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二章 出乎预料的援军-少年杯酒意气长小说女主赵灵儿
第二八二章 出乎预料的援军-少年杯酒意气长小说女主赵灵儿-少年杯酒意气长-笔趣阁
少年杯酒意气长
作者:发呆向日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时间拨回到一周前。
此时,项燕还未察觉扶苏借着几位孤胆斥候的铤而走险而得知了楚国欲在彭城做围的打算。
也是李放刚刚收到扶苏命令其转向往北的时候。
也是在此时,蒙毅被连夜拜访的扶苏吵醒,连拉带拽地拖上了东去的马背。
扶苏当然不是早早就判断出了始皇拒绝加派援军的打算,他还想着从家里摇人来着。
命蒙毅去往齐国求援的目的,更多的只是为了齐军水师的援助而已。
众所周知,在越国被灭之后,能与楚军水师在水上抗衡的,目下只有齐国而已。
扶苏原本的打算,是在围杀项燕之后,借由齐魏两国水师的合力,深入楚国腹地的。
要在水脉交错密布,尤其还有着广袤如同大海般的云梦泽的楚国腹地作战,没有一支成熟的水军将会十分困难。
昭国在陆上自然纵横无敌,但到了水上却未必还能占得优势。
这也是始皇一定要在对楚作战之前就准备好数十艘战船,并多训练士卒,以强行提高水军战力的缘故。
接了扶苏军令的蒙毅想来是已经习惯了“信使”的工作,抱怨归抱怨,前行的速度却并不马虎。
到了齐国之后,仍然滞留在临淄的甘茂为说服齐王出兵留城起了不小的作用。
不同于昭王的以一人换一国的意图,对扶苏抱有更大期望的甘茂并不认为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若是在五六年前,甘茂或许同样会觉得即便是一国长公子,若能以其换半个大楚,也是十分上算的生意。
然而扶苏已经展现出来的,以及未来可见的能力,给甘茂展现了一个更为远大的图景。
这般令人半是心惊半是惊喜的能力,甘茂四朝老臣,却只在一位昭王身上见到过。
那边是当今的昭王政。
甘茂其实可以理解王上在看待扶苏时的复杂心态。
早年前,扶苏崇儒抑法,多给王上以“其不类我”之感而多有不满。
及至六年之前扶苏突然转向法家,王上自然很是高兴了很久。
但随着扶苏成长的太过迅猛,且在某些方面与王上越来越像是互为镜中之人,感到了明显压力的王上对于扶苏的观感,又滑向了另一个方面。
要说王上真的将扶苏视为具有挑战性的对手,如今言之尚且过早,但至少在甘茂洞悉人心的视角看来,这对父子之间隐约的竞争态势,在韩非伏诛之后便日益紧张了起来。
虽然借由公子的主动示好,王上以与公子同乘入城而向天下昭示了父子之间并无龌龊而令局势得以缓和,但甘茂看得出来,这般作态本身就意味着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如若两人之间的关系真的一如往昔,根本不必如此故作姿态。
只是因为王上与公子二人都太过聪慧,看得太清楚,才没有让局势恶化为对立的局面。
然而随着公子继续以这样令人心惊的速度成长下去,后果只能说是难料。
虽然十分看好公子的前景,但甘茂显然不会以身家性命去在两人之间下注,已经有过位极人臣的他不需要如此去赌。
话说回来,即便是要下注,那以甘茂的心性,肯定也是下到无论如何看来都必胜的王上身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甘茂就不会因为出于对公子的善意而以适当的方式施以援手。
以战事紧张为由滞留临淄不返,便是甘茂为扶苏所做的第一步。
而第二步,则是想办法说动君太后。
与将希望放在齐王的“友谊”之上的扶苏不同,甘茂并不认为年轻气盛的齐王会冷静的思考问题。
或者用更简单的话来说,齐王并非一个容易被威胁说动的人。
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从来不是甘茂的强项,和他愿意说动人的方式。
相比之下,经历过齐国大难的君太后,则更容易为人说服,或者说,威胁。
而说服君太后的方法也很简单——夸大昭国的实力即可。
熟知昭国内情的甘茂与扶苏等人,自然明白以昭国现如今的实力,要想彻底吞并楚国而不吃坏肚子,是不可能的。
但外人不知。
尤其是与大昭隔了整个中原相望,只能从商贾外交中得到的只鳞片爪中想象昭国强横实力的齐国太后不知。
那么在她看来,一个吞并了楚国之后的昭国该是何等强大?
