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君臣(六)-将血有声小说全集
第十三卷 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君臣(六)-将血有声小说全集-将血-笔趣阁
将血
作者:河边草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至此,君臣两人说起了闲话。
说是闲话,但实际上,一个皇帝,一个大将军,话题中涉及到的,哪里逃得出国事的范畴。
草原胡人这次在西北天狼原上,与西夏左厢军司激战竟月,损伤惨重,也砍下了左厢军司司主,西夏名将李元翰的脑袋,为大秦立下了战功。
所以明年草原诸部需要好好安抚一番,大将军木华黎是该调回来参加中原之战,还是让其留在草原上继续统领草原诸部兵马。
西北战事告一段落,但到底还有着首尾,诸将之封赏和这也密切相关,君臣两人就此事很是商量了一番。
然后,还有折汇待罪回朝,该怎么处置,在这个上面,皇帝陛下跟赵石明言,不可能将大将军折汇定罪处斩,最多,削官夺爵,比照折木河,吴宁两位大将军的旧例,赶回家中养老了事。
赵石对折汇虽深恶痛绝,却也不为己甚,他也明白,朝廷在重处折汇之后,还要想方设法的安抚折氏。
不过没了大将军折汇,折家的没落已经无可避免,当然,中原之战将启,折氏这样的将门在其中还有机会。
但无论是大将军赵石,还是大将军张培贤等人,皆不会再给折氏过多的机会,对于这样底蕴深厚的门阀世家,辉煌的时候朋友很多,一旦有了败落的迹象,那么它的敌人照样比比皆是。
至于很可能在明年春末开启的中原之战,君臣两人皆避而不谈,其实他们都清楚。到时候中原之战的焦点。定然在河南。
皇帝陛下想的是。如果战事顺遂,一战而定开封,后周也许不会就此亡国,但也只剩下苟延残喘的份了,之后战事进行下去,用两到三年的功夫,覆灭后周,那么中原天下。也就只剩下一个南唐了。
而赵石想的则不一样,中原之战,在他看来,是汉人间不可避免的内耗,艰难之处,比之他领兵伐夏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原大地之上,到处都是坚城要塞,以大秦之兵锋,或可逞一时之快,占据优势。但战事连绵,秦军不会很快结束中原之战。
而他所预估的时间表。则是少则五年,多则十年,大秦都要被拖在中原腹地之上。
因为他虽然不太清楚蒙古人灭宋用了多少年,但他却晓得,在另一个时空当中,蒙古人数攻襄阳而不得,在襄阳城下,还死了一位蒙古皇帝。
襄阳,可以说是江北最坚固的一座堡垒,又有后周名将岳东雷这样的大将把守,换了秦军,估摸着在襄阳城下,也要吃尽苦头。
但这些话他不会明说,即便说了,除了损伤将士士气,受人攻讦之外,没有太多的用处。。。。。。。
而他力主伐夏,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判断,攻取金国半壁江山,消弱草原诸部实力,将蒙古人困在东北,有意无意之间,已经为中原之战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
至于战事到底能打成什么样子,等着瞧便是了,战阵之上,意外总不会少,说不定,秦军真能将后周京师开封一鼓而下呢。
其实皇帝陛下很想就这个话题聊一聊,但最终,君臣两人都避开了,因为他们都清楚,大将军赵石不宜在此事上过多的指手画脚。
他这些年立下的战功太多,一旦露出要掌控中原之战的意思来,会引起朝野内外的全面攻讦,无论是河洛的张大将军所部,甚或是杜山虎所部,都不愿将眼瞅着到手的功劳让出来了。
他们已经陈兵河中,河洛太久了,就等着大将军赵石伐夏功成,而之所以能等到现在,还是赵石对他们做出了承诺的缘故。
这些关节,无论皇帝陛下,还是赵石,心里都明镜相仿,自然也就没有就这个话题谈论的余地了。
这个时候,赵石终于谈起了国武监。
对于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来说,国武监这里可以说是格局太小了一些,但赵石还是郑重其事的向皇帝陛下表明,他会重新整顿国武监,甚至于,回京之后他准备以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国武监之上。
说实话,国武监已经容不下一位战功如此之著的大将军了,但赵石之前做了足够充分的铺垫,此事好像也就顺理成章了。
皇帝陛下也能理解赵石此议,他以为,当初赵石创立国武监,用了将近五六年的时光,将国武监从无到有整饬的好生兴旺,同时创建了猛虎武胜军这样一支皇帝亲军出来。
这都是大将军赵石的心血所在,回京之后,自然要多照看一些。
而再一想,还有比国武监山长更清闲的职位吗?想到这个,皇帝陛下心里也是苦笑,这是连养老的地方都找好了吗?也不想想,自己才多大的岁数,他们君臣二人,都可以说是年富力强,怎么就有了这么多的暮气呢?
