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南宋东起淮水西至秦岭的战线。绍兴八年(1138)高宗正式在临安(今杭州)建都维持着半壁江山的统治。
猜忌将帅重用奸佞与逃跑、求和的政策密切相关的是宋高宗在朝内猜忌诸将重用奸佞而这种政策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原因。先防范武将、守内虚外是北宋立国以来世传的“家法”。自宋太祖以来宋朝诸帝对于武将一直抱有猜忌心理他们惧怕武将在战争中展力量而最终造成对皇权的威胁。因此他们不敢放手让武将用兵要时时限制或者剥夺武将的兵权甚至在战争有利的情况下也宁愿赔款求和而不让武将在战争中挥更大作用。正如清代学者王夫之所说的:“宋之猜防其臣也甚矣鉴高桥之己事惩五代之前车有功者必抑有权者必夺即至高宗微弱已极犹畏其臣之强盛横加锓削。”1宋高宗更是把这一套祖宗“家法”挥得淋漓尽致。
早在宋高宗倚靠诸将应付金兵追逐之际就暗示诸将不能拥兵自重。
他为韩世忠手书《郭子仪传》要求大将们向唐朝名将郭子仪学习1。向郭子仪学什么呢?高宗认为郭子仪虽总兵在外功高名著但心专朝廷时时听从召唤。他又以郭子仪的事例告诫另一位大将张俊说:“今卿所管兵乃朝廷兵也。若知尊朝廷如子仪则非特身享福子孙昌盛亦如之。若持兵权之存而轻视朝廷有命不即禀非特子孙不飨福身亦有不测之祸卿宜戒之。”2这是在警告诸将必须谨尊朝廷之命否则不但身有不测还祸及子孙。
之所以要限制诸将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就是宋高宗对主战派将领们恢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帝的主张极其反感他怕钦宗回来夺了他的帝位。个中原委当然高宗不便明言但他的实际行动却很能说明问题。还在建炎元年时太学生陈东、欧阳澈因上书请求高宗亲征北伐迎回徽、钦二帝就被高宗斩。高宗即位后虽然口头上也说要迎回“二圣”但实际上经过“和议”的反复交涉最后只是迎回徽宗的梓宫和韦后而让钦宗客死异国。在抗击金兵的战争中高宗更是对将帅严加控制生怕他们“张皇事势”“却致引惹”而甘愿放弃胜利成果与金议和。绍兴十年(114o)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兵主力先锋部队克复了郑州、洛阳并得到黄河以北忠义民兵的响应准备收复河南全境。然而高宗、秦桧却接连下令要岳飞退兵回朝并先期撤回东路的援兵迫使岳飞“忍令十年之功毁于一旦”从郾城退军。绍兴十一年(1141)高宗、秦桧准备进一步向金朝投降于是在四月间召张俊、韩世忠、岳飞进京一举收回三大帅在外的兵权。年底高宗等人为了除去心头之患、向金人献媚又将岳飞父子杀害。明代文士文徵明为岳飞庙作《满江红》词曰:“岂不惜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1要控制将帅投降偷安就得信用一些趣味相投的奸佞之臣。高宗即位1王夫之:《宋论》卷1o。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6建炎四年。
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
1转引自徐阶编《岳武穆遗文》。
之初先是重用黄、汪罢黜李纲一味南逃。建炎四年(113o)秦桧从金朝南下劝高宗向金兵求和正合高宗心意喜曰:“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称“又得一佳人”2。不久他就把秦桧提拔为宰相因迫于舆论压力中间曾将秦桧罢相但数年后又重新起用并言听计从听任秦桧专擅国柄横行朝中直至老死任上。《宋史·高宗纪》说他使“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这些评论是很中肯的。
屈辱议和南北分立既然以偷安东南为既定国策那么向金朝屈辱妥协就必然的了。高宗自即位以来谋求与金议和便是他一直努力的目标。而金朝也看透了这一点在武力暂时还不能吞灭南宋时便“以和议佐攻战”向高宗诱降以求攫取更大的利益。绍兴七年(1137)金熙宗觉得利用“伪齐”刘豫的力量夹攻南宋已无多大收效便废掉“伪齐”准备以刘豫统治的河南、陕西地区交给南宋而让宋高宗像刘豫那样向金朝称臣贡纳岁币。高宗得报欣喜万分他不顾主战派将领和群臣的反对以“南北军民十余年间不得休息欲屈己求和”为借口1任秦桧为右相代表他于绍兴九年(1139)接受和议:金朝把河南、陕西“赐予”南宋南宋向金朝称臣并每年向金朝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在军民抗金的大好形势下宋高宗却屈辱妥协。但金人并不满足和议后仅一年金兵又撕毁和议再次挥兵南下。金兵的南下遭到岳飞等抗金力量的沉重打击无功而返。然而高宗无视军民的抗金胜利伙同秦桧继续向金朝求和并收回三大帅兵权将岳飞逮捕下狱以向金人表示议和的决心。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在绍兴九年和议的基础上再作退让以东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割去河南、陕西半数土地与金朝达成新的和约。高宗向金帝进誓表曰:“臣构言: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岁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2以此换得对东南半壁江山的偏安。
宋高宗在偷安东南几十年的统治生涯中迫于时势则又不得不在生活等细节上约束自己克勤克俭装点“中兴”门面。具体而言先在生活上较注意俭约。建炎二年在扬州时有人献宣和间器具其中有螺钿桌椅精巧奢靡为了标榜俭约高宗将“螺钿椅桌于市中焚毁百姓观者莫不悦服”3。他意识到自己处于非常时期不能与承平之主相比因此在日常饮食起居方面不敢讲究。建炎年间他睡的是白木床上面只铺一层蒲荐黄罗褥。他对大臣说他不太喜欢吃肉而多食蔬菜、豆腐;他还认为器具物品只要适用便可不必美观因此他准备把宫中的金酒器折为黄金五百两赏给有功将帅1。其次他还能注意农桑。诏令将帅在恢复区营地屯田鼓励农耕。2《宋史》473《秦桧传》。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4绍兴八年。
2《续资治通鉴》卷125高宗绍兴十二年。
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建炎二年。
1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5、卷1o9、卷1o1。
为了表明重视农桑绍兴六、七年间在宫中亲自种稻养蚕“欲知民间蚕熟与否”“亦欲知稼穑之艰难尔”2。不贪女色不专用宦官也算是高宗有别于其他昏君的一个特点。高宗曾自称“朕不喜与妇人久处”3他于建炎元年曾得一子三岁时早夭此后高宗再无子嗣。他使用宦官“备扫除趋走而已”“未尝假以权也。每观汉唐之祸及近时之变故不得不防渐杜微”4。他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每日都有固定的读书时间早上批阅奏章午后读《春秋》、《史记》晚上读《尚书》“率以二更罢”。他尤其喜欢念《左传》“每二十四日而读一过”。他还安排经筵为他讲《资治通鉴》节假日也不间断5。他对史书很感兴趣不但通过读史了解以往史事对史书编纂优劣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说陈寿《三国志》写得也不错而他却认为:“寿颇简略事实多在注中又诸家互相矛盾。”6表明他毕竟认真读了点书。遗憾的是高宗读史不能致用历史上许许多多抵御外敌、捍卫主权兼听纳谏、任用忠良的明君事迹对他不起丝毫作用枉费一生读史却落得个“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的可悲下场。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又一次南犯失败金朝生内乱金世宗即位金主完颜亮在军中被杀。南宋朝野纷纷要求趁金朝内乱举行北伐宋高宗坚持继续屈己称臣维持和议。绍兴三十二年(1162)在军民的抗战声中他也难以维持了只好宣布退位。此后他以太上皇的名义赋闲二十余年于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十月病故。死后葬永思陵。
第二节秦桧秦桧(1o9o—1155)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补密州教授历任殿中侍御史、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犯向宋朝索要大量财物及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秦桧上书言金人狡诈不可割三镇。钦宗命秦桧等二人为割地使陪肃王到金营谈判。金兵北退他行至燕地而回。金兵再次南犯掳徽、钦二帝谋立张邦昌伪政权秦桧进状表示反对。靖康二年被俘至金金主将他赐予皇弟挞懒。在挞懒处他又颇得信用。在金国秦桧又上书金帅宗翰倡言和议故挞懒纵之使归宋成为宋朝廷内部的主和派代表人物。
潜回南宋二次为相建炎四年(113o)挞懒率兵南下以秦桧参谋军事又任他为随军转运使。九月挞懒攻楚州(今江苏淮安)让秦桧乘机潜回南宋以作内应。十月秦桧与妻子王氏及仆人乘船从海上回到临安。他谎称杀死监守金兵夺船逃回。朝中议论皆不信但宰相范宗尹与秦桧素有交情便出来为他辩2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o2、卷11o。
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建炎二年。
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1绍兴五年。
5《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
6《中兴小纪》卷15。
护并把他推荐给高宗1。秦桧向高宗献上他所起草的与挞懒求和书高宗很欣赏称赞他“朴忠过人”。于是高宗命刘光世向挞懒通书致意并用秦桧为礼部尚书。三个月后又提升他为参知政事。
秦桧回到朝内很快获得高宗的信任这主要是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与高宗不谋而合。从此他们君臣二人狼狈为奸开始了长达2o年的合作。秦桧得到高宗信任以后不满足于已获得的高位觊觎宰相之职。先他附高宗之意将引荐他的范宗尹挤离相位。然后又扬言自己有二策可以耸动天下当有人问他何以不言他说:“今无相不可行也。”绍兴元年(1131)八月秦桧受命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九月吕颐浩复为左相秦桧极力排挤让其党羽建言二相宜分内外将主战派左相吕颐浩挤走在镇江建都督府专治军务而秦桧在朝内专治庶务。以此企图独揽朝权。
秦桧抛出的“二策”就是“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按照这一论调南宋不但要放弃北方领土而且大批由于不愿降金而南下的北方士民都要回去接受金朝或者“伪齐”刘豫的统治。秦桧如此明目张胆地出卖国家利益立刻遭到朝内许多大臣的反对和谴责。绍兴二年(1132)七月左相吕颐浩从镇江回朝乘势说服御史黄龟年向高宗弹劾秦桧“植党专权”“专主和议沮止国家恢复远图”。吕颐浩也亲自在高宗面前揭露秦桧的罪行。此时高宗对秦桧任相以来和议无大进展反而使朝内沸沸扬扬颇为不满。另外秦桧耸动天下的“二策”弄得他很难堪说:“桧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将安归?”1高宗迫于舆论的压力只好把秦桧罢相贬为观文殿学士。
绍兴三年至六年(1133—1136)间金军一面在川陕地区组织向南宋进攻一面支持刘豫从中原南下攻宋。南宋军民英勇反击取得了保卫川陕收复襄阳、扬州之战的胜利。金朝不能取胜只好以和议来向南宋劝降。绍兴七年(1137)金朝让宋使传回愿意和议的口信一直求和的高宗大喜过望便于次年三月将秦桧恢复右相位。秦桧再次为相秉政遂使朝政日趋**和黑暗。
陷害忠良议和求荣绍兴八年(1138)五月金使来南宋商谈和议的条件要宋高宗取消皇帝的称号和国号向金朝称臣纳贡。高宗以接回徽宗梓宫和生母为借口有意求和。秦桧迎合高宗之意说:“屈己议和此人主之孝也。”劝高宗接受金人的条件达成和议。宋使王伦要到金朝商议地界秦桧认为只要金人许和地界划在哪里都可以。为了避开主战派的反对秦桧将反对议和的左相赵鼎排挤出朝而他则大权独揽。十月他又对高宗说臣僚畏头畏尾不足以断大事如要讲和成功“乞专与臣议勿许群臣预”。高宗完全同意于是秦桧出文字乞决和议。
金使到南宋签订和约他们要求金帝的诏谕到达宋境时南宋“接伴官”要跪接;所过州县当地官员也须拜迎;宋帝要改穿大臣服装跪受诏书对1《宋史》卷473《秦桧传》。
1《宋史》卷473《秦桧传》。
金使要以客礼相待。高宗、秦桧决定遵守对方的种种要求签订屈辱和约。消息传出引起朝野强烈反对。直学士院曾开三次质问秦桧并以伦理纲常相劝秦桧大怒说:“难道就你明白我就不知吗?”执意签约。吏部员外郎许忻上疏反对和约极言屈己议和“徒受莫大之辱贻万世之讥”秦桧将奏疏扣下不报。枢密副使王庶上书七次面见高宗六次要求停止议和却被秦桧降职出为潭州知府。此后又有权吏部尚书张焘、御史方廷实等二十几位官员先后上疏抗议对金使行屈己之礼反对和议要求切责“秦相公”之罪言辞激烈高宗以“朕不忍闻”为托辞躲避群臣上诉秦桧则又不断将反对他的大臣贬职赶往外地。十一月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疏表示“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奏请斩秦桧、王伦以谢天下。胡铨的议论获得朝野广泛支持民间把他的奏疏刻板传诵流布四方。秦桧惊怒交加立即将胡铨罢官流放昭州又把同情胡铨的官员贬职、流放朝官陈刚中被贬至赣州安远迫害至死。
此时领兵在外的将帅也纷纷上书拒和请战。岳飞指责秦桧“谋国不臧”指出“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韩世忠奏请出兵决战拒绝议和;张浚连续五次上书反对屈辱的和约。但无论文武将臣抗议的声势如何高涨都不能动摇高宗、秦桧的议和决心。十二月秦桧派人以最高礼仪将两名“诏谕江南”的金使迎到宰相府中下榻。然后他又劝高宗按金使要求跪接金朝诏书。高宗虽然觉得当朝跪在金使面前未免过于丢脸但又深怕得罪金人。最后秦桧以高宗守丧为借口代替高宗跪接“诏书”迫不及待地与金人签订了屈己称臣、岁贡绢币的和议。
宋金“和议”后高宗、秦桧大肆宣传“和议”的成功秦桧更是得意洋洋分派官员到金国报聘、割地到各地宣谕和议。然而和议仅过一年金军于绍兴十年(114o)五月以宗弼为元帅分兵四路大举南下。但是金兵再次碰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在顺昌、川陕、郾城等处连吃败仗。岳飞指挥的岳家军取得郾城大捷之后继续挥师北上进军朱仙镇直逼开封。秦桧见岳飞连连得胜怕岳飞功成名就形成北伐大势坏了他主和议的前程于是他急令东路的张俊、杨沂中等军撤回又以“孤军不可久留”为由命岳飞退兵。岳飞上书力争乘胜追击秦桧不理他借高宗名义一天之内给岳飞去十二道金牌勒令班师。岳飞只好忍痛回师。金兵败去秦桧又开始做向金人求和的准备。他先把张俊、韩世忠、岳飞召到临安由高宗收回三大帅的兵权以向金朝表示不战求和的诚意。宗弼退兵后派人致书秦桧警告他说:“必杀岳飞而后可和。”1秦桧也忌岳飞素以恢复为己任作梗和议决意谋杀岳飞。他先唆使党羽、右谏大夫万俟■上章弹劾岳飞岳飞被罢官出朝。随后他又伙同张俊收买副统制王俊诬告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谋反遂将数人逮捕下狱。
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在秦桧等人的再三哀求下金朝同意议和。南宋抗金大胜之后反而在原和议的基础上割去河南、陕西大片土地继续充当藩臣上贡岁币、岁绢。和议完成后秦桧又秉承金人意旨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判处岳飞等人死罪。因反对和议被免职的韩世忠提出质问秦桧说:“其事体莫须有。”当年十二月秦桧终于不顾别人反对以高宗的名义下令杀害岳飞并将岳云、张宪斩酿成一起千古奇冤。
1《金佗粹编》卷2o《吁天辨诬通叙》。
专擅朝权作恶多端秦桧主和又一次取得成功高宗更加倚靠和重用于他:“桧亦因是藉外权以专宠利窃主柄以遂奸谋”1。于是他以左相加封太师、魏国公一人独居相位权倾内外自此到他死前的十几年间更是为所欲为。为了维持和议局面巩固地位进一步排斥异己迫害主战人士。主战派将领张浚被排挤出朝后秦桧仍不甘心指使御史弹劾张浚“居常怨恨以和议非便惟欲四方多事”又免去节度使职名往连州居住。顺昌大捷的将领刘锜被夺去兵权出知荆州接着又被免官。岳飞的部将牛皋被秦桧的亲信在宴会上放毒害死。反对和议的赵鼎、王庶、胡铨被再次贬往边地并明令永不检举、永不赦用。因弹劾秦桧使他第一次罢相的黄龟年、曾反对和议而质问秦桧的曾开都被免职。旧将解潜、辛永宗因不附和议被流放至死。参知政事李光曾被秦桧利用后因反对和议在高宗面前斥桧“怀奸误国”而被贬到藤州李光在藤州作诗讽刺秦桧又被流放到海南。总之秦桧对于反对和议、反对他的人都采取严厉打击的办法轻则贬官流放重则迫害至死。他在家中书赵鼎、李光、胡铨三人名字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赵鼎遭一贬再贬最后流放海南岛秦桧还派人监视他每月报告赵鼎的生死情况赵鼎料难逃桧手遂绝食自尽。赵鼎死后秦桧仍不甘心欲加害其子赵汾于是罗织罪名逼赵汾承认与张浚、李光等谋反前后牵涉53人最后因秦桧病重垂死才幸免于难。
结党营私、贪污舞弊也是秦桧专权以来的常事。和议事成以后秦桧将追随他陷害岳飞附和投降的张俊也免去枢密使之职。他独揽军政大权在朝中到处安插自己的亲信结纳死党。秦桧专权十几年间三省执政前后轮换28人都是他的党羽不是声名狼藉就是无所事事没有一个让人称道的。绍兴十五年(1145)高宗赐桧宅第又亲临桧宅题“一德格天”扁桧妻女子孙皆加恩。十六年桧立家庙高宗赐祭器。十七年改封秦桧益国公。桧权势更为嚣张他豢养的一帮阿谀之徒纷纷写诗作赋歌功颂德称秦桧为“圣相”、“元圣”。静江知府吕愿中赋《秦城王气诗》献媚有人请桧坐金根车有人建议高宗赐秦桧九锡、设益国官属对这些秦桧都安然受之不以为过。秦桧贪污舞弊不择手段他指使科举考官选录他的儿子秦熺为状元先任礼部侍郎后任知枢密院事。后来他又想指使考官选录他的孙子秦埙为状元。秦桧“开门受贿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1。他霸占将领刘光世、张俊死后留下的园第、房产各地官员平日到京要向他献礼每年要向他祝寿。秦桧家堆积了大量财物人说秦桧专权后秦熺天天让人锻制金银酒器购买名贵字画。
兴文字之狱禁私史、野史控制言路是秦桧专权的另一手段。时有士人作《牡丹诗》内有“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有福建小官吴元美作《夏二子传》讥蚊、蝇二虫被告为讽刺秦桧或遭编管流放或被训斥警告。秦桧专权时有不少官员因诗文中的一字一句被定为讪谤罪而下狱受刑或处斩。秦桧作恶多端深怕被人载于史册恶迹显于后世于绍兴十1朱熹:《戊午谠议序》《朱子大全》卷75。
1《宋史》卷473《秦桧传》。
五年禁私史、野史于是民间惧怕秦桧迫害纷纷焚毁史籍李光家烧所藏书万卷;藏书家王明清老母也将家藏本朝典故及先人史稿付之一炬1;司马光的后人则违心地宣称《涑水纪闻》不是司马光的论著。秦桧一边严禁私史、野史一边则篡改或抽毁国史他让儿子秦熺主持编修建炎至绍兴十二年《日历》在里边塞进不少歌颂秦桧功德的内容。他将第一次罢相以来诏书、章疏、时政等凡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尽数毁弃因此国史亡失极多。秦桧还常以妖言惑众或贺瑞雪或贺日食不见或贺海清又让各地上报各种瑞木、嘉禾、瑞瓜、灵芝、双莲等等瑞祥弄虚作假用以粉饰太平哄高宗高兴给自己贴金。
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秦桧病死。高宗为了稳住和议局面依然褒奖秦桧赠申王谥忠献。然而人们纷纷揭露秦桧的奸恶高宗乃罢其子秦熺官其余党羽以次斥去。直到孝宗开禧二年(12o6)时终于追夺秦桧一切王爵改谥谬丑。佞臣秦桧的丑行被后世唾骂为千古罪人。
1《挥麈后录》卷7。
第四十八章李纲宗泽第一节李纲李纲(1o83—114o)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父亲李夔官至龙图阁待制。李纲政和二年(1112)中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因得罪权贵改任比部员外郎、起居郎。宣和元年(1119)京师大水他上疏朝廷言当以盗贼外患为忧朝廷恶其言谪监南剑州的沙县(今属福建)税务。新兴的女真族建立金朝并已多次打败辽军。次年(金天辅四年112o)宋金订立“海上盟约”联合灭辽。宣和四年(1122)宋军两次攻打辽南京(今北京)失败。在宋军要求下同年十二月金军攻占燕京金在宋将原给辽的“岁币”转给金朝并索取1oo万贯代税钱后将燕京依约归还宋朝。
保卫东京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李纲除太常少卿。同年十月金太宗毁弃盟约大举进攻宋朝分兵两路西路以完颜宗翰(粘罕)为帅包围了太原东路以完颜宗望(斡离不)为帅在宋降将郭药师引导下长驱直入前锋直指北宋都东京开封府。
边报猝至朝廷震惊。宋徽宗一面召天下勤王之师一面准备南逃。同年十二月在李纲、吴敏等大臣的坚持下徽宗将皇位传给太子赵桓是为钦宗。吴敏任门下侍郎(副相)、李纲任兵部侍郎。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兵已逼近东京徽宗匆匆出逃白时中、李非彦等大臣也想奉钦宗南走。李纲挺身而出坚决反对逃跑认为“今日之计莫若整饬军马扬声出战固结民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钦宗决定留京坚守并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副相)。次日钦宗又改变了主意。李纲上朝时见禁军已披甲待皇帝与后宫也即将上车出逃。紧急关头他高声对禁卫们说:“尔等愿以死守宗社乎愿扈从以巡幸乎。”禁卫皆呼曰:“愿以死守宗社不居此将安之。”李纲又对钦宗说:“陛下昨已许臣留今复戒行何也。且六军之情已变彼有父母妻子皆在都城岂肯舍去万一中途散归陛下孰与为卫且虏骑已逼彼知乘舆之去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1。钦宗终于下定了留守的决心。
李纲被任命为亲征行营使主持防务厢军与保甲民兵也协助禁军作战。从正月初五至初八军民修楼橹、安炮台、运砖石、设弩床、备火油进行备战。初八日金兵到达城下攻西水门李纲亲临指挥战斗击退金军的进攻。次日金军又攻酸枣门、封丘门李纲又登城督战激励将士杀敌数千人。
宋钦宗同时派使者前往金营进行议和。李纲估计金人“必且张大声势过有邀求”如果朝廷“不为之动措置合宜彼当戢敛而退如朝廷震惧所求一切与之”。所以他竭力反对割地与“过许金帛”1。金人提出1《靖康传信录》卷1。
1《靖康传信录》卷1。
犒师金5oo万两、银5ooo万两、绢1oo万匹割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间(今属河北)三镇并以亲王、宰相为人质。钦宗全部同意随即在城中大肆收罗金银以满足金的索求。同时又另设宣抚司统率“勤王”之师和驻在城外的禁军以分李纲的兵权。同年二月大将姚平仲在钦宗的支持下夜袭金营失利却将责任推给李纲解除了李纲的职务。
都军民十分愤怒要求重新起用李纲几十万军民聚集在皇宫前呼声震天动地。宋钦宗恐怕激起民变只得重新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丞任京城四壁守(防)御使。李纲重整军务士气大振。四方勤王军也6续赶到金军在得到割地诏书及得肃王赵枢为人质后退兵。
金军退兵后李纲改任枢密院事。同年四月徽宗回到了京师。六月李纲被任命以知枢密院事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以解太原之围而离开朝廷。他深以国事为忧认为金人之所以能长驱南下是因为宋朝几十年来不修军政军队的战斗力很低。金兵虽已撤退但天下的形势仍十分紧迫。“贾谊谓厝火积薪之下而坐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以今日观之何止于火未及燃殆处于烈焰之旁而言笑自若也”2。钦宗下诏令催促李纲去解太原之围但宣抚副使、制置副使、察访使等都直接听命于朝廷李纲根本指挥不动军队。八月改任种师道为宣抚使以代李纲李纲被召回京。九月李纲被罢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出任扬州知州。不久即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罪名罢官改差提举亳州明道宫。十月又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后又谪宁江(今重庆奉节)。十一月金兵再次大举南下包围开封城。钦宗重新起用李纲。李纲从建昌赴宁江途经长沙时得诏即率湖南“勤王”之师入援行至半路而都城已沦陷北宋灭亡。
重整旧山河靖康二年(1127)五月康王赵构即帝位于南京应天府是为宋高宗改当年为建炎元年史称南宋。他起用深孚重望的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谏议大夫范宗尹力主议和说李纲“名浮于实而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1。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也反对李纲任相。
六月刚到任的李纲认为当务之急是议国是、议巡幸、议赦幸、议僭逆、议伪命、议战、议守、议本政、议责成、议修德2。他反对议和要求表彰抗金中的死节之士还都开封重整军务。他强烈要求严惩降金官吏表示:“臣不可与邦同列当以笏击之。”3李纲积极支持两河军民抗金任张所为河北招抚使傅亮为河东经制副使宗泽为开封府知府。他认为只要上下齐心抗金“三数年间军政益修甲车咸备然后大举以讨之报不共戴天之仇雪振古所无之耻”4。在李纲的苦心经营之下南宋政局逐渐稳定。
然而宋高宗信任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李纲的抗金行动受到百般阻挠。2《靖康传信录》卷3。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建炎元年六月乙未朔。
2《梁谿集》卷58《十议》。
3《宋史》卷358《李纲传》上。
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建炎元年六月庚申。
河北招抚使张所尚未离开京城河北转运副使权北京(今河北大名东北)留守张益谦就上奏说自招抚司设立后“盗贼”越来越多。朝廷下令宗泽节制傅亮即日渡过黄河逼他在未准备好情况下进攻金军。李纲竭力为张所、傅亮等人辩护又反对宋高宗南逃。当年八月即以“杜绝言路独擅朝政”1等罪名罢相改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太学生陈东因上书留用李纲、还都东京而被杀。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建炎元年(1127)十月宋高宗自商丘逃至扬州两河郡县相继沦陷。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高宗逃往杭州(今属浙江)、越州(今绍兴)、明州(今宁波)等地一度乘船逃入海中。其间李纲一再遭贬斥先是罢观文殿大学士职名贬往鄂州居住。又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居住。直到建炎三年冬才允许自由居住以后又恢复了阶官、职名。绍兴二年(1132)二月李纲被起用为湖广宣抚使兼潭州知州建议朝廷在荆湖一带屯驻重兵以图中原。绍兴四年(1134)金、伪齐联军进攻南宋他又上呈防御之策:“伪齐悉兵南下境内必虚。倘出其不意电霆击捣颍昌(今河南许昌)以临畿甸彼必震惧还救王师追蹑必胜之理。”2绍兴五年(1135)李纲又上长篇奏章陈述中兴大计指出宋朝的衰弱是因为上下偷安不为长久之计退避之策“可暂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退一步则失一步退一尺则失一尺”告诫高宗“勿以敌退为可喜而以仇敌未报为可愤;勿以东南为可安而以中原未复、赤县神州陷于敌国为可耻;勿以诸将屡捷为可贺而以军政未修、士气未振而强敌犹得以潜逃为可虞”。他建议朝廷先料理淮南、荆襄为东南的屏障于两淮东西及荆襄置三大帅各领重兵以图恢复深信中兴之期指日可待1。同年十月李纲改任制置大使兼知洪州绍兴七年被罢提举宫观。
绍兴九年二月再次起用李纲为湖南路安抚大使兼知潭州。未及赴任绍兴十年(114o)正月病死于福州终年58岁淳熙十六年(1189)谥忠定。著作编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建炎制诏表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等。第二节宗泽宗泽(1o6o—1128)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元祐六年(1o91)中进士先后任大名馆陶(今属河北)、龙游(今属浙江)、赵城(今山西洪洞北)、掖县(今山东莱州)、登州(今蓬莱)等州县官任上兴建学校减免赋税颇有建树。宣和元年(1119)三月时任登州知州的宗泽以建神霄宫不虔诚受到除名编管的处分。宋金缔结“海上之盟”宗泽认为“天下自是多事矣”1遂退居东阳(今属浙江)山谷间。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八月乙亥。
1《宋史》卷359《李纲传》下。
1《宋史》卷36o《宗泽传》。
抗击金兵靖康元年(1126)宗泽被召至京城任宗正少卿充和议使。因他反对求和朝廷恐有碍和议改命他任磁州(今河北磁县)知州。这时北方地区的形势十分险恶金军大举南下太原失守宋朝派往两河地区的地方官大多托故不往。宗泽受命当日就率弱卒十几人赴任。磁州城“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2宗泽缮城壁、治器械、募义勇严阵以待。金兵渡河南下怕宗泽从背后袭击派兵进攻磁州。宗泽披甲登城命壮士用神臂弓射退金兵又开城门追击杀敌数百。
同年十一月康王赵构和刑部尚书王云奉命出使金军营议和途经磁州。知州宗泽竭力劝阻并指出:“敌情岂有肯和之理哉特设诡词欲挽致大王耳”3。百姓们也拦住赵构的马不让前行认为王云是金的奸细将他打死。赵构只得留在磁州后又退回了相州(今河南安阳)。
金军一面与宋议和一面迅南进包围了宋都开封。宋钦宗从围城中派人持蜡书任命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要他们立即入援。康王率军离开相州履冰渡过黄河到达大名宗泽率2ooo人先赶到大名。这时钦宗又派人持蜡书送给康王让他不要轻举妄动。汪伯彦等人都认为议和能成功不愿进军只有宗泽坚决不相信女真人的诚意。康王即派宗泽率军万人打着康王赵构的旗号进驻澶渊。靖康二年(1127)二月金军劫徽、钦二帝北上。宗泽得知开封失守立刻赶到大名准备在金兵归途中夺回徽、钦二帝。虽然已传檄四方其他“勤王”之师却无一兵一卒到来。宗泽只得放弃计划转而上书康王赵构劝他即皇帝位。
留守东京靖康二年五月赵构即位以重建宋朝改当年为建炎元年史称南宋赵构为南宋高宗。六月宗泽被任命为襄阳府知府。宗泽极力反对割地求和表示“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1因而改任青州(今属山东)知州。
宰相李纲十分器重宗泽认为绥复旧都非宗泽不可时年69岁的宗泽随即被改任开封知府全面负责东京的防务。经过金兵的洗劫旧日繁荣的都城疮痍满目。城内盗贼横行物价飞涨而且金兵尚驻扎在距京城以北不足二百里处城内人心惶惶。宗泽到任后立刻着手整顿社会秩序修筑城防设施开封很快稳定下来。朝廷随后升宗泽为东京留守、开封府尹。金朝派人以出使伪楚为名到开封探虚实宗泽立即进行拘捕并要求将其处死。朝廷大臣对此事大多持否定态度宋高宗下手谕将其释放但宗泽不执行。尚书右丞(副相)许景衡极力为之辩护:“泽之为尹威名政绩卓然过人诛锄强梗抚循善良都城帖然莫敢犯者又方修守御之备历历可观”12《宋史》卷36o《宗泽传》。
3《宋忠简公集》卷7。
1《宋史》卷36o《宗泽传》。
1《宋忠简公集》卷7。
主张重用宗泽使成其御侮治民之功。宗泽还积极支持中原地区的忠义民兵。河东义军领王善拥兵几十万准备进占开封宗泽单骑进入王善营中握着他的手流泪说:“朝廷当危难之时使有如公一二辈岂复有敌患乎。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2王善深为感动立即归降。其余义军领杨进、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先后投到宗泽麾下军威大振。当建炎二年金朝大军向开封逼近时宗泽成竹在胸指挥刘衍、阎中立、张伪、赵世兴等将领一次次打退金兵。北方百姓尊敬地称威震天下的宗泽为“宗爷爷”。
壮志未酬坚守开封的同时宗泽先后上疏二十余次强烈要求宋高宗回銮开封收复失地。但均为黄潜善、汪伯彦等所阻。宋高宗只是表示要择日回京根本不打算抗金。眼看收复故土无望宗泽忧愤成疾病疽于背。七月他在病中仍鼓励诸将:“尔能为我歼灭同仇以成主上恢复之志虽死无恨”3。临终前他“连呼过河者三遗表状赞上(高宗)还京”。“死之日都人为之号恸朝野无贤愚皆相吊出涕三学之士千余人为文以哭泽”4。卒年7o岁。谥忠简著作有《宋忠简公集》。
2《宋史》卷36o《宗泽传》。
3《宋忠简公集》卷7。
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建炎二年七月。
第四十九章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刘锜第一节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附杨沂中)
南渡诸将以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并称而张俊为之冠。四人功绩虽有差异但对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的确都曾起过重大作用传为南宋中叶著名画家刘松年所绘的《中兴四将图》即是对四人功勋的称颂。南宋人也以刘锜代刘光世:“南渡后(张)俊握兵最早屡立战功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1韩世忠韩世忠(1o89—1151)字良臣延安(一说绥德)人。18岁时应募为本州敢勇乡兵。崇宁四年(11o5)延州乡兵奉调为党万部属参与进攻西夏银州(今陕西米脂西北)后从党万战于嵩平岭以功补一资。后又从刘延庆征战有功“始补守缺进义副尉”1开始成为无品的小军官。
宣和二年(112o)浙西方腊起义宋朝廷调集西北军前往镇压韩世忠率所部敢勇士5o人随征。宣和三年二月随王渊攻克杭州;四月韩世忠擒获方腊但为辛兴宗掠为己功后经杨维忠申述转承节郎升为入品的小武官。
宣和四年二月宋朝应宋金“海上之盟”派童贯统兵攻辽南京(今北京)韩世忠从征。后随王渊镇压大名起义军;又从梁方平先后镇压尉氏(今属河南)杨天王、沂州(今山东临沂)徐进以及高托山、贾进等多支起义军以功升武节郎进入中级武官行列。
靖康元年(1126)正月从梁方平守濬州(今河南浚县)黄河桥以抗击金军梁方平军溃逃韩世忠奋战突围焚桥后退往京城开封。金军围攻京城时韩世忠升任统领参与守卫京城。二月宋钦宗答应割让三镇金军撤围退兵王渊任河北总管韩世忠任先锋统制。六月李纲任河东、河北宣抚使出援太原时韩世忠戍大名奉李纲(《宋史》本传作宣抚副使李弥大)命讨伐叛军以功升领单州团练使屯驻滹沱河。时王渊守赵州(今河北赵县)韩世忠前往协助王渊抗击金兵以功升领防御使。韩世忠率部回大名总管赵野任命韩世忠为前军统制。靖康二年康王赵构到达济州(今山东巨野)随行的大臣们劝赵构即位重建宋朝韩世忠也率所部到达济州加入拥戴赵构为帝的行列。四月韩世忠部将杨进击退侵犯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的金军韩世忠扈从康王赵构到达南京。
建炎元年(1227)五月初一日康王赵构即帝位韩世忠升领观察使、带御器械。南宋创设御营使以统率扈从诸军以王渊为都统制刘光世为提举一行事务张俊任前军统制韩世忠任左军统制刘、张、韩即南宋“中兴四将”中的三将成为宋高宗赖以起家的基本军事力量。八月韩世忠以讨伐单州(今山东单县)鱼台、黎驿叛军以功升领定**承宣使进入高级武官行列。
