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昌担惊受怕了大半旬,终于见到了徐泽。
但整个会面时间还不到一刻钟,其人就被赶了出去。
徐泽并没有骂他,他是怕把这个胆小怕事、唯唯诺诺的张相公给骂死了。
对其人来说,骂死个把赵宋宰相也没啥,主要是没了人传话耽误事。
赵佶正事干不好,玩弄权术却是一把好手。
同舟社离开大名府北伐之后,对开封府的压力骤然变小,赵佶在憋了两年后,终于有了动作。
王黼的位子暂时还没有变,但老国公蔡京却已落致使,天子许其三日一上朝。
教主道君皇帝又借燕京、朔州接连报捷,大赏群臣,进封童贯为豫国公,实际解除了其人的兵权。
在这之前,又借口北伐,以王禀为太原府兵马总管,远远的打发了事。
随即,天子以蔡攸为少师,领枢密院事,并以梁师成为少保。
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下来,赵佶再次抓牢了朝政大权。
王黼不愧为深得帝心超升八阶的政治奇才,其人应该早就与赵佶有了默契,并在这一系列人事变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硬是把自己给摘了出去。
在这种局面下,留着张邦昌这个老熟人,还是有点用处的。
徐泽并没有多说废口舌,只是让其人给赵佶带话:
想好了该怎么处理跟同舟社的关系,再派使者来;
或者,等徐泽自己去告诉他们该如何面对同舟社。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东京朝廷的高层人事变动也是徐泽主动放手的缘故。
赵宋朝廷这块又破又脏的抹布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如其小心翼翼维护并将它洗干净再用,还不如直接抛弃得了。
相对于赵宋朝廷这块没有多大用处的破抹布,另一块抹布,现在却正好用。
六月一日,金国皇帝誓师会宁府,亲征辽国,留谙班勃极烈吴乞买代管国事。
完颜阿骨打并没有统率大军直扑西京,而是到上京临潢府后就停了下来。
随后,下诏上京半月左右的路程的部落首领速来上京谒见皇帝。
不然的话,完颜阿骨打将亲率大军征讨不臣,荡平所有不肯归附的部族。
出身渔猎部落的金军攻下临潢府后,对周边的游牧民控制力并不强。
莫说半个月路程左右范围内的部族,超过五日路程的很多部族,金军都没法切实掌控。
这些桀骜不驯的部族要么宁愿迁徙到更差的草场,也不肯投降金军;
或者迫于无奈投降了,等金军巡视地面的力量减弱,就立即叛逃;
更有甚者,还会袭杀人数较少的金国信使和商队。
取得临潢府后,金军不仅没能获得战争所需的优质兵员,还不得不将大量兵马屯驻于此,以防备随时都会搞事的游牧民部族。
若不能借御驾亲征的机会慑服这些部族,就会留下很大的隐患。
就算金军这次能够顺利拿下了整个西京道,也会因为上京道不稳而无法对更远的西京道进行有效管理。
所以,完颜阿骨打出兵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上京道,并征召西征急需的兵马。
没错,就是征召西征兵马。
早在宗望回到回会宁府报捷之前,完颜阿骨打就已经预料到了严峻的战争形势,并着手筹备粮草,调整兵力部署,准备亲征事宜了。
但金国内部的问题极多,底子又非常薄,实在经不起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争消耗。
更严重的问题是,面对好“盟友”同舟社全方位的战略主动,金国与同舟社接壤的所有地区,都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局面。
无论是东京道,还是中京道,金军大部分兵马都要全力戒备同舟社。
同舟社不动,金军一兵一马都不敢乱动。
同舟社动了,金军也只能跟着调动。
完颜阿骨打这次亲征,带出会宁府的兵马,还不到三千人。
要想有效增援西京战场,唯一能抽调的,只有上京道的兵马。
就算把上京临潢府的全部人马抽空,也远远满足不了西征的需要。
更关键的是,临潢府驻军的主要任务是压制周边部族,兵力已经很少了,再抽调的话,上京道肯定会不稳。
