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知识改变命运(《梦想充电站》求关注)-对未来无人驾驶的看法英文
第五百八十六章 知识改变命运(《梦想充电站》求关注)-对未来无人驾驶的看法英文-无人驾驶帝国-笔趣阁
无人驾驶帝国
作者:无人车来也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无人车来也的短篇小说《梦想充电站》,为汽车梦充电!求收藏!求推荐!!
——————————
的哥继续讲述农村娃进城市的故事:
**********
他常带一个小板凳,到燕大图书馆,到海淀图书城,找个角落,抱十几本书堆在面前,“但实际上根本看不完那么多,就是心急。”
那时海淀图书城被计算机方面的书占领,中关村高速崛起,许多聪明的年轻人在这里寻找机遇,想要一展宏图。而熊忠伟仍在彷徨中坚持。
每天夜里回到出租屋里,熊忠伟继续在自己买来的二手电脑上学习开发工具,按照书上的示例,一步一步尝试做一些播放器、象棋之类的小软件,一直到深夜一两点。
来京都一年多,熊忠伟只吃馒头,偶尔吃西红柿刀削面算作改善生活。身边的同龄人吃麦当劳、去ktv、看电影,这些都与他是两个世界。
“我没有学分和学历,没有享受或抱怨的权利,只有明确的目标:学会开发软件,能找到一份工作。”
【云开雾散】
2003年上半年,经过近两年的煎熬和坚持,熊忠伟突然发现自己“通了”,看不懂的程序能看懂了,想要实现的工具也能尝试着实现。
自己在燕大教室里听的理论、书堆里泡出来的知识开始累积、融会,最终立了起来,“后来我才明白,学东西可能必须经过那个积累的过程。”
在燕大教室的角落里,熊忠伟是那个从来不会被点到名的人。
但“旁听”了几年之后也渐渐有了熟人,坐在一起的学生有时候还会问他一些问题,他发现自己可以解答,很是高兴。
他不会想到,几年后,自己创业后,会有正牌北大毕业的学生来公司应聘。
豁然开朗之后,熊忠伟进步飞速,头顶的乌云一散而去,久违的自信也回来了。
闲暇时间,他也和阿胜及朋友们一起到附近的京都101中学打篮球、翻墙逛了十几次圆明园和颐和园。
他们都是来京都追求“理想”的年轻人,盘踞在大学周围的“边缘人”。
2003年下半年一天,一堆人在一起吃饭,阿胜一个朋友告诉熊忠伟,自己准备去面试一家计算机企业,问他要不要一起去?当时,熊忠伟还没想过找工作的事,毕竟自己才“大三”,不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同他一起去了。
第一轮面试20个人,展示和介绍自己的程序作品。
熊忠伟展示的是自己开发的“监控器”,一个可以监控到聊天记录的系统。
最终,他和另外一人一起进入第二轮面试,阿胜的朋友没有进去。
这家公司是一家台湾企业的京都分公司,面试官是老板本人,一个30岁的台湾男人。面试时间是上午10点,熊忠伟8点就到了,在大厅里等了一个多小时,坐在附近的一个公司程序员甚至还向他讨教了一个问题。
九点半时,老板手头忙完了,看了看时间,说,小伙子,要不先过来聊一聊吧。
在自我介绍时,熊忠伟老实“交代”自己并没有学历和文凭,见对方竟然并不介意,有了信心的他又讲述了自己来京都求学、旁听的经历和自己对技术的追求和热情,并表示对薪资待遇没有任何要求。
“当时我想,只要能给我一份工作,认可我,让我通过自己想做的事情自食其力,就算给200块我也愿意。”
没过多久,熊忠伟拿到了offer。
接到通知电话的瞬间,熊忠伟简直不敢相信,好久以来,他第一次感到那么开心,“就是觉得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以前,京都给他的印象是冷酷,特别是秋冬,但此时此刻的一切,他蜗居的小屋,吃过的蒜苔罐头,成堆的书山都变得可爱起来。
那时阿胜已经到望京找了份工作,两人约在一起喝了个酩酊大醉。
“他喝多了先是会说个不停,然后倒头就睡。”如今在冀省做快递生意的阿胜回忆起往昔,有些黯然,“那时候不管多辛苦,熊忠伟都坚持去听课,他一直在学习,而我放弃了,这之后我们的差距越拉越大。”
接到电话的王美华也不敢相信儿子能找到工作,自己当保姆时一个月最多才400块钱,他能挣2000块钱?