1《宋史》卷369《张俊传》及《传论》。
1赵雄:《韩忠武王世忠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琬琰集删存》卷1。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1228)正月韩世忠率部随宋高宗到达扬州收编流散兵士万人。韩世忠率部至西京洛阳袭击金左监军完颜希尹失利收余部数千人回扬州。升领鄜延路副总管、加平寇左将军屯守淮阳(今江苏邳县西南)。
建炎三年(1229)正月金左副元帅宗翰攻占徐州派完颜拔离、马五等率军万人直奔扬州而自以主力攻韩世忠。韩世忠兵败溃散退往海边盐城金军追袭部队长驱南下宋高宗仓促从扬州渡江逃往镇江。
二月宋高宗到达杭州。三月生苗傅、刘正彦兵变宋高宗被迫退位以年仅3岁的皇子赵旉即位隆祐太后孟氏(原哲宗废后)垂帘听政。韩世忠自盐城收集散卒数千人乘海船到达常熟得知苗、刘兵变赶往平江(今苏州)。张俊又借刘宝所部2ooo人给韩世忠韩世忠遂率所部赴往杭州。韩世忠到达秀州(今浙江嘉兴)韩世忠妻梁氏自杭州乘马奔至秀州传达孟太后口谕要韩世忠前往救驾。四月初勤王各军张俊、刘光世等部云集秀州。宋高宗在外援的支持下复位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军进入杭州韩世忠以功建节领武胜军节度使任御营左军都统制兼任江、浙制置使擒苗傅、刘正彦七月以功进领武胜军、昭庆军两镇节度使升任御营使司都统制。
同年九月金军宗弼部南犯韩世忠负责自圌山(今扬中西)至福山(今常熟北)的江防以防金军自海路入侵。十一月金军渡江占领建康韩世忠退守江阴。十二月宋高宗已自明州(今浙江宁波)乘船逃至昌国(今定海)。
建炎四年正月韩世忠奉诏率部进援到达通惠镇(今上海青浦北)时金军已攻至明州韩世忠于是请求退回镇江以邀击北撤的金兵。金军攻占明州并派海船追宋高宗被宋枢密院提领海船张公裕船队击败。二月金帅宗弼声称“搜山检海已毕”后退兵1。三月金兵退至镇江韩世忠已屯兵焦山寺并伏兵金山龙王庙几乎擒获金帅宗弼。金帅宗弼拟从镇江渡江遭韩世忠所率船队邀击夫人梁氏亲自击鼓以激励宋军将士多次击败企图渡江的金军。宗弼遂率金兵转向建康韩世忠与金军接战相持于黄天荡(今南京东北)达48日。这就是宋金战争史上著名的黄天荡之战韩世忠利用长江天堑以8ooo人击败1o万金兵。后金军疏浚小河逃入长江又乘风纵火烧韩世忠船队韩世忠战败。五月金军渡江退回江北。六月南宋改御前军为神武军韩世忠改任神武左军都统制。
绍兴二年(1132)韩世忠兼任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镇压建州(今福建建瓯)范汝为起义又于江西招降流寇曹成以功升太尉。又破白面山(今湖南平江东北)刘忠起义军。同年九月升任江南东西路宣抚使建司建康。绍兴三年(1133)三月韩世忠升开府仪司三司为“使相”改任淮南东路宣抚使置司泗州(今江苏盱眙西北)准备协同进攻伪齐。不久即因南宋与金议和不准进攻伪齐韩世忠又改任镇江、建康府、淮东宣抚使置司镇江负责江、淮下游防务。绍兴四年(1134)议和未成面临金朝和伪齐联军已渡淮南犯之势宋高宗虽梦想求和不得不部署防务。十月韩世忠渡江至扬州金齐军已南下。正当韩世忠奉诏回镇江以守长江防线之时南宋求和使魏良臣自扬州至大仪镇(今扬州西北)西北的金军军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1建炎四年二月丙子。
中求和韩世忠率部随后至大仪镇击败金军南侵的先头部队俘金将士2oo多人;追击至天长(今属安徽)东北鸦口桥再败金军又俘4o多人。大仪镇之战规模虽小但与此前宋军只进行防御战不同这是宋军主动次出击又适逢金军因雨雪不断、粮运不通而退兵伪齐也随之退兵韩世忠率部一直追至淮河。《宋史》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因而被称为“中兴武功第一”后又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1。次年韩世忠以功进少保任淮东宣抚使置司镇江。绍兴五年废神武军号改设行营护军韩世忠所部改为前护军。绍兴六年(1136)三月再次面对金朝、伪齐联军来犯韩世忠改任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今江苏淮安)以示兼有收复被金军占领的京东路之责。韩世忠率部围攻原京东路现属伪齐的淮阳军(今邳县西南)达六天在联军主力到来之际退回楚州。韩世忠以“淮阳功”进领横海军、武宁军、安化军三镇节度使赐“扬武翊运功臣”号。韩世忠不仅是南宋第一个领有三镇节度使衔也是元丰五年(1o82)废功臣号以后第一个重新获得“功臣”号的将领。同年九月伪齐分道攻宋。韩世忠率军渡淮北上挡住了伪齐东路军的攻势。
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1137)七月金朝主战的粘罕(完颜宗翰)
死。宋使王伦至涿州(今属河北)向主和的挞懒转达宋高宗的意向:“河南地上国(金)既不有与其付刘豫易若见归”的乞和请求。同年十一月金废伪齐。十二月王伦回朝向宋高宗转达挞懒的答复:“好报江南自今道涂(途)无壅和议可以平达。”1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三月力主乞和的秦桧任宰相。同年十二月宋金议和南宋成为金朝属国原伪齐辖区归还南宋。次年正月韩世忠以宋金和议成进少师。同年七月金主战的右副元帅宗弼(兀术)升任都元帅主和的挞懒(完颜昌)因倡议将原伪齐辖区归还给南宋不久即以“谋反”罪被杀。
绍兴十年(天眷三年114o)五月金败盟犯宋。六月“顺昌之战”
刘锜以少胜多击败金军主力宗弼所部挡住了金军南下两淮的矛头。韩世忠以太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随后也败金军于淮阳军南攻克海州。九月奸相秦桧力主乞和罢战韩世忠遂退兵。
绍兴十一年(1141)正月金军再次南下。二月“柘皋之战”杨沂中、刘锜等再次击败金军主力宗弼部。正当宋金激战之际宋高宗、秦桧的乞和活动也在加紧进行中。四月借赏柘皋之功韩世忠、张俊任枢密使岳飞任枢密副使而收三大将兵权。五月“诏韩世忠听候御前委使”实际是将韩世忠职务架空。由于韩世忠仍坚持反对向金乞和“力陈秦桧误国”又怕遭秦桧陷害而“力求闲退”十月罢枢密使以醴泉观使、奉朝请。韩世忠“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童奴游西湖以自乐平时将佐罕得见其面”。十二月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后韩世忠曾责问秦桧:“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11《宋史》卷364《韩世忠传》;参见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9《十三处战功》、《韩世忠大仪之胜》。
1《宋史》卷371《王伦传》。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o绍兴十一年五月丁未;卷142十月癸巳;卷143十二月癸巳。绍兴十三年(1143)韩世忠封咸安郡王。绍兴二十一年(1151)八月去世享年63岁。临终前对看望他的人说:“吾以布衣百战致位王公赖天之灵保领没于家诸君尚哀其死邪”2对岳飞被奸相秦桧害死之事犹念念在心。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追封为蕲王;淳熙三年(1176)谥忠武。
刘光世刘光世(1o89—1142)字平叔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人将门世家。父刘延庆北宋徽宗时领保信军节度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宣和三年(1121)镇压方腊起义童贯任宣抚使时为殿前副都指挥使的刘延庆任宣抚使司都统制诸路军马为官军主帅平方腊后改领河阳三城节度使。宣和四年七月宋军应宋金“海上之盟”攻辽童贯任宣抚使刘延庆任宣抚司都统制为宋军主帅统兵1o万攻辽后因战败被贬。不久即复领镇海军节度使。靖康元年(1126)金军攻宋都开封刘延庆守御北城。十一月金军攻陷开封刘延庆及长子刘光国率兵万人突围两人皆死于乱兵。刘延庆次子刘光世以荫补入官为三班奉职累升领防御使鄜延路兵马都监。宣和三年从父刘延庆镇压方腊起义以功升领观察使、鄜延路兵马钤辖。宣和四年宋军攻辽刘光世随父攻取易州(今河北易县)升领承宣使进入高级武官行列;在进攻辽南京的战役中刘光世违约未到达致使已先攻入城内的宋军失援而败成为宋军攻辽战败的原因之一因此被降官。后在镇压河北起义军张迪中立功恢复领承宣使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元年(1126)西夏应金朝之约攻宋以牵制宋朝刘光世在杏子堡(当在今陕西志丹东杏子河畔)战斗中击败西夏军以功升领侍卫马军都虞候衔成为侍卫马军司次长官。同年十一月金军第二次进攻宋都开封刘光世率步骑3ooo勤王在行军途中得知北宋已被金灭亡。次年四月下旬刘光世率部到达尉氏得到兵马大元帅府令率部前往济州于济州南新兴镇遇到正前往南京应天府的康王赵构当即被任为元帅府五军都提举。宋高宗即位后刘光世任提举御营使司一行事务、行在都巡检使陕西将官王德(王夜义)开始隶属刘光世部。八月刘光世以讨平山东李昱之功升领奉**节度使是南宋建立后第一个建节的将领。十月宋高宗南逃任命刘光世为滁州、和州(今和县)、濠州(今凤阳东北)、太平州(今当涂)、无为军(今无为)、江宁府界制置使苗傅任都统制先后击败张遇、李成。
建炎三年二月金军5oo骑兵追击至天长宋高宗渡江南逃刘光世所部未遇金兵即溃退渡江被任为行在五军制置使屯守镇江府随后又升为殿前都指挥使成为名存实亡的殿前司长官。
三月苗傅、刘正彦在杭州动兵变。四月刘光世参与平定苗、刘兵变升为太尉、御营副使所部即称御营副使军。后任江东宣抚使守太平州、池州移守江州。九月金军自黄州渡江刘光世率军南逃。建炎四年二月河北流寇郦琼围攻固始县降于刘光世后撤围南下。
建炎四年(113o)六月撤消御营使刘光世所部无所隶属因其阶官2《宋史》卷364《韩世忠传》。
为太尉号称“太尉兵”大臣们认为欠妥遂设御前巡卫军以刘光世为都统制兼任两浙路安抚使、知镇江府又加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金将挞懒(完颜昌)攻楚州刘光世违诏不援只派王德、郦琼率轻兵袭扰金军而已。绍兴元年(1131)三月刘光世改兼淮南、京东路宣抚使置司扬州但刘光世不奉诏。次年六月刘光世升领宁武军、宁**两镇节度使。绍兴三年四月改兼江东路宣抚使置司建康。九月南宋调整江防部置刘光世改为江东、淮西宣抚使置司池州;十月伪齐军渡淮南犯刘光世移驻建康设防。绍兴四年金和伪齐联军临江;五年正月宋高宗亲征抵抗并再次调整江防部署刘光世升少保。十二月南宋改军制废神武军及巡卫军号改设行营护军刘光世所部改为行营左护军。六年五月以部将王师成击败伪齐军之功加领保静军节度使遂成为继韩世忠之后第二个领三镇节度的将领。六月刘光世移屯庐州。十月伪齐刘麟渡淮攻宋时刘光世弃城南逃在右相兼都督张浚的督迫之下被迫回军并派王德、郦琼等击败伪齐军于霍丘等地。藕塘之战杨沂中等大败伪齐军后刘光世派王德率军随杨沂中追击伪齐军。
刘光世一贯畏惧金军每逢奉诏移驻前线大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成为当时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常虚报军额多占军费作战时又多不亲临前线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时逃跑。大臣们对他深为不满但宋高宗考虑到南宋政权基础还不稳固刘光世所部仍是不得不依靠的军事力量之一不仅设法满足其后勤军需的供应还不断对刘光世加官进爵以防止其部属溃散后复为流寇或投奔伪齐。绍兴六年十二月右相兼都督张浚奏:“刘光世骄惰不战不可为大将请罢之。”1而左相赵鼎则认为刘光世“将家子将率士卒多出其门下若无故罢之恐人心不可”。绍兴七年二月宰相张浚再次上奏:刘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国事语以恢复意气拂然乞赐罢斥以儆将帅”2。四月刘光世罢为少师、万寿观使其部隶属都督府。张浚意在直接控制左护军以王德为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果然如赵鼎所推测引起郦琼等不少中低将领的不满郦琼直属部队虽只5ooo余人但在他的煽动裹胁下同年八月叛归伪齐的竟达4万人之多。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5.2万多人仅剩王德所部8ooo余人及零星部队。
绍兴八年(1138)冬宋金第一次议和。宋高宗以宋金议和刘光世赐和众辅国功臣号张俊亦赐功臣号与已赐功臣号的韩世忠成为南宋初期仅有的三个赐功臣号及领三镇节度使的将领说明三人在当时地位的重要。绍兴十年(114o)金朝违约南侵。五月刘锜进行顺昌保卫战时宋高宗又重新起用刘光世为三京招抚处置使以援刘锜显然是对罢免刘光世兵权不当的一种抚慰也可能想利用刘光世对伪齐灭亡后又投金的旧部产生某种影响。但刘光世在宋的旧部王德不原归属宋朝廷只能调拨李显忠、李贵、步谅等将领所属数千人归属刘光世战斗力不强未起多大作用。
绍兴十一年(1141)四月南宋朝廷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六月刘光世也再次被收兵权罢为万寿观使、封杨国公。绍兴十二年(1142)刘光世死终年54岁谥武僖。乾道八年(1172)追封安城郡王。开禧元1以上引文具见《宋史》卷369《刘光世传》。
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o7绍兴六年十二月戊戌;卷1o9绍兴七年二月庚申。年(12o5)追封鄜王。
张俊张俊(1o86—1156)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建中靖国元年(11o1)时年16岁的张俊为三阳(今天水西北)乡兵弓箭手“宣和初(当为政和六年1116)从攻夏人仁多泉(今青海门源东南)始授承信郎”1成为入品的最低的武官。徽宗末年参与镇压京东、河北起义军。靖康元年(1126)抗击金兵于东明县城(今河南兰考北)以功已升至武功大夫。五月从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种师中进援被金军围攻的太原(今属山西)种师中兵败榆次(今属山西)张俊率所部数百人突围南逃。十二月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进至大名时张俊随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杨祖率3ooo兵马到大名被任为元帅府后军(一作中军)统制。靖康二年正月他率部镇压起义军李昱、张遇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后不断升迁阶官升至拱卫大夫。
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即位后张俊任御营前军统制。同年七月起率部多次讨平叛军、起义军升观察使成为高级武官。建炎二年五月镇压秀州(今浙江嘉兴)徐明又升承宣使。建炎三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兵变时张俊正驻军吴江随即率部8ooo人退回平江从礼部侍郎、同节制军马张浚同议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军队平定叛乱后升领节度使。七月改任御前右军都统制。
建炎三年十月金军宗弼部南犯宋高宗离杭州逃向越州;十一月宋高宗逃向明州(今宁波)张俊任浙东制置使扈从。金帅宗弼占领杭州后派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率金军4ooo追击当年除夕追至明州城下金军自高桥镇攻西门张俊部将刘宝以及杨沂中、田师中所部等抗击金军知州刘洪道亦率州兵助战金军战败死伤以千计。建炎四年正月初二金军又攻明州张俊与知州“刘洪道坐城楼上遣兵掩击杀伤大当敌奔北坠田间或坠水俊急令收兵夜敌拔寨去屯余姚”1宗弼派援军赶赴余姚再攻明州张俊抗击于高桥推托以高宗令其扈从逃往台州(今临海)刘洪道等也退出明州明州遂为金军占领。南宋则将明州的“小捷”列为“十三处战功”之因“自金兵入中原将帅皆望风奔溃未尝有敢抗之者”“中兴战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宋)军势稍张矣”2。
建炎四年四月张俊改任浙西、江东制置使以招收江浙地区的“群盗”除刘光世、韩世忠两军外其他诸将皆受张俊节度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将领。六月宋朝改御前军为神武军张俊改任神武右军都统制领定江、昭庆二镇节度使。绍兴元年(1131)后张俊讨伐马进、李成有功进太尉。以后历任浙西江东宣抚使、淮西宣抚使。绍兴六年十月伪齐兵3o万大举侵宋受张俊节制的杨沂中军与伪齐主力刘猊激战于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伪齐军战败张俊所部张宗颜等生力军赶至两军遂共奋击伪齐军大败张俊又率主力到达追击伪齐军与杨沂中军一直追击至寿春(今寿县)这1《宋史》卷369《张俊传》参见卷486《夏国传》下。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1建炎四年正月乙巳。
2《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9《十三处战功》《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6。就是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的“藕塘之战”张俊以功进领镇洮、崇信、奉宁军三镇节度使。
绍兴五年十二月改神武军等为行营护军张俊所部改称行营中护军。
张俊与韩世忠所部为南宋两支最重要的军队宋高宗比喻为左右手。绍兴七年左护军副都统制郦琼率4万人叛降伪齐。次年原刘光世部主力、左护军都统制王德所部2万人归属于淮西宣抚使张俊。
绍兴八年宋金次议和金将原伪齐辖区划归南宋南宋成为金属国张俊加少傅及安民靖难功臣号。次年金毁约南犯张俊兼任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金军主力宗弼围攻顺昌府战败张俊军也渡淮北上一度攻占亳州(今亳县)。奸相秦桧令诸将退兵以便乞和张俊先退回淮南。
绍兴十一年春金为迫使南宋屈服出兵南犯刘锜、杨沂中等出援淮西刘锜先到柘皋(今巢湖西北)列阵以待杨沂中、王德等军相继到达与1o万金军决战宋军奋勇争先金军大败而退。柘皋之战被列“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绍兴十一年二月“淮西宣抚使张俊、淮北宣抚使杨沂中、宣抚判官刘锜大败乌珠(宗弼)十万众于柘皋”1。张俊未直接参战因王德为张俊部将故只列张俊而未列王德。同年四月以赏柘皋之功为名张俊与韩世忠升枢密使、岳飞升枢密副使。张俊知道宋高宗、秦桧想收兵权遂请纳宣抚司兵权宋高宗、秦桧乘势罢三宣抚司也收韩世忠、岳飞兵权。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张俊罢枢密使封清河郡王。绍兴二十六年(1156)死终年69岁追封循王。
杨沂中(存中)
杨沂中(11o2—1166)字正甫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北)人。将门世家祖杨宗闵永兴军路副总管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军攻占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时战死后谥忠介。父杨震宣和三年(1121)从折可存镇压方腊起义军后任麟州(今陕西神木北)建宁寨知寨。靖康元年(1126)十月建宁寨陷杨震“与子居中、执中力战没”2后谥恭毅。
杨沂中为杨震长子宣和末应募从军靖康元年十二月从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扬祖勤王隶属张俊部。建炎三年(1129)三月从张俊镇压苗傅、刘正彦兵变以功升任统领。建炎四年正月从张俊抗击金军于明州(今宁波)以功升中军统制(领)。同年六月改御前军为神武军。绍兴二年(1132)三月以张俊的神武右军的中部(军)统制杨沂中升任神武中军的长官统制(后设都统制)兼提举宿卫亲军。所部虽不满5ooo但杨沂中逐渐成为宋高宗的心腹。绍兴三年九月杨沂中兼任权殿前司公事绍兴五年南宋进行军制改编神武军改为行营护军并组建新的三衙军杨沂中改任权主管殿前司公事正式成为殿前司长官所统神武中军改为殿前司军但仍属次要部队常在前护军韩世忠、中护军张俊的节制下进行抗金战争。绍兴六年十月在被列入“十三处战功”之一的藕塘之战中杨沂中因功建节授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后又兼领侍卫马、步军司统管三1《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9《十三处战功》。
2《宋史》卷446《杨震传》。
衙亲卫军。绍兴十一年在也被列为“十三处战功”之一的柘皋之战后杨沂中以功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兼殿前都指挥使。当年十二月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在杀岳云、张宪时杨沂中任监刑官。次年赐名存中。绍兴二十年杨存中封恭国公仍兼殿前都指挥使。三十一年二月遭6游等抨击后担任殿前司长官达25年之久的杨存中罢职升太傅领宫观闲差进封同安郡王宋高宗说:“杨存中之罢朕不安寝者三夕。”1同年十月在金帝完颜亮南犯临江的形势下起用杨存中任御营宿卫使统率亲卫军。次年正月又被任为江、淮、荆、襄路宣抚使因朝臣反对而改为只任两淮防务。同年五月御营宿卫司被撤销杨存中罢职再领宫观闲差。
隆兴元年(1163)五月北伐宋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州)之战中溃败。
六月枢密使张浚罢兼都督杨存中又被起用为御营使、措置江防事。同年八月张浚复兼都督杨存中再次罢职。次年八月张浚死后杨存中又被起用为同都督在宋金议和进行期间负责江淮防务。同年十二月宋金议和。乾道元年(1165)撤销江淮都督府杨存中升宁远、昭庆二镇节度使领宫观闲差。乾道二年(1166)死终年65岁追封和王谥武恭。
第二节刘锜(附李显忠、魏胜)
宋宁宗时任史官的章颖从“然后可传于百世庶几耸动于四方张大国家之威舒华夏之气”的角度选择了“皆志未尽展时不再来失机一瞬之间抱恨九泉之下”的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四人于开禧二年(12o6)北伐中原之际撰写了《刘、岳、李、魏传》以刘锜为。
刘锜刘锜(1o98—1162)字信叔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父刘仲武熙宁时补官积功为泾原路第一将、熙河路兵马都监。元符二年(1o99)从王赡占领邈川城(今青海乐都南)建为湟州刘仲武以功任河州(今甘肃东乡西南)知州。崇宁四年(11o5)随高永年西征失利降为西宁都护。大观二年(11o8)从童贯征西招降羌王臧征仆哥收复积石军(今贵德西)以功受到宋徽宗召见九子“悉命以官”2。后历任西宁州、渭州(今甘肃平凉)、熙州(今临洮)、秦州知州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等职领泸川军节度使。宣和二年(112o)死于熙州知州任上。刘仲武九子以刘锡、刘锜最知名。
刘锜为刘仲武第九子史称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1当为出生地。大观年间入官。南宋建立后任岷州(今甘肃岷县)知州、陇右都护。建炎三年(1129)南宋为牵制东南地区金军南侵派知枢密院事张浚兼任宣抚处置使以经营川、陕刘锜被任为泾原路经略使兼渭州(今平凉)知州。建炎四年九月宋、金决战于富平(今陕西富平东北)时刘锜“身先士卒”1《宋史》卷367《杨存中传》。
1《宋会要辑稿》礼59之2o。《郡斋读书志》卷5赵希弁《附志·传记类》有章颖《四将传》;《宋史》卷2o7《艺文志·兵书类》有章颖《四将传》3卷。
2《宋史》卷35o《刘仲武传》。
1《宋史》卷366《刘锜传》。
抗击金兵2激战半日胜负未分。宋军已击败金左路宗弼所部但由于环庆经略使赵哲弃军先逃导致宋军全线溃败。赵哲以此被斩其部属慕容洧据庆阳(今属甘肃)叛变进攻环州(今环县)刘锜因回救不及而被降为绵州(今四川绵阳)知州兼沿边安抚使。
绍兴三年(1133)冬金军攻占和尚原(今甘肃宝鸡西南)。宋军重新调整防务刘锜负责文州(今文县)、龙州(今四川平武西南)至威州(今理县东北)、茂州(今茂县)一带防务。绍兴四年三月川陕宣抚司都统制吴玠抗击金兵于仙人关(今陕西略阳西北)刘锜奉令驰援与吴玠会师。八月宋高宗得知刘锜战绩诏令到行在临安朝见被川陕宣抚使王似以刘锜“守边不可遣”为由继续留在川陕边境。绍兴五年二月宋高宗“诏将兵不须起令锜疾赴行在”。七月当岳飞镇压杨么起义后正在湖湘的宰相张浚想中途截留刘锜任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宋高宗再次“诏趣赴行在”1到后被任为江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带御器械。从此刘锜离开西北而在东南战场上建功立业。
绍兴六年二月因宋高宗的心腹杨沂中出征任命刘锜临时接替杨沂中兼权提举宿卫亲军说明宋高宗对刘锜相当信任。十月伪齐南侵宋高宗亲征抗击刘锜改任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以加强南宋的海防、江防。绍兴七年正月当宋高宗巡幸在平江时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王彦所部与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公事解潜部属械斗解潜被罢职宰相张浚荐刘锜文武全才被任为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及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公事统管重建的三衙军但三衙军数量不多只是宋高宗的护卫军。二月王彦罢兵权出任地方官将王彦所部也隶属于刘锜。刘锜将侍卫马军司2ooo多人及王彦所部万人淘汰老弱整编为六军十二将共6ooo人。十月刘锜兼任庐州知州、淮西制置副使、主管淮西安抚司公事率部进驻庐州。绍兴八年六月刘锜奉诏移驻镇江不久改任枢密院都统制刘锜所部成为枢密院的直属部队。绍兴九年二月刘锜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并再次担任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
绍兴十年正月刘锜任东京副留守兼节制军马。三月刘锜率所部6ooo人和殿前司3ooo人以及诸军家属前往。同年五月金破坏和议当刘锜于五月中旬到达顺昌府(今安徽阜阳)时东京留守孟庾已向南犯的金军主帅宗弼投降。刘锜与顺昌知府陈规立即部署防务坚壁清野拆除、烧毁城外民房修缮城池部将许青、贺辉、焦文通、钟彦、杜杞等分守四城门。五月末金军开始围攻顺昌。六月初围城中的刘锜升任枢密院副都承旨、沿淮制置使随后又接到“择利班师”的诏旨刘锜认为大敌当前不能轻易退兵应继续坚守。由于刘锜屡败攻城金兵金军主帅完颜宗弼(兀术)亲率主力由开封赶到顺昌对金将说:“顺昌城壁如此可以靴尖踢倒来日(顺昌)府衙会食。”次日清晨1o万金军四面猛攻宗弼率重铠亲兵“铁浮图”(铁塔兵)进攻东门刘锜亲自率军出东门抗击宋军将士以枪揭去金兵兜牟以刀斧斫敌臂甚至以手抓扯恶战大半天终于将金军打败。刘锜“遍诣诸营抚劳官军及安慰中伤之人盖家至户到人人皆得其欢心”鼓舞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7建炎四年九月癸丑。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9绍兴四年八月己丑;卷85绍兴五年二月乙酉;卷91七月甲午;卷96十二月丙午。
士气准备再战1。金军害怕刘锜派兵夜袭加上大雨及颍河水涨相持数日后只得撤兵北归。顺昌之战阻遏了金军南侵的矛头稳定了局势。当时“马军都虞候刘锜大败乌珠(宗弼)于顺昌乌珠拔寨还东京两淮遂定”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2。刘锜以功建节授武泰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顺昌知府、沿淮制置使。同年七月刘锜任淮北宣抚判官时岳飞北伐驻颍昌(今河南许昌)而张俊已自毫州退兵岳飞已陷入于孤军作战地位告急于刘锜刘锜派部将雷仲出兵牵制进抵太康(今属河南)。岳飞被迫奉诏南撤岳飞部将赵秉渊尚坚守淮宁府(今淮阳)刘锜部将韩直协助赵秉渊击退进犯的金军。九月在宋高宗、秦桧乞和政策下诸大将都奉诏退兵刘锜退驻太平州。
绍兴十一年正月金军攻占寿春府刘锜率部渡江抗击南下的金军到达庐州刘锜随即巡视因其城残破不利于防守随即冒雨退向东关(今含山西北)“依山据水以遏金人之冲”。二月刘锜自东关出兵至柘皋与1o万金军相遇杨沂中、王德等军先后到达宋、金两军会战金军大败退向西北的紫金山。柘皋之战是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也是宋、金绍兴和议前的最后一次决战。金军战败后逐步北退主帅张俊因争功而忌妒刘锜命刘锜先回自己想与杨沂中耀兵淮上以显声威但当得知北退的金兵正攻打濠州时又命刘锜率军北上抗金。由于轻敌杨沂中、王德被金伏兵所袭而大败张俊、杨沂中、王德等惊慌南逃渡江只有刘“锜乃按部位整旌旗最后徐行”驻军历阳(今和县)奏请准许后才渡江回归太平州这也使张俊、杨沂中怀恨在心1。
同年四月宋高宗、秦桧罢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刘锜因而自请退闲。七月尽管枢密副使岳飞请求不要罢刘锜的兵权但刘锜仍被罢军权改任为荆南府(今湖北江陵)知府。绍兴十七年以宫观退闲绍兴二十五年重又起用为潭州知州。绍兴二十七年加太尉又任荆南知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绍兴二十九年面对金帝完颜亮准备南侵的形势刘锜兼节制荆南府屯驻御前军马重掌兵权。绍兴三十年五月设荆南府御前诸军都统司刘锜兼任都统制。十月刘锜调任镇江府御前诸军都统制随即拣退病马训兵练卒。
绍兴三十一年六月刘锜移骑军渡江屯驻扬州。面对金军大举南下的形势宋高宗想借助刘锜顺昌之战建功的威名任命刘锜为淮南、浙西、江南东西路制置使以建康府都统制王权为副使。八月刘锜扶病出镇扬州并派部将王刚屯守宝应(今属江苏)又派部将吴进驻淮河南岸的盱眙军(今盱眙县)。
十月刘锜又兼京东、河北东路招讨使。随后扶病前驻盱眙军部署防务又沿淮河进至淮阴正当刘锜在淮东抗击金兵主管淮西防务的王权及其部属当金军渡淮南下便即不战而逃。面对金军临江的形势宋高宗以金字牌召刘锜退兵守江。刘锜自淮阴退到扬州时金军已占领真州(今仪征)。刘锜退守长江边的瓜洲镇无日不战为稳定人心又将妻、子从镇江渡江迁来瓜洲。金军占领扬州后以重兵南下争夺瓜洲渡与刘锜部将左军统领1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2o1。
2《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9《十三处战功》。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正月丁卯二月丁亥、乙未三月丁巳。员琦相遇于皂角林员“琦陷重围下马死战数十合中军第四将王佐以步卒百有四人往林中设伏”杀败金兵金又派大量生力军前来刘锜也派两军支援员琦双方恶战大半天金军死伤三千余人战败退兵。皂角林之战是此次金军南犯以来次失利的恶战被列入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1。但淮西主将王权已逃回江南宋高宗诏令刘锜退回江南专守长江防线遂留其侄中军统制刘汜率部属15oo人坚守瓜洲渡口已病重的刘锜乘肩舆渡江到镇江知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叶义问即以李横代刘锜指挥作战。十一月金军再次大举进攻瓜洲渡李横、刘汜战败金军占领瓜洲渡口。数日后“采石之战”虞允文组织军民打败企图渡江南下的金帝完颜亮完颜亮东走扬州不久为部下所杀。
绍兴三十二年(1162)二月刘锜病死于临安后谥武穆。《宋史》称:“刘锜神机武略出奇制胜顺昌之捷威震敌国虽韩信泜上之军无以过焉”。又称:“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金主曰:吾自当之。然锜卒以病不能成功。”评论虽不无夸张但刘锜抗金除形势不利而主动退兵外大多战胜因而被“世传锜通阴阳家行师所避就”1。李显忠(世辅)
李显忠(111o—1178)原名世辅绥德军青涧城(今陕西青涧)人。
其先世唐末以来世袭苏尾九族都巡检使父名李永奇。建炎二年(1128)正月鄜延经略安抚使王庶时在鄜州招募“硬探”17岁的李世辅应募从军。建炎五年(金天会九年1131)金将陕西划属伪齐李永奇、李世辅父子仕伪齐后李世辅谋叛伪齐归宋李永奇家属二百余口遇害李世辅逃往西夏。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二月借西夏兵攻延安时金已废伪齐陕西也已划归南宋遂往河池(今甘肃徽县)见四川宣抚使吴玠即被授护**承宣使衔、枢密行府前军都统制军职。九月到南宋都临安府晋见宋高宗又被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衔初赐名忠辅又改赐名显忠任枢密院都统制军职。
绍兴十年二月刘锜任东京副留守的同时李显忠被任为南京副留守未及赴任金军已毁约南犯。同年五月刘光世出任三京招抚处置使李显忠任前军都统制。绍兴十一年二月宋金“柘皋之战”金军战败北撤时李显忠率部追击建功。六月刘光世罢军职所部改编为池州(今贵池)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司李显忠任都统制。
绍兴十二年三月宋金签订“绍兴和议”。一向主张抗金的李显忠于同年十二月以病请辞军职升领保信军节度使改任两浙东路马步军副都总管。绍兴十八年李显忠因上书恢复中原而且“止用申状”秦桧大怒。同年五月借口李显忠私自派人去金境内迎归故妻降领平海军承宣使衔、提举宫观闲差在台州(今浙江临海)居住。绍兴二十三年正月才又复领宁**节度使衔、两浙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奸相秦桧死后李显忠才出任军职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3绍兴三十一年十月乙丑;《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9《十三处战功》卷2o《刘锜皂角林之胜》。
1《宋史》卷366《刘锜传》及《传论》。
历殿前司右军、先锋军统制都统制。
绍兴三十年(金正隆五年116o)三月金军即将南犯李显忠复任池州都统制。次年渡江至淮河南岸寿春(今寿县)一带设防。十月李显忠部将击败渡淮金兵于大人洲李显忠也邀击南下的金军获胜在得知奉命守淮的建康都统制王权已南逃后李显忠遂退回池州防江。十一月初王权被撤职李显忠接任建康都统制未及赴任虞允文已组织“采石之战”击败企图渡江的金军。次日李显忠也赶到采石接替江防并随即派兵1.6万人随虞允文赴镇江防守。李显忠随后升任淮西制置使京畿、河北西路招讨使。次年五月招讨司撤消前改任主管马军司升太尉。
隆兴元年(金大定三年1163)四月枢密使张浚主持北伐。五月李显忠渡淮北上攻占灵璧虹县(今泗县)金守将降又攻占宿州。李显忠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任招讨使邵宏渊任副使。李显忠在宿州城外设防邵宏渊守城。金帅纥石烈志宁率金军1o万反攻宿州李显忠苦战于城外;次日金军再攻李显忠约邵宏渊内外夹击攻城金军但当李显忠率部激战百余合邵宏渊却坐视不出。当夜“建康中军制统制周宏及邵都统(宏渊)子世雄阳为虏劫寨自遁”1。次日李显忠入城守御邵宏渊又扬言:“金添生兵二十万来傥军不返恐不测生变。”李显忠知邵宏渊怯战而“势不可孤立”2于是不得已退兵宋军溃退但金军亦因损伤惨重而未追击宿州治符离县史称“符离之战”。李显忠因而被责降为清远军节度副使再责降为果州团练副使潭州安置。宋孝宗后知符离之溃主要是邵宏渊动摇军心与怯战所造成除贬降邵宏渊外乾道元年(1165)召还李显忠复授容州防御使衔后又升随州观察使、两浙东路副都总管但李显忠乞祠遂改为提举宫观闲差。乾道六年再次起用李显忠升领威武军节度使、主管马军司公事;七年再升太尉;九年因病以提举宫观闲差养病。淳熙五年(1178)去世终年69岁后谥忠襄。