但他不明白,在赵石看来,国武监是大秦第一所真正的军事院校,猛虎武胜军的成功,也证明了国武监的价值所在。
他的雄心,皇帝陛下不知道,外间的将领们也不清楚,朝臣们更是懵然不知,在他的设想中,有了国武监这样的种子,只要生根发芽,将来大秦的军伍,将能控制在一个极低的数字上面。
这是无数历史事实都证明了的事情,只要国武监能在大秦开枝散叶,那么,职业军人将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取代如今那些半职业的士卒,这么一来,第一个直接后果便是精兵简政。。。。。。。。
职业士兵组成的军旅,将用很少人数,便能战胜那些漫无军纪,身上还带着土腥味的看似强大的敌人。
而他用数载的时间,创立了国武监,然后匆匆出征,国武监发展至今,也多出了太多其他的味道,看似繁荣,但在赵石看来,却已经开始背离他的本意。
他要的是走出国武监的都是坚强的军人,而非满嘴之乎者也,文不成武不就的废物。。。。。。。。。
这次回京,他已经决意革除国武监旧弊,并让国武监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不过到底能做成什么模样,赵石心里也没底,不过无论胜败,对于如今的他来说,已经无关紧要,这只是他做出的尝试而已,即便小败,他还是大秦上将,无损于其威权。
而且,皇帝陛下也不算猜错,赵石回京,总要找个事情来做,与其在其他事上纠缠不休,不如一如当年,躲到国武监去,也能少沾些麻烦。
皇帝陛下自以为知晓了赵石的意图,随口便答应了下来,还很是勉励宽慰了几句,有了皇帝陛下的允准,赵石之后行事便能顺遂的多了。
君臣这一番倾谈,直到日暮时分才结束,因为皇帝陛下已不胜酒力。
君臣把臂而出,皇帝陛下身子已经开始摇晃,口齿也不太清晰了,换句直白点的话,就是喝多了。
醉眼迷离之中,皇帝陛下还是摆活着,“柱国且去,朕定不负你。”
太监宫人们顿时围了上来,将皇帝陛下搀住,他们都是头一次看到皇帝陛下酒醉的模样,不由自主的便有些埋怨大将军,为何将皇帝陛下灌成这样。
也许换个旁人的话,官大些的,他们便敢埋怨几句,官小些的,他们就能呵斥连声,当然,换个人也不会跟皇帝陛下促膝相谈数个时辰,那得是多大的荣耀。
而大将军赵石当面,给个天做胆,他们也不敢露出半分不满出来,还要谄笑着,问大将军是否也醉了,要不要在宫中休歇一晚,或者给弄些醒酒汤之类的。
赵石那是没有一丁点的醉意,以他的酒量,灌倒皇帝陛下十次八次都有余,遂摆手吩咐,“赶紧扶陛下歇息去吧,照看好了,别出差错,找个人,带我去慈安宫。”
太监们诺诺连声,心中也在咂舌,果然是大将军赵柱国,在宫中就敢随意吩咐陛下近侍,换了同门下平章事李大人当面,也不会这么逾越吧?