搞不好西京道的问题还没解决,上京道就会先乱起来。
甚至,还有可能在前线打仗最激烈的时候,后方的东京道也遭到部族联军的反攻。
这种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还有极大可能性存在。
因为有一个人,让完颜阿骨打深深忌惮。
这个人叫耶律阿息保。
当年因平定阿疏叛乱作战失利而被辽帝囚禁于大定府数年的耶律阿息保,去年底已经被耶律延禧放了出来,出任敌烈皮室详稳。
敌烈皮室部在临潢府的北面千里之外,实力并不足以扰乱上京,但其现任详稳耶律阿息保却不是普通人物。
散落在草原上各部族只是孤狼,对金国这头巨熊来说基本没有危害,有危害的只是能聚集并号令这些孤狼的狼王。
耶律阿息保并不是狼王,却有胆子号令群狼。
完颜阿骨打太了解这个人胆量了,这世上就没有阿息保不敢做的事。
当年,在生女直节度使完颜乌雅束的葬礼上,出使按出虎水的辽使耶律阿息保当着所有人的面,抢夺阿骨打亡兄的爱马,赤裸裸地羞辱女直人。
阿骨打作势拔刀要杀耶律阿息保,被识大体的宗雄抱住,让这个家伙扬长而去。
随后,女直人反迹已显,没有辽人再敢出使按出虎水。
还是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大咧咧地来了。
很多人提议要杀掉耶律阿息保,完颜阿骨打那时就意识到这人根本不怕死,杀了没用。
而且,女直人实力尚且弱小,对辽国必须留下谈判的空间,不能太肆无忌惮,又隐隐起了爱才之心,便将其人囚禁起来。
被囚期间,耶律阿息保吃喝如常,还有心情唱歌。
等到所有人都觉得这家伙就是个傻大胆时,他却找到机会杀掉看守逃掉了。
完颜阿骨打毫不怀疑,自己前脚率大军离开上京,耶律阿息保后脚就会鼓动北面的各部族南下袭扰上京道。
哪怕中间只有很少的部族会听从阿息保,阿骨打也不敢冒这个险。
大战在即,必须保证后方的稳定。
可不可以先北上征讨敌烈皮室部,灭掉耶律阿息保?
不可以!
时间上不允许,一路还要翻越兔儿山、馒头山、黑山等大山,中间又挡着很多还没有被征服的部族。
而且,耶律阿息保也长着腿,没等金军赶到,他就带人跑掉了。
坚持这样做的话,很大可能会把沿途受到惊吓的部族彻底逼到金国的对立面。
完颜阿骨打早年多次随父兄谒见辽国皇帝,非常清楚游牧部族的生存法则。
其中,最普遍的便是交血税不纳粮。
慑服周边部族,勒令他们出兵随自己亲征,就是当前这种情况的最优解。
此举,既能获得战争西征急需的兵员,又消除后方动乱的隐患。
完颜阿骨打离开会宁府府前,就已经发出诏令,命上京五日路程范围内的部族首领提前进城,等候自己的召见。
其人率军抵达临潢府后,立即召见这些部族首领。
并不存在开会分配任务的戏码,而是——吃肉喝酒谈感情。
当然,知趣的部族首领酒酣肉饱之后,主动起身为大圣皇帝唱歌跳舞助兴,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嗯,一切都如耶律延禧当年的做派。
只是,当年不愿跳舞而拔刀挑衅的完颜阿骨打,如今变成了皇帝。
而其他能歌善舞的部族首领们,则更加卖力歌舞。
仿若昨日重现,却没有什么违和感。
因为,这本身就是部族的生存法则——也包括十年以前的按出虎水完颜部。
宴会完毕,吃饱了喝足了也歌舞尽兴了的部族首领们纷纷跪下,请求仁慈而伟大的大圣皇帝给予本部族丰厚的赏赐。
众部酋如此忠心,皇帝自然不会拒绝所有人这点卑微的请求。
朕的赏赐非常丰厚,丰厚到你们带来的这点人根本拿不下,想要赏赐的,就回去动员部族的儿郎们,追随朕的大军去取。
部族首领们当即欢呼,高声颂扬皇帝的仁慈
如此,皇帝与部族首领们的血税协议,便在酒席歌舞中达成。
全程不提一句杀人越货之类的野蛮话,非常的文明有格调——都是完颜阿骨打从辽国皇帝身上学到的。
次日大早,众部族首领纷纷启程,回到自己的部族进行征召丁壮,准备随皇帝出征。
而皇帝则坐镇城中,等半月后更远方的部族首领带兵来临潢府后再聚会,并分批派出城中兵马巡视地面,监视这之前表态的部族履约情况。
外人不知道的是,这些派往四方的兵马中,有一支经丰州进入了中京道,并快速南下,进入北安州,最后抵达南京道檀州的古北馆。
路边的大亭子里,早就有人备好了酒席,专侯远道而来的人。
众金兵勒马,停在事先划定的休息区内。
