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章 比起千秋万代,造福后世更为要紧-水浒任侠txt下载八零
1848章 比起千秋万代,造福后世更为要紧-水浒任侠txt下载八零-水浒任侠-笔趣阁
水浒任侠
作者:云霄野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任凭萧唐如何未雨绸缪,也不会后知五百年的料想到自己以后哪一代会出些不肖子孙,便如宋太祖赵匡胤也不可能得知,更不愿意看到他老赵家会出赵佶这么个败坏祖宗基业的东西,而继位处理他烂摊子的赵桓也更不是甚么好鸟
然而萧唐如今固然可以看不起赵佶、赵桓,图谋夺取他们那片气数已尽的江山,可是萧唐也很明白,轮到了自己头上,恐怕子孙后代中也必然会出类似赵佶这样的昏君。一个宗族开枝散叶总会出现些不肖子孙,这是概率的问题,而出身帝王家,虽然也有勤勉克行之人,但是集随着皇权的交迭,几代之后,终究会有个昏聩无能的败类登上皇位,这个概率也会变得越来越大,这件事任历朝各代的开国太祖多么英明神武也都无计可施,而一个皇朝但凡贪上个昏庸子孙登基,那么祖上先人开国时所设立一切当时值得称道的国策制度,恐怕也都要变味了。
便如明朝内阁制度,使得皇帝大多不亲理朝政,但是有内阁班底与朝廷官员体系撑着,也依然能够延续明朝对于国家的统治。可问题是当初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与宰相,再到朱棣落实分化决策、议政、行政权限而正是确立内阁制度,为的是加强君主皇权专制。这爷俩治国精力旺盛,本来属于宰相的事务也可以抗着日以继夜转轴得干,又哪里会想到内阁这个在自己手下不过是辅助咨政的机构在后来会演变成足以对抗皇权的官政系统?国有昏君,有内阁支撑者,仍能维持国家政权的正常运作,这固然是好事,可帝王被他老朱家太祖、成祖的本事,又不愿受内阁的掣肘制约,这也就不可避免的使得阉党势力把持住了朝政,虽说比起汉、唐时节他们的太监前辈们的权柄相差太多,帝王一言照样可以立判他们的生死,“九千岁”魏忠贤、“八虎之首”刘瑾、“王伴伴”王振照样可以将朝堂弄得乌烟瘴气,甚至对国家有亡国之祸
那么是不是又可以参照萧唐虽然并不待见,可是终其一朝几乎也并没有阉党势力乱政的清朝针对于宦官群体的限制制度?但朱元璋又不是没有命令过太监不得参政,再加上后来同样杀伐果断的强势皇帝朱棣,宦官阉党哪里还敢在洪武、永乐这两代天子一怒当真血流成河的皇帝治下出头冒尖?那时节最出名的也就唯有郑和这个反是留得个好名于青史上的太监了何况内阁就算不受制于阉党,但是在内部的斗争中,阁臣培植自己的党羽势力同样也会致使明朝政治日益腐败,它这种制度优处确实明显,但制度是死的,人却是活的,随着局势波谲云诡的变化,在封建王朝的基础上任何开明的制度,也都有可能演变为一个国家政体的弊端。
然而经过萧唐深思熟虑,他决议保留仍是以尚书左、右仆射为首、次相的丞相制度,但是按宋制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所谓的本来无职守、无典掌、只是出入侍从,以备顾问的学士制度,如今经改制,凡至大学时品阶者,则分领参预机务国事的议政权,大学士品阶以下的学士虽予以保留,但定数有限,且择选这以行政储官,以及国家太学辟雍中品学兼优的太学生为主,除此之外,不养闲官。实际上也是分享开一定的参政决策权限,而终有一日皇权交迭之际,是否又须当渐渐将丞相制过渡至内阁制,萧唐现在也仍是在考虑中。
然而历朝各代的开国帝王都会汲取前朝的前车之鉴,赵匡胤知道唐时各方军阀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的藩镇割据之祸,也亲身经历过五代十国时期掌权重臣废帝篡位频发(包括他自己就干过)的混乱时代,所以他采取了强干弱枝、将兵分离、以文抑武的强化中央军权国策,效果也不可不说是十分显著,毕竟终宋一朝,并没有发生武将割据一方对抗朝廷(除了特殊时期的萧唐),乃至宗亲王室造反作乱等事件的发生,但是对于辽、夏、金、蒙等外邦军事积弱的弊病愈发突出,外患强烈的时期军队战力的削弱在多数时期也只能采取守势。萧唐自知就算他现在于宋朝军制的基础上放权给各处经略府署、路治帅司的将主带兵权力,试图中和唐朝藩镇割据的弊端与宋廷以文抑武、冗官冗兵带来的弊病,但是一百、或是几百年后,自己所采取的军制措施恐怕也同样会滋生出新的弊端陋习
