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代的欧洲人对于战争理解的其实都差不多,再长时间又能打多久呢?什么七年战争、三十年战争不过是听着唬人而已,规模其实也就是毛毛雨啦。
就比如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主要参战国的领导层几乎都是一致认为战争顶多持续几个月,压根就没有想到会打上四年那么久。手机端tv./
克里米亚战争也是如此,俄国最初觉得自己就是教训一下土耳其,能费多少时间?至于英法也是认为只要他们一齐上阵吓都能给北极熊吓死,根本打不了多久。
不光是对时间上判断有误差,对战争规模列强也是一致判断出现了问题,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这场小规模冲突几乎将整个欧洲都会卷进去,会有上百万人在那里厮杀好几年,会死伤如此惨重。
以至于有些欧洲史学家认为克里米亚战争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其血腥程度以及参展规模根本不是后面的那些什么阿富汗战争、布尔战争以及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能够比的。
唯一在惨烈程度上能跟克里米亚战争叫板的也只有美国内战,不过这是内战,影响不到其他列强,自然不能跟几乎所有列强都参与其中的克里米亚战争相提并论了。
所以当李骁说这场可能爆发的战争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的时候,科尔尼洛夫和纳西莫夫都不太赞同。
他们认为要么持续时间特别长但参战国家就不会特别多,自然波及范围不会很大。如果波及范围很大,牵涉到太多列强,那战争时间就不会特别长。
他们的理由是,如果参战的列强特别多,那大家都互相忌惮,不可能真的豁出命去以死相拼,顶多就是相互试探一下对方的底线,然后见好就收,最后用谈判解决问题就成了。
其实这也是维也纳体系时代欧洲的常态,不然当年维也纳会议开完,也会有这将终结战争的说法。因为在维也纳体系框架下,欧洲大体上就是个互相制约互相平衡的体系。大家谁都拿谁没有办法,顶多也就是相互试探一下,哪怕就是动武那也是吓唬人居多,更像是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手段而已。
只不过李骁却知道,维也纳体系已经快要完蛋了,因为维也纳体系之所以存在,原因就是法国被削弱,而俄奥普抱团取暖。可现在法国已经重新崛起强大起来,英国更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关系实力突飞猛进,而俄奥普则陷入了内部的麻烦实力大不如从前。那种互相制约的平衡关系已经不复存在。
很显然,欧洲的政治格局或者说维也纳体系需要重新洗牌,只有经过新一轮政治洗牌,各国才会达成新的暂时平衡,直到新的能够打破平衡的国家再次出现,然后再进行下一轮洗牌,然后周而复始一直循环前进。
很不幸的是,这一轮洗牌中俄国将成为最大的输家,谁让俄国没能很好的跟上形势,实力已经不足以支撑起地位和野心呢!
“我们将要面临的是异常拉锯战持久战,战争的规模将空前大,持续时间也将空前长!不要不相信,时间将会证明一切,而且先生们,对于战争多做点准备总是没错的,未来的形式将怎么变化,这是谁也说不准的,但有一点是永远不会错的,多做准备总是好的!”
虽然科尔尼洛夫和纳西莫夫并不完全赞同李骁的意见,但作为沙场老将,他们也知道多做准备的重要性,又准备总比没准备强不是么!
“但是这很麻烦!”科尔尼洛夫叹了口气道,“别尔赫他们根本就没把土耳其放在眼里,他们根本就没打算防守,只打算用猛烈地进攻摧毁土耳其海军,让他们答应加强防御根本不现实啊!”
这确实让人头疼,不得不说此时的俄国上层都被盲目乐观情绪所左右了,普遍认为教训土耳其是小菜一碟,根本就没有预料到英法会为土耳其出头,所以自然就没打算防守,大部分人都准备用一场又一场辉煌的胜利彻底摧毁土耳其了。
这就是尼古拉一世的锅了,谁让他判断有误,谁让他盲目乐观一直在为将领们画大饼的,搞得俄军现在普遍是骄纵不已,以为胜利是唾手可得。
对此李骁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他也不是神仙没办法扭转这种普遍性盲目乐观情绪,他唯一能出的主意就是:“您就去塞瓦斯托波尔多做检查,打着视察军备的借口去,重点看防御设施……我估计这些年也没几个人特别注意那方面的情况,问题肯定是一抓一大把,您就抓住这些问题大做文章,然后想方设法地多搞一点经费去修缮防御设施……”
科尔尼洛夫和纳西莫夫听了有点哭笑不得,因为这个办法真的有点那啥,不过想想也只有这么办了。
只不过李骁的话并没有说完,他马上又道:“我这边也会跟康斯坦丁大公提一提这个事儿,他当了那么多年的海军大臣助理,在海军部多少有点势力,应该能帮你们敲敲边鼓……”
科尔尼洛夫和纳西莫夫对视了一眼,他们又不是政治小白,李骁和康斯坦丁大公的关系不睦,而且之前康斯坦丁大公派人到瓦拉几亚碰了钉子他们也有所耳闻。怎么一眨眼,这两伙人又凑一块去了?
如果李骁能听到他们的心声,估计会告诉他们:“凑一块很正常,政治上从来就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康斯坦丁大公又不是愣头青和愤青,他知道如何选择才对自己最有利。”
实际上就在李骁和他们聊天的当口,康斯坦丁大公已经快要抵达布加勒斯特了,这一趟他是受阿列克谢的邀请前来谈判的。
“普罗佐洛夫这个家伙实在太让我失望了!”
