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安静下来后,如来又是开口道:“行无间,落无间,这无色无欲的无间地狱倒是这世间唯一能困住这六耳猕猴的地方了。”
若是此时佛修听到此话,定会无比惊讶,行无间,落无间!此地竟然便是传说中的十八层地狱!世间大部分佛修都认为,“无色无欲”是对修行境界的形容,是通过不懈的修行,进入西方极乐世界才有机会达到的境界。
但谁能想到,无色无欲不仅不是所谓的极乐净土中的精神,反而是十八层地狱的真正称谓。
须知,佛家将三千世界皆命名为“六欲界”。并将“欲界”包裹其中,而最上层便是“无*”,这就是所谓的“三界”。
“无*”和“欲界”并不是对地理区域的命名,顾名思义,“欲界”是诸般欲望的集合,为诸般生灵特别是人类所有,“*”便是一切色相,一切物质的集合。
而“无色无欲”自然就是超脱其上的至高境界,进入“无*”的恶鬼,将体验到真正的“无间地狱”,即便是飞出十万八千里,也不过是只迈出了一步,即便在里面呆上一亿年,也不过是只过了一瞬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行无间,时无间,是谓“无间地狱”。
在这无间地狱中没有任何东西存在,就是时间与空间,这些最基本的概念也被抽离。依托于其上的所有一切,都开始逐渐崩塌,而且这种崩塌将永远没有尽头。
无间之道,沧海之远,玄冥之中,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生死,可是这种永生比死更恐怖,如果不会死亡,便无需努力求存;如果没有敌人,又何必奋力斗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因为太过自然,反而让人忽略了其价值,像是空气一样,可当这一切都没有了,这一切都没有了意义,那又为何生存,为何死去?
而这里,也是天下间唯一能困住这眼通天下,耳达八方的弥猴王的地方,否则,只要有一丁点的事物出现,这弥猴王就能推断出世间一切事物因果,知晓天地之事,此谓“因果禅”论因果之道,就是西天因果佛也无法与之比拟!
此时地藏王又是回到:“即是事情了解,二位,请吧!”说罢,地藏双手一挥,眼前的景象消失不见。
“哎,罢了,即是如此,就不打扰师弟了。”
“老道亦告退了。”说罢,一阵清风吹来,二人消失不见。
如来二人走后,只见谛听探头问道:“菩萨,那猕猴真的会被永远困在无间地狱中?这无间地狱就真没有出来的办法吗?”
闻言,地藏王菩萨只回了两个字:“悟空。”
谛听浑身一抖,似乎联想起了很糟糕的回忆:“唉,您什么都好,就是喜欢打哑谜!我当然知道,只要修成‘四禅八定’,堪破‘空即是色’的真意,就能在无*中自在往来。可悟空又谈何容易,连您都才勉强达到这个境界。”
所谓四禅八定。即是“禅定”,是佛门最重要的修行方式。
四八并举,正好是与无*相对,在无空界为禅,在无*为定。又可分为“四禅定”与“四空定”。
四禅定在于“悟色”,四空定在于“悟空”。
《心经》有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描述的便是四重境界,而且是层层深入,直至最高境界。
明悟了“相由心生”,堪破诸般色相,达到了“色即是空”的境界,就不再受诸般酷刑的折磨,得到了大自在,这便是“悟色”,许多有大智慧大毅力的高僧大德,只要持续不断的修行,都能达到这个境界。
不过“悟空”的真意乃是另一重境界,所谓明心见性,此境界与修为无关,若是悟不透,哪怕是渡过天劫,成就罗汉果位,甚至修成真佛之身,也未必能明悟“空即是色”。
“悟空”之难,可见一斑。
听得谛听之话,地藏王菩萨笑了笑,约莫片刻后,其又缓缓开口:“其实,走不走的出来又怎样呢?