要知道,母亲曾经伤透了心,对孩子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
【更纯粹的“知识改变命运”】
2004年,王美华又一次来到京都,看了看儿子工作的情况,熊忠伟的台/湾老板还专门到他的出租屋去拜访,送了他第一瓶威士忌。
王美华知道自己不是做梦,儿子真找到工作了,而且一个月真有2000块钱工资。
进公司上班的第一天,熊忠伟就注意到,曾经问过自己问题的那个程序员已经不在了。
他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在这一行,没有过硬的技术,迟早都会被淘汰。
第一个星期,台/湾老板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他没有做出来,于是向老板申请铺盖,第二周起住公司,夜以继日,最终开发出了老板想要的东西。
此后他一直劲头十足,技术不断提高,工资也每个月上涨1000块。
2004年下半年,熊忠伟的工资已经涨到8000块一个月。
在当年,这已经是绝对的白领级工资。
从找到第一份工作后起的8个月内,他两度跳槽,京都到鹏城,鹏城到沪上,升任创业初期的网络社区技术总监,工资涨到12000块一个月,春风得意。
母亲王美华也很高兴,但她心里老觉得不踏实。
一来是觉得儿子到底没个文凭,二来觉得挣再多钱也是给人家打工,不如当老师、进国企、当公务员那样,拿国家给发的工资来得安心。
熊忠伟从来没想过这些,从他在老家撕掉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就断了这条路。
2005年,已经小有成绩的熊忠伟做出了另一个让母亲王美华“气得半死”的决定。
他决定辞去沪上高薪的工作,重返京都,创办自己的公司,希望从自身经历出发,开发出一套分享优秀教学资源和帮助学生自学的教育平台。
创业却颇为不易,“当时我们想把所有京都中学里的课程录下来让学生免费看,但后来发现进入京都的学校很难,当时的家长也把计算机等同于网络游戏,对网络印象很差。”项目中止,熊忠伟只好又去做其他事情。
2010年,已经创业三次的熊华峰再次拾起了最初的梦想:对原有的教育信息化平台进行创新。
在京都,他一直没有买房,这一次,他把自己赚来的几百万投入到创业中去。
现在,他在望京租了一套别墅运转自己的公司,他的公司职员还有燕大毕业的高材生,
“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看到的老师讲课。老师公开自己的上课内容,谁教得好教得不好不再只以考试结果论英雄。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喜欢的老师,组合自己的课程。这将是很大的变革。”
对熊华峰而言,技术进步会让“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变得更加纯粹,他想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学习的人们,就像帮助曾经的自己。
**********
的哥一路神侃,这是车子已经到了校门口。
——————————
的哥继续讲述农村娃进城市的故事:
**********
他常带一个小板凳,到燕大图书馆,到海淀图书城,找个角落,抱十几本书堆在面前,“但实际上根本看不完那么多,就是心急。”
那时海淀图书城被计算机方面的书占领,中关村高速崛起,许多聪明的年轻人在这里寻找机遇,想要一展宏图。而熊忠伟仍在彷徨中坚持。
每天夜里回到出租屋里,熊忠伟继续在自己买来的二手电脑上学习开发工具,按照书上的示例,一步一步尝试做一些播放器、象棋之类的小软件,一直到深夜一两点。
来京都一年多,熊忠伟只吃馒头,偶尔吃西红柿刀削面算作改善生活。身边的同龄人吃麦当劳、去ktv、看电影,这些都与他是两个世界。
“我没有学分和学历,没有享受或抱怨的权利,只有明确的目标:学会开发软件,能找到一份工作。”
【云开雾散】
2003年上半年,经过近两年的煎熬和坚持,熊忠伟突然发现自己“通了”,看不懂的程序能看懂了,想要实现的工具也能尝试着实现。
自己在燕大教室里听的理论、书堆里泡出来的知识开始累积、融会,最终立了起来,“后来我才明白,学东西可能必须经过那个积累的过程。”
在燕大教室的角落里,熊忠伟是那个从来不会被点到名的人。
但“旁听”了几年之后也渐渐有了熟人,坐在一起的学生有时候还会问他一些问题,他发现自己可以解答,很是高兴。
他不会想到,几年后,自己创业后,会有正牌北大毕业的学生来公司应聘。
豁然开朗之后,熊忠伟进步飞速,头顶的乌云一散而去,久违的自信也回来了。
闲暇时间,他也和阿胜及朋友们一起到附近的京都101中学打篮球、翻墙逛了十几次圆明园和颐和园。
他们都是来京都追求“理想”的年轻人,盘踞在大学周围的“边缘人”。
2003年下半年一天,一堆人在一起吃饭,阿胜一个朋友告诉熊忠伟,自己准备去面试一家计算机企业,问他要不要一起去?当时,熊忠伟还没想过找工作的事,毕竟自己才“大三”,不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同他一起去了。
