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少年春衫正当时 第二十七章 书院问答帝王心思-一什么波澜
第一卷 少年春衫正当时 第二十七章 书院问答帝王心思-一什么波澜-波澜起-笔趣阁
波澜起
作者:人比黄花菜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惊澜 在书院过得很悠闲,读书,练刀,欺负小环。他小的时候身体虚弱,加上那一次重伤,又性格孤僻,所以,读书一方面是自己确实喜欢,另一方面,也是际遇造就,他记得最喜欢哪个不靠谱的老爹,在消失了一段时间又出现的时候,会带着一包,或者一车书回来,这就意味着,他很长时间内可以不会寂寞了。
颠簸流离的生活中,他没有老师,唯一的老师,在教授他一年之后,也飘然而去,他的老师就是书,就像在后来的生活中,唯一的朋友就是刀一样。
书院的书很多,其实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牵挂,他倒是真的愿意沉下心来,把这些汗牛充栋的书籍当做自己一生相伴的挚友,但是那冰冷单刀时刻提醒着自己,书院之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
裴小环也是被折磨得挺惨的,除了常例的写大字,还要读书,和李惊澜不一样,小丫头的记忆力无与伦比,就看书而言真的是没什么压力,但关键是早课里要写一篇心得,都把她愁死了,好在她在藏书阁偷偷的找到一本这方面的书册,关键时候可以扛一下,李惊澜检查完毕之后,也是笑眯眯的瞧着她,其中的诡异,她就假装看不见,偶尔李惊澜会指点她一下,耐心的给她讲些故事,可她的心早就飞到天外了,草长莺飞漫山遍野的小动物正在等着她,那些迂腐的呆瓜书生,还等着她去调侃,那些雪白的,梳理的整整齐齐的向狼毫一样的胡须,还等着她去揪……哎呀呀,她的事情太多了,书院太大了,跑一圈要老长的时间,裴小环总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呀,不够用。所以她很愁,对澜哥哥很不满意。
太子也很愁,秦沧大战一触即发,六部的奏折雪片般的飞来,皇帝偏偏要他听政,兵部的行军计划,户部征调民夫,工部的军械,军器调拨,吏部的边镇官员战前的调配,刑部对战前稳定展开的禁令,事无大小,牵一发而动全身,听政,虽然最主要的是听,但是皇帝偶尔也是要听听他的看法,比如,最近漕运这里,先是转运使孟清斛被抄家拿问,接着又是连带着漕运衙门七八颗人头落地,而吏部递上来的任命折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父皇否了,他就很担心,前方军情紧急,作为南北运输最关键的部门,一个月了没有主官,镇北军,以及北调的大军几十万人吃喝拉撒不能只靠当地的后勤补给,父皇是怎么考虑的?
这个时候太子班底的幕僚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平日里太子觉得献媚多于真才实学的幕僚们,给太子好好地上了一课,漕运本来就是天下最肥的衙门,用肥的流油来形容都觉得欠妥,大战将起,民心浮动,攘外必先安内,对于升斗小民最关心的是什么?一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价格,另一个就是平日里贪得无厌,鱼肉百姓的贪官被“咔嚓”了,拿作为最被人眼红的漕运衙门开刀,无疑是最合适的,一可以平民愤,二,抄家的银子可以减轻国库的负担,三可以杀鸡儆猴,现在漕运衙门别看没有主官,但脑袋上悬着那把刀,人人自危,高速运转,比平时的工作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谁也不傻,皇帝在要成绩,看单下菜,在这个时候,谁给皇帝找不自在,皇帝就“咔嚓”谁,哪个敢掉以轻心?世上最重要的是就是保住自己的小命。
皇上压着吏部这件事,更不简单,实际上变着法儿的是压着各大豪阀,你们不是想浑水摸鱼么?光靠走下面的路子不行,国难当头,这个时候,要看你们的表现了,看你们在国战中的贡献了,一口肥肉搁在那里,给谁不是给?养肥了以后,“咔嚓”谁,不是皇帝一句话?但你们抢着要,那就不是这个说法了,得拿出你们的筹码,朕高兴了,满意了,才会赏你们。这个就是王者之道了。
一举四得,稳赚不赔的买卖。
太子这才理明白了。也不由的暗赞,所谓学问一说,真真是术业有专攻,治大国如烹小鲜,鸡鸣狗盗都是学问,老师诚不欺我。
“我一直不明白老师近些年为什么一直在叹气,可能最近才揣摩出一些端倪!”