魏胜魏胜(112o—1164)字彦威淮阳军宿迁(今属江苏)人。少应募为弓箭手移居山阳(今江苏淮安)。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1131)七月金军即将南犯魏胜率义军3oo人渡过淮河占领涟水。八月初又“率其徒数百人至海州自称制置司前军大兵且继至”金守将高文富(多)闭城门拒守魏胜在城外多树旗帜、举烟火魏胜率部众攻上城头民众又开城门魏胜遂占领海州附近各县也纷纷归降。南宋随后任命魏胜为统制忠义军马。魏胜又一度出兵攻入沂州。同年十月金军围攻海州浙西副总管李宝率水师登6击退金兵魏胜被任为海州知州。绍兴三十二年五月魏胜升任山东忠义军都统制仍兼海州知州金军又围攻海州金帝完颜亮被杀于扬州后金军撤围退兵。
隆兴元年(1163)枢密使兼都督张浚派贾和仲任山东、河北路招抚使置司海州。魏胜被诬告因而改任京东路副总管、都督府统制驻扎建康府。不久张浚得知魏胜被贾和仲诬陷恢复魏胜旧职重回海州。隆兴二年因1张抡:《故太尉赠开府仪同三司李公(显忠)行状》《琬琰集删存》卷3。2《宋史》卷367《李显忠传》。
宋金议和改命魏胜为楚州知州专守楚州西南的清河口淮东安抚使刘宝守楚州。金将徒单克宁进攻魏胜于淮阴东十八里口“魏胜取敝舟凿其底贯以大木列植水中别以船载巨石贯以铁锁沉之水底以塞十八里口及淮渡舟路”1。魏胜抗击金军“自卯至申胜负未决”金军又增派援军魏胜全力抗战并向李宝求援李“宝在楚州相距四十里坚谓方讲和决无战事迄不一兵”2魏胜援绝箭尽仍依土岗列阵坚苦抗击以步兵列前骑兵殿后魏胜中箭落马而死终年45岁。赠保宁军节度使谥忠壮。魏胜生前只是中级武官战功亦仅是攻占海州血战淮阴完全不能和独当一面、战功显赫的许多大将相比甚至不及众多的中级武将。史学家章颖将他列入“南渡四将”这不仅因为魏胜忠心报国、战死疆场更因为他是“山东忠义之冠”1代表着抗金阵营中的忠义军这支重要抗金力量。1《金史》卷92《徒单克宁传》。
2《宋史》卷368《魏胜传》。
1《宋会要辑稿》礼59之2o。
第五十章岳飞第一节岳飞早年的抗金活动岳飞(11o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1。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2。
宣和四年(1122)初岳飞初次从军。同年十月在北宋攻辽战争中曾到达辽燕京(今北京)城下见到高大的城墙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误认为这是金初起时的著名战略要地黄龙府(今吉林农安)。这也可能是当时不少人共有的误解以至于十多年后已是大将的岳飞还对部属说过“直到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的豪言壮语3。宋军攻辽战败退军适值父亲岳和病死岳飞随即回到家乡守丧。靖康元年(1126)冬又到相州应募从军为刘浩部属。同年十二月康王赵构在相州建立大元帅府刘浩所部成为大元帅府最早的基本部队之一。次年五月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此后不久作为小军官的岳飞奏请宋高宗回都城开封领导抗金战争以越职上奏罪名而被夺军职。
建炎元年(1127)六月张所任河北招抚使置司北京(今河北大名东)。七月张所离开“行在”南京赴任。但直到八月中旬末张所“今留京师以招集将佐故尚未行”至北京1岳飞投张所部下从军。张所“一见与臣(岳飞)言两河、燕、云利害适偶契合。臣自白身借补修武郎、閤门宣赞舍人充中军统领寻又升统制”2。岳飞隶属于都统制王彦。
九月王彦所部攻占新乡(今属河南)县城但随即遭金军围攻王彦兵溃突围后组织义军(八字军)抗金。岳飞则率所部独立行动后虽向王彦谢罪但未再被接纳。岳飞遂投东京留守宗泽由于岳飞曾擅自脱离主将王彦管辖“犯法将刑泽一见奇之曰:此将材也。会金人攻汜水泽以五百骑授飞使立功赎罪。飞大败金而还遂升飞为统制飞由是知名”3。建炎二年六月宗泽病死杜充继任东京留守岳飞成为杜充的部属在胙城(今延津东北)、汜水关等地战胜金兵;又先后在开封、陈州(今淮阳)等地击败王善、曾成、孔彦舟等部。建炎三年以功屡升“授真刺史”1成为中级武官。六月岳飞随杜充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杜充任右相1本章参考邓广铭《岳飞传》(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三朝北盟会编》卷27引《岳侯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下称《金佗稡编》或《金佗续编》)中华书局1989年版。《金佗续编》卷14《忠愍谥议》参见卷27黄元振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建炎元年八月乙亥。
2《金佗稡编》卷11《乞以明堂恩奏张所男宗本奏》。
3《宋史》卷36o《宗泽传》。
1《宋史》卷365《岳飞传》。按宋制以武阶官而带承宣使(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衔通常称遥郡、遥领、借补仍以武阶官叙品级;而称正任、真授等则是除落阶官衔而以承兼江淮宣抚使守建康。十二月金军于马家渡(今南京西南)渡江南下杜充派都统制陈淬率统制岳飞等将士2万抗击金军以王■领兵1万余人策应。陈淬、岳飞与金军激战十余合直战到天黑胜负未分王■先率部逃跑宋军遂即溃散都统制陈淬战死岳飞率部退屯钟山(今南京城东紫金山)。这是岳飞也是南宋军队次正面与完颜宗弼(兀术)统率的金军主力作战。此战为“建炎三大战”的次重大战役。虽然由于主要将领王■在胜负未分之际率军先逃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但在宋金战争史具有独特的意义那就是宋军终于敢与金军主力正面作战因为“建炎、绍兴初诸将未尝敢与虏(金军)战也”。除此次建康之战及次年的白原、富平两次战役外“其它率望风奔溃盖未尝接战也”2。
金军占领建康岳飞率部退至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境内又转移至宜兴宜兴成为岳飞所部此后一段时间的根据地。建炎四年五月金军渡江北撤岳飞邀击后撤的金军于静安镇(今江苏南京西北)渡口前建康府通判钱需也率乡兵从侧面袭击金军金军大败岳飞、钱需收复建康城。岳飞后率部回宜兴不久即归属张俊节制。
此时南宋“假(借)权宜以收群盗”设置镇抚使。“上供财赋权免三年余听帅臣(镇抚使)移用更不从朝廷应副军兴听从便宜许以能捍御外寇(金军)显立大功特与世袭”1。在金军接战的江淮、江汉地区普遍设置镇抚使这是利用“群盗”守土抗金的地方军区。在南宋又将实力较小的地方军政长官也改任为镇抚使时张俊没有将岳飞所部归并入神武右军而是推荐岳飞出任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岳飞率部赴泰州奉命出援楚州时于承州(今高邮)击败金军但大将张俊、刘光世并不出兵势单力薄的岳飞只得退守泰州。十一月又渡江退往江阴后奉命防江。十二月岳飞受命从张俊讨伐李成。
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绍兴元年(1131)李成在岳飞等军追击下归附伪齐。张用也在岳飞招降后向张俊投降。此次平寇岳飞战功第一;七月岳飞改任神武右副军统制所部也由杂牌军成为南宋朝廷直系军的一部分但岳飞的地位尚低当时东南大将号称“刘(光世)、韩(世忠)、张(俊)、辛(企忠)”。同年十二月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忠罢职由岳飞取代辛企忠时年29岁的岳飞开始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绍兴二年岳飞任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马步军总管讨伐曹成。曹成在岳飞所部追击下向韩世忠投降。七月岳飞奉命移屯江州(今江西九江)其时刘光世、韩世忠所部各有4万人张俊有3万人岳飞所部也已达二万三四千人成为南宋第四支重要军事力量。
绍兴三年岳飞镇压了吉州(今吉安)、虔州(今赣州)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八月岳飞在行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朝见宋高宗时受到奖励随后任江西沿江制置使置司江州。九月下旬中岳飞被任为江南西路、舒(今宣使、刺史等官衔叙品级。
2《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19《建炎三大战》。
1《宋史》卷167《职官志·镇抚使》。
安徽潜山)、蕲(今湖北蕲春东北)州制置使成为与鄂州王■、池州刘光世、镇江韩世忠共同负责长江中下游的四支主力部队之一。
原神武后军的长官巨师古因不伏韩世忠的节制于绍兴三年六月被除名、编管广州后部属被拨隶其他将领。同月岳飞所部由神武副军升改为神武后军。
收复襄、邓六郡镇压杨么起义绍兴四年五月因金与伪齐南犯岳飞兼任黄州、复(今天门)州、汉阳军、德安府(今安6)制置使随即收复被伪齐占领的郢州(今钟祥)、襄阳(今襄樊襄阳区)、唐州(今河南唐河);六月部将牛皋攻克随州(今属湖北);七月部将张宪、董先等又攻克邓州(今属河南)南宋后以新收复地区设置襄阳府路。岳飞以功建节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时年32岁。同时改任湖北路、荆(今江陵)、襄、潭州制置使。同年九月金和伪齐联军大举南下直扑两淮十二月进攻庐州时高宗诏令岳飞驰援岳飞派部将张宪、牛皋率兵2ooo进援庐州敌军战败奔溃。
绍兴五年二月岳飞升领镇宁军、崇信军两镇节度使声望地位已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老将相近。岳飞的神武后军长官官衔也由统制升为都统制并被任命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镇压杨么起义军成为主要任务。岳飞率部于五月下旬初进抵鼎州(今湖南常德)对杨么起义军采取剿抚两手政策杨么部将黄佐先率部出降被岳飞派回湖中招降和攻击起义军。黄佐击破周伦水寨取得了进剿起义军的次胜仗。右相兼都督诸军事张浚前来湖湘督战五月末张浚接到诏令要回朝布置防备金、伪齐南犯。张浚即把岳飞召到潭州要他作暂停进攻或长期围困起义军的打算而岳飞“请除来往三程以八日之内俘诸囚于都督之庭”1。六月初岳飞派任士安进攻杨钦大寨自率大军遂接应杨钦战败投降。六月中旬初岳飞又攻破杨么起义军基地夏诚大寨杨么战败投水自杀夏诚被俘终于如期镇压了杨么起义。岳飞以功加检校少保、进封开国公。岳飞的部队也得到了很大的展数万原起义军成为岳飞的战士几支官军也归并为岳飞的部属。十二月初一日岳飞升为招讨使。次日南宋进行军事改制废神武军号改称行营护军不设都统制由宣抚使、招讨使直接指挥。岳飞所部改称后护军中军统制王贵兼提举一行事务前军统制张宪兼同提举一行事务需要时可以代替岳飞指挥部队作战。南宋这次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所统辖的五支最主要的部队统编为行营五护军成为朝廷主力军分布在宋金战争的全线改变了南宋初年的无序状态岳飞所部扼守长江中流及汉水流域成为金军、伪齐军南犯时难于逾越的钢铁长城。
北伐中原绍兴六年三月右相兼都督诸军事张浚部置抗金事宜在长江中下流采取进攻的态势岳飞升任湖北、京西宣抚副使(不设宣抚使宣抚副使即是长官)置司襄阳。岳飞在行营五护军统帅中不仅是最年轻、资历最浅、最1《金佗稡编》卷6;《行实编年》卷3绍兴五年五月。
晚建节的高级将领也是最后一个升任宣抚副使但已确立了岳飞作为“中兴四将”之一及在南宋诸将中的应有地位。同年夏秋岳飞军长驱进入伪齐统治区部将牛皋攻占镇汝军(当是今河南鲁山)王贵攻占卢氏(今属河南)、虢略(今灵宝)、朱阳(今灵宝西南)、栾川(今属河南)等县又西进攻占商州(今属陕西)、商洛(今丹凤西北)、洛南(今属陕西)等地杨再兴攻占长水县(今河南洛宁西南)虽由于军粮供应困难而退军但沉重地打击了伪齐的统治。
面对南宋进攻态势伪齐在谋求与金联军侵宋遭金拒绝后自行兵侵宋主要矛头仍然直指两淮并让部分士兵穿着金军服装制造伪齐与金朝联合侵宋的假相。然而热中于派系斗争致力于扶植二程理学、打击王安石新学的左相赵鼎惊慌失措不与在前方的右相张浚商议急忙命令诸将退而守江并调遣岳飞移屯江州进行防守岳飞不顾眼病加重两眼昏花的情况急忙抽调部队东下。南侵的伪齐军主力于藕塘(今定远东南)被宋军打得大败两淮伪齐军随即全线败退。但伪齐乘岳飞抽调兵力东下江汉地区防守力量削弱的情况下伪齐与金朝集中兵力攻击此前不久被岳飞部将收复的商州、虢州以及邓州、唐州、信阳军等地各地守军奋力抗击。十一月中旬岳飞回到鄂州后立即渡江北上部将牛皋、王贵、董先等先后击败伪齐军并攻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城下由于所带军粮不多难于持久攻城遂自蔡州主动退兵返回防区。
绍兴七年二月岳飞的武阶官升为最高的太尉职衔也升为宣抚使。三月刘光世被罢兵权宋高宗原已诏令将刘光世所部划归岳飞统辖但既遭到新任枢密使秦桧的反对宰相兼都督的张浚又想将刘光世所部收归都督府任命刘光世的部将王德为左护军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由于王德位微望轻不足以居郦琼之上同年七月郦琼裹胁4万人投降伪齐。由于宰相张浚处置失当不仅使岳飞扩充军队以加强抗金实力的愿望落空也造成了南宋最大的一次兵变事件。
绍兴七年(金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十一月金废伪齐。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南宋与金次议和。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1139)三月金将原伪齐辖区划归南宋。岳飞虽持反对态度在上表中称:“唾手燕云正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以称藩。”宰相(独相)秦桧“见之切齿”1。但岳飞依旧因议和而援例升官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
这年夏季的一天一阵骤雨之后岳飞在鄂州衙署凭栏远眺但见滔滔大江滚滚东流心潮汹涌澎湃不胜感慨前些时他上表反对议和时的心情此时更为激烈为心声高声吟唱了后来成为千古绝唱的《满江红》2:怒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o)五月金毁约犯宋面对金军的全面进攻宋高宗被迫抗金。六月初的顺昌(今安徽阜阳)保卫战刘锜击败金军主帅宗弼的精锐部队遏制了金军南犯的矛头。岳飞此时已官进少保、职兼1《三朝北盟会编》卷192。
2《满江红》词为岳飞所作系据邓广铭先生的意见参见《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
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当顺昌形势严峻时岳飞奉诏进援岳飞曾派张宪、姚政率部赶往顺昌。
当宋高宗被迫应战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帅虽都加了河南北诸路招讨使但实际只要求诸军抵挡而非进攻。所以随即派遣官员以计议军事的身份分别前往三大帅处传达宋高宗的意图。当前往岳飞处的计议军事李若虚带着宋高宗的“御札”赶到湖北、京西宣抚司所在地鄂州时岳飞早已依照既定计划率部北伐中原李若虚追到德安府(今安6)才见到岳飞除了转交宋高宗的“御札”外还告诉岳飞“兵不可轻动宜班师。飞不从。是时诸军皆已进若虚曰:‘面得上(高宗)旨不可轻动既已进若见不可进则当以诏还。矫诏之罪若虚当任之。’飞许诺遂进兵”1。岳飞开始了空前的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北伐的军事行动。
六月间救援顺昌的张宪、姚政由于刘锜已打败金军张宪、姚政即转向西北攻取蔡州西路的牛皋攻取鲁山(今属河南)。闰六月间张宪、傅选等打败金军韩常后收复颍昌(今许昌)张宪又与牛皋等打败从开封来援的金军并收复陈州(今淮阳)金军企图重新夺取颍昌又被驻守部队董先、姚政等击败郝晸又收复郑州姚政也收复中牟(今属河南)前锋距离金军指挥中心只有几十里。七月初郝晸在忠义军李兴等配合下收复宋西京洛阳。正当前线不断取得胜利之时金军侦察到岳飞的指挥部郾城(今属河南)只有少量骑兵驻守金军主帅宗弼(兀术)亲率精锐骑兵1.5万自开封奔袭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飞的指挥中心。经过一场恶战倚以屡胜宋军的拐子马(侧翼骑兵)、铁浮图(铁塔兵指重装骑兵)都被打得大败金军终于不支而退。但宗弼仍不断企图进攻郾城岳飞亲自率军出战杀败金军。小商桥(郾城北)之战杨再兴、杨兰、高林等以少敌众英勇战死张宪率援军赶至再次大败金军。宗弼又改而攻击颍昌以切断岳飞与前方部队的联系经过大半天的恶战也被守城的将士打得大败。还可能有一支小部队一直进到离开封45里的朱仙镇(今开封西南)一带并打败了金兵1。此次岳飞北伐中原金军遭到沉重打击。“撼山易撼岳家军难”2是金军对岳飞部队的高度评价。
正当岳飞大获全胜宋朝原都开封收复在即宋高宗、秦桧不仅不支持岳飞的抗金战争恰恰相反而是要岳飞措置班师。此时张俊、韩世忠、杨沂中、刘锜等军已先奉诏退兵岳飞如果不退兵将面临单独抗击全部金军的险恶形势岳飞只得也退兵。
千古奇冤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金军再次渡淮南犯在岳飞奉诏进援还未到达的情况下宋金“柘皋之战”杨沂中、刘锜大败金军。杨沂中、王德随1《三朝北盟会编》卷2o2绍兴十年六月二十二日。
1关于朱仙镇之战见于岳珂所撰(顾杞撰草稿)《行实编年》其他记载均出于此。邓广铭《〈鄂王行实编年〉中所记朱仙镇之捷及有关岳飞奉诏班师诸事考辨》(《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认为纯系岳珂杜撰;王曾瑜则认为实有其事(参见《金佗稡编》卷8有关注释)。撰者以为岳珂(或顾杞)所记当得自传闻并非全系空穴来风但传说或岳珂已将此战之规模及效果夸大故作如上叙述。2《宋史》卷365《岳飞传》。
后虽因轻敌在濠州遭金军伏击而败但金军毕竟还是渡淮北撤说明只就抵抗金军的南犯而言依靠刘锜、杨沂中、王德等将领也已足以应付。四月借口柘皋之捷论功行赏三大将被收兵权同时罢宣抚使韩世忠、张俊升任枢密使岳飞升任枢密副使。而更大的阴谋是秦桧对坚持抗金最力的韩世忠、岳飞进行陷害。秦桧先将矛头指向韩世忠。胡纺先向秦桧秘告韩世忠亲校耿著企图鼓动兵变以迎韩世忠回楚州重掌军权。秦桧立即逮捕耿著并严刑拷打阴谋以此陷害韩世忠。岳飞和张俊奉命前往楚州按阅韩世忠军马时岳飞得知耿著的冤狱并随即写信告诉韩世忠由于得到宋高宗的庇护终于使秦桧陷害韩世忠的阴谋落空。岳飞又反对剥夺刘锜的兵权更加深了秦桧对岳飞的仇恨。当金朝表示和谈的意图时岳飞仍不顾安危上奏反对求和秦桧在加快求和的过程中也加快了迫害岳飞的步伐。同年八月岳飞已感到形势的险恶自请免职随即被罢去枢密副使但并没有能延缓秦桧陷害岳飞的步伐。九月一起类似陷害韩世忠的阴谋终于生秦桧党羽指使岳飞部将王俊向都统制王贵“告副都统张宪谋据襄阳为变冀朝廷还岳飞复掌兵”。王贵立即向枢密使张俊报告张宪随即被逮捕后又诬陷“张宪供通为收岳飞处文字后谋反”1。岳飞及子岳云即被投入大理寺狱审讯秦桧决心杀岳飞以警告所有敢于反对求和者。金军主帅宗弼在给秦桧的信中指出:“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2。这既可能实有其事也有可能是秦桧编造借以促使宋高宗下杀岳飞的决心。秦桧派御史中丞何铸审讯岳飞岳飞脱衣露出少年时母亲姚太夫人刺写在背上的“尽忠报国”“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3。秦桧见何铸不治岳飞谋反罪就改派万俟■审讯岳飞。十二月岳飞终于被定为谋叛罪。已经退闲的“韩世忠不能平以问秦桧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怫然曰:‘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4一代英豪岳飞终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于大理寺狱时年39岁;子岳云、部将张宪被处死刑家产籍没家属都被配往广南、福建路居住。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在金帝完颜亮南犯的形势下才将“岳飞、张宪子孙家属令见管州并放令逐便”5。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后追复了岳飞少保、两镇节度使、开国公等官衔、爵位;岳飞的夫人李氏、岳云的夫人巩氏追复封号岳云、岳雷、岳霖追复官衔岳震、岳霭(后改霆)及岳云、岳雷之子也补授官;岳飞又依礼改葬岳云祔葬岳飞的冤狱终于得到昭雪。岳飞于淳熙五年(1178)被追谥为武穆嘉泰四年(12o4)追封鄂王宝庆元年(1225)又追谥为忠武此前还追赠为太师。著作有后人所编《岳忠武王文集》。
第二节岳云张宪岳云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1绍兴十一年九月癸卯;卷142十月戊寅。2《金佗稡编》卷2o《吁天辨诬通叙》。
3《宋史》卷38o《何铸传》。
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巳。
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3绍兴三十一年十月丁卯。
岳云(1119—1142)字应祥岳飞长子刘氏所生(岳飞次子雷亦为刘氏所生)但在岳飞长期离家抗金后刘氏已改嫁。岳飞、岳雷随祖母姚氏居住。建炎四年(113o)初岳飞进驻宜兴将离散多年的母亲及二子接来宜兴后岳飞又娶李氏。岳云“年十二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记载不无夸张很可能是岳飞将长子岳云托付给爱将张宪照看张宪出战时带着岳云岳云虽然年少但主将岳飞的长子临阵确能起到鼓舞将士斗志的作用。从此岳“飞征伐未尝不与”1。绍兴三年(1133)九月岳云随已任神武副军都统制的岳飞朝见宋高宗虽“年尚少上亦以战袍戎器赐之”2随后被授保义郎、阁门祗候开始正式成为军官。岳云“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3在绍兴四年收复襄、邓的战役中先随牛皋攻下随州又随张宪攻占邓州;绍兴五年平定杨么起义军的战役中也建立战功但岳飞都不报功请赏。绍兴六年岳飞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岳云任宣抚副使司书写机宜文字在进攻伪齐商州、虢州、蔡州等战役中再次建立战功但岳飞在上报的“本职功状内合乞推恩等第”的人员中仍未将岳云列入。南宋朝廷在对此战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时岳云也“特转三官”时岳飞一再上书辞免并指出被列入“事状”中斩将陷敌立有奇功的将领只升一级而子岳云升三级“非所以示将士大公至正之道”1。
绍兴十年的北伐战争时金军袭击郾城失败后岳飞对岳云说:金军“犯郾城屡失利必回锋以攻颍昌汝宜以背嵬(亲军)援王贵”。金军主帅宗弼(兀朮)果然以1o万大军攻颍昌由于守城宋军不过3万众寡悬殊主将王贵怯战在岳云督促下王贵以董先、胡清守城王贵自与岳云出城西迎战岳云以所统背嵬军的骑兵冲击敌阵、步军分列左右两翼继进;王贵、岳云率军自辰至午血战半日胜负未分董先、胡清率生力军出城参战金军大败而逃。岳云“体被百余创甲棠为赤”2以功升为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成为中级武官。
绍兴十一年八月岳飞被罢枢密使以宫观奉朝请时岳云也被授宫观闲差。同年十月秦桧制造陷害岳飞冤案时诬陷岳“云与(张)宪书令措置使(岳)飞还军”因为完全是无中生有就“且言其书已焚”。韩世忠诘责秦桧秦桧也只能说:岳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当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时岳云与张宪同被处斩岳云死时才23岁。
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岳云被追复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官衔并以礼附葬岳飞墓;妻巩氏也追复恭人封号二子岳甫、岳申授官。嘉泰四年(12o4)岳云被追赠武康军节度使。
1《宋史》卷365《岳云传》。又本传以岳云为岳飞养子误。参见《金佗稡编》卷9《诸子遗事·岳云传》的王曾瑜考证。
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8绍兴三年九月庚由。
3《宋史》卷365《岳云传》。而《金佗稡编·诸子遗事·岳云传》等作铁锤王曾瑜在注释的考证中认为应是铁椎枪。
1《金佗稡编》卷14《家集》卷5《辞男云转三官札子》。
2《宋史》卷365《岳云传》。
张宪张宪(?—1142)岳飞心腹将领。建炎四年(113o)岳飞接回母亲及儿子岳云、岳雷后即将长子岳云托给张宪照管。绍兴元年岳飞奉命受张俊节制讨伐李成时统领张宪以兵驻守徽州(今安徽歙县)。同年十二月岳飞任神武副军都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绍兴二年岳飞讨伐曹成曹成自道州(今湖南道县)南下贺州(今广西贺县)并以兵扼守莫邪关(今地不详)前军统制张宪率部攻关军士郭进与旗头奋勇登关张宪遂攻占关城。曹成又率残部奔窜连州(今广东连县)岳飞“遂遣本司统制官张宪追赶掩杀收复连州”1曹成在岳飞追击下向韩世忠投降。曹成部将“郝政率众走沅州被白布为成报仇号白巾贼宪一鼓擒之”2郝政(晸)降于张宪。曹成部将杨再兴在莫邪关战役中杀死岳飞部将韩顺夫;张宪率军追杀时杨再兴又杀岳飞之弟岳翻。此时再次被张宪追杀杨再兴无路可逃跳入深涧中“张宪欲杀之再兴曰:‘愿执我见岳公’。遂受缚”3杨再兴后成为岳飞部下勇将。
绍兴三年三月岳飞奉诏镇压虔州、吉州地区农民起义“分遣统领官张宪取一路王贵取一路”并“躬亲统率军马取一路约期会合迎敌”1。四月张宪与王贵攻击起义军彭友、李满所部彭友、李满被俘虔、吉地区起义被平定。同年九月张宪进官武略大夫、吉州刺史成为中级武官。绍兴四年五月岳飞出兵攻取被伪齐占领的襄、邓六郡。张宪先在牛皋、岳云的助攻下攻占随州生俘伪齐知州王嵩。张宪又与王万、董先收复邓州;大败伪齐及金兵于唐州北又收复唐州。在岳飞收复襄、邓六郡中张宪也立了重大战功。同年冬金与伪齐联军入侵两淮进攻庐州岳飞派张宪、牛皋救庐州击退联军。
绍兴七年三月宋高宗拟将刘光世旧部划归岳飞统辖因张浚、秦桧的反对而作罢。岳飞气愤之下就报请解职为母守孝未得高宗允许就“以本军事务官张宪摄事”2。张宪作为岳飞的心腹临时代理管理军中事务。绍兴八年正月伪齐蔡州提辖白安时杀金兵胁持知州刘永寿携军民降宋岳飞也派张宪等前往受降。
绍兴十年夏刘锜据顺昌抗击金军岳飞奉诏救援即派张宪与姚政率兵赴援张宪等赶到时金军已败退。张宪遂转而折向西北袭取蔡州;大败韩常所部金军占领颍昌东进再攻占淮宁府。杨再兴抗击金兵于小商桥激战阵亡后张宪领援兵继至金军被打得大败而逃。张宪率徐庆等将领又大败金兵于临颍东北。张宪在此次北伐中原的战役中屡立战功。
绍兴十一年四月岳飞罢宣抚使改任枢密副使张宪改任鄂州御前诸军副都统制。九月在秦桧迫害岳飞的过程中作为岳飞爱将的张宪当其冲。当时张宪离开鄂州正前往镇江的枢密行府向枢密使张俊报告事务前军副统1《金佗稡编》卷19《家集》卷1o《追赶曹成捷报中省状》。
2《宋史》卷368《张宪传》。
3《宋史》卷368《杨再兴传》。
1《金佗稡编》卷19《家集》卷1o《虔州捷报申省状》。
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2绍兴七年七月丁卯。
制王俊受枢密使张俊指使即向都统制王贵诬“告副都统张宪谋据襄阳为变”1王贵立即向枢密使张俊报告。当张宪到达镇江随即被逮捕入狱。虽然枢密行府属吏王应求向张俊说明枢密院无权进行审案但张俊“不听亲行鞫炼宪被掠无全肤竟不伏”2。但张俊诬称张宪收到岳云书信命张宪设法使岳飞回军主持军务。张宪被械赴行在临安下大理寺狱。同年十二月当岳飞被赐死时张宪与岳云被处斩刑家属配往岭外居住家产被籍没。绍兴三十一年十月张宪家属与岳飞家属同时允许任便居住。乾道元年(1165)张宪追复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官衔四子也各补官张宪冤案也终于得到昭雪。嘉泰四年(12o4)张宪追赠宁远军承宣使。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1绍兴十一年九月癸卯。
2《宋史》卷368《张宪传》。
第五十一章吴玠吴璘第一节吴玠(附郭浩、杨政、吴拱)
吴玠吴玠(1o93—1139)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1。父吴扆为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寨卒升至指挥使当属乡兵。死后葬于水洛城因而全家徙居水洛城。吴玠约在政和元年(1111)从军在抗西夏战争中以功升进义副尉是未入品的小军官权(代理)队将。后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军及河北起义军立功累转忠训郎已是入品的低级武官任权泾原第十一正将。靖康元年(1126)吴玠率军打败进攻怀德军(今宁夏固原北)的西夏军升任泾原路第十二副将。
建炎二年(1128)四月吴玠击败进犯的金军于青(清)溪岭(今甘肃泾川西南)升任权泾原路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十一月吴玠又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随后又镇压史斌于鸣犊镇(今西安东南)以功升右武大夫已成为中级武官。
建炎三年张浚“谓中兴当自关陕始虑金人或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1高宗任命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十一月张浚到达秦州升吴玠为泾原路统制。
建炎四年(113o)初吴玠又升任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成为一路的副统兵官。金军西路主帅完颜娄室侵占长安后派副帅撒离喝率军向西北进犯麻亭镇(今彬县南)。吴玠与张中孚、李彦琪等奉都统制曲端之命抗击于彭原店(一作自原店、白原)曲端则拥大军屯驻于后方的宜禄(今长武)。吴玠等与金军恶战初战告捷在金军再次攻击下吴玠所部前军稍有退却曲端不但不进兵支援反而立即退往泾州(今甘肃泾川)吴玠遂战败。金军乘胜进占邠州(今陕西彬县)在进行烧杀后又退走。彭原店之战被列为“建炎三大战”之一。“建炎、绍兴初诸将未尝敢与虏(金)战也独曲端与罗索(娄室)战于白原”但也战败。又称:“白原之败其(曲端)气已沮”2。其实曲端并没有直接参加或指挥作战可能只是听到部下报告此战的激烈情况即被吓破了胆反以吴玠违背他的节制而将吴玠降为怀德军知军。不久张浚即升吴玠为秦凤路副总管兼知凤翔府。张浚想牵制南犯江、淮的东路金军主力宗弼所部以避免金军再次渡江南下危及南宋政权决策在西北动攻势。金军宗弼随后奉令自**率部赶往陕西以支援西路金军。八月吴玠升为权永兴军路经略司公事后收复长安。九月宋金“富平之战”宋军战败。吴玠收散兵退保大散关(今宝鸡西南)东的和尚原积粟列栅训练士卒死守以扼入蜀通道。
绍兴元年(1131)五月金军东路从凤翔西上西路自阶州(今甘肃武都)、成州(今成县)东出大散关合攻和尚原。西路金军先到和尚原北山吴玠士卒坚守阵地以逸待劳轮番作战、休息路狭多石金军被迫舍马1本章部分参考杨倩描《吴家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宋史》卷361《张浚传》。
2《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9《建炎三大战》。
步战连战三天金军战败后退往西南的黄牛堡又遇大风雨雹被迫退走。东路金军正在攻打箭笞关(今陕西千阳南)吴玠又派兵击败东路金军金军第一次攻打和尚原失败吴玠以功升陕西诸路都统制。同年十月金军主帅宗弼(兀朮)率金兵数万“造浮梁跨渭水自宝鸡连三十里(结连珠营)垒石为城”1吴玠命诸将造劲弓强弩轮番射号“驻队矢”箭射如雨。宗弼所部“抵险不可进乃退军伏兵起且战且走行三十里将至平地宋军阵于山口宗弼大败将士多战没”2。宗弼“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也”3。和尚原之战后被列为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吴玠以功建节授镇西军节度使。
绍兴二年吴玠兼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次年正月金朝和伪齐联军攻陷金州(今陕西安康)利州路经略使刘子羽退守饶风关(今石泉西)并向吴玠求援吴玠率部自河池(今甘肃徽县)一日夜驱驰3oo里赶到饶风关抗击金兵激战六昼夜后因叛徒引金军从小路出关后吴玠战败退保西县(今陕西勉县西)金军占领兴元(今汉中)。吴玠放弃和尚原退往河池南仙人关在关右筑垒以守。绍兴四年二月金军主帅宗弼、撒离喝及伪齐刘夔率军1o万攻仙人关激战数日金军败退仙人关之战也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吴玠以功升任川陕宣抚副使领二镇(奉宁、保静)节度使。
绍兴五年十二月南宋进行军制改革设行营护军以统主力部队吴玠所部由地方军“四川宣抚司军”次被编为朝廷直属的主力部队编为行营右护军右护军成为南宋的西北长城。此后川陕边境宋金双方大体都以守为主相对平静。
绍兴八年十二月宋金第一次议和。九年(1139)正月吴玠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随后又升任四川宣抚使。六月吴玠病死于仙人关终年47岁后谥武安。孝宗淳熙三年(1176)追封为涪王。
吴玠五子长子吴拱随父从军吴玠死时吴拱在右护军但官职不高。
川蜀地区除吴玠外主要将领是后来被称为“蜀中三大将”的吴玠弟吴玠与郭浩、杨政。
郭浩郭浩(1o87—1145)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在“蜀中三大将”中资历最老北宋徽宗时从军北宋末累迁至领安州团练使已是中级武官。建炎元年(1127)任原州(今镇原)知州次年升泾原路兵马钤辖、泾州(今泾川)知州。建炎三年初兼权主管鄜延路经略安抚司公事。同年冬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以郭浩为秦凤路提点刑狱、秦州(今天水)知州并曾任权秦凤路经略使。建炎四年九月参与宋金富平之战后又参与和尚原、杀金坪之战历任凤翔知府、利州知州。后因与吴玠不协绍兴六年(1136)改任金州(今安康)知州兼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
绍兴八年末宋金第一次议和以伪齐原辖区归宋。次年二月郭浩升1明庭杰:《吴武安玠功绩记》《琬琰集删存》卷1。
2《金史》卷77《完颜宗弼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8绍兴元年五月乙亥。3《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19《十三处战功》。
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陕西宣谕使。六月郭浩被派往新收复地区任鄜延经略使、延安知府、同节置陕西诸路军马。绍兴十年三月面对金可能毁约南犯郭浩以枢密院都统制任永兴军(今西安)知军、永兴军路经略使。五月当郭浩仍在延安还未及到永兴军上任之际金军已自河中(今山西永济西)渡过黄河西侵很快占领永兴军等地。六月郭浩所部南下攻占醴州(今乾县)又击败围攻耀州(今耀县)的金军。“朝廷以三将权任相敌”1郭浩遂与吴璘、杨政同时建节郭浩升领奉**节度使、侍卫步军都虞候。陕西大部已为金军占领郭浩改任金州(今安康)知州带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节制陕西·河东军马。绍兴十一年十月郭浩所部已收复商州(今属陕西)、华州、虢州(今河南灵宝)时吴璘、杨政亦收复失地多处但同年底宋金“绍兴和议”后都被划归金朝。郭浩以枢密院都统制任金州知州兼金、房(今湖北房县)、开(今重庆开县)、达(今四川达县)州经略安抚使镇守川陕边境的东部地区成为南宋川陕防线三帅府之一。绍兴十五年(1145)死终年59岁谥恭毅2。
