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分感谢sdffd兄抽时间对《新中华再起》第一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对我正在进行的修改工作很有帮助。由于其中许多问题以前也有朋友提出过,因此我将按顺序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也希望借此机会和大家进行一下交流和与探讨:
1、“冯华等加入‘铲不平’后,第一次回到无名洞时,带了太多的人进洞,非常不安全。”此处在描写上处理的有些草率,还应该在这些人的“忠诚”问题上多加写笔墨。不过第一次去的人应该不算太多,“冯华、邢亮、李九杲则带着大喜、山子及三林等几个心腹之人赶上马匹,按照冯华他们离开无名洞后一路留下的标记去取枪支弹药。”
2、虽然书中有过“他们发现这伙土匪思想比较单纯,大多是因各种原因被逼迫之下,无奈走上这条路的下层百姓。这些人年轻,为匪时间不长,身上还保留着农民憨厚、纯朴、正直的一面,与那些惯匪不一样,尤其是李九杲,人不但义气也不乏正气,有争取和改造他们的把握。”的描写,但是对“部队控制”和“发武器”等问题描写的还是过于简单。枪支确实不必如此着急取回来,发枪前也应该有所选择;另外,“成立义勇军时,冯华讲了大堆国家民族这类的大道理”也确实不切实际,就是说了那些人也不会理解。
3、关于“胡子猖起源于袁崇焕设计诱捕诛杀毛文龙后的散兵”一说,引自青海人民出版社“李山”《三教九流大观》一书。
4、我在书中并未提出过“打土豪,分田地”,而是说“红军在井冈山时期实行的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我们当前提出的口号是“打土匪,保家园。”(见第九章中华义勇军)我觉得这个口号应该比较合理,东北当时的匪患是相当厉害的。
5、“贺国光请义勇军相助抵抗小飞龙,在会上通过请团练,却在会后单独让郑去请义勇军”,此处考虑欠妥。
6、“借用迷信思想,做些迷信宣传个人崇拜”很赞同,书中也做过一些描写,如:“有些传说甚至说冯华会施障眼法,土匪跑哪儿,哪儿‘鬼打墙’,匪首‘小飞龙’最后被冯华用天雷打落马下的”和“更有人说,在落虎崖后山出现了佛光,住在悦来客栈的一名见过冯华的江湖术士还说冯华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什么星宿下凡”等,只不过不是很多。
7、关于“成立联合指挥部,分散对军队的控制权”一事,当初我对此问题有过考虑:一方面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直以来在传统的中国农村社会,都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层,他们实际上才是农村的主宰者,国家在农村只不过对捐税和保甲有控制罢了,所以冯华他们如果不能取得当地士绅的,绝对不可能在龙口街立得住脚;另一方面也不想让冯华他们发展的过于顺利,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而且,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有过,如:1939年陈毅在苏北时,面对的国民党苏鲁皖游击正副总指挥李明扬和李长江就是如此,李长江就是利用李明扬的威信和名气(后者系老同盟会员)拉起队伍,而部队的实际控制权和指挥权都在李长江手里。
8、关于龙口街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办新学的问题,也一样必须取得贺国光和当地士绅的(原因同上),而且像兵工厂这样的重要部门也是控制在义勇军手里,由周天宇亲自负责。另外,我也想通过这些冲突,把当时社会人们的思想及历史背景反映出来,只不过做的并不好,在修改时还会加大笔墨。
9、我也清楚对地雷的使用如果不慎重,会贻害无穷,对百姓造成很大的伤害。不过,我想该使用时还是必须使用的,总不能放着制造简单而又如此有用的武器不用吧!
10、“减租减息”的提法其实并不当。此点要非常感谢“锅锅”兄,他在书评中提出的“当时的东北,虽然也有一些富户、地主,但是,决大多数农民还是自耕农,而且这些自耕农也没有如关内自耕农般:一边拥有自己的一分土地,一边租种地主的土地。这些东北自耕农,基本都有自己足够的土地,没有必要去租种地主的土地,况且,一些地主也自己参加劳动,也因此,在当时的东北,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并不是非常尖锐。”的意见,我经过仔细考虑和查阅一些资料认为是比较准确的。东北由于开发较晚,因此在中国其他地区普遍存在的人口与自然资源(土地)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在这里开展“减租减息”应该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11、我的观点是:历史上的名人(也包括现在的)除了完全靠关系当官的外,其余的人既然能够出人头地就必然有他的不凡之处,这样的人能用为何不用呢?就是阎锡山也并非一无是处。还有丁汝昌,我记得他并未留过洋,他是太平军出身,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的失利正是因为他以陆军将领的身份掌管海军,犯了以外行领导内行的大忌。
12、至于“说20世纪40年代绘的地图(虽然尽是不符之处,对照以前从土匪手中缴获的日谍绘制的地形图,仍然极具参考价值)”应该如此理解:新地图虽然更准确和详尽,但是一些村镇和道路在当时可能并不存在,如果完全依赖它,可能要犯大错误。如:盘锦(盘山)当年紧靠着海边,如今离海岸线已经60多里了;像本溪、抚顺这样的城市都是1898年清廷任命贵泽办理奉天矿务以后兴起的。
13、打篮球虽然影响领导威严,可是也有促进官兵之间感情的作用,再说抗日战争时,贺老总在120师也成立过“战斗”篮球队,他也没少打篮球呀!