于它而言,人间地府俱相似,一如漂泊在异乡。他的心不知在何方,自然走不到任何地方。就如那井底之蛙,当他费劲千辛万苦,沿着光滑的井壁爬出井外,终于见到了无垠广阔的星空,又有谁知道,它当初向往的不过是小小一片圆形的天空,追逐的不过是那唯一的星辰。
浅陋如它,曾误以为那便是整个天空的形状,误以为星星只有一颗。如今它再也不知道天空的形状,于无尽星海之中,再也找不到属于他的那颗星星。恍然间明白,属于它的,只有那一口老井。
这猕猴走不出这无*,一如我走不出这地狱,他在等一颗星星,让他走出此界的星星,或许当那颗血色妖星的光芒照进这无*中时,这猕猴便会顺着那星光走出无*。到那时,或许吾也会找到离开这地狱界的理由。”
“行了,行了,菩萨,越说我越糊涂,这无*中万物不存,哪来的星光?哎,真是搞不懂您。。”
“呵,觉而不明,是为大智,你不是不明白,只是不愿意去明白罢了,你生而觉明之智,双耳可知天下事,以你的悟性又怎会不明白。你不愿去明白,一如当年,这猕猴与那石猴之事,你明明明白却宁愿自己不明白。佛经云:....”
“澳!菩萨还是赶紧去封印处看看罢,我还是接着睡觉了。比起去明白那废话连篇的佛经,我还是一直趴在您脚下睡觉的好。”听得地藏王又要将那无聊至极的佛经,谛听赶紧打了个哈欠,闭上了双目,慵懒的说到。
“呵呵,你啊,是啊,若是可以,我倒是愿意你一直趴在我脚下睡觉,这猕猴一直在这无*中睡觉,吾亦坐于这幽冥中悟道,只是,世间安得宁静啊。”
“你且在这呆着片刻,吾去去便来。”说罢,一整梵音响起,地藏消失不见。
地藏消失之后,地上俯卧的谛听却是眯起了双眼,看向刚刚折射六耳猕猴的境面出现之处,隐约间有低低的呢喃声响起:“觉而不明吗?我倒是宁愿听不见这世间万物,悟不透这诸天万法。你遮住双眼,封住六只神耳,怕也是如此吧,其实我有时候还挺羡慕你在里面什么都听不到,就是里面有点太无聊了,现在一天不停菩萨念叨两句,我还真有点受不了。”随后谛听双眼再度闭上,洞府之中响起一声声细微的鼾声。
98559/
若是此时佛修听到此话,定会无比惊讶,行无间,落无间!此地竟然便是传说中的十八层地狱!世间大部分佛修都认为,“无色无欲”是对修行境界的形容,是通过不懈的修行,进入西方极乐世界才有机会达到的境界。
但谁能想到,无色无欲不仅不是所谓的极乐净土中的精神,反而是十八层地狱的真正称谓。
须知,佛家将三千世界皆命名为“六欲界”。并将“欲界”包裹其中,而最上层便是“无*”,这就是所谓的“三界”。
“无*”和“欲界”并不是对地理区域的命名,顾名思义,“欲界”是诸般欲望的集合,为诸般生灵特别是人类所有,“*”便是一切色相,一切物质的集合。
而“无色无欲”自然就是超脱其上的至高境界,进入“无*”的恶鬼,将体验到真正的“无间地狱”,即便是飞出十万八千里,也不过是只迈出了一步,即便在里面呆上一亿年,也不过是只过了一瞬间,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行无间,时无间,是谓“无间地狱”。
在这无间地狱中没有任何东西存在,就是时间与空间,这些最基本的概念也被抽离。依托于其上的所有一切,都开始逐渐崩塌,而且这种崩塌将永远没有尽头。
无间之道,沧海之远,玄冥之中,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生死,可是这种永生比死更恐怖,如果不会死亡,便无需努力求存;如果没有敌人,又何必奋力斗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因为太过自然,反而让人忽略了其价值,像是空气一样,可当这一切都没有了,这一切都没有了意义,那又为何生存,为何死去?
而这里,也是天下间唯一能困住这眼通天下,耳达八方的弥猴王的地方,否则,只要有一丁点的事物出现,这弥猴王就能推断出世间一切事物因果,知晓天地之事,此谓“因果禅”论因果之道,就是西天因果佛也无法与之比拟!
