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到了后半夜,顺城港口的拥挤仍然没有好转的迹象。
扶苏已经放弃了今日能够入城的打算,干脆留着少数卫兵看船,其余人都乘坐小舟从别处上岸,自行建了一个小型的营地,让甘茂能够好好睡一觉。
“不知,两位为何会帮子茂(李清)带信而来?”
扶苏在看信,张苍就担负起了“待客”的角色,“我叫张苍,现添为太子少庶子。”
黄染在二人中较为稳重,故而承担起了交流的责任,此时闻听张苍的问话,便回答道:“原来是荀子的高徒张子,久仰久仰。”
“不敢不敢。”对方居然真的知道自己,让张苍稍觉面上有光,然后又听得对方继续,“我等在得了太子与廷尉大人洗雪冤屈之后得以脱厄,而听闻蜀中有灾害发生,于是想要去蜀中看看有没有能够帮得上忙的地方。”
张苍稍作回忆,随即借着问道:“我记得当时因为疫情的原因,太子封锁了整个蜀中郡。”
本来黄染略去了一路的艰辛没有多提,因为不想让自己看起来有卖惨的嫌疑。
但如今张苍主动提及,黄染便只能继续解释道:“不错,我等在南下之时为兵士所阻,领头之人似乎名为公孙……”
“公孙知。”张苍接口道,“所以两位直到蜀中解禁,才得以到了蜀中。”
两人都没好意思提及自己被个普通的船长给骗了,只顺着张苍的说法,略去在最为心酸的一部分。
不过就此而言,已经足以体现了两人的不容易。
没有理会两人的寒暄,扶苏的注意力都被李清亲笔所写的信所牵扯了。
除了开头的例行问候之外,当头第一句有意义的话就令扶苏没有想到。
以自觉能力不足为理由,李清直接拒绝了始皇帝将其提拔为中书郎卫的诏令。
有没有人曾经拒绝过君王?
当然有。
比如《神女赋》中拒绝了楚顷襄王的神女。‘’
若是神话传说没有说服力,那还有誓死不食周粟而活活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和叔齐,或者不愿意为周朝出力而远逃到朝鲜的箕子。
所谓一笑轻王侯,都是士人们高洁品行的表现,常常为人称道。
但之所以这些事情如此著名而流传千古,实际上就是因为想要真正拒绝君王,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或者说敢做出来的。
若说西周与春秋时代,脊梁骨挺直的士人们对于拒绝君王还没有多少的心理负担,那在中央集权导致君王的权势到达了古往今来最高点之后的战国时代,尤其是在将中央集权进行得最彻底的大昭,还想要对君王说“不”,就显得难度太高了。
因此在看到李清的亲笔信之后,扶苏才会深觉惊讶。
他想过李清可能会写信解释,甚至也想过李斯或许在此次事件中也许有过动作。
但他从未考虑过李清会有可能直接拒绝了始皇的诏令。
说起来,樗里偲在未出仕之前因为实在太懒也曾拒绝过始皇的征召。
当时作为樗里家才名鼎盛的新生代才子,樗里偲得以进入了大昭高层,尤其是始皇的视野中。
然而樗里偲宁愿在太子府一个闲到不能再闲的职位上浪费青春,也不愿意直接接受征召。
不过同为拒绝,两人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
首先,樗里偲拒绝之时是在他还未出仕的时候。作为这个时代一般而言的惯例,士子在未出仕之前是拥有很大的选择权和自由权的。
因为各国的竞争关系的存在,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各国自然都会给予人才们尽可能大的自由度。
而李清却不同,已经受了扶苏征召进入太子府,又是大昭丞相李斯嫡长子,李清身上无疑早已牢牢刻印上了大昭的印记。
那么作为一个已经无论是存实质上还是从出身上已经毫无疑问已经进入大昭官场的李清再拒绝昭王的提拔,情况到底完全不同了。
其次,对于樗里偲的征召,始皇帝并没有使用强制性的诏令,而是更像是随意一点的口头征召,因此樗里偲直接拒绝出仕,也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而在李清这边,王上直接使用了最具法律效应的诏令。
再想拒绝,无疑等于是在违背上令。
而且宁愿继续在扶苏的身边做个中庶子也不愿意去宫中当一个中书郎位,这其中多少有一点宁可给儿子打工也不跟着老子走的意思。
要是在个心眼小点的人看来,这显然就是不给面子了。
始皇帝的心眼是大还是小?
