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导游自揭旅行社黑幕旅游者就像是肥猪肉
“不养导游”的经营路数把导游逼“黑”
导游被戏称为“三无”人员:无基本工资、无福利、无最低保障。听听导游的自嘲吧,“被媒体骂得比猪狗不如,被旅行社宰得比兔子还惨,被客人投诉得比绵羊还乖,被旅游局罚得比蚂蚁还多”。
我在某旅行社有一个假工资表,上面的月薪是1547元,每个月要报给劳动局、社保局、旅游局,可我一分钱也拿不到,每年还要倒交400元管理费。我帮你带团,给你创造利润,你还要我上交管理费,这是什么道理?再者,带游客我要交人头费,带一个游客去新、马、泰,去年交80元,今年交110元。带一个游客去俄罗斯要交300元人头费,我带一个团20人,一回来就要交6000元,我不坑你、宰你,我怎么活呢?!
现在已经与导游刚刚进入我国旅游业之初大不一样。二十几年来,导游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认可,管理体制也越来越完善,导游服务公司、导游协会相继成立,但导游的待遇却江河日下。
一段时间以来,导游在一部分人眼中成了贬义词。说起导游,就会联想到黑、贪、狠。甚至有些游客一见到导游,就表现出极不信任。无论导游介绍什么,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导游又要想办法赚我们的钱了。
谁不想“洁身自好”啊!问题是导游连自身的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哪还管得了那么多!无基本工资、无三险福利、无最低保障,导游还要另交管理费、社保费、入会费等零零散散的费用。那么导游靠什么去赚钱?只有与旅行社、购物商店勾结起来一起“宰客”、吃回扣。作为唯一的收入来源,导游不可能放弃回扣。
导游的角色非常尴尬。旅行社对导游的要求跟游客对导游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讲是恰恰相反的。旅行社的标准是:无论你的讲解多么糟糕,服务多么差劲,也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哄也好,骗也好,只要不砸团,没有投诉,只要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就是最好的导游。如此,导游怎么可能“洁身自好”啊?
导游有很多美丽动听的称谓:“民间大使”、“城市名片”、“旅游业的灵魂”、“旅行社的窗口”,以及“在世界面前我代表中国”等豪言壮语,这些曾一度被写进了导游手册。而实际上,在身负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没有多少导游能真正用心去带领旅游团队了。
目前多数旅行社公开标榜的,都是“不养导游”的经营路数,公然以此作为自己的经营策略,所折射出来的,是旅行社管理者在杀鸡取卵的经营行为中对导游环节的不屑。旅行社经营说到底无非就是产品与质量,而导游是直接影响旅游质量,但却没有纳入到企业质量体系当中去,这是很大的隐患。
旅游定点的购物店该砍掉
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管理部门不作为。他们并不是不清楚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但他们怕严格管理会影响短期内的旅游经济,影响住宿、交通等行业,怕自己和部门的政绩受影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些政策是早已明确规定了的,比如不准零团费、负团费等,但根本没有落到实处,缺少真正的监管。
2002年年初,国家旅游局按照和国际接轨的要求,提出把导游对商店的个人回扣行为转为旅行社对商店的公对公佣金行为,并将其纳入国家税务和企业财务双重管理的规范。公对公的佣金,即定点购物商店将利润的一部分直接付给旅行社,然后由旅行社按情况合理分配给导游。从社会各方面来看,导游回佣收入得到了市场的认同和理解。于是乎,非法的回扣摇身一变,就成了合理的佣金。导游手里有了一道免死金牌,可以名正言顺地带着游客进店购物。导游吃回扣是公开的秘密,在毫无保障并迫于旅行社压力的情况下,吃回扣成为导游唯一的谋生手段。
我个人建议,把旅游定点的购物店全部砍掉,不允许旅行社有指定购物店,带游客到当地居民购物的商场、超市去购物,还游客一个公平的购物环境。旅行社可以与超市协商3至5个点的购物提成,以游客购物小票进行结算。
深圳国旅新景界总经理、深圳旅游协会副会长吴斌说,邬敬民所讲的情况是存在的,但不是主流,或者说在少数旅行社或者旅行社的个别承包部门存在,但不代表旅行社整体或全部。
吴斌曾经是深圳第一代导游。他说,过去这样的情况比较多见,就连他自己所在的旅行社都干过,但现在基本没有了。如果有,也只在购物这个环节存在。宰客的情况主要存在于东南亚出国游,但客源应该不在深圳。他说,深圳游客维权意识较强,稍微有一点不如意就会投诉,更不用说是挨“宰”了。
吴斌提醒说,市民出游千万不能仅仅贪图价格便宜,太便宜了就很容易落入了挨宰的陷阱。
“反对的声音几乎都是来自同行,因为我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们的生存状况。有人说,你这样何必呢,断人财路者犹如杀人父母。还有人骂我是旅游业的叛徒、偏执狂、神经病等,骂我是沽名钓誉,甚至威胁我。”邬敬民说,让他高兴的是,还有特别多的人在支持他。
“不养导游”的经营路数把导游逼“黑”
导游被戏称为“三无”人员:无基本工资、无福利、无最低保障。听听导游的自嘲吧,“被媒体骂得比猪狗不如,被旅行社宰得比兔子还惨,被客人投诉得比绵羊还乖,被旅游局罚得比蚂蚁还多”。
我在某旅行社有一个假工资表,上面的月薪是1547元,每个月要报给劳动局、社保局、旅游局,可我一分钱也拿不到,每年还要倒交400元管理费。我帮你带团,给你创造利润,你还要我上交管理费,这是什么道理?再者,带游客我要交人头费,带一个游客去新、马、泰,去年交80元,今年交110元。带一个游客去俄罗斯要交300元人头费,我带一个团20人,一回来就要交6000元,我不坑你、宰你,我怎么活呢?!