杨政杨政(1o98—1157)字直夫原州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北宋末从军南宋初成为吴玠部属。绍兴元年五月金军攻箭笞关吴玠派杨政击败金军以功升右武大夫成为中级武官。和尚原之战中杨政再次建功虽家属仍在金占领区仍然受到吴玠的信任成为吴玠的爱将。绍兴二年初任知方山原(今陕西陇县西南)击败来犯的金军升兼凤州(今凤县东北)知州。绍兴三年先后参与铙风关、仙人关战役以功升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庆阳(今属甘肃)知府、同统制关外军马、兼节制成、凤、兴州(今略阳)。绍兴五年春金军渡淮南犯吴玠为配合南宋东南抗金战争派杨政、吴璘出兵北上攻占秦州又击败金援军升任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环庆、利州路安抚使。绍兴八年末宋金第一次和议次年金以陕西地归宋杨政才得以迎取家属。同年六月吴玠死后杨政改任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熙州(今临洮)知州、川陕宣抚使司都统制地位渐与吴璘相近。十年三月杨政改任兴元知府。同年五月金军破坏和约渡黄河西上占领陕西大片地区杨政率军于凤翔府城南寨及宝鸡击败金军;又与吴璘联合抗击金军于凤翔府地区“凤翔之捷(杨)政奋不顾身功效显著”1因而建节领武当军节度使、侍卫步军都虞候。
绍兴十一年末宋金“绍兴和议”后杨政仍任川陕宣抚使司都统制都统制司置于兴元府杨政又兼兴元知府、利州路安抚使镇守川陕边境中部。绍兴十四年九月利州路分为东、西两路杨政改兼利州东路安抚使也置司兴元府。绍兴十八年五月撤销四川宣抚使司杨政所部改称“兴元府御前诸军”杨政任都统制。绍兴二十一年杨政因已建节十年以守边安静武阶官进为最高的太尉。绍兴二十七年(1157)死终年6o岁后谥襄毅。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6绍兴十年六月乙酉。
2《宋史》卷367《郭浩传》。
1《宋史》卷367《杨政传》。
吴拱吴拱(?—1176)吴玠长子。早年随父从军。绍兴九年六月吴玠死后吴拱仍在右护军从军绍兴十一年“绍兴和议”前夕吴拱为右武郎、泾原路兵马都监已是中级武官后任右护军后部(右护军下分部相当于其他护军下的军)军官。绍兴十七年右护军改制为“兴州御前诸军”后吴拱任后部同统制、阶·成·西和·凤州都钤辖兼成州知州。绍兴二十九年吴拱升任枢密院副都承旨后任利州西路驻札御前中军都统制、阶·成·西和·凤州副都总管兼成州知州。
绍兴三十一年三月当金准备侵宋时吴拱以利州西路御前中军都统制率军三千东戍襄阳改任襄阳知府从此脱离西部防线。吴拱后升任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成为南宋中部防线的主要军事统帅又兼任湖北、京西制置使与镇江府御前诸军都统制兼淮东制置使成闵、建康府御前诸军都统制兼淮西制置使李显忠并称为三大帅吴拱的地位已近似于“绍兴和议”前的岳飞。同年十二月金军以水军进攻茨湖(今老河口市西北汉水南岸)吴拱部将史俊涉水登上金军船只杀敌金军船队惊慌失措其余宋军乘势进攻金军战败退走。茨湖之战后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1。吴拱所部在忠义军的配合下又攻占邓州继又派兵攻克汝州。绍兴三十二年二月吴拱更进屯南阳又派部将协助赵樽固守新占领的蔡州(今汝南)击败企图重占蔡州的金军。金军继续大举围攻蔡州时吴拱又派部将王宣率步骑1.3万往援于确山(今属河南)击败南下的金军赵樽得以乘机撤出蔡州南归王宣也率部归襄阳。继成闵、李显忠之后同年六月以赏茨湖之功的名义“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充湖北京西制置使、京西北路招讨使吴拱为安远军承宣使、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时复与北人议和故三招讨并除管军而结局”1情形有些类似于“绍兴和议”前撤消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宣抚使司所不同的是并未收他们的兵权。
乾道五年(1167)吴拱任利州路安抚使、兴元府知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在任期间兴修水利“尽修六堰浚大小渠六十五里凡溉南郑、褒城田二十三万三千亩有奇。诏奖谕(吴)拱”2。后建节领武康军节度使。淳熙二年(1175)免职授宫观闲差次年出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不久去世谥襄烈。
第二节吴璘(附吴挺、吴曦)
吴璘吴璘(11o2—1167)字唐卿吴玠弟。北宋末从军。建炎二年(1128)从吴玠镇压史斌以功升永兴军路书写机宜文字。建炎三年十一月川陕宣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5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庚子;《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19《十三处战功》。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oo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庚午。
2《宋史》卷173《食货志》上一。
抚处置使张浚任命吴玠为统制吴璘以未入品的进武副尉“掌帐前亲兵”1后随兄吴玠参加“富平之战”。绍兴元年五月击败金军第一次进攻和尚原的战斗已以功屡迁为秦凤路兵马都钤辖、统制和尚原军马成为中级武官。十月参与“和尚原之战”吴璘以功升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绍兴三年又以凤翔抗金战功升秦州知州、兼节制阶、文州军马。绍兴四年三月参与“仙人关(杀金坪)之战”以功升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熙州(今甘肃临洮)知州、统制关外军马仍节制阶、文州军马。
绍兴五年十二月吴玠所部编为右护军吴璘任统制。绍兴七年升兼陕西诸路都统制。行营护军常例不设都统制右护军由四川宣抚使吴玠直接统辖。绍兴九年春吴玠病重无力统辖军队任命吴璘为都统制以统辖右护军。六月吴玠病死吴璘遂成为右护军最高长官。当时宋金议和金归还陕西吴璘兼任秦凤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秦州知州吴璘认为此次和议不稳固为防金朝反复无常只以牙校三队前往秦州主力仍固守原地。次年五月金毁约攻入陕西占领永兴军等地右护军近一半因出戍而被隔绝在陕北吴璘被任命为同节制陕西诸路军马以统领陕西宋军抗金。六月几乎与东线刘锜保卫顺昌之战的同时吴璘与杨政、郭浩等与西线金军主将撤离喝大战于凤翔、扶风宋军攻占扶风又大败撒离喝于凤翔城西百通坊隔在陕北的右护军得以撤回川陕边境。九月吴璘以功建节领镇西军节度使。绍兴十一年九月吴璘又攻占秦州大败金兵于秦州北的剡家湾收复陕北一些州县声振关中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吴璘奉命退兵新复诸地重又划归金朝。
绍兴十二年吴璘改任阶、成、岷、凤州经略使屯驻兴州(今略阳)。绍兴十四年划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吴璘任利州西路安抚使置司兴州。绍兴十七年行营护军中仅存的右护军改制为兴州御前诸军吴璘任都统制兼兴州知州、利州西路安抚使。“时和议方坚王(吴璘)独严备日为敌至之虞”1。绍兴二十一年升太尉。绍兴二十六年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职务官称因而也改为“领兴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职事改判兴州。渡江以来未有使相为都统制者故改命之”2。
绍兴三十一年五月面对金帝完颜亮动侵宋战争的形势吴璘被任命为四川宣抚使置司兴州。九月金军游骑侵扰四川边境有病在身的吴璘随即乘肩舆上仙人关准备抗击大举进犯的金军。十月吴璘又兼领陕西、河东招讨使因病回兴州由于形势严峻只得再次扶病上仙人关指挥抗金战争吴璘部将们先后攻占陇州(今甘肃陇县)、洮州(今临潭)、兰州、原州(今临泾)等大片地区吴璘也数次亲临前线督战。南宋东西两线依靠年老有病的刘锜和吴璘指挥作战。同年十二月“诏吴璘班师(吴璘)知朝论主和于是弃德顺军仓卒引退金乘其后正兵三万得还者璘仅七千人偏裨将佐所存无几”3。
乾道元年(1165)五月吴璘升太傅封新安郡王仍任四川宣抚使改为判兴元府(今陕西汉中)。次年八月又改为判兴州。乾道三年(1167)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9建炎三年十一月。
1王曮:《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琬琰集删存》卷1。2《宋史》卷366《吴璘传》。
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oo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
四月再任光元府知府兼利州路安抚使。五月吴璘病死终年66岁追封信王谥武顺。
吴挺吴挺(1138—1193)字仲烈吴璘子随父从军。绍兴二十八年正月时任兴州驻札御前中军第一正将的吴挺在宋高宗召见后升任“两浙东路兵马都监兼御前祗应”1留在都“行在所”临安任职。绍兴二十九年回川任添差利州路兵马钤辖次年任利州东路兴元府御前诸军前军同统制后改任利州西路兴州御前诸军前军统制兼主管中军军马。在绍兴三十一年的抗金战争中参与收复西北三路的战斗后任兴州御前诸军中军统制、熙河路经略安抚使。
孝宗乾道中吴挺又回到都任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乾道八年出任鄂州御前诸军都统制。
自吴玠、吴璘先后统率蜀兵达二十多年之久绍兴末吴璘病重时有人多次提出将吴璘之子、鄂州诸军都统制吴拱调回四川接替吴璘由于许多人反对四川军权形成吴氏世袭的状况而没有回四川任职。淳熙元年(1178)吴挺建节领定江军节度使并出任兴州诸军都统制2吴氏重又掌握四川的主要兵权。淳熙五年兼任利州西路安抚使、兴州知州。
光宗绍熙四年(1193)春久病的吴挺请求致仕但是以太尉致仕的诏书还未到达即已病死终年56岁后谥武穆。
吴曦吴曦(1162—12o7)吴挺子。淳熙五年随父吴挺到都临安后被留在都任职;淳熙十二年(1186)作为副使随章森出使金朝。绍熙四年吴挺死时吴曦正在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任上。庆元元年(1195)元月升任建康都统制后任殿前都指挥使庆元六年春建节领昭信军节度使又升太尉。
南宋皇帝对吴氏世握兵权存有戒心:“吴氏世职西陲威行四蜀列圣皆留其子孙于中朝所以为虑者甚远。”而吴璘之子吴挺、孙吴曦也都是日夜思念返回四川重掌兵权吴挺是在宋孝宗准备攻金的思想指导下才被放回川任兴州都统制。当吴曦“久蓄归蜀之志朝廷不许”之时1适“会韩侂胄谋开边”收复失地以建立不世功勋吴曦“因附侂胄求还蜀”2。嘉泰元年(12o1)七月也是在南宋准备攻金的背景下吴曦被任命为兴州都统制兼兴州知州。
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o6)三月程松任四川宣抚使置司兴元府吴曦任四川宣抚副使置司河池;四月吴曦又兼陕西河东招抚使。南宋攻金战争已非正式开始吴曦也派兵进攻金秦州地区;五月南宋正式宣布进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9绍兴二十八年正月丙戌。
2《宋史》卷316《吴挺传》。
1《两朝纲目备要》卷7。
2《宋史》卷475《吴曦传》。
攻金朝。金章宗面对南宋的全面进攻决定争取吴曦降金蜀汉路安抚使、都大提举兵马事完颜纲在行军途中接到金章宗招降吴曦的诏书遂至吴氏祖居地水洛城(今庄琅)“访得曦族人端署为水洛城巡检使遣持诏间行谕曦”招降诏书中向吴曦明确表示:“若按兵闭境不为异同使我师并力巢穴而无西顾之虞则全蜀之地卿所素有当加封册一依皇统册(赵)构故事(指绍兴和议)。更能顺流东下助为掎角则旌麾所指尽以相付”“曦得诏意动”。同年十一月宋军几乎全线溃败;十二月吴曦降金据兴州自称蜀王金封吴曦为蜀国王金章宗对诱降吴曦成功十分得意自称“吴曦之降朕所经略”1。次年二月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等冲入伪王宫杀死吴曦。吴曦终年46岁。
1《金史》卷98《完颜纲传》。关于吴曦降金问题《宋史》等多记载吴曦早有预谋《两朝纲目备要》卷9记载在宋下诏攻金前开禧二年四月吴曦已遣使前往金朝求封蜀王欠确当以《金史》记载为准。
第五十二章宋孝宗虞允文第一节宋孝宗孝宗之立后周显德七年(96o)正月赵匡胤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但在开宝九年(976)十月为其二弟赵光义所杀帝位从此传入宋太宗后裔一系。北宋为金所灭赵构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但仍在金军的追击下狼狈逃窜几无宁日。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军奔袭扬州(今属江苏)宋高宗突受惊恐从此丧失生育能力再未生一男半女。同年七月独子赵旉又病死。南宋朝野认为是太祖的帝位为太宗所夺太祖子孙“仅同民庶”所以“艺祖(太祖)在上莫肯顾歆”以致北宋为金所灭南宋政权也朝不保夕应选太祖后裔为嗣子继承帝位南宋才能稳固。1高宗后于绍兴二年(1132)选了宋太祖后裔赵伯琮、赵伯浩养于宫中五月间又选定赵伯琮由婕妤张氏抚养但并未确认为皇子实际上仍期望自己生子。赵伯琮(1127—1194)即赵眘是宋太祖七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裔。父赵子偁舍试合格时任嘉兴县丞母张氏。绍兴三年二月赵伯琮赐名瑗初除和州防御使。但宋高宗得宠的才人吴氏(后封皇后)也请育一子。于是在绍兴四年五月又选了一个年已5岁的宋太祖后裔赵伯玖由吴才人抚养引起了大臣们的不安。次年五月宋高宗以“朕年二十九未有子”不肯封赵瑗为王只是依皇子例进授赵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仍不确认为皇子1。绍兴六年正月赵伯玖赐名璩初除也是和州防御使因而中外议论纷纷。绍兴八年八月宋高宗以御笔想封赵璩为国公、节度使使其名位与赵瑗相等遭到左相赵鼎和执政王庶、刘大中等的反对而暂时作罢但赵鼎、王庶、刘大中随后被罢宰执而出任地方官。在秦桧独相后的绍兴九年三月赵璩终于被进为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地位和礼遇又与赵瑗相等。在这场赵瑗、赵璩争夺皇子地位的斗争中岳飞也参与其间据说他还见过赵瑗说过“中兴基本其在是乎。”并向宋高宗秘密奏请立赵瑗为皇子宋高宗却对岳飞说:“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与也”。这也是岳飞后来被处死的原因之一2。
绍兴十二年二月养育赵瑗的张氏死赵瑗也归吴氏抚养。吴氏与张氏争宠与争着抚养未来皇子的斗争虽因张氏之死而结束赵瑗也随后进为检校少保、封普安郡王但还是不立为皇子。相反地绍兴十五年二月赵璩也进为检校少保、封恩平郡王。两人礼遇仍然相同号称东、西府直到绍兴三十年二月赵瑗被收养已3o年宋高宗对自己生子也已失去信心。在金宋战争迫在眉睫的形势下普安郡王赵瑗被赐名玮字元瑰进为宁**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又进封为建王终于确立了皇子的地位赵璩随后也明确为皇侄。
绍兴三十一年九月金军渡淮南犯两淮很快失守。十一月的“采石之1《宋史》卷33《孝宗纪》一。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9绍兴五年五月辛巳;参见《宋史》卷243《(高宗)吴皇后传》。2《鄂国金佗稡编》(王曾瑜校注本)卷21《建储辨》。
战”宋军粉碎了金军渡江的企图金帝完颜亮后也被部下杀死于扬州。南宋军民抗金呼声高涨认为终归于和的宋高宗急于禅位想将处理抗金还是求和的责任推给皇子赵玮并想立即禅位在臣下提出只有先立赵玮为太子然后再禅位为宜。于是绍兴三十二年(1362)五月立赵玮为皇太子改名眘、字元永。六月赵眘即位是为宋孝宗。高宗退位为太上皇、吴皇后为太上皇后南宋帝位从此归属于宋太祖的后裔。
隆兴北伐与和议宋孝宗即位后七月任命张浚为江淮宣抚使又命副相汪沏视师湖北、京西四川宣抚使吴璘兼陕西·河东路宣抚、招讨使;又为岳飞平反昭雪。战争也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互有胜负。隆兴元年(1163)三月金朝索取被南宋占有绍兴和议以外的地区及贡赋南宋则提出重划疆界与地位平等的要求遭到拒绝。四月孝宗召见已任枢密使兼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的张浚商议出师北伐。五月宋将李显忠先后攻占灵璧、虹县又与邵宏渊攻占宿州。金左副元帅纥不烈志宁反攻宿州宋主帅李显忠率部血战而副帅邵宏渊按兵不动邵宏渊子又率部南逃。李显忠不得已乘夜撤军南归金军也因伤亡过重而未追击宋军移师守淮。宿州治符离县故此战史称“符离之战”。宋军战败后求和派势力抬头奸相秦桧的党羽汤思退出任右相又升任左相张浚虽升任右相但汤思退在宋金和战问题上竟然要宋孝宗“奏禀上皇而后从事”尽管宋孝宗气愤地指出:“今日敌势非秦桧时卿议论秦桧不若。”汤思退虽然也于隆兴二年十一月被罢相且不久死于贬途中但宋孝宗终于屈服“朕以太上圣意不敢重违”。于十二月以“正皇帝之称为叔侄之国岁币减十万之数地界如绍兴之时”1不再称臣岁贡也改称岁币订立和议史称“隆兴和议”。
注意展经济和文化展经济先在于减轻人民负担。宋孝宗不仅屡次下诏减轻人民负担而且注意实效。例如南宋初年以来经常提前征收本税季的田赋称为“预催”。夏税虽然规定是八月半纳毕而主管税收的户部却规定七月底以前就要送到都临安。到宋孝宗时已提前到五月甚至四月送到户部各地必须三、四月就要征收而此时的农作物根本没有成熟虽然多次下诏禁止但户部并不执行。因为每年四、五月间指靠预催到的61万贯折帛钱供开支使用若不预催“恐至期缺误”。淳熙四年(1177)孝宗得知后就说:“既是违法病民朝廷须别作措置安可置而不问。”于是参知政事龚茂良提出将户部原先每年八月向南库借的6o万贯钱提前到四月上旬借用“户部自无缺用可以禁止预催之弊”。宋孝宗随即下诏此后必须按照规定时间收田赋违者劾奏。拖延多年的预催问题在宋孝宗亲自干涉下终于得到解决至少在宋孝宗时期因而“民力少宽”1。又如地方官常以“羡余”名义进奉钱财希望得到皇帝的恩宠宋孝宗在乾道五年(1169)时就指出:“今1《宋史·孝宗纪》一《宋史》卷371《汤思退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2o《癸未甲申和战本末》。1《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5缺字据《文献通考》卷5添补。
日财赋安得有余”并且表明不接受地方官进献的“羡余”。但到淳熙五年绍兴知府张津又将“本府支用剩钱四十万贯”作为羡余进献宋孝宗诏令将此钱即作为“代纳今年和买、身丁(税钱)之半”如有的人户今年已纳则折算成明年应纳税钱之数宋孝宗以之“警厉臣工风动中外”2规劝官员为民多办实事。
宋孝宗经常督促地方官兴修水利“勉农桑尽地利”指出“水利不修失所以为旱备”3而且注重水利的实效。如在淳熙二年(1175)时指出:“昨委诸路兴修水利以备旱干今岁灾伤乃不见有灌溉之利若非当来修筑灭裂即是元申失实”并对江东路失职官员给予降官以示惩罚。孝宗时“水利之兴在在而有其以功绩闻者既加之赏矣否则罚亦必行是以年谷屡登田野加辟虽有水旱民无菜色”4虽不无夸张但大体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行纸币(会子)还是高宗末绍兴三十年(116o)
的事。此前的纸币(交子)是四川地方行用于四川地区。会子是用楮木皮造的纸印制的也称楮币或只称楮。宋孝宗即位之初的隆兴元年(1163)即下诏将会子加盖“隆兴尚书户部官印会子之印”以表明是由朝廷户部行的纸币增加其权威性以促进其流通。宋孝宗对会子十分关心。“楮(会子)未至于滞(指民众不信任而难于流通)也而已虑其滞隆兴元年广行堆垛本钱(即纸币行的准备基金)以给之;楮未至于轻(指贬值)也而已虑其轻淳熙二年多出金银以收之;楮未至多(指行量过多)也而已虑其多淳熙三年更不增见(现)在之数。故赵雄谓圣虑深远不复增印民间艰得自然贵重而楮币通矣。”1即是对宋孝宗纸币政策的评价。由于政策恰当保持了纸币币值的稳定与流通不仅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展也是宋孝宗时社会经济繁荣兴盛的反映。
宋孝宗一改北宋后期与南宋初期树一派打一派的学术政策他对主流学派王安石新学及新兴起来的程朱理学采取兼容并蓄、共同展。宋孝宗虽也对新学有一些微辞但对理学派攻击新学推崇理学却并不支持如乾道四年太学录魏掞之攻击“王安石父子以邪说惑主听游人心驯致祸乱”“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追爵程颐列于祀典”不仅不予理会还将他出为台州州学教授2。而沉寂了三十多年的苏氏蜀学在宋孝宗即位后重新兴起。宋孝宗为苏轼文集作序赞扬并追谥苏轼“文忠”、苏辙“文定”追赠苏轼太师对苏氏蜀学的展起到推动作用。正是宋孝宗倡导的百家争鸣、共同展的学术环境才使得58岁的朱熹在淳熙十四年(1187)也不得不说:“若诸子之学同出于圣人各有所长而不能无所短”1。在随后举出的诸子中不仅有理学派代表人物也有新学派的王安石和王雱以及蜀学派的苏轼。由于有这样的社会环境才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人学者正如南宋末年著名学者黄震所称许的孝宗乾(道)淳(熙)时“正国家2《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6。
3《宋史》卷173《食货志》上一。
4《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4。
1《宋史》卷181《食货志·会子》《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46。
2《宋史》卷459《魏掞之传》《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47。
1《朱文公文集》卷69《学校贡举私议》。
一昌明之会诸儒彬彬辈出”2。其时不仅有著名的思想家朱熹、6九渊、陈亮、叶适;还有著名的文学家如6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著名词人辛弃疾等他们都活跃在宋孝宗时期。
锐意恢复壮志未酬“隆兴和议”虽是宋金所有和议中屈辱最轻的和议但毕竟不是平等的和议在南宋皇帝接受金朝国书时要求平等的礼仪被金朝拒绝后宋孝宗决心通过武力以雪国耻。
主张抗金的大臣张浚已于和议前去世宋孝宗转而依靠指挥采石之战的虞允文。虞允文于乾道五年(1169)升任右相兼枢密使乾道八年升任左丞相(新官制)。宋孝宗决定采取分别从江淮、四川东西两路攻金的策略因而任命虞允文为四川宣抚使。此前一年宋孝宗还将三衙之一的侍卫马军司移屯建康以建康作为宋军东路的前进基地。但是虞允文到四川后却迟迟不能确定出兵的日期而且不久即于淳熙元年(1174)病死使得宋孝宗与虞允文相约东西两路攻金的战略落空。此后宋孝宗虽然也整军练武积极作好攻金的准备又几次以接受金朝国书仪式不平等而难企图以之激化矛盾引军事对抗但他既受制于太上皇高宗又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每次都以太上皇有旨而姑听仍旧。“寿皇圣帝(孝宗)之志未尝一日而忘中原也是以二十八年之间练军实、除戎器、选将帅、厉士卒所以为武备者无所不讲”1。金世宗也“每戒群臣积钱谷谨武备必曰:‘吾恐宋人之和终不可恃’盖亦忌帝(宋孝宗)之将有为也”。但始终制约宋孝宗的太上皇宋高宗直到淳熙十四年(1187)才以81岁的高龄去世宋孝宗已是年过6o的花甲老人。
淳熙十六年(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正月金世宗去世皇太孙完颜璟(金章宗)即位。宋孝宗面临着此前向金世宗称侄现在又要向其孙金章宗称侄的局面否则就可能生对抗。而宋孝宗也已失去早年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决心将此局面留给“英武类己”的皇太子赵惇。同年二月即禅位为太上皇赵惇即位是为宋光宗。宋孝宗于绍熙五年(1194)逝世享年68岁。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2。宋孝宗是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第二节虞允文采石之战虞允文(111o—1174)字彬甫隆州仁寿(今属四川)人。父虞祺北宋末政和年间进士仕至潼川府路转运判官。虞允文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1历任通判、知州等四川地方官。绍兴二十八年改任秘书丞2《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68《读水心集》。
1《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29。
2《宋史》卷35《孝宗纪赞》。
1杨万里《诚斋集》卷12o《虞公(允文)神道碑》;《宋史》卷383《虞允文传》作绍兴二十三年误。开始到朝廷任职。不久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历吏部员外郎、兼右司员外郎。绍兴三十年以守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借工部尚书衔任贺金正旦使回朝后任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军渡淮南犯南宋都临安一片慌乱许多官员把家属送出京城以便随时逃跑。在宰相陈康伯坚持抗战下起用已病的老将刘锜担负起江淮前线的全面抗金重任。但淮西主帅王权刚进抵庐州(今安徽合肥)一听到金军渡淮随即望风逃窜金军如入无人之境直抵长江北岸。宋高宗为应付危急局势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为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虞允文任参谋军事洪迈与冯方任参议军事临江督战。十月末叶义问、虞允文等到达镇江金帝完颜亮已到达长江北岸的西采石、杨林渡(今安徽和县东南)多日。十一月初叶义问、虞允文到建康府王权的部下已退到长江南岸的东采石王权也已被罢建康府御前诸军都统制职改调李显忠接任但还未到任。叶义问派虞允文到东采石犒师并前往芜湖催促李显忠赶快前来上任。但当虞允文到达东采石时见逃到江南的王权部下将士群龙无三五成群地散坐路边骑兵已没有了马匹士气十分低落。遥望长江北岸金营遍野“金主(完颜)亮登高台张黄盖被(服)金甲据胡床而坐(宋)诸将已为遁计”1。身任参谋军事的文官虞允文立即召集原王权部下的将官告以只能死里求生奋起抗敌遂即整顿队伍并于长江南岸山间布阵但水军虽有战船却不敢出击虞允文立即命令当涂民兵登船共准备同抗击金兵。金帝完颜亮亲自指挥金军渡江“一瞬间七十余舟已达南岸其登岸者与官军战”将官时俊在虞允文的激励下“手挥双长刀出阵奋击士皆殊死战无不一当百俘斩略尽”金军败退登船北逃又被南宋民船攻击纷纷落水共杀死金兵4ooo多俘5oo多2。次日虞允文又派盛新率船队出击北岸的杨林渡口大败金水军并烧毁金军渡江用的船只完颜亮渡江南侵计划破灭遂移师扬州企图改由此渡江南犯。“采石之战”是南宋唯一的一次击败金军渡江的战役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当新任建康都统制李显忠率部赶到东采石时采石之战已经结束虞允文随即率李显忠的部将李棒所统1.6万人及战船1oo艘前往镇江与刘锜会兵抗金由于镇江宋军严阵以待完颜亮又下诏强迫金军限期渡江金军将士鉴于采石渡江战败的教训遂杀完颜亮后还军归附新即位的金世宗。经营川陕绍兴三十二年(1162)二月虞允文升任兵部尚书、川陕宣抚使在前往四川的途中先后与京西制置使吴珙、荆南都统制李道会见于襄阳、四川宣抚使吴璘会见于河池商讨攻金战略。他提出“以大军出关辅因长安之粮以取河南因河南之粮而会诸军以取汴则兵力全而饷道省至如两河可传檄而定”的战略1上奏高宗又申报于皇子、建王赵玮(孝宗)。吴璘遂出兵陕西收复西北三路的十六州大片地区。六月孝宗即位副相史浩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4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丙子。
2《虞公(允文)神道碑》。
1《虞公(允文)神道碑》。
主张退守四川虞允文前后凡上十五疏力争不可弃陕西新复失地但未被采纳。九月虞允文因反对退兵而被罢为夔州知州。此时虞允文还上奏:“论德顺守战之利不可轻弃”。“若朝廷必欲弃新复之地臣决不敢卖国为苟容之计”。而对于罢宣抚使职后“尚付以夔之方面感极涕零”2。但力主放弃新收复西北三路地区的副相史浩已于隆兴元年(1163)正月升任右相兼枢密使随即亲自代撰诏书给吴璘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已经患病的吴璘知道朝廷的意图“已弃德顺道为金人所邀将士死者数万计”3。由于决策者的错误当年四月孝宗动北伐战争时东线虽取得胜利但川陕有利的态势已经尽失吴璘军因受到重大损失不但不能共同出兵北伐甚至失去了在西线牵制金军的作用。当虞允文随后朝见宋孝宗时再次上奏论及当前形势并指陈放弃西北三路十六州地区的利害关系宋孝宗才知道被右相史浩的弃地策略所误史浩随即于五月中旬被罢相降任地方官。五月下旬“符离之战”宋军溃退。六月虞允文自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知州再任兵部尚书并兼湖北、京西宣谕使;七月改制置使负责江汉防务。隆兴二年左相汤思退以放弃宋军攻占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属河南)、海(今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泗(今盱眙西北)四州地以求和虞允文虽极力反对弃地议和但四州地终于被放弃。虞允文改任平江知府。同年十月金为迫宋再放弃攻占的商州、秦州等地再次渡淮南下十一月左相汤思退因而被罢相不久死于贬途中。主战的虞允文升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再升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但和议已定。乾道元年(1165)二月左相陈康伯罢相后宰相空缺只有参知政事钱端礼主政。同年三月虞允文又升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成为两副相之一。参钱端礼一心想升宰相他因接受李宏所送玉带为吏部侍郎章服所弹劾并诬称玉带经虞允文转送事虽辨明章服亦被罢官谪居汀州(今福建长汀)但虞允文仍罢官授宫观回四川家乡闲居1。
乾道三年二月虞允文被重新启用任知枢密院事。五月四川宣抚使吴璘死;六月以虞允文任知枢密院事兼四川宣抚使接替吴璘镇守西疆。虞允文到任后召集川蜀四路的转运使“会计财赋所入对立兵额”2整训军队强者任战守次者备辎重裁减老弱者达1.7万多人岁省军费9oo万核实民兵得2.3万多人并以官田安置归附南宋的金朝人(归正人)2万人修缮营垒、兵器选拔将校;又奏除历年州县所欠税赋343万贯禁止提前征收两税、盐税、酒税核减两税中的虚额。适遇邛(今四川邛崃)、蜀(今崇庆)等十四州生饥荒虞允文又免除当年租税并开仓赈灾数十万民众赖以渡荒四川军政面目一新。
乾道五年(1169)虞允文被召回升任枢密使。八月又升为右相兼枢密使举用胡铨、周必大、赵汝愚、晁公武、李焘、吕祖谦、辛弃疾等名士。乾道七年十月金使乌林答天锡来贺会庆节(孝宗生日)节前一天金使上朝。“固请上(孝宗)降榻问金主起居”遭到孝宗的拒绝但金使“天锡跪不起侍臣错愕失措”。虞允文请孝宗退朝回宫并对金使说:“‘大2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336。
3《宋史》卷383《虞允文传》《宋史》卷33《孝宗纪》一。
1《虞公(允文)神道碑》记载不确此系参据《宋史·虞允文传、孝宗纪、宰辅表》撰写。2《宋史》卷34《孝宗纪》二。
驾既兴难再御殿使人来旦随班上寿’金使惭而退”。会庆节这天金使只好随班入见。虞允文只是协助宋孝宗阻止了这一次不平等的礼仪。宋、金地位不平等使宋孝宗一直不能忘怀决心通过武力来达到地位平等并进而收复中原。同年虞允文以侍卫马军司的牧地原在都临安郊区“地狭不利刍牧请令就牧镇江缓急用骑过江便”先移牧地于镇江;又将侍卫马军司移于建康积极为北伐作准备。乾道八年二月更改宰相官称虞允文进为任左丞相仍兼任枢密使后在用人问题上与宋孝宗意见相左因而求辞相。但宋孝宗在抗金问题上仍想依虞允文曾对他说:“丙午(靖康元年1126)之耻当与丞相共雪之。”1九月虞允文罢相以少保、武安军节度使任四川宣抚使封雍国公。宋孝宗希望虞允文按照绍兴三十二年提出的进军陕西挥师东入河南的计划宋孝宗则督师北上预定某日会师河南。虞允文则吸收当年任川陕宣抚使时被迫从已攻占西北三路十四州退兵的教训提出:“异时戒内外不相应。”孝宗回答说:“若西师出而朕迟回即朕负卿;若朕已动而卿迟回即卿负朕。”1宋孝宗亲自到正殿赐酒赋诗送行并让虞允文在殿门乘马持节度使仪仗出京城的特殊礼遇。虞允文虽已年过花甲但仍怀着光复中原的信念立即上道于乾道九年初抵川设幕府于汉中。先适当增加军人的俸禄使能养家以提将士的士气;养马户免其赋役以增加养马数量;又听取大将秦琪的意见改变兵力分散的状况以使军势尾相应。选拔将校赏罚分明积极备战。宋孝宗则以急不可待的心情期望早日动对金战争。乾道九年九、十月间两次向金提出受书礼仪平等的要求都被拒绝。宋孝宗即以密诏催促虞允文兵虞允文由于军需未备并向宋孝宗提出:“机不可为但令机至勿失耳。植根本国富强待时而动可也安敢趣师期为乱阶乎。”引起宋孝宗的不满虞允文也知道宋孝宗的心情为了不负厚望更加积极备战日夜奔忙“戴星乘马冰满鬓髯”而不顾终于因此得病2于淳熙元年(1174)二月辞世享年65岁赠太傅赐谥忠肃。
1《宋史》卷383《虞允文传》《虞公(允文)神道碑》《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o。1《宋史》卷383《虞允文传》。
2《虞公(允文)神道碑》。
第五十三章朱熹6九渊吕祖谦第一节朱熹朱熹(113o—12oo)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年号晦翁、云谷老人、遁翁、沧州病叟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因长期寄居福建朱熹的学术被称为“闽学”;又因他于建阳建考亭精舍讲学所以也称为考亭之学。
父朱松(1o97—1143)字乔年号韦斋。政和八年(1118)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县尉。后调尤溪尉监泉州石井镇。绍兴四年(1134)除秘书省正字。历官著作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司勋、吏部郎等。朱松为人刚直因反对和议忤秦桧被排挤出知饶州未上任。绍兴十三年(1143)病死于建瓯。时朱熹年仅14岁。朱松早年从学于理学大师杨龟山(时)的弟子罗豫章(从彦)其学术与操行对朱熹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从师事三先生到从学李延平宋高宗建炎四年(113o)朱熹出生在南剑州尤溪县在社会动荡不安中渡过他的青少年时代。14岁以前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早年读《四书》是很辛苦的。但他在读书中找到兴味说读书要有一种沉潜的功夫要专一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少年的朱熹在读儒家经籍中立下成“圣人”之志说:“某十数岁时读《孟子》言‘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以为圣人亦易做。”1后来他在训门人中要他的弟子为学须立志涵养气质就事上、在日用间理会出道理。这也是他早年读书的经验和体会。
