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瑶想起世子奇怪表现,都不知道如何回青云,便摇了摇头。
青云立刻紧张起来,“怎么会呢,殿下还在生气么?”
“我也不知,世子殿下好似有心事,将我打发了出来。”
青云想着,世子的心事还不就是你俩的事儿么,见陆云瑶也一脸疑惑,好像真没看出来的模样,青云客气道:“那属下先送陆姑娘回去。”
“不用了,你先看顾世子吧,我自己回去便是。”
陆云瑶婉拒了青云,自行往回走。
没等陆云瑶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何事,没过几日,世子殿下对她的态度便如往常,只是陆云瑶总感觉到有点不大对劲。
世子对她似乎有些冷淡,却依旧将她带在身边。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感觉出了问题,总能感觉到有道目光灼灼盯着她,又找不出外人。
陆云瑶只能安慰自己,可能是这几日来了葵水,不大舒服。
世子这边没有大事,严姑姑那边却是忙碌起来,陆云瑶不必打听便知道,是老夫人的寿宴要到了。
十月初便是老夫人六十大寿。
既是整十的寿数,自然要大操大办,九月初,京城中各大权贵就收到了平西侯府的请帖,侯府中也是准备起来。
老夫人或许是为了考验乔氏,虽然管家之权还在陶氏手上,却把操办自己寿宴的责任交给了乔氏。
乔氏虽知道这等大事,老夫人与侯爷定不会让一个妾室忙进忙出,不过有陶氏珠玉在前,她还是十分忐忑。
直到老夫人亲自与她说了,乔氏几乎喜极而泣,打包票道:“侯爷与老夫人放心,妾已痛定思痛,定然将此次寿宴办的漂亮。”
老夫人神神在在,“嗯,用心了便好,只是大晋这两年灾祸连连,又有烨北虎视眈眈,帝后都倡导节约简朴,咱们侯府自然也要上行下效,寿宴有那个意思在便是,不必大操大办。”
平西侯却意见不同,“旁的也就罢了,母亲六十大寿却是不可怠慢,不然岂不是让外人看轻我平西侯府。”
老夫人劝也劝了,平西侯却是坚持。
老夫人知他一片孝心,终于点头同意,平西侯面上露出笑容,乔氏笑颜如花,实则心头滴血。
老夫人与平西侯不当家,自然不知柴米油盐贵,平西侯府逐年落寞,侯爷自己还只在兵部挂个闲职,一点油水都没有。
全家若只靠着官职与爵位的俸禄,早就撑不起偌大的侯府了。
现在的平西侯府,只靠着当年平西侯的赏赐与先夫人虞氏的嫁妆置办的铺子盈利,才勉强够得上开销。
早年平西侯刚从战场回京时,自然风光无限,赏赐如流水。
现下,不过是个还好些的落魄贵族罢了,真正的权贵之家,比如之前的安家,皇上面前的红人,若不是平西侯府有爵位撑着,绝对看不上这等亲家。
一场大操大办的寿宴,要花费多少,那都是乔氏的钱啊。
虽然中馈在陶氏手中,可她到底是侯府的女主人,掌管侯府是板上钉钉的,侯爷的钱就是她的钱,乔氏自然心疼。
侯爷想什么她这个妻子还不知道么,不过是想借着此次寿宴,告诉京城中人,平西侯府还在这儿呢。
先前赏花宴,侯府就因二公子的事丢了不小的人,这次也是洗白。
事关儿子,乔氏再不舍得,也只能咬着牙应了。
只是她没想到,一向柔顺的陶氏怕是被权势养大了心思,竟然也有阳奉阴违的一天,面上都答应了,结果事事与她对着干,分明是不想让她操办好寿宴。
陶氏是乔氏一手提拔起来的,一向都将她当做奴婢看待,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若不是陶氏乖巧听话,她也不会让其生下女儿。
这回陶氏一改往日柔弱,暗中与她争权,乔氏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她哭啼啼的与平西侯诉苦,结果平西侯并不耐烦,听她说陶氏如何如何,平西侯道:“不是你非要抬她为姨娘?”
