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4.12.4)
【例行求点击!!推荐!!!收藏!!!!评价!!!!评论!!!!!!签到!!!!!!签到换了位置了,在投推荐票弹出的那个窗口中有标签】
“好了,这些先放到一边,咱们开始今天的内容吧。”
朱厚照将仪器拆掉洗净,放在一边后道。
在两位道长的教育问题上,朱厚照同时走了不止一条线。
首先,道长们被建议复制前人实验,然后整理之,朱厚照会尽量抽时间在一旁协助或观察,即使没有,也会阅读他们的实验记录;其次,道长们需要完成朱厚照布置的任务,从中也能体会到不少东西同时能得到材料;最后,就是这种朱厚照经常来给道长们开小灶。
于是三位道长手下的道童们――鸿华道人的道童现在归其师弟指挥――被召唤了过来,围了一圈:
“看这瓶子,有什么发现没?”朱厚照对着阳光举起一只广口瓶,冲着众人道。
“……”众人无语。
这时候小道童明月道:“空的。”――于是遭到众人心中默默鄙夷:“谁不知道是空的……”。
不料朱厚照却道:“没错,空的。”众人被雷。
“这个瓶子看起来是空的,但是”说着在空中挥了两下瓶子,“其中有气,就是空气,看不见但是摸得到的空气。不信你们可以挥一下手,感觉一下。”
“没错,看不见,但是感觉的到。平常的风,就是空气流动造成的。平常所说的鼻息,也是人呼进呼出空气所造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初步的看一下这空气的作用。”
说罢便拿过一个水槽,中间放上一根蜡烛,然后将瓶子扣在上面,道:“仔细观察。”
一圈人的目光都盯在那如豆的一点灯火上,直到其渐渐变小直至熄灭。1
“蜡烛没有燃尽,然而其熄灭了。这样,我们再用同一瓶空气,再弄一只蜡烛。”
在旁边又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将瓶子轻轻拿过来,扣上。
蜡烛熄灭。
“你们看出来什么问题没?”朱厚照启发式的问道。
“呃……蜡烛灭掉了?!”凌松子用疑问的口气试探性的说道。
“你们要注意时间!”朱厚照指着墙角的钟表,掷地有声的说道。“注意两支蜡烛的燃烧时间,它说明了什么?”
在朱厚照淳淳诱导之下,渐渐的有人的眼睛开始亮了起来。
某人示意明显最先明白过来的扶摇子道:“扶摇子道长你先说。”
这下扶摇子信心满满的道:“这个瓶子移动过程中,明显其中的气体很难变化。所以在下认为,蜡烛肯定烧掉了其中的一些东西,随后的第二支烧无可烧,所以才熄灭了。”
“而其中第一个燃烧的时间较长,第二支燃烧时间却很短,几乎是瞬间熄灭,是因为第一支燃烧的时候,瓶子中还有些那种物质,到了第二支的时候却没有了。”
“引申一下,也就是蜡烛的燃烧,必须要有空气中的某种东西才能着,不然只能熄灭,即使蜡烛还有很多很多。”
说罢便挺直腰,看着朱厚照道:“陛下,不知贫道所说可对?”
“啪啪啪!”朱厚照鼓起掌来,道:“没错,说的很好,就是这样。”
说罢解说道:“其实这种物质,在百年前就被发现了。据记载,有一个叫马和的人,发现并将其命名,其名曰氧。”说罢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来这个字,“这氧,是一种气体,所以其字从气;又有生养万物之功效,故如此命名。”
然后悠悠叹道:“据朕所知,当年下西洋的郑和郑公公,被赐姓之前也姓马,也不知道此马和是否为当年的郑和。”
“话说远了,其实这氧气,不仅仅是火需要它,人和动物呼吸的也是空气中的氧气。这一点下次咱们重新验证一下,你们如果有空闲时间也可以试试。反正实验室的仪器随你们用,只要注意人身安全就好。”
这时候看到扶摇子还在看着那只瓶子,于是微笑着问道:“有何感想?”