朱熹1o岁前所受的是启蒙教育11岁“受学于家庭”2从父亲朱松学。这一年朱松罢官来建阳寓居也有了空闲教育自己的儿子。朱松师从罗从彦罗从彦为杨时的学生。杨时受学于理学创立者程颐。朱松早年拜见程颐学《周易程氏传》。朱熹自幼在这样的家学的氛围中成长起来受到理学的熏陶。《朱子行状》说:自韦斋先生得中原文献之传闻河洛之学推明圣贤遗意日诵《大学》、《中庸》以用力于致知诚意之地。先生早岁已知其说而心好之。
朱熹14岁父亲辞世。受父命从学于胡宪(字原仲籍溪先生)、刘子翚(字彦冲屏山先生)及刘勉之(字致中白水先生)。三先生都与理学有着不同的渊源关系;但三先生所传又都夹杂着释老之学。二刘过世后朱熹独事胡籍溪。另外有几个僧人如道谦等对朱熹的影响也相当大。在李侗(延平先生)前朱熹所学相当博杂出入佛老。他自己说:“某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1朱子青少年时所学博杂不仅要看到其负面的作用也应看到理学的完备需要一个广阔的知识基础。融会释老儒是理学展的需要。
朱熹18岁建州乡贡高中。次年礼部试赐同进士出身。22岁入1《朱子语类》卷1o4《自论为学工夫》。
2王懋竑:《朱子年谱》卷之1上。
1《朱子语类》卷1o4。
都铨试授迪功郎、泉州同安主簿。绍兴二十三年(1153)赴同安任途中拜见李侗。李侗强调“默坐澄心体认天理”。但初次相见李侗强调儒佛区别的观点没有被朱熹接受。绍兴二十六年秩满。二十八年差监潭州南岳庙。
绍兴二十八年正月朱熹徒步走了一百多里再次见李侗。绍兴三十年冬朱熹又一次见李侗。绍兴三十二年迎谒李侗于建安。数见李侗经过指点与自己的探索朱熹终于体会出李侗思想的意义从而完成“逃禅归儒”的转变。朱熹说:“某少时未有知亦曾学禅只李先生极言其不是。后来考究却是这边味长。这边长得一寸那边便缩了一寸。”2李侗称赞朱熹“进学甚力乐善畏义吾党鲜有”3。朱熹因李侗而得二程理学的正传而二程理学也因朱熹的展而臻于完备。
朱熹中举后在同安任内主县学开始了讲学活动。
集理学之大成从朱熹一生的学术生涯上看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一、从隆兴元年(1163)到淳熙四年(1177)即34岁到48岁是朱熹学术体系初步形成时期。他一方面继续辟佛一方面系统编辑理学家的言论、文字把理学精神糅进儒家的经籍基本完成《四书》的纂修。
宋孝宗即位诏求直言朱熹即上封事要求熟讲帝王之学早定修攘之计。隆兴元年(1163)复召入对奏事垂拱殿除武学博士。此前在绍兴二十九年(1159)朱熹编《上蔡语录》。隆兴元年编成《延平答问》写出《论语要义》编《论语训蒙口义》。乾道八年(1172)作《语孟精义》;再刻时改名《语孟要义》;后又改为《语孟集义》。隆兴二年(1164)有《困学恐闻编》。
孝宗乾道元年(1165)朱熹请祠差监南岳庙。乾道年间编写的有《程氏遗书》、《程氏外书》;《太极图说解》、《通书解》及《西铭解义》等。乾道八年编成《资治通鉴纲目》59卷。这是朱熹要使史学“会归理之纯粹”的工程。朱熹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僭称王而不正名。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又凡事之尾详略一用平文书写虽有目录亦难寻检。”1他认为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存在两个方面的缺憾一是没有以天理的教条对历史进行褒贬评论。二是编排形式上由于眉目不清而难以检寻。他以纲目体改编《资治通鉴》使“岁周于上而天道明矣统正于下而人道定矣大纲概举而监戒昭矣众目毕张而几微著矣。是则凡为致知格物之学者亦将然有感于斯”。同年又完成《八朝名臣言行录》的编纂。
乾道九年(1173)编写成《伊洛渊源录》一书。这是一部学术史著作。淳熙二年(1175)朱熹与吕祖谦共同编《近思录》。淳熙四年(1177)
完成的作品有《论语集注》、《孟子集注》、《论语或问》、《孟子或问》;又序定《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这是朱熹理学体系初步建立的标志。2《朱子语类》卷1o4。
3《李延平集》卷1。
1《朱文公文集》卷22《贴黄》。
朱熹同吕祖谦以及湖湘学派的张栻及6九渊商榷、辩论;特别是淳熙二年(1175)鹅湖之会朱熹与6九渊辩论对促进朱子理学体系的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淳熙五年(1178)至绍熙五年(1194)朱熹49岁至65岁为进一步展时期。朱熹的主要活动是通过讲学和同其他学派的辩论扩大朱学学派的势力与学术影响。另一个方面是继续使学术的各个方面理学化。对“四书”及其他儒家经籍以理学的教条重新解说构建出理学的体系。
朱熹一向重视教育和亲自讲学。早在同安任上他主县学“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1。乾道六年丁母忧期间于建阳建寒泉精舍有蔡元定等执弟子礼来从学。淳熙五年(1178)除知南康军。次年于任上复建白鹿洞书院亲自为诸生讲《中庸章句章或问》拟定《白鹿洞书院学规》。
淳熙八年(1181)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后由于浙东生饥荒改为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于任上“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厘革弊政颇有成效。因弹劾有劣迹的唐仲友由此得罪辅臣王淮。朱熹请祠。淳熙十年主管台州崇道观于武夷五曲建武夷精舍。武夷讲学时期是朱学展至关重要的时期。福建、浙江、江西及皖南等地士子纷纷前来就学。朱学得以大规模地传播。
朱熹一生的学术活动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即同其他学派争辩他确实想通过辩论以排斥其他学派。在武夷精舍讲“正心诚意”时赋诗明志:“明年定对白虎殿更诵《大学》《中庸》篇。”1他期望在一代人君的支持下使朱学成为钦定的一统学术但在他生前却没有这样的好运。
吕祖谦去世后各个学派也展开更为激烈的争辩形成“议论蜂起”的局面。朱熹也全面开展对其他学派的斗争。湖湘学派主帅张栻倒向朱学乱了自家阵营。吕学一部分门人投入到朱熹门下。6学还是一大宗但6子寿向朱熹表示悔意。所以朱熹接着把论辩的矛头主要对着“浙学”。
吕祖谦病逝于婺州朱熹对交游甚密老友的学术责难并没有减轻进而对吕祖谦之弟吕祖俭大张挞伐说:“伯恭无恙时爱说史学身为后生辈糊涂说出一般恶口家议论贱王尊霸谋利计功更不可听。”“婺州自伯恭死后百怪都出。”说金华派“全然不是孔孟规模却做管、商见识”2。骂永嘉学派“卑污”永嘉学者“它自知定学做孔子不得了才见个小家活子便悦而趋之。譬如泰山之高它不敢登;见个小土堆子便上去只是小”3。朱熹与永康派陈亮展开了王霸义利之争。早在淳熙九年陈亮访朱熹朱熹就批评了陈亮。从淳熙十一年(甲辰年)到十三年(丙午年)双方书函往返关于王霸义利问题展开大争论表达对道德功利的看法反映出各自的历史观点。这在学术史上是一件大事。
朱熹知道自己的批评过分“刻画太精”但在学理的是非上是不会放过的“若孟子之辟杨墨也只得恁地辟”。于诸家中对陈亮的学说攻击尤力但效果不大朱熹说:“陈同父学已行到江西浙人信向已多。家1《宋史》卷429《朱熹传》。
1《朱文公文集》卷4《读通鉴纪事本末》。
2《朱文公文集》卷35《答刘子澄》。
3《朱子语类》卷123。
猜忌将帅重用奸佞与逃跑、求和的政策密切相关的是宋高宗在朝内猜忌诸将重用奸佞而这种政策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原因。先防范武将、守内虚外是北宋立国以来世传的“家法”。自宋太祖以来宋朝诸帝对于武将一直抱有猜忌心理他们惧怕武将在战争中展力量而最终造成对皇权的威胁。因此他们不敢放手让武将用兵要时时限制或者剥夺武将的兵权甚至在战争有利的情况下也宁愿赔款求和而不让武将在战争中挥更大作用。正如清代学者王夫之所说的:“宋之猜防其臣也甚矣鉴高桥之己事惩五代之前车有功者必抑有权者必夺即至高宗微弱已极犹畏其臣之强盛横加锓削。”1宋高宗更是把这一套祖宗“家法”挥得淋漓尽致。
早在宋高宗倚靠诸将应付金兵追逐之际就暗示诸将不能拥兵自重。
他为韩世忠手书《郭子仪传》要求大将们向唐朝名将郭子仪学习1。向郭子仪学什么呢?高宗认为郭子仪虽总兵在外功高名著但心专朝廷时时听从召唤。他又以郭子仪的事例告诫另一位大将张俊说:“今卿所管兵乃朝廷兵也。若知尊朝廷如子仪则非特身享福子孙昌盛亦如之。若持兵权之存而轻视朝廷有命不即禀非特子孙不飨福身亦有不测之祸卿宜戒之。”2这是在警告诸将必须谨尊朝廷之命否则不但身有不测还祸及子孙。
之所以要限制诸将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原因就是宋高宗对主战派将领们恢复中原迎回徽、钦二帝的主张极其反感他怕钦宗回来夺了他的帝位。个中原委当然高宗不便明言但他的实际行动却很能说明问题。还在建炎元年时太学生陈东、欧阳澈因上书请求高宗亲征北伐迎回徽、钦二帝就被高宗斩。高宗即位后虽然口头上也说要迎回“二圣”但实际上经过“和议”的反复交涉最后只是迎回徽宗的梓宫和韦后而让钦宗客死异国。在抗击金兵的战争中高宗更是对将帅严加控制生怕他们“张皇事势”“却致引惹”而甘愿放弃胜利成果与金议和。绍兴十年(114o)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兵主力先锋部队克复了郑州、洛阳并得到黄河以北忠义民兵的响应准备收复河南全境。然而高宗、秦桧却接连下令要岳飞退兵回朝并先期撤回东路的援兵迫使岳飞“忍令十年之功毁于一旦”从郾城退军。绍兴十一年(1141)高宗、秦桧准备进一步向金朝投降于是在四月间召张俊、韩世忠、岳飞进京一举收回三大帅在外的兵权。年底高宗等人为了除去心头之患、向金人献媚又将岳飞父子杀害。明代文士文徵明为岳飞庙作《满江红》词曰:“岂不惜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1要控制将帅投降偷安就得信用一些趣味相投的奸佞之臣。高宗即位1王夫之:《宋论》卷1o。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6建炎四年。
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
1转引自徐阶编《岳武穆遗文》。
之初先是重用黄、汪罢黜李纲一味南逃。建炎四年(113o)秦桧从金朝南下劝高宗向金兵求和正合高宗心意喜曰:“桧朴忠过人朕得之喜而不寐。”称“又得一佳人”2。不久他就把秦桧提拔为宰相因迫于舆论压力中间曾将秦桧罢相但数年后又重新起用并言听计从听任秦桧专擅国柄横行朝中直至老死任上。《宋史·高宗纪》说他使“岳飞父子竟死于大功垂成之秋”“其始惑于汪、黄其终制于奸桧恬堕猥懦坐失事机”。这些评论是很中肯的。
屈辱议和南北分立既然以偷安东南为既定国策那么向金朝屈辱妥协就必然的了。高宗自即位以来谋求与金议和便是他一直努力的目标。而金朝也看透了这一点在武力暂时还不能吞灭南宋时便“以和议佐攻战”向高宗诱降以求攫取更大的利益。绍兴七年(1137)金熙宗觉得利用“伪齐”刘豫的力量夹攻南宋已无多大收效便废掉“伪齐”准备以刘豫统治的河南、陕西地区交给南宋而让宋高宗像刘豫那样向金朝称臣贡纳岁币。高宗得报欣喜万分他不顾主战派将领和群臣的反对以“南北军民十余年间不得休息欲屈己求和”为借口1任秦桧为右相代表他于绍兴九年(1139)接受和议:金朝把河南、陕西“赐予”南宋南宋向金朝称臣并每年向金朝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在军民抗金的大好形势下宋高宗却屈辱妥协。但金人并不满足和议后仅一年金兵又撕毁和议再次挥兵南下。金兵的南下遭到岳飞等抗金力量的沉重打击无功而返。然而高宗无视军民的抗金胜利伙同秦桧继续向金朝求和并收回三大帅兵权将岳飞逮捕下狱以向金人表示议和的决心。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在绍兴九年和议的基础上再作退让以东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割去河南、陕西半数土地与金朝达成新的和约。高宗向金帝进誓表曰:“臣构言:既蒙恩造许备藩方世世子孙谨守臣节。”“岁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2以此换得对东南半壁江山的偏安。
宋高宗在偷安东南几十年的统治生涯中迫于时势则又不得不在生活等细节上约束自己克勤克俭装点“中兴”门面。具体而言先在生活上较注意俭约。建炎二年在扬州时有人献宣和间器具其中有螺钿桌椅精巧奢靡为了标榜俭约高宗将“螺钿椅桌于市中焚毁百姓观者莫不悦服”3。他意识到自己处于非常时期不能与承平之主相比因此在日常饮食起居方面不敢讲究。建炎年间他睡的是白木床上面只铺一层蒲荐黄罗褥。他对大臣说他不太喜欢吃肉而多食蔬菜、豆腐;他还认为器具物品只要适用便可不必美观因此他准备把宫中的金酒器折为黄金五百两赏给有功将帅1。其次他还能注意农桑。诏令将帅在恢复区营地屯田鼓励农耕。2《宋史》473《秦桧传》。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4绍兴八年。
2《续资治通鉴》卷125高宗绍兴十二年。
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建炎二年。
1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5、卷1o9、卷1o1。
为了表明重视农桑绍兴六、七年间在宫中亲自种稻养蚕“欲知民间蚕熟与否”“亦欲知稼穑之艰难尔”2。不贪女色不专用宦官也算是高宗有别于其他昏君的一个特点。高宗曾自称“朕不喜与妇人久处”3他于建炎元年曾得一子三岁时早夭此后高宗再无子嗣。他使用宦官“备扫除趋走而已”“未尝假以权也。每观汉唐之祸及近时之变故不得不防渐杜微”4。他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每日都有固定的读书时间早上批阅奏章午后读《春秋》、《史记》晚上读《尚书》“率以二更罢”。他尤其喜欢念《左传》“每二十四日而读一过”。他还安排经筵为他讲《资治通鉴》节假日也不间断5。他对史书很感兴趣不但通过读史了解以往史事对史书编纂优劣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说陈寿《三国志》写得也不错而他却认为:“寿颇简略事实多在注中又诸家互相矛盾。”6表明他毕竟认真读了点书。遗憾的是高宗读史不能致用历史上许许多多抵御外敌、捍卫主权兼听纳谏、任用忠良的明君事迹对他不起丝毫作用枉费一生读史却落得个“偷安忍耻匿怨忘亲卒不免于来世之诮”的可悲下场。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又一次南犯失败金朝生内乱金世宗即位金主完颜亮在军中被杀。南宋朝野纷纷要求趁金朝内乱举行北伐宋高宗坚持继续屈己称臣维持和议。绍兴三十二年(1162)在军民的抗战声中他也难以维持了只好宣布退位。此后他以太上皇的名义赋闲二十余年于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十月病故。死后葬永思陵。
第二节秦桧秦桧(1o9o—1155)字会之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进士补密州教授历任殿中侍御史、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犯向宋朝索要大量财物及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秦桧上书言金人狡诈不可割三镇。钦宗命秦桧等二人为割地使陪肃王到金营谈判。金兵北退他行至燕地而回。金兵再次南犯掳徽、钦二帝谋立张邦昌伪政权秦桧进状表示反对。靖康二年被俘至金金主将他赐予皇弟挞懒。在挞懒处他又颇得信用。在金国秦桧又上书金帅宗翰倡言和议故挞懒纵之使归宋成为宋朝廷内部的主和派代表人物。
潜回南宋二次为相建炎四年(113o)挞懒率兵南下以秦桧参谋军事又任他为随军转运使。九月挞懒攻楚州(今江苏淮安)让秦桧乘机潜回南宋以作内应。十月秦桧与妻子王氏及仆人乘船从海上回到临安。他谎称杀死监守金兵夺船逃回。朝中议论皆不信但宰相范宗尹与秦桧素有交情便出来为他辩2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o2、卷11o。
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建炎二年。
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1绍兴五年。
5《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
6《中兴小纪》卷15。
护并把他推荐给高宗1。秦桧向高宗献上他所起草的与挞懒求和书高宗很欣赏称赞他“朴忠过人”。于是高宗命刘光世向挞懒通书致意并用秦桧为礼部尚书。三个月后又提升他为参知政事。
秦桧回到朝内很快获得高宗的信任这主要是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与高宗不谋而合。从此他们君臣二人狼狈为奸开始了长达2o年的合作。秦桧得到高宗信任以后不满足于已获得的高位觊觎宰相之职。先他附高宗之意将引荐他的范宗尹挤离相位。然后又扬言自己有二策可以耸动天下当有人问他何以不言他说:“今无相不可行也。”绍兴元年(1131)八月秦桧受命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九月吕颐浩复为左相秦桧极力排挤让其党羽建言二相宜分内外将主战派左相吕颐浩挤走在镇江建都督府专治军务而秦桧在朝内专治庶务。以此企图独揽朝权。
秦桧抛出的“二策”就是“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按照这一论调南宋不但要放弃北方领土而且大批由于不愿降金而南下的北方士民都要回去接受金朝或者“伪齐”刘豫的统治。秦桧如此明目张胆地出卖国家利益立刻遭到朝内许多大臣的反对和谴责。绍兴二年(1132)七月左相吕颐浩从镇江回朝乘势说服御史黄龟年向高宗弹劾秦桧“植党专权”“专主和议沮止国家恢复远图”。吕颐浩也亲自在高宗面前揭露秦桧的罪行。此时高宗对秦桧任相以来和议无大进展反而使朝内沸沸扬扬颇为不满。另外秦桧耸动天下的“二策”弄得他很难堪说:“桧言‘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北人将安归?”1高宗迫于舆论的压力只好把秦桧罢相贬为观文殿学士。
绍兴三年至六年(1133—1136)间金军一面在川陕地区组织向南宋进攻一面支持刘豫从中原南下攻宋。南宋军民英勇反击取得了保卫川陕收复襄阳、扬州之战的胜利。金朝不能取胜只好以和议来向南宋劝降。绍兴七年(1137)金朝让宋使传回愿意和议的口信一直求和的高宗大喜过望便于次年三月将秦桧恢复右相位。秦桧再次为相秉政遂使朝政日趋**和黑暗。
陷害忠良议和求荣绍兴八年(1138)五月金使来南宋商谈和议的条件要宋高宗取消皇帝的称号和国号向金朝称臣纳贡。高宗以接回徽宗梓宫和生母为借口有意求和。秦桧迎合高宗之意说:“屈己议和此人主之孝也。”劝高宗接受金人的条件达成和议。宋使王伦要到金朝商议地界秦桧认为只要金人许和地界划在哪里都可以。为了避开主战派的反对秦桧将反对议和的左相赵鼎排挤出朝而他则大权独揽。十月他又对高宗说臣僚畏头畏尾不足以断大事如要讲和成功“乞专与臣议勿许群臣预”。高宗完全同意于是秦桧出文字乞决和议。
金使到南宋签订和约他们要求金帝的诏谕到达宋境时南宋“接伴官”要跪接;所过州县当地官员也须拜迎;宋帝要改穿大臣服装跪受诏书对1《宋史》卷473《秦桧传》。
1《宋史》卷473《秦桧传》。
金使要以客礼相待。高宗、秦桧决定遵守对方的种种要求签订屈辱和约。消息传出引起朝野强烈反对。直学士院曾开三次质问秦桧并以伦理纲常相劝秦桧大怒说:“难道就你明白我就不知吗?”执意签约。吏部员外郎许忻上疏反对和约极言屈己议和“徒受莫大之辱贻万世之讥”秦桧将奏疏扣下不报。枢密副使王庶上书七次面见高宗六次要求停止议和却被秦桧降职出为潭州知府。此后又有权吏部尚书张焘、御史方廷实等二十几位官员先后上疏抗议对金使行屈己之礼反对和议要求切责“秦相公”之罪言辞激烈高宗以“朕不忍闻”为托辞躲避群臣上诉秦桧则又不断将反对他的大臣贬职赶往外地。十一月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疏表示“臣有赴东海而死尔宁能处小朝廷求活耶”!奏请斩秦桧、王伦以谢天下。胡铨的议论获得朝野广泛支持民间把他的奏疏刻板传诵流布四方。秦桧惊怒交加立即将胡铨罢官流放昭州又把同情胡铨的官员贬职、流放朝官陈刚中被贬至赣州安远迫害至死。
此时领兵在外的将帅也纷纷上书拒和请战。岳飞指责秦桧“谋国不臧”指出“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韩世忠奏请出兵决战拒绝议和;张浚连续五次上书反对屈辱的和约。但无论文武将臣抗议的声势如何高涨都不能动摇高宗、秦桧的议和决心。十二月秦桧派人以最高礼仪将两名“诏谕江南”的金使迎到宰相府中下榻。然后他又劝高宗按金使要求跪接金朝诏书。高宗虽然觉得当朝跪在金使面前未免过于丢脸但又深怕得罪金人。最后秦桧以高宗守丧为借口代替高宗跪接“诏书”迫不及待地与金人签订了屈己称臣、岁贡绢币的和议。
宋金“和议”后高宗、秦桧大肆宣传“和议”的成功秦桧更是得意洋洋分派官员到金国报聘、割地到各地宣谕和议。然而和议仅过一年金军于绍兴十年(114o)五月以宗弼为元帅分兵四路大举南下。但是金兵再次碰到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在顺昌、川陕、郾城等处连吃败仗。岳飞指挥的岳家军取得郾城大捷之后继续挥师北上进军朱仙镇直逼开封。秦桧见岳飞连连得胜怕岳飞功成名就形成北伐大势坏了他主和议的前程于是他急令东路的张俊、杨沂中等军撤回又以“孤军不可久留”为由命岳飞退兵。岳飞上书力争乘胜追击秦桧不理他借高宗名义一天之内给岳飞去十二道金牌勒令班师。岳飞只好忍痛回师。金兵败去秦桧又开始做向金人求和的准备。他先把张俊、韩世忠、岳飞召到临安由高宗收回三大帅的兵权以向金朝表示不战求和的诚意。宗弼退兵后派人致书秦桧警告他说:“必杀岳飞而后可和。”1秦桧也忌岳飞素以恢复为己任作梗和议决意谋杀岳飞。他先唆使党羽、右谏大夫万俟■上章弹劾岳飞岳飞被罢官出朝。随后他又伙同张俊收买副统制王俊诬告岳飞父子及部将张宪谋反遂将数人逮捕下狱。
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在秦桧等人的再三哀求下金朝同意议和。南宋抗金大胜之后反而在原和议的基础上割去河南、陕西大片土地继续充当藩臣上贡岁币、岁绢。和议完成后秦桧又秉承金人意旨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判处岳飞等人死罪。因反对和议被免职的韩世忠提出质问秦桧说:“其事体莫须有。”当年十二月秦桧终于不顾别人反对以高宗的名义下令杀害岳飞并将岳云、张宪斩酿成一起千古奇冤。
1《金佗粹编》卷2o《吁天辨诬通叙》。
专擅朝权作恶多端秦桧主和又一次取得成功高宗更加倚靠和重用于他:“桧亦因是藉外权以专宠利窃主柄以遂奸谋”1。于是他以左相加封太师、魏国公一人独居相位权倾内外自此到他死前的十几年间更是为所欲为。为了维持和议局面巩固地位进一步排斥异己迫害主战人士。主战派将领张浚被排挤出朝后秦桧仍不甘心指使御史弹劾张浚“居常怨恨以和议非便惟欲四方多事”又免去节度使职名往连州居住。顺昌大捷的将领刘锜被夺去兵权出知荆州接着又被免官。岳飞的部将牛皋被秦桧的亲信在宴会上放毒害死。反对和议的赵鼎、王庶、胡铨被再次贬往边地并明令永不检举、永不赦用。因弹劾秦桧使他第一次罢相的黄龟年、曾反对和议而质问秦桧的曾开都被免职。旧将解潜、辛永宗因不附和议被流放至死。参知政事李光曾被秦桧利用后因反对和议在高宗面前斥桧“怀奸误国”而被贬到藤州李光在藤州作诗讽刺秦桧又被流放到海南。总之秦桧对于反对和议、反对他的人都采取严厉打击的办法轻则贬官流放重则迫害至死。他在家中书赵鼎、李光、胡铨三人名字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赵鼎遭一贬再贬最后流放海南岛秦桧还派人监视他每月报告赵鼎的生死情况赵鼎料难逃桧手遂绝食自尽。赵鼎死后秦桧仍不甘心欲加害其子赵汾于是罗织罪名逼赵汾承认与张浚、李光等谋反前后牵涉53人最后因秦桧病重垂死才幸免于难。
结党营私、贪污舞弊也是秦桧专权以来的常事。和议事成以后秦桧将追随他陷害岳飞附和投降的张俊也免去枢密使之职。他独揽军政大权在朝中到处安插自己的亲信结纳死党。秦桧专权十几年间三省执政前后轮换28人都是他的党羽不是声名狼藉就是无所事事没有一个让人称道的。绍兴十五年(1145)高宗赐桧宅第又亲临桧宅题“一德格天”扁桧妻女子孙皆加恩。十六年桧立家庙高宗赐祭器。十七年改封秦桧益国公。桧权势更为嚣张他豢养的一帮阿谀之徒纷纷写诗作赋歌功颂德称秦桧为“圣相”、“元圣”。静江知府吕愿中赋《秦城王气诗》献媚有人请桧坐金根车有人建议高宗赐秦桧九锡、设益国官属对这些秦桧都安然受之不以为过。秦桧贪污舞弊不择手段他指使科举考官选录他的儿子秦熺为状元先任礼部侍郎后任知枢密院事。后来他又想指使考官选录他的孙子秦埙为状元。秦桧“开门受贿富敌于国外国珍宝死犹及门”1。他霸占将领刘光世、张俊死后留下的园第、房产各地官员平日到京要向他献礼每年要向他祝寿。秦桧家堆积了大量财物人说秦桧专权后秦熺天天让人锻制金银酒器购买名贵字画。
兴文字之狱禁私史、野史控制言路是秦桧专权的另一手段。时有士人作《牡丹诗》内有“宁令汉社稷变作莽乾坤”;有福建小官吴元美作《夏二子传》讥蚊、蝇二虫被告为讽刺秦桧或遭编管流放或被训斥警告。秦桧专权时有不少官员因诗文中的一字一句被定为讪谤罪而下狱受刑或处斩。秦桧作恶多端深怕被人载于史册恶迹显于后世于绍兴十1朱熹:《戊午谠议序》《朱子大全》卷75。
1《宋史》卷473《秦桧传》。
五年禁私史、野史于是民间惧怕秦桧迫害纷纷焚毁史籍李光家烧所藏书万卷;藏书家王明清老母也将家藏本朝典故及先人史稿付之一炬1;司马光的后人则违心地宣称《涑水纪闻》不是司马光的论著。秦桧一边严禁私史、野史一边则篡改或抽毁国史他让儿子秦熺主持编修建炎至绍兴十二年《日历》在里边塞进不少歌颂秦桧功德的内容。他将第一次罢相以来诏书、章疏、时政等凡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尽数毁弃因此国史亡失极多。秦桧还常以妖言惑众或贺瑞雪或贺日食不见或贺海清又让各地上报各种瑞木、嘉禾、瑞瓜、灵芝、双莲等等瑞祥弄虚作假用以粉饰太平哄高宗高兴给自己贴金。
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秦桧病死。高宗为了稳住和议局面依然褒奖秦桧赠申王谥忠献。然而人们纷纷揭露秦桧的奸恶高宗乃罢其子秦熺官其余党羽以次斥去。直到孝宗开禧二年(12o6)时终于追夺秦桧一切王爵改谥谬丑。佞臣秦桧的丑行被后世唾骂为千古罪人。
1《挥麈后录》卷7。
第四十八章李纲宗泽第一节李纲李纲(1o83—114o)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父亲李夔官至龙图阁待制。李纲政和二年(1112)中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因得罪权贵改任比部员外郎、起居郎。宣和元年(1119)京师大水他上疏朝廷言当以盗贼外患为忧朝廷恶其言谪监南剑州的沙县(今属福建)税务。新兴的女真族建立金朝并已多次打败辽军。次年(金天辅四年112o)宋金订立“海上盟约”联合灭辽。宣和四年(1122)宋军两次攻打辽南京(今北京)失败。在宋军要求下同年十二月金军攻占燕京金在宋将原给辽的“岁币”转给金朝并索取1oo万贯代税钱后将燕京依约归还宋朝。
保卫东京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李纲除太常少卿。同年十月金太宗毁弃盟约大举进攻宋朝分兵两路西路以完颜宗翰(粘罕)为帅包围了太原东路以完颜宗望(斡离不)为帅在宋降将郭药师引导下长驱直入前锋直指北宋都东京开封府。
边报猝至朝廷震惊。宋徽宗一面召天下勤王之师一面准备南逃。同年十二月在李纲、吴敏等大臣的坚持下徽宗将皇位传给太子赵桓是为钦宗。吴敏任门下侍郎(副相)、李纲任兵部侍郎。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兵已逼近东京徽宗匆匆出逃白时中、李非彦等大臣也想奉钦宗南走。李纲挺身而出坚决反对逃跑认为“今日之计莫若整饬军马扬声出战固结民心相与坚守以待勤王之师”。钦宗决定留京坚守并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副相)。次日钦宗又改变了主意。李纲上朝时见禁军已披甲待皇帝与后宫也即将上车出逃。紧急关头他高声对禁卫们说:“尔等愿以死守宗社乎愿扈从以巡幸乎。”禁卫皆呼曰:“愿以死守宗社不居此将安之。”李纲又对钦宗说:“陛下昨已许臣留今复戒行何也。且六军之情已变彼有父母妻子皆在都城岂肯舍去万一中途散归陛下孰与为卫且虏骑已逼彼知乘舆之去未远以健马疾追何以御之”1。钦宗终于下定了留守的决心。
李纲被任命为亲征行营使主持防务厢军与保甲民兵也协助禁军作战。从正月初五至初八军民修楼橹、安炮台、运砖石、设弩床、备火油进行备战。初八日金兵到达城下攻西水门李纲亲临指挥战斗击退金军的进攻。次日金军又攻酸枣门、封丘门李纲又登城督战激励将士杀敌数千人。
宋钦宗同时派使者前往金营进行议和。李纲估计金人“必且张大声势过有邀求”如果朝廷“不为之动措置合宜彼当戢敛而退如朝廷震惧所求一切与之”。所以他竭力反对割地与“过许金帛”1。金人提出1《靖康传信录》卷1。
1《靖康传信录》卷1。
犒师金5oo万两、银5ooo万两、绢1oo万匹割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州)、河间(今属河北)三镇并以亲王、宰相为人质。钦宗全部同意随即在城中大肆收罗金银以满足金的索求。同时又另设宣抚司统率“勤王”之师和驻在城外的禁军以分李纲的兵权。同年二月大将姚平仲在钦宗的支持下夜袭金营失利却将责任推给李纲解除了李纲的职务。
都军民十分愤怒要求重新起用李纲几十万军民聚集在皇宫前呼声震天动地。宋钦宗恐怕激起民变只得重新起用李纲为尚书右丞任京城四壁守(防)御使。李纲重整军务士气大振。四方勤王军也6续赶到金军在得到割地诏书及得肃王赵枢为人质后退兵。
金军退兵后李纲改任枢密院事。同年四月徽宗回到了京师。六月李纲被任命以知枢密院事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以解太原之围而离开朝廷。他深以国事为忧认为金人之所以能长驱南下是因为宋朝几十年来不修军政军队的战斗力很低。金兵虽已撤退但天下的形势仍十分紧迫。“贾谊谓厝火积薪之下而坐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以今日观之何止于火未及燃殆处于烈焰之旁而言笑自若也”2。钦宗下诏令催促李纲去解太原之围但宣抚副使、制置副使、察访使等都直接听命于朝廷李纲根本指挥不动军队。八月改任种师道为宣抚使以代李纲李纲被召回京。九月李纲被罢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出任扬州知州。不久即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罪名罢官改差提举亳州明道宫。十月又责授保静军节度副使建昌军(今江西南城)安置。后又谪宁江(今重庆奉节)。十一月金兵再次大举南下包围开封城。钦宗重新起用李纲。李纲从建昌赴宁江途经长沙时得诏即率湖南“勤王”之师入援行至半路而都城已沦陷北宋灭亡。
重整旧山河靖康二年(1127)五月康王赵构即帝位于南京应天府是为宋高宗改当年为建炎元年史称南宋。他起用深孚重望的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谏议大夫范宗尹力主议和说李纲“名浮于实而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1。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也反对李纲任相。
六月刚到任的李纲认为当务之急是议国是、议巡幸、议赦幸、议僭逆、议伪命、议战、议守、议本政、议责成、议修德2。他反对议和要求表彰抗金中的死节之士还都开封重整军务。他强烈要求严惩降金官吏表示:“臣不可与邦同列当以笏击之。”3李纲积极支持两河军民抗金任张所为河北招抚使傅亮为河东经制副使宗泽为开封府知府。他认为只要上下齐心抗金“三数年间军政益修甲车咸备然后大举以讨之报不共戴天之仇雪振古所无之耻”4。在李纲的苦心经营之下南宋政局逐渐稳定。
然而宋高宗信任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李纲的抗金行动受到百般阻挠。2《靖康传信录》卷3。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建炎元年六月乙未朔。
2《梁谿集》卷58《十议》。
3《宋史》卷358《李纲传》上。
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建炎元年六月庚申。
河北招抚使张所尚未离开京城河北转运副使权北京(今河北大名东北)留守张益谦就上奏说自招抚司设立后“盗贼”越来越多。朝廷下令宗泽节制傅亮即日渡过黄河逼他在未准备好情况下进攻金军。李纲竭力为张所、傅亮等人辩护又反对宋高宗南逃。当年八月即以“杜绝言路独擅朝政”1等罪名罢相改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太学生陈东因上书留用李纲、还都东京而被杀。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建炎元年(1127)十月宋高宗自商丘逃至扬州两河郡县相继沦陷。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高宗逃往杭州(今属浙江)、越州(今绍兴)、明州(今宁波)等地一度乘船逃入海中。其间李纲一再遭贬斥先是罢观文殿大学士职名贬往鄂州居住。又被贬为单州团练副使、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居住。直到建炎三年冬才允许自由居住以后又恢复了阶官、职名。绍兴二年(1132)二月李纲被起用为湖广宣抚使兼潭州知州建议朝廷在荆湖一带屯驻重兵以图中原。绍兴四年(1134)金、伪齐联军进攻南宋他又上呈防御之策:“伪齐悉兵南下境内必虚。倘出其不意电霆击捣颍昌(今河南许昌)以临畿甸彼必震惧还救王师追蹑必胜之理。”2绍兴五年(1135)李纲又上长篇奏章陈述中兴大计指出宋朝的衰弱是因为上下偷安不为长久之计退避之策“可暂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退一步则失一步退一尺则失一尺”告诫高宗“勿以敌退为可喜而以仇敌未报为可愤;勿以东南为可安而以中原未复、赤县神州陷于敌国为可耻;勿以诸将屡捷为可贺而以军政未修、士气未振而强敌犹得以潜逃为可虞”。他建议朝廷先料理淮南、荆襄为东南的屏障于两淮东西及荆襄置三大帅各领重兵以图恢复深信中兴之期指日可待1。同年十月李纲改任制置大使兼知洪州绍兴七年被罢提举宫观。
绍兴九年二月再次起用李纲为湖南路安抚大使兼知潭州。未及赴任绍兴十年(114o)正月病死于福州终年58岁淳熙十六年(1189)谥忠定。著作编有《梁溪集》、《靖康传信录》、《奉迎录》、《建炎时政记》、《建炎进退志》、《建炎制诏表集》、《宣抚荆广记》、《制置江右录》等。第二节宗泽宗泽(1o6o—1128)字汝霖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元祐六年(1o91)中进士先后任大名馆陶(今属河北)、龙游(今属浙江)、赵城(今山西洪洞北)、掖县(今山东莱州)、登州(今蓬莱)等州县官任上兴建学校减免赋税颇有建树。宣和元年(1119)三月时任登州知州的宗泽以建神霄宫不虔诚受到除名编管的处分。宋金缔结“海上之盟”宗泽认为“天下自是多事矣”1遂退居东阳(今属浙江)山谷间。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元年八月乙亥。
1《宋史》卷359《李纲传》下。
1《宋史》卷36o《宗泽传》。
抗击金兵靖康元年(1126)宗泽被召至京城任宗正少卿充和议使。因他反对求和朝廷恐有碍和议改命他任磁州(今河北磁县)知州。这时北方地区的形势十分险恶金军大举南下太原失守宋朝派往两河地区的地方官大多托故不往。宗泽受命当日就率弱卒十几人赴任。磁州城“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2宗泽缮城壁、治器械、募义勇严阵以待。金兵渡河南下怕宗泽从背后袭击派兵进攻磁州。宗泽披甲登城命壮士用神臂弓射退金兵又开城门追击杀敌数百。