“师兄,你看如此风景如此月,你谈这个有点大煞风景!”
“我们儒家的教,与道家的不教,到底哪个是对的呢?”
“师兄,你这是挑拨离间,这样不好,不必试探我,两个老祖宗都不是什么好鸟,你就可怜可怜师弟吧!”
“你看夫子说教化万民,以礼治天下,则万民服,天下安;而道教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夫慈孝,而天下太平。而师弟你身处儒道两门,难道不应该搞明白么?”
“师兄,老头子们用了百年来思考,都是一脑子浆糊,你觉得我能搞明白?”
“难道,他们搞不明白,就意味着我们也搞不明白?不是这样的道理,就如同你在书院门口写的,继绝学是一个道理,开万世是另一个道理,我们总要走自己的路,这个路是要我们自己用步子量的,难道不是么?”
“师兄,我很头疼啊!其实,你来做这个夫子不好么?”
“可是,在其位,谋其政才是道理!师弟,你总要有自己的看法!”
“一刀而已,不是还有佛家一个‘斩断’二字么?”
“这样说,可能不太负责任吧!师弟,你始终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啊!”
“难道不应该是师兄教导师弟么?”
好不容易得空回到书院的太子和李惊澜大眼瞪小眼了半天,太子终究是脸皮子薄,败下阵来。
“或许老师是对的,一家之言终究是自说自话,还是师弟聪慧!”
“师兄好歹是太子,这高帽子戴的也颇得“盛荣饰”的精髓!”
“这算不算是一场愉快的谈话?”
“师兄说是,那就是!”
分明是一场鸡同鸭讲的对话,偏偏两个师兄弟乐此不疲,太子也是真的没朋友,自幼在夫子身边就学,秉性醇厚,再加上对小师弟天然有种亲近,尤其是知道胖子和李惊澜的关系之后,更是把李惊澜当成无话不谈的兄弟,可李惊澜从庆城那件事上,多少揣摩出一些什么,对于太子还摸不准该怎样对待,自幼敏感的他,对于摸不准的事情,从来都不敢轻易放开自己的防线,所以,其实两个人都很累,这样的谈话不止一次,太子是不由自主,而李惊澜却是度日如年。
皇帝听到这段对话之后,却是不由一笑:“北边传来“一剑而已”,小子又说“一刀而已”,果然还是生儿子好,这一刀可比那一剑霸气的多,李梅庵这俩个娃子倒是生的好,可惜……”
“陈昭,传旨,近日太子随驾,无事不得出宫。”
帝王心思,即是天意,天意不可揣测!
颠簸流离的生活中,他没有老师,唯一的老师,在教授他一年之后,也飘然而去,他的老师就是书,就像在后来的生活中,唯一的朋友就是刀一样。
书院的书很多,其实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牵挂,他倒是真的愿意沉下心来,把这些汗牛充栋的书籍当做自己一生相伴的挚友,但是那冰冷单刀时刻提醒着自己,书院之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
裴小环也是被折磨得挺惨的,除了常例的写大字,还要读书,和李惊澜不一样,小丫头的记忆力无与伦比,就看书而言真的是没什么压力,但关键是早课里要写一篇心得,都把她愁死了,好在她在藏书阁偷偷的找到一本这方面的书册,关键时候可以扛一下,李惊澜检查完毕之后,也是笑眯眯的瞧着她,其中的诡异,她就假装看不见,偶尔李惊澜会指点她一下,耐心的给她讲些故事,可她的心早就飞到天外了,草长莺飞漫山遍野的小动物正在等着她,那些迂腐的呆瓜书生,还等着她去调侃,那些雪白的,梳理的整整齐齐的向狼毫一样的胡须,还等着她去揪……哎呀呀,她的事情太多了,书院太大了,跑一圈要老长的时间,裴小环总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呀,不够用。所以她很愁,对澜哥哥很不满意。
太子也很愁,秦沧大战一触即发,六部的奏折雪片般的飞来,皇帝偏偏要他听政,兵部的行军计划,户部征调民夫,工部的军械,军器调拨,吏部的边镇官员战前的调配,刑部对战前稳定展开的禁令,事无大小,牵一发而动全身,听政,虽然最主要的是听,但是皇帝偶尔也是要听听他的看法,比如,最近漕运这里,先是转运使孟清斛被抄家拿问,接着又是连带着漕运衙门七八颗人头落地,而吏部递上来的任命折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父皇否了,他就很担心,前方军情紧急,作为南北运输最关键的部门,一个月了没有主官,镇北军,以及北调的大军几十万人吃喝拉撒不能只靠当地的后勤补给,父皇是怎么考虑的?
