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极低的反应成功率,所以需要以极大的数量作为基数,反应才有继续下去的必要”梦想继续解说道。
“什么反应成功率?”王石有点迷惑。
“每个锥形分子,称之为聚变加速锥,成对的聚变加速锥称之为聚变对,前面解释过,聚变对是同轴相对,由纳米碳管为骨架支撑的可引发聚变反应的最小单位。”梦想开始解释起一些基本概念来。“由于聚变加速锥在空间结构上的脆弱性,它对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按照理论计算,在理想状态下,每一个聚变对在激发后,都将有至少一对氘核碰撞在一起,成功引发聚变反应,释放出能量。”
梦想放大了分子模型,只见虚拟的屏幕上着色的原子变换成了不起眼的小微粒,继续放大。梦想把这小微粒标记了出来。
“按照量子理论,每一个原子核的相对位置是不确定的,这也就导致了完美的结构却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尽管在空间结构上,每一个原子核相对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是束缚固定的,但是总是与完美结构有些微的偏差,在反应的过程当中,这些微小的偏差会急剧放大,从而导致聚变反应失败。”
“理想状态?完美结构?”王石有些疑惑,对这些梦想创造出来的概念有些好奇。“这是什么样的状态?”
“理想状态是指在绝对零度的情况下,每一个原子都停止了振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整个分子,即聚变加速锥在空间上呈完美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它们组成的聚变对激发后,产生聚变的成功率为百分一百。”梦想继续模拟着,屏幕上的小点开始无规律跳动。“由于绝对零度的条件是完全达不到的,所以理想状态和完美结构是达不到的。而那些微小的偏差在经过放大后,就会可能打断多米诺过程,也会极大可能导致能量传递不能有效进行,从而使氘核运动轨迹偏差导致聚变失败。”
“就象混沌理论一样,一只蝴蝶扇一下,就刮一场龙卷风是!”王石会意了。
梦想接口,继续解释着,“不错,由子分子锥的结构过于精密,从而导致微小的偏差就能引起坏的结果,按照模拟计算的结果,每一千个聚变对,能够实现的聚变次数仅为1.7个。也就是说,为了完成一次聚变反应,必须制作生成近千个聚变对。”
王石眨了眨眼睛,没有说话。
“尽管反应成功率相当低下,但是由于聚变产生的能量在数量级是远远超过消耗的,综合计算起来输入输出比还是达到了1:2.6。”
王石已经开始盘算哪些是需要消耗的。问道:“消耗主要有哪些?”
“消耗主要包括三大方面。”梦想拉出一张表格来。
“最大部分的消耗的能量是来自于聚变加速锥的制作生成和回收。”梦想又一次用弹出窗口显示那个巨大的分子团。
“为了保证分子锥的结构完美性,这就要求相应位置元素必须精确,为了保证精确,比如碳原子就有三种同位素,包括稳定的碳12和碳13,以及不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梦想放大了分子模型,将视角拉近到了蓝色碳原子前面。
“由于整个分子锥需要同时用到三种碳的同位素。而且相互之间的位置不能互换,比如眼前的这个碳12原子就不能用碳13原子来替换,这是为什么呢?尽管碳12与碳13在性质上相差无几,但是它们的质量却相差约一个中子的质量,而这一点差别将会导致多米诺过程不能继续。”梦想开始演示引爆过程。
梦想将那个蓝色碳原子替换成碳13。“你看,由于在这个位置上,原来的碳12被碳13所取代,从而导致原来的引爆过程执行到这里的时候,由于质量上的差异,顺序撞击的角度和速度不同,下一级过程未被点燃。引爆过程到了这里就停止了下来。整个反应失败了。”
移动一个角度,视角移到了一个绿色的原子模型前面,梦想继续解释。
“在其他位置也是一样,比如这个位置的氮原子,这个位置的氮原子是氮14,氮的同位素有十几种,稳定存在的是氮14和氮15。不过这里就只能是氮14。道理与上面的一样。”缩小窗口,梦想再次拉过表格。“这就需要把每一种元素的都分辨出来,精确到每一个原子为止。”
“分子锥的生成过程是这样子的,首先是分离出每种需要用到的纯净元素,比如碳12与碳13必须分离。然后利用这些纯净元素,合成次一级的小分子,每一个小分子经过检验以后,再组合组成规模再大一些的分子团。最后将这些分子团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分子锥。”
“能量消耗从纯净元素的分离开始,到合成小分子,组合分子团,最后装配成分子锥持续输入。按照模拟运算统计出来的结果,考虑极低的反应成功率,这部分能量消耗大约占四分之三。”
“由于制作生成分子锥极为困难,在反应结束后的残留也就有必要进行回收。最主要的部分是最大的残留分子团,很显然,大部分残留分子团由于受到高速粒子的轰击,已经被击碎成好几块了,但是由于分子锥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了这种情况,其中有好几部分之间是采用弱结合力来固定的,所以受氘核撞击的时候,从理论上来讲,也是会有部分完整的次一级分子团。”梦想又一次演示了残留分子团受氘核撞击后,成块飞散的场面。在几块飞散的分子团上,用闪烁的红圈标记出了每个分子团的组成分子式。
“这些分子团在适当的条件后会自动分解成次级规模的分子和小分子,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消耗。”屏幕上又列出满屏的反应方程式。
“呵呵,有意思。”王石对着满屏的方程式,脑子里一头浆糊。
梦想也不管王石理解不理解,继续解说着。
“第二个消耗就是为了维持反应环境,额外消耗的能量,比如用液氮冷却的超低温和超安静的环境”
“第三就是整个系统的开消。包括纳米机器人组装搬运,系统控制运算以及为了防止辐射所需要的主动防护设施。”
“什么反应成功率?”王石有点迷惑。
“每个锥形分子,称之为聚变加速锥,成对的聚变加速锥称之为聚变对,前面解释过,聚变对是同轴相对,由纳米碳管为骨架支撑的可引发聚变反应的最小单位。”梦想开始解释起一些基本概念来。“由于聚变加速锥在空间结构上的脆弱性,它对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按照理论计算,在理想状态下,每一个聚变对在激发后,都将有至少一对氘核碰撞在一起,成功引发聚变反应,释放出能量。”
梦想放大了分子模型,只见虚拟的屏幕上着色的原子变换成了不起眼的小微粒,继续放大。梦想把这小微粒标记了出来。
“按照量子理论,每一个原子核的相对位置是不确定的,这也就导致了完美的结构却不能得到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尽管在空间结构上,每一个原子核相对位置在一定程度上是束缚固定的,但是总是与完美结构有些微的偏差,在反应的过程当中,这些微小的偏差会急剧放大,从而导致聚变反应失败。”
“理想状态?完美结构?”王石有些疑惑,对这些梦想创造出来的概念有些好奇。“这是什么样的状态?”
