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际上,张邦昌在馆舍等待的这段时间,徐泽就已经完成了祭告天地登基仪式。

    这会,其人正在主持召开本国第一次大朝会。

    基于建国之后,同舟社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任务是经营北疆,以平灭金、辽,消化高丽,慑服漠北势力,徐泽最终将国都定在了燕京。

    但燕京城最鼎盛时也仅有居民三十余万人,规模太小,且实行坊市分离的落后管理模式,市政建设指标更离徐泽规划中的大都市相差甚远。

    同舟社拿下燕京后,徐泽就命工曹以工代赈,对城市进行扩建。

    燕京城的扩建拟分三步走,徐泽计划在五十年内,逐步建成至少可容纳两百万人居住的的超级大都市。

    这显然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与之相适应的道路交通、河湖水系、街道规划之类的市政建设和都城供给保障配套等,绝非一朝一夕可成。

    同舟社现在建国,自然赶不上燕京新城落成了,徐泽因此直接使用了原本的大辽南京行宫宣和殿。

    当怀着一肚子心事的张邦昌随引导官员来到宣和殿外时,大同王朝的第一次大朝会已经进入尾声。

    之前的祭天登基仪式上,徐泽就已经确认了同舟社所建之国的国号为大同(大金国皇帝完颜阿骨打随后下诏,更改了西京大同府为云中府),年号正乾。

    这次大朝会上,大同正乾皇帝徐泽宣布了本国的政治组织架构,并任命部分官员。

    其中,最令人意外的是宗泽和赵遹两大热门人选都没有做成首相。

    当然,这二人不会有意见,其他人就更不敢有意见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

    按照封建社会流行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传统,徐泽登基之后,臣下是要避皇帝名讳的,宗泽就必须改名,百姓也不得再用“泽”字。

    避讳本意是为了维护君王或尊亲的威严,却给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以至于闹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笑话。

    而国讳则更加严肃,科举考试中,考生触及国讳之字,轻者落选,重者获罪,甚至招致杀身之祸。

    随着王朝延续的时间增长,避讳字会不断累积。

    常用汉字本就不多,百姓学字困难,还会一不小心就会犯讳,这种为一人而禁若干字的文字游戏给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极大不便。

    赵宋流行的正常操作,是皇帝册立皇太子时,就给太子生僻字名,或者干脆凭空造字,以予臣民方便。

    但徐泽不想自己改名,也不想臣下改字。

    其人直接以自己的名、字出处“泽及万世不为仁”(简单说就是做的好不是为了世俗为了那些仁义礼信之类,而是自己内心的本真)为由,下旨永久废除避讳制度。

    大同王朝不以旧儒治天下,皇帝又威望卓著,说一不二,自不会有不长眼之人跳出来,反对这道极人性化的旨意。

    当然,候在殿外的张邦昌等人现在还是不知道大同朝堂背后的故事。

    “宣大金使者完颜蒲家奴、完颜宗望,大辽使者大石……进殿!”

    上殿后,张邦昌自然不敢直视徐泽,但匆匆一瞥,其人仍注意到了大同皇帝身上穿的是赭黄袍。

    大宋太祖虽然在陈桥兵变时被部下“黄袍加身”,但宋朝皇帝实际上很少穿黄袍。

    宋乃火德,尚红,皇帝祭天时着上青黑、下黄赤的大裘冕,其他重大礼仪场合多着绛(大红)罗袍和履袍(也是绛色),日常才会着红衫袍或赭黄、淡黄袍。

    徐泽在这么重要的礼仪场合却穿着赭黄袍,莫非大同乃土德,意在灭宋!

    就在其人胡思乱想间,金辽两国的使者相继向徐泽行礼。

    “大金昊勃极烈完颜蒲家奴、皇次子完颜宗雄拜见大同皇帝陛下圣躬万福,万岁!”

    “大辽镇国将军耶律大石、秦王耶律定拜见……”

    此时惯用的外交礼节是不同规格国家行不同的见辞仪,张邦昌却惊骇地发现金辽两国的使者所行的皆是跪礼!