其中,一名身材高大的老者看着亭子内招手的年轻人。
愣了片刻,将其与自己记忆中九年前在咸平城外见到的年轻人对上了号。
然后,大步走了过去。
但整个会面时间还不到一刻钟,其人就被赶了出去。
徐泽并没有骂他,他是怕把这个胆小怕事、唯唯诺诺的张相公给骂死了。
对其人来说,骂死个把赵宋宰相也没啥,主要是没了人传话耽误事。
赵佶正事干不好,玩弄权术却是一把好手。
同舟社离开大名府北伐之后,对开封府的压力骤然变小,赵佶在憋了两年后,终于有了动作。
王黼的位子暂时还没有变,但老国公蔡京却已落致使,天子许其三日一上朝。
教主道君皇帝又借燕京、朔州接连报捷,大赏群臣,进封童贯为豫国公,实际解除了其人的兵权。
在这之前,又借口北伐,以王禀为太原府兵马总管,远远的打发了事。
随即,天子以蔡攸为少师,领枢密院事,并以梁师成为少保。
一番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下来,赵佶再次抓牢了朝政大权。
王黼不愧为深得帝心超升八阶的政治奇才,其人应该早就与赵佶有了默契,并在这一系列人事变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硬是把自己给摘了出去。
在这种局面下,留着张邦昌这个老熟人,还是有点用处的。
徐泽并没有多说废口舌,只是让其人给赵佶带话:
想好了该怎么处理跟同舟社的关系,再派使者来;
或者,等徐泽自己去告诉他们该如何面对同舟社。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东京朝廷的高层人事变动也是徐泽主动放手的缘故。
赵宋朝廷这块又破又脏的抹布已经用得差不多了,如其小心翼翼维护并将它洗干净再用,还不如直接抛弃得了。
相对于赵宋朝廷这块没有多大用处的破抹布,另一块抹布,现在却正好用。
六月一日,金国皇帝誓师会宁府,亲征辽国,留谙班勃极烈吴乞买代管国事。
完颜阿骨打并没有统率大军直扑西京,而是到上京临潢府后就停了下来。
随后,下诏上京半月左右的路程的部落首领速来上京谒见皇帝。
不然的话,完颜阿骨打将亲率大军征讨不臣,荡平所有不肯归附的部族。
出身渔猎部落的金军攻下临潢府后,对周边的游牧民控制力并不强。
莫说半个月路程左右范围内的部族,超过五日路程的很多部族,金军都没法切实掌控。
这些桀骜不驯的部族要么宁愿迁徙到更差的草场,也不肯投降金军;
或者迫于无奈投降了,等金军巡视地面的力量减弱,就立即叛逃;
更有甚者,还会袭杀人数较少的金国信使和商队。
取得临潢府后,金军不仅没能获得战争所需的优质兵员,还不得不将大量兵马屯驻于此,以防备随时都会搞事的游牧民部族。
若不能借御驾亲征的机会慑服这些部族,就会留下很大的隐患。
就算金军这次能够顺利拿下了整个西京道,也会因为上京道不稳而无法对更远的西京道进行有效管理。
所以,完颜阿骨打出兵后,第一件事就是整顿上京道,并征召西征急需的兵马。
没错,就是征召西征兵马。
早在宗望回到回会宁府报捷之前,完颜阿骨打就已经预料到了严峻的战争形势,并着手筹备粮草,调整兵力部署,准备亲征事宜了。
但金国内部的问题极多,底子又非常薄,实在经不起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争消耗。
更严重的问题是,面对好“盟友”同舟社全方位的战略主动,金国与同舟社接壤的所有地区,都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局面。
无论是东京道,还是中京道,金军大部分兵马都要全力戒备同舟社。
同舟社不动,金军一兵一马都不敢乱动。
同舟社动了,金军也只能跟着调动。
完颜阿骨打这次亲征,带出会宁府的兵马,还不到三千人。
要想有效增援西京战场,唯一能抽调的,只有上京道的兵马。
就算把上京临潢府的全部人马抽空,也远远满足不了西征的需要。
更关键的是,临潢府驻军的主要任务是压制周边部族,兵力已经很少了,再抽调的话,上京道肯定会不稳。
搞不好西京道的问题还没解决,上京道就会先乱起来。
甚至,还有可能在前线打仗最激烈的时候,后方的东京道也遭到部族联军的反攻。
这种可能性不仅存在,而且还有极大可能性存在。
