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是一样米养百样人,大明朝科举上来的这些官员们,也是各种各样的货色都有,根本就没办法统一而论。
比如官员里面有刘航这种心里装着百姓的,也有廖桂聪这种只装着银子的。
顺天府治中葛云益跟前两种都不同。
要说他心里没装着百姓,那是属于抹黑,但是要说他真是为了百姓着想,似乎也有些对不上号。
准确的讲,葛云益心里有百姓,但是他更在意自己的名声。
就像是这次拆迁一样,杨少峰的标准是由工部先建好安置房,然后再让需要拆迁的百姓搬到安置房去住,等到拆迁结束了再根据原本住处的位置回迁到差不多的地方去,同时还每家给予一百五十贯的拆迁补偿。
如果跟宋神宗时期一家一百七十贯的补偿比起来,这一百五十贯确实显得少了些。
但是如果参考一下大明的物价,再加上有同等面积的回迁房,这一百五十贯的补偿款就绝对不少了。
更重要的是,杨少峰想要靠着户部拨付的一千万贯来营建都城,就不可能将这一千万贯全部用到拆迁补偿上面去总共一万来户,一千万贯分下去,一户一千贯?到底是谁疯了?
很明显,葛云益疯了。
对于葛云益这种人来说,是不是能让百姓真正得到一千贯的补偿款,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可以在这个过程里面落下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名声,这就足够了。
幸好的是,葛云益疯了,大明的百姓们还没有跟着他一起疯掉,在听说拆迁费用每户一百五十贯,不同意拆迁的反而有可能拿不到补偿款之后,拆迁的速度就快起来了。
朱瞻基就这么愣愣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尤其是看着那些眉开眼笑的百姓,朱瞻基只感觉自己的人生观已经彻底崩塌了。
愣了好半晌之后,朱瞻基才望着杨少峰道:“你到底是怎么让这些百姓愿意搬迁的?”
杨少峰伸手指了指眼前忙着搬家的百姓,笑眯眯的道:“以利诱之,无往而不利。就跟在草原上建城一样,阿鲁台和马哈木三兄弟都知道在草原上建城的坏处,可是他们根本忍不住这份诱惑。”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问道:“那青皮呢?你一上来就先把整个顺天府的青皮都给抓了,估计不少人都在恨你。”
“青皮嘛,身强体壮的,不去工地上干活不是白瞎了么?”杨少峰反问了一句,接着又淡定无比的说道:“既然他们的父母没能好好管教,那就让本提举替他们好好管教一番,希望他们能通过这次的事情重新做人。”
“那葛云益怎么办?”
面对朱瞻基的问题,杨少峰不屑的撇了撇嘴道:“接着让他干活,直到所有的拆迁都彻底完成,我总不能真把他一个正五品的顺天府治中给宰了吧。”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接着问道:“那中城呢?你先从中城的百姓搬迁入手,莫非你想把宫城和皇城扩大?”
杨少峰道:“宫城和皇城,完全照搬南京的宫城和皇城自然不行,但是加以改变,再扩大一些规模,却是完全没有问题。”
伸手从身后的工部主事手里接过一卷图纸,将之展开之后,杨少峰才指着图纸道:“你看,整个宫城和皇城会在原本的规划基础上再扩大,而原本的顺天府外城则会变成新的内城。
等到这一部分完工之后,皇城之外到新的外城之间会规划出八个大型的居住区,每个居住区里面又会按照居住、商业、教育的模式进行划分。
当然,整个都城最重要的还是承担起行政中心的作用,往西的西山这部分会规划为科研区,后期会兴建几所大型的工坊技术研究中心,往东的部分则是主打商业和休闲,往北的是军事区域,往南则是主打教育,后期的国子监也好,还是顺天府的府学也好,都会在这一片,而且会兴建起更多的学堂,以达到跟西山那边研究中心的联动作用。”
然后朱瞻基就一脸懵逼的望着杨少峰这特么每个字都能听明白,连在一起之后的大概意思也能猜到,但是具体的呢?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还有工坊技术研究中心,这玩意有什么用?还有南方的教育区域,既然各个居住区都有了学堂,为什么还要在南城的位置兴建更多的学堂?国子监和顺天府府学还不够用?
更关键的是,如果真实现这张图纸上面规划的内容,那整个都城最后要容纳多少人居住?外城的城防又得需要多少人?这些事情都不需要考虑的?
