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的烽火终于告一段落。
环顾南京紫禁城的朱栋玉瓦,朱棣取得天下,终于志得意满。
但是缠绕在朱棣心中始终有个死结:“建文帝到底是生是死?”
姚广孝知道如果这个问题不解,朱棣一天都不能安心坐在龙椅上,因此他指示郑和去寻找任何有关建文帝的蛛丝马迹。按照朱棣的说法:“死要见尸,活要见人。”
永乐元年,郑和一人一马回到当年聂萧平释放天地罗华的地方。
看着仍旧寸草不生的平地,郑和至今还是不知道释放出的毒物为何?他请教过数位御医,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毒。后来他寻访了江湖名医半药师佛,他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说天地罗华。但半药师佛称,这个毒物是一个神秘家族所传,只闻其名,未闻其详。但是如果当日的形容不假,这猛爆毒性还真的跟江湖传言接近。
事件已经过去一年,那条枯黄路依然寸草未生。郑和从枯黄路一路走出,行出数十里竟没有人家。
又过了好一会,经过几个小村庄,都是前年曾经寻访过的。郑和又兜了一圈,依旧毫无所获。郑和决定再走远一点。
又走了百里,竟到了一海边小渔村,海上波光粼粼,传来阵阵海的鱼腥味。
郑和下马,找了点水和草给马喂食。他看到岸边有一人在垂钓。海上时时巨浪拍石,浪花数十丈高,但老翁似乎习惯了这大浪,镇定无比。
郑和好奇凑近,看看老翁在钓什么。
老翁脸上黝黑,有着一道道像刀刻的皱纹,但看他靠近,咧嘴一笑说:“钓鱼吗?”
郑和看着海天一色,滔天巨浪,心旷神怡,仿佛宫中的勾心斗角都在九霄云外。
郑和摇摇头道:“大叔,我不会。”
“这钓鱼啊,最重要就是耐心,你要跟鱼比心,比意志力。”郑和凑头出去看,老翁的鱼线是垂在一个岸边石洞里,这海岸边虽然风浪大,但是这个鱼洞仿佛世外桃源一般,一点波浪都没有,像另一个世界。
“这里有鱼吗?”
“有,但是你要等,你要磨他。”
“哦。”郑和不懂钓鱼,接不上话。但是这海上的景观,令他深深着迷。郑和生于内陆,从来没有看过大海。他没想到大海是那么的辽阔,无边无界。
“年轻人,你不是这里的人,从何而来?为何而来?”
“云南,我是滇境长大的。”
“哦,那离这里有多远呢?”
“很远很远,远的我都不记得家乡的景色了。”
“哪里有海吗?”
“没有,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海。”
老翁和蔼的笑笑说:“第一次看见海都是很兴奋的,海洋很大,比陆地大多了,但是世人都不了解海,其实海才是这个世界。”
郑和不是很懂老翁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他已经深深着迷了。
两人坐在岸边良久,郑和也不再说话,就是静静的看着海浪卷来,从蓝色巨幕拍上巨石变成白色小碎花,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
也不知坐了多久,老翁缓慢的卷起钓线,说道:“该回去咯,明天再来磨他。”
“年轻人,你为何而来?”
“我是捕快,来抓个逃犯。”
“抓人?来这小渔村抓人?”
“去年这个时候,有一人,一大官,从黄家村哪里逃逸,不知去向,我来看看有何线索。”
“一年前?是皇帝打皇帝那时候吗?”
“是的,就是那个时候。”郑和听了啼笑皆非,原来民间称靖难之役是皇帝打皇帝。
“你应该去问问那边那个村长,一年前,是有个外地人从村长哪儿拿了一大船,从那个码头出去了。详细的情形,你可以再问问。”
“谢谢大叔。”听到这讯息,郑和简直像溺水之人抓到绳索一般。
还未等老翁收拾钓线,郑和动身往山上的屋子去,要问个究竟。
屋子位于山边,边框已经腐朽,摇摇欲坠,屋子前挂着待补的渔网和老旧的鱼叉,院子前晒着鱼干。
郑和敲敲门,好一会才有个声音,一个老人推开门,满脸睡意,仿佛刚起床。
睡意惺忪的问道:“找老汉啥事?”
“村长吗?”
“你说啥!”
“村长,请教您一个事!”郑和看这老人耳朵不太顺,放大了声量问。
“啊,你说。”村长凑过来,并把耳朵凑向郑和,示意他说大声点。
“一年前,听说有人拿了你的船,出海了,你知道吗?”
”知道知道,我的船啊!“村长高兴的说。“我给他的啊!”
“我是想问,您见到这人了吗?”