因为有一个人,让完颜阿骨打深深忌惮。
这个人叫耶律阿息保。
当年因平定阿疏叛乱作战失利而被辽帝囚禁于大定府数年的耶律阿息保,去年底已经被耶律延禧放了出来,出任敌烈皮室详稳。
敌烈皮室部在临潢府的北面千里之外,实力并不足以扰乱上京,但其现任详稳耶律阿息保却不是普通人物。
散落在草原上各部族只是孤狼,对金国这头巨熊来说基本没有危害,有危害的只是能聚集并号令这些孤狼的狼王。
耶律阿息保并不是狼王,却有胆子号令群狼。
完颜阿骨打太了解这个人胆量了,这世上就没有阿息保不敢做的事。
当年,在生女直节度使完颜乌雅束的葬礼上,出使按出虎水的辽使耶律阿息保当着所有人的面,抢夺阿骨打亡兄的爱马,赤裸裸地羞辱女直人。
阿骨打作势拔刀要杀耶律阿息保,被识大体的宗雄抱住,让这个家伙扬长而去。
随后,女直人反迹已显,没有辽人再敢出使按出虎水。
还是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大咧咧地来了。
很多人提议要杀掉耶律阿息保,完颜阿骨打那时就意识到这人根本不怕死,杀了没用。
而且,女直人实力尚且弱小,对辽国必须留下谈判的空间,不能太肆无忌惮,又隐隐起了爱才之心,便将其人囚禁起来。
被囚期间,耶律阿息保吃喝如常,还有心情唱歌。
等到所有人都觉得这家伙就是个傻大胆时,他却找到机会杀掉看守逃掉了。
完颜阿骨打毫不怀疑,自己前脚率大军离开上京,耶律阿息保后脚就会鼓动北面的各部族南下袭扰上京道。
哪怕中间只有很少的部族会听从阿息保,阿骨打也不敢冒这个险。
大战在即,必须保证后方的稳定。
可不可以先北上征讨敌烈皮室部,灭掉耶律阿息保?
不可以!
时间上不允许,一路还要翻越兔儿山、馒头山、黑山等大山,中间又挡着很多还没有被征服的部族。
而且,耶律阿息保也长着腿,没等金军赶到,他就带人跑掉了。
坚持这样做的话,很大可能会把沿途受到惊吓的部族彻底逼到金国的对立面。
完颜阿骨打早年多次随父兄谒见辽国皇帝,非常清楚游牧部族的生存法则。
其中,最普遍的便是交血税不纳粮。
慑服周边部族,勒令他们出兵随自己亲征,就是当前这种情况的最优解。
此举,既能获得战争西征急需的兵员,又消除后方动乱的隐患。
完颜阿骨打离开会宁府府前,就已经发出诏令,命上京五日路程范围内的部族首领提前进城,等候自己的召见。
其人率军抵达临潢府后,立即召见这些部族首领。
并不存在开会分配任务的戏码,而是——吃肉喝酒谈感情。
当然,知趣的部族首领酒酣肉饱之后,主动起身为大圣皇帝唱歌跳舞助兴,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嗯,一切都如耶律延禧当年的做派。
只是,当年不愿跳舞而拔刀挑衅的完颜阿骨打,如今变成了皇帝。
而其他能歌善舞的部族首领们,则更加卖力歌舞。
仿若昨日重现,却没有什么违和感。
因为,这本身就是部族的生存法则——也包括十年以前的按出虎水完颜部。
宴会完毕,吃饱了喝足了也歌舞尽兴了的部族首领们纷纷跪下,请求仁慈而伟大的大圣皇帝给予本部族丰厚的赏赐。
众部酋如此忠心,皇帝自然不会拒绝所有人这点卑微的请求。
朕的赏赐非常丰厚,丰厚到你们带来的这点人根本拿不下,想要赏赐的,就回去动员部族的儿郎们,追随朕的大军去取。
部族首领们当即欢呼,高声颂扬皇帝的仁慈
如此,皇帝与部族首领们的血税协议,便在酒席歌舞中达成。
全程不提一句杀人越货之类的野蛮话,非常的文明有格调——都是完颜阿骨打从辽国皇帝身上学到的。
次日大早,众部族首领纷纷启程,回到自己的部族进行征召丁壮,准备随皇帝出征。
而皇帝则坐镇城中,等半月后更远方的部族首领带兵来临潢府后再聚会,并分批派出城中兵马巡视地面,监视这之前表态的部族履约情况。
外人不知道的是,这些派往四方的兵马中,有一支经丰州进入了中京道,并快速南下,进入北安州,最后抵达南京道檀州的古北馆。
路边的大亭子里,早就有人备好了酒席,专侯远道而来的人。
众金兵勒马,停在事先划定的休息区内。
其中,一名身材高大的老者看着亭子内招手的年轻人。
愣了片刻,将其与自己记忆中九年前在咸平城外见到的年轻人对上了号。
然后,大步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