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在第八日的中午船到达成都城的渡口。
四人四个侍卫一共八人下船,双脚踏上岸的踏实感非常不错。
“这可是头一回来成都,看看这芙蓉城到底是怎么个让人忘记回家的。”陈乐天边走边道。
成都的城墙跟京城比,至少矮了一半,而且厚度也不及京城的一半。
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成都这个地方的君王,向来就没有什么好战的意识。
不过民间有说法,说是历来蜀王就是专门用这种法子来让别人兴不起攻城的兴趣。
或者换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城门容易攻破,所以干脆每次灭蜀都把蜀国当做最后一个攻破的国家。
而到最后,说不定就不战而降了。
就像当年九国争霸末期,先帝的马蹄踏遍八国王庭,最后除了几个没有花大力气吞并的意义,其他的全部吞并后,只留下个蜀地。
然后蜀王直接献地投降,这场投降,直接就让蜀地成了争霸后期唯一没有遭受刀兵之祸的国家。
“成都的城墙要那么高那么厚做什么?已经是陛下的了,防谁?”
这是蜀王在第一次在蜀地接见大宋帝王时,面对大宋帝王的疑问说的话。
而后当时的大宋帝王笑着说:“道家之道,无为而无不为,在你这淋漓尽致啊。不过话说回来。真到了国家危亡到那种地步的时候,你这成都城再高再厚也挡不住兵马啊。”
蜀王深以为然,蜀地众旧臣也深以为然。
陈乐天站在成都城门前抬头望了半晌,忽然吁口气:“咱们要引以为戒啊,不要忘了历史的教训!入城。”
众人入城后,映入眼帘的是繁华的长街。根据陈乐天之前在地图上看到的,这条路直通蜀王府和总督府。
先到总督府,然后再往前尽头就是蜀王府。
其实从建筑格局上来说,总督府和蜀王府完全不可相提并论。蜀王府就是原来的蜀国皇宫,丝毫没变。而总督府只是后来兴建的
府衙而已,比一般县衙大个两三倍而已。
成都百姓们有个谚语是这么说的,蜀王府不见边,总督府扔个石头就到角。蜀地事,决于二府,谁也不怕谁,谁也不听谁。
这个谚语就很好的说出了蜀王府的大和总督府的小。
不过陈乐天现在暂时先逛逛,不着急着去总督府告状。好不容易来一趟这锦官城,一定要好好看看。
进成都城门走了不到半里路,陈乐天就被路旁边一家书店给吸引了。之所以吸引他,是因为招牌实在是做的亮眼。
正常的书店起的名字都是很有书香气的,比如说华亭,书苑之类的。但是这家书店叫金戈铁马。招牌很大,用四个烫金大字虎虎生威的写着,让人一看,根本就不会联想到书店,而是赌场或者兵器铺。
还有,别的书斋招牌都不大,也不张扬,他这个非常张扬,大且亮。
另外,招牌的旁边还有个类似于酒旗的,上面写了一行稍微小一些的字:金戈铁马处此地二两银。
旗子随风飘摇,颇有气势。
陈乐天完全就是被招牌给勾起了好奇心,然后定睛一看,铺子里面摆放的全部都是书和文房四宝,门口也摆了很多文房四宝。
“这书店可以啊,定然要进去看看。”然后陈乐天当先进去了。应胜于厚和四个侍卫则在外面等着,只有刘大明陪同陈乐天进去。
陈乐天目光扫过门前的摊桌,上面摆放着最近流行的一些书籍。有故事书也有诗词。
大宋书商都有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在大宋,要卖书,最好卖的书是什么书?
