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下旬,接连几个好消息传来了,先是苏怀的家人从豫章郡南昌县来到了南海,周晔十分欣喜地摆下酒宴为他们接风。
而南海郡今年风调雨顺,一月底种下的水稻目前长势喜人,眼看就是一个丰年。
南海郡土地肥沃,现在又不是台风季,汛期也还没到,只要不下暴雨,收获就不会太差,而今年老天爷给面子,该下雨的时候下雨,该晒田的时候太阳就老挂在天上,再加上水利设施完备,所以水稻长势才这么好。
再过十来天,水稻就可以收割了,所以这几天周晔、苏怀等郡中官吏天天都到郡中各地的水稻田里视察,并且要准备应对水稻的收割和稻谷的收购。
今年朝廷免去了南海郡的赋税,所以老百姓收割的稻谷都是他们自己的,不过一般来说,每到丰收的时候稻谷的价格都会很低,所谓谷贱伤农,特别是一些大户,都会趁这个时候低价大量收购稻谷,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再拿出来卖,从中牟取暴利。
周晔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现象,他已经准备了大量的资金,收购农民们手中的余粮,一来可以避免谷贱伤农的现象,二来可以让南海郡的官仓多储备一些粮食,万一遇到灾年了,也能够拿出来赈济灾民。推荐阅读../../
乱世很快就要来临了,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周晔对于粮食储备这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视的。
由于现在南海郡人口不足,为了应对即将来临的水稻丰收,周晔从苍梧、桂林、郁林几郡收购了大批水牛,用畜力来代替人力,又设计了几种简易的农业机械,分别可以用畜力和人力来作为动力驱动这些机械,来收割水稻并且进行水稻的脱粒工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水稻收割的效率。
农民们只需要付出很低微的代价,就能够从官府租到官牛和简易收割机,迅速的把自己的水稻收割完。
南海郡的水力资源丰富,周晔自然也不会忘记利用水力,他建了几座水力舂米作坊,这些舂米作坊里的水力舂米机能够高效的将稻谷舂成大米,而农民们也同样仅仅只需要付出非常低微的代价就能够使用这些水力舂米机。
这天,周晔正从番禺县城外视察水稻田回到郡衙,一眼就看到了胡立,胡立的身边还有三个老外,周晔定睛一看,原来是李德和他的两个仆人,这让周晔大喜过望。
周晔当然并不是喜欢李德,而是期待着李德带回来的种子,其实,答应为他搜集种子的并不止李德一个人,不少大秦商人都答应为他搜集种子,不过李德是回来得最早的一个。
周晔将胡立和李德带进了郡衙中,李德直接拜伏于地,给周晔行了大礼,然后说:“尊敬的周郡丞,感谢您给了我白糖的专卖权,又能信守我们之间的契约,不再把白糖卖给其他大秦人。”
周晔微微一笑道:“这没什么,凡是我订下的契约,我都应该遵守!”
李德便大肆赞美周晔的契约精神,周晔也懒得听这些废话,他直截了当地问道:“我让你给我带的东西呢?”
李德点头道:“请您放心,这一次我把您要的那些东西都搜集到了。”
李德从他仆人随身背的一个大袋子里将他这一次搜集的东西一样一样的拿出来,里面有好几样植物的种子,每样种子都用上好的丝绸制成的袋子装着,保存得十分小心,每种种子旁边还附了图形,是这种种子长成之后的样子和它们的果实的样子,另外还有这种种子的产地。
周晔仔细察看了那些种子,又看了那些图形,确认这些种子包括西瓜、棉花、胡萝卜、莴苣、菠菜等等现在中国还没有的作物,另外还有几种是已经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作物,比如油菜、蚕豆、芝麻等等,李德并不知道这些作物已经传入了中国,所以也把它们搜集过来了,不过这也无伤大雅,这些作物现在主要是在北方种植,周晔也正让南海的商人从北方带这些种子回来。
李德还是很卖力的,每样种子都搜集了不少,足有几斤,足以让周晔在南海进行育种的工作了,这让周晔很高兴。
其它的东西倒也罢了,棉花的种子是让周晔最看重的,因为此时中国虽然也有麻、丝绸等织物,可是这些织物的保暖性能都不如棉花,织成的织物穿着起来也不如棉布舒服,如果能够大面积推广棉花的种植,那对中国人的衣着完全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
其实,中国也有棉花,不过那是木棉,南海郡就有不少这种树,木棉的纤维也能够织布,不过木棉的可纺性和产量都不如棉花,以此时的技术来说是很难利用的,往往只能用来作为填充料,来增加保暖性。
天竺,也就是印度也有棉花,但是印度的棉花是粗绒棉,纤维短粗,不适合机纺。
美洲也有几种良种棉花,不过以此时的航海水平,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这些棉种。
因此,现在最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就是埃及的长绒棉。
这一次,李德带回来的棉花棉种就有埃及棉和天竺棉,他也不懂得这些棉花的优劣,只要是看到什么特别的植物种子,尤其是周晔给他讲过的这些种子,他都会搜集一些带来。
据周晔所知,在他那个时代,埃及棉是埃及的国宝,埃及棉的种子是不许出境的,不过在这个时代,还很少有人认识到埃及棉的宝贵价值,所以李德很轻易的就弄到了这些种子。
李德弄来几种棉花种子,也是周晔乐意看到的,虽然埃及棉好,可是多几种棉花种子,日后也可以通过杂交来继续改良品质,获得某些特性,比如更加抗虫、抗逆,或者产量更高的品种。