但是那也已经不重要了,倘若这萧氏齐朝未来真会出些不肖子孙,这个国家到了该覆灭的时候也就亡了吧尤其是到了那个绝大多数封建王朝制度终将走向毁灭的剧变时期,当君王家天下的帝制体系在华夏神州这片沃土上已然成为阻碍社会发展进程的存在,那么它也早就该彻底烟消云散了。
但萧唐也并没有以为自己有能力彻底废除帝制,而凭空照搬后世截然不同的政权体系来,任何一种制度的诞生、发展、消亡都是时代的产物,也切不可在一个错误的时代采用自己以为正确却并不兼容的体系制度。而是汲取历朝各代的优势弊端,如宋朝鼓励市舶海贸、在全国各地设置场、务等机构,市镇则趋于工商业化的重商政策可以保持,但此消彼长。同时也要预防富商大贾与官僚勾结,利用商业资本就迅速膨胀兼并土地、垄断市场而剥削佃户耕民与小型工商业者激化阶级矛盾,而资产卖契典当审核制度上又不能如宋制一般宽松;
明朝的内阁制度,于分化中枢机关的一定权力,针对于议政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但是至少以现在时势而言,也不可原封不动的照搬;
至于清朝内侍太监非但不许参政,且禁宦官与官员来往,但有宫廷内帝王心思对外泄露则务必彻查主事罪首杀无赦,人数必须严格控制在两三千人上下(明朝亡国时,内苑宦官人数于七万到十万之间,而清至乾隆谕令宫中苑囿所用宦官综计不越三千之数),并设总管宫廷事务的内务府各司督监分化太监内侍阉人职权等宦官管理制度应也可以参考之外,康熙、雍正虽然是满清皇帝,但由他们规定推行的摊丁入亩制,也在萧唐的考虑范围之中
萧唐也仍是殚精竭虑的着手于如何建制施政,至少也要在自己当政的这段时期内达成建立起一个国富民强的庞大帝国,然而这也仅仅是当时之举。自己为了在这个时代建立个强盛的帝制王朝或许能做的到底有限。可实则萧唐在与众人日以继夜的细议期间,按他想来,现在起码在这个时代能够做到的,也的的确确能够造福于后世中华民族的两项施政措施,也在议会期间摆到台面上细议,并拍板决策予以施行。
而那两项措施,一个是开海路,另一个则是兴科教。
新建国家的官制政体从初显雏形,到渐渐的完善,会议期间也经过质疑、争议、论证、决定的过程,当然于称帝建国以后,政体政策的诸部改制也须因时而异诸部改善,也已是过了两三日的光景之内,与工作狂无异的萧唐经过同参赴会以中人促膝长谈、详细商榷每日几乎已是废寝忘食,每天到亥时、子时才匆匆歇息的紧促过程之后,萧唐也终得以略微舒展有些疲乏的身躯,并长声说道:“既然建制大事,如今诸项事宜大致也已议定,看来也是时候昭告天下了”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然而萧唐如今固然可以看不起赵佶、赵桓,图谋夺取他们那片气数已尽的江山,可是萧唐也很明白,轮到了自己头上,恐怕子孙后代中也必然会出类似赵佶这样的昏君。一个宗族开枝散叶总会出现些不肖子孙,这是概率的问题,而出身帝王家,虽然也有勤勉克行之人,但是集随着皇权的交迭,几代之后,终究会有个昏聩无能的败类登上皇位,这个概率也会变得越来越大,这件事任历朝各代的开国太祖多么英明神武也都无计可施,而一个皇朝但凡贪上个昏庸子孙登基,那么祖上先人开国时所设立一切当时值得称道的国策制度,恐怕也都要变味了。
便如明朝内阁制度,使得皇帝大多不亲理朝政,但是有内阁班底与朝廷官员体系撑着,也依然能够延续明朝对于国家的统治。可问题是当初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与宰相,再到朱棣落实分化决策、议政、行政权限而正是确立内阁制度,为的是加强君主皇权专制。这爷俩治国精力旺盛,本来属于宰相的事务也可以抗着日以继夜转轴得干,又哪里会想到内阁这个在自己手下不过是辅助咨政的机构在后来会演变成足以对抗皇权的官政系统?国有昏君,有内阁支撑者,仍能维持国家政权的正常运作,这固然是好事,可帝王被他老朱家太祖、成祖的本事,又不愿受内阁的掣肘制约,这也就不可避免的使得阉党势力把持住了朝政,虽说比起汉、唐时节他们的太监前辈们的权柄相差太多,帝王一言照样可以立判他们的生死,“九千岁”魏忠贤、“八虎之首”刘瑾、“王伴伴”王振照样可以将朝堂弄得乌烟瘴气,甚至对国家有亡国之祸
那么是不是又可以参照萧唐虽然并不待见,可是终其一朝几乎也并没有阉党势力乱政的清朝针对于宦官群体的限制制度?但朱元璋又不是没有命令过太监不得参政,再加上后来同样杀伐果断的强势皇帝朱棣,宦官阉党哪里还敢在洪武、永乐这两代天子一怒当真血流成河的皇帝治下出头冒尖?那时节最出名的也就唯有郑和这个反是留得个好名于青史上的太监了何况内阁就算不受制于阉党,但是在内部的斗争中,阁臣培植自己的党羽势力同样也会致使明朝政治日益腐败,它这种制度优处确实明显,但制度是死的,人却是活的,随着局势波谲云诡的变化,在封建王朝的基础上任何开明的制度,也都有可能演变为一个国家政体的弊端。