现在已经与导游刚刚进入我国旅游业之初大不一样。二十几年来,导游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认可,管理体制也越来越完善,导游服务公司、导游协会相继成立,但导游的待遇却江河日下。
一段时间以来,导游在一部分人眼中成了贬义词。说起导游,就会联想到黑、贪、狠。甚至有些游客一见到导游,就表现出极不信任。无论导游介绍什么,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导游又要想办法赚我们的钱了。
谁不想“洁身自好”啊!问题是导游连自身的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哪还管得了那么多!无基本工资、无三险福利、无最低保障,导游还要另交管理费、社保费、入会费等零零散散的费用。那么导游靠什么去赚钱?只有与旅行社、购物商店勾结起来一起“宰客”、吃回扣。作为唯一的收入来源,导游不可能放弃回扣。
导游的角色非常尴尬。旅行社对导游的要求跟游客对导游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讲是恰恰相反的。旅行社的标准是:无论你的讲解多么糟糕,服务多么差劲,也无论你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哄也好,骗也好,只要不砸团,没有投诉,只要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就是最好的导游。如此,导游怎么可能“洁身自好”啊?
导游有很多美丽动听的称谓:“民间大使”、“城市名片”、“旅游业的灵魂”、“旅行社的窗口”,以及“在世界面前我代表中国”等豪言壮语,这些曾一度被写进了导游手册。而实际上,在身负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没有多少导游能真正用心去带领旅游团队了。
目前多数旅行社公开标榜的,都是“不养导游”的经营路数,公然以此作为自己的经营策略,所折射出来的,是旅行社管理者在杀鸡取卵的经营行为中对导游环节的不屑。旅行社经营说到底无非就是产品与质量,而导游是直接影响旅游质量,但却没有纳入到企业质量体系当中去,这是很大的隐患。
旅游定点的购物店该砍掉
这些问题的根源是管理部门不作为。他们并不是不清楚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但他们怕严格管理会影响短期内的旅游经济,影响住宿、交通等行业,怕自己和部门的政绩受影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有些政策是早已明确规定了的,比如不准零团费、负团费等,但根本没有落到实处,缺少真正的监管。
2002年年初,国家旅游局按照和国际接轨的要求,提出把导游对商店的个人回扣行为转为旅行社对商店的公对公佣金行为,并将其纳入国家税务和企业财务双重管理的规范。公对公的佣金,即定点购物商店将利润的一部分直接付给旅行社,然后由旅行社按情况合理分配给导游。从社会各方面来看,导游回佣收入得到了市场的认同和理解。于是乎,非法的回扣摇身一变,就成了合理的佣金。导游手里有了一道免死金牌,可以名正言顺地带着游客进店购物。导游吃回扣是公开的秘密,在毫无保障并迫于旅行社压力的情况下,吃回扣成为导游唯一的谋生手段。
我个人建议,把旅游定点的购物店全部砍掉,不允许旅行社有指定购物店,带游客到当地居民购物的商场、超市去购物,还游客一个公平的购物环境。旅行社可以与超市协商3至5个点的购物提成,以游客购物小票进行结算。
深圳国旅新景界总经理、深圳旅游协会副会长吴斌说,邬敬民所讲的情况是存在的,但不是主流,或者说在少数旅行社或者旅行社的个别承包部门存在,但不代表旅行社整体或全部。
吴斌曾经是深圳第一代导游。他说,过去这样的情况比较多见,就连他自己所在的旅行社都干过,但现在基本没有了。如果有,也只在购物这个环节存在。宰客的情况主要存在于东南亚出国游,但客源应该不在深圳。他说,深圳游客维权意识较强,稍微有一点不如意就会投诉,更不用说是挨“宰”了。
吴斌提醒说,市民出游千万不能仅仅贪图价格便宜,太便宜了就很容易落入了挨宰的陷阱。
“反对的声音几乎都是来自同行,因为我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们的生存状况。有人说,你这样何必呢,断人财路者犹如杀人父母。还有人骂我是旅游业的叛徒、偏执狂、神经病等,骂我是沽名钓誉,甚至威胁我。”邬敬民说,让他高兴的是,还有特别多的人在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