还有,真要是按照这一套规划搞下去,这根本就是把整个顺天府全拆了然后再彻底重建一座新的都城,最后的花费得高到什么程度?
一千万贯?一万万贯能不能打得住都是个问题!
面对着朱瞻基的疑问,杨少峰忍不住呵呵笑着嘲讽道:“学堂够用?是谁告诉你学堂够用的?还有工坊研究中心没有用?那朝廷还要工部和将作监干什么?内廷还有个兵器监呢,你居然说这玩意没有?”
伸手指了指面前的空地,杨少峰道:“比如盖房子,如果单纯的靠木头,你算算整个都城需要多少木材?朝廷花费十一年时间准备的木材又能盖得起来几间房子?百姓不用管了?
而有了水泥之后,在水泥里面掺钢条进去,再加上青砖,又能用得着几根上头?完全不用木头都不是问题!
你说,水泥是不是个好东西?”
朱瞻基点头道:“水泥确实是个好东西,可是你已经把水泥给弄出来了,那这东西跟你说的工坊研究有什么关系?”
杨少峰道:“水泥和水泥是不一样的。取材不同,锻烧的时间和火候不同,最后得到的水泥也不同,包括凝固时间和强度也都是不同的,没有足够的匠人去研究这些玩意,单靠咱们兄弟两个去试验么?
还有镜子,你知道这玩意有多暴利吧,但是这玩意的成本你也知道,就是拿沙子烧出来的如果用同样的沙子能烧制出更好的玻璃呢?如果玻璃里面完全做到没有气泡,那我们是不是能赚更多的银子?
还有钢铁,这东西的重要性不用我说你也知道,那么生铁和熟铁的区别你知道不知道?怎么让钢铁的质量更好?怎么让钢铁的产量更高?”
等朱瞻基再一次无可奈何的点头承认之后,杨少峰又接着道:“还有学堂。别的地方没办法,但是从京城一点点的开始改变,让所有人都能读上书,不求他们能吟诗作赋,只求这些人会读会记,这就是天大的好处了。
因为读了书的人会用脑子去思考问题,哪怕是朝廷有什么政令下达,这些人也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也就不会被人蒙蔽裹挟。”
朱瞻基嘲讽道:“对,你说的都对,但是有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
杨少峰扭头望着朱瞻基道:“什么问题?”
朱瞻基道:“你看看你做的规划,光是排水系统用的水泥管就有一丈宽,路面之下全是密密麻麻的排水系统,这深度得有几丈了吧?”
杨少峰指了指图纸上面的道路,嘲笑道:“像这种巨大的城池,排水系统做不好,平时被百姓排出来的那些废水不说,如果赶上一场大雨,你就等着水淹城池吧!”
朱瞻基无语,过了半晌之后才道:“你这是怎么规划的?照你这么整,估计百年不遇的大雨也淹不了!”
杨少峰道:“百年不遇?你一座都城就用百年?败家也没你这种败法!告诉你,这是按照千年不遇的大雨来准备的!还有,难道你没发现这些排水的通道还能用来行军么?”
朱瞻基摇了摇头,问道:“那路面呢?路面规划的这么宽,几条主路能并排跑十几两马车,尤其是这些路面上你还要用漆来画线?光漆就得用掉多少?这些都不用钱的?顺天府有这么多的马车?”
杨少峰嘲笑道:“光看眼前是不是?想想边市城,原本那座用于边市贸易的小城为什么要扩建?这是都城,以后少不得会有大量的百姓想要挤进来,你不提前准备好,以后你就等着反复拆迁扩建去吧!
还有,这图纸上面不是有标注的箭头么,这是双向十四车道的主路,剩下的那些道路基本上都是双向十车道,辅路也就是四车道而已。
别说没有这么多的马车,还是以边市城为例子,你想想年前的时候,旧城区都挤成什么样子了,那些鞑靼人和瓦剌人不说,光是我大明的商人就有多少?他们运送货物的马车又有多少?不建的宽一点儿,等人多了之后挤不死你!”
朱瞻基点头,问道:“钱呢?我承认,按照你的规划,这座都城将是史无前例的巨城,你所谓的这些什么科研也好,教育也好,统统都能有足够的地方,甚至百十年内都不用考虑拥挤的问题,从古至今就没有比这更好的都城了。
但是,钱呢?”
