盘散沙,再去监察官员,大兴诏狱,只会天怒人怨,人心相离。
所以,要顺利的改革并扩充锦衣卫,首先就要废除其一些过大的权利。
比如监察官员、巡查缉捕、诏狱等等,和军事无关的职责都可以废除,让其在军事上多发挥作用。
并控制锦衣卫在京人数,降低文武百官对锦衣卫的忌惮,从而减轻各集团对锦衣卫的打压。
当然,在改革之前,锦衣卫内部也需要清理一番,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指挥使骆养性了。
骆养性这个人,史料对他褒贬不一,甚至更偏向于褒,贬主要是因为他投降了清廷,但并没有做什么十恶不赦之事。
而且,他能力也是有一些的,正史中,周延儒的事还是他举报才曝光出来的。
相比于满朝昏庸之辈,矮子里拔高个,他本不应该被革除职位。
但是,骆家世代是锦衣卫,出现了多位指挥使,骆养性本人也在锦衣卫中混迹多年,与京中官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要改革锦衣卫,他这个指挥使首先就不能留,必须要让他把位子空出来。
于是,才借了这个机会,等周延儒一回来,崇祯自己就将其揭穿,不给骆养性举报立功的机会。
不然的话,无缘无故的将一个有功之臣给废了,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同时也可以借机敲打一下锦衣卫中那些碌碌无为之辈,为接下来的改革做好铺垫。
至于升任李若琏为新任指挥使,一是资历够,二是比较忠诚,三是年纪大。
是的,年纪大也是其中一点,随时可以退休。
先让李若琏将位子占了,然后在改革中提拔一些干练的少壮派,从中选择出适合接任改革后的锦衣卫的使命。
到时候,李若琏就可以功成身退。
宣完旨以后,王承恩就提出了告辞,李若琏立即率领一干锦衣卫骨干将王承恩、沈浪一行人送出锦衣门衙门。
一直看到车队出了锦衣卫后街,转进东江米巷消失在视野中,这才返回衙门内。
而李若莲则要面临他成为指挥使以来的一系列问题,毕竟,他就任指挥使,不是谁都服的。
王承恩和沈浪都没有在外面多耽搁,立即回到了紫禁城。
乾清宫中,依然只有崇祯,沈浪和王承恩三人。
崇祯在上首的地平台上踱着步,突然,他停下身子,看向下方的王承恩道:
“王伴伴,宫中有内侍与官员勾结,将从朕这里探知的消息泄露出去,以便其在第二日的答辩中提前准备,从而获得朕的信任。”
“为此,有大员从中获得巨大好处,被朕委以重任。”
“这不仅是对朕的欺骗,更是对大明的祸害,这些无能之辈通过此种手段获得高位,碌碌无为,打压异己,置我大明江山社稷于不顾。”
“其之祸害,更甚贼寇。”
崇祯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在王承恩脑海中一记当头棒喝,他脸色不由越发苍白,脑门上的汗珠不自觉的渗了出来。
突然,崇祯的话语一停,然后淡淡的问道:“王伴伴,此事,你可知?”