此时地藏王又是回到:“即是事情了解,二位,请吧!”说罢,地藏双手一挥,眼前的景象消失不见。
“哎,罢了,即是如此,就不打扰师弟了。”
“老道亦告退了。”说罢,一阵清风吹来,二人消失不见。
如来二人走后,只见谛听探头问道:“菩萨,那猕猴真的会被永远困在无间地狱中?这无间地狱就真没有出来的办法吗?”
闻言,地藏王菩萨只回了两个字:“悟空。”
谛听浑身一抖,似乎联想起了很糟糕的回忆:“唉,您什么都好,就是喜欢打哑谜!我当然知道,只要修成‘四禅八定’,堪破‘空即是色’的真意,就能在无*中自在往来。可悟空又谈何容易,连您都才勉强达到这个境界。”
所谓四禅八定。即是“禅定”,是佛门最重要的修行方式。
四八并举,正好是与无*相对,在无空界为禅,在无*为定。又可分为“四禅定”与“四空定”。
四禅定在于“悟色”,四空定在于“悟空”。
《心经》有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描述的便是四重境界,而且是层层深入,直至最高境界。
明悟了“相由心生”,堪破诸般色相,达到了“色即是空”的境界,就不再受诸般酷刑的折磨,得到了大自在,这便是“悟色”,许多有大智慧大毅力的高僧大德,只要持续不断的修行,都能达到这个境界。
不过“悟空”的真意乃是另一重境界,所谓明心见性,此境界与修为无关,若是悟不透,哪怕是渡过天劫,成就罗汉果位,甚至修成真佛之身,也未必能明悟“空即是色”。
“悟空”之难,可见一斑。
听得谛听之话,地藏王菩萨笑了笑,约莫片刻后,其又缓缓开口:“其实,走不走的出来又怎样呢?
于它而言,人间地府俱相似,一如漂泊在异乡。他的心不知在何方,自然走不到任何地方。就如那井底之蛙,当他费劲千辛万苦,沿着光滑的井壁爬出井外,终于见到了无垠广阔的星空,又有谁知道,它当初向往的不过是小小一片圆形的天空,追逐的不过是那唯一的星辰。
浅陋如它,曾误以为那便是整个天空的形状,误以为星星只有一颗。如今它再也不知道天空的形状,于无尽星海之中,再也找不到属于他的那颗星星。恍然间明白,属于它的,只有那一口老井。
这猕猴走不出这无*,一如我走不出这地狱,他在等一颗星星,让他走出此界的星星,或许当那颗血色妖星的光芒照进这无*中时,这猕猴便会顺着那星光走出无*。到那时,或许吾也会找到离开这地狱界的理由。”
“行了,行了,菩萨,越说我越糊涂,这无*中万物不存,哪来的星光?哎,真是搞不懂您。。”
“呵,觉而不明,是为大智,你不是不明白,只是不愿意去明白罢了,你生而觉明之智,双耳可知天下事,以你的悟性又怎会不明白。你不愿去明白,一如当年,这猕猴与那石猴之事,你明明明白却宁愿自己不明白。佛经云:....”
“澳!菩萨还是赶紧去封印处看看罢,我还是接着睡觉了。比起去明白那废话连篇的佛经,我还是一直趴在您脚下睡觉的好。”听得地藏王又要将那无聊至极的佛经,谛听赶紧打了个哈欠,闭上了双目,慵懒的说到。
“呵呵,你啊,是啊,若是可以,我倒是愿意你一直趴在我脚下睡觉,这猕猴一直在这无*中睡觉,吾亦坐于这幽冥中悟道,只是,世间安得宁静啊。”
“你且在这呆着片刻,吾去去便来。”说罢,一整梵音响起,地藏消失不见。
地藏消失之后,地上俯卧的谛听却是眯起了双眼,看向刚刚折射六耳猕猴的境面出现之处,隐约间有低低的呢喃声响起:“觉而不明吗?我倒是宁愿听不见这世间万物,悟不透这诸天万法。你遮住双眼,封住六只神耳,怕也是如此吧,其实我有时候还挺羡慕你在里面什么都听不到,就是里面有点太无聊了,现在一天不停菩萨念叨两句,我还真有点受不了。”随后谛听双眼再度闭上,洞府之中响起一声声细微的鼾声。
98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