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希望自己的团体能够更团结,并且团结更多的力量共同的蓝图而努力、奋斗。

    结党是否必然谋私?在权力均衡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似乎也是必然的,就好像李彦现在若是能够建党,肯定会大肆起用党内的官员,虽然他的出点可以说是为了共同的蓝图,只有这些有共同目标的人,才会形成合力。

    思前想后,李彦觉得眼下建党的条件还不成熟,这个时候建党,差不多是将他们这个群体竖成靶子,让朝野的反对派猛烈攻击。

    虽然不能公开建党,李彦却希望原来松散的复辽系、华夏系,能够形成更紧密的群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和目标,不会因为个人私利而失去行动的一致性。”

    事实上,复辽系已经有一个比较成形的组织系统,那就是讲武堂、讲武学堂和兵战俱乐部,辽东为战而生,军事始终是核心,辽东的民政就是军事后勤,因而这个系统基本囊括了复辽系的核心成员,包括包有才、郑书、茅元仪等人,也都是讲武堂成员。

    而现在参与中政权,这个体系显然要进行改变。

    此外,以华夏社为核心形的华夏系,在思想上也比较倾向于新政,加上因为利益和立场关系,会站在新政这边的商人群体,他们也基本上参加了几个技术协会、海商协会、工商协会等等。

    李彦希望对些体系进行梳理,形成金字塔式的政治机构,各种协会、会社吸引商人、士绅和读书人加入,成为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像华夏社这样的精英会社要注意吸收精英,作为中坚阶层存在;此外还需要一个组织性更强的会社,将那些目标明确、信念坚强的人员吸收进来,成为核心力量。

    晚明文人结社已经比常见多以文学制艺的名义出现当然像李彦他们这种极受瞩目的高官显然也不适合加入会社,作为指导倒是可以的。

    华社原本是出版、行报刊的报社,因为吸纳大量的撰稿和编审,后来又办了华夏学堂,俨然成为温和新学的祥地这里出去的人,因为思想上同传统的士大夫、官吏有所不同渐形成了一个华夏系。

    与复辽系比较起来。华夏系组织更松散。充其量就跟当初地东林党差不多。李彦地意思。是在华夏社下。增加一个华夏学社华夏学社。来吸引华夏系中想更开明地那一部分。

    此。他们手上地一些学堂及华夏社设在各地分支。也可以组织相类似地学社当然名字可以不叫华夏社。而且最好是不要叫。但是在目标、组织原则方面。可以尽量一致。各社再以联盟地形式。形成一致步调。这就是将来地中坚力量。

    华夏学社地组织构建。李彦交给了夏熙、宋钟国。夏熙在华夏社中影响很大。而宋钟国在这方面更有经验。毕竟现在地讲武堂体系。他曾经全程参与。非常熟悉。

    而讲武堂作为军中体系。将独立存在。

    以华夏社和学堂为中心。构建各地地学社。形成中坚力量。

    而其中地精英分子。则可以挑选出来。加入华夏学社。并依托华夏书院。进行交流沟通。

    而像李彦他们这些核心层,基本上就会涉及到很多私密,将限定为一个规不大的小圈子,李彦正式定下名字,就叫共和社。

    虽然说最终商定的架构,距离李彦理想中的目标还要差很多,不过通过这些复杂、分散的会社,基本上能够对下面的成员和组织形成影响,并在需要的时候,取得一致的步调,应该说也是挺大的进展。

    “咱们结党、结社,根本目的还在于团结,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实现咱们的蓝图,”餐桌上,大家也只是讨论基本的原则和方向,至于细节,那还要继续研究和完善,不过时间上也会比较紧,李彦希望能在明年春天的国士推选中,就挥作用,如果能够在国士院中控制局面,那自然最好。

    说到国士推选,大家神色都挺严峻的,毕竟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还比较弱,如今只有依靠华夏社,还有工商行会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希望有更多的“自己人”,能够给推举上。

    晚宴过后,李彦特地将夏熙、石柱国、宋钟国给留了下来,商量国士推举的事情:“如今地方上已经开始运作,不过最后的操作方案还没有出来,眼下看来,最可能拥有推举

    举权的,先是有功名在身的士绅,举人以上功名、的朝廷官员,这些是毫无问的;秀才、监生基本上也能够获得资格;童生就很难说,我是倾向于到了一定年纪的童生,也都可以参加推举,特别优异,也可以被推举。”

