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外音: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变计划,慈禧用心地在物色合适的人选,应该说能够将周祖培这样有学识、有见地、有影响的重要人物招至自己的麾下,慈禧如虎添翼,那么,周祖培会如何帮助慈禧?慈禧实施政变的“第一枪”该由谁来打?怎么打?隋丽娟教授又该如何评价慈禧实施政变的这“第一枪”呢?

    隋丽娟:

    这个时候,慈禧还要急着做第二件事,这第二件事是什么呢?这个时候慈禧要垂帘,那就需要有人给她鼓噪,需要有人给她制造舆论,让整个朝野上面形成一种氛围,那么就是太后可以垂帘,然后如果这个舆论制造出来是太后必须垂帘,那么这个时候,她再不得已不出来垂帘的话,那效果是最好的,慈禧把这件事授意给奕訢,于是,奕訢就找来了周祖培共同商议。***他们商议的结果是周祖培把他的一个在山东做御史的门生,给推到了前台,这个门生叫做董元醇。

    为什么他们把一个山东小小的御史推出来,作为他们起义打响的第一枪的第一个人物?这么大的北京,学士又多,官员又多,她干嘛不在北京找,近水楼台的,跑到山东找什么呢?这恰恰体现了慈禧的老道。老道在哪呢?

    先第一个,不打草惊蛇。因为在山东找人离北京远,离热河远,不容易让肃顺引起警觉,这是奕訢的授意,这是慈禧的授意。

    第二个,可以丢卒保车,因为他是在山东,他是一个小人物,一旦这个事如果要大了的话,那么,肃顺抓住不放的话,她可以舍弃掉,让整个政变计划能够按照正常的方向继续向前推进。

    第三个,那就更加独特了,可以投石问路。由山东御史,一个小小的御史提出,太后可以垂帘,这时候大家不容易引起注意,如果肃顺反应得强烈,北京不配合,如果肃顺反应得不强烈,那么,北京就可以呼吁了,可以使整个太后垂帘的舆论,向纵深展,所以我们说,找董元醇真的是太恰当的一个人物。

    画外音:

    在这场事关重大的政变中,董元醇打响了“第一枪”,可以说“牵一而动全身”,董元醇的奏折全名是《恭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这样一份奏折,究竟是是什么内容?而奏折转到热河之后,会引起怎样的反响?慈禧对董元醇的这“第一枪”是否会满意?而肃顺等八大臣又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份特殊的奏折呢?

    隋丽娟:

    这份奏折是在8月8号的时候,由北京转到了热河,转到热河的时候,这个奏折是应该先到赞襄八大臣的手里,他们进行整理,这一整理,这八大臣可是把肺子都气炸了,因为这奏折当中的三条建议是刀刀见血,刀刀都是指着肃顺八大臣的权力而来的,它有三个最主要的意向。

    第一个意向,就是太后应该垂帘。奏折说了,正处于天下多事之秋,皇帝年龄太小,不能够权理朝政,太后在这个况下,应该出来“权理朝政”,左右不得干预。太后“权理朝政”就是应该太后出来全面地,很有权威地来处理朝政的,左右不得干预,这个“左右”指的谁呢?那就是赞襄八大臣,那就是指的肃顺,“左右”不能干预太后的这样一个决定,外之意什么呢?太后应该出来当皇帝。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指的什么呢?亲王应该出来辅政。

    第三条,前两条太**裸了,第三条来了一个淡化的政治标准,说应该在好的大臣当中选择一些优秀的人来给小皇帝当老师。

    这三条,哪一条应该说对于肃顺他们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也可以说,哪一条,尤其是前两条**裸的这种况,应该说董元醇每一条都在找死。为什么说他每一条都在找死呢?清朝有个祖制,后妃,亲王,王子,宫监是不得干政的,这个是清朝初年就已经规定好的,可是现在董元醇**裸地要求后妃出来听政,那就是违反祖制,违反祖制在清朝,那量刑就是要死的。第二个,亲王辅政也不行,也是祖政规定的,大家可能问了,那赞襄八大臣当中,有两个不都是亲王吗?比如说,端华是亲王,载垣也是亲王啊,那怎么咸丰帝就可以让亲王出来辅政呢?咸丰帝让八大臣当中的两个亲王,两个人是亲王来进行辅政,应该说是从上到下,最多是一个违规,而大臣建议亲王辅政,是由下向上,那是违法,违法理所当斩,如果董元醇没有后台的支持,借给他一个脑袋,他也不敢如此上书,所以,肃顺的气愤之异常,大家可想而知。

章节目录

说慈禧(全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隋丽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24.第5章慈禧(五)实施政变(2),说慈禧(全本),笔趣阁并收藏说慈禧(全本)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