这个时候太子班底的幕僚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平日里太子觉得献媚多于真才实学的幕僚们,给太子好好地上了一课,漕运本来就是天下最肥的衙门,用肥的流油来形容都觉得欠妥,大战将起,民心浮动,攘外必先安内,对于升斗小民最关心的是什么?一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价格,另一个就是平日里贪得无厌,鱼肉百姓的贪官被“咔嚓”了,拿作为最被人眼红的漕运衙门开刀,无疑是最合适的,一可以平民愤,二,抄家的银子可以减轻国库的负担,三可以杀鸡儆猴,现在漕运衙门别看没有主官,但脑袋上悬着那把刀,人人自危,高速运转,比平时的工作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谁也不傻,皇帝在要成绩,看单下菜,在这个时候,谁给皇帝找不自在,皇帝就“咔嚓”谁,哪个敢掉以轻心?世上最重要的是就是保住自己的小命。
皇上压着吏部这件事,更不简单,实际上变着法儿的是压着各大豪阀,你们不是想浑水摸鱼么?光靠走下面的路子不行,国难当头,这个时候,要看你们的表现了,看你们在国战中的贡献了,一口肥肉搁在那里,给谁不是给?养肥了以后,“咔嚓”谁,不是皇帝一句话?但你们抢着要,那就不是这个说法了,得拿出你们的筹码,朕高兴了,满意了,才会赏你们。这个就是王者之道了。
一举四得,稳赚不赔的买卖。
太子这才理明白了。也不由的暗赞,所谓学问一说,真真是术业有专攻,治大国如烹小鲜,鸡鸣狗盗都是学问,老师诚不欺我。
“我一直不明白老师近些年为什么一直在叹气,可能最近才揣摩出一些端倪!”
“师兄,你看如此风景如此月,你谈这个有点大煞风景!”
“我们儒家的教,与道家的不教,到底哪个是对的呢?”
“师兄,你这是挑拨离间,这样不好,不必试探我,两个老祖宗都不是什么好鸟,你就可怜可怜师弟吧!”
“你看夫子说教化万民,以礼治天下,则万民服,天下安;而道教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夫慈孝,而天下太平。而师弟你身处儒道两门,难道不应该搞明白么?”
“师兄,老头子们用了百年来思考,都是一脑子浆糊,你觉得我能搞明白?”
“难道,他们搞不明白,就意味着我们也搞不明白?不是这样的道理,就如同你在书院门口写的,继绝学是一个道理,开万世是另一个道理,我们总要走自己的路,这个路是要我们自己用步子量的,难道不是么?”
“师兄,我很头疼啊!其实,你来做这个夫子不好么?”
“可是,在其位,谋其政才是道理!师弟,你总要有自己的看法!”
“一刀而已,不是还有佛家一个‘斩断’二字么?”
“这样说,可能不太负责任吧!师弟,你始终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啊!”
“难道不应该是师兄教导师弟么?”
好不容易得空回到书院的太子和李惊澜大眼瞪小眼了半天,太子终究是脸皮子薄,败下阵来。
“或许老师是对的,一家之言终究是自说自话,还是师弟聪慧!”
“师兄好歹是太子,这高帽子戴的也颇得“盛荣饰”的精髓!”
“这算不算是一场愉快的谈话?”
“师兄说是,那就是!”
分明是一场鸡同鸭讲的对话,偏偏两个师兄弟乐此不疲,太子也是真的没朋友,自幼在夫子身边就学,秉性醇厚,再加上对小师弟天然有种亲近,尤其是知道胖子和李惊澜的关系之后,更是把李惊澜当成无话不谈的兄弟,可李惊澜从庆城那件事上,多少揣摩出一些什么,对于太子还摸不准该怎样对待,自幼敏感的他,对于摸不准的事情,从来都不敢轻易放开自己的防线,所以,其实两个人都很累,这样的谈话不止一次,太子是不由自主,而李惊澜却是度日如年。
皇帝听到这段对话之后,却是不由一笑:“北边传来“一剑而已”,小子又说“一刀而已”,果然还是生儿子好,这一刀可比那一剑霸气的多,李梅庵这俩个娃子倒是生的好,可惜……”
“陈昭,传旨,近日太子随驾,无事不得出宫。”
帝王心思,即是天意,天意不可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