乔氏的哭声一滞。
平西侯其实并不重男女之事,从前也只有虞氏一名正妻,后院空空荡荡,至于乔氏,还是老夫人不满儿子不纳妾,正妻又没生出孩子,才逼着他纳的。
没想到乔氏进门,虞氏却先怀上了孩子,平西侯本来对乔氏便没有感情,不过是自己远方表妹,有几分怜惜,对自己妻子自是更加喜爱,当即就照顾虞氏去了。
虞氏怀孕,不能伺候平西侯,一次酒后,平西侯糊里糊涂与乔氏行房,正是这一次,乔氏也怀上了身孕。
虞氏因乔氏一事,虽然面上没说什么,却郁郁寡欢,导致生子也是九死一生,虽然活了下来,却是落下了病根,世子不大的时候就病逝了。
平西侯其实是个恋旧的人,虞氏病逝后,他无心再娶,虽然老夫人不同意,他也将诞育自己孩子的乔氏扶正。
本不想再纳妾,可乔氏怀了第二胎女儿之后,说什么身为正室,不能善妒,自己不能伺候侯爷,非得给他抬个姨娘伺候,指了自己身边的婢女,就是如今的陶氏。
平西侯其实对自己的妻子,也是怀有怨言的。
那是她当初非要让他纳妾,平西侯也是赌气一般,幸了陶氏,陶氏生下二女儿,他对陶氏也有了几分怜惜。
现在见乔氏后悔,平西侯冷嘲热讽,把乔氏气得,恨不得将陶氏赶出去,整天骂她不知廉耻,勾引侯爷,给她抬了姨娘已经是天大的恩赐,现在竟要爬到她头上。
她虽然在平西侯面前小意讨好,却免不了埋怨陶氏的话。
平西侯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去了陶氏那边歇着,自是又把乔氏气着。
侯爷与夫人感情相合多年,如今有了矛盾,许多人都在看笑话。
陆云瑶的禁足终于被世子解了,与严姑姑说话时,免不了听到这些,严姑姑在侯府多年,对侯爷与先夫人、夫人与陶氏的感情纠葛,简直一清二楚。
陆云瑶听完八卦,摇头晃脑回到裕华院,还在啧啧感叹。
青云立刻紧张起来,“怎么会呢,殿下还在生气么?”
“我也不知,世子殿下好似有心事,将我打发了出来。”
青云想着,世子的心事还不就是你俩的事儿么,见陆云瑶也一脸疑惑,好像真没看出来的模样,青云客气道:“那属下先送陆姑娘回去。”
“不用了,你先看顾世子吧,我自己回去便是。”
陆云瑶婉拒了青云,自行往回走。
没等陆云瑶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何事,没过几日,世子殿下对她的态度便如往常,只是陆云瑶总感觉到有点不大对劲。
世子对她似乎有些冷淡,却依旧将她带在身边。
也不知道是不是她感觉出了问题,总能感觉到有道目光灼灼盯着她,又找不出外人。
陆云瑶只能安慰自己,可能是这几日来了葵水,不大舒服。
世子这边没有大事,严姑姑那边却是忙碌起来,陆云瑶不必打听便知道,是老夫人的寿宴要到了。
十月初便是老夫人六十大寿。
既是整十的寿数,自然要大操大办,九月初,京城中各大权贵就收到了平西侯府的请帖,侯府中也是准备起来。
老夫人或许是为了考验乔氏,虽然管家之权还在陶氏手上,却把操办自己寿宴的责任交给了乔氏。
乔氏虽知道这等大事,老夫人与侯爷定不会让一个妾室忙进忙出,不过有陶氏珠玉在前,她还是十分忐忑。
直到老夫人亲自与她说了,乔氏几乎喜极而泣,打包票道:“侯爷与老夫人放心,妾已痛定思痛,定然将此次寿宴办的漂亮。”
老夫人神神在在,“嗯,用心了便好,只是大晋这两年灾祸连连,又有烨北虎视眈眈,帝后都倡导节约简朴,咱们侯府自然也要上行下效,寿宴有那个意思在便是,不必大操大办。”
平西侯却意见不同,“旁的也就罢了,母亲六十大寿却是不可怠慢,不然岂不是让外人看轻我平西侯府。”
老夫人劝也劝了,平西侯却是坚持。