这还用问,你若是找个识字的人来随便一问,他都会告诉你,故事书和诗词。
尤其是故事书,在最近这几十年的太平盛世,那卖的,简直就跟菜市场里的鸡一样,成了家家户户都要买,都不能缺的东西。
只要识字,就没人敢说自己从来没看过故事书。
走进去后,里面别有一番天地。文房四宝随处可见
随手可摘。上面更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陈乐天作为自家就是做生意的人,料想这家书店从地段和大小看来,肯定是成都第一书店。
必须有这样的实力,才能在这里开书店。
陈乐天只要进书店,不买点东西就舍不得走。所以买了十几两银子的根据店家自己说是绝版书,都是论语等先贤的书。
这类经书其实大店小摊上都有,只是装帧的精美程度不同而已。在这种大书店里,卖的是一两银子的装帧,在随处可见的小书摊上,卖的则是一文钱的装帧,但其实内容都是一样的。
“虽然内容都一样,但我就是喜欢这种装帧精美的。”从书店里出来的时候,陈乐天对跟在后面的掌柜的如此说道。
虽然掌柜的见多识广,但花十几两银子买书毫不犹豫的客人,毕竟还是不多的。而且在得知对方是从京城来的后,掌柜的更是小心伺候了。
“公子没事常来,咱们成都吃的喝的玩的都多,就是书店不多,在下这书店在成都也是最大的了。公子下回来可一定要赏脸给在下一个机会请公子喝几杯。”掌柜的说。
陈乐天点点头:“一定来叨扰。”
连住处都没找好就买了一大包东西,一个孔武有力的侍卫抱着一大摞书,跟在陈乐天后面。
陈乐天看看他,道:“别嫌重,知识是无法用斤两来论定的。”
那侍卫连连摇头道:“东家,不重,再来二百斤我也可以。”
“都是粗鲁汉子,哈哈。”陈乐天拍拍这个封山认真再三挑选的九尺高的侍卫,实在是太老实。
有应胜和于厚在,除了逛书店买书他们不懂怎么安排,其他所有的住宿吃喝玩,他们都是门清。
安排他们在成都最一流的酒楼住下。陈乐天对他们说,银子省点花,咱们在成都还不知道要待多久呢,别这么急着花。结果他俩不服气的说,东家太看不起咱们了,咱俩的家底任东家随便吃喝玩,花上五十年也花不完。
四人四个侍卫一共八人下船,双脚踏上岸的踏实感非常不错。
“这可是头一回来成都,看看这芙蓉城到底是怎么个让人忘记回家的。”陈乐天边走边道。
成都的城墙跟京城比,至少矮了一半,而且厚度也不及京城的一半。
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成都这个地方的君王,向来就没有什么好战的意识。
不过民间有说法,说是历来蜀王就是专门用这种法子来让别人兴不起攻城的兴趣。
或者换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城门容易攻破,所以干脆每次灭蜀都把蜀国当做最后一个攻破的国家。
而到最后,说不定就不战而降了。
就像当年九国争霸末期,先帝的马蹄踏遍八国王庭,最后除了几个没有花大力气吞并的意义,其他的全部吞并后,只留下个蜀地。
然后蜀王直接献地投降,这场投降,直接就让蜀地成了争霸后期唯一没有遭受刀兵之祸的国家。
“成都的城墙要那么高那么厚做什么?已经是陛下的了,防谁?”