然而经过萧唐深思熟虑,他决议保留仍是以尚书左、右仆射为首、次相的丞相制度,但是按宋制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所谓的本来无职守、无典掌、只是出入侍从,以备顾问的学士制度,如今经改制,凡至大学时品阶者,则分领参预机务国事的议政权,大学士品阶以下的学士虽予以保留,但定数有限,且择选这以行政储官,以及国家太学辟雍中品学兼优的太学生为主,除此之外,不养闲官。实际上也是分享开一定的参政决策权限,而终有一日皇权交迭之际,是否又须当渐渐将丞相制过渡至内阁制,萧唐现在也仍是在考虑中。
然而历朝各代的开国帝王都会汲取前朝的前车之鉴,赵匡胤知道唐时各方军阀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的藩镇割据之祸,也亲身经历过五代十国时期掌权重臣废帝篡位频发(包括他自己就干过)的混乱时代,所以他采取了强干弱枝、将兵分离、以文抑武的强化中央军权国策,效果也不可不说是十分显著,毕竟终宋一朝,并没有发生武将割据一方对抗朝廷(除了特殊时期的萧唐),乃至宗亲王室造反作乱等事件的发生,但是对于辽、夏、金、蒙等外邦军事积弱的弊病愈发突出,外患强烈的时期军队战力的削弱在多数时期也只能采取守势。萧唐自知就算他现在于宋朝军制的基础上放权给各处经略府署、路治帅司的将主带兵权力,试图中和唐朝藩镇割据的弊端与宋廷以文抑武、冗官冗兵带来的弊病,但是一百、或是几百年后,自己所采取的军制措施恐怕也同样会滋生出新的弊端陋习
但是那也已经不重要了,倘若这萧氏齐朝未来真会出些不肖子孙,这个国家到了该覆灭的时候也就亡了吧尤其是到了那个绝大多数封建王朝制度终将走向毁灭的剧变时期,当君王家天下的帝制体系在华夏神州这片沃土上已然成为阻碍社会发展进程的存在,那么它也早就该彻底烟消云散了。
但萧唐也并没有以为自己有能力彻底废除帝制,而凭空照搬后世截然不同的政权体系来,任何一种制度的诞生、发展、消亡都是时代的产物,也切不可在一个错误的时代采用自己以为正确却并不兼容的体系制度。而是汲取历朝各代的优势弊端,如宋朝鼓励市舶海贸、在全国各地设置场、务等机构,市镇则趋于工商业化的重商政策可以保持,但此消彼长。同时也要预防富商大贾与官僚勾结,利用商业资本就迅速膨胀兼并土地、垄断市场而剥削佃户耕民与小型工商业者激化阶级矛盾,而资产卖契典当审核制度上又不能如宋制一般宽松;
明朝的内阁制度,于分化中枢机关的一定权力,针对于议政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但是至少以现在时势而言,也不可原封不动的照搬;
至于清朝内侍太监非但不许参政,且禁宦官与官员来往,但有宫廷内帝王心思对外泄露则务必彻查主事罪首杀无赦,人数必须严格控制在两三千人上下(明朝亡国时,内苑宦官人数于七万到十万之间,而清至乾隆谕令宫中苑囿所用宦官综计不越三千之数),并设总管宫廷事务的内务府各司督监分化太监内侍阉人职权等宦官管理制度应也可以参考之外,康熙、雍正虽然是满清皇帝,但由他们规定推行的摊丁入亩制,也在萧唐的考虑范围之中
萧唐也仍是殚精竭虑的着手于如何建制施政,至少也要在自己当政的这段时期内达成建立起一个国富民强的庞大帝国,然而这也仅仅是当时之举。自己为了在这个时代建立个强盛的帝制王朝或许能做的到底有限。可实则萧唐在与众人日以继夜的细议期间,按他想来,现在起码在这个时代能够做到的,也的的确确能够造福于后世中华民族的两项施政措施,也在议会期间摆到台面上细议,并拍板决策予以施行。
而那两项措施,一个是开海路,另一个则是兴科教。
新建国家的官制政体从初显雏形,到渐渐的完善,会议期间也经过质疑、争议、论证、决定的过程,当然于称帝建国以后,政体政策的诸部改制也须因时而异诸部改善,也已是过了两三日的光景之内,与工作狂无异的萧唐经过同参赴会以中人促膝长谈、详细商榷每日几乎已是废寝忘食,每天到亥时、子时才匆匆歇息的紧促过程之后,萧唐也终得以略微舒展有些疲乏的身躯,并长声说道:“既然建制大事,如今诸项事宜大致也已议定,看来也是时候昭告天下了”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pp軟體,安卓手機需google pla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