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义听后大惊:“我还以为落草为寇后很爽呢,大碗喝酒大碗吃肉,没想到你们竟断炊了。怎么混到这种地步呢?”
朱武羞愧的低下头说道:“我们不抢穷人,但附近的富人我们能抢的也不多,人家都是大庄子几千家丁,根本打不破。只能打些猎,拦路抢下劫,可不知为何这些天也就你们经过此地,万般无奈下即便看你们不好惹我们也只有抢了。兄长,不瞒你说,当我听到你是河北卢员外,我的腿当时就软了,就想给你下跪,求你施舍我一点,兄弟们可怜啊,被我带上山,却吃不饱穿不暖的,好多人过的还没有以前好呢。”
朱武等人这山贼生活很是打击了卢俊义一下,看来水泊梁山的生存除了应对朝廷的围剿外还更要注意经济问题啊。看来原来那部水浒里面,宋江等人请卢俊义上山不光为了卢俊义的武功,更重要的是“叫众人把应有家私金银财宝,都搬来装在车子上,往梁山泊给散”,那柴进和李应被赚到山上的目的也是如此,但后来坐吃山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宋江无奈只好主动被招安,除了封妻荫子,还有肚子问题啊。
卢俊义细想了一下,觉得朱武这六七百人的武装,武器装备很不精良,依照他们现在的实力去攻打华阴县城更无疑是痴人说梦,原来的水浒里定然是史进动用庄里的粮食救济了他们。劝说史进动用家产来救济少华山也是可以办到的,只是这样自己就不能施恩于朱武等人,这少华三英就会跟自己失之交臂。
卢俊义思索了好久,有些冒昧地提出邀请:“朱兄弟,不如你们三个弃了这山寨,跟我一同去河北展吧。”
想必朱武已经一筹莫展,闻听此言大喜,但转而苦恼道:“我们三个倒也没问题,可以跟随员外大哥去河北,只是这七百个兄弟怎么办?”
七百个土匪?该怎么安置呢?卢俊义又陷入了思索。他在想这七百人安置回河北做什么呢?想到这里,他突然现自己这个家主在家族中根本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家族中唯一的武装还掌握在对手卢有德手中,因为卢有德负责走私事务,需要护送人员,他自然假公济私扩充力量,难怪那卢有德敢肆无忌惮地觊觎卢家家主的宝座。
卢家在北京大名府繁衍展了五代,已经成为当地第一大家族,手下伙计有上万人,府内奴仆有上千人,佃户有五千户,围着卢家转的足有三四万人。卢家有二十多万亩地,在大名府和汴梁等十几个城市里开设酒家、当铺、药行、戏院、镖行、茶庄、米庄等一百多处,面上收入一年就有近八十万贯(折合八十万两白银和两亿多人民币),在当时算得上是河北第一富了,要知道整个大宋的国库最多一年收入一亿六千万贯,约合二百个卢俊义。
暗地里卢家还在做一些更加暴利的行业,比如走私粮食、马匹、茶叶、丝绸、瓷器,尤其是贩售私盐更是获利甚丰,卢家与辽国、西夏、高丽、东瀛等国都有生意来往,甚至有部分的远洋贸易,这些地下产业一年收入能达到惊人的一百二十万贯。
总共卢家一年的净收入就有二百万贯,是整个大宋的八十份之一。
这么大的家业,任谁都要垂涎三尺,而身为家主的卢俊义竟然没有自己的武装,不是明摆着的一块肥肉,任人宰割吗?
既然日后要跟那卢有德或者其他野心分子对阵上。这送到眼前地几百猛男干吗不用呢?
