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进军汉诺威
3月1日,和谈正式破裂。
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率领八万jing锐突袭奥地利拉西元帅所统领的十万大军的营地,当时,拉西元帅并未在军中,因此,这十万军队是在群龙无首的状况下迎战。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奥地利在留下了一万具尸体后惨败退去。
此役,普鲁士夺取了bo西米亚的首府布拉格,而奥地利也得到了战争爆发以来的首场大败。
普奥大战的次日,普鲁士的卡尔?威廉?斐迪南上将统帅五万军队离开bo西米亚,向西方前进,这一支西路军的目标即是莱茵河西岸。
五万军队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行军,期间不可能不暴lu,早已经有间谍将此事回报到了巴黎。
此时,普鲁士虽然还未宣战,但早就得知普荷密谋的路易并不敢冒险。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时,腓特烈二世便是通过这种手段,在最后通牒送到维也纳的前一日便派兵进入了西里西亚,打了奥地利一个措手不及,从而在战争之初便得到了哈布斯堡家族世代所有的西里西亚。
七年战争时期,腓特烈二世也通过类似的手段,突袭bo西米亚而挑起战争,只是,那一次他甚至连宣战都省去了。
去年,战争刚爆发之初,腓特烈二世亦是突然分兵两路进攻bo西米亚,也是没有宣战。
三次战例提醒着路易,腓特烈二世善于不宣而战。
路易已然可以想象,当普鲁士的外jiāo官送来宣战书的时候,普鲁士的军队恐怕已经跃过了莱茵河,甚至,当普鲁士的军队跃过莱茵河时,宣战书可能都还没有写过一个字。为防止自己成为下一个奥地利,路易唯一能做的便是现学现卖,如腓特烈二世那样,反过来先对普鲁士宣战。
3月5日,法兰西以支援盟友奥地利的名义向普鲁士宣战,同日,路易离开了巴黎,前往前线与大军会和。
这一日,普鲁士的卡尔?威廉?斐迪南所统帅的军队距离莱茵河还非常遥远。
腓特烈二世的战略非常jing妙,可行xing也非常之高,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战略已经被敌人所知,也不知道敌人已经见招拆招,想出了应对之策。
路易原以为会是腓特烈二世作为西路军前来,却未想到统帅西路军的居然是卡尔?威廉?斐迪南。此人虽然也是久战成名的军人世家出身的将军,可是,他在七年战争时的表现更像是一位勇猛的将才,而非是一个统帅全局的帅才。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西路军只有五万人,这点兵力即使连阿尔卑斯军团也足以抵挡。
路易所不知的是,腓特烈二世虽然与荷兰定下了战略,可他本人并未将法兰西当做第一威胁。在他眼中,拥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冠的哈布斯堡家族才是威胁普鲁士的首要敌人,而莱茵河西岸的法兰西只是外来者。
腓特烈二世的战略因此而与一年之前大同小异,采用了分兵的方式。东线由他亲自统帅,来对战奥地利,西线则由他所信任的卡尔?威廉?斐迪南统帅,任务只是sāo扰法兰西边境,为荷兰的突袭提供条件。但与一年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下定决心,打算在短时间内打赢这场大战。因此,他在东线布置了重兵,甚至还保留了预备队,还使用了为人诟病的突袭战术。相反,他在西线只部署了五万人。他的战略便是在迅速击败奥地利后,转过头驰援西线,与荷兰人一同挫败法兰西,夺回莱茵兰。
先奥地利,后法兰西,这是腓特烈二世的基本战略,他名义上是以卡尔?威廉?斐迪南的西路军吸引法兰西人,令佛兰德斯虚空,以令荷兰可以突袭,但实际上,他不过是以这种方式骗取荷兰出兵。
佛兰德斯位于荷兰和法兰西之间,路易十四时代又是西班牙位于法兰西北部的唯一领土,此地历来便是战火集中之地。因此,这里即使不是堡垒遍地,却也是工事坚固,几乎可说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平原。更何况佛兰德斯与法兰西本土直接接壤,两者间的道路也非常平坦,法兰西军队亦可以毫不费力地进入佛兰德斯。