王承恩的身上仿佛被按了机关一般,崇祯的话音一落,他就直接跪了下去,忙不停的道:
“陛下,微臣不知,微臣不知,微臣不知啊。”
这绝对是杀头的死罪,王承恩没想到这种祸事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而且是这么快的降临到自己头上。
他以为沈浪的存在只有除了陛下之外的自己知道,陛下很多事情还需要依赖自己去执行,自己只会越来越受重用。
只要不犯大错,就会平步青云,财运亨通。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才没多久,杀头的罪就要牵扯到了自己身上。
王承恩清楚,这肯定与沈浪带来的史料有关系,上面肯定有内侍与官员勾结的内容。
而能够探知到陛下第二天早朝要讲的内容,那内侍的等级肯定不低,比如像他王承恩这样的。
王承恩不清楚沈浪有没有点明其中就有自己,但这种事情,一牵扯上就是大麻烦,万万碰不得啊。
可现在,陛下已经将事情挑明了出来,他也没办法证明自己无辜,一切命运都掌握在陛下的手中,还有沈浪的嘴中。
他只能匍匐在地上,等待命运的宣判。
看到王承恩这副神态,崇祯直接道:“王伴伴,朕信任你,希望你也不要再辜负朕对你的信任。”
“过去的事情,不管你有没有与官员勾结,我希望从今以后,你不要再做这种糊涂事。”
“大明的命运你比那些人更清楚,以后大明的去向你也清楚,你已经与大明连结在一起。”
“大明兴,你则旺,大明亡,你也难逃厄运。”
“而那些对大明不忠的人,朕会一一清算,你尽早切断与他们之关联。他们能给你的,朕都能给你,而且会给得更多。”
“希望你能明白这其中道理,也能明白朕的良苦用心。”
听到这些话,王承恩终于知道是有惊无险的躲过今天这一劫了,忙不迭的保证道:
“谢陛下隆恩,微臣必谨记陛下之教诲,为我大明,鞠躬尽瘁,死而无憾,绝不辜负陛下信任。”
从乾清宫出来,王承恩的身子骨还是有些发软,需要沈浪搀扶着,心中暗道好险。
两人回到王承恩的直房中,王承恩一口将一杯茶水喝干,一屁股坐在一张太师椅上,心脏还是有些砰砰直跳。
缓了好一会儿,王承恩抬起手,用手指连连点着对面悠闲坐着喝茶的沈浪,刚才真是给公公我吓出个好歹啊。()
(
但是在心里又叹息一声,自己接任这指挥使之职,恐怕也不是什么美差。
以锦衣卫眼下的境况,想有什么作为,确实是有些难。
其实他哪里知道,这一切的背后是沈浪这个名声不显的小太监给推动的。
因为沈浪在给崇祯提供的建议中,就有一条改革锦衣卫。
这么好的特务组织就这么废了,实在太可惜。
当然,沈浪改革锦衣卫不是为了监察百官,而是为了让其发挥出军事作用。
侦察情报、暗杀、除奸等等秘密工作才是特务该干的活啊,就像他们在万历三大征中发挥的作用一样。
现在大明本就是一盘散沙,再去监察官员,大兴诏狱,只会天怒人怨,人心相离。
所以,要顺利的改革并扩充锦衣卫,首先就要废除其一些过大的权利。
比如监察官员、巡查缉捕、诏狱等等,和军事无关的职责都可以废除,让其在军事上多发挥作用。
并控制锦衣卫在京人数,降低文武百官对锦衣卫的忌惮,从而减轻各集团对锦衣卫的打压。
当然,在改革之前,锦衣卫内部也需要清理一番,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指挥使骆养性了。
骆养性这个人,史料对他褒贬不一,甚至更偏向于褒,贬主要是因为他投降了清廷,但并没有做什么十恶不赦之事。
而且,他能力也是有一些的,正史中,周延儒的事还是他举报才曝光出来的。
相比于满朝昏庸之辈,矮子里拔高个,他本不应该被革除职位。
但是,骆家世代是锦衣卫,出现了多位指挥使,骆养性本人也在锦衣卫中混迹多年,与京中官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要改革锦衣卫,他这个指挥使首先就不能留,必须要让他把位子空出来。