同年十一月康王赵构和刑部尚书王云奉命出使金军营议和途经磁州。知州宗泽竭力劝阻并指出:“敌情岂有肯和之理哉特设诡词欲挽致大王耳”3。百姓们也拦住赵构的马不让前行认为王云是金的奸细将他打死。赵构只得留在磁州后又退回了相州(今河南安阳)。
金军一面与宋议和一面迅南进包围了宋都开封。宋钦宗从围城中派人持蜡书任命赵构为兵马大元帅宗泽、汪伯彦为副元帅要他们立即入援。康王率军离开相州履冰渡过黄河到达大名宗泽率2ooo人先赶到大名。这时钦宗又派人持蜡书送给康王让他不要轻举妄动。汪伯彦等人都认为议和能成功不愿进军只有宗泽坚决不相信女真人的诚意。康王即派宗泽率军万人打着康王赵构的旗号进驻澶渊。靖康二年(1127)二月金军劫徽、钦二帝北上。宗泽得知开封失守立刻赶到大名准备在金兵归途中夺回徽、钦二帝。虽然已传檄四方其他“勤王”之师却无一兵一卒到来。宗泽只得放弃计划转而上书康王赵构劝他即皇帝位。
留守东京靖康二年五月赵构即位以重建宋朝改当年为建炎元年史称南宋赵构为南宋高宗。六月宗泽被任命为襄阳府知府。宗泽极力反对割地求和表示“臣虽驽怯当躬冒矢石为诸将先得捐躯报国恩足矣”1因而改任青州(今属山东)知州。
宰相李纲十分器重宗泽认为绥复旧都非宗泽不可时年69岁的宗泽随即被改任开封知府全面负责东京的防务。经过金兵的洗劫旧日繁荣的都城疮痍满目。城内盗贼横行物价飞涨而且金兵尚驻扎在距京城以北不足二百里处城内人心惶惶。宗泽到任后立刻着手整顿社会秩序修筑城防设施开封很快稳定下来。朝廷随后升宗泽为东京留守、开封府尹。金朝派人以出使伪楚为名到开封探虚实宗泽立即进行拘捕并要求将其处死。朝廷大臣对此事大多持否定态度宋高宗下手谕将其释放但宗泽不执行。尚书右丞(副相)许景衡极力为之辩护:“泽之为尹威名政绩卓然过人诛锄强梗抚循善良都城帖然莫敢犯者又方修守御之备历历可观”12《宋史》卷36o《宗泽传》。
3《宋忠简公集》卷7。
1《宋史》卷36o《宗泽传》。
1《宋忠简公集》卷7。
主张重用宗泽使成其御侮治民之功。宗泽还积极支持中原地区的忠义民兵。河东义军领王善拥兵几十万准备进占开封宗泽单骑进入王善营中握着他的手流泪说:“朝廷当危难之时使有如公一二辈岂复有敌患乎。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2王善深为感动立即归降。其余义军领杨进、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先后投到宗泽麾下军威大振。当建炎二年金朝大军向开封逼近时宗泽成竹在胸指挥刘衍、阎中立、张伪、赵世兴等将领一次次打退金兵。北方百姓尊敬地称威震天下的宗泽为“宗爷爷”。
壮志未酬坚守开封的同时宗泽先后上疏二十余次强烈要求宋高宗回銮开封收复失地。但均为黄潜善、汪伯彦等所阻。宋高宗只是表示要择日回京根本不打算抗金。眼看收复故土无望宗泽忧愤成疾病疽于背。七月他在病中仍鼓励诸将:“尔能为我歼灭同仇以成主上恢复之志虽死无恨”3。临终前他“连呼过河者三遗表状赞上(高宗)还京”。“死之日都人为之号恸朝野无贤愚皆相吊出涕三学之士千余人为文以哭泽”4。卒年7o岁。谥忠简著作有《宋忠简公集》。
2《宋史》卷36o《宗泽传》。
3《宋忠简公集》卷7。
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建炎二年七月。
第四十九章韩世忠刘光世张俊刘锜第一节韩世忠刘光世张俊(附杨沂中)
南渡诸将以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并称而张俊为之冠。四人功绩虽有差异但对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的确都曾起过重大作用传为南宋中叶著名画家刘松年所绘的《中兴四将图》即是对四人功勋的称颂。南宋人也以刘锜代刘光世:“南渡后(张)俊握兵最早屡立战功与韩世忠、刘锜、岳飞并为名将世称张、韩、刘、岳。”1韩世忠韩世忠(1o89—1151)字良臣延安(一说绥德)人。18岁时应募为本州敢勇乡兵。崇宁四年(11o5)延州乡兵奉调为党万部属参与进攻西夏银州(今陕西米脂西北)后从党万战于嵩平岭以功补一资。后又从刘延庆征战有功“始补守缺进义副尉”1开始成为无品的小军官。
宣和二年(112o)浙西方腊起义宋朝廷调集西北军前往镇压韩世忠率所部敢勇士5o人随征。宣和三年二月随王渊攻克杭州;四月韩世忠擒获方腊但为辛兴宗掠为己功后经杨维忠申述转承节郎升为入品的小武官。
宣和四年二月宋朝应宋金“海上之盟”派童贯统兵攻辽南京(今北京)韩世忠从征。后随王渊镇压大名起义军;又从梁方平先后镇压尉氏(今属河南)杨天王、沂州(今山东临沂)徐进以及高托山、贾进等多支起义军以功升武节郎进入中级武官行列。
靖康元年(1126)正月从梁方平守濬州(今河南浚县)黄河桥以抗击金军梁方平军溃逃韩世忠奋战突围焚桥后退往京城开封。金军围攻京城时韩世忠升任统领参与守卫京城。二月宋钦宗答应割让三镇金军撤围退兵王渊任河北总管韩世忠任先锋统制。六月李纲任河东、河北宣抚使出援太原时韩世忠戍大名奉李纲(《宋史》本传作宣抚副使李弥大)命讨伐叛军以功升领单州团练使屯驻滹沱河。时王渊守赵州(今河北赵县)韩世忠前往协助王渊抗击金兵以功升领防御使。韩世忠率部回大名总管赵野任命韩世忠为前军统制。靖康二年康王赵构到达济州(今山东巨野)随行的大臣们劝赵构即位重建宋朝韩世忠也率所部到达济州加入拥戴赵构为帝的行列。四月韩世忠部将杨进击退侵犯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的金军韩世忠扈从康王赵构到达南京。
建炎元年(1227)五月初一日康王赵构即帝位韩世忠升领观察使、带御器械。南宋创设御营使以统率扈从诸军以王渊为都统制刘光世为提举一行事务张俊任前军统制韩世忠任左军统制刘、张、韩即南宋“中兴四将”中的三将成为宋高宗赖以起家的基本军事力量。八月韩世忠以讨伐单州(今山东单县)鱼台、黎驿叛军以功升领定**承宣使进入高级武官行列。
1《宋史》卷369《张俊传》及《传论》。
1赵雄:《韩忠武王世忠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琬琰集删存》卷1。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1228)正月韩世忠率部随宋高宗到达扬州收编流散兵士万人。韩世忠率部至西京洛阳袭击金左监军完颜希尹失利收余部数千人回扬州。升领鄜延路副总管、加平寇左将军屯守淮阳(今江苏邳县西南)。
建炎三年(1229)正月金左副元帅宗翰攻占徐州派完颜拔离、马五等率军万人直奔扬州而自以主力攻韩世忠。韩世忠兵败溃散退往海边盐城金军追袭部队长驱南下宋高宗仓促从扬州渡江逃往镇江。
二月宋高宗到达杭州。三月生苗傅、刘正彦兵变宋高宗被迫退位以年仅3岁的皇子赵旉即位隆祐太后孟氏(原哲宗废后)垂帘听政。韩世忠自盐城收集散卒数千人乘海船到达常熟得知苗、刘兵变赶往平江(今苏州)。张俊又借刘宝所部2ooo人给韩世忠韩世忠遂率所部赴往杭州。韩世忠到达秀州(今浙江嘉兴)韩世忠妻梁氏自杭州乘马奔至秀州传达孟太后口谕要韩世忠前往救驾。四月初勤王各军张俊、刘光世等部云集秀州。宋高宗在外援的支持下复位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军进入杭州韩世忠以功建节领武胜军节度使任御营左军都统制兼任江、浙制置使擒苗傅、刘正彦七月以功进领武胜军、昭庆军两镇节度使升任御营使司都统制。
同年九月金军宗弼部南犯韩世忠负责自圌山(今扬中西)至福山(今常熟北)的江防以防金军自海路入侵。十一月金军渡江占领建康韩世忠退守江阴。十二月宋高宗已自明州(今浙江宁波)乘船逃至昌国(今定海)。
建炎四年正月韩世忠奉诏率部进援到达通惠镇(今上海青浦北)时金军已攻至明州韩世忠于是请求退回镇江以邀击北撤的金兵。金军攻占明州并派海船追宋高宗被宋枢密院提领海船张公裕船队击败。二月金帅宗弼声称“搜山检海已毕”后退兵1。三月金兵退至镇江韩世忠已屯兵焦山寺并伏兵金山龙王庙几乎擒获金帅宗弼。金帅宗弼拟从镇江渡江遭韩世忠所率船队邀击夫人梁氏亲自击鼓以激励宋军将士多次击败企图渡江的金军。宗弼遂率金兵转向建康韩世忠与金军接战相持于黄天荡(今南京东北)达48日。这就是宋金战争史上著名的黄天荡之战韩世忠利用长江天堑以8ooo人击败1o万金兵。后金军疏浚小河逃入长江又乘风纵火烧韩世忠船队韩世忠战败。五月金军渡江退回江北。六月南宋改御前军为神武军韩世忠改任神武左军都统制。
绍兴二年(1132)韩世忠兼任福建、江西、荆湖宣抚副使镇压建州(今福建建瓯)范汝为起义又于江西招降流寇曹成以功升太尉。又破白面山(今湖南平江东北)刘忠起义军。同年九月升任江南东西路宣抚使建司建康。绍兴三年(1133)三月韩世忠升开府仪司三司为“使相”改任淮南东路宣抚使置司泗州(今江苏盱眙西北)准备协同进攻伪齐。不久即因南宋与金议和不准进攻伪齐韩世忠又改任镇江、建康府、淮东宣抚使置司镇江负责江、淮下游防务。绍兴四年(1134)议和未成面临金朝和伪齐联军已渡淮南犯之势宋高宗虽梦想求和不得不部署防务。十月韩世忠渡江至扬州金齐军已南下。正当韩世忠奉诏回镇江以守长江防线之时南宋求和使魏良臣自扬州至大仪镇(今扬州西北)西北的金军军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1建炎四年二月丙子。
中求和韩世忠率部随后至大仪镇击败金军南侵的先头部队俘金将士2oo多人;追击至天长(今属安徽)东北鸦口桥再败金军又俘4o多人。大仪镇之战规模虽小但与此前宋军只进行防御战不同这是宋军主动次出击又适逢金军因雨雪不断、粮运不通而退兵伪齐也随之退兵韩世忠率部一直追至淮河。《宋史》称:“自建炎以来将士未尝与金人迎敌一战今世忠连捷以挫其锋厥功不细”因而被称为“中兴武功第一”后又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1。次年韩世忠以功进少保任淮东宣抚使置司镇江。绍兴五年废神武军号改设行营护军韩世忠所部改为前护军。绍兴六年(1136)三月再次面对金朝、伪齐联军来犯韩世忠改任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置司楚州(今江苏淮安)以示兼有收复被金军占领的京东路之责。韩世忠率部围攻原京东路现属伪齐的淮阳军(今邳县西南)达六天在联军主力到来之际退回楚州。韩世忠以“淮阳功”进领横海军、武宁军、安化军三镇节度使赐“扬武翊运功臣”号。韩世忠不仅是南宋第一个领有三镇节度使衔也是元丰五年(1o82)废功臣号以后第一个重新获得“功臣”号的将领。同年九月伪齐分道攻宋。韩世忠率军渡淮北上挡住了伪齐东路军的攻势。
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1137)七月金朝主战的粘罕(完颜宗翰)
死。宋使王伦至涿州(今属河北)向主和的挞懒转达宋高宗的意向:“河南地上国(金)既不有与其付刘豫易若见归”的乞和请求。同年十一月金废伪齐。十二月王伦回朝向宋高宗转达挞懒的答复:“好报江南自今道涂(途)无壅和议可以平达。”1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三月力主乞和的秦桧任宰相。同年十二月宋金议和南宋成为金朝属国原伪齐辖区归还南宋。次年正月韩世忠以宋金和议成进少师。同年七月金主战的右副元帅宗弼(兀术)升任都元帅主和的挞懒(完颜昌)因倡议将原伪齐辖区归还给南宋不久即以“谋反”罪被杀。
绍兴十年(天眷三年114o)五月金败盟犯宋。六月“顺昌之战”
刘锜以少胜多击败金军主力宗弼所部挡住了金军南下两淮的矛头。韩世忠以太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随后也败金军于淮阳军南攻克海州。九月奸相秦桧力主乞和罢战韩世忠遂退兵。
绍兴十一年(1141)正月金军再次南下。二月“柘皋之战”杨沂中、刘锜等再次击败金军主力宗弼部。正当宋金激战之际宋高宗、秦桧的乞和活动也在加紧进行中。四月借赏柘皋之功韩世忠、张俊任枢密使岳飞任枢密副使而收三大将兵权。五月“诏韩世忠听候御前委使”实际是将韩世忠职务架空。由于韩世忠仍坚持反对向金乞和“力陈秦桧误国”又怕遭秦桧陷害而“力求闲退”十月罢枢密使以醴泉观使、奉朝请。韩世忠“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童奴游西湖以自乐平时将佐罕得见其面”。十二月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后韩世忠曾责问秦桧:“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11《宋史》卷364《韩世忠传》;参见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9《十三处战功》、《韩世忠大仪之胜》。
1《宋史》卷371《王伦传》。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o绍兴十一年五月丁未;卷142十月癸巳;卷143十二月癸巳。绍兴十三年(1143)韩世忠封咸安郡王。绍兴二十一年(1151)八月去世享年63岁。临终前对看望他的人说:“吾以布衣百战致位王公赖天之灵保领没于家诸君尚哀其死邪”2对岳飞被奸相秦桧害死之事犹念念在心。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追封为蕲王;淳熙三年(1176)谥忠武。
刘光世刘光世(1o89—1142)字平叔保安军(治今陕西志丹)人将门世家。父刘延庆北宋徽宗时领保信军节度使侍卫马军副都指挥使。宣和三年(1121)镇压方腊起义童贯任宣抚使时为殿前副都指挥使的刘延庆任宣抚使司都统制诸路军马为官军主帅平方腊后改领河阳三城节度使。宣和四年七月宋军应宋金“海上之盟”攻辽童贯任宣抚使刘延庆任宣抚司都统制为宋军主帅统兵1o万攻辽后因战败被贬。不久即复领镇海军节度使。靖康元年(1126)金军攻宋都开封刘延庆守御北城。十一月金军攻陷开封刘延庆及长子刘光国率兵万人突围两人皆死于乱兵。刘延庆次子刘光世以荫补入官为三班奉职累升领防御使鄜延路兵马都监。宣和三年从父刘延庆镇压方腊起义以功升领观察使、鄜延路兵马钤辖。宣和四年宋军攻辽刘光世随父攻取易州(今河北易县)升领承宣使进入高级武官行列;在进攻辽南京的战役中刘光世违约未到达致使已先攻入城内的宋军失援而败成为宋军攻辽战败的原因之一因此被降官。后在镇压河北起义军张迪中立功恢复领承宣使升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靖康元年(1126)西夏应金朝之约攻宋以牵制宋朝刘光世在杏子堡(当在今陕西志丹东杏子河畔)战斗中击败西夏军以功升领侍卫马军都虞候衔成为侍卫马军司次长官。同年十一月金军第二次进攻宋都开封刘光世率步骑3ooo勤王在行军途中得知北宋已被金灭亡。次年四月下旬刘光世率部到达尉氏得到兵马大元帅府令率部前往济州于济州南新兴镇遇到正前往南京应天府的康王赵构当即被任为元帅府五军都提举。宋高宗即位后刘光世任提举御营使司一行事务、行在都巡检使陕西将官王德(王夜义)开始隶属刘光世部。八月刘光世以讨平山东李昱之功升领奉**节度使是南宋建立后第一个建节的将领。十月宋高宗南逃任命刘光世为滁州、和州(今和县)、濠州(今凤阳东北)、太平州(今当涂)、无为军(今无为)、江宁府界制置使苗傅任都统制先后击败张遇、李成。
建炎三年二月金军5oo骑兵追击至天长宋高宗渡江南逃刘光世所部未遇金兵即溃退渡江被任为行在五军制置使屯守镇江府随后又升为殿前都指挥使成为名存实亡的殿前司长官。
三月苗傅、刘正彦在杭州动兵变。四月刘光世参与平定苗、刘兵变升为太尉、御营副使所部即称御营副使军。后任江东宣抚使守太平州、池州移守江州。九月金军自黄州渡江刘光世率军南逃。建炎四年二月河北流寇郦琼围攻固始县降于刘光世后撤围南下。
建炎四年(113o)六月撤消御营使刘光世所部无所隶属因其阶官2《宋史》卷364《韩世忠传》。
为太尉号称“太尉兵”大臣们认为欠妥遂设御前巡卫军以刘光世为都统制兼任两浙路安抚使、知镇江府又加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金将挞懒(完颜昌)攻楚州刘光世违诏不援只派王德、郦琼率轻兵袭扰金军而已。绍兴元年(1131)三月刘光世改兼淮南、京东路宣抚使置司扬州但刘光世不奉诏。次年六月刘光世升领宁武军、宁**两镇节度使。绍兴三年四月改兼江东路宣抚使置司建康。九月南宋调整江防部置刘光世改为江东、淮西宣抚使置司池州;十月伪齐军渡淮南犯刘光世移驻建康设防。绍兴四年金和伪齐联军临江;五年正月宋高宗亲征抵抗并再次调整江防部署刘光世升少保。十二月南宋改军制废神武军及巡卫军号改设行营护军刘光世所部改为行营左护军。六年五月以部将王师成击败伪齐军之功加领保静军节度使遂成为继韩世忠之后第二个领三镇节度的将领。六月刘光世移屯庐州。十月伪齐刘麟渡淮攻宋时刘光世弃城南逃在右相兼都督张浚的督迫之下被迫回军并派王德、郦琼等击败伪齐军于霍丘等地。藕塘之战杨沂中等大败伪齐军后刘光世派王德率军随杨沂中追击伪齐军。
刘光世一贯畏惧金军每逢奉诏移驻前线大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成为当时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常虚报军额多占军费作战时又多不亲临前线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时逃跑。大臣们对他深为不满但宋高宗考虑到南宋政权基础还不稳固刘光世所部仍是不得不依靠的军事力量之一不仅设法满足其后勤军需的供应还不断对刘光世加官进爵以防止其部属溃散后复为流寇或投奔伪齐。绍兴六年十二月右相兼都督张浚奏:“刘光世骄惰不战不可为大将请罢之。”1而左相赵鼎则认为刘光世“将家子将率士卒多出其门下若无故罢之恐人心不可”。绍兴七年二月宰相张浚再次上奏:刘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国事语以恢复意气拂然乞赐罢斥以儆将帅”2。四月刘光世罢为少师、万寿观使其部隶属都督府。张浚意在直接控制左护军以王德为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果然如赵鼎所推测引起郦琼等不少中低将领的不满郦琼直属部队虽只5ooo余人但在他的煽动裹胁下同年八月叛归伪齐的竟达4万人之多。刘光世的行营左护军5.2万多人仅剩王德所部8ooo余人及零星部队。
绍兴八年(1138)冬宋金第一次议和。宋高宗以宋金议和刘光世赐和众辅国功臣号张俊亦赐功臣号与已赐功臣号的韩世忠成为南宋初期仅有的三个赐功臣号及领三镇节度使的将领说明三人在当时地位的重要。绍兴十年(114o)金朝违约南侵。五月刘锜进行顺昌保卫战时宋高宗又重新起用刘光世为三京招抚处置使以援刘锜显然是对罢免刘光世兵权不当的一种抚慰也可能想利用刘光世对伪齐灭亡后又投金的旧部产生某种影响。但刘光世在宋的旧部王德不原归属宋朝廷只能调拨李显忠、李贵、步谅等将领所属数千人归属刘光世战斗力不强未起多大作用。
绍兴十一年(1141)四月南宋朝廷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六月刘光世也再次被收兵权罢为万寿观使、封杨国公。绍兴十二年(1142)刘光世死终年54岁谥武僖。乾道八年(1172)追封安城郡王。开禧元1以上引文具见《宋史》卷369《刘光世传》。
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o7绍兴六年十二月戊戌;卷1o9绍兴七年二月庚申。年(12o5)追封鄜王。
张俊张俊(1o86—1156)字伯英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建中靖国元年(11o1)时年16岁的张俊为三阳(今天水西北)乡兵弓箭手“宣和初(当为政和六年1116)从攻夏人仁多泉(今青海门源东南)始授承信郎”1成为入品的最低的武官。徽宗末年参与镇压京东、河北起义军。靖康元年(1126)抗击金兵于东明县城(今河南兰考北)以功已升至武功大夫。五月从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种师中进援被金军围攻的太原(今属山西)种师中兵败榆次(今属山西)张俊率所部数百人突围南逃。十二月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进至大名时张俊随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杨祖率3ooo兵马到大名被任为元帅府后军(一作中军)统制。靖康二年正月他率部镇压起义军李昱、张遇于任城(今山东济宁)后不断升迁阶官升至拱卫大夫。
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即位后张俊任御营前军统制。同年七月起率部多次讨平叛军、起义军升观察使成为高级武官。建炎二年五月镇压秀州(今浙江嘉兴)徐明又升承宣使。建炎三年三月苗傅、刘正彦兵变时张俊正驻军吴江随即率部8ooo人退回平江从礼部侍郎、同节制军马张浚同议平叛事是第一支平叛军队平定叛乱后升领节度使。七月改任御前右军都统制。
建炎三年十月金军宗弼部南犯宋高宗离杭州逃向越州;十一月宋高宗逃向明州(今宁波)张俊任浙东制置使扈从。金帅宗弼占领杭州后派斜卯阿里、乌延蒲卢浑率金军4ooo追击当年除夕追至明州城下金军自高桥镇攻西门张俊部将刘宝以及杨沂中、田师中所部等抗击金军知州刘洪道亦率州兵助战金军战败死伤以千计。建炎四年正月初二金军又攻明州张俊与知州“刘洪道坐城楼上遣兵掩击杀伤大当敌奔北坠田间或坠水俊急令收兵夜敌拔寨去屯余姚”1宗弼派援军赶赴余姚再攻明州张俊抗击于高桥推托以高宗令其扈从逃往台州(今临海)刘洪道等也退出明州明州遂为金军占领。南宋则将明州的“小捷”列为“十三处战功”之因“自金兵入中原将帅皆望风奔溃未尝有敢抗之者”“中兴战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宋)军势稍张矣”2。
建炎四年四月张俊改任浙西、江东制置使以招收江浙地区的“群盗”除刘光世、韩世忠两军外其他诸将皆受张俊节度成为当时最主要的将领。六月宋朝改御前军为神武军张俊改任神武右军都统制领定江、昭庆二镇节度使。绍兴元年(1131)后张俊讨伐马进、李成有功进太尉。以后历任浙西江东宣抚使、淮西宣抚使。绍兴六年十月伪齐兵3o万大举侵宋受张俊节制的杨沂中军与伪齐主力刘猊激战于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伪齐军战败张俊所部张宗颜等生力军赶至两军遂共奋击伪齐军大败张俊又率主力到达追击伪齐军与杨沂中军一直追击至寿春(今寿县)这1《宋史》卷369《张俊传》参见卷486《夏国传》下。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1建炎四年正月乙巳。
2《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9《十三处战功》《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6。就是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的“藕塘之战”张俊以功进领镇洮、崇信、奉宁军三镇节度使。
绍兴五年十二月改神武军等为行营护军张俊所部改称行营中护军。
张俊与韩世忠所部为南宋两支最重要的军队宋高宗比喻为左右手。绍兴七年左护军副都统制郦琼率4万人叛降伪齐。次年原刘光世部主力、左护军都统制王德所部2万人归属于淮西宣抚使张俊。
绍兴八年宋金次议和金将原伪齐辖区划归南宋南宋成为金属国张俊加少傅及安民靖难功臣号。次年金毁约南犯张俊兼任河南、河北诸路招讨使。金军主力宗弼围攻顺昌府战败张俊军也渡淮北上一度攻占亳州(今亳县)。奸相秦桧令诸将退兵以便乞和张俊先退回淮南。
绍兴十一年春金为迫使南宋屈服出兵南犯刘锜、杨沂中等出援淮西刘锜先到柘皋(今巢湖西北)列阵以待杨沂中、王德等军相继到达与1o万金军决战宋军奋勇争先金军大败而退。柘皋之战被列“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绍兴十一年二月“淮西宣抚使张俊、淮北宣抚使杨沂中、宣抚判官刘锜大败乌珠(宗弼)十万众于柘皋”1。张俊未直接参战因王德为张俊部将故只列张俊而未列王德。同年四月以赏柘皋之功为名张俊与韩世忠升枢密使、岳飞升枢密副使。张俊知道宋高宗、秦桧想收兵权遂请纳宣抚司兵权宋高宗、秦桧乘势罢三宣抚司也收韩世忠、岳飞兵权。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与秦桧合谋制造岳飞谋反的冤狱。绍兴十二年十一月张俊罢枢密使封清河郡王。绍兴二十六年(1156)死终年69岁追封循王。
杨沂中(存中)
杨沂中(11o2—1166)字正甫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北)人。将门世家祖杨宗闵永兴军路副总管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军攻占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时战死后谥忠介。父杨震宣和三年(1121)从折可存镇压方腊起义军后任麟州(今陕西神木北)建宁寨知寨。靖康元年(1126)十月建宁寨陷杨震“与子居中、执中力战没”2后谥恭毅。
杨沂中为杨震长子宣和末应募从军靖康元年十二月从信德(今河北邢台)知府梁扬祖勤王隶属张俊部。建炎三年(1129)三月从张俊镇压苗傅、刘正彦兵变以功升任统领。建炎四年正月从张俊抗击金军于明州(今宁波)以功升中军统制(领)。同年六月改御前军为神武军。绍兴二年(1132)三月以张俊的神武右军的中部(军)统制杨沂中升任神武中军的长官统制(后设都统制)兼提举宿卫亲军。所部虽不满5ooo但杨沂中逐渐成为宋高宗的心腹。绍兴三年九月杨沂中兼任权殿前司公事绍兴五年南宋进行军制改编神武军改为行营护军并组建新的三衙军杨沂中改任权主管殿前司公事正式成为殿前司长官所统神武中军改为殿前司军但仍属次要部队常在前护军韩世忠、中护军张俊的节制下进行抗金战争。绍兴六年十月在被列入“十三处战功”之一的藕塘之战中杨沂中因功建节授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后又兼领侍卫马、步军司统管三1《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9《十三处战功》。
2《宋史》卷446《杨震传》。
衙亲卫军。绍兴十一年在也被列为“十三处战功”之一的柘皋之战后杨沂中以功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兼殿前都指挥使。当年十二月宋高宗、秦桧杀害岳飞在杀岳云、张宪时杨沂中任监刑官。次年赐名存中。绍兴二十年杨存中封恭国公仍兼殿前都指挥使。三十一年二月遭6游等抨击后担任殿前司长官达25年之久的杨存中罢职升太傅领宫观闲差进封同安郡王宋高宗说:“杨存中之罢朕不安寝者三夕。”1同年十月在金帝完颜亮南犯临江的形势下起用杨存中任御营宿卫使统率亲卫军。次年正月又被任为江、淮、荆、襄路宣抚使因朝臣反对而改为只任两淮防务。同年五月御营宿卫司被撤销杨存中罢职再领宫观闲差。
隆兴元年(1163)五月北伐宋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州)之战中溃败。
六月枢密使张浚罢兼都督杨存中又被起用为御营使、措置江防事。同年八月张浚复兼都督杨存中再次罢职。次年八月张浚死后杨存中又被起用为同都督在宋金议和进行期间负责江淮防务。同年十二月宋金议和。乾道元年(1165)撤销江淮都督府杨存中升宁远、昭庆二镇节度使领宫观闲差。乾道二年(1166)死终年65岁追封和王谥武恭。
第二节刘锜(附李显忠、魏胜)
宋宁宗时任史官的章颖从“然后可传于百世庶几耸动于四方张大国家之威舒华夏之气”的角度选择了“皆志未尽展时不再来失机一瞬之间抱恨九泉之下”的刘锜、岳飞、李显忠、魏胜四人于开禧二年(12o6)北伐中原之际撰写了《刘、岳、李、魏传》以刘锜为。
刘锜刘锜(1o98—1162)字信叔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父刘仲武熙宁时补官积功为泾原路第一将、熙河路兵马都监。元符二年(1o99)从王赡占领邈川城(今青海乐都南)建为湟州刘仲武以功任河州(今甘肃东乡西南)知州。崇宁四年(11o5)随高永年西征失利降为西宁都护。大观二年(11o8)从童贯征西招降羌王臧征仆哥收复积石军(今贵德西)以功受到宋徽宗召见九子“悉命以官”2。后历任西宁州、渭州(今甘肃平凉)、熙州(今临洮)、秦州知州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等职领泸川军节度使。宣和二年(112o)死于熙州知州任上。刘仲武九子以刘锡、刘锜最知名。
刘锜为刘仲武第九子史称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1当为出生地。大观年间入官。南宋建立后任岷州(今甘肃岷县)知州、陇右都护。建炎三年(1129)南宋为牵制东南地区金军南侵派知枢密院事张浚兼任宣抚处置使以经营川、陕刘锜被任为泾原路经略使兼渭州(今平凉)知州。建炎四年九月宋、金决战于富平(今陕西富平东北)时刘锜“身先士卒”1《宋史》卷367《杨存中传》。
1《宋会要辑稿》礼59之2o。《郡斋读书志》卷5赵希弁《附志·传记类》有章颖《四将传》;《宋史》卷2o7《艺文志·兵书类》有章颖《四将传》3卷。
2《宋史》卷35o《刘仲武传》。
1《宋史》卷366《刘锜传》。
抗击金兵2激战半日胜负未分。宋军已击败金左路宗弼所部但由于环庆经略使赵哲弃军先逃导致宋军全线溃败。赵哲以此被斩其部属慕容洧据庆阳(今属甘肃)叛变进攻环州(今环县)刘锜因回救不及而被降为绵州(今四川绵阳)知州兼沿边安抚使。
绍兴三年(1133)冬金军攻占和尚原(今甘肃宝鸡西南)。宋军重新调整防务刘锜负责文州(今文县)、龙州(今四川平武西南)至威州(今理县东北)、茂州(今茂县)一带防务。绍兴四年三月川陕宣抚司都统制吴玠抗击金兵于仙人关(今陕西略阳西北)刘锜奉令驰援与吴玠会师。八月宋高宗得知刘锜战绩诏令到行在临安朝见被川陕宣抚使王似以刘锜“守边不可遣”为由继续留在川陕边境。绍兴五年二月宋高宗“诏将兵不须起令锜疾赴行在”。七月当岳飞镇压杨么起义后正在湖湘的宰相张浚想中途截留刘锜任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宋高宗再次“诏趣赴行在”1到后被任为江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带御器械。从此刘锜离开西北而在东南战场上建功立业。
绍兴六年二月因宋高宗的心腹杨沂中出征任命刘锜临时接替杨沂中兼权提举宿卫亲军说明宋高宗对刘锜相当信任。十月伪齐南侵宋高宗亲征抗击刘锜改任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使以加强南宋的海防、江防。绍兴七年正月当宋高宗巡幸在平江时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王彦所部与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公事解潜部属械斗解潜被罢职宰相张浚荐刘锜文武全才被任为权主管侍卫亲军马军司及殿前司、侍卫亲军步军司公事统管重建的三衙军但三衙军数量不多只是宋高宗的护卫军。二月王彦罢兵权出任地方官将王彦所部也隶属于刘锜。刘锜将侍卫马军司2ooo多人及王彦所部万人淘汰老弱整编为六军十二将共6ooo人。十月刘锜兼任庐州知州、淮西制置副使、主管淮西安抚司公事率部进驻庐州。绍兴八年六月刘锜奉诏移驻镇江不久改任枢密院都统制刘锜所部成为枢密院的直属部队。绍兴九年二月刘锜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并再次担任权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
绍兴十年正月刘锜任东京副留守兼节制军马。三月刘锜率所部6ooo人和殿前司3ooo人以及诸军家属前往。同年五月金破坏和议当刘锜于五月中旬到达顺昌府(今安徽阜阳)时东京留守孟庾已向南犯的金军主帅宗弼投降。刘锜与顺昌知府陈规立即部署防务坚壁清野拆除、烧毁城外民房修缮城池部将许青、贺辉、焦文通、钟彦、杜杞等分守四城门。五月末金军开始围攻顺昌。六月初围城中的刘锜升任枢密院副都承旨、沿淮制置使随后又接到“择利班师”的诏旨刘锜认为大敌当前不能轻易退兵应继续坚守。由于刘锜屡败攻城金兵金军主帅完颜宗弼(兀术)亲率主力由开封赶到顺昌对金将说:“顺昌城壁如此可以靴尖踢倒来日(顺昌)府衙会食。”次日清晨1o万金军四面猛攻宗弼率重铠亲兵“铁浮图”(铁塔兵)进攻东门刘锜亲自率军出东门抗击宋军将士以枪揭去金兵兜牟以刀斧斫敌臂甚至以手抓扯恶战大半天终于将金军打败。刘锜“遍诣诸营抚劳官军及安慰中伤之人盖家至户到人人皆得其欢心”鼓舞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7建炎四年九月癸丑。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9绍兴四年八月己丑;卷85绍兴五年二月乙酉;卷91七月甲午;卷96十二月丙午。
士气准备再战1。金军害怕刘锜派兵夜袭加上大雨及颍河水涨相持数日后只得撤兵北归。顺昌之战阻遏了金军南侵的矛头稳定了局势。当时“马军都虞候刘锜大败乌珠(宗弼)于顺昌乌珠拔寨还东京两淮遂定”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2。刘锜以功建节授武泰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马军都虞候、顺昌知府、沿淮制置使。同年七月刘锜任淮北宣抚判官时岳飞北伐驻颍昌(今河南许昌)而张俊已自毫州退兵岳飞已陷入于孤军作战地位告急于刘锜刘锜派部将雷仲出兵牵制进抵太康(今属河南)。岳飞被迫奉诏南撤岳飞部将赵秉渊尚坚守淮宁府(今淮阳)刘锜部将韩直协助赵秉渊击退进犯的金军。九月在宋高宗、秦桧乞和政策下诸大将都奉诏退兵刘锜退驻太平州。
绍兴十一年正月金军攻占寿春府刘锜率部渡江抗击南下的金军到达庐州刘锜随即巡视因其城残破不利于防守随即冒雨退向东关(今含山西北)“依山据水以遏金人之冲”。二月刘锜自东关出兵至柘皋与1o万金军相遇杨沂中、王德等军先后到达宋、金两军会战金军大败退向西北的紫金山。柘皋之战是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也是宋、金绍兴和议前的最后一次决战。金军战败后逐步北退主帅张俊因争功而忌妒刘锜命刘锜先回自己想与杨沂中耀兵淮上以显声威但当得知北退的金兵正攻打濠州时又命刘锜率军北上抗金。由于轻敌杨沂中、王德被金伏兵所袭而大败张俊、杨沂中、王德等惊慌南逃渡江只有刘“锜乃按部位整旌旗最后徐行”驻军历阳(今和县)奏请准许后才渡江回归太平州这也使张俊、杨沂中怀恨在心1。
同年四月宋高宗、秦桧罢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刘锜因而自请退闲。七月尽管枢密副使岳飞请求不要罢刘锜的兵权但刘锜仍被罢军权改任为荆南府(今湖北江陵)知府。绍兴十七年以宫观退闲绍兴二十五年重又起用为潭州知州。绍兴二十七年加太尉又任荆南知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绍兴二十九年面对金帝完颜亮准备南侵的形势刘锜兼节制荆南府屯驻御前军马重掌兵权。绍兴三十年五月设荆南府御前诸军都统司刘锜兼任都统制。十月刘锜调任镇江府御前诸军都统制随即拣退病马训兵练卒。
绍兴三十一年六月刘锜移骑军渡江屯驻扬州。面对金军大举南下的形势宋高宗想借助刘锜顺昌之战建功的威名任命刘锜为淮南、浙西、江南东西路制置使以建康府都统制王权为副使。八月刘锜扶病出镇扬州并派部将王刚屯守宝应(今属江苏)又派部将吴进驻淮河南岸的盱眙军(今盱眙县)。
十月刘锜又兼京东、河北东路招讨使。随后扶病前驻盱眙军部署防务又沿淮河进至淮阴正当刘锜在淮东抗击金兵主管淮西防务的王权及其部属当金军渡淮南下便即不战而逃。面对金军临江的形势宋高宗以金字牌召刘锜退兵守江。刘锜自淮阴退到扬州时金军已占领真州(今仪征)。刘锜退守长江边的瓜洲镇无日不战为稳定人心又将妻、子从镇江渡江迁来瓜洲。金军占领扬州后以重兵南下争夺瓜洲渡与刘锜部将左军统领1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2o1。
2《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9《十三处战功》。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9绍兴十一年正月丁卯二月丁亥、乙未三月丁巳。员琦相遇于皂角林员“琦陷重围下马死战数十合中军第四将王佐以步卒百有四人往林中设伏”杀败金兵金又派大量生力军前来刘锜也派两军支援员琦双方恶战大半天金军死伤三千余人战败退兵。皂角林之战是此次金军南犯以来次失利的恶战被列入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1。但淮西主将王权已逃回江南宋高宗诏令刘锜退回江南专守长江防线遂留其侄中军统制刘汜率部属15oo人坚守瓜洲渡口已病重的刘锜乘肩舆渡江到镇江知枢密院事、督视江淮军马叶义问即以李横代刘锜指挥作战。十一月金军再次大举进攻瓜洲渡李横、刘汜战败金军占领瓜洲渡口。数日后“采石之战”虞允文组织军民打败企图渡江南下的金帝完颜亮完颜亮东走扬州不久为部下所杀。