腓特烈二世早就猜想到,荷兰那不入流的陆军若是突袭佛兰德斯,必然不能在第一时间取胜,而法兰西只要未在第一时间被击垮,他们便可以依靠由本土调来的援军在一瞬间占据数量上和形势上的优势。届时,西线的战事就不是荷兰主攻法兰西,而是法兰西反攻荷兰。盟友受难,这也许不是一件好事,但对腓特烈二世而言,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腓特烈二世并不惧怕奥地利或法兰西某一方的军队,他害怕的是两者联合起来,因此,如何能避免两者联合?如何能逐一击败?便成为了他最关注的问题。
他此次利用的就是荷兰。
荷兰突袭法兰西,即使结果不会如人意,但过程中必然会造成法兰西的恐慌,法兰西主力军队必然会调入佛兰德斯。佛兰德斯的战斗谁胜谁败都无所谓,因为如此一来,法兰西主力便不可能东来支援奥地利。
这段时间,腓特烈二世有足够的信心击败奥地利。
路易的间谍虽然回报了普鲁士和荷兰之间的密谋,但任凭他如何厉害,也不可能探知存留在腓特烈二世心中的战略,因此,路易只是知道荷兰的动向,并不知道腓特烈二世的逐一击破战略。所以,他也就如腓特烈二世所愿,将战略目标全放在了荷兰身上,忽略了东方的盟友奥地利。
一来,奥地利也是大国,不可能不堪一击。二来,路易认为荷兰的地理位置险要,从这里出兵南下莱茵兰,便可以轻松截断突入德意志的法军的后路。这两个原因促使了他制订了先解决荷兰的战略。
早在宣战之前,佛兰德斯便已经派驻了贝克里伯爵的诺曼底军团四万人。虽然只是一个军团,但这支军团的人数、战力都比荷兰的总陆军兵力要多、要强。不过,正如一根手指头和一个拳头的关系那样,若是将这四万人分散在佛兰德斯的各个险要堡垒中,必然会被荷兰人逐一击破。
为此,在宣战之后,路易秘密调动了边境的民兵进入佛兰德斯,接收原本由诺曼底军团守卫的要塞堡垒。诺曼底军团则全部聚集在列日,以在荷兰突袭时能立刻集中起所有力量进行防御。
诺曼底军团的功能全在防御上。
与佛兰德斯一样,荷兰南部也是堡垒遍地,这都是当年路易十四时代的遗迹。荷兰人当年为了阻挡路易十四大军的进攻,而在南方修建了许多堡垒。路易十四时代强大的法兰西陆军始终无法征服荷兰,也正是因为如此。
路易从以往的战例中看到了正面攻击荷兰的弊端,因而并未打算让诺曼底军团由南方进攻荷兰。诺曼底军团和大西洋海军舰队一样,都只是疑兵和威慑,目的是使荷兰人惊慌失措,而非是夺取荷兰人的土地和xing命。真正的杀人尖刀另有其他。
3月10日,路易率领莱茵军团、阿尔卑斯军团十万人离开位于莱茵兰的驻地,跃过莱茵河,大张旗鼓地往东北方向开去。他走的路线不是去bo西米亚或奥地利,而是直通汉诺威。
汉诺威选帝侯同时也是不列颠王国国王,因此,汉诺威现在便是在不列颠王国的保护下,不列颠王国也借着汉诺威来干预德意志事务。当然,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不列颠王国反而是被当时的国王乔治二世拖入了战局,其原因是乔治二世爱汉诺威更甚于爱不列颠。
然而,纵然现在的不列颠国王是从未在汉诺威待过的乔治三世,但汉诺威作为不列颠的保护国身份仍在,若军队直接进入汉诺威,必然会ji怒不列颠,最终酿成大祸。
汉诺威的西面是明斯特主教区,再西面便是荷兰和莱茵河。汉诺威的东面就是普鲁士。这样的地理位置下,汉诺威在大战中的立场便至关重要。
腓特烈二世也知道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下,普鲁士的西部边境便犹如不设防一般,但是,他更相信“傲慢的高卢人”不会低下头去求死敌不列颠人,而同样傲慢的不列颠人也不可能同意死敌的请求。因此,他并不认为本土会出现危机。
腓特烈二世的猜测在正常情况下完全正确,法兰西人和不列颠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合作。然而,他错估了一个形势。现在的法兰西国王并不高傲,他乐于使用任何卑鄙的方式取得利益,更何况是向死敌借路。现在的不列颠人没法高傲,他们不得不讨好法兰西,以防止多一个敌人。
于是,在入chun之前,两国便就借路一事达成了共识。法兰西被允许穿越汉诺威。
不过,不列颠王国也并非是真的愿意。他们秘密泄lu了这份密约给普鲁士,只不过,这份密约签订的第二日便开战了,当腓特烈二世得知此事时,一切都已成定局了,他来不及调兵。