扶摇子叹道:“古人云:‘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其斯之谓欤!”朱厚照一笑而过。
――――――――――――――――――
唢呐嘈杂,鞭炮声声,红色的布幔在寒风中飘扬。
原来是有人结婚。
亲友满座,来客盈门,场面十分喜庆热闹。
北方腊月是一个很适合结婚的时候。首先冬天了么,人们都有时间,所以不耽误事情,宾客来的也多,热闹。而且,一年的忙活下来,物资的积累也已经足够,所以不会出现花销不够的局面,不过这一点,对于这对拿着高薪的新人不是问题。最后就是能够借一下过年的气氛了。
婚礼已经进行了一大半,这时候一行人却停在了门外,上面下来一男一女,都十分年轻,在周围人的簇拥下登上门去。
这正是朱厚照夫妇。
拿到请帖之后,朱厚照就记住了这件事情,于是等到了日子,感觉婚礼进行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带着老婆,吃完火锅,坐着马车来了。
结婚的是李白和杨英二人。
闻听皇帝到来,婚礼被临时打断,所有的人都出来跪迎。
“都免礼,免礼,今天是他们新人结婚的日子,就不要浪费人家太多时间了。”虚扶了几下便带着所有人进去。
那天某人和老婆商量了半天该送什么贺礼,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朱厚照拍板决定,送点儿礼金再送幅亲笔字算了。于是朱厚照这次带了九十九两银,又写了一幅“百年好合”的字,作为礼物带了来。
【求新军的正式名字,国防军?皇家陆军、海军、空军?帝国陆军、海军、空军?】
注1:其实这种实验,使用白磷更好,能得到空气的更多性质。但是我查了资料,只找到显示至少明末白磷的使用记录。同时,资料上显示,磷是十七世纪德国人发现的。但我又发现一些资料,看上去好像中国唐代就有白磷?所以为避免错误,此处做模糊处理,以后再制取吧,这儿用蜡烛。
【例行求点击!!推荐!!!收藏!!!!评价!!!!评论!!!!!!签到!!!!!!签到换了位置了,在投推荐票弹出的那个窗口中有标签】
“好了,这些先放到一边,咱们开始今天的内容吧。”
朱厚照将仪器拆掉洗净,放在一边后道。
在两位道长的教育问题上,朱厚照同时走了不止一条线。
首先,道长们被建议复制前人实验,然后整理之,朱厚照会尽量抽时间在一旁协助或观察,即使没有,也会阅读他们的实验记录;其次,道长们需要完成朱厚照布置的任务,从中也能体会到不少东西同时能得到材料;最后,就是这种朱厚照经常来给道长们开小灶。
于是三位道长手下的道童们――鸿华道人的道童现在归其师弟指挥――被召唤了过来,围了一圈:
“看这瓶子,有什么发现没?”朱厚照对着阳光举起一只广口瓶,冲着众人道。
“……”众人无语。
这时候小道童明月道:“空的。”――于是遭到众人心中默默鄙夷:“谁不知道是空的……”。
不料朱厚照却道:“没错,空的。”众人被雷。
“这个瓶子看起来是空的,但是”说着在空中挥了两下瓶子,“其中有气,就是空气,看不见但是摸得到的空气。不信你们可以挥一下手,感觉一下。”
“没错,看不见,但是感觉的到。平常的风,就是空气流动造成的。平常所说的鼻息,也是人呼进呼出空气所造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初步的看一下这空气的作用。”
说罢便拿过一个水槽,中间放上一根蜡烛,然后将瓶子扣在上面,道:“仔细观察。”
一圈人的目光都盯在那如豆的一点灯火上,直到其渐渐变小直至熄灭。1
“蜡烛没有燃尽,然而其熄灭了。这样,我们再用同一瓶空气,再弄一只蜡烛。”
在旁边又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将瓶子轻轻拿过来,扣上。
蜡烛熄灭。
“你们看出来什么问题没?”朱厚照启发式的问道。
“呃……蜡烛灭掉了?!”凌松子用疑问的口气试探性的说道。
“你们要注意时间!”朱厚照指着墙角的钟表,掷地有声的说道。“注意两支蜡烛的燃烧时间,它说明了什么?”
