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华便把自己遭遇灭门之灾、在台州逢芝麻李搭救并介绍投靠彭莹玉、后在颍州被汤和行窃致使书信被水泡烂之事说了一遍,说完后伤心欲绝,低头悲戚不止。
朱元璋四人听完,皆垂首叹息,懊悔不已。
朱元璋道:“没想到兄弟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悲惨的遭遇,我兄弟四人真是对不住你了!”
说完朝汤和道:“还不快把小兄弟的银子还了!”
汤和连连点头,取出银子送到张景华面前道:“兄弟,这是你的银子,哥哥对不住你!”
张景华此刻已心灰意冷,瞅了一眼银子,摇头道:“书信都没了,还要这点儿银子干嘛!”
汤和道:“别啊,书信没了,还有我们啊!看你也是忠厚之人,以后跟着我们吧,只要有我们吃的,也一定有你一碗饭!”
朱元璋道:“是啊兄弟,书信已失,投靠彭莹玉已不可能,不如跟我们混吧!”
张景华瞧了一下衣衫褴褛的四人,摇摇头道:“四位哥哥,我之所以活着,就是为了报仇,让我跟着你们当乞丐,何时才能报这血海深仇?”
朱元璋四人一怔,彼此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才好。
过了片刻,朱元璋道:“小兄弟,要想报仇,得先吃饱饭吧?做乞丐虽无大的出息,可是能填饱肚子!再说了,有谁又能甘当一辈子乞丐,不过是潦倒时的权益之计罢了!大丈夫能屈能伸,英雄豪杰做得,小人物也做得,这样才能琢成大器。你看对不?”
徐达笑道:“小兄弟,我大哥说得对,潦倒之时暂且屈身为一个乞丐,不丢人!”
汤和、常遇春也附和道:“对对,不丢人!”
张景华仔细揣摩了一下朱元璋的话,觉得也不无道理,便道:“大哥说得对,要想报仇,得先活下去,小弟愿意跟着你们混!”
朱元璋脸现喜色,点头道:“好!既然你愿入伙儿,那以后我们就是兄弟了,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四人,我叫朱元璋,他们三人分别是徐达、汤和、常遇春,我们都是凤阳人,因家乡闹饥荒出来做了乞丐,为的就是暂时度过这灾荒年月。你呢,你叫什么?”
张景华道:“小弟张景华,台州黄岩人。”
常遇春道:“张老弟,我们兄弟和你相遇,也算是缘分啊,以后咱们就在一起混了,不如结拜为兄弟如何?”
张景华高兴道:“好啊,小弟求之不得,愿与四位兄长结拜!”
常遇春道:“好,按年龄数朱大哥最大,然后是徐达、汤和和我,最后才是你。这样吧,朱大哥为老大,徐达为老二、汤和老三、我老四,你为老五,怎么样?”
张景华点头道:“就依哥哥之言。”
朱元璋笑道:“既然兄弟愿与我们结拜,那咱们就聚土为坛,插木为香,举行结拜仪式!”
张景华点头道:“好。”
五人堆了个土坛,在上面插上三根树枝作为香柱,一齐跪下叩头结拜。结拜完毕,五人起身相互祝贺。
朱元璋道:“五弟,如今我们已是一家人了,你也不必再寻死,走,跟我们回落脚处看看。”
张景华点头笑道:“嗯。”五人言毕,一起出了林子。
张景华跟随朱元璋四人进了城,穿过几条街,来到城内一座破庙前。
破庙年久失修,外墙墙皮多处脱落,两扇庙门已不知去向,门楣上依稀可辨三个大字——定安寺。
朱元璋指着破庙道:“五弟,就是这里了,随我们进去吧!”
张景华点了下头,随五人进入破庙,来到大殿。
大殿内的神像东歪西倒、残缺不全,但地方还算宽敞,地也扫得干干净净。殿中央支着一口大锅,锅旁堆放着几捆干柴,大概是煮饭烧水用。殿左边靠着墙角铺着一些柴草,柴草上放着几张破旧的被褥,作为休息之处。
朱元璋指着殿内道:“兄弟,以后就在这里生活了,不要嫌寒酸!”