于是,才借了这个机会,等周延儒一回来,崇祯自己就将其揭穿,不给骆养性举报立功的机会。
不然的话,无缘无故的将一个有功之臣给废了,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同时也可以借机敲打一下锦衣卫中那些碌碌无为之辈,为接下来的改革做好铺垫。
至于升任李若琏为新任指挥使,一是资历够,二是比较忠诚,三是年纪大。
是的,年纪大也是其中一点,随时可以退休。
先让李若琏将位子占了,然后在改革中提拔一些干练的少壮派,从中选择出适合接任改革后的锦衣卫的使命。
到时候,李若琏就可以功成身退。
宣完旨以后,王承恩就提出了告辞,李若琏立即率领一干锦衣卫骨干将王承恩、沈浪一行人送出锦衣门衙门。
一直看到车队出了锦衣卫后街,转进东江米巷消失在视野中,这才返回衙门内。
而李若莲则要面临他成为指挥使以来的一系列问题,毕竟,他就任指挥使,不是谁都服的。
王承恩和沈浪都没有在外面多耽搁,立即回到了紫禁城。
乾清宫中,依然只有崇祯,沈浪和王承恩三人。
崇祯在上首的地平台上踱着步,突然,他停下身子,看向下方的王承恩道:
“王伴伴,宫中有内侍与官员勾结,将从朕这里探知的消息泄露出去,以便其在第二日的答辩中提前准备,从而获得朕的信任。”
“为此,有大员从中获得巨大好处,被朕委以重任。”
“这不仅是对朕的欺骗,更是对大明的祸害,这些无能之辈通过此种手段获得高位,碌碌无为,打压异己,置我大明江山社稷于不顾。”
“其之祸害,更甚贼寇。”
崇祯的每一句话,都像是在王承恩脑海中一记当头棒喝,他脸色不由越发苍白,脑门上的汗珠不自觉的渗了出来。
突然,崇祯的话语一停,然后淡淡的问道:“王伴伴,此事,你可知?”
王承恩的身上仿佛被按了机关一般,崇祯的话音一落,他就直接跪了下去,忙不停的道:
“陛下,微臣不知,微臣不知,微臣不知啊。”
这绝对是杀头的死罪,王承恩没想到这种祸事会降临到自己头上,而且是这么快的降临到自己头上。
他以为沈浪的存在只有除了陛下之外的自己知道,陛下很多事情还需要依赖自己去执行,自己只会越来越受重用。
只要不犯大错,就会平步青云,财运亨通。
没想到啊没想到,这才没多久,杀头的罪就要牵扯到了自己身上。
王承恩清楚,这肯定与沈浪带来的史料有关系,上面肯定有内侍与官员勾结的内容。
而能够探知到陛下第二天早朝要讲的内容,那内侍的等级肯定不低,比如像他王承恩这样的。
王承恩不清楚沈浪有没有点明其中就有自己,但这种事情,一牵扯上就是大麻烦,万万碰不得啊。
可现在,陛下已经将事情挑明了出来,他也没办法证明自己无辜,一切命运都掌握在陛下的手中,还有沈浪的嘴中。
他只能匍匐在地上,等待命运的宣判。
看到王承恩这副神态,崇祯直接道:“王伴伴,朕信任你,希望你也不要再辜负朕对你的信任。”
“过去的事情,不管你有没有与官员勾结,我希望从今以后,你不要再做这种糊涂事。”
“大明的命运你比那些人更清楚,以后大明的去向你也清楚,你已经与大明连结在一起。”
“大明兴,你则旺,大明亡,你也难逃厄运。”
“而那些对大明不忠的人,朕会一一清算,你尽早切断与他们之关联。他们能给你的,朕都能给你,而且会给得更多。”
“希望你能明白这其中道理,也能明白朕的良苦用心。”
听到这些话,王承恩终于知道是有惊无险的躲过今天这一劫了,忙不迭的保证道:
“谢陛下隆恩,微臣必谨记陛下之教诲,为我大明,鞠躬尽瘁,死而无憾,绝不辜负陛下信任。”
从乾清宫出来,王承恩的身子骨还是有些发软,需要沈浪搀扶着,心中暗道好险。
两人回到王承恩的直房中,王承恩一口将一杯茶水喝干,一屁股坐在一张太师椅上,心脏还是有些砰砰直跳。
缓了好一会儿,王承恩抬起手,用手指连连点着对面悠闲坐着喝茶的沈浪,刚才真是给公公我吓出个好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