第一轮面试20个人,展示和介绍自己的程序作品。
熊忠伟展示的是自己开发的“监控器”,一个可以监控到聊天记录的系统。
最终,他和另外一人一起进入第二轮面试,阿胜的朋友没有进去。
这家公司是一家台湾企业的京都分公司,面试官是老板本人,一个30岁的台湾男人。面试时间是上午10点,熊忠伟8点就到了,在大厅里等了一个多小时,坐在附近的一个公司程序员甚至还向他讨教了一个问题。
九点半时,老板手头忙完了,看了看时间,说,小伙子,要不先过来聊一聊吧。
在自我介绍时,熊忠伟老实“交代”自己并没有学历和文凭,见对方竟然并不介意,有了信心的他又讲述了自己来京都求学、旁听的经历和自己对技术的追求和热情,并表示对薪资待遇没有任何要求。
“当时我想,只要能给我一份工作,认可我,让我通过自己想做的事情自食其力,就算给200块我也愿意。”
没过多久,熊忠伟拿到了offer。
接到通知电话的瞬间,熊忠伟简直不敢相信,好久以来,他第一次感到那么开心,“就是觉得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以前,京都给他的印象是冷酷,特别是秋冬,但此时此刻的一切,他蜗居的小屋,吃过的蒜苔罐头,成堆的书山都变得可爱起来。
那时阿胜已经到望京找了份工作,两人约在一起喝了个酩酊大醉。
“他喝多了先是会说个不停,然后倒头就睡。”如今在冀省做快递生意的阿胜回忆起往昔,有些黯然,“那时候不管多辛苦,熊忠伟都坚持去听课,他一直在学习,而我放弃了,这之后我们的差距越拉越大。”
接到电话的王美华也不敢相信儿子能找到工作,自己当保姆时一个月最多才400块钱,他能挣2000块钱?
要知道,母亲曾经伤透了心,对孩子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
【更纯粹的“知识改变命运”】
2004年,王美华又一次来到京都,看了看儿子工作的情况,熊忠伟的台/湾老板还专门到他的出租屋去拜访,送了他第一瓶威士忌。
王美华知道自己不是做梦,儿子真找到工作了,而且一个月真有2000块钱工资。
进公司上班的第一天,熊忠伟就注意到,曾经问过自己问题的那个程序员已经不在了。
他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在这一行,没有过硬的技术,迟早都会被淘汰。
第一个星期,台/湾老板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他没有做出来,于是向老板申请铺盖,第二周起住公司,夜以继日,最终开发出了老板想要的东西。
此后他一直劲头十足,技术不断提高,工资也每个月上涨1000块。
2004年下半年,熊忠伟的工资已经涨到8000块一个月。
在当年,这已经是绝对的白领级工资。
从找到第一份工作后起的8个月内,他两度跳槽,京都到鹏城,鹏城到沪上,升任创业初期的网络社区技术总监,工资涨到12000块一个月,春风得意。
母亲王美华也很高兴,但她心里老觉得不踏实。
一来是觉得儿子到底没个文凭,二来觉得挣再多钱也是给人家打工,不如当老师、进国企、当公务员那样,拿国家给发的工资来得安心。
熊忠伟从来没想过这些,从他在老家撕掉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就断了这条路。
2005年,已经小有成绩的熊忠伟做出了另一个让母亲王美华“气得半死”的决定。
他决定辞去沪上高薪的工作,重返京都,创办自己的公司,希望从自身经历出发,开发出一套分享优秀教学资源和帮助学生自学的教育平台。
创业却颇为不易,“当时我们想把所有京都中学里的课程录下来让学生免费看,但后来发现进入京都的学校很难,当时的家长也把计算机等同于网络游戏,对网络印象很差。”项目中止,熊忠伟只好又去做其他事情。
2010年,已经创业三次的熊华峰再次拾起了最初的梦想:对原有的教育信息化平台进行创新。
在京都,他一直没有买房,这一次,他把自己赚来的几百万投入到创业中去。
现在,他在望京租了一套别墅运转自己的公司,他的公司职员还有燕大毕业的高材生,
“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看到的老师讲课。老师公开自己的上课内容,谁教得好教得不好不再只以考试结果论英雄。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喜欢的老师,组合自己的课程。这将是很大的变革。”
对熊华峰而言,技术进步会让“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变得更加纯粹,他想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学习的人们,就像帮助曾经的自己。
**********
的哥一路神侃,这是车子已经到了校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