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方案里,怎么规定垂帘呢?两宫太后在召见和引见大臣的时候,要垂上帘子。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两宫太后召见和引见大臣是怎么回事?作为执掌皇权的两宫太后来说,她与大臣交流的方式,主要是两种方式。一种方式,那就是折奏,我有什么意见,我有什么建议,我写成折子,然后返到中央去,皇太后看到之后,你的意见好,我采纳,意见不好,我驳回去了,这是一种,叫折奏。还有一种,那就是面奏。面奏又分成两种形式,一种形式叫召见,一种形式叫做引见,召见是什么呢?召见是指皇太后每天早晨要召集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六部的尚书和九卿等非常重要的官员,凡是我有什么事,我就召来相关部门的大臣来进行商议,这个是高品位的,在中央当中是高品位的。另外一种形式叫引见,这个引见就是有一定职位,地位的,地方上的,或者是中央的官员,被任命做一种官以后,皇帝一般况下都要引见一下。所以召见是处理政事的,引见一般是一种礼仪性的。在清朝的时候,召见和引见的地点虽然都在养心殿,但不是一个地方。召见在养心殿的东暖阁,引见在养心殿的明殿,慈禧知道,她这种听政是皇权的继续和延续,所以她坚决要求不离开养心殿,召见大臣依然在养心殿东暖阁,引见大臣依然在养心殿的明阁。
既然召见和引见不同,慈禧的意思就是召见的时候,悬上一种帘子,引见的时候,也悬上一种帘子,那么怎么悬呢?因为平时见的御前大臣,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大臣,所以,挂的帘子相对比较简单,挂上一个黄缦,在墙上挂一个黄缦,然后引见大臣,往往都是初次见面,要非常正规,所以,她用八扇屏风,这个屏风是用黄纱做成的八扇屏风,然后立在那里,她们坐在后面,召见大臣,引见大臣,一定要挂上帘子,只不过,比当时东晋时期挂上一个白帘子,要精致得多了。
怎么召见、怎么引见?大家都知道,在同治时期和光绪时期,有一个非常知名的老师,就是翁同龢。翁同龢是咸丰帝年间的状元,他的爸爸翁心存也是同治的老师,非常知名,所以在给翁同龢派官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一次引见,因为翁同龢特别喜欢记日记,在他的日记当中,就记载了整个引见的过程。
引见这天早晨,父子两个人起了一个大早,天刚刚亮,然后,就来到了宫中,一直等到几点呢?一直等到八点整,然后被太监带到了养心殿的明殿。见面的时候,他第一眼见到的就是八扇非常精致的黄色的纱屏,然后他就描写了,养心殿里小皇帝坐在前边,小皇帝前边有一个御案,小皇帝坐在那里,皇帝身后是八扇非常精致的黄色的纱屏,然后两宫太后就坐在后边,光这些人吗?那不行,黄色纱屏后面就立着一个太监,然后,皇帝两边就立着两个亲王,一个是奕訢,一个是醇亲王奕譞,两个亲王立在两边,这个时候,他跟他父亲进来之后,先跪安,然后,递上了他们的履历折,递上履历折以后,不是随便接的,先,奕訢过来接过了履历折,把这个履历折象征性地放在小皇帝的御案上,小皇帝才六岁,也会做官了,然后,用眼神暗示他的七叔奕譞,把这个拿到后边去,于是,奕譞拿过履历折,不能进到纱屏后面去,不能直面嫂子的,来到这个纱屏的前边,然后太监从里出来,把这个东西拿过去,拿过去之后,放在两宫太后的御案上,前后引见一共是半个小时,父子两个人就退出来了。问了一些什么内容?翁同龢没记载,这就是召见和引见。所以慈禧通过大臣的建议,就决定垂帘听政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所以她不是像禇蒜子那样,挂一个大白布帘子,那对于慈禧来说,慈禧绝对是不干的,白布帘子太没有诗意,也太不朦胧,不好看,所以她用朦胧的东西,让大臣若隐若现能看到她,然后还能够垂帘听政。
画外音:慈禧以近乎完美的形式开始了她垂帘听政的生涯,面对慈禧的垂帘,我们不禁要问,垂帘对于慈禧来说,难道真的那么重要吗?慈禧清楚记得,咸丰帝死后,八大臣之所以要从根本上剥夺两宫太后的权力,是因为咸丰帝的遗诏中并没有明确划分,决策权的归属,以至于给肃顺一党可乘之机,那么,慈禧现在要垂帘,这垂帘对于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既然召见和引见不同,慈禧的意思就是召见的时候,悬上一种帘子,引见的时候,也悬上一种帘子,那么怎么悬呢?因为平时见的御前大臣,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大臣,所以,挂的帘子相对比较简单,挂上一个黄缦,在墙上挂一个黄缦,然后引见大臣,往往都是初次见面,要非常正规,所以,她用八扇屏风,这个屏风是用黄纱做成的八扇屏风,然后立在那里,她们坐在后面,召见大臣,引见大臣,一定要挂上帘子,只不过,比当时东晋时期挂上一个白帘子,要精致得多了。
怎么召见、怎么引见?大家都知道,在同治时期和光绪时期,有一个非常知名的老师,就是翁同龢。翁同龢是咸丰帝年间的状元,他的爸爸翁心存也是同治的老师,非常知名,所以在给翁同龢派官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一次引见,因为翁同龢特别喜欢记日记,在他的日记当中,就记载了整个引见的过程。
引见这天早晨,父子两个人起了一个大早,天刚刚亮,然后,就来到了宫中,一直等到几点呢?一直等到八点整,然后被太监带到了养心殿的明殿。见面的时候,他第一眼见到的就是八扇非常精致的黄色的纱屏,然后他就描写了,养心殿里小皇帝坐在前边,小皇帝前边有一个御案,小皇帝坐在那里,皇帝身后是八扇非常精致的黄色的纱屏,然后两宫太后就坐在后边,光这些人吗?那不行,黄色纱屏后面就立着一个太监,然后,皇帝两边就立着两个亲王,一个是奕訢,一个是醇亲王奕譞,两个亲王立在两边,这个时候,他跟他父亲进来之后,先跪安,然后,递上了他们的履历折,递上履历折以后,不是随便接的,先,奕訢过来接过了履历折,把这个履历折象征性地放在小皇帝的御案上,小皇帝才六岁,也会做官了,然后,用眼神暗示他的七叔奕譞,把这个拿到后边去,于是,奕譞拿过履历折,不能进到纱屏后面去,不能直面嫂子的,来到这个纱屏的前边,然后太监从里出来,把这个东西拿过去,拿过去之后,放在两宫太后的御案上,前后引见一共是半个小时,父子两个人就退出来了。问了一些什么内容?翁同龢没记载,这就是召见和引见。所以慈禧通过大臣的建议,就决定垂帘听政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所以她不是像禇蒜子那样,挂一个大白布帘子,那对于慈禧来说,慈禧绝对是不干的,白布帘子太没有诗意,也太不朦胧,不好看,所以她用朦胧的东西,让大臣若隐若现能看到她,然后还能够垂帘听政。
画外音:慈禧以近乎完美的形式开始了她垂帘听政的生涯,面对慈禧的垂帘,我们不禁要问,垂帘对于慈禧来说,难道真的那么重要吗?慈禧清楚记得,咸丰帝死后,八大臣之所以要从根本上剥夺两宫太后的权力,是因为咸丰帝的遗诏中并没有明确划分,决策权的归属,以至于给肃顺一党可乘之机,那么,慈禧现在要垂帘,这垂帘对于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