还真不好说。
因为迁怒,他能够连连进逼,将可以说是一手将自己扶上王位的亚父吕不韦逼上绝路,也可以在自己的兄弟成蛟作乱之后将对方的儿子视为己出。
当然,或许也可以说始皇帝处置吕不韦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吕不韦的相权之重已经威胁到了始皇帝想要唯我独尊。
而为了避免让始皇帝觉得自己不给面子,李清也做出了自己的措施。
不但拒绝了王上的提拔,李清同时也在信中向扶苏提交了辞呈。
如此一来,李清等于是恢复了自由身,那么同样拒绝了父子两人,听起来就不像是拒绝了老子,却要跟儿子跑了那样刺耳了。
李清在信中给出的明面上的理由与他拒绝始皇帝的理由相同——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但在纸面下的理由,扶苏完全也能明白过来。
“王上的确有意提拔子茂,但他拒绝了。”既然李清能够将信托付给黄染二人送来,那么也就没有瞒着两人的必要,扶苏直接将此事当面说了出来,“而在同时,他也辞去了中庶子之职。”
樗里偲与张苍都是急智之人,将两件事结合起来,就明白过来了李清此举的意思。
“子茂此举,是为了将压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避免让太子成为众矢之的。”
樗里偲将李清的苦心点了出来,张苍也是心有戚戚地点了点头。
“李子茂也太看不起我了。”
扶苏突发此言,让几人都犹疑不已。
“太子?”若不是相互多有了解,张苍还以为太子是被王上的挖墙脚气得失了理智。
扶苏已经放弃了今日能够入城的打算,干脆留着少数卫兵看船,其余人都乘坐小舟从别处上岸,自行建了一个小型的营地,让甘茂能够好好睡一觉。
“不知,两位为何会帮子茂(李清)带信而来?”
扶苏在看信,张苍就担负起了“待客”的角色,“我叫张苍,现添为太子少庶子。”
黄染在二人中较为稳重,故而承担起了交流的责任,此时闻听张苍的问话,便回答道:“原来是荀子的高徒张子,久仰久仰。”
“不敢不敢。”对方居然真的知道自己,让张苍稍觉面上有光,然后又听得对方继续,“我等在得了太子与廷尉大人洗雪冤屈之后得以脱厄,而听闻蜀中有灾害发生,于是想要去蜀中看看有没有能够帮得上忙的地方。”
张苍稍作回忆,随即借着问道:“我记得当时因为疫情的原因,太子封锁了整个蜀中郡。”
本来黄染略去了一路的艰辛没有多提,因为不想让自己看起来有卖惨的嫌疑。
但如今张苍主动提及,黄染便只能继续解释道:“不错,我等在南下之时为兵士所阻,领头之人似乎名为公孙……”
“公孙知。”张苍接口道,“所以两位直到蜀中解禁,才得以到了蜀中。”
两人都没好意思提及自己被个普通的船长给骗了,只顺着张苍的说法,略去在最为心酸的一部分。
不过就此而言,已经足以体现了两人的不容易。
没有理会两人的寒暄,扶苏的注意力都被李清亲笔所写的信所牵扯了。
除了开头的例行问候之外,当头第一句有意义的话就令扶苏没有想到。
以自觉能力不足为理由,李清直接拒绝了始皇帝将其提拔为中书郎卫的诏令。
有没有人曾经拒绝过君王?