    徐泽其实不太在意跪不跪,大同的礼仪承自赵宋,并做了适当简化。

    大多数场合下,大同百姓见官员,臣子见皇帝,都只拜不跪。

    但蛮夷见天子而不跪,就如同辽国捺钵上部酋见皇帝而不舞一样恶劣。

    时俗如此,徐泽自不会在这事上标新立异,完颜阿骨打都能为大同皇帝破了十年不舞之戒,他的臣子跪自己更是天经地义。

    重大外交场合,天子与外国使节的互动都只是走过场而已,不会出现大殿之上外使给皇帝出难题的演义情节。

    真要有这样的事,只能说明这个国家已经山河日下,在外国面前抬不起头了。

    大同王朝尚未立国就已经力压金、辽、宋,臣服高丽和日本,自然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待这套程序走完,徐泽便移驾宫外,邀请各国外使登内城南门楼观礼。

    外使进宫时,走的是内城西门,张邦昌还以为缺乏底蕴的大同王朝没什么规矩,等随徐泽登上南门楼,才倒吸一口凉气。

    门楼下,早就拆出了超大型广场上,近十万人立在期间,几无声响。

    而完颜蒲家奴和耶律大石等人的注意力,则放在了广场西侧黑黝黝的大炮和东侧鲜盔明甲的同军方阵上。

    此时不比后世,没有合适的扩音设备,讲话是不用考虑了。

    徐泽抬手示意,城上的掌旗手立即调整大纛。

    城下久候的百姓,立即在各自方阵负责人的指挥下,呼啦啦地跪倒。

    “万岁!”

    “万岁!”

    “万岁——”

    城门楼上大纛再次调整,百姓尽皆起身肃立,众臣及外使随着天子的目光,看向了东面的礼炮阵。

    轰——

    轰——

    轰——

    为了保证持续释放效果,负责此次阅兵的时迁一共调度了五十四门火炮做礼炮,并将之分成三组,每组十八门。

    尽管没有装填炮弹,但十八门火炮齐射的声势仍然让城门楼上的张邦昌两股战战,其人不自觉地想到东城城能在这种声势骇人的武器面前坚守多久?

    而完颜蒲家奴、耶律大石、李资谦和藤原忠通等使者的心情,则更为复杂。

    这些人或是第一次远距离见识如此恐怖的武器,或是早就见识过,并且心有余悸。

    只有极少数人,用心记住了火炮鸣放的次数一共是二十八响。

    徐泽并没有向任何人解释这一点,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猜想。

    其中,最能让人信服的一点是正乾皇帝此时恰好二十八岁。

    礼炮鸣放结束后,紧接着开始阅兵式。

    阅兵并不是新鲜事物,赵宋也阅兵,但和大同的阅兵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徐泽只是让时迁将队列行军稍稍做了调整和规范,并没有参照后世齐、正互换步的模式,此时根本不具备那样的条件。

    一共十八个方阵,全部是经过战火洗礼的师营中挑选,仅从军士脸上漠视生死的表情,就能看出这些是精锐无疑。

    大同的开国仪式显然不合礼仪,但观礼的外使都明白:此举就是赤裸裸地武力威慑,大同王朝以武立国,不惧任何挑战!

    ……

    ps:以下字数未超200,不额外收费

    特别感谢书友“rcin邱”提供的年号。

    同舟社脱胎于封建礼仪繁复的赵宋,虽然有徐泽这个穿越者的主观意志作用,但大同王朝的臣子毕竟来自旧王朝,礼仪再怎么简化也会比现在复杂得多。

    所以,外使见辞仪不可能像本章描述的这么野鸡,为免水字数,此处便作了简化处理。

章节目录

水浒新秩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江湖野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二十八章 武力威慑-重返德军总部新秩序百度百科,水浒新秩序,笔趣阁并收藏水浒新秩序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