14、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满清王朝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督抚专权,地方势力大增,满清中央政府对那些掌握军队的大员们,既不得不依靠,又猜忌甚深,想方设法消夺他们的军权。而且在清廷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如后党和帝党),互相掣肘,冯华的升迁必然牵扯到派系实力对比的变化(刘坤一等人的湘系集团大力举荐冯华,使得冯华表面上算是刘坤一一系的人,而刘坤一、吴大澂又与帝师翁同龢关系很近。),所以,有人大力反对是合理的,而土匪一说只不过是他们的借口罢了。
15、关于“大岛的第九混成旅团应该是被全歼”,在用词上确实随意了些。
16、关于“冯华大败敌军,取得辽东的主动权”其实只是取得了辽河地区的主动权,义勇军最多也只能歼灭海城之敌,却无足够的兵力收复凤凰城和盖平等地,更何况是辽东半岛的大连、金州。冯华的出现只是取得了战争的局部优势。从全国战场上看形势依然非常不乐观。少赔款1亿3千万两(包括3千万两的还辽费),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这是将近两年的清政府岁入啊!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陋见,还要与sdffd兄探讨商榷,也希望其他的朋友多提意见,让《新中华再起》更上一层楼。
补充:对一些读者提问的回答
风雪夜归人1:再提一点,第一次写作的时候我给你提过山洞中武器的口径杂乱问题,这次还是没有改进,步枪机枪的6手枪冲锋枪的7等等,建议关注一下。
风雪夜归人1兄谢谢提供的这些资料,昨日有事未能及时回复请见谅。关于打鸟的情节我再会改动一下。另外,武器的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不论是看书还是写书,都不喜欢过分的yy,而作为一本历史架空小说,尤其是本书所选择的时代,主人公如果想尽快的站稳脚跟,并对历史产生影响,基本上只能有两个途经(个人观点)。1、从现代带回一些武器装备。2、用现代的知识,迅速发展经济。经过仔细考虑,我选择了第一种,毕竟它比那种大跃进式的经济建设更现实、更合理一些。不过,为了尽量限制这些武器过多的、无限制的发挥作用、影响历史,我有意识的控制了这些武器的数量、增加了它们的种类、加大了将来武器弹药研制、生产和补给的困难。主人公和中国命运的发展还是要尽量靠他们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完成,希望兄弟们能理解和我!!!
1、“冯华等加入‘铲不平’后,第一次回到无名洞时,带了太多的人进洞,非常不安全。”此处在描写上处理的有些草率,还应该在这些人的“忠诚”问题上多加写笔墨。不过第一次去的人应该不算太多,“冯华、邢亮、李九杲则带着大喜、山子及三林等几个心腹之人赶上马匹,按照冯华他们离开无名洞后一路留下的标记去取枪支弹药。”
2、虽然书中有过“他们发现这伙土匪思想比较单纯,大多是因各种原因被逼迫之下,无奈走上这条路的下层百姓。这些人年轻,为匪时间不长,身上还保留着农民憨厚、纯朴、正直的一面,与那些惯匪不一样,尤其是李九杲,人不但义气也不乏正气,有争取和改造他们的把握。”的描写,但是对“部队控制”和“发武器”等问题描写的还是过于简单。枪支确实不必如此着急取回来,发枪前也应该有所选择;另外,“成立义勇军时,冯华讲了大堆国家民族这类的大道理”也确实不切实际,就是说了那些人也不会理解。
3、关于“胡子猖起源于袁崇焕设计诱捕诛杀毛文龙后的散兵”一说,引自青海人民出版社“李山”《三教九流大观》一书。
4、我在书中并未提出过“打土豪,分田地”,而是说“红军在井冈山时期实行的政策是‘打土豪,分田地。’我们当前提出的口号是“打土匪,保家园。”(见第九章中华义勇军)我觉得这个口号应该比较合理,东北当时的匪患是相当厉害的。
5、“贺国光请义勇军相助抵抗小飞龙,在会上通过请团练,却在会后单独让郑去请义勇军”,此处考虑欠妥。
6、“借用迷信思想,做些迷信宣传个人崇拜”很赞同,书中也做过一些描写,如:“有些传说甚至说冯华会施障眼法,土匪跑哪儿,哪儿‘鬼打墙’,匪首‘小飞龙’最后被冯华用天雷打落马下的”和“更有人说,在落虎崖后山出现了佛光,住在悦来客栈的一名见过冯华的江湖术士还说冯华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是什么星宿下凡”等,只不过不是很多。
7、关于“成立联合指挥部,分散对军队的控制权”一事,当初我对此问题有过考虑:一方面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一直以来在传统的中国农村社会,都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层,他们实际上才是农村的主宰者,国家在农村只不过对捐税和保甲有控制罢了,所以冯华他们如果不能取得当地士绅的,绝对不可能在龙口街立得住脚;另一方面也不想让冯华他们发展的过于顺利,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而且,类似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有过,如:1939年陈毅在苏北时,面对的国民党苏鲁皖游击正副总指挥李明扬和李长江就是如此,李长江就是利用李明扬的威信和名气(后者系老同盟会员)拉起队伍,而部队的实际控制权和指挥权都在李长江手里。
8、关于龙口街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办新学的问题,也一样必须取得贺国光和当地士绅的(原因同上),而且像兵工厂这样的重要部门也是控制在义勇军手里,由周天宇亲自负责。另外,我也想通过这些冲突,把当时社会人们的思想及历史背景反映出来,只不过做的并不好,在修改时还会加大笔墨。
9、我也清楚对地雷的使用如果不慎重,会贻害无穷,对百姓造成很大的伤害。不过,我想该使用时还是必须使用的,总不能放着制造简单而又如此有用的武器不用吧!