“理想状态是指在绝对零度的情况下,每一个原子都停止了振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整个分子,即聚变加速锥在空间上呈完美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它们组成的聚变对激发后,产生聚变的成功率为百分一百。”梦想继续模拟着,屏幕上的小点开始无规律跳动。“由于绝对零度的条件是完全达不到的,所以理想状态和完美结构是达不到的。而那些微小的偏差在经过放大后,就会可能打断多米诺过程,也会极大可能导致能量传递不能有效进行,从而使氘核运动轨迹偏差导致聚变失败。”
“就象混沌理论一样,一只蝴蝶扇一下,就刮一场龙卷风是!”王石会意了。
梦想接口,继续解释着,“不错,由子分子锥的结构过于精密,从而导致微小的偏差就能引起坏的结果,按照模拟计算的结果,每一千个聚变对,能够实现的聚变次数仅为1.7个。也就是说,为了完成一次聚变反应,必须制作生成近千个聚变对。”
王石眨了眨眼睛,没有说话。
“尽管反应成功率相当低下,但是由于聚变产生的能量在数量级是远远超过消耗的,综合计算起来输入输出比还是达到了1:2.6。”
王石已经开始盘算哪些是需要消耗的。问道:“消耗主要有哪些?”
“消耗主要包括三大方面。”梦想拉出一张表格来。
“最大部分的消耗的能量是来自于聚变加速锥的制作生成和回收。”梦想又一次用弹出窗口显示那个巨大的分子团。
“为了保证分子锥的结构完美性,这就要求相应位置元素必须精确,为了保证精确,比如碳原子就有三种同位素,包括稳定的碳12和碳13,以及不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梦想放大了分子模型,将视角拉近到了蓝色碳原子前面。
“由于整个分子锥需要同时用到三种碳的同位素。而且相互之间的位置不能互换,比如眼前的这个碳12原子就不能用碳13原子来替换,这是为什么呢?尽管碳12与碳13在性质上相差无几,但是它们的质量却相差约一个中子的质量,而这一点差别将会导致多米诺过程不能继续。”梦想开始演示引爆过程。
梦想将那个蓝色碳原子替换成碳13。“你看,由于在这个位置上,原来的碳12被碳13所取代,从而导致原来的引爆过程执行到这里的时候,由于质量上的差异,顺序撞击的角度和速度不同,下一级过程未被点燃。引爆过程到了这里就停止了下来。整个反应失败了。”
移动一个角度,视角移到了一个绿色的原子模型前面,梦想继续解释。
“在其他位置也是一样,比如这个位置的氮原子,这个位置的氮原子是氮14,氮的同位素有十几种,稳定存在的是氮14和氮15。不过这里就只能是氮14。道理与上面的一样。”缩小窗口,梦想再次拉过表格。“这就需要把每一种元素的都分辨出来,精确到每一个原子为止。”
“分子锥的生成过程是这样子的,首先是分离出每种需要用到的纯净元素,比如碳12与碳13必须分离。然后利用这些纯净元素,合成次一级的小分子,每一个小分子经过检验以后,再组合组成规模再大一些的分子团。最后将这些分子团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分子锥。”
“能量消耗从纯净元素的分离开始,到合成小分子,组合分子团,最后装配成分子锥持续输入。按照模拟运算统计出来的结果,考虑极低的反应成功率,这部分能量消耗大约占四分之三。”
“由于制作生成分子锥极为困难,在反应结束后的残留也就有必要进行回收。最主要的部分是最大的残留分子团,很显然,大部分残留分子团由于受到高速粒子的轰击,已经被击碎成好几块了,但是由于分子锥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了这种情况,其中有好几部分之间是采用弱结合力来固定的,所以受氘核撞击的时候,从理论上来讲,也是会有部分完整的次一级分子团。”梦想又一次演示了残留分子团受氘核撞击后,成块飞散的场面。在几块飞散的分子团上,用闪烁的红圈标记出了每个分子团的组成分子式。
“这些分子团在适当的条件后会自动分解成次级规模的分子和小分子,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消耗。”屏幕上又列出满屏的反应方程式。
“呵呵,有意思。”王石对着满屏的方程式,脑子里一头浆糊。
梦想也不管王石理解不理解,继续解说着。
“第二个消耗就是为了维持反应环境,额外消耗的能量,比如用液氮冷却的超低温和超安静的环境”
“第三就是整个系统的开消。包括纳米机器人组装搬运,系统控制运算以及为了防止辐射所需要的主动防护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