这是蜀王在第一次在蜀地接见大宋帝王时,面对大宋帝王的疑问说的话。
而后当时的大宋帝王笑着说:“道家之道,无为而无不为,在你这淋漓尽致啊。不过话说回来。真到了国家危亡到那种地步的时候,你这成都城再高再厚也挡不住兵马啊。”
蜀王深以为然,蜀地众旧臣也深以为然。
陈乐天站在成都城门前抬头望了半晌,忽然吁口气:“咱们要引以为戒啊,不要忘了历史的教训!入城。”
众人入城后,映入眼帘的是繁华的长街。根据陈乐天之前在地图上看到的,这条路直通蜀王府和总督府。
先到总督府,然后再往前尽头就是蜀王府。
其实从建筑格局上来说,总督府和蜀王府完全不可相提并论。蜀王府就是原来的蜀国皇宫,丝毫没变。而总督府只是后来兴建的
府衙而已,比一般县衙大个两三倍而已。
成都百姓们有个谚语是这么说的,蜀王府不见边,总督府扔个石头就到角。蜀地事,决于二府,谁也不怕谁,谁也不听谁。
这个谚语就很好的说出了蜀王府的大和总督府的小。
不过陈乐天现在暂时先逛逛,不着急着去总督府告状。好不容易来一趟这锦官城,一定要好好看看。
进成都城门走了不到半里路,陈乐天就被路旁边一家书店给吸引了。之所以吸引他,是因为招牌实在是做的亮眼。
正常的书店起的名字都是很有书香气的,比如说华亭,书苑之类的。但是这家书店叫金戈铁马。招牌很大,用四个烫金大字虎虎生威的写着,让人一看,根本就不会联想到书店,而是赌场或者兵器铺。
还有,别的书斋招牌都不大,也不张扬,他这个非常张扬,大且亮。
另外,招牌的旁边还有个类似于酒旗的,上面写了一行稍微小一些的字:金戈铁马处此地二两银。
旗子随风飘摇,颇有气势。
陈乐天完全就是被招牌给勾起了好奇心,然后定睛一看,铺子里面摆放的全部都是书和文房四宝,门口也摆了很多文房四宝。
“这书店可以啊,定然要进去看看。”然后陈乐天当先进去了。应胜于厚和四个侍卫则在外面等着,只有刘大明陪同陈乐天进去。
陈乐天目光扫过门前的摊桌,上面摆放着最近流行的一些书籍。有故事书也有诗词。
大宋书商都有个人人皆知的道理。在大宋,要卖书,最好卖的书是什么书?
这还用问,你若是找个识字的人来随便一问,他都会告诉你,故事书和诗词。
尤其是故事书,在最近这几十年的太平盛世,那卖的,简直就跟菜市场里的鸡一样,成了家家户户都要买,都不能缺的东西。
只要识字,就没人敢说自己从来没看过故事书。
走进去后,里面别有一番天地。文房四宝随处可见
随手可摘。上面更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陈乐天作为自家就是做生意的人,料想这家书店从地段和大小看来,肯定是成都第一书店。
必须有这样的实力,才能在这里开书店。
陈乐天只要进书店,不买点东西就舍不得走。所以买了十几两银子的根据店家自己说是绝版书,都是论语等先贤的书。
这类经书其实大店小摊上都有,只是装帧的精美程度不同而已。在这种大书店里,卖的是一两银子的装帧,在随处可见的小书摊上,卖的则是一文钱的装帧,但其实内容都是一样的。
“虽然内容都一样,但我就是喜欢这种装帧精美的。”从书店里出来的时候,陈乐天对跟在后面的掌柜的如此说道。
虽然掌柜的见多识广,但花十几两银子买书毫不犹豫的客人,毕竟还是不多的。而且在得知对方是从京城来的后,掌柜的更是小心伺候了。
“公子没事常来,咱们成都吃的喝的玩的都多,就是书店不多,在下这书店在成都也是最大的了。公子下回来可一定要赏脸给在下一个机会请公子喝几杯。”掌柜的说。
陈乐天点点头:“一定来叨扰。”
连住处都没找好就买了一大包东西,一个孔武有力的侍卫抱着一大摞书,跟在陈乐天后面。
陈乐天看看他,道:“别嫌重,知识是无法用斤两来论定的。”
那侍卫连连摇头道:“东家,不重,再来二百斤我也可以。”
“都是粗鲁汉子,哈哈。”陈乐天拍拍这个封山认真再三挑选的九尺高的侍卫,实在是太老实。
有应胜和于厚在,除了逛书店买书他们不懂怎么安排,其他所有的住宿吃喝玩,他们都是门清。
安排他们在成都最一流的酒楼住下。陈乐天对他们说,银子省点花,咱们在成都还不知道要待多久呢,别这么急着花。结果他俩不服气的说,东家太看不起咱们了,咱俩的家底任东家随便吃喝玩,花上五十年也花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