绍兴三十二年(1162)二月刘锜病死于临安后谥武穆。《宋史》称:“刘锜神机武略出奇制胜顺昌之捷威震敌国虽韩信泜上之军无以过焉”。又称:“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金主曰:吾自当之。然锜卒以病不能成功。”评论虽不无夸张但刘锜抗金除形势不利而主动退兵外大多战胜因而被“世传锜通阴阳家行师所避就”1。李显忠(世辅)
李显忠(111o—1178)原名世辅绥德军青涧城(今陕西青涧)人。
其先世唐末以来世袭苏尾九族都巡检使父名李永奇。建炎二年(1128)正月鄜延经略安抚使王庶时在鄜州招募“硬探”17岁的李世辅应募从军。建炎五年(金天会九年1131)金将陕西划属伪齐李永奇、李世辅父子仕伪齐后李世辅谋叛伪齐归宋李永奇家属二百余口遇害李世辅逃往西夏。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二月借西夏兵攻延安时金已废伪齐陕西也已划归南宋遂往河池(今甘肃徽县)见四川宣抚使吴玠即被授护**承宣使衔、枢密行府前军都统制军职。九月到南宋都临安府晋见宋高宗又被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衔初赐名忠辅又改赐名显忠任枢密院都统制军职。
绍兴十年二月刘锜任东京副留守的同时李显忠被任为南京副留守未及赴任金军已毁约南犯。同年五月刘光世出任三京招抚处置使李显忠任前军都统制。绍兴十一年二月宋金“柘皋之战”金军战败北撤时李显忠率部追击建功。六月刘光世罢军职所部改编为池州(今贵池)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司李显忠任都统制。
绍兴十二年三月宋金签订“绍兴和议”。一向主张抗金的李显忠于同年十二月以病请辞军职升领保信军节度使改任两浙东路马步军副都总管。绍兴十八年李显忠因上书恢复中原而且“止用申状”秦桧大怒。同年五月借口李显忠私自派人去金境内迎归故妻降领平海军承宣使衔、提举宫观闲差在台州(今浙江临海)居住。绍兴二十三年正月才又复领宁**节度使衔、两浙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奸相秦桧死后李显忠才出任军职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3绍兴三十一年十月乙丑;《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9《十三处战功》卷2o《刘锜皂角林之胜》。
1《宋史》卷366《刘锜传》及《传论》。
历殿前司右军、先锋军统制都统制。
绍兴三十年(金正隆五年116o)三月金军即将南犯李显忠复任池州都统制。次年渡江至淮河南岸寿春(今寿县)一带设防。十月李显忠部将击败渡淮金兵于大人洲李显忠也邀击南下的金军获胜在得知奉命守淮的建康都统制王权已南逃后李显忠遂退回池州防江。十一月初王权被撤职李显忠接任建康都统制未及赴任虞允文已组织“采石之战”击败企图渡江的金军。次日李显忠也赶到采石接替江防并随即派兵1.6万人随虞允文赴镇江防守。李显忠随后升任淮西制置使京畿、河北西路招讨使。次年五月招讨司撤消前改任主管马军司升太尉。
隆兴元年(金大定三年1163)四月枢密使张浚主持北伐。五月李显忠渡淮北上攻占灵璧虹县(今泗县)金守将降又攻占宿州。李显忠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任招讨使邵宏渊任副使。李显忠在宿州城外设防邵宏渊守城。金帅纥石烈志宁率金军1o万反攻宿州李显忠苦战于城外;次日金军再攻李显忠约邵宏渊内外夹击攻城金军但当李显忠率部激战百余合邵宏渊却坐视不出。当夜“建康中军制统制周宏及邵都统(宏渊)子世雄阳为虏劫寨自遁”1。次日李显忠入城守御邵宏渊又扬言:“金添生兵二十万来傥军不返恐不测生变。”李显忠知邵宏渊怯战而“势不可孤立”2于是不得已退兵宋军溃退但金军亦因损伤惨重而未追击宿州治符离县史称“符离之战”。李显忠因而被责降为清远军节度副使再责降为果州团练副使潭州安置。宋孝宗后知符离之溃主要是邵宏渊动摇军心与怯战所造成除贬降邵宏渊外乾道元年(1165)召还李显忠复授容州防御使衔后又升随州观察使、两浙东路副都总管但李显忠乞祠遂改为提举宫观闲差。乾道六年再次起用李显忠升领威武军节度使、主管马军司公事;七年再升太尉;九年因病以提举宫观闲差养病。淳熙五年(1178)去世终年69岁后谥忠襄。
魏胜魏胜(112o—1164)字彦威淮阳军宿迁(今属江苏)人。少应募为弓箭手移居山阳(今江苏淮安)。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1131)七月金军即将南犯魏胜率义军3oo人渡过淮河占领涟水。八月初又“率其徒数百人至海州自称制置司前军大兵且继至”金守将高文富(多)闭城门拒守魏胜在城外多树旗帜、举烟火魏胜率部众攻上城头民众又开城门魏胜遂占领海州附近各县也纷纷归降。南宋随后任命魏胜为统制忠义军马。魏胜又一度出兵攻入沂州。同年十月金军围攻海州浙西副总管李宝率水师登6击退金兵魏胜被任为海州知州。绍兴三十二年五月魏胜升任山东忠义军都统制仍兼海州知州金军又围攻海州金帝完颜亮被杀于扬州后金军撤围退兵。
隆兴元年(1163)枢密使兼都督张浚派贾和仲任山东、河北路招抚使置司海州。魏胜被诬告因而改任京东路副总管、都督府统制驻扎建康府。不久张浚得知魏胜被贾和仲诬陷恢复魏胜旧职重回海州。隆兴二年因1张抡:《故太尉赠开府仪同三司李公(显忠)行状》《琬琰集删存》卷3。2《宋史》卷367《李显忠传》。
宋金议和改命魏胜为楚州知州专守楚州西南的清河口淮东安抚使刘宝守楚州。金将徒单克宁进攻魏胜于淮阴东十八里口“魏胜取敝舟凿其底贯以大木列植水中别以船载巨石贯以铁锁沉之水底以塞十八里口及淮渡舟路”1。魏胜抗击金军“自卯至申胜负未决”金军又增派援军魏胜全力抗战并向李宝求援李“宝在楚州相距四十里坚谓方讲和决无战事迄不一兵”2魏胜援绝箭尽仍依土岗列阵坚苦抗击以步兵列前骑兵殿后魏胜中箭落马而死终年45岁。赠保宁军节度使谥忠壮。魏胜生前只是中级武官战功亦仅是攻占海州血战淮阴完全不能和独当一面、战功显赫的许多大将相比甚至不及众多的中级武将。史学家章颖将他列入“南渡四将”这不仅因为魏胜忠心报国、战死疆场更因为他是“山东忠义之冠”1代表着抗金阵营中的忠义军这支重要抗金力量。1《金史》卷92《徒单克宁传》。
2《宋史》卷368《魏胜传》。
1《宋会要辑稿》礼59之2o。
第五十章岳飞第一节岳飞早年的抗金活动岳飞(11o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1。父岳和母姚氏世代务农。岳飞青少年时先后向周同、陈广学习射箭、枪技成为全县武艺最高强的人但因家境贫困后到相州(今安阳)“为韩魏公(琦)家庄客耕种为生”2。
宣和四年(1122)初岳飞初次从军。同年十月在北宋攻辽战争中曾到达辽燕京(今北京)城下见到高大的城墙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误认为这是金初起时的著名战略要地黄龙府(今吉林农安)。这也可能是当时不少人共有的误解以至于十多年后已是大将的岳飞还对部属说过“直到黄龙府当与诸君痛饮”的豪言壮语3。宋军攻辽战败退军适值父亲岳和病死岳飞随即回到家乡守丧。靖康元年(1126)冬又到相州应募从军为刘浩部属。同年十二月康王赵构在相州建立大元帅府刘浩所部成为大元帅府最早的基本部队之一。次年五月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此后不久作为小军官的岳飞奏请宋高宗回都城开封领导抗金战争以越职上奏罪名而被夺军职。
建炎元年(1127)六月张所任河北招抚使置司北京(今河北大名东)。七月张所离开“行在”南京赴任。但直到八月中旬末张所“今留京师以招集将佐故尚未行”至北京1岳飞投张所部下从军。张所“一见与臣(岳飞)言两河、燕、云利害适偶契合。臣自白身借补修武郎、閤门宣赞舍人充中军统领寻又升统制”2。岳飞隶属于都统制王彦。
九月王彦所部攻占新乡(今属河南)县城但随即遭金军围攻王彦兵溃突围后组织义军(八字军)抗金。岳飞则率所部独立行动后虽向王彦谢罪但未再被接纳。岳飞遂投东京留守宗泽由于岳飞曾擅自脱离主将王彦管辖“犯法将刑泽一见奇之曰:此将材也。会金人攻汜水泽以五百骑授飞使立功赎罪。飞大败金而还遂升飞为统制飞由是知名”3。建炎二年六月宗泽病死杜充继任东京留守岳飞成为杜充的部属在胙城(今延津东北)、汜水关等地战胜金兵;又先后在开封、陈州(今淮阳)等地击败王善、曾成、孔彦舟等部。建炎三年以功屡升“授真刺史”1成为中级武官。六月岳飞随杜充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杜充任右相1本章参考邓广铭《岳飞传》(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三朝北盟会编》卷27引《岳侯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岳珂编王曾瑜校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下称《金佗稡编》或《金佗续编》)中华书局1989年版。《金佗续编》卷14《忠愍谥议》参见卷27黄元振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建炎元年八月乙亥。
2《金佗稡编》卷11《乞以明堂恩奏张所男宗本奏》。
3《宋史》卷36o《宗泽传》。
1《宋史》卷365《岳飞传》。按宋制以武阶官而带承宣使(节度观察留后)、观察使、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衔通常称遥郡、遥领、借补仍以武阶官叙品级;而称正任、真授等则是除落阶官衔而以承兼江淮宣抚使守建康。十二月金军于马家渡(今南京西南)渡江南下杜充派都统制陈淬率统制岳飞等将士2万抗击金军以王■领兵1万余人策应。陈淬、岳飞与金军激战十余合直战到天黑胜负未分王■先率部逃跑宋军遂即溃散都统制陈淬战死岳飞率部退屯钟山(今南京城东紫金山)。这是岳飞也是南宋军队次正面与完颜宗弼(兀术)统率的金军主力作战。此战为“建炎三大战”的次重大战役。虽然由于主要将领王■在胜负未分之际率军先逃导致整个战役的失败但在宋金战争史具有独特的意义那就是宋军终于敢与金军主力正面作战因为“建炎、绍兴初诸将未尝敢与虏(金军)战也”。除此次建康之战及次年的白原、富平两次战役外“其它率望风奔溃盖未尝接战也”2。
金军占领建康岳飞率部退至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境内又转移至宜兴宜兴成为岳飞所部此后一段时间的根据地。建炎四年五月金军渡江北撤岳飞邀击后撤的金军于静安镇(今江苏南京西北)渡口前建康府通判钱需也率乡兵从侧面袭击金军金军大败岳飞、钱需收复建康城。岳飞后率部回宜兴不久即归属张俊节制。
此时南宋“假(借)权宜以收群盗”设置镇抚使。“上供财赋权免三年余听帅臣(镇抚使)移用更不从朝廷应副军兴听从便宜许以能捍御外寇(金军)显立大功特与世袭”1。在金军接战的江淮、江汉地区普遍设置镇抚使这是利用“群盗”守土抗金的地方军区。在南宋又将实力较小的地方军政长官也改任为镇抚使时张俊没有将岳飞所部归并入神武右军而是推荐岳飞出任通泰镇抚使兼泰州知州。岳飞率部赴泰州奉命出援楚州时于承州(今高邮)击败金军但大将张俊、刘光世并不出兵势单力薄的岳飞只得退守泰州。十一月又渡江退往江阴后奉命防江。十二月岳飞受命从张俊讨伐李成。
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绍兴元年(1131)李成在岳飞等军追击下归附伪齐。张用也在岳飞招降后向张俊投降。此次平寇岳飞战功第一;七月岳飞改任神武右副军统制所部也由杂牌军成为南宋朝廷直系军的一部分但岳飞的地位尚低当时东南大将号称“刘(光世)、韩(世忠)、张(俊)、辛(企忠)”。同年十二月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忠罢职由岳飞取代辛企忠时年29岁的岳飞开始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
绍兴二年岳飞任权知潭州兼权荆湖东路安抚使、马步军总管讨伐曹成。曹成在岳飞所部追击下向韩世忠投降。七月岳飞奉命移屯江州(今江西九江)其时刘光世、韩世忠所部各有4万人张俊有3万人岳飞所部也已达二万三四千人成为南宋第四支重要军事力量。
绍兴三年岳飞镇压了吉州(今吉安)、虔州(今赣州)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八月岳飞在行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朝见宋高宗时受到奖励随后任江西沿江制置使置司江州。九月下旬中岳飞被任为江南西路、舒(今宣使、刺史等官衔叙品级。
2《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19《建炎三大战》。
1《宋史》卷167《职官志·镇抚使》。
安徽潜山)、蕲(今湖北蕲春东北)州制置使成为与鄂州王■、池州刘光世、镇江韩世忠共同负责长江中下游的四支主力部队之一。
原神武后军的长官巨师古因不伏韩世忠的节制于绍兴三年六月被除名、编管广州后部属被拨隶其他将领。同月岳飞所部由神武副军升改为神武后军。
收复襄、邓六郡镇压杨么起义绍兴四年五月因金与伪齐南犯岳飞兼任黄州、复(今天门)州、汉阳军、德安府(今安6)制置使随即收复被伪齐占领的郢州(今钟祥)、襄阳(今襄樊襄阳区)、唐州(今河南唐河);六月部将牛皋攻克随州(今属湖北);七月部将张宪、董先等又攻克邓州(今属河南)南宋后以新收复地区设置襄阳府路。岳飞以功建节升为清远军节度使时年32岁。同时改任湖北路、荆(今江陵)、襄、潭州制置使。同年九月金和伪齐联军大举南下直扑两淮十二月进攻庐州时高宗诏令岳飞驰援岳飞派部将张宪、牛皋率兵2ooo进援庐州敌军战败奔溃。
绍兴五年二月岳飞升领镇宁军、崇信军两镇节度使声望地位已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老将相近。岳飞的神武后军长官官衔也由统制升为都统制并被任命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镇压杨么起义军成为主要任务。岳飞率部于五月下旬初进抵鼎州(今湖南常德)对杨么起义军采取剿抚两手政策杨么部将黄佐先率部出降被岳飞派回湖中招降和攻击起义军。黄佐击破周伦水寨取得了进剿起义军的次胜仗。右相兼都督诸军事张浚前来湖湘督战五月末张浚接到诏令要回朝布置防备金、伪齐南犯。张浚即把岳飞召到潭州要他作暂停进攻或长期围困起义军的打算而岳飞“请除来往三程以八日之内俘诸囚于都督之庭”1。六月初岳飞派任士安进攻杨钦大寨自率大军遂接应杨钦战败投降。六月中旬初岳飞又攻破杨么起义军基地夏诚大寨杨么战败投水自杀夏诚被俘终于如期镇压了杨么起义。岳飞以功加检校少保、进封开国公。岳飞的部队也得到了很大的展数万原起义军成为岳飞的战士几支官军也归并为岳飞的部属。十二月初一日岳飞升为招讨使。次日南宋进行军事改制废神武军号改称行营护军不设都统制由宣抚使、招讨使直接指挥。岳飞所部改称后护军中军统制王贵兼提举一行事务前军统制张宪兼同提举一行事务需要时可以代替岳飞指挥部队作战。南宋这次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所统辖的五支最主要的部队统编为行营五护军成为朝廷主力军分布在宋金战争的全线改变了南宋初年的无序状态岳飞所部扼守长江中流及汉水流域成为金军、伪齐军南犯时难于逾越的钢铁长城。
北伐中原绍兴六年三月右相兼都督诸军事张浚部置抗金事宜在长江中下流采取进攻的态势岳飞升任湖北、京西宣抚副使(不设宣抚使宣抚副使即是长官)置司襄阳。岳飞在行营五护军统帅中不仅是最年轻、资历最浅、最1《金佗稡编》卷6;《行实编年》卷3绍兴五年五月。
晚建节的高级将领也是最后一个升任宣抚副使但已确立了岳飞作为“中兴四将”之一及在南宋诸将中的应有地位。同年夏秋岳飞军长驱进入伪齐统治区部将牛皋攻占镇汝军(当是今河南鲁山)王贵攻占卢氏(今属河南)、虢略(今灵宝)、朱阳(今灵宝西南)、栾川(今属河南)等县又西进攻占商州(今属陕西)、商洛(今丹凤西北)、洛南(今属陕西)等地杨再兴攻占长水县(今河南洛宁西南)虽由于军粮供应困难而退军但沉重地打击了伪齐的统治。
面对南宋进攻态势伪齐在谋求与金联军侵宋遭金拒绝后自行兵侵宋主要矛头仍然直指两淮并让部分士兵穿着金军服装制造伪齐与金朝联合侵宋的假相。然而热中于派系斗争致力于扶植二程理学、打击王安石新学的左相赵鼎惊慌失措不与在前方的右相张浚商议急忙命令诸将退而守江并调遣岳飞移屯江州进行防守岳飞不顾眼病加重两眼昏花的情况急忙抽调部队东下。南侵的伪齐军主力于藕塘(今定远东南)被宋军打得大败两淮伪齐军随即全线败退。但伪齐乘岳飞抽调兵力东下江汉地区防守力量削弱的情况下伪齐与金朝集中兵力攻击此前不久被岳飞部将收复的商州、虢州以及邓州、唐州、信阳军等地各地守军奋力抗击。十一月中旬岳飞回到鄂州后立即渡江北上部将牛皋、王贵、董先等先后击败伪齐军并攻至蔡州(今河南汝南)城下由于所带军粮不多难于持久攻城遂自蔡州主动退兵返回防区。
绍兴七年二月岳飞的武阶官升为最高的太尉职衔也升为宣抚使。三月刘光世被罢兵权宋高宗原已诏令将刘光世所部划归岳飞统辖但既遭到新任枢密使秦桧的反对宰相兼都督的张浚又想将刘光世所部收归都督府任命刘光世的部将王德为左护军都统制、郦琼为副都统制。由于王德位微望轻不足以居郦琼之上同年七月郦琼裹胁4万人投降伪齐。由于宰相张浚处置失当不仅使岳飞扩充军队以加强抗金实力的愿望落空也造成了南宋最大的一次兵变事件。
绍兴七年(金熙宗天会十五年1137)十一月金废伪齐。绍兴八年(金天眷元年1138)南宋与金次议和。绍兴九年(金天眷二年1139)三月金将原伪齐辖区划归南宋。岳飞虽持反对态度在上表中称:“唾手燕云正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以称藩。”宰相(独相)秦桧“见之切齿”1。但岳飞依旧因议和而援例升官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
这年夏季的一天一阵骤雨之后岳飞在鄂州衙署凭栏远眺但见滔滔大江滚滚东流心潮汹涌澎湃不胜感慨前些时他上表反对议和时的心情此时更为激烈为心声高声吟唱了后来成为千古绝唱的《满江红》2:怒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列。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114o)五月金毁约犯宋面对金军的全面进攻宋高宗被迫抗金。六月初的顺昌(今安徽阜阳)保卫战刘锜击败金军主帅宗弼的精锐部队遏制了金军南犯的矛头。岳飞此时已官进少保、职兼1《三朝北盟会编》卷192。
2《满江红》词为岳飞所作系据邓广铭先生的意见参见《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
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当顺昌形势严峻时岳飞奉诏进援岳飞曾派张宪、姚政率部赶往顺昌。
当宋高宗被迫应战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帅虽都加了河南北诸路招讨使但实际只要求诸军抵挡而非进攻。所以随即派遣官员以计议军事的身份分别前往三大帅处传达宋高宗的意图。当前往岳飞处的计议军事李若虚带着宋高宗的“御札”赶到湖北、京西宣抚司所在地鄂州时岳飞早已依照既定计划率部北伐中原李若虚追到德安府(今安6)才见到岳飞除了转交宋高宗的“御札”外还告诉岳飞“兵不可轻动宜班师。飞不从。是时诸军皆已进若虚曰:‘面得上(高宗)旨不可轻动既已进若见不可进则当以诏还。矫诏之罪若虚当任之。’飞许诺遂进兵”1。岳飞开始了空前的也是最后一次大规模北伐的军事行动。
六月间救援顺昌的张宪、姚政由于刘锜已打败金军张宪、姚政即转向西北攻取蔡州西路的牛皋攻取鲁山(今属河南)。闰六月间张宪、傅选等打败金军韩常后收复颍昌(今许昌)张宪又与牛皋等打败从开封来援的金军并收复陈州(今淮阳)金军企图重新夺取颍昌又被驻守部队董先、姚政等击败郝晸又收复郑州姚政也收复中牟(今属河南)前锋距离金军指挥中心只有几十里。七月初郝晸在忠义军李兴等配合下收复宋西京洛阳。正当前线不断取得胜利之时金军侦察到岳飞的指挥部郾城(今属河南)只有少量骑兵驻守金军主帅宗弼(兀术)亲率精锐骑兵1.5万自开封奔袭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飞的指挥中心。经过一场恶战倚以屡胜宋军的拐子马(侧翼骑兵)、铁浮图(铁塔兵指重装骑兵)都被打得大败金军终于不支而退。但宗弼仍不断企图进攻郾城岳飞亲自率军出战杀败金军。小商桥(郾城北)之战杨再兴、杨兰、高林等以少敌众英勇战死张宪率援军赶至再次大败金军。宗弼又改而攻击颍昌以切断岳飞与前方部队的联系经过大半天的恶战也被守城的将士打得大败。还可能有一支小部队一直进到离开封45里的朱仙镇(今开封西南)一带并打败了金兵1。此次岳飞北伐中原金军遭到沉重打击。“撼山易撼岳家军难”2是金军对岳飞部队的高度评价。
正当岳飞大获全胜宋朝原都开封收复在即宋高宗、秦桧不仅不支持岳飞的抗金战争恰恰相反而是要岳飞措置班师。此时张俊、韩世忠、杨沂中、刘锜等军已先奉诏退兵岳飞如果不退兵将面临单独抗击全部金军的险恶形势岳飞只得也退兵。
千古奇冤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金军再次渡淮南犯在岳飞奉诏进援还未到达的情况下宋金“柘皋之战”杨沂中、刘锜大败金军。杨沂中、王德随1《三朝北盟会编》卷2o2绍兴十年六月二十二日。
1关于朱仙镇之战见于岳珂所撰(顾杞撰草稿)《行实编年》其他记载均出于此。邓广铭《〈鄂王行实编年〉中所记朱仙镇之捷及有关岳飞奉诏班师诸事考辨》(《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认为纯系岳珂杜撰;王曾瑜则认为实有其事(参见《金佗稡编》卷8有关注释)。撰者以为岳珂(或顾杞)所记当得自传闻并非全系空穴来风但传说或岳珂已将此战之规模及效果夸大故作如上叙述。2《宋史》卷365《岳飞传》。
后虽因轻敌在濠州遭金军伏击而败但金军毕竟还是渡淮北撤说明只就抵抗金军的南犯而言依靠刘锜、杨沂中、王德等将领也已足以应付。四月借口柘皋之捷论功行赏三大将被收兵权同时罢宣抚使韩世忠、张俊升任枢密使岳飞升任枢密副使。而更大的阴谋是秦桧对坚持抗金最力的韩世忠、岳飞进行陷害。秦桧先将矛头指向韩世忠。胡纺先向秦桧秘告韩世忠亲校耿著企图鼓动兵变以迎韩世忠回楚州重掌军权。秦桧立即逮捕耿著并严刑拷打阴谋以此陷害韩世忠。岳飞和张俊奉命前往楚州按阅韩世忠军马时岳飞得知耿著的冤狱并随即写信告诉韩世忠由于得到宋高宗的庇护终于使秦桧陷害韩世忠的阴谋落空。岳飞又反对剥夺刘锜的兵权更加深了秦桧对岳飞的仇恨。当金朝表示和谈的意图时岳飞仍不顾安危上奏反对求和秦桧在加快求和的过程中也加快了迫害岳飞的步伐。同年八月岳飞已感到形势的险恶自请免职随即被罢去枢密副使但并没有能延缓秦桧陷害岳飞的步伐。九月一起类似陷害韩世忠的阴谋终于生秦桧党羽指使岳飞部将王俊向都统制王贵“告副都统张宪谋据襄阳为变冀朝廷还岳飞复掌兵”。王贵立即向枢密使张俊报告张宪随即被逮捕后又诬陷“张宪供通为收岳飞处文字后谋反”1。岳飞及子岳云即被投入大理寺狱审讯秦桧决心杀岳飞以警告所有敢于反对求和者。金军主帅宗弼在给秦桧的信中指出:“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2。这既可能实有其事也有可能是秦桧编造借以促使宋高宗下杀岳飞的决心。秦桧派御史中丞何铸审讯岳飞岳飞脱衣露出少年时母亲姚太夫人刺写在背上的“尽忠报国”“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3。秦桧见何铸不治岳飞谋反罪就改派万俟■审讯岳飞。十二月岳飞终于被定为谋叛罪。已经退闲的“韩世忠不能平以问秦桧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怫然曰:‘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4一代英豪岳飞终于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于大理寺狱时年39岁;子岳云、部将张宪被处死刑家产籍没家属都被配往广南、福建路居住。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在金帝完颜亮南犯的形势下才将“岳飞、张宪子孙家属令见管州并放令逐便”5。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后追复了岳飞少保、两镇节度使、开国公等官衔、爵位;岳飞的夫人李氏、岳云的夫人巩氏追复封号岳云、岳雷、岳霖追复官衔岳震、岳霭(后改霆)及岳云、岳雷之子也补授官;岳飞又依礼改葬岳云祔葬岳飞的冤狱终于得到昭雪。岳飞于淳熙五年(1178)被追谥为武穆嘉泰四年(12o4)追封鄂王宝庆元年(1225)又追谥为忠武此前还追赠为太师。著作有后人所编《岳忠武王文集》。
第二节岳云张宪岳云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1绍兴十一年九月癸卯;卷142十月戊寅。2《金佗稡编》卷2o《吁天辨诬通叙》。
3《宋史》卷38o《何铸传》。
4《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3绍兴十一年十二月癸巳。
5《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3绍兴三十一年十月丁卯。
岳云(1119—1142)字应祥岳飞长子刘氏所生(岳飞次子雷亦为刘氏所生)但在岳飞长期离家抗金后刘氏已改嫁。岳飞、岳雷随祖母姚氏居住。建炎四年(113o)初岳飞进驻宜兴将离散多年的母亲及二子接来宜兴后岳飞又娶李氏。岳云“年十二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记载不无夸张很可能是岳飞将长子岳云托付给爱将张宪照看张宪出战时带着岳云岳云虽然年少但主将岳飞的长子临阵确能起到鼓舞将士斗志的作用。从此岳“飞征伐未尝不与”1。绍兴三年(1133)九月岳云随已任神武副军都统制的岳飞朝见宋高宗虽“年尚少上亦以战袍戎器赐之”2随后被授保义郎、阁门祗候开始正式成为军官。岳云“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军登城”3在绍兴四年收复襄、邓的战役中先随牛皋攻下随州又随张宪攻占邓州;绍兴五年平定杨么起义军的战役中也建立战功但岳飞都不报功请赏。绍兴六年岳飞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岳云任宣抚副使司书写机宜文字在进攻伪齐商州、虢州、蔡州等战役中再次建立战功但岳飞在上报的“本职功状内合乞推恩等第”的人员中仍未将岳云列入。南宋朝廷在对此战有功的将士论功行赏时岳云也“特转三官”时岳飞一再上书辞免并指出被列入“事状”中斩将陷敌立有奇功的将领只升一级而子岳云升三级“非所以示将士大公至正之道”1。
绍兴十年的北伐战争时金军袭击郾城失败后岳飞对岳云说:金军“犯郾城屡失利必回锋以攻颍昌汝宜以背嵬(亲军)援王贵”。金军主帅宗弼(兀朮)果然以1o万大军攻颍昌由于守城宋军不过3万众寡悬殊主将王贵怯战在岳云督促下王贵以董先、胡清守城王贵自与岳云出城西迎战岳云以所统背嵬军的骑兵冲击敌阵、步军分列左右两翼继进;王贵、岳云率军自辰至午血战半日胜负未分董先、胡清率生力军出城参战金军大败而逃。岳云“体被百余创甲棠为赤”2以功升为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成为中级武官。
绍兴十一年八月岳飞被罢枢密使以宫观奉朝请时岳云也被授宫观闲差。同年十月秦桧制造陷害岳飞冤案时诬陷岳“云与(张)宪书令措置使(岳)飞还军”因为完全是无中生有就“且言其书已焚”。韩世忠诘责秦桧秦桧也只能说:岳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当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赐死时岳云与张宪同被处斩岳云死时才23岁。
绍兴三十二年十一月岳云被追复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官衔并以礼附葬岳飞墓;妻巩氏也追复恭人封号二子岳甫、岳申授官。嘉泰四年(12o4)岳云被追赠武康军节度使。
1《宋史》卷365《岳云传》。又本传以岳云为岳飞养子误。参见《金佗稡编》卷9《诸子遗事·岳云传》的王曾瑜考证。
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68绍兴三年九月庚由。
3《宋史》卷365《岳云传》。而《金佗稡编·诸子遗事·岳云传》等作铁锤王曾瑜在注释的考证中认为应是铁椎枪。
1《金佗稡编》卷14《家集》卷5《辞男云转三官札子》。
2《宋史》卷365《岳云传》。
张宪张宪(?—1142)岳飞心腹将领。建炎四年(113o)岳飞接回母亲及儿子岳云、岳雷后即将长子岳云托给张宪照管。绍兴元年岳飞奉命受张俊节制讨伐李成时统领张宪以兵驻守徽州(今安徽歙县)。同年十二月岳飞任神武副军都统制张宪任前军统制。绍兴二年岳飞讨伐曹成曹成自道州(今湖南道县)南下贺州(今广西贺县)并以兵扼守莫邪关(今地不详)前军统制张宪率部攻关军士郭进与旗头奋勇登关张宪遂攻占关城。曹成又率残部奔窜连州(今广东连县)岳飞“遂遣本司统制官张宪追赶掩杀收复连州”1曹成在岳飞追击下向韩世忠投降。曹成部将“郝政率众走沅州被白布为成报仇号白巾贼宪一鼓擒之”2郝政(晸)降于张宪。曹成部将杨再兴在莫邪关战役中杀死岳飞部将韩顺夫;张宪率军追杀时杨再兴又杀岳飞之弟岳翻。此时再次被张宪追杀杨再兴无路可逃跳入深涧中“张宪欲杀之再兴曰:‘愿执我见岳公’。遂受缚”3杨再兴后成为岳飞部下勇将。
绍兴三年三月岳飞奉诏镇压虔州、吉州地区农民起义“分遣统领官张宪取一路王贵取一路”并“躬亲统率军马取一路约期会合迎敌”1。四月张宪与王贵攻击起义军彭友、李满所部彭友、李满被俘虔、吉地区起义被平定。同年九月张宪进官武略大夫、吉州刺史成为中级武官。绍兴四年五月岳飞出兵攻取被伪齐占领的襄、邓六郡。张宪先在牛皋、岳云的助攻下攻占随州生俘伪齐知州王嵩。张宪又与王万、董先收复邓州;大败伪齐及金兵于唐州北又收复唐州。在岳飞收复襄、邓六郡中张宪也立了重大战功。同年冬金与伪齐联军入侵两淮进攻庐州岳飞派张宪、牛皋救庐州击退联军。
绍兴七年三月宋高宗拟将刘光世旧部划归岳飞统辖因张浚、秦桧的反对而作罢。岳飞气愤之下就报请解职为母守孝未得高宗允许就“以本军事务官张宪摄事”2。张宪作为岳飞的心腹临时代理管理军中事务。绍兴八年正月伪齐蔡州提辖白安时杀金兵胁持知州刘永寿携军民降宋岳飞也派张宪等前往受降。
绍兴十年夏刘锜据顺昌抗击金军岳飞奉诏救援即派张宪与姚政率兵赴援张宪等赶到时金军已败退。张宪遂转而折向西北袭取蔡州;大败韩常所部金军占领颍昌东进再攻占淮宁府。杨再兴抗击金兵于小商桥激战阵亡后张宪领援兵继至金军被打得大败而逃。张宪率徐庆等将领又大败金兵于临颍东北。张宪在此次北伐中原的战役中屡立战功。
绍兴十一年四月岳飞罢宣抚使改任枢密副使张宪改任鄂州御前诸军副都统制。九月在秦桧迫害岳飞的过程中作为岳飞爱将的张宪当其冲。当时张宪离开鄂州正前往镇江的枢密行府向枢密使张俊报告事务前军副统1《金佗稡编》卷19《家集》卷1o《追赶曹成捷报中省状》。
2《宋史》卷368《张宪传》。
3《宋史》卷368《杨再兴传》。
1《金佗稡编》卷19《家集》卷1o《虔州捷报申省状》。
2《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2绍兴七年七月丁卯。
制王俊受枢密使张俊指使即向都统制王贵诬“告副都统张宪谋据襄阳为变”1王贵立即向枢密使张俊报告。当张宪到达镇江随即被逮捕入狱。虽然枢密行府属吏王应求向张俊说明枢密院无权进行审案但张俊“不听亲行鞫炼宪被掠无全肤竟不伏”2。但张俊诬称张宪收到岳云书信命张宪设法使岳飞回军主持军务。张宪被械赴行在临安下大理寺狱。同年十二月当岳飞被赐死时张宪与岳云被处斩刑家属配往岭外居住家产被籍没。绍兴三十一年十月张宪家属与岳飞家属同时允许任便居住。乾道元年(1165)张宪追复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官衔四子也各补官张宪冤案也终于得到昭雪。嘉泰四年(12o4)张宪追赠宁远军承宣使。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1绍兴十一年九月癸卯。
2《宋史》卷368《张宪传》。
第五十一章吴玠吴璘第一节吴玠(附郭浩、杨政、吴拱)
吴玠吴玠(1o93—1139)字晋卿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1。父吴扆为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寨卒升至指挥使当属乡兵。死后葬于水洛城因而全家徙居水洛城。吴玠约在政和元年(1111)从军在抗西夏战争中以功升进义副尉是未入品的小军官权(代理)队将。后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军及河北起义军立功累转忠训郎已是入品的低级武官任权泾原第十一正将。靖康元年(1126)吴玠率军打败进攻怀德军(今宁夏固原北)的西夏军升任泾原路第十二副将。
建炎二年(1128)四月吴玠击败进犯的金军于青(清)溪岭(今甘肃泾川西南)升任权泾原路兵马都监兼知怀德军。十一月吴玠又收复华州(今陕西华县)随后又镇压史斌于鸣犊镇(今西安东南)以功升右武大夫已成为中级武官。
建炎三年张浚“谓中兴当自关陕始虑金人或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1高宗任命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十一月张浚到达秦州升吴玠为泾原路统制。
建炎四年(113o)初吴玠又升任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成为一路的副统兵官。金军西路主帅完颜娄室侵占长安后派副帅撒离喝率军向西北进犯麻亭镇(今彬县南)。吴玠与张中孚、李彦琪等奉都统制曲端之命抗击于彭原店(一作自原店、白原)曲端则拥大军屯驻于后方的宜禄(今长武)。吴玠等与金军恶战初战告捷在金军再次攻击下吴玠所部前军稍有退却曲端不但不进兵支援反而立即退往泾州(今甘肃泾川)吴玠遂战败。金军乘胜进占邠州(今陕西彬县)在进行烧杀后又退走。彭原店之战被列为“建炎三大战”之一。“建炎、绍兴初诸将未尝敢与虏(金)战也独曲端与罗索(娄室)战于白原”但也战败。又称:“白原之败其(曲端)气已沮”2。其实曲端并没有直接参加或指挥作战可能只是听到部下报告此战的激烈情况即被吓破了胆反以吴玠违背他的节制而将吴玠降为怀德军知军。不久张浚即升吴玠为秦凤路副总管兼知凤翔府。张浚想牵制南犯江、淮的东路金军主力宗弼所部以避免金军再次渡江南下危及南宋政权决策在西北动攻势。金军宗弼随后奉令自**率部赶往陕西以支援西路金军。八月吴玠升为权永兴军路经略司公事后收复长安。九月宋金“富平之战”宋军战败。吴玠收散兵退保大散关(今宝鸡西南)东的和尚原积粟列栅训练士卒死守以扼入蜀通道。
绍兴元年(1131)五月金军东路从凤翔西上西路自阶州(今甘肃武都)、成州(今成县)东出大散关合攻和尚原。西路金军先到和尚原北山吴玠士卒坚守阵地以逸待劳轮番作战、休息路狭多石金军被迫舍马1本章部分参考杨倩描《吴家将》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宋史》卷361《张浚传》。
2《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9《建炎三大战》。
步战连战三天金军战败后退往西南的黄牛堡又遇大风雨雹被迫退走。东路金军正在攻打箭笞关(今陕西千阳南)吴玠又派兵击败东路金军金军第一次攻打和尚原失败吴玠以功升陕西诸路都统制。同年十月金军主帅宗弼(兀朮)率金兵数万“造浮梁跨渭水自宝鸡连三十里(结连珠营)垒石为城”1吴玠命诸将造劲弓强弩轮番射号“驻队矢”箭射如雨。宗弼所部“抵险不可进乃退军伏兵起且战且走行三十里将至平地宋军阵于山口宗弼大败将士多战没”2。宗弼“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也”3。和尚原之战后被列为南宋“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吴玠以功建节授镇西军节度使。
绍兴二年吴玠兼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次年正月金朝和伪齐联军攻陷金州(今陕西安康)利州路经略使刘子羽退守饶风关(今石泉西)并向吴玠求援吴玠率部自河池(今甘肃徽县)一日夜驱驰3oo里赶到饶风关抗击金兵激战六昼夜后因叛徒引金军从小路出关后吴玠战败退保西县(今陕西勉县西)金军占领兴元(今汉中)。吴玠放弃和尚原退往河池南仙人关在关右筑垒以守。绍兴四年二月金军主帅宗弼、撒离喝及伪齐刘夔率军1o万攻仙人关激战数日金军败退仙人关之战也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吴玠以功升任川陕宣抚副使领二镇(奉宁、保静)节度使。