老夫人知他一片孝心,终于点头同意,平西侯面上露出笑容,乔氏笑颜如花,实则心头滴血。
老夫人与平西侯不当家,自然不知柴米油盐贵,平西侯府逐年落寞,侯爷自己还只在兵部挂个闲职,一点油水都没有。
全家若只靠着官职与爵位的俸禄,早就撑不起偌大的侯府了。
现在的平西侯府,只靠着当年平西侯的赏赐与先夫人虞氏的嫁妆置办的铺子盈利,才勉强够得上开销。
早年平西侯刚从战场回京时,自然风光无限,赏赐如流水。
现下,不过是个还好些的落魄贵族罢了,真正的权贵之家,比如之前的安家,皇上面前的红人,若不是平西侯府有爵位撑着,绝对看不上这等亲家。
一场大操大办的寿宴,要花费多少,那都是乔氏的钱啊。
虽然中馈在陶氏手中,可她到底是侯府的女主人,掌管侯府是板上钉钉的,侯爷的钱就是她的钱,乔氏自然心疼。
侯爷想什么她这个妻子还不知道么,不过是想借着此次寿宴,告诉京城中人,平西侯府还在这儿呢。
先前赏花宴,侯府就因二公子的事丢了不小的人,这次也是洗白。
事关儿子,乔氏再不舍得,也只能咬着牙应了。
只是她没想到,一向柔顺的陶氏怕是被权势养大了心思,竟然也有阳奉阴违的一天,面上都答应了,结果事事与她对着干,分明是不想让她操办好寿宴。
陶氏是乔氏一手提拔起来的,一向都将她当做奴婢看待,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若不是陶氏乖巧听话,她也不会让其生下女儿。
这回陶氏一改往日柔弱,暗中与她争权,乔氏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她哭啼啼的与平西侯诉苦,结果平西侯并不耐烦,听她说陶氏如何如何,平西侯道:“不是你非要抬她为姨娘?”
乔氏的哭声一滞。
平西侯其实并不重男女之事,从前也只有虞氏一名正妻,后院空空荡荡,至于乔氏,还是老夫人不满儿子不纳妾,正妻又没生出孩子,才逼着他纳的。
没想到乔氏进门,虞氏却先怀上了孩子,平西侯本来对乔氏便没有感情,不过是自己远方表妹,有几分怜惜,对自己妻子自是更加喜爱,当即就照顾虞氏去了。
虞氏怀孕,不能伺候平西侯,一次酒后,平西侯糊里糊涂与乔氏行房,正是这一次,乔氏也怀上了身孕。
虞氏因乔氏一事,虽然面上没说什么,却郁郁寡欢,导致生子也是九死一生,虽然活了下来,却是落下了病根,世子不大的时候就病逝了。
平西侯其实是个恋旧的人,虞氏病逝后,他无心再娶,虽然老夫人不同意,他也将诞育自己孩子的乔氏扶正。
本不想再纳妾,可乔氏怀了第二胎女儿之后,说什么身为正室,不能善妒,自己不能伺候侯爷,非得给他抬个姨娘伺候,指了自己身边的婢女,就是如今的陶氏。
平西侯其实对自己的妻子,也是怀有怨言的。
那是她当初非要让他纳妾,平西侯也是赌气一般,幸了陶氏,陶氏生下二女儿,他对陶氏也有了几分怜惜。
现在见乔氏后悔,平西侯冷嘲热讽,把乔氏气得,恨不得将陶氏赶出去,整天骂她不知廉耻,勾引侯爷,给她抬了姨娘已经是天大的恩赐,现在竟要爬到她头上。
她虽然在平西侯面前小意讨好,却免不了埋怨陶氏的话。
平西侯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去了陶氏那边歇着,自是又把乔氏气着。
侯爷与夫人感情相合多年,如今有了矛盾,许多人都在看笑话。
陆云瑶的禁足终于被世子解了,与严姑姑说话时,免不了听到这些,严姑姑在侯府多年,对侯爷与先夫人、夫人与陶氏的感情纠葛,简直一清二楚。
陆云瑶听完八卦,摇头晃脑回到裕华院,还在啧啧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