    夏熙点了点头说道:“拥有推举权越多,则于华夏社的成员更有利,毕竟经商声名往往能够布达州县,获得更多的票数。”

    “然也,若是人多,则不容易为收买、串连,而报刊更容易挥公而告之的作用,”石柱国也点头称是。

    “石社长说得好,若只是举人、官吏,肯定让那些老腐的家伙占了便宜,”宋钟国咧嘴笑道。

    李彦点点头,能够让更多的人拥有推举权,自然是他想要达成的目标,不过,朝中的阻力也很大,有人认为进士、举人和秀才都有一张相同效果的推举票,这简直就是没有上下尊卑。

    有些观念要改来很难,何况地方上如何操作也是一个问题,因而这第一次国士推举,所涉及的范围必然有限,也就是说,能够参加推举的人群,会受到一些限制。

    “最可能的,还是拥有秀才上功名,以及各地的乡老、有名望的士绅,这就可能扩展到祖上三代以内有功名的人家,总而言之,你们先根据这个情况,推演一下最终的结果,年前怕是就要定下来,咱们得有针对性地想些办法!”李彦想了想说道。

    “此外,就是有望的乡绅如何界定,估计会以在乡间所行善事等为主,譬如捐赠、捐建桥梁、道路、学堂等等,”李彦笑了笑,历朝历代,都有“捐”这一说,譬如国子监监生的身份本来很清贵、重要,监生可以直接参加会试,监生就有“举监”、“贡监”、“捐监”之分,而到了清朝,都可以直接捐官,这种为乡里捐建桥梁、学堂,给予乡绅的名号,可谓理所当然。

    夏熙笑了笑道:“这个事,可以让商会出面,所谓日行一善,想来很多人是愿意的。”

    李点了点头,若是这一条能够确定下来,那么很多商人就可以成为国士候选人,无非就是花点钱而已,却能获得可观的政治、社会效益,有实力的商人,自然愿意。只要能成为候选人,接下去挥的空间就很大了。

    李彦又和众人商量了一些他的细节,如今具体的操作办法在内阁尚没有商定,他们也是就可能的做法进行商讨,评估可能带来的影响,力争对己方更为有利。

    此是将一些要做的事情先行布置下去,可以和会社的组织在一起办,能否组织好这次全国性的推举,显然还有很多要做的事情。

    因为年后很快就要展开国士的推举,李彦找了个机会,在内阁会议中,提起有关国士推举的议题。

    按照有明一代的惯例,推举、包括科举这些都属于礼部操办,李彦提出,国士院的地位然,再由礼部来操办,显然并不合适,而国士院事关国家法度、未来大计,因而提议专门设立一个机构,进行操办,待推举结束以后,可成为国士院的下属机构。

    此外,就是对于推举过程的监督,则应当由三法司抽调精干力量,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对推举行为进行审查,以确保过程的公正、公平。

    因为之前已经有所沟通,并且围绕国士院是不是要办,国士院能有哪些权力,朝野内外曾经爆过一场持续很久,一直到现在都还在进行的论战,对于这些大的原则和方向,已经达成共识,所以很快就先确定下来。

    正如李彦所预想的那样,争论的焦点,先就出现在推举人、候选人的资格上,这个问题,同样争论很久,但却一直无法形成妥协和一致。这一次,李彦放弃了原先一直要求尽量放开这两种权力的做法,同意提高门槛,还是将推举人的资格限定在考中院试,获得秀才功名的士绅。

    除了这些有功名的人,三代以内出过举人的家族,可以增加一人参加推举,五代以内有过进士的家族,同样可以得到一个名额。

    而李彦所关注的“名望卓著”的乡绅这一点,竟然也没有什么正义,只要是捐建桥梁建筑、出资兴办学堂的乡绅,经乡老推举,地方官认定,也可以获得相应的推举和候选资格。

章节目录

大明天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半埂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五零章 政党-大明天工顶点,大明天工,笔趣阁并收藏大明天工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