“看到啦,他斯斯文文的,一出手好大方。“
“您知道他往哪个方向吗?”他担心时间有点远,怕老人记不住,但还是问问试试。
“记得,北斗星往南呢,夏天呐,他往南边去了。”
老人指了南方的方向给他,
“村长,您老确定?皇帝打皇帝那时候?”
“确定,就是那个皇帝改朝换代的时候,我抓鱼一辈子了,看得一清二楚,他往南方去了。”
“您再说说,他长得什么样子?”
“瘦瘦的,脸白净白净,有那么几粒麻子,衣服很漂亮,看起来像个公子。”
”像个公子,是不是大概这么高?“郑和比了一个高度给老人看。
”对对,差不多。“老人兴奋的说。
”他抢了你的船吗?“
”嘘嘘嘘,其实不是抢,他给了我一大锭银子,说要我的船,拿我的衣服,还要雇几个人一起。我这辈子哪看过那么多钱,就把我的大船给他啦,另外我雇的几个渔夫也给他啦。“
“你看,他還掉了個香袋。”老人回身取了一個黃色錦囊。
鄭和一看,就知道這個是皇宮之物,黄金绣线,民间不可得。且黄色只能九五至尊所用,是皇室的专属色彩。这锦囊织工细致,只能为皇宫所有。
“老伯,这锦囊能卖我吗?”
“能,你出个价。”
郑和表面冷静,心里像炸开了花,难道踏破铁鞋无觅处,竟是建文帝的踪迹。
天地罗华杀死了所有的追兵,他花了一笔钱买下船,出海往南走。这一点银子,对于一般人可能是个大钱,但对于曾经掌管九州的皇帝来说,那点钱不算什么。
“但我没了船,拿了钱每天喝酒,现在钱都没了。”老人叹气说。
郑和从怀里掏了银子,递给老人。老人眉笑眼开,赶紧收进自己口袋里。
“大人,谢谢,您慢走哈。”
“对了,这边出海南方可以到那里?”
“这可以去的地方多了,我那船大,南下到占城、真腊、爪哇,甚至这一路能下到德里。”
郑和心里雪亮,建文帝很聪明,在陆上,永远会被追杀,但是出海,就鞭长莫及了。明朝刚刚经历一场大战,国力和财力无法建设及支援舰队,逃到海上,没有人可以追捕他。
环顾南京紫禁城的朱栋玉瓦,朱棣取得天下,终于志得意满。
但是缠绕在朱棣心中始终有个死结:“建文帝到底是生是死?”
姚广孝知道如果这个问题不解,朱棣一天都不能安心坐在龙椅上,因此他指示郑和去寻找任何有关建文帝的蛛丝马迹。按照朱棣的说法:“死要见尸,活要见人。”
永乐元年,郑和一人一马回到当年聂萧平释放天地罗华的地方。
看着仍旧寸草不生的平地,郑和至今还是不知道释放出的毒物为何?他请教过数位御医,没有人知道这是什么毒。后来他寻访了江湖名医半药师佛,他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说天地罗华。但半药师佛称,这个毒物是一个神秘家族所传,只闻其名,未闻其详。但是如果当日的形容不假,这猛爆毒性还真的跟江湖传言接近。
事件已经过去一年,那条枯黄路依然寸草未生。郑和从枯黄路一路走出,行出数十里竟没有人家。
又过了好一会,经过几个小村庄,都是前年曾经寻访过的。郑和又兜了一圈,依旧毫无所获。郑和决定再走远一点。
又走了百里,竟到了一海边小渔村,海上波光粼粼,传来阵阵海的鱼腥味。
郑和下马,找了点水和草给马喂食。他看到岸边有一人在垂钓。海上时时巨浪拍石,浪花数十丈高,但老翁似乎习惯了这大浪,镇定无比。
郑和好奇凑近,看看老翁在钓什么。
老翁脸上黝黑,有着一道道像刀刻的皱纹,但看他靠近,咧嘴一笑说:“钓鱼吗?”
郑和看着海天一色,滔天巨浪,心旷神怡,仿佛宫中的勾心斗角都在九霄云外。
郑和摇摇头道:“大叔,我不会。”
“这钓鱼啊,最重要就是耐心,你要跟鱼比心,比意志力。”郑和凑头出去看,老翁的鱼线是垂在一个岸边石洞里,这海岸边虽然风浪大,但是这个鱼洞仿佛世外桃源一般,一点波浪都没有,像另一个世界。
“这里有鱼吗?”
“有,但是你要等,你要磨他。”
“哦。”郑和不懂钓鱼,接不上话。但是这海上的景观,令他深深着迷。郑和生于内陆,从来没有看过大海。他没想到大海是那么的辽阔,无边无界。
“年轻人,你不是这里的人,从何而来?为何而来?”