不过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还是麻利的扶着陛下登上龙辇,往皇帝寝宫方向而去,留下不下五六个人,打着灯笼,引领着赵石往慈安宫方向而来。
慈安宫中,灯火通明,因为大将军赵石的家眷被招入了宫内,慈安宫左近的先帝妃嫔们,也都听了消息,打扮的花枝招展,聚到了慈安宫这里。
她们先前在后宫之地可能风光过,但现在嘛,却大多都属于宫内过气的人物,先帝宠爱的妃嫔,都在西山守陵,剩下的都是些孤魂野鬼,在宫内战战兢兢的过活。
说实话,已经没多少人在意她们,她们聚居于此,得太皇太后娘娘庇护,这里一切都在围着太皇太后娘娘转悠。
外朝的事情,离她们更加的遥远,不过,既然如日中天的大将军赵石家眷到了这里,她们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如能说上一两句话,结下些交情,等。。。。。。太皇太后百年之后,不定就又是一张护身符。(未完待续。。)
说是闲话,但实际上,一个皇帝,一个大将军,话题中涉及到的,哪里逃得出国事的范畴。
草原胡人这次在西北天狼原上,与西夏左厢军司激战竟月,损伤惨重,也砍下了左厢军司司主,西夏名将李元翰的脑袋,为大秦立下了战功。
所以明年草原诸部需要好好安抚一番,大将军木华黎是该调回来参加中原之战,还是让其留在草原上继续统领草原诸部兵马。
西北战事告一段落,但到底还有着首尾,诸将之封赏和这也密切相关,君臣两人就此事很是商量了一番。
然后,还有折汇待罪回朝,该怎么处置,在这个上面,皇帝陛下跟赵石明言,不可能将大将军折汇定罪处斩,最多,削官夺爵,比照折木河,吴宁两位大将军的旧例,赶回家中养老了事。
赵石对折汇虽深恶痛绝,却也不为己甚,他也明白,朝廷在重处折汇之后,还要想方设法的安抚折氏。
不过没了大将军折汇,折家的没落已经无可避免,当然,中原之战将启,折氏这样的将门在其中还有机会。
但无论是大将军赵石,还是大将军张培贤等人,皆不会再给折氏过多的机会,对于这样底蕴深厚的门阀世家,辉煌的时候朋友很多,一旦有了败落的迹象,那么它的敌人照样比比皆是。
至于很可能在明年春末开启的中原之战,君臣两人皆避而不谈,其实他们都清楚。到时候中原之战的焦点。定然在河南。
皇帝陛下想的是。如果战事顺遂,一战而定开封,后周也许不会就此亡国,但也只剩下苟延残喘的份了,之后战事进行下去,用两到三年的功夫,覆灭后周,那么中原天下。也就只剩下一个南唐了。
而赵石想的则不一样,中原之战,在他看来,是汉人间不可避免的内耗,艰难之处,比之他领兵伐夏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原大地之上,到处都是坚城要塞,以大秦之兵锋,或可逞一时之快,占据优势。但战事连绵,秦军不会很快结束中原之战。
而他所预估的时间表。则是少则五年,多则十年,大秦都要被拖在中原腹地之上。
因为他虽然不太清楚蒙古人灭宋用了多少年,但他却晓得,在另一个时空当中,蒙古人数攻襄阳而不得,在襄阳城下,还死了一位蒙古皇帝。
襄阳,可以说是江北最坚固的一座堡垒,又有后周名将岳东雷这样的大将把守,换了秦军,估摸着在襄阳城下,也要吃尽苦头。
但这些话他不会明说,即便说了,除了损伤将士士气,受人攻讦之外,没有太多的用处。。。。。。。
而他力主伐夏,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判断,攻取金国半壁江山,消弱草原诸部实力,将蒙古人困在东北,有意无意之间,已经为中原之战创造了一个好的环境。
至于战事到底能打成什么样子,等着瞧便是了,战阵之上,意外总不会少,说不定,秦军真能将后周京师开封一鼓而下呢。
其实皇帝陛下很想就这个话题聊一聊,但最终,君臣两人都避开了,因为他们都清楚,大将军赵石不宜在此事上过多的指手画脚。
他这些年立下的战功太多,一旦露出要掌控中原之战的意思来,会引起朝野内外的全面攻讦,无论是河洛的张大将军所部,甚或是杜山虎所部,都不愿将眼瞅着到手的功劳让出来了。
他们已经陈兵河中,河洛太久了,就等着大将军赵石伐夏功成,而之所以能等到现在,还是赵石对他们做出了承诺的缘故。
这些关节,无论皇帝陛下,还是赵石,心里都明镜相仿,自然也就没有就这个话题谈论的余地了。
这个时候,赵石终于谈起了国武监。
对于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来说,国武监这里可以说是格局太小了一些,但赵石还是郑重其事的向皇帝陛下表明,他会重新整顿国武监,甚至于,回京之后他准备以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国武监之上。
说实话,国武监已经容不下一位战功如此之著的大将军了,但赵石之前做了足够充分的铺垫,此事好像也就顺理成章了。
皇帝陛下也能理解赵石此议,他以为,当初赵石创立国武监,用了将近五六年的时光,将国武监从无到有整饬的好生兴旺,同时创建了猛虎武胜军这样一支皇帝亲军出来。
这都是大将军赵石的心血所在,回京之后,自然要多照看一些。
而再一想,还有比国武监山长更清闲的职位吗?想到这个,皇帝陛下心里也是苦笑,这是连养老的地方都找好了吗?也不想想,自己才多大的岁数,他们君臣二人,都可以说是年富力强,怎么就有了这么多的暮气呢?