张景华道:“承蒙四位哥哥收留,已是感激不尽,哪里还敢嫌寒酸!”
朱元璋道:“好,天色已不早,汤和身上还有你的那十几两银子,咱们先找个地方好好吃上一顿,然后睡上一觉,待明天好有精神干活儿!”
张景华道:“行!”五人出了寺庙,来到街上,买了一些包子馒头之类的充饥,然后回庙歇息。
次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五人起来走到街上,开始行乞。
朱元璋道:“二弟、三弟、四弟,你们三人一起往西,我和五弟往东,顺便教教他如何乞讨。”
徐达、汤和、常遇春听罢,一起往西而去,朱元璋带着张景华沿街往东。
二人来到一座高门大户前,朱元璋道:“五弟,像这样的人家都是有钱人,不是官宦就是富豪,要饭就得向他们要。”
张景华点了点头:“嗯。”
朱元璋又道:“咱们在门外守着,一会儿有人出来,咱们就上前作揖问好,顺便向他们讨点儿赏钱。”
张景华点头道:“知道了!”两人商议好后,守在门外。
大概一盏茶的功夫,朱门打开,从里面走出三个男子。前面一位五短身材,圆麻子脸,小眼睛厚嘴唇,唇上黄色微须。看年龄约在四十左右,身着鲜红绣花员外袍,手拿折扇,走起路来一摇三摆,甚有气势。后面两位仆从打扮,人高马大,面相凶恶,一看就知道是两个打手。
朱元璋见有人出来,甚是高兴,向张景华使了个眼色,上前作出一副笑脸儿道:“这位大爷,瞧您满面红光印堂发亮,一看就知道是个有福之人,今日出门一定能撞上好运,还请赏小人几个吃饭钱,小人在此谢过了!”说完哈腰行礼,举着瓷碗等那富人施下赏钱。
张景华也急忙上前,哈着腰把瓷碗举到头顶。
那富人止住步,不耐烦地瞟了朱张二人一眼,气恼地道:“呸!一出门就碰上两个花子,真是晦气!滚,滚远点!”
朱元璋四人听完,皆垂首叹息,懊悔不已。
朱元璋道:“没想到兄弟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悲惨的遭遇,我兄弟四人真是对不住你了!”
说完朝汤和道:“还不快把小兄弟的银子还了!”
汤和连连点头,取出银子送到张景华面前道:“兄弟,这是你的银子,哥哥对不住你!”
张景华此刻已心灰意冷,瞅了一眼银子,摇头道:“书信都没了,还要这点儿银子干嘛!”
汤和道:“别啊,书信没了,还有我们啊!看你也是忠厚之人,以后跟着我们吧,只要有我们吃的,也一定有你一碗饭!”
朱元璋道:“是啊兄弟,书信已失,投靠彭莹玉已不可能,不如跟我们混吧!”
张景华瞧了一下衣衫褴褛的四人,摇摇头道:“四位哥哥,我之所以活着,就是为了报仇,让我跟着你们当乞丐,何时才能报这血海深仇?”
朱元璋四人一怔,彼此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才好。
过了片刻,朱元璋道:“小兄弟,要想报仇,得先吃饱饭吧?做乞丐虽无大的出息,可是能填饱肚子!再说了,有谁又能甘当一辈子乞丐,不过是潦倒时的权益之计罢了!大丈夫能屈能伸,英雄豪杰做得,小人物也做得,这样才能琢成大器。你看对不?”
徐达笑道:“小兄弟,我大哥说得对,潦倒之时暂且屈身为一个乞丐,不丢人!”
汤和、常遇春也附和道:“对对,不丢人!”
张景华仔细揣摩了一下朱元璋的话,觉得也不无道理,便道:“大哥说得对,要想报仇,得先活下去,小弟愿意跟着你们混!”
朱元璋脸现喜色,点头道:“好!既然你愿入伙儿,那以后我们就是兄弟了,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四人,我叫朱元璋,他们三人分别是徐达、汤和、常遇春,我们都是凤阳人,因家乡闹饥荒出来做了乞丐,为的就是暂时度过这灾荒年月。你呢,你叫什么?”