所幸,由于法兰西的“大张旗鼓”,使得普鲁士西路军卡尔?威廉?斐迪南准确猜到了敌人的行踪,因此,卡尔的五万普鲁士军队也调转方向,往西北开去,企图在明斯特主教区拦截法军。
3月1日,和谈正式破裂。
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率领八万jing锐突袭奥地利拉西元帅所统领的十万大军的营地,当时,拉西元帅并未在军中,因此,这十万军队是在群龙无首的状况下迎战。最终的结果不言而喻,奥地利在留下了一万具尸体后惨败退去。
此役,普鲁士夺取了bo西米亚的首府布拉格,而奥地利也得到了战争爆发以来的首场大败。
普奥大战的次日,普鲁士的卡尔?威廉?斐迪南上将统帅五万军队离开bo西米亚,向西方前进,这一支西路军的目标即是莱茵河西岸。
五万军队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行军,期间不可能不暴lu,早已经有间谍将此事回报到了巴黎。
此时,普鲁士虽然还未宣战,但早就得知普荷密谋的路易并不敢冒险。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时,腓特烈二世便是通过这种手段,在最后通牒送到维也纳的前一日便派兵进入了西里西亚,打了奥地利一个措手不及,从而在战争之初便得到了哈布斯堡家族世代所有的西里西亚。
七年战争时期,腓特烈二世也通过类似的手段,突袭bo西米亚而挑起战争,只是,那一次他甚至连宣战都省去了。
去年,战争刚爆发之初,腓特烈二世亦是突然分兵两路进攻bo西米亚,也是没有宣战。
三次战例提醒着路易,腓特烈二世善于不宣而战。
路易已然可以想象,当普鲁士的外jiāo官送来宣战书的时候,普鲁士的军队恐怕已经跃过了莱茵河,甚至,当普鲁士的军队跃过莱茵河时,宣战书可能都还没有写过一个字。为防止自己成为下一个奥地利,路易唯一能做的便是现学现卖,如腓特烈二世那样,反过来先对普鲁士宣战。
3月5日,法兰西以支援盟友奥地利的名义向普鲁士宣战,同日,路易离开了巴黎,前往前线与大军会和。
这一日,普鲁士的卡尔?威廉?斐迪南所统帅的军队距离莱茵河还非常遥远。
腓特烈二世的战略非常jing妙,可行xing也非常之高,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战略已经被敌人所知,也不知道敌人已经见招拆招,想出了应对之策。
路易原以为会是腓特烈二世作为西路军前来,却未想到统帅西路军的居然是卡尔?威廉?斐迪南。此人虽然也是久战成名的军人世家出身的将军,可是,他在七年战争时的表现更像是一位勇猛的将才,而非是一个统帅全局的帅才。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西路军只有五万人,这点兵力即使连阿尔卑斯军团也足以抵挡。
路易所不知的是,腓特烈二世虽然与荷兰定下了战略,可他本人并未将法兰西当做第一威胁。在他眼中,拥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冠的哈布斯堡家族才是威胁普鲁士的首要敌人,而莱茵河西岸的法兰西只是外来者。
腓特烈二世的战略因此而与一年之前大同小异,采用了分兵的方式。东线由他亲自统帅,来对战奥地利,西线则由他所信任的卡尔?威廉?斐迪南统帅,任务只是sāo扰法兰西边境,为荷兰的突袭提供条件。但与一年前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下定决心,打算在短时间内打赢这场大战。因此,他在东线布置了重兵,甚至还保留了预备队,还使用了为人诟病的突袭战术。相反,他在西线只部署了五万人。他的战略便是在迅速击败奥地利后,转过头驰援西线,与荷兰人一同挫败法兰西,夺回莱茵兰。
先奥地利,后法兰西,这是腓特烈二世的基本战略,他名义上是以卡尔?威廉?斐迪南的西路军吸引法兰西人,令佛兰德斯虚空,以令荷兰可以突袭,但实际上,他不过是以这种方式骗取荷兰出兵。
佛兰德斯位于荷兰和法兰西之间,路易十四时代又是西班牙位于法兰西北部的唯一领土,此地历来便是战火集中之地。因此,这里即使不是堡垒遍地,却也是工事坚固,几乎可说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平原。更何况佛兰德斯与法兰西本土直接接壤,两者间的道路也非常平坦,法兰西军队亦可以毫不费力地进入佛兰德斯。