坐在车厢里的康斯坦丁大公像个怨妇一样喋喋不休地抱怨个没完,普罗佐洛夫子爵搞出的那些飞机他已经全知道了,而他也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叫压力山大……
就比如后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主要参战国的领导层几乎都是一致认为战争顶多持续几个月,压根就没有想到会打上四年那么久。手机端tv./
克里米亚战争也是如此,俄国最初觉得自己就是教训一下土耳其,能费多少时间?至于英法也是认为只要他们一齐上阵吓都能给北极熊吓死,根本打不了多久。
不光是对时间上判断有误差,对战争规模列强也是一致判断出现了问题,他们压根就没有想到这场小规模冲突几乎将整个欧洲都会卷进去,会有上百万人在那里厮杀好几年,会死伤如此惨重。
以至于有些欧洲史学家认为克里米亚战争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因为其血腥程度以及参展规模根本不是后面的那些什么阿富汗战争、布尔战争以及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能够比的。
唯一在惨烈程度上能跟克里米亚战争叫板的也只有美国内战,不过这是内战,影响不到其他列强,自然不能跟几乎所有列强都参与其中的克里米亚战争相提并论了。
所以当李骁说这场可能爆发的战争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的时候,科尔尼洛夫和纳西莫夫都不太赞同。
他们认为要么持续时间特别长但参战国家就不会特别多,自然波及范围不会很大。如果波及范围很大,牵涉到太多列强,那战争时间就不会特别长。
他们的理由是,如果参战的列强特别多,那大家都互相忌惮,不可能真的豁出命去以死相拼,顶多就是相互试探一下对方的底线,然后见好就收,最后用谈判解决问题就成了。
其实这也是维也纳体系时代欧洲的常态,不然当年维也纳会议开完,也会有这将终结战争的说法。因为在维也纳体系框架下,欧洲大体上就是个互相制约互相平衡的体系。大家谁都拿谁没有办法,顶多也就是相互试探一下,哪怕就是动武那也是吓唬人居多,更像是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的手段而已。
只不过李骁却知道,维也纳体系已经快要完蛋了,因为维也纳体系之所以存在,原因就是法国被削弱,而俄奥普抱团取暖。可现在法国已经重新崛起强大起来,英国更是因为工业革命的关系实力突飞猛进,而俄奥普则陷入了内部的麻烦实力大不如从前。那种互相制约的平衡关系已经不复存在。
很显然,欧洲的政治格局或者说维也纳体系需要重新洗牌,只有经过新一轮政治洗牌,各国才会达成新的暂时平衡,直到新的能够打破平衡的国家再次出现,然后再进行下一轮洗牌,然后周而复始一直循环前进。
很不幸的是,这一轮洗牌中俄国将成为最大的输家,谁让俄国没能很好的跟上形势,实力已经不足以支撑起地位和野心呢!
“我们将要面临的是异常拉锯战持久战,战争的规模将空前大,持续时间也将空前长!不要不相信,时间将会证明一切,而且先生们,对于战争多做点准备总是没错的,未来的形式将怎么变化,这是谁也说不准的,但有一点是永远不会错的,多做准备总是好的!”
虽然科尔尼洛夫和纳西莫夫并不完全赞同李骁的意见,但作为沙场老将,他们也知道多做准备的重要性,又准备总比没准备强不是么!
“但是这很麻烦!”科尔尼洛夫叹了口气道,“别尔赫他们根本就没把土耳其放在眼里,他们根本就没打算防守,只打算用猛烈地进攻摧毁土耳其海军,让他们答应加强防御根本不现实啊!”
这确实让人头疼,不得不说此时的俄国上层都被盲目乐观情绪所左右了,普遍认为教训土耳其是小菜一碟,根本就没有预料到英法会为土耳其出头,所以自然就没打算防守,大部分人都准备用一场又一场辉煌的胜利彻底摧毁土耳其了。
这就是尼古拉一世的锅了,谁让他判断有误,谁让他盲目乐观一直在为将领们画大饼的,搞得俄军现在普遍是骄纵不已,以为胜利是唾手可得。
对此李骁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因为他也不是神仙没办法扭转这种普遍性盲目乐观情绪,他唯一能出的主意就是:“您就去塞瓦斯托波尔多做检查,打着视察军备的借口去,重点看防御设施……我估计这些年也没几个人特别注意那方面的情况,问题肯定是一抓一大把,您就抓住这些问题大做文章,然后想方设法地多搞一点经费去修缮防御设施……”
科尔尼洛夫和纳西莫夫听了有点哭笑不得,因为这个办法真的有点那啥,不过想想也只有这么办了。
只不过李骁的话并没有说完,他马上又道:“我这边也会跟康斯坦丁大公提一提这个事儿,他当了那么多年的海军大臣助理,在海军部多少有点势力,应该能帮你们敲敲边鼓……”
科尔尼洛夫和纳西莫夫对视了一眼,他们又不是政治小白,李骁和康斯坦丁大公的关系不睦,而且之前康斯坦丁大公派人到瓦拉几亚碰了钉子他们也有所耳闻。怎么一眨眼,这两伙人又凑一块去了?
如果李骁能听到他们的心声,估计会告诉他们:“凑一块很正常,政治上从来就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康斯坦丁大公又不是愣头青和愤青,他知道如何选择才对自己最有利。”
实际上就在李骁和他们聊天的当口,康斯坦丁大公已经快要抵达布加勒斯特了,这一趟他是受阿列克谢的邀请前来谈判的。
“普罗佐洛夫这个家伙实在太让我失望了!”
坐在车厢里的康斯坦丁大公像个怨妇一样喋喋不休地抱怨个没完,普罗佐洛夫子爵搞出的那些飞机他已经全知道了,而他也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叫压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