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义因为要准备起义造反上梁山,虽然那边主要是水路,但出去打江山,骑兵最为重要,所以他就开始蓄养马匹。这些辽国人和辽国后面的女真人、蒙古人经过多年和中原汉人的贸易后都变得狡猾多诈,他们清楚知道中原上国迫切需要他们的马匹,就坐地哄抬物价,于是在北地相当物美价廉的东西交到卢俊义手下时就翻了五六倍不止。卢俊义也因此恼羞成怒抬高食盐、茶叶、粮食的走私价格,使得北地人被迫降低了一点马匹价格,但每一匹很普通的马也都要二十多贯,稍微好些让将领骑乘的马匹都要上百贯;流入中土在南方交易的马匹的价格更是翻了几番。
卢俊义从北地(指辽国、女真部落,后来又加上蒙古部落)走私进来的马匹,绝大多数都是奉献给了梁中书的大名留守司。辽国是严禁跟大宋搞官市时贩卖给宋国马匹,即便有时候会施舍一点,都是上不得战场只能拉货的驽马。梁中书麾下十多万禁军,扼守宋国北大门,防御辽国的铁骑入侵,虽然有了盟约,但不守信的辽人还是会时常进行小规模的烧杀抢掠,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悍然大动手呢。所以梁中书麾下至少要保持一万左右的骑兵,所以需要一万多战马,基本上都要靠卢俊义走私所得。而且梁中书手下并无擅长养马之人,战马死亡率甚高,所以几乎每年都要添置约三千匹战马。北地人卖给卢俊义一匹马的均价大概是二十贯,卢俊义狠心卖给梁中书要一百二十贯,自然其中至少有三十贯是给梁中书的回扣,而梁中书这厮给朝廷报的价格则是二百贯(这个是江南交易马匹的价格)。卢俊义另外还有一千匹是卖给其他地方的禁军和地方地主武装,售价也是一百二十贯。刨除风险人工费,算下来,卢俊义一年从这上面能赚到三十万贯。
自从萌生了起事的念头,开始做起义准备了,卢俊义就尽量以次充好地给梁中书送去那三千匹马(自然要贿赂梁中书那边的牧监了),大幅减少对其他势力的供马,同时大力开辟对蒙古诸部落的卖马生意(那边便宜,有些部落一匹良马十贯都不用,但是每次进马一般都不能过一百匹,否则很难过辽境)。就这样辛辛苦苦地节流开源,终于攒出了一千匹好马。
卢俊义将马匹养在河北以西靠近太行山的一处隐蔽非常的马场里,那马场不算良好,水草只是一般,根本无法跟燕云十六州背后的大草原和以西的河套地区相比,再加上卢俊义手下并无擅长养马医马的人物,所以这些北国的马匹从大草原来到河北地界后就开始水土不服,纷纷病倒,已经6续死掉了一百多头,卢俊义心急如焚,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买来的。
这时候燕青突然想起来一个人,皇甫端。此人善能相马,熟悉马匹的头口寒暑病症,对症下药用针,无不痊愈,真有伯乐之材。原是幽州人氏,后来不愿为辽人做事,就逃亡到东昌府,因医治好没羽箭张清的爱马,故两人结好,就此在张清照顾下,皇甫端定居在东昌府里。因为他碧眼黄须,貌若番人,以此人称为紫髯伯。
卢俊义了解清楚了皇甫端的事情后皱眉道:“请他最为合适不过,可是谁知道他愿不愿来河北,如果他不愿意来,我们强迫他来岂不是得罪了张清?”