10、“减租减息”的提法其实并不当。此点要非常感谢“锅锅”兄,他在书评中提出的“当时的东北,虽然也有一些富户、地主,但是,决大多数农民还是自耕农,而且这些自耕农也没有如关内自耕农般:一边拥有自己的一分土地,一边租种地主的土地。这些东北自耕农,基本都有自己足够的土地,没有必要去租种地主的土地,况且,一些地主也自己参加劳动,也因此,在当时的东北,农民与地主之间的阶级矛盾,并不是非常尖锐。”的意见,我经过仔细考虑和查阅一些资料认为是比较准确的。东北由于开发较晚,因此在中国其他地区普遍存在的人口与自然资源(土地)之间的矛盾并不突出,在这里开展“减租减息”应该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11、我的观点是:历史上的名人(也包括现在的)除了完全靠关系当官的外,其余的人既然能够出人头地就必然有他的不凡之处,这样的人能用为何不用呢?就是阎锡山也并非一无是处。还有丁汝昌,我记得他并未留过洋,他是太平军出身,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的失利正是因为他以陆军将领的身份掌管海军,犯了以外行领导内行的大忌。
12、至于“说20世纪40年代绘的地图(虽然尽是不符之处,对照以前从土匪手中缴获的日谍绘制的地形图,仍然极具参考价值)”应该如此理解:新地图虽然更准确和详尽,但是一些村镇和道路在当时可能并不存在,如果完全依赖它,可能要犯大错误。如:盘锦(盘山)当年紧靠着海边,如今离海岸线已经60多里了;像本溪、抚顺这样的城市都是1898年清廷任命贵泽办理奉天矿务以后兴起的。
13、打篮球虽然影响领导威严,可是也有促进官兵之间感情的作用,再说抗日战争时,贺老总在120师也成立过“战斗”篮球队,他也没少打篮球呀!
14、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满清王朝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督抚专权,地方势力大增,满清中央政府对那些掌握军队的大员们,既不得不依靠,又猜忌甚深,想方设法消夺他们的军权。而且在清廷内部也是派系林立(如后党和帝党),互相掣肘,冯华的升迁必然牵扯到派系实力对比的变化(刘坤一等人的湘系集团大力举荐冯华,使得冯华表面上算是刘坤一一系的人,而刘坤一、吴大澂又与帝师翁同龢关系很近。),所以,有人大力反对是合理的,而土匪一说只不过是他们的借口罢了。
15、关于“大岛的第九混成旅团应该是被全歼”,在用词上确实随意了些。
16、关于“冯华大败敌军,取得辽东的主动权”其实只是取得了辽河地区的主动权,义勇军最多也只能歼灭海城之敌,却无足够的兵力收复凤凰城和盖平等地,更何况是辽东半岛的大连、金州。冯华的出现只是取得了战争的局部优势。从全国战场上看形势依然非常不乐观。少赔款1亿3千万两(包括3千万两的还辽费),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这是将近两年的清政府岁入啊!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陋见,还要与sdffd兄探讨商榷,也希望其他的朋友多提意见,让《新中华再起》更上一层楼。
补充:对一些读者提问的回答
风雪夜归人1:再提一点,第一次写作的时候我给你提过山洞中武器的口径杂乱问题,这次还是没有改进,步枪机枪的6手枪冲锋枪的7等等,建议关注一下。
风雪夜归人1兄谢谢提供的这些资料,昨日有事未能及时回复请见谅。关于打鸟的情节我再会改动一下。另外,武器的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不论是看书还是写书,都不喜欢过分的yy,而作为一本历史架空小说,尤其是本书所选择的时代,主人公如果想尽快的站稳脚跟,并对历史产生影响,基本上只能有两个途经(个人观点)。1、从现代带回一些武器装备。2、用现代的知识,迅速发展经济。经过仔细考虑,我选择了第一种,毕竟它比那种大跃进式的经济建设更现实、更合理一些。不过,为了尽量限制这些武器过多的、无限制的发挥作用、影响历史,我有意识的控制了这些武器的数量、增加了它们的种类、加大了将来武器弹药研制、生产和补给的困难。主人公和中国命运的发展还是要尽量靠他们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来完成,希望兄弟们能理解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