比如官员里面有刘航这种心里装着百姓的,也有廖桂聪这种只装着银子的。
顺天府治中葛云益跟前两种都不同。
要说他心里没装着百姓,那是属于抹黑,但是要说他真是为了百姓着想,似乎也有些对不上号。
准确的讲,葛云益心里有百姓,但是他更在意自己的名声。
就像是这次拆迁一样,杨少峰的标准是由工部先建好安置房,然后再让需要拆迁的百姓搬到安置房去住,等到拆迁结束了再根据原本住处的位置回迁到差不多的地方去,同时还每家给予一百五十贯的拆迁补偿。
如果跟宋神宗时期一家一百七十贯的补偿比起来,这一百五十贯确实显得少了些。
但是如果参考一下大明的物价,再加上有同等面积的回迁房,这一百五十贯的补偿款就绝对不少了。
更重要的是,杨少峰想要靠着户部拨付的一千万贯来营建都城,就不可能将这一千万贯全部用到拆迁补偿上面去总共一万来户,一千万贯分下去,一户一千贯?到底是谁疯了?
很明显,葛云益疯了。
对于葛云益这种人来说,是不是能让百姓真正得到一千贯的补偿款,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可以在这个过程里面落下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名声,这就足够了。
幸好的是,葛云益疯了,大明的百姓们还没有跟着他一起疯掉,在听说拆迁费用每户一百五十贯,不同意拆迁的反而有可能拿不到补偿款之后,拆迁的速度就快起来了。
朱瞻基就这么愣愣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尤其是看着那些眉开眼笑的百姓,朱瞻基只感觉自己的人生观已经彻底崩塌了。
愣了好半晌之后,朱瞻基才望着杨少峰道:“你到底是怎么让这些百姓愿意搬迁的?”
杨少峰伸手指了指眼前忙着搬家的百姓,笑眯眯的道:“以利诱之,无往而不利。就跟在草原上建城一样,阿鲁台和马哈木三兄弟都知道在草原上建城的坏处,可是他们根本忍不住这份诱惑。”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问道:“那青皮呢?你一上来就先把整个顺天府的青皮都给抓了,估计不少人都在恨你。”
“青皮嘛,身强体壮的,不去工地上干活不是白瞎了么?”杨少峰反问了一句,接着又淡定无比的说道:“既然他们的父母没能好好管教,那就让本提举替他们好好管教一番,希望他们能通过这次的事情重新做人。”
“那葛云益怎么办?”
面对朱瞻基的问题,杨少峰不屑的撇了撇嘴道:“接着让他干活,直到所有的拆迁都彻底完成,我总不能真把他一个正五品的顺天府治中给宰了吧。”
朱瞻基点了点头,又接着问道:“那中城呢?你先从中城的百姓搬迁入手,莫非你想把宫城和皇城扩大?”
杨少峰道:“宫城和皇城,完全照搬南京的宫城和皇城自然不行,但是加以改变,再扩大一些规模,却是完全没有问题。”
伸手从身后的工部主事手里接过一卷图纸,将之展开之后,杨少峰才指着图纸道:“你看,整个宫城和皇城会在原本的规划基础上再扩大,而原本的顺天府外城则会变成新的内城。
等到这一部分完工之后,皇城之外到新的外城之间会规划出八个大型的居住区,每个居住区里面又会按照居住、商业、教育的模式进行划分。
当然,整个都城最重要的还是承担起行政中心的作用,往西的西山这部分会规划为科研区,后期会兴建几所大型的工坊技术研究中心,往东的部分则是主打商业和休闲,往北的是军事区域,往南则是主打教育,后期的国子监也好,还是顺天府的府学也好,都会在这一片,而且会兴建起更多的学堂,以达到跟西山那边研究中心的联动作用。”
然后朱瞻基就一脸懵逼的望着杨少峰这特么每个字都能听明白,连在一起之后的大概意思也能猜到,但是具体的呢?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还有工坊技术研究中心,这玩意有什么用?还有南方的教育区域,既然各个居住区都有了学堂,为什么还要在南城的位置兴建更多的学堂?国子监和顺天府府学还不够用?
更关键的是,如果真实现这张图纸上面规划的内容,那整个都城最后要容纳多少人居住?外城的城防又得需要多少人?这些事情都不需要考虑的?