卢俊义做出豁然开朗地表情道:“我卢家有上万伙计和上万地佃户。但里面只有五百多个护卫人员。而且还被我地对手掌握着。很是危险。不如朱兄弟带着这些兄弟充作我地护卫。一来可解决兄弟们地吃饭问题。二来这些兄弟经过我们地培训。可成为以后我们做大事地基础。只是这七百多人有些多了。”
朱武看卢俊义有心接纳他们。便笑答道:“兄长不用为此担心。这里有一百多人土生土长。可能不愿意离开陕西。另外还有一百多人老弱病残不堪奔波。满打满算只有五百人可用。”
卢俊义和史进等人随后合计了一下。那一百多本地人和一百多老弱病残地迁往史家庄暂做农民。有卢俊义提供给他们一些资金。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和养一些家禽牲畜。足可养活。
随后卢俊义朱武七人带着剩下地五百人扮作卢家押运货物地车队。穿州过府回到大名。
因为匪患严重。各个大地主地庄园里都养了私人武装。如祝家庄、李家庄、扈家庄、曾头市等地。而官府好像并不干涉这一点。何况卢俊义还虚与委蛇地和梁中书建立了一点交情。这样朱武这五百人来到大名府如同一滴水汇入了大江大河。并不曾溅起一点浪花。
只是在卢家,引起了一阵波澜。卢有德强烈反对这五百人的加入,言之凿凿的说,家族原有的五百护卫已经够用,迄今为止还没有生什么重特大的危险事故,完全没有理由再加上五百张嘴。
卢俊义很明白卢有德为什么这么反对,还是怕他这个家主有了自己的兵力会对他不利。既然卢有德言下之意是这五百人浪费了卢家的粮食,那么这五百人如果不用卢家的资源就无所谓。所以卢俊义简简单单一句话“这五百人自谋生计,不会用卢家的一粒粮食”就把卢有德的反对堵了回去。
不用卢家的钱粮,指的是不用卢家公有账上的钱粮,至于家主自己掏钱来养虽然还有非议,但不至于挡不下来,何况卢俊义只是暂时投资一下,这五百人后来还是会赚回来的。
至于这五百人究竟该从事什么才能既赚钱又能锻炼队伍呢?卢俊义颇多思量,想了许久都没有想出一个好点子。
忽然有一天,周侗老爷子的师弟,嵩山少林寺的主持方丈智海前来拜访周侗。看着智海老和尚那光芒万丈的秃驴头,卢俊义脑海里突然闪过几个字“少林武校”。
后世的少林武校名利双收,是一个光辉的榜样。对,就建一个武校,这个时代叫做武馆。
朱武羞愧的低下头说道:“我们不抢穷人,但附近的富人我们能抢的也不多,人家都是大庄子几千家丁,根本打不破。只能打些猎,拦路抢下劫,可不知为何这些天也就你们经过此地,万般无奈下即便看你们不好惹我们也只有抢了。兄长,不瞒你说,当我听到你是河北卢员外,我的腿当时就软了,就想给你下跪,求你施舍我一点,兄弟们可怜啊,被我带上山,却吃不饱穿不暖的,好多人过的还没有以前好呢。”
朱武等人这山贼生活很是打击了卢俊义一下,看来水泊梁山的生存除了应对朝廷的围剿外还更要注意经济问题啊。看来原来那部水浒里面,宋江等人请卢俊义上山不光为了卢俊义的武功,更重要的是“叫众人把应有家私金银财宝,都搬来装在车子上,往梁山泊给散”,那柴进和李应被赚到山上的目的也是如此,但后来坐吃山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宋江无奈只好主动被招安,除了封妻荫子,还有肚子问题啊。
卢俊义细想了一下,觉得朱武这六七百人的武装,武器装备很不精良,依照他们现在的实力去攻打华阴县城更无疑是痴人说梦,原来的水浒里定然是史进动用庄里的粮食救济了他们。劝说史进动用家产来救济少华山也是可以办到的,只是这样自己就不能施恩于朱武等人,这少华三英就会跟自己失之交臂。
卢俊义思索了好久,有些冒昧地提出邀请:“朱兄弟,不如你们三个弃了这山寨,跟我一同去河北展吧。”
想必朱武已经一筹莫展,闻听此言大喜,但转而苦恼道:“我们三个倒也没问题,可以跟随员外大哥去河北,只是这七百个兄弟怎么办?”
