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云十六州又分为山前七州和山后九州,基本对应辽国的南京道和西京道。

    赵宋既缺强兵,又对燕云之地念念不忘,趁着西京道乱成一锅粥的时机,大肆招诱只要吃饱饭就能卖命的辽地汉人为军,确实符合他们对强军的定位。

    其实,战乱通常伴随着逃荒,就算没有赵宋的徕民政策,处于战区之中的山后百姓也会携老扶幼翻山越岭向南迁徙,以逃避战乱。

    大同控制下的蔚、白、奉圣等州,已经恢复稳定,百姓看到了活下去且能活得更好的希望,不会为了一点粮食就背井离乡去给赵宋卖命。

    但还处在动荡中的应州、朔州、宁边州等地,百姓朝不保夕,却很容易被招诱。

    并且,这几地的基层官员多半会因为“留条后路”而放任河东方面的小动作。

    实际上,徐泽早就掌握了河东路官府在西京道的鬼祟行为。

    甚至,完颜阿骨打可能也知道。

    二人只是为了给本国下阶段的战略留下“活扣”,选择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苏卿估计赵宋这段时间大概招诱了多少人南下?”

    徐泽的问话语气平缓,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苏京一直跪伏在地,不敢偷瞄皇帝的脸色,更不敢妄猜天子之心,只能老实作答。

    “臣不甚了解,只能依据以应州流失的人口比率,大略推算南下的汉儿应该有五万人以上,最多应该还没到十万人。”

    战乱中流民四起,不仅应州的百姓向南逃亡,北面云中府、德州、丰州等地的百姓也有经应州逃亡。

    以辽地官府的行政效率,这种情况下,掌握不了具体数据很正常。

    应州靠近已经安定下来的蔚州,且之前又向大同朝廷献土,金军不敢南下搞事,情况还好一点。

    西面的朔州、宁边州、金肃军等地,辽、金、宋、夏等势力角力,更加混乱。

    苏京不知道这个数据也很正常,徐泽也就不再为难其人了。

    “苏卿平身。”

    苏京知道自己的脑袋应该不用被石灰腌渍了,终于松了一口气,再拜。

    “谢陛下!”

    待苏京起身,徐泽提出了自己的考题。

    “苏卿对稳定应州可有计较?”

    天子考校才干,说明自己还有用处,苏京精神一振,脑子转得飞快!

    应州夹在蔚、代、朔三州和云州府之间,面对宋、金以及还没有死透的辽国,四国角力,形势非常复杂。

    想要境内稳定,仅靠东面的蔚州为支撑是不够的。

    这一点,就好比牛皋当初带兵拿下了白州,一方面巩固白州防务,一面建议修建白州至中山府的道路,将白州彻底纳入大同治理体系内,方能保持其稳定一样。

    应州再往西是朔州,拿下了,提供不了战略支撑,还会增加转运困难。

    能做文章的,无非就是北面掌握在金人手中的云中府,以及南面掌握在宋人手中的代州。

    同金两国早就结成了同盟,并且共同出兵灭辽,辽国还没有彻底灭亡之前,内讧的可能性不大,当前能做文章的,只有南面的代州。

    皇帝的意思其实很明显,就是要取代州,问题只是师出何名,以及如何突破代州境内险关坚寨。

    苏京很快就理顺了思路,说出自己的答案。

    “臣以为,应州面对辽、宋、金三国势力(金军还没有进入朔州),若想稳定,必得再取一面为屏障。同金有盟约在先,辽国尚未平灭,不宜擅起冲突。最好突破的方向,应是代州。”

    “嗯。”

    徐泽点点头,示意苏京继续。

    “南朝趁着我大同和金国灭辽之际,偷偷招诱应州百姓,正所谓不问自取是为贼,我朝讨之,天经地义。”

    这个答案也隐含在君臣二人之前的对话中,苏京能答出来不足为奇。

    “苏卿可知代州的具体情形?”

    “西京道乱了之后,南——赵宋曾向边境增过兵,具体兵力臣属实不知,只知道一些其他事。”

    苏京好不容易在徐泽面前挽回了一点形象,不敢乱说话。

    “听跑回来的人讲,南下的汉儿太多,河东准备的粮食严重不足,官府只收青壮不管老弱,就算招到军中,官军也动辄辱骂,全没把汉儿当人看。汉儿们受了赵宋官府的愚弄和欺骗,怨气很重,皆怀二心,陛下若兴兵问罪,代州唾手可得。”

    苏京嘴中的“汉儿”就是汉人,却不是指所有的汉人,而是特指辽、金、夏等国境内的汉人。

    至于赵宋的境内的汉人,那叫宋人。

    不仅辽、金、夏等国百姓称呼汉人为汉儿,宋人也这样称呼。

    由这一称呼就能看出,分属南北东西各国的汉人虽然同族,但所有人心里其实很清楚,彼此实际上并不是一路人。

    不过,辽地南下汉人应该是对赵宋禁军有误解。

    区别对待,甚至歧视低看是肯定有的。

    但动辄辱骂乃是宋军传统,莫说没把最底层的兵卒“当人”,就是军官,大多数也没把自己“当人”。

    徐泽估计问题的关键,还是官府没有筹备足够的粮食就盲目招诱辽地汉人南下。

    毕竟,河东的地形摆在那里,急切间转运大批粮草至河东确实存在很多困难。

    徐泽一点也不意外,因为赵宋君臣做事向来就是这样没头没脑。

    当初,赵佶、童贯为了联金抗辽的国家大事,前后筹备了好几年。

    最后,却让马政一个中低阶军官独自出使。

    并且,还是临到要启行了,才在登州军营中随便薅几个大头兵,一番封官许愿后就出发。

    而出使最重要的国书、通译、海图,甚至具体任务等等,全没有!

    徐泽毫不怀疑,谭稹在河东做的所有事,都与马政当初出使辽东一样,肯定没有得到赵佶的圣旨授权。

    原因也很简单——万一事有不谐,方便教主道君皇帝推卸责任。

    “辽国若不是先自乱,女直人再强,也不可能灭辽。百姓才是社稷稳固之本,应州既已纳入大同治下,苏卿为官一方,当以民生为重,其他的事不要多想。”

    说了半天,皇帝却突然提到了民生,苏京额头顿时渗出了汗,赶紧下拜。

    “臣谨记!”

章节目录

水浒新秩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江湖野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五十五章 稳定的根本-水浒新秩序精校版txt下载,水浒新秩序,笔趣阁并收藏水浒新秩序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