但他不明白,在赵石看来,国武监是大秦第一所真正的军事院校,猛虎武胜军的成功,也证明了国武监的价值所在。
他的雄心,皇帝陛下不知道,外间的将领们也不清楚,朝臣们更是懵然不知,在他的设想中,有了国武监这样的种子,只要生根发芽,将来大秦的军伍,将能控制在一个极低的数字上面。
这是无数历史事实都证明了的事情,只要国武监能在大秦开枝散叶,那么,职业军人将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取代如今那些半职业的士卒,这么一来,第一个直接后果便是精兵简政。。。。。。。。
职业士兵组成的军旅,将用很少人数,便能战胜那些漫无军纪,身上还带着土腥味的看似强大的敌人。
而他用数载的时间,创立了国武监,然后匆匆出征,国武监发展至今,也多出了太多其他的味道,看似繁荣,但在赵石看来,却已经开始背离他的本意。
他要的是走出国武监的都是坚强的军人,而非满嘴之乎者也,文不成武不就的废物。。。。。。。。。
这次回京,他已经决意革除国武监旧弊,并让国武监迈出最为关键的一步,不过到底能做成什么模样,赵石心里也没底,不过无论胜败,对于如今的他来说,已经无关紧要,这只是他做出的尝试而已,即便小败,他还是大秦上将,无损于其威权。
而且,皇帝陛下也不算猜错,赵石回京,总要找个事情来做,与其在其他事上纠缠不休,不如一如当年,躲到国武监去,也能少沾些麻烦。
皇帝陛下自以为知晓了赵石的意图,随口便答应了下来,还很是勉励宽慰了几句,有了皇帝陛下的允准,赵石之后行事便能顺遂的多了。
君臣这一番倾谈,直到日暮时分才结束,因为皇帝陛下已不胜酒力。
君臣把臂而出,皇帝陛下身子已经开始摇晃,口齿也不太清晰了,换句直白点的话,就是喝多了。
醉眼迷离之中,皇帝陛下还是摆活着,“柱国且去,朕定不负你。”
太监宫人们顿时围了上来,将皇帝陛下搀住,他们都是头一次看到皇帝陛下酒醉的模样,不由自主的便有些埋怨大将军,为何将皇帝陛下灌成这样。
也许换个旁人的话,官大些的,他们便敢埋怨几句,官小些的,他们就能呵斥连声,当然,换个人也不会跟皇帝陛下促膝相谈数个时辰,那得是多大的荣耀。
而大将军赵石当面,给个天做胆,他们也不敢露出半分不满出来,还要谄笑着,问大将军是否也醉了,要不要在宫中休歇一晚,或者给弄些醒酒汤之类的。
赵石那是没有一丁点的醉意,以他的酒量,灌倒皇帝陛下十次八次都有余,遂摆手吩咐,“赶紧扶陛下歇息去吧,照看好了,别出差错,找个人,带我去慈安宫。”
太监们诺诺连声,心中也在咂舌,果然是大将军赵柱国,在宫中就敢随意吩咐陛下近侍,换了同门下平章事李大人当面,也不会这么逾越吧?
不过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还是麻利的扶着陛下登上龙辇,往皇帝寝宫方向而去,留下不下五六个人,打着灯笼,引领着赵石往慈安宫方向而来。
慈安宫中,灯火通明,因为大将军赵石的家眷被招入了宫内,慈安宫左近的先帝妃嫔们,也都听了消息,打扮的花枝招展,聚到了慈安宫这里。
她们先前在后宫之地可能风光过,但现在嘛,却大多都属于宫内过气的人物,先帝宠爱的妃嫔,都在西山守陵,剩下的都是些孤魂野鬼,在宫内战战兢兢的过活。
说实话,已经没多少人在意她们,她们聚居于此,得太皇太后娘娘庇护,这里一切都在围着太皇太后娘娘转悠。
外朝的事情,离她们更加的遥远,不过,既然如日中天的大将军赵石家眷到了这里,她们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如能说上一两句话,结下些交情,等。。。。。。太皇太后百年之后,不定就又是一张护身符。(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