还有,真要是按照这一套规划搞下去,这根本就是把整个顺天府全拆了然后再彻底重建一座新的都城,最后的花费得高到什么程度?
一千万贯?一万万贯能不能打得住都是个问题!
面对着朱瞻基的疑问,杨少峰忍不住呵呵笑着嘲讽道:“学堂够用?是谁告诉你学堂够用的?还有工坊研究中心没有用?那朝廷还要工部和将作监干什么?内廷还有个兵器监呢,你居然说这玩意没有?”
伸手指了指面前的空地,杨少峰道:“比如盖房子,如果单纯的靠木头,你算算整个都城需要多少木材?朝廷花费十一年时间准备的木材又能盖得起来几间房子?百姓不用管了?
而有了水泥之后,在水泥里面掺钢条进去,再加上青砖,又能用得着几根上头?完全不用木头都不是问题!
你说,水泥是不是个好东西?”
朱瞻基点头道:“水泥确实是个好东西,可是你已经把水泥给弄出来了,那这东西跟你说的工坊研究有什么关系?”
杨少峰道:“水泥和水泥是不一样的。取材不同,锻烧的时间和火候不同,最后得到的水泥也不同,包括凝固时间和强度也都是不同的,没有足够的匠人去研究这些玩意,单靠咱们兄弟两个去试验么?
还有镜子,你知道这玩意有多暴利吧,但是这玩意的成本你也知道,就是拿沙子烧出来的如果用同样的沙子能烧制出更好的玻璃呢?如果玻璃里面完全做到没有气泡,那我们是不是能赚更多的银子?
还有钢铁,这东西的重要性不用我说你也知道,那么生铁和熟铁的区别你知道不知道?怎么让钢铁的质量更好?怎么让钢铁的产量更高?”
等朱瞻基再一次无可奈何的点头承认之后,杨少峰又接着道:“还有学堂。别的地方没办法,但是从京城一点点的开始改变,让所有人都能读上书,不求他们能吟诗作赋,只求这些人会读会记,这就是天大的好处了。
因为读了书的人会用脑子去思考问题,哪怕是朝廷有什么政令下达,这些人也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也就不会被人蒙蔽裹挟。”
朱瞻基嘲讽道:“对,你说的都对,但是有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
杨少峰扭头望着朱瞻基道:“什么问题?”
朱瞻基道:“你看看你做的规划,光是排水系统用的水泥管就有一丈宽,路面之下全是密密麻麻的排水系统,这深度得有几丈了吧?”
杨少峰指了指图纸上面的道路,嘲笑道:“像这种巨大的城池,排水系统做不好,平时被百姓排出来的那些废水不说,如果赶上一场大雨,你就等着水淹城池吧!”
朱瞻基无语,过了半晌之后才道:“你这是怎么规划的?照你这么整,估计百年不遇的大雨也淹不了!”
杨少峰道:“百年不遇?你一座都城就用百年?败家也没你这种败法!告诉你,这是按照千年不遇的大雨来准备的!还有,难道你没发现这些排水的通道还能用来行军么?”
朱瞻基摇了摇头,问道:“那路面呢?路面规划的这么宽,几条主路能并排跑十几两马车,尤其是这些路面上你还要用漆来画线?光漆就得用掉多少?这些都不用钱的?顺天府有这么多的马车?”
杨少峰嘲笑道:“光看眼前是不是?想想边市城,原本那座用于边市贸易的小城为什么要扩建?这是都城,以后少不得会有大量的百姓想要挤进来,你不提前准备好,以后你就等着反复拆迁扩建去吧!
还有,这图纸上面不是有标注的箭头么,这是双向十四车道的主路,剩下的那些道路基本上都是双向十车道,辅路也就是四车道而已。
别说没有这么多的马车,还是以边市城为例子,你想想年前的时候,旧城区都挤成什么样子了,那些鞑靼人和瓦剌人不说,光是我大明的商人就有多少?他们运送货物的马车又有多少?不建的宽一点儿,等人多了之后挤不死你!”
朱瞻基点头,问道:“钱呢?我承认,按照你的规划,这座都城将是史无前例的巨城,你所谓的这些什么科研也好,教育也好,统统都能有足够的地方,甚至百十年内都不用考虑拥挤的问题,从古至今就没有比这更好的都城了。
但是,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