腓特烈二世早就猜想到,荷兰那不入流的陆军若是突袭佛兰德斯,必然不能在第一时间取胜,而法兰西只要未在第一时间被击垮,他们便可以依靠由本土调来的援军在一瞬间占据数量上和形势上的优势。届时,西线的战事就不是荷兰主攻法兰西,而是法兰西反攻荷兰。盟友受难,这也许不是一件好事,但对腓特烈二世而言,这正是他所需要的。
腓特烈二世并不惧怕奥地利或法兰西某一方的军队,他害怕的是两者联合起来,因此,如何能避免两者联合?如何能逐一击败?便成为了他最关注的问题。
他此次利用的就是荷兰。
荷兰突袭法兰西,即使结果不会如人意,但过程中必然会造成法兰西的恐慌,法兰西主力军队必然会调入佛兰德斯。佛兰德斯的战斗谁胜谁败都无所谓,因为如此一来,法兰西主力便不可能东来支援奥地利。
这段时间,腓特烈二世有足够的信心击败奥地利。
路易的间谍虽然回报了普鲁士和荷兰之间的密谋,但任凭他如何厉害,也不可能探知存留在腓特烈二世心中的战略,因此,路易只是知道荷兰的动向,并不知道腓特烈二世的逐一击破战略。所以,他也就如腓特烈二世所愿,将战略目标全放在了荷兰身上,忽略了东方的盟友奥地利。
一来,奥地利也是大国,不可能不堪一击。二来,路易认为荷兰的地理位置险要,从这里出兵南下莱茵兰,便可以轻松截断突入德意志的法军的后路。这两个原因促使了他制订了先解决荷兰的战略。
早在宣战之前,佛兰德斯便已经派驻了贝克里伯爵的诺曼底军团四万人。虽然只是一个军团,但这支军团的人数、战力都比荷兰的总陆军兵力要多、要强。不过,正如一根手指头和一个拳头的关系那样,若是将这四万人分散在佛兰德斯的各个险要堡垒中,必然会被荷兰人逐一击破。
为此,在宣战之后,路易秘密调动了边境的民兵进入佛兰德斯,接收原本由诺曼底军团守卫的要塞堡垒。诺曼底军团则全部聚集在列日,以在荷兰突袭时能立刻集中起所有力量进行防御。
诺曼底军团的功能全在防御上。
与佛兰德斯一样,荷兰南部也是堡垒遍地,这都是当年路易十四时代的遗迹。荷兰人当年为了阻挡路易十四大军的进攻,而在南方修建了许多堡垒。路易十四时代强大的法兰西陆军始终无法征服荷兰,也正是因为如此。
路易从以往的战例中看到了正面攻击荷兰的弊端,因而并未打算让诺曼底军团由南方进攻荷兰。诺曼底军团和大西洋海军舰队一样,都只是疑兵和威慑,目的是使荷兰人惊慌失措,而非是夺取荷兰人的土地和xing命。真正的杀人尖刀另有其他。
3月10日,路易率领莱茵军团、阿尔卑斯军团十万人离开位于莱茵兰的驻地,跃过莱茵河,大张旗鼓地往东北方向开去。他走的路线不是去bo西米亚或奥地利,而是直通汉诺威。
汉诺威选帝侯同时也是不列颠王国国王,因此,汉诺威现在便是在不列颠王国的保护下,不列颠王国也借着汉诺威来干预德意志事务。当然,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不列颠王国反而是被当时的国王乔治二世拖入了战局,其原因是乔治二世爱汉诺威更甚于爱不列颠。
然而,纵然现在的不列颠国王是从未在汉诺威待过的乔治三世,但汉诺威作为不列颠的保护国身份仍在,若军队直接进入汉诺威,必然会ji怒不列颠,最终酿成大祸。
汉诺威的西面是明斯特主教区,再西面便是荷兰和莱茵河。汉诺威的东面就是普鲁士。这样的地理位置下,汉诺威在大战中的立场便至关重要。
腓特烈二世也知道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下,普鲁士的西部边境便犹如不设防一般,但是,他更相信“傲慢的高卢人”不会低下头去求死敌不列颠人,而同样傲慢的不列颠人也不可能同意死敌的请求。因此,他并不认为本土会出现危机。
腓特烈二世的猜测在正常情况下完全正确,法兰西人和不列颠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合作。然而,他错估了一个形势。现在的法兰西国王并不高傲,他乐于使用任何卑鄙的方式取得利益,更何况是向死敌借路。现在的不列颠人没法高傲,他们不得不讨好法兰西,以防止多一个敌人。
于是,在入chun之前,两国便就借路一事达成了共识。法兰西被允许穿越汉诺威。
不过,不列颠王国也并非是真的愿意。他们秘密泄lu了这份密约给普鲁士,只不过,这份密约签订的第二日便开战了,当腓特烈二世得知此事时,一切都已成定局了,他来不及调兵。
所幸,由于法兰西的“大张旗鼓”,使得普鲁士西路军卡尔?威廉?斐迪南准确猜到了敌人的行踪,因此,卡尔的五万普鲁士军队也调转方向,往西北开去,企图在明斯特主教区拦截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