“云南,我是滇境长大的。”
“哦,那离这里有多远呢?”
“很远很远,远的我都不记得家乡的景色了。”
“哪里有海吗?”
“没有,这是我第一次看见海。”
老翁和蔼的笑笑说:“第一次看见海都是很兴奋的,海洋很大,比陆地大多了,但是世人都不了解海,其实海才是这个世界。”
郑和不是很懂老翁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他已经深深着迷了。
两人坐在岸边良久,郑和也不再说话,就是静静的看着海浪卷来,从蓝色巨幕拍上巨石变成白色小碎花,一遍又一遍,百看不厌。
也不知坐了多久,老翁缓慢的卷起钓线,说道:“该回去咯,明天再来磨他。”
“年轻人,你为何而来?”
“我是捕快,来抓个逃犯。”
“抓人?来这小渔村抓人?”
“去年这个时候,有一人,一大官,从黄家村哪里逃逸,不知去向,我来看看有何线索。”
“一年前?是皇帝打皇帝那时候吗?”
“是的,就是那个时候。”郑和听了啼笑皆非,原来民间称靖难之役是皇帝打皇帝。
“你应该去问问那边那个村长,一年前,是有个外地人从村长哪儿拿了一大船,从那个码头出去了。详细的情形,你可以再问问。”
“谢谢大叔。”听到这讯息,郑和简直像溺水之人抓到绳索一般。
还未等老翁收拾钓线,郑和动身往山上的屋子去,要问个究竟。
屋子位于山边,边框已经腐朽,摇摇欲坠,屋子前挂着待补的渔网和老旧的鱼叉,院子前晒着鱼干。
郑和敲敲门,好一会才有个声音,一个老人推开门,满脸睡意,仿佛刚起床。
睡意惺忪的问道:“找老汉啥事?”
“村长吗?”
“你说啥!”
“村长,请教您一个事!”郑和看这老人耳朵不太顺,放大了声量问。
“啊,你说。”村长凑过来,并把耳朵凑向郑和,示意他说大声点。
“一年前,听说有人拿了你的船,出海了,你知道吗?”
”知道知道,我的船啊!“村长高兴的说。“我给他的啊!”
“我是想问,您见到这人了吗?”
“看到啦,他斯斯文文的,一出手好大方。“
“您知道他往哪个方向吗?”他担心时间有点远,怕老人记不住,但还是问问试试。
“记得,北斗星往南呢,夏天呐,他往南边去了。”
老人指了南方的方向给他,
“村长,您老确定?皇帝打皇帝那时候?”
“确定,就是那个皇帝改朝换代的时候,我抓鱼一辈子了,看得一清二楚,他往南方去了。”
“您再说说,他长得什么样子?”
“瘦瘦的,脸白净白净,有那么几粒麻子,衣服很漂亮,看起来像个公子。”
”像个公子,是不是大概这么高?“郑和比了一个高度给老人看。
”对对,差不多。“老人兴奋的说。
”他抢了你的船吗?“
”嘘嘘嘘,其实不是抢,他给了我一大锭银子,说要我的船,拿我的衣服,还要雇几个人一起。我这辈子哪看过那么多钱,就把我的大船给他啦,另外我雇的几个渔夫也给他啦。“
“你看,他還掉了個香袋。”老人回身取了一個黃色錦囊。
鄭和一看,就知道這個是皇宮之物,黄金绣线,民间不可得。且黄色只能九五至尊所用,是皇室的专属色彩。这锦囊织工细致,只能为皇宫所有。
“老伯,这锦囊能卖我吗?”
“能,你出个价。”
郑和表面冷静,心里像炸开了花,难道踏破铁鞋无觅处,竟是建文帝的踪迹。
天地罗华杀死了所有的追兵,他花了一笔钱买下船,出海往南走。这一点银子,对于一般人可能是个大钱,但对于曾经掌管九州的皇帝来说,那点钱不算什么。
“但我没了船,拿了钱每天喝酒,现在钱都没了。”老人叹气说。
郑和从怀里掏了银子,递给老人。老人眉笑眼开,赶紧收进自己口袋里。
“大人,谢谢,您慢走哈。”
“对了,这边出海南方可以到那里?”
“这可以去的地方多了,我那船大,南下到占城、真腊、爪哇,甚至这一路能下到德里。”
郑和心里雪亮,建文帝很聪明,在陆上,永远会被追杀,但是出海,就鞭长莫及了。明朝刚刚经历一场大战,国力和财力无法建设及支援舰队,逃到海上,没有人可以追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