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阿静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她常常觉得自己的另一留仍呆在平城,每天在她熟悉的那家点心店吃早点,老板娘头上带着一枚太阳形的银色卡,一闪一闪反射着清早的太阳光。【小说文学网】
吃完早点,阿静就要去上学了。
身边的一切熟悉而又平常。
没有危险,也没有什么指望。
晓白的房间里关着灯,我看不到人影。客厅电视里转播的那场足球赛还在继续,透过来的光线一明一暗的,有种不确定的因素在室内游移。
“晓白,晓白。”
我轻轻叫了两声,便进去房间,见没有人应,就以为他睡了。正要从房间里退出来,却冷不丁被人从背后拦腰抱住了。他的吻像暴风雨般地突如其来,那是积蓄已久的热,一下子像火山爆似地喷射出来。房间里很暗,我什么也看不见,屋门也不知在什么时候被关上了,只有门上方那块透气玻璃窗上透进来一点光亮,一闪一闪地变换着颜色,一忽儿是绿的,一忽儿又变蓝了。
我被晓白吻得透不过气来,容不得我细想,也容不得拒绝,他的爱像是天经地义的,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那个吻不知持续了多久,我这才想起推开晓白走到床边去开灯。在灯光下两个人的思想都有一段短暂的空白,晓白羞愧地低着头,看上去就像个刚刚犯了错的孩子。
接连几天,晓白住在学校没回来,好像故意躲着什么。我每天下班回来,都要有意无意看晓白的房门一眼,他不在家的时候,门总是关得紧紧的。他的房间总是自己亲自整理,他不让保姆动他的东西。
吃晚饭的时候,晓白常坐的那张椅子空着,我心里也跟着空了一块,我把耳朵伸得老长,留心着他给家里打来的电话。电话铃一响,我的心就跟着收紧了,疑心是他打来的。可是每一次通电话都不是找我的,即便是晓白打来的,要找的人也是他母亲,而不是我。我被晾在一边,好像什么都没生过似的,我想不是自己疯了就是周围的人疯了。
“接吻”的事,说过去也就过去了。晓白自从那件事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别的举动,见了我总是客客气气的,反而显得很陌生。有时他和我一起乘电梯下楼,两个人并不紧挨着站,而是一前一后地站着,好像陌生人一样。
每天上班下班,我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上去,打算有什么事过一阵子再说。我给平城的父母写信,总是报喜不报忧。因为我知道诉苦也没用,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再苦再难也要走下去。
母亲回信说,罕剧团目前在搞改革,父亲正在向有关部门大声呼吁拯救传统戏,过一阵子可能要上北京。母亲在信中问我要不要带什么东西,我回信说北京什么都不缺,就是天太冷,骑车上班冻耳朵。还有就是北京的楼很高,上上下下要坐电梯。总之,全都是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我说,我在北京生活得很快乐。
(我在“很快乐”三个字下面加了强调符号。)
第二节
过春节那几天,晓白要在家中办聚会,问我想不想参加。“你总在电视上露面,大家都想见见你呢。”晓白说。
我当时正准备出门,来回来去在那里找钥匙,头也不抬地说,“是吗?”
我最近一直在跟晓白怄气,他说东的话我就偏要向西,反其道而行之。大不了从他家搬出去,自己租房子住,我干嘛要任他摆布呢。可到了大年初三,我绪又好起来,就打电话给多多和胡蔼丽,让她们都来玩。多多是我小时候的朋友,现在也在北京。
胡蔼丽在电话里问:“那我可不可以带个人来?”