燕青道:“他当然愿意来,大哥可知道他为什么要从幽州跑到山东,就是因为他父亲得罪了一个当地契丹权贵,被那恶人寻隙报仇,血洗了他全家八十口,唯独皇甫端一人逃了出来。那仇人正是现任的辽国南院大王耶律得重,乃是辽国皇帝的弟弟,此等血海深仇他能指望谁来报,是那兵微将寡权小力薄的张清还是雄才大略、富可敌国、装备精良的您呢?你只需要修书一封,言明能帮他报的此等血仇,他自然会赶来相从。”卢俊义大喜,忙修书一封,托手下精明之人赶去东昌府送给皇甫端。
几天后皇甫端果然来到了河北。卢俊义坦诚相见,把自己的雄心壮志都告诉了皇甫端。皇甫端淤积多年的忧愤抒出来不少,当时表示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力争能把死马医成病马,病马医成好马,只是希望卢俊义真的能兑现他的理想和诺言。
卢俊义还特地委托他建立了一个兽医班,让他带了十几位学徒,希望日后骑兵扩充到上万,他们能保证这几万的马匹不会出现大的疫病。而且还委托皇甫端教授那些养马的马工们如何合理科学的养马。
在皇甫端和他的学徒们的精心照料下,马场里的九百匹马(原来的一千多匹,死了一百多匹)不仅全数痊愈,而且生殖能力也都增强了,过了几个月,多出了一百多匹小马驹。
皇甫端信心足足地说,只要给他一万匹好马和一片好马场,就不需要卢俊义再花银子买马了。
皇甫端那么讲。卢俊义大喜。但同时想到。皇甫端只是一个养马和治马地。没有想得更深。如果真有一万匹好马和一片好马场所代表地意义。就是至少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了。好马场基本都在宋境之外。一万匹好马代表了至少手下有十几万兵。卢俊义哑然失笑。不过皇甫端能保证这些马不死还能很快繁殖。确实是大功一件。日后骑兵地统领能够封为大将地话。他皇甫端最起码是一个中将。
养马地话。饲料消耗是一个巨大地考验。一匹马每日需要食物大约三十斤。饲料除了主食饲草外。还可喂麦糠、燕麦、大麦、豆饼等。一般都是精粗饲料交替喂养。如此计算一匹马每年消耗饲料一万多斤。卢俊义寻觅到地那个草场隐秘是够隐秘。可是面积不大、牧草不好。根本支撑不了再多马匹地喂养。卢俊义想起来一种植物。号称是“牧草之王”。用来种植在这草场上应该可以支撑一些时间吧。
那种牧草正是苜蓿。是汉代引进中原地优质牧草。一般亩产一万斤鲜草。一年能生长三到六次。苜蓿茎枝收割後能迅再生出大量新茎。因此每个生长季节内又可收割乾草一次至十三次之多。既可青饲鲜喂。也可调制成草粉。代替或部分代替精料。制成配合饲料。
那草场只有五千亩。原来地牧草很是不堪。自从种植了苜蓿后。一年可以收获牧草达到三万万斤之多。这个马场便足以喂养三万马匹。只是为了马匹能够自由跑动不圈养地话。这样小规模地马场还是保持五千匹马以下吧。
这马场初始有一千匹马。其中种马三百匹。生产母马七百匹。马匹地年自然繁殖率大约是百分之六十。成活率按百分之九十计算。每年马群大约自然增加百分之五十。三年内马群存栏数将达到二千八百匹。五年内六千匹。(当然这是在几年内一匹马也不出栏地假设下)。
而在皇甫端地精心照料下。这些马地繁殖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成活率近百分之九十九。如此三年内存栏数将达到六千八百头。
养了几个月马后,卢俊义有信心在日后组建一批强悍的骑兵北攻蛮族,同时也明白了,地理因素决非宋朝马政失败的主要原因,马政在人不在地理,赵宋体制下没有几个官僚是真正重视养马的。由此联想,宋朝失去燕云也不是最后沦亡的的理由。古人说,在德不在险,卢俊义说,在人不在险。国防天险丢失不是宋朝不敌游牧民族的主因。宋朝是君昏臣暗,是战略、方针、路线、政策的总失败,这是根子。
卢俊义从北地(指辽国、女真部落,后来又加上蒙古部落)走私进来的马匹,绝大多数都是奉献给了梁中书的大名留守司。辽国是严禁跟大宋搞官市时贩卖给宋国马匹,即便有时候会施舍一点,都是上不得战场只能拉货的驽马。梁中书麾下十多万禁军,扼守宋国北大门,防御辽国的铁骑入侵,虽然有了盟约,但不守信的辽人还是会时常进行小规模的烧杀抢掠,谁知道什么时候就悍然大动手呢。所以梁中书麾下至少要保持一万左右的骑兵,所以需要一万多战马,基本上都要靠卢俊义走私所得。而且梁中书手下并无擅长养马之人,战马死亡率甚高,所以几乎每年都要添置约三千匹战马。北地人卖给卢俊义一匹马的均价大概是二十贯,卢俊义狠心卖给梁中书要一百二十贯,自然其中至少有三十贯是给梁中书的回扣,而梁中书这厮给朝廷报的价格则是二百贯(这个是江南交易马匹的价格)。卢俊义另外还有一千匹是卖给其他地方的禁军和地方地主武装,售价也是一百二十贯。刨除风险人工费,算下来,卢俊义一年从这上面能赚到三十万贯。
自从萌生了起事的念头,开始做起义准备了,卢俊义就尽量以次充好地给梁中书送去那三千匹马(自然要贿赂梁中书那边的牧监了),大幅减少对其他势力的供马,同时大力开辟对蒙古诸部落的卖马生意(那边便宜,有些部落一匹良马十贯都不用,但是每次进马一般都不能过一百匹,否则很难过辽境)。就这样辛辛苦苦地节流开源,终于攒出了一千匹好马。
卢俊义将马匹养在河北以西靠近太行山的一处隐蔽非常的马场里,那马场不算良好,水草只是一般,根本无法跟燕云十六州背后的大草原和以西的河套地区相比,再加上卢俊义手下并无擅长养马医马的人物,所以这些北国的马匹从大草原来到河北地界后就开始水土不服,纷纷病倒,已经6续死掉了一百多头,卢俊义心急如焚,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买来的。
这时候燕青突然想起来一个人,皇甫端。此人善能相马,熟悉马匹的头口寒暑病症,对症下药用针,无不痊愈,真有伯乐之材。原是幽州人氏,后来不愿为辽人做事,就逃亡到东昌府,因医治好没羽箭张清的爱马,故两人结好,就此在张清照顾下,皇甫端定居在东昌府里。因为他碧眼黄须,貌若番人,以此人称为紫髯伯。
卢俊义了解清楚了皇甫端的事情后皱眉道:“请他最为合适不过,可是谁知道他愿不愿来河北,如果他不愿意来,我们强迫他来岂不是得罪了张清?”