在朱厚照淳淳诱导之下,渐渐的有人的眼睛开始亮了起来。
某人示意明显最先明白过来的扶摇子道:“扶摇子道长你先说。”
这下扶摇子信心满满的道:“这个瓶子移动过程中,明显其中的气体很难变化。所以在下认为,蜡烛肯定烧掉了其中的一些东西,随后的第二支烧无可烧,所以才熄灭了。”
“而其中第一个燃烧的时间较长,第二支燃烧时间却很短,几乎是瞬间熄灭,是因为第一支燃烧的时候,瓶子中还有些那种物质,到了第二支的时候却没有了。”
“引申一下,也就是蜡烛的燃烧,必须要有空气中的某种东西才能着,不然只能熄灭,即使蜡烛还有很多很多。”
说罢便挺直腰,看着朱厚照道:“陛下,不知贫道所说可对?”
“啪啪啪!”朱厚照鼓起掌来,道:“没错,说的很好,就是这样。”
说罢解说道:“其实这种物质,在百年前就被发现了。据记载,有一个叫马和的人,发现并将其命名,其名曰氧。”说罢拿起笔在纸上写下来这个字,“这氧,是一种气体,所以其字从气;又有生养万物之功效,故如此命名。”
然后悠悠叹道:“据朕所知,当年下西洋的郑和郑公公,被赐姓之前也姓马,也不知道此马和是否为当年的郑和。”
“话说远了,其实这氧气,不仅仅是火需要它,人和动物呼吸的也是空气中的氧气。这一点下次咱们重新验证一下,你们如果有空闲时间也可以试试。反正实验室的仪器随你们用,只要注意人身安全就好。”
这时候看到扶摇子还在看着那只瓶子,于是微笑着问道:“有何感想?”
扶摇子叹道:“古人云:‘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其斯之谓欤!”朱厚照一笑而过。
――――――――――――――――――
唢呐嘈杂,鞭炮声声,红色的布幔在寒风中飘扬。
原来是有人结婚。
亲友满座,来客盈门,场面十分喜庆热闹。
北方腊月是一个很适合结婚的时候。首先冬天了么,人们都有时间,所以不耽误事情,宾客来的也多,热闹。而且,一年的忙活下来,物资的积累也已经足够,所以不会出现花销不够的局面,不过这一点,对于这对拿着高薪的新人不是问题。最后就是能够借一下过年的气氛了。
婚礼已经进行了一大半,这时候一行人却停在了门外,上面下来一男一女,都十分年轻,在周围人的簇拥下登上门去。
这正是朱厚照夫妇。
拿到请帖之后,朱厚照就记住了这件事情,于是等到了日子,感觉婚礼进行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带着老婆,吃完火锅,坐着马车来了。
结婚的是李白和杨英二人。
闻听皇帝到来,婚礼被临时打断,所有的人都出来跪迎。
“都免礼,免礼,今天是他们新人结婚的日子,就不要浪费人家太多时间了。”虚扶了几下便带着所有人进去。
那天某人和老婆商量了半天该送什么贺礼,也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朱厚照拍板决定,送点儿礼金再送幅亲笔字算了。于是朱厚照这次带了九十九两银,又写了一幅“百年好合”的字,作为礼物带了来。
【求新军的正式名字,国防军?皇家陆军、海军、空军?帝国陆军、海军、空军?】
注1:其实这种实验,使用白磷更好,能得到空气的更多性质。但是我查了资料,只找到显示至少明末白磷的使用记录。同时,资料上显示,磷是十七世纪德国人发现的。但我又发现一些资料,看上去好像中国唐代就有白磷?所以为避免错误,此处做模糊处理,以后再制取吧,这儿用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