我笑道:“有几个你尽管带来。”
“就怕你家装不下。”
胡蔼丽在电话那边出刺耳的尖叫。
大年初三下午,晓白的父母到一个老朋友家去喝酒,于是这套房子就归我们几个年轻人当家了。我们把大客厅里的家具搬出去了一些,沙靠墙摆放,大餐桌收了起来,晓白开了一张单子,让素儿下楼去采购一些现成能吃的东西来,这样就省得做饭了。
阿静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她常常觉得自己的另一留仍呆在平城,每天在她熟悉的那家点心店吃早点,老板娘头上带着一枚太阳形的银色卡,一闪一闪反射着清早的太阳光。【小说文学网】
吃完早点,阿静就要去上学了。
身边的一切熟悉而又平常。
没有危险,也没有什么指望。
晓白的房间里关着灯,我看不到人影。客厅电视里转播的那场足球赛还在继续,透过来的光线一明一暗的,有种不确定的因素在室内游移。
“晓白,晓白。”
我轻轻叫了两声,便进去房间,见没有人应,就以为他睡了。正要从房间里退出来,却冷不丁被人从背后拦腰抱住了。他的吻像暴风雨般地突如其来,那是积蓄已久的热,一下子像火山爆似地喷射出来。房间里很暗,我什么也看不见,屋门也不知在什么时候被关上了,只有门上方那块透气玻璃窗上透进来一点光亮,一闪一闪地变换着颜色,一忽儿是绿的,一忽儿又变蓝了。
我被晓白吻得透不过气来,容不得我细想,也容不得拒绝,他的爱像是天经地义的,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那个吻不知持续了多久,我这才想起推开晓白走到床边去开灯。在灯光下两个人的思想都有一段短暂的空白,晓白羞愧地低着头,看上去就像个刚刚犯了错的孩子。
接连几天,晓白住在学校没回来,好像故意躲着什么。我每天下班回来,都要有意无意看晓白的房门一眼,他不在家的时候,门总是关得紧紧的。他的房间总是自己亲自整理,他不让保姆动他的东西。
吃晚饭的时候,晓白常坐的那张椅子空着,我心里也跟着空了一块,我把耳朵伸得老长,留心着他给家里打来的电话。电话铃一响,我的心就跟着收紧了,疑心是他打来的。可是每一次通电话都不是找我的,即便是晓白打来的,要找的人也是他母亲,而不是我。我被晾在一边,好像什么都没生过似的,我想不是自己疯了就是周围的人疯了。
“接吻”的事,说过去也就过去了。晓白自从那件事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别的举动,见了我总是客客气气的,反而显得很陌生。有时他和我一起乘电梯下楼,两个人并不紧挨着站,而是一前一后地站着,好像陌生人一样。
每天上班下班,我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工作上去,打算有什么事过一阵子再说。我给平城的父母写信,总是报喜不报忧。因为我知道诉苦也没用,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再苦再难也要走下去。
母亲回信说,罕剧团目前在搞改革,父亲正在向有关部门大声呼吁拯救传统戏,过一阵子可能要上北京。母亲在信中问我要不要带什么东西,我回信说北京什么都不缺,就是天太冷,骑车上班冻耳朵。还有就是北京的楼很高,上上下下要坐电梯。总之,全都是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我说,我在北京生活得很快乐。
(我在“很快乐”三个字下面加了强调符号。)
第二节
过春节那几天,晓白要在家中办聚会,问我想不想参加。“你总在电视上露面,大家都想见见你呢。”晓白说。
我当时正准备出门,来回来去在那里找钥匙,头也不抬地说,“是吗?”
我最近一直在跟晓白怄气,他说东的话我就偏要向西,反其道而行之。大不了从他家搬出去,自己租房子住,我干嘛要任他摆布呢。可到了大年初三,我绪又好起来,就打电话给多多和胡蔼丽,让她们都来玩。多多是我小时候的朋友,现在也在北京。
胡蔼丽在电话里问:“那我可不可以带个人来?”
我笑道:“有几个你尽管带来。”
“就怕你家装不下。”
胡蔼丽在电话那边出刺耳的尖叫。
大年初三下午,晓白的父母到一个老朋友家去喝酒,于是这套房子就归我们几个年轻人当家了。我们把大客厅里的家具搬出去了一些,沙靠墙摆放,大餐桌收了起来,晓白开了一张单子,让素儿下楼去采购一些现成能吃的东西来,这样就省得做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