张景华道:“小弟张景华,台州黄岩人。”
常遇春道:“张老弟,我们兄弟和你相遇,也算是缘分啊,以后咱们就在一起混了,不如结拜为兄弟如何?”
张景华高兴道:“好啊,小弟求之不得,愿与四位兄长结拜!”
常遇春道:“好,按年龄数朱大哥最大,然后是徐达、汤和和我,最后才是你。这样吧,朱大哥为老大,徐达为老二、汤和老三、我老四,你为老五,怎么样?”
张景华点头道:“就依哥哥之言。”
朱元璋笑道:“既然兄弟愿与我们结拜,那咱们就聚土为坛,插木为香,举行结拜仪式!”
张景华点头道:“好。”
五人堆了个土坛,在上面插上三根树枝作为香柱,一齐跪下叩头结拜。结拜完毕,五人起身相互祝贺。
朱元璋道:“五弟,如今我们已是一家人了,你也不必再寻死,走,跟我们回落脚处看看。”
张景华点头笑道:“嗯。”五人言毕,一起出了林子。
张景华跟随朱元璋四人进了城,穿过几条街,来到城内一座破庙前。
破庙年久失修,外墙墙皮多处脱落,两扇庙门已不知去向,门楣上依稀可辨三个大字——定安寺。
朱元璋指着破庙道:“五弟,就是这里了,随我们进去吧!”
张景华点了下头,随五人进入破庙,来到大殿。
大殿内的神像东歪西倒、残缺不全,但地方还算宽敞,地也扫得干干净净。殿中央支着一口大锅,锅旁堆放着几捆干柴,大概是煮饭烧水用。殿左边靠着墙角铺着一些柴草,柴草上放着几张破旧的被褥,作为休息之处。
朱元璋指着殿内道:“兄弟,以后就在这里生活了,不要嫌寒酸!”
张景华道:“承蒙四位哥哥收留,已是感激不尽,哪里还敢嫌寒酸!”
朱元璋道:“好,天色已不早,汤和身上还有你的那十几两银子,咱们先找个地方好好吃上一顿,然后睡上一觉,待明天好有精神干活儿!”
张景华道:“行!”五人出了寺庙,来到街上,买了一些包子馒头之类的充饥,然后回庙歇息。
次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五人起来走到街上,开始行乞。
朱元璋道:“二弟、三弟、四弟,你们三人一起往西,我和五弟往东,顺便教教他如何乞讨。”
徐达、汤和、常遇春听罢,一起往西而去,朱元璋带着张景华沿街往东。
二人来到一座高门大户前,朱元璋道:“五弟,像这样的人家都是有钱人,不是官宦就是富豪,要饭就得向他们要。”
张景华点了点头:“嗯。”
朱元璋又道:“咱们在门外守着,一会儿有人出来,咱们就上前作揖问好,顺便向他们讨点儿赏钱。”
张景华点头道:“知道了!”两人商议好后,守在门外。
大概一盏茶的功夫,朱门打开,从里面走出三个男子。前面一位五短身材,圆麻子脸,小眼睛厚嘴唇,唇上黄色微须。看年龄约在四十左右,身着鲜红绣花员外袍,手拿折扇,走起路来一摇三摆,甚有气势。后面两位仆从打扮,人高马大,面相凶恶,一看就知道是两个打手。
朱元璋见有人出来,甚是高兴,向张景华使了个眼色,上前作出一副笑脸儿道:“这位大爷,瞧您满面红光印堂发亮,一看就知道是个有福之人,今日出门一定能撞上好运,还请赏小人几个吃饭钱,小人在此谢过了!”说完哈腰行礼,举着瓷碗等那富人施下赏钱。
张景华也急忙上前,哈着腰把瓷碗举到头顶。
那富人止住步,不耐烦地瞟了朱张二人一眼,气恼地道:“呸!一出门就碰上两个花子,真是晦气!滚,滚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