七百个土匪?该怎么安置呢?卢俊义又陷入了思索。他在想这七百人安置回河北做什么呢?想到这里,他突然现自己这个家主在家族中根本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家族中唯一的武装还掌握在对手卢有德手中,因为卢有德负责走私事务,需要护送人员,他自然假公济私扩充力量,难怪那卢有德敢肆无忌惮地觊觎卢家家主的宝座。
卢家在北京大名府繁衍展了五代,已经成为当地第一大家族,手下伙计有上万人,府内奴仆有上千人,佃户有五千户,围着卢家转的足有三四万人。卢家有二十多万亩地,在大名府和汴梁等十几个城市里开设酒家、当铺、药行、戏院、镖行、茶庄、米庄等一百多处,面上收入一年就有近八十万贯(折合八十万两白银和两亿多人民币),在当时算得上是河北第一富了,要知道整个大宋的国库最多一年收入一亿六千万贯,约合二百个卢俊义。
暗地里卢家还在做一些更加暴利的行业,比如走私粮食、马匹、茶叶、丝绸、瓷器,尤其是贩售私盐更是获利甚丰,卢家与辽国、西夏、高丽、东瀛等国都有生意来往,甚至有部分的远洋贸易,这些地下产业一年收入能达到惊人的一百二十万贯。
总共卢家一年的净收入就有二百万贯,是整个大宋的八十份之一。
这么大的家业,任谁都要垂涎三尺,而身为家主的卢俊义竟然没有自己的武装,不是明摆着的一块肥肉,任人宰割吗?
既然日后要跟那卢有德或者其他野心分子对阵上。这送到眼前地几百猛男干吗不用呢?
卢俊义做出豁然开朗地表情道:“我卢家有上万伙计和上万地佃户。但里面只有五百多个护卫人员。而且还被我地对手掌握着。很是危险。不如朱兄弟带着这些兄弟充作我地护卫。一来可解决兄弟们地吃饭问题。二来这些兄弟经过我们地培训。可成为以后我们做大事地基础。只是这七百多人有些多了。”
朱武看卢俊义有心接纳他们。便笑答道:“兄长不用为此担心。这里有一百多人土生土长。可能不愿意离开陕西。另外还有一百多人老弱病残不堪奔波。满打满算只有五百人可用。”
卢俊义和史进等人随后合计了一下。那一百多本地人和一百多老弱病残地迁往史家庄暂做农民。有卢俊义提供给他们一些资金。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和养一些家禽牲畜。足可养活。
随后卢俊义朱武七人带着剩下地五百人扮作卢家押运货物地车队。穿州过府回到大名。
因为匪患严重。各个大地主地庄园里都养了私人武装。如祝家庄、李家庄、扈家庄、曾头市等地。而官府好像并不干涉这一点。何况卢俊义还虚与委蛇地和梁中书建立了一点交情。这样朱武这五百人来到大名府如同一滴水汇入了大江大河。并不曾溅起一点浪花。
只是在卢家,引起了一阵波澜。卢有德强烈反对这五百人的加入,言之凿凿的说,家族原有的五百护卫已经够用,迄今为止还没有生什么重特大的危险事故,完全没有理由再加上五百张嘴。
卢俊义很明白卢有德为什么这么反对,还是怕他这个家主有了自己的兵力会对他不利。既然卢有德言下之意是这五百人浪费了卢家的粮食,那么这五百人如果不用卢家的资源就无所谓。所以卢俊义简简单单一句话“这五百人自谋生计,不会用卢家的一粒粮食”就把卢有德的反对堵了回去。
不用卢家的钱粮,指的是不用卢家公有账上的钱粮,至于家主自己掏钱来养虽然还有非议,但不至于挡不下来,何况卢俊义只是暂时投资一下,这五百人后来还是会赚回来的。
至于这五百人究竟该从事什么才能既赚钱又能锻炼队伍呢?卢俊义颇多思量,想了许久都没有想出一个好点子。
忽然有一天,周侗老爷子的师弟,嵩山少林寺的主持方丈智海前来拜访周侗。看着智海老和尚那光芒万丈的秃驴头,卢俊义脑海里突然闪过几个字“少林武校”。
后世的少林武校名利双收,是一个光辉的榜样。对,就建一个武校,这个时代叫做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