燕青道:“他当然愿意来,大哥可知道他为什么要从幽州跑到山东,就是因为他父亲得罪了一个当地契丹权贵,被那恶人寻隙报仇,血洗了他全家八十口,唯独皇甫端一人逃了出来。那仇人正是现任的辽国南院大王耶律得重,乃是辽国皇帝的弟弟,此等血海深仇他能指望谁来报,是那兵微将寡权小力薄的张清还是雄才大略、富可敌国、装备精良的您呢?你只需要修书一封,言明能帮他报的此等血仇,他自然会赶来相从。”卢俊义大喜,忙修书一封,托手下精明之人赶去东昌府送给皇甫端。
几天后皇甫端果然来到了河北。卢俊义坦诚相见,把自己的雄心壮志都告诉了皇甫端。皇甫端淤积多年的忧愤抒出来不少,当时表示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力争能把死马医成病马,病马医成好马,只是希望卢俊义真的能兑现他的理想和诺言。
卢俊义还特地委托他建立了一个兽医班,让他带了十几位学徒,希望日后骑兵扩充到上万,他们能保证这几万的马匹不会出现大的疫病。而且还委托皇甫端教授那些养马的马工们如何合理科学的养马。
在皇甫端和他的学徒们的精心照料下,马场里的九百匹马(原来的一千多匹,死了一百多匹)不仅全数痊愈,而且生殖能力也都增强了,过了几个月,多出了一百多匹小马驹。
皇甫端信心足足地说,只要给他一万匹好马和一片好马场,就不需要卢俊义再花银子买马了。
皇甫端那么讲。卢俊义大喜。但同时想到。皇甫端只是一个养马和治马地。没有想得更深。如果真有一万匹好马和一片好马场所代表地意义。就是至少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了。好马场基本都在宋境之外。一万匹好马代表了至少手下有十几万兵。卢俊义哑然失笑。不过皇甫端能保证这些马不死还能很快繁殖。确实是大功一件。日后骑兵地统领能够封为大将地话。他皇甫端最起码是一个中将。
养马地话。饲料消耗是一个巨大地考验。一匹马每日需要食物大约三十斤。饲料除了主食饲草外。还可喂麦糠、燕麦、大麦、豆饼等。一般都是精粗饲料交替喂养。如此计算一匹马每年消耗饲料一万多斤。卢俊义寻觅到地那个草场隐秘是够隐秘。可是面积不大、牧草不好。根本支撑不了再多马匹地喂养。卢俊义想起来一种植物。号称是“牧草之王”。用来种植在这草场上应该可以支撑一些时间吧。
那种牧草正是苜蓿。是汉代引进中原地优质牧草。一般亩产一万斤鲜草。一年能生长三到六次。苜蓿茎枝收割後能迅再生出大量新茎。因此每个生长季节内又可收割乾草一次至十三次之多。既可青饲鲜喂。也可调制成草粉。代替或部分代替精料。制成配合饲料。
那草场只有五千亩。原来地牧草很是不堪。自从种植了苜蓿后。一年可以收获牧草达到三万万斤之多。这个马场便足以喂养三万马匹。只是为了马匹能够自由跑动不圈养地话。这样小规模地马场还是保持五千匹马以下吧。
这马场初始有一千匹马。其中种马三百匹。生产母马七百匹。马匹地年自然繁殖率大约是百分之六十。成活率按百分之九十计算。每年马群大约自然增加百分之五十。三年内马群存栏数将达到二千八百匹。五年内六千匹。(当然这是在几年内一匹马也不出栏地假设下)。
而在皇甫端地精心照料下。这些马地繁殖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成活率近百分之九十九。如此三年内存栏数将达到六千八百头。
养了几个月马后,卢俊义有信心在日后组建一批强悍的骑兵北攻蛮族,同时也明白了,地理因素决非宋朝马政失败的主要原因,马政在人不在地理,赵宋体制下没有几个官僚是真正重视养马的。由此联想,宋朝失去燕云也不是最后沦亡的的理由。古人说,在德不在险,卢俊义说,在人不在险。国防天险丢失不是宋朝不敌游牧民族的主因。宋朝是君昏臣暗,是战略、方针、路线、政策的总失败,这是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