即便是甘茂自己,在想到此等情状时都浑身一激灵。
何况他人?
半真半假的说辞,最容易打动人。
而甘茂,更是此中好手。
说服君太后的过程,自然又是展示甘茂口才无碍的又一次演出。
有了君太后首肯,方才亲政不久的齐王建自然必须加以重视。
再有扶苏托付蒙毅带给齐王的亲笔信中的言辞恳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点,公子比甘茂擅长。
总之,蒙毅顺利带着齐国当先的第一波援军——齐军水师顺利赶赴了留城战场。
正巧赶在赵括决意过河之时。
将兵力都用在封锁泗水上游的楚军水师,在面对齐军突然来袭之时几乎毫无抵抗之力,被从下游攻击而来的齐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项燕,以及楚军大部分将领都相信,齐国不可能放着南边的肥肉不咬,反而来帮着扶苏啃项氏这根硌牙的骨头。
然而年轻的齐王建,在出乎天下预料地战胜权相后胜之后,再次令天下为之咋舌。
他兑现了曾被视为笑言的承诺,来回报扶苏的友谊了。
同是逆水而行,星散的楚军水师将齐军来袭的消息送达项燕手上之时,为时已晚。
不用水师的情报,项燕已经可以用肉眼看到飘荡着齐军战旗的战船逆着泗水来到了眼前。
而此时,项燕已经将手中最后的力量投入到了留城之下。
眼看留城已是旦夕可下,但离着战场数里之远的项燕根本无从判断留城还有多久时间可以顽抗。
与此同时,同样在城头看到齐军水师来到的扶苏又一次拒绝了甘罗等人请他离开城头的请求,伸手一指,号令全军出击。
就算项燕此时选择撤退,扶苏也不会答应。
这个机会是他等待了太久的,怎会白白放过?
即便在危难之际也让至少半数士卒安然休息的效果在此刻终于体现出来了。
当留城大门突然洞开之时,不止通观全局的统帅,楚军上下都清晰明白,联军的反击来到了。
但他们从未想过。
这反击来得是多么的凶猛。
此时,项燕还未察觉扶苏借着几位孤胆斥候的铤而走险而得知了楚国欲在彭城做围的打算。
也是李放刚刚收到扶苏命令其转向往北的时候。
也是在此时,蒙毅被连夜拜访的扶苏吵醒,连拉带拽地拖上了东去的马背。
扶苏当然不是早早就判断出了始皇拒绝加派援军的打算,他还想着从家里摇人来着。
命蒙毅去往齐国求援的目的,更多的只是为了齐军水师的援助而已。
众所周知,在越国被灭之后,能与楚军水师在水上抗衡的,目下只有齐国而已。
扶苏原本的打算,是在围杀项燕之后,借由齐魏两国水师的合力,深入楚国腹地的。
要在水脉交错密布,尤其还有着广袤如同大海般的云梦泽的楚国腹地作战,没有一支成熟的水军将会十分困难。
昭国在陆上自然纵横无敌,但到了水上却未必还能占得优势。
这也是始皇一定要在对楚作战之前就准备好数十艘战船,并多训练士卒,以强行提高水军战力的缘故。
接了扶苏军令的蒙毅想来是已经习惯了“信使”的工作,抱怨归抱怨,前行的速度却并不马虎。
到了齐国之后,仍然滞留在临淄的甘茂为说服齐王出兵留城起了不小的作用。
不同于昭王的以一人换一国的意图,对扶苏抱有更大期望的甘茂并不认为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若是在五六年前,甘茂或许同样会觉得即便是一国长公子,若能以其换半个大楚,也是十分上算的生意。
然而扶苏已经展现出来的,以及未来可见的能力,给甘茂展现了一个更为远大的图景。
这般令人半是心惊半是惊喜的能力,甘茂四朝老臣,却只在一位昭王身上见到过。
那边是当今的昭王政。
甘茂其实可以理解王上在看待扶苏时的复杂心态。
早年前,扶苏崇儒抑法,多给王上以“其不类我”之感而多有不满。
及至六年之前扶苏突然转向法家,王上自然很是高兴了很久。
但随着扶苏成长的太过迅猛,且在某些方面与王上越来越像是互为镜中之人,感到了明显压力的王上对于扶苏的观感,又滑向了另一个方面。
要说王上真的将扶苏视为具有挑战性的对手,如今言之尚且过早,但至少在甘茂洞悉人心的视角看来,这对父子之间隐约的竞争态势,在韩非伏诛之后便日益紧张了起来。