当然有。
比如《神女赋》中拒绝了楚顷襄王的神女。‘’
若是神话传说没有说服力,那还有誓死不食周粟而活活饿死在首阳山的伯夷和叔齐,或者不愿意为周朝出力而远逃到朝鲜的箕子。
所谓一笑轻王侯,都是士人们高洁品行的表现,常常为人称道。
但之所以这些事情如此著名而流传千古,实际上就是因为想要真正拒绝君王,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或者说敢做出来的。
若说西周与春秋时代,脊梁骨挺直的士人们对于拒绝君王还没有多少的心理负担,那在中央集权导致君王的权势到达了古往今来最高点之后的战国时代,尤其是在将中央集权进行得最彻底的大昭,还想要对君王说“不”,就显得难度太高了。
因此在看到李清的亲笔信之后,扶苏才会深觉惊讶。
他想过李清可能会写信解释,甚至也想过李斯或许在此次事件中也许有过动作。
但他从未考虑过李清会有可能直接拒绝了始皇的诏令。
说起来,樗里偲在未出仕之前因为实在太懒也曾拒绝过始皇的征召。
当时作为樗里家才名鼎盛的新生代才子,樗里偲得以进入了大昭高层,尤其是始皇的视野中。
然而樗里偲宁愿在太子府一个闲到不能再闲的职位上浪费青春,也不愿意直接接受征召。
不过同为拒绝,两人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
首先,樗里偲拒绝之时是在他还未出仕的时候。作为这个时代一般而言的惯例,士子在未出仕之前是拥有很大的选择权和自由权的。
因为各国的竞争关系的存在,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各国自然都会给予人才们尽可能大的自由度。
而李清却不同,已经受了扶苏征召进入太子府,又是大昭丞相李斯嫡长子,李清身上无疑早已牢牢刻印上了大昭的印记。
那么作为一个已经无论是存实质上还是从出身上已经毫无疑问已经进入大昭官场的李清再拒绝昭王的提拔,情况到底完全不同了。
其次,对于樗里偲的征召,始皇帝并没有使用强制性的诏令,而是更像是随意一点的口头征召,因此樗里偲直接拒绝出仕,也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而在李清这边,王上直接使用了最具法律效应的诏令。
再想拒绝,无疑等于是在违背上令。
而且宁愿继续在扶苏的身边做个中庶子也不愿意去宫中当一个中书郎位,这其中多少有一点宁可给儿子打工也不跟着老子走的意思。
要是在个心眼小点的人看来,这显然就是不给面子了。
始皇帝的心眼是大还是小?
还真不好说。
因为迁怒,他能够连连进逼,将可以说是一手将自己扶上王位的亚父吕不韦逼上绝路,也可以在自己的兄弟成蛟作乱之后将对方的儿子视为己出。
当然,或许也可以说始皇帝处置吕不韦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吕不韦的相权之重已经威胁到了始皇帝想要唯我独尊。
而为了避免让始皇帝觉得自己不给面子,李清也做出了自己的措施。
不但拒绝了王上的提拔,李清同时也在信中向扶苏提交了辞呈。
如此一来,李清等于是恢复了自由身,那么同样拒绝了父子两人,听起来就不像是拒绝了老子,却要跟儿子跑了那样刺耳了。
李清在信中给出的明面上的理由与他拒绝始皇帝的理由相同——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但在纸面下的理由,扶苏完全也能明白过来。
“王上的确有意提拔子茂,但他拒绝了。”既然李清能够将信托付给黄染二人送来,那么也就没有瞒着两人的必要,扶苏直接将此事当面说了出来,“而在同时,他也辞去了中庶子之职。”
樗里偲与张苍都是急智之人,将两件事结合起来,就明白过来了李清此举的意思。
“子茂此举,是为了将压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避免让太子成为众矢之的。”
樗里偲将李清的苦心点了出来,张苍也是心有戚戚地点了点头。
“李子茂也太看不起我了。”
扶苏突发此言,让几人都犹疑不已。
“太子?”若不是相互多有了解,张苍还以为太子是被王上的挖墙脚气得失了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