李德弄来这些种子,让周晔十分欣喜,他准备马上就让有经验的老农对这些种子进行试种,让这些种子在南海扎下根来。
而南海郡今年风调雨顺,一月底种下的水稻目前长势喜人,眼看就是一个丰年。
南海郡土地肥沃,现在又不是台风季,汛期也还没到,只要不下暴雨,收获就不会太差,而今年老天爷给面子,该下雨的时候下雨,该晒田的时候太阳就老挂在天上,再加上水利设施完备,所以水稻长势才这么好。
再过十来天,水稻就可以收割了,所以这几天周晔、苏怀等郡中官吏天天都到郡中各地的水稻田里视察,并且要准备应对水稻的收割和稻谷的收购。
今年朝廷免去了南海郡的赋税,所以老百姓收割的稻谷都是他们自己的,不过一般来说,每到丰收的时候稻谷的价格都会很低,所谓谷贱伤农,特别是一些大户,都会趁这个时候低价大量收购稻谷,等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再拿出来卖,从中牟取暴利。
周晔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现象,他已经准备了大量的资金,收购农民们手中的余粮,一来可以避免谷贱伤农的现象,二来可以让南海郡的官仓多储备一些粮食,万一遇到灾年了,也能够拿出来赈济灾民。推荐阅读../../
乱世很快就要来临了,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周晔对于粮食储备这方面的工作是非常重视的。
由于现在南海郡人口不足,为了应对即将来临的水稻丰收,周晔从苍梧、桂林、郁林几郡收购了大批水牛,用畜力来代替人力,又设计了几种简易的农业机械,分别可以用畜力和人力来作为动力驱动这些机械,来收割水稻并且进行水稻的脱粒工作,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水稻收割的效率。
农民们只需要付出很低微的代价,就能够从官府租到官牛和简易收割机,迅速的把自己的水稻收割完。
南海郡的水力资源丰富,周晔自然也不会忘记利用水力,他建了几座水力舂米作坊,这些舂米作坊里的水力舂米机能够高效的将稻谷舂成大米,而农民们也同样仅仅只需要付出非常低微的代价就能够使用这些水力舂米机。
这天,周晔正从番禺县城外视察水稻田回到郡衙,一眼就看到了胡立,胡立的身边还有三个老外,周晔定睛一看,原来是李德和他的两个仆人,这让周晔大喜过望。
周晔当然并不是喜欢李德,而是期待着李德带回来的种子,其实,答应为他搜集种子的并不止李德一个人,不少大秦商人都答应为他搜集种子,不过李德是回来得最早的一个。
周晔将胡立和李德带进了郡衙中,李德直接拜伏于地,给周晔行了大礼,然后说:“尊敬的周郡丞,感谢您给了我白糖的专卖权,又能信守我们之间的契约,不再把白糖卖给其他大秦人。”
周晔微微一笑道:“这没什么,凡是我订下的契约,我都应该遵守!”
李德便大肆赞美周晔的契约精神,周晔也懒得听这些废话,他直截了当地问道:“我让你给我带的东西呢?”
李德点头道:“请您放心,这一次我把您要的那些东西都搜集到了。”
李德从他仆人随身背的一个大袋子里将他这一次搜集的东西一样一样的拿出来,里面有好几样植物的种子,每样种子都用上好的丝绸制成的袋子装着,保存得十分小心,每种种子旁边还附了图形,是这种种子长成之后的样子和它们的果实的样子,另外还有这种种子的产地。
周晔仔细察看了那些种子,又看了那些图形,确认这些种子包括西瓜、棉花、胡萝卜、莴苣、菠菜等等现在中国还没有的作物,另外还有几种是已经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作物,比如油菜、蚕豆、芝麻等等,李德并不知道这些作物已经传入了中国,所以也把它们搜集过来了,不过这也无伤大雅,这些作物现在主要是在北方种植,周晔也正让南海的商人从北方带这些种子回来。
李德还是很卖力的,每样种子都搜集了不少,足有几斤,足以让周晔在南海进行育种的工作了,这让周晔很高兴。
其它的东西倒也罢了,棉花的种子是让周晔最看重的,因为此时中国虽然也有麻、丝绸等织物,可是这些织物的保暖性能都不如棉花,织成的织物穿着起来也不如棉布舒服,如果能够大面积推广棉花的种植,那对中国人的衣着完全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
其实,中国也有棉花,不过那是木棉,南海郡就有不少这种树,木棉的纤维也能够织布,不过木棉的可纺性和产量都不如棉花,以此时的技术来说是很难利用的,往往只能用来作为填充料,来增加保暖性。
天竺,也就是印度也有棉花,但是印度的棉花是粗绒棉,纤维短粗,不适合机纺。
美洲也有几种良种棉花,不过以此时的航海水平,还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这些棉种。
因此,现在最适合大面积推广的就是埃及的长绒棉。
这一次,李德带回来的棉花棉种就有埃及棉和天竺棉,他也不懂得这些棉花的优劣,只要是看到什么特别的植物种子,尤其是周晔给他讲过的这些种子,他都会搜集一些带来。
据周晔所知,在他那个时代,埃及棉是埃及的国宝,埃及棉的种子是不许出境的,不过在这个时代,还很少有人认识到埃及棉的宝贵价值,所以李德很轻易的就弄到了这些种子。
李德弄来几种棉花种子,也是周晔乐意看到的,虽然埃及棉好,可是多几种棉花种子,日后也可以通过杂交来继续改良品质,获得某些特性,比如更加抗虫、抗逆,或者产量更高的品种。
李德弄来这些种子,让周晔十分欣喜,他准备马上就让有经验的老农对这些种子进行试种,让这些种子在南海扎下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