虽然借由公子的主动示好,王上以与公子同乘入城而向天下昭示了父子之间并无龌龊而令局势得以缓和,但甘茂看得出来,这般作态本身就意味着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如若两人之间的关系真的一如往昔,根本不必如此故作姿态。
只是因为王上与公子二人都太过聪慧,看得太清楚,才没有让局势恶化为对立的局面。
然而随着公子继续以这样令人心惊的速度成长下去,后果只能说是难料。
虽然十分看好公子的前景,但甘茂显然不会以身家性命去在两人之间下注,已经有过位极人臣的他不需要如此去赌。
话说回来,即便是要下注,那以甘茂的心性,肯定也是下到无论如何看来都必胜的王上身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甘茂就不会因为出于对公子的善意而以适当的方式施以援手。
以战事紧张为由滞留临淄不返,便是甘茂为扶苏所做的第一步。
而第二步,则是想办法说动君太后。
与将希望放在齐王的“友谊”之上的扶苏不同,甘茂并不认为年轻气盛的齐王会冷静的思考问题。
或者用更简单的话来说,齐王并非一个容易被威胁说动的人。
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从来不是甘茂的强项,和他愿意说动人的方式。
相比之下,经历过齐国大难的君太后,则更容易为人说服,或者说,威胁。
而说服君太后的方法也很简单——夸大昭国的实力即可。
熟知昭国内情的甘茂与扶苏等人,自然明白以昭国现如今的实力,要想彻底吞并楚国而不吃坏肚子,是不可能的。
但外人不知。
尤其是与大昭隔了整个中原相望,只能从商贾外交中得到的只鳞片爪中想象昭国强横实力的齐国太后不知。
那么在她看来,一个吞并了楚国之后的昭国该是何等强大?
即便是甘茂自己,在想到此等情状时都浑身一激灵。
何况他人?
半真半假的说辞,最容易打动人。
而甘茂,更是此中好手。
说服君太后的过程,自然又是展示甘茂口才无碍的又一次演出。
有了君太后首肯,方才亲政不久的齐王建自然必须加以重视。
再有扶苏托付蒙毅带给齐王的亲笔信中的言辞恳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点,公子比甘茂擅长。
总之,蒙毅顺利带着齐国当先的第一波援军——齐军水师顺利赶赴了留城战场。
正巧赶在赵括决意过河之时。
将兵力都用在封锁泗水上游的楚军水师,在面对齐军突然来袭之时几乎毫无抵抗之力,被从下游攻击而来的齐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项燕,以及楚军大部分将领都相信,齐国不可能放着南边的肥肉不咬,反而来帮着扶苏啃项氏这根硌牙的骨头。
然而年轻的齐王建,在出乎天下预料地战胜权相后胜之后,再次令天下为之咋舌。
他兑现了曾被视为笑言的承诺,来回报扶苏的友谊了。
同是逆水而行,星散的楚军水师将齐军来袭的消息送达项燕手上之时,为时已晚。
不用水师的情报,项燕已经可以用肉眼看到飘荡着齐军战旗的战船逆着泗水来到了眼前。
而此时,项燕已经将手中最后的力量投入到了留城之下。
眼看留城已是旦夕可下,但离着战场数里之远的项燕根本无从判断留城还有多久时间可以顽抗。
与此同时,同样在城头看到齐军水师来到的扶苏又一次拒绝了甘罗等人请他离开城头的请求,伸手一指,号令全军出击。
就算项燕此时选择撤退,扶苏也不会答应。
这个机会是他等待了太久的,怎会白白放过?
即便在危难之际也让至少半数士卒安然休息的效果在此刻终于体现出来了。
当留城大门突然洞开之时,不止通观全局的统帅,楚军上下都清晰明白,联军的反击来到了。
但他们从未想过。
这反击来得是多么的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