绍兴五年十二月南宋进行军制改革设行营护军以统主力部队吴玠所部由地方军“四川宣抚司军”次被编为朝廷直属的主力部队编为行营右护军右护军成为南宋的西北长城。此后川陕边境宋金双方大体都以守为主相对平静。
绍兴八年十二月宋金第一次议和。九年(1139)正月吴玠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随后又升任四川宣抚使。六月吴玠病死于仙人关终年47岁后谥武安。孝宗淳熙三年(1176)追封为涪王。
吴玠五子长子吴拱随父从军吴玠死时吴拱在右护军但官职不高。
川蜀地区除吴玠外主要将领是后来被称为“蜀中三大将”的吴玠弟吴玠与郭浩、杨政。
郭浩郭浩(1o87—1145)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今甘肃静宁)人。在“蜀中三大将”中资历最老北宋徽宗时从军北宋末累迁至领安州团练使已是中级武官。建炎元年(1127)任原州(今镇原)知州次年升泾原路兵马钤辖、泾州(今泾川)知州。建炎三年初兼权主管鄜延路经略安抚司公事。同年冬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以郭浩为秦凤路提点刑狱、秦州(今天水)知州并曾任权秦凤路经略使。建炎四年九月参与宋金富平之战后又参与和尚原、杀金坪之战历任凤翔知府、利州知州。后因与吴玠不协绍兴六年(1136)改任金州(今安康)知州兼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
绍兴八年末宋金第一次议和以伪齐原辖区归宋。次年二月郭浩升1明庭杰:《吴武安玠功绩记》《琬琰集删存》卷1。
2《金史》卷77《完颜宗弼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48绍兴元年五月乙亥。3《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19《十三处战功》。
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陕西宣谕使。六月郭浩被派往新收复地区任鄜延经略使、延安知府、同节置陕西诸路军马。绍兴十年三月面对金可能毁约南犯郭浩以枢密院都统制任永兴军(今西安)知军、永兴军路经略使。五月当郭浩仍在延安还未及到永兴军上任之际金军已自河中(今山西永济西)渡过黄河西侵很快占领永兴军等地。六月郭浩所部南下攻占醴州(今乾县)又击败围攻耀州(今耀县)的金军。“朝廷以三将权任相敌”1郭浩遂与吴璘、杨政同时建节郭浩升领奉**节度使、侍卫步军都虞候。陕西大部已为金军占领郭浩改任金州(今安康)知州带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节制陕西·河东军马。绍兴十一年十月郭浩所部已收复商州(今属陕西)、华州、虢州(今河南灵宝)时吴璘、杨政亦收复失地多处但同年底宋金“绍兴和议”后都被划归金朝。郭浩以枢密院都统制任金州知州兼金、房(今湖北房县)、开(今重庆开县)、达(今四川达县)州经略安抚使镇守川陕边境的东部地区成为南宋川陕防线三帅府之一。绍兴十五年(1145)死终年59岁谥恭毅2。
杨政杨政(1o98—1157)字直夫原州临泾(今甘肃镇原)人。北宋末从军南宋初成为吴玠部属。绍兴元年五月金军攻箭笞关吴玠派杨政击败金军以功升右武大夫成为中级武官。和尚原之战中杨政再次建功虽家属仍在金占领区仍然受到吴玠的信任成为吴玠的爱将。绍兴二年初任知方山原(今陕西陇县西南)击败来犯的金军升兼凤州(今凤县东北)知州。绍兴三年先后参与铙风关、仙人关战役以功升任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庆阳(今属甘肃)知府、同统制关外军马、兼节制成、凤、兴州(今略阳)。绍兴五年春金军渡淮南犯吴玠为配合南宋东南抗金战争派杨政、吴璘出兵北上攻占秦州又击败金援军升任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环庆、利州路安抚使。绍兴八年末宋金第一次和议次年金以陕西地归宋杨政才得以迎取家属。同年六月吴玠死后杨政改任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熙州(今临洮)知州、川陕宣抚使司都统制地位渐与吴璘相近。十年三月杨政改任兴元知府。同年五月金军破坏和约渡黄河西上占领陕西大片地区杨政率军于凤翔府城南寨及宝鸡击败金军;又与吴璘联合抗击金军于凤翔府地区“凤翔之捷(杨)政奋不顾身功效显著”1因而建节领武当军节度使、侍卫步军都虞候。
绍兴十一年末宋金“绍兴和议”后杨政仍任川陕宣抚使司都统制都统制司置于兴元府杨政又兼兴元知府、利州路安抚使镇守川陕边境中部。绍兴十四年九月利州路分为东、西两路杨政改兼利州东路安抚使也置司兴元府。绍兴十八年五月撤销四川宣抚使司杨政所部改称“兴元府御前诸军”杨政任都统制。绍兴二十一年杨政因已建节十年以守边安静武阶官进为最高的太尉。绍兴二十七年(1157)死终年6o岁后谥襄毅。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36绍兴十年六月乙酉。
2《宋史》卷367《郭浩传》。
1《宋史》卷367《杨政传》。
吴拱吴拱(?—1176)吴玠长子。早年随父从军。绍兴九年六月吴玠死后吴拱仍在右护军从军绍兴十一年“绍兴和议”前夕吴拱为右武郎、泾原路兵马都监已是中级武官后任右护军后部(右护军下分部相当于其他护军下的军)军官。绍兴十七年右护军改制为“兴州御前诸军”后吴拱任后部同统制、阶·成·西和·凤州都钤辖兼成州知州。绍兴二十九年吴拱升任枢密院副都承旨后任利州西路驻札御前中军都统制、阶·成·西和·凤州副都总管兼成州知州。
绍兴三十一年三月当金准备侵宋时吴拱以利州西路御前中军都统制率军三千东戍襄阳改任襄阳知府从此脱离西部防线。吴拱后升任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成为南宋中部防线的主要军事统帅又兼任湖北、京西制置使与镇江府御前诸军都统制兼淮东制置使成闵、建康府御前诸军都统制兼淮西制置使李显忠并称为三大帅吴拱的地位已近似于“绍兴和议”前的岳飞。同年十二月金军以水军进攻茨湖(今老河口市西北汉水南岸)吴拱部将史俊涉水登上金军船只杀敌金军船队惊慌失措其余宋军乘势进攻金军战败退走。茨湖之战后被列入“中兴十三处战功”之一1。吴拱所部在忠义军的配合下又攻占邓州继又派兵攻克汝州。绍兴三十二年二月吴拱更进屯南阳又派部将协助赵樽固守新占领的蔡州(今汝南)击败企图重占蔡州的金军。金军继续大举围攻蔡州时吴拱又派部将王宣率步骑1.3万往援于确山(今属河南)击败南下的金军赵樽得以乘机撤出蔡州南归王宣也率部归襄阳。继成闵、李显忠之后同年六月以赏茨湖之功的名义“鄂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充湖北京西制置使、京西北路招讨使吴拱为安远军承宣使、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时复与北人议和故三招讨并除管军而结局”1情形有些类似于“绍兴和议”前撤消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宣抚使司所不同的是并未收他们的兵权。
乾道五年(1167)吴拱任利州路安抚使、兴元府知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在任期间兴修水利“尽修六堰浚大小渠六十五里凡溉南郑、褒城田二十三万三千亩有奇。诏奖谕(吴)拱”2。后建节领武康军节度使。淳熙二年(1175)免职授宫观闲差次年出任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不久去世谥襄烈。
第二节吴璘(附吴挺、吴曦)
吴璘吴璘(11o2—1167)字唐卿吴玠弟。北宋末从军。建炎二年(1128)从吴玠镇压史斌以功升永兴军路书写机宜文字。建炎三年十一月川陕宣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5绍兴三十一年十二月庚子;《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19《十三处战功》。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oo绍兴三十二年六月庚午。
2《宋史》卷173《食货志》上一。
抚处置使张浚任命吴玠为统制吴璘以未入品的进武副尉“掌帐前亲兵”1后随兄吴玠参加“富平之战”。绍兴元年五月击败金军第一次进攻和尚原的战斗已以功屡迁为秦凤路兵马都钤辖、统制和尚原军马成为中级武官。十月参与“和尚原之战”吴璘以功升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绍兴三年又以凤翔抗金战功升秦州知州、兼节制阶、文州军马。绍兴四年三月参与“仙人关(杀金坪)之战”以功升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熙州(今甘肃临洮)知州、统制关外军马仍节制阶、文州军马。
绍兴五年十二月吴玠所部编为右护军吴璘任统制。绍兴七年升兼陕西诸路都统制。行营护军常例不设都统制右护军由四川宣抚使吴玠直接统辖。绍兴九年春吴玠病重无力统辖军队任命吴璘为都统制以统辖右护军。六月吴玠病死吴璘遂成为右护军最高长官。当时宋金议和金归还陕西吴璘兼任秦凤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秦州知州吴璘认为此次和议不稳固为防金朝反复无常只以牙校三队前往秦州主力仍固守原地。次年五月金毁约攻入陕西占领永兴军等地右护军近一半因出戍而被隔绝在陕北吴璘被任命为同节制陕西诸路军马以统领陕西宋军抗金。六月几乎与东线刘锜保卫顺昌之战的同时吴璘与杨政、郭浩等与西线金军主将撤离喝大战于凤翔、扶风宋军攻占扶风又大败撒离喝于凤翔城西百通坊隔在陕北的右护军得以撤回川陕边境。九月吴璘以功建节领镇西军节度使。绍兴十一年九月吴璘又攻占秦州大败金兵于秦州北的剡家湾收复陕北一些州县声振关中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吴璘奉命退兵新复诸地重又划归金朝。
绍兴十二年吴璘改任阶、成、岷、凤州经略使屯驻兴州(今略阳)。绍兴十四年划分利州路为东、西两路吴璘任利州西路安抚使置司兴州。绍兴十七年行营护军中仅存的右护军改制为兴州御前诸军吴璘任都统制兼兴州知州、利州西路安抚使。“时和议方坚王(吴璘)独严备日为敌至之虞”1。绍兴二十一年升太尉。绍兴二十六年升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职务官称因而也改为“领兴州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职事改判兴州。渡江以来未有使相为都统制者故改命之”2。
绍兴三十一年五月面对金帝完颜亮动侵宋战争的形势吴璘被任命为四川宣抚使置司兴州。九月金军游骑侵扰四川边境有病在身的吴璘随即乘肩舆上仙人关准备抗击大举进犯的金军。十月吴璘又兼领陕西、河东招讨使因病回兴州由于形势严峻只得再次扶病上仙人关指挥抗金战争吴璘部将们先后攻占陇州(今甘肃陇县)、洮州(今临潭)、兰州、原州(今临泾)等大片地区吴璘也数次亲临前线督战。南宋东西两线依靠年老有病的刘锜和吴璘指挥作战。同年十二月“诏吴璘班师(吴璘)知朝论主和于是弃德顺军仓卒引退金乘其后正兵三万得还者璘仅七千人偏裨将佐所存无几”3。
乾道元年(1165)五月吴璘升太傅封新安郡王仍任四川宣抚使改为判兴元府(今陕西汉中)。次年八月又改为判兴州。乾道三年(1167)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9建炎三年十一月。
1王曮:《吴武顺王璘安民保蜀定功同德之碑》《琬琰集删存》卷1。2《宋史》卷366《吴璘传》。
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2oo绍兴三十二年十二月。
四月再任光元府知府兼利州路安抚使。五月吴璘病死终年66岁追封信王谥武顺。
吴挺吴挺(1138—1193)字仲烈吴璘子随父从军。绍兴二十八年正月时任兴州驻札御前中军第一正将的吴挺在宋高宗召见后升任“两浙东路兵马都监兼御前祗应”1留在都“行在所”临安任职。绍兴二十九年回川任添差利州路兵马钤辖次年任利州东路兴元府御前诸军前军同统制后改任利州西路兴州御前诸军前军统制兼主管中军军马。在绍兴三十一年的抗金战争中参与收复西北三路的战斗后任兴州御前诸军中军统制、熙河路经略安抚使。
孝宗乾道中吴挺又回到都任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乾道八年出任鄂州御前诸军都统制。
自吴玠、吴璘先后统率蜀兵达二十多年之久绍兴末吴璘病重时有人多次提出将吴璘之子、鄂州诸军都统制吴拱调回四川接替吴璘由于许多人反对四川军权形成吴氏世袭的状况而没有回四川任职。淳熙元年(1178)吴挺建节领定江军节度使并出任兴州诸军都统制2吴氏重又掌握四川的主要兵权。淳熙五年兼任利州西路安抚使、兴州知州。
光宗绍熙四年(1193)春久病的吴挺请求致仕但是以太尉致仕的诏书还未到达即已病死终年56岁后谥武穆。
吴曦吴曦(1162—12o7)吴挺子。淳熙五年随父吴挺到都临安后被留在都任职;淳熙十二年(1186)作为副使随章森出使金朝。绍熙四年吴挺死时吴曦正在和州(今安徽和县)知州任上。庆元元年(1195)元月升任建康都统制后任殿前都指挥使庆元六年春建节领昭信军节度使又升太尉。
南宋皇帝对吴氏世握兵权存有戒心:“吴氏世职西陲威行四蜀列圣皆留其子孙于中朝所以为虑者甚远。”而吴璘之子吴挺、孙吴曦也都是日夜思念返回四川重掌兵权吴挺是在宋孝宗准备攻金的思想指导下才被放回川任兴州都统制。当吴曦“久蓄归蜀之志朝廷不许”之时1适“会韩侂胄谋开边”收复失地以建立不世功勋吴曦“因附侂胄求还蜀”2。嘉泰元年(12o1)七月也是在南宋准备攻金的背景下吴曦被任命为兴州都统制兼兴州知州。
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o6)三月程松任四川宣抚使置司兴元府吴曦任四川宣抚副使置司河池;四月吴曦又兼陕西河东招抚使。南宋攻金战争已非正式开始吴曦也派兵进攻金秦州地区;五月南宋正式宣布进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9绍兴二十八年正月丙戌。
2《宋史》卷316《吴挺传》。
1《两朝纲目备要》卷7。
2《宋史》卷475《吴曦传》。
攻金朝。金章宗面对南宋的全面进攻决定争取吴曦降金蜀汉路安抚使、都大提举兵马事完颜纲在行军途中接到金章宗招降吴曦的诏书遂至吴氏祖居地水洛城(今庄琅)“访得曦族人端署为水洛城巡检使遣持诏间行谕曦”招降诏书中向吴曦明确表示:“若按兵闭境不为异同使我师并力巢穴而无西顾之虞则全蜀之地卿所素有当加封册一依皇统册(赵)构故事(指绍兴和议)。更能顺流东下助为掎角则旌麾所指尽以相付”“曦得诏意动”。同年十一月宋军几乎全线溃败;十二月吴曦降金据兴州自称蜀王金封吴曦为蜀国王金章宗对诱降吴曦成功十分得意自称“吴曦之降朕所经略”1。次年二月兴州中军正将李好义等冲入伪王宫杀死吴曦。吴曦终年46岁。
1《金史》卷98《完颜纲传》。关于吴曦降金问题《宋史》等多记载吴曦早有预谋《两朝纲目备要》卷9记载在宋下诏攻金前开禧二年四月吴曦已遣使前往金朝求封蜀王欠确当以《金史》记载为准。
第五十二章宋孝宗虞允文第一节宋孝宗孝宗之立后周显德七年(96o)正月赵匡胤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但在开宝九年(976)十月为其二弟赵光义所杀帝位从此传入宋太宗后裔一系。北宋为金所灭赵构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但仍在金军的追击下狼狈逃窜几无宁日。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军奔袭扬州(今属江苏)宋高宗突受惊恐从此丧失生育能力再未生一男半女。同年七月独子赵旉又病死。南宋朝野认为是太祖的帝位为太宗所夺太祖子孙“仅同民庶”所以“艺祖(太祖)在上莫肯顾歆”以致北宋为金所灭南宋政权也朝不保夕应选太祖后裔为嗣子继承帝位南宋才能稳固。1高宗后于绍兴二年(1132)选了宋太祖后裔赵伯琮、赵伯浩养于宫中五月间又选定赵伯琮由婕妤张氏抚养但并未确认为皇子实际上仍期望自己生子。赵伯琮(1127—1194)即赵眘是宋太祖七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裔。父赵子偁舍试合格时任嘉兴县丞母张氏。绍兴三年二月赵伯琮赐名瑗初除和州防御使。但宋高宗得宠的才人吴氏(后封皇后)也请育一子。于是在绍兴四年五月又选了一个年已5岁的宋太祖后裔赵伯玖由吴才人抚养引起了大臣们的不安。次年五月宋高宗以“朕年二十九未有子”不肯封赵瑗为王只是依皇子例进授赵瑗为保庆军节度使、封建国公仍不确认为皇子1。绍兴六年正月赵伯玖赐名璩初除也是和州防御使因而中外议论纷纷。绍兴八年八月宋高宗以御笔想封赵璩为国公、节度使使其名位与赵瑗相等遭到左相赵鼎和执政王庶、刘大中等的反对而暂时作罢但赵鼎、王庶、刘大中随后被罢宰执而出任地方官。在秦桧独相后的绍兴九年三月赵璩终于被进为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地位和礼遇又与赵瑗相等。在这场赵瑗、赵璩争夺皇子地位的斗争中岳飞也参与其间据说他还见过赵瑗说过“中兴基本其在是乎。”并向宋高宗秘密奏请立赵瑗为皇子宋高宗却对岳飞说:“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与也”。这也是岳飞后来被处死的原因之一2。
绍兴十二年二月养育赵瑗的张氏死赵瑗也归吴氏抚养。吴氏与张氏争宠与争着抚养未来皇子的斗争虽因张氏之死而结束赵瑗也随后进为检校少保、封普安郡王但还是不立为皇子。相反地绍兴十五年二月赵璩也进为检校少保、封恩平郡王。两人礼遇仍然相同号称东、西府直到绍兴三十年二月赵瑗被收养已3o年宋高宗对自己生子也已失去信心。在金宋战争迫在眉睫的形势下普安郡王赵瑗被赐名玮字元瑰进为宁**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又进封为建王终于确立了皇子的地位赵璩随后也明确为皇侄。
绍兴三十一年九月金军渡淮南犯两淮很快失守。十一月的“采石之1《宋史》卷33《孝宗纪》一。
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9绍兴五年五月辛巳;参见《宋史》卷243《(高宗)吴皇后传》。2《鄂国金佗稡编》(王曾瑜校注本)卷21《建储辨》。
战”宋军粉碎了金军渡江的企图金帝完颜亮后也被部下杀死于扬州。南宋军民抗金呼声高涨认为终归于和的宋高宗急于禅位想将处理抗金还是求和的责任推给皇子赵玮并想立即禅位在臣下提出只有先立赵玮为太子然后再禅位为宜。于是绍兴三十二年(1362)五月立赵玮为皇太子改名眘、字元永。六月赵眘即位是为宋孝宗。高宗退位为太上皇、吴皇后为太上皇后南宋帝位从此归属于宋太祖的后裔。
隆兴北伐与和议宋孝宗即位后七月任命张浚为江淮宣抚使又命副相汪沏视师湖北、京西四川宣抚使吴璘兼陕西·河东路宣抚、招讨使;又为岳飞平反昭雪。战争也一直在断断续续地进行互有胜负。隆兴元年(1163)三月金朝索取被南宋占有绍兴和议以外的地区及贡赋南宋则提出重划疆界与地位平等的要求遭到拒绝。四月孝宗召见已任枢密使兼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的张浚商议出师北伐。五月宋将李显忠先后攻占灵璧、虹县又与邵宏渊攻占宿州。金左副元帅纥不烈志宁反攻宿州宋主帅李显忠率部血战而副帅邵宏渊按兵不动邵宏渊子又率部南逃。李显忠不得已乘夜撤军南归金军也因伤亡过重而未追击宋军移师守淮。宿州治符离县故此战史称“符离之战”。宋军战败后求和派势力抬头奸相秦桧的党羽汤思退出任右相又升任左相张浚虽升任右相但汤思退在宋金和战问题上竟然要宋孝宗“奏禀上皇而后从事”尽管宋孝宗气愤地指出:“今日敌势非秦桧时卿议论秦桧不若。”汤思退虽然也于隆兴二年十一月被罢相且不久死于贬途中但宋孝宗终于屈服“朕以太上圣意不敢重违”。于十二月以“正皇帝之称为叔侄之国岁币减十万之数地界如绍兴之时”1不再称臣岁贡也改称岁币订立和议史称“隆兴和议”。
注意展经济和文化展经济先在于减轻人民负担。宋孝宗不仅屡次下诏减轻人民负担而且注意实效。例如南宋初年以来经常提前征收本税季的田赋称为“预催”。夏税虽然规定是八月半纳毕而主管税收的户部却规定七月底以前就要送到都临安。到宋孝宗时已提前到五月甚至四月送到户部各地必须三、四月就要征收而此时的农作物根本没有成熟虽然多次下诏禁止但户部并不执行。因为每年四、五月间指靠预催到的61万贯折帛钱供开支使用若不预催“恐至期缺误”。淳熙四年(1177)孝宗得知后就说:“既是违法病民朝廷须别作措置安可置而不问。”于是参知政事龚茂良提出将户部原先每年八月向南库借的6o万贯钱提前到四月上旬借用“户部自无缺用可以禁止预催之弊”。宋孝宗随即下诏此后必须按照规定时间收田赋违者劾奏。拖延多年的预催问题在宋孝宗亲自干涉下终于得到解决至少在宋孝宗时期因而“民力少宽”1。又如地方官常以“羡余”名义进奉钱财希望得到皇帝的恩宠宋孝宗在乾道五年(1169)时就指出:“今1《宋史·孝宗纪》一《宋史》卷371《汤思退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2o《癸未甲申和战本末》。1《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5缺字据《文献通考》卷5添补。
日财赋安得有余”并且表明不接受地方官进献的“羡余”。但到淳熙五年绍兴知府张津又将“本府支用剩钱四十万贯”作为羡余进献宋孝宗诏令将此钱即作为“代纳今年和买、身丁(税钱)之半”如有的人户今年已纳则折算成明年应纳税钱之数宋孝宗以之“警厉臣工风动中外”2规劝官员为民多办实事。
宋孝宗经常督促地方官兴修水利“勉农桑尽地利”指出“水利不修失所以为旱备”3而且注重水利的实效。如在淳熙二年(1175)时指出:“昨委诸路兴修水利以备旱干今岁灾伤乃不见有灌溉之利若非当来修筑灭裂即是元申失实”并对江东路失职官员给予降官以示惩罚。孝宗时“水利之兴在在而有其以功绩闻者既加之赏矣否则罚亦必行是以年谷屡登田野加辟虽有水旱民无菜色”4虽不无夸张但大体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行纸币(会子)还是高宗末绍兴三十年(116o)
的事。此前的纸币(交子)是四川地方行用于四川地区。会子是用楮木皮造的纸印制的也称楮币或只称楮。宋孝宗即位之初的隆兴元年(1163)即下诏将会子加盖“隆兴尚书户部官印会子之印”以表明是由朝廷户部行的纸币增加其权威性以促进其流通。宋孝宗对会子十分关心。“楮(会子)未至于滞(指民众不信任而难于流通)也而已虑其滞隆兴元年广行堆垛本钱(即纸币行的准备基金)以给之;楮未至于轻(指贬值)也而已虑其轻淳熙二年多出金银以收之;楮未至多(指行量过多)也而已虑其多淳熙三年更不增见(现)在之数。故赵雄谓圣虑深远不复增印民间艰得自然贵重而楮币通矣。”1即是对宋孝宗纸币政策的评价。由于政策恰当保持了纸币币值的稳定与流通不仅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展也是宋孝宗时社会经济繁荣兴盛的反映。
宋孝宗一改北宋后期与南宋初期树一派打一派的学术政策他对主流学派王安石新学及新兴起来的程朱理学采取兼容并蓄、共同展。宋孝宗虽也对新学有一些微辞但对理学派攻击新学推崇理学却并不支持如乾道四年太学录魏掞之攻击“王安石父子以邪说惑主听游人心驯致祸乱”“请废王安石父子从祀追爵程颐列于祀典”不仅不予理会还将他出为台州州学教授2。而沉寂了三十多年的苏氏蜀学在宋孝宗即位后重新兴起。宋孝宗为苏轼文集作序赞扬并追谥苏轼“文忠”、苏辙“文定”追赠苏轼太师对苏氏蜀学的展起到推动作用。正是宋孝宗倡导的百家争鸣、共同展的学术环境才使得58岁的朱熹在淳熙十四年(1187)也不得不说:“若诸子之学同出于圣人各有所长而不能无所短”1。在随后举出的诸子中不仅有理学派代表人物也有新学派的王安石和王雱以及蜀学派的苏轼。由于有这样的社会环境才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文人学者正如南宋末年著名学者黄震所称许的孝宗乾(道)淳(熙)时“正国家2《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6。
3《宋史》卷173《食货志》上一。
4《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4。
1《宋史》卷181《食货志·会子》《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46。
2《宋史》卷459《魏掞之传》《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47。
1《朱文公文集》卷69《学校贡举私议》。
一昌明之会诸儒彬彬辈出”2。其时不仅有著名的思想家朱熹、6九渊、陈亮、叶适;还有著名的文学家如6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袤著名词人辛弃疾等他们都活跃在宋孝宗时期。
锐意恢复壮志未酬“隆兴和议”虽是宋金所有和议中屈辱最轻的和议但毕竟不是平等的和议在南宋皇帝接受金朝国书时要求平等的礼仪被金朝拒绝后宋孝宗决心通过武力以雪国耻。
主张抗金的大臣张浚已于和议前去世宋孝宗转而依靠指挥采石之战的虞允文。虞允文于乾道五年(1169)升任右相兼枢密使乾道八年升任左丞相(新官制)。宋孝宗决定采取分别从江淮、四川东西两路攻金的策略因而任命虞允文为四川宣抚使。此前一年宋孝宗还将三衙之一的侍卫马军司移屯建康以建康作为宋军东路的前进基地。但是虞允文到四川后却迟迟不能确定出兵的日期而且不久即于淳熙元年(1174)病死使得宋孝宗与虞允文相约东西两路攻金的战略落空。此后宋孝宗虽然也整军练武积极作好攻金的准备又几次以接受金朝国书仪式不平等而难企图以之激化矛盾引军事对抗但他既受制于太上皇高宗又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每次都以太上皇有旨而姑听仍旧。“寿皇圣帝(孝宗)之志未尝一日而忘中原也是以二十八年之间练军实、除戎器、选将帅、厉士卒所以为武备者无所不讲”1。金世宗也“每戒群臣积钱谷谨武备必曰:‘吾恐宋人之和终不可恃’盖亦忌帝(宋孝宗)之将有为也”。但始终制约宋孝宗的太上皇宋高宗直到淳熙十四年(1187)才以81岁的高龄去世宋孝宗已是年过6o的花甲老人。
淳熙十六年(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正月金世宗去世皇太孙完颜璟(金章宗)即位。宋孝宗面临着此前向金世宗称侄现在又要向其孙金章宗称侄的局面否则就可能生对抗。而宋孝宗也已失去早年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决心将此局面留给“英武类己”的皇太子赵惇。同年二月即禅位为太上皇赵惇即位是为宋光宗。宋孝宗于绍熙五年(1194)逝世享年68岁。宋孝宗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2。宋孝宗是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第二节虞允文采石之战虞允文(111o—1174)字彬甫隆州仁寿(今属四川)人。父虞祺北宋末政和年间进士仕至潼川府路转运判官。虞允文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1历任通判、知州等四川地方官。绍兴二十八年改任秘书丞2《慈溪黄氏日抄分类》卷68《读水心集》。
1《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29。
2《宋史》卷35《孝宗纪赞》。
1杨万里《诚斋集》卷12o《虞公(允文)神道碑》;《宋史》卷383《虞允文传》作绍兴二十三年误。开始到朝廷任职。不久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历吏部员外郎、兼右司员外郎。绍兴三十年以守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借工部尚书衔任贺金正旦使回朝后任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金军渡淮南犯南宋都临安一片慌乱许多官员把家属送出京城以便随时逃跑。在宰相陈康伯坚持抗战下起用已病的老将刘锜担负起江淮前线的全面抗金重任。但淮西主帅王权刚进抵庐州(今安徽合肥)一听到金军渡淮随即望风逃窜金军如入无人之境直抵长江北岸。宋高宗为应付危急局势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为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虞允文任参谋军事洪迈与冯方任参议军事临江督战。十月末叶义问、虞允文等到达镇江金帝完颜亮已到达长江北岸的西采石、杨林渡(今安徽和县东南)多日。十一月初叶义问、虞允文到建康府王权的部下已退到长江南岸的东采石王权也已被罢建康府御前诸军都统制职改调李显忠接任但还未到任。叶义问派虞允文到东采石犒师并前往芜湖催促李显忠赶快前来上任。但当虞允文到达东采石时见逃到江南的王权部下将士群龙无三五成群地散坐路边骑兵已没有了马匹士气十分低落。遥望长江北岸金营遍野“金主(完颜)亮登高台张黄盖被(服)金甲据胡床而坐(宋)诸将已为遁计”1。身任参谋军事的文官虞允文立即召集原王权部下的将官告以只能死里求生奋起抗敌遂即整顿队伍并于长江南岸山间布阵但水军虽有战船却不敢出击虞允文立即命令当涂民兵登船共准备同抗击金兵。金帝完颜亮亲自指挥金军渡江“一瞬间七十余舟已达南岸其登岸者与官军战”将官时俊在虞允文的激励下“手挥双长刀出阵奋击士皆殊死战无不一当百俘斩略尽”金军败退登船北逃又被南宋民船攻击纷纷落水共杀死金兵4ooo多俘5oo多2。次日虞允文又派盛新率船队出击北岸的杨林渡口大败金水军并烧毁金军渡江用的船只完颜亮渡江南侵计划破灭遂移师扬州企图改由此渡江南犯。“采石之战”是南宋唯一的一次击败金军渡江的战役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当新任建康都统制李显忠率部赶到东采石时采石之战已经结束虞允文随即率李显忠的部将李棒所统1.6万人及战船1oo艘前往镇江与刘锜会兵抗金由于镇江宋军严阵以待完颜亮又下诏强迫金军限期渡江金军将士鉴于采石渡江战败的教训遂杀完颜亮后还军归附新即位的金世宗。经营川陕绍兴三十二年(1162)二月虞允文升任兵部尚书、川陕宣抚使在前往四川的途中先后与京西制置使吴珙、荆南都统制李道会见于襄阳、四川宣抚使吴璘会见于河池商讨攻金战略。他提出“以大军出关辅因长安之粮以取河南因河南之粮而会诸军以取汴则兵力全而饷道省至如两河可传檄而定”的战略1上奏高宗又申报于皇子、建王赵玮(孝宗)。吴璘遂出兵陕西收复西北三路的十六州大片地区。六月孝宗即位副相史浩1《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4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丙子。
2《虞公(允文)神道碑》。
1《虞公(允文)神道碑》。
主张退守四川虞允文前后凡上十五疏力争不可弃陕西新复失地但未被采纳。九月虞允文因反对退兵而被罢为夔州知州。此时虞允文还上奏:“论德顺守战之利不可轻弃”。“若朝廷必欲弃新复之地臣决不敢卖国为苟容之计”。而对于罢宣抚使职后“尚付以夔之方面感极涕零”2。但力主放弃新收复西北三路地区的副相史浩已于隆兴元年(1163)正月升任右相兼枢密使随即亲自代撰诏书给吴璘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已经患病的吴璘知道朝廷的意图“已弃德顺道为金人所邀将士死者数万计”3。由于决策者的错误当年四月孝宗动北伐战争时东线虽取得胜利但川陕有利的态势已经尽失吴璘军因受到重大损失不但不能共同出兵北伐甚至失去了在西线牵制金军的作用。当虞允文随后朝见宋孝宗时再次上奏论及当前形势并指陈放弃西北三路十六州地区的利害关系宋孝宗才知道被右相史浩的弃地策略所误史浩随即于五月中旬被罢相降任地方官。五月下旬“符离之战”宋军溃退。六月虞允文自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知州再任兵部尚书并兼湖北、京西宣谕使;七月改制置使负责江汉防务。隆兴二年左相汤思退以放弃宋军攻占的唐(今河南唐河)、邓(今属河南)、海(今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泗(今盱眙西北)四州地以求和虞允文虽极力反对弃地议和但四州地终于被放弃。虞允文改任平江知府。同年十月金为迫宋再放弃攻占的商州、秦州等地再次渡淮南下十一月左相汤思退因而被罢相不久死于贬途中。主战的虞允文升任同签书枢密院事再升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但和议已定。乾道元年(1165)二月左相陈康伯罢相后宰相空缺只有参知政事钱端礼主政。同年三月虞允文又升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成为两副相之一。参钱端礼一心想升宰相他因接受李宏所送玉带为吏部侍郎章服所弹劾并诬称玉带经虞允文转送事虽辨明章服亦被罢官谪居汀州(今福建长汀)但虞允文仍罢官授宫观回四川家乡闲居1。
乾道三年二月虞允文被重新启用任知枢密院事。五月四川宣抚使吴璘死;六月以虞允文任知枢密院事兼四川宣抚使接替吴璘镇守西疆。虞允文到任后召集川蜀四路的转运使“会计财赋所入对立兵额”2整训军队强者任战守次者备辎重裁减老弱者达1.7万多人岁省军费9oo万核实民兵得2.3万多人并以官田安置归附南宋的金朝人(归正人)2万人修缮营垒、兵器选拔将校;又奏除历年州县所欠税赋343万贯禁止提前征收两税、盐税、酒税核减两税中的虚额。适遇邛(今四川邛崃)、蜀(今崇庆)等十四州生饥荒虞允文又免除当年租税并开仓赈灾数十万民众赖以渡荒四川军政面目一新。
乾道五年(1169)虞允文被召回升任枢密使。八月又升为右相兼枢密使举用胡铨、周必大、赵汝愚、晁公武、李焘、吕祖谦、辛弃疾等名士。乾道七年十月金使乌林答天锡来贺会庆节(孝宗生日)节前一天金使上朝。“固请上(孝宗)降榻问金主起居”遭到孝宗的拒绝但金使“天锡跪不起侍臣错愕失措”。虞允文请孝宗退朝回宫并对金使说:“‘大2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336。
3《宋史》卷383《虞允文传》《宋史》卷33《孝宗纪》一。
1《虞公(允文)神道碑》记载不确此系参据《宋史·虞允文传、孝宗纪、宰辅表》撰写。2《宋史》卷34《孝宗纪》二。
驾既兴难再御殿使人来旦随班上寿’金使惭而退”。会庆节这天金使只好随班入见。虞允文只是协助宋孝宗阻止了这一次不平等的礼仪。宋、金地位不平等使宋孝宗一直不能忘怀决心通过武力来达到地位平等并进而收复中原。同年虞允文以侍卫马军司的牧地原在都临安郊区“地狭不利刍牧请令就牧镇江缓急用骑过江便”先移牧地于镇江;又将侍卫马军司移于建康积极为北伐作准备。乾道八年二月更改宰相官称虞允文进为任左丞相仍兼任枢密使后在用人问题上与宋孝宗意见相左因而求辞相。但宋孝宗在抗金问题上仍想依虞允文曾对他说:“丙午(靖康元年1126)之耻当与丞相共雪之。”1九月虞允文罢相以少保、武安军节度使任四川宣抚使封雍国公。宋孝宗希望虞允文按照绍兴三十二年提出的进军陕西挥师东入河南的计划宋孝宗则督师北上预定某日会师河南。虞允文则吸收当年任川陕宣抚使时被迫从已攻占西北三路十四州退兵的教训提出:“异时戒内外不相应。”孝宗回答说:“若西师出而朕迟回即朕负卿;若朕已动而卿迟回即卿负朕。”1宋孝宗亲自到正殿赐酒赋诗送行并让虞允文在殿门乘马持节度使仪仗出京城的特殊礼遇。虞允文虽已年过花甲但仍怀着光复中原的信念立即上道于乾道九年初抵川设幕府于汉中。先适当增加军人的俸禄使能养家以提将士的士气;养马户免其赋役以增加养马数量;又听取大将秦琪的意见改变兵力分散的状况以使军势尾相应。选拔将校赏罚分明积极备战。宋孝宗则以急不可待的心情期望早日动对金战争。乾道九年九、十月间两次向金提出受书礼仪平等的要求都被拒绝。宋孝宗即以密诏催促虞允文兵虞允文由于军需未备并向宋孝宗提出:“机不可为但令机至勿失耳。植根本国富强待时而动可也安敢趣师期为乱阶乎。”引起宋孝宗的不满虞允文也知道宋孝宗的心情为了不负厚望更加积极备战日夜奔忙“戴星乘马冰满鬓髯”而不顾终于因此得病2于淳熙元年(1174)二月辞世享年65岁赠太傅赐谥忠肃。
1《宋史》卷383《虞允文传》《虞公(允文)神道碑》《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5o。1《宋史》卷383《虞允文传》。
2《虞公(允文)神道碑》。
第五十三章朱熹6九渊吕祖谦第一节朱熹朱熹(113o—12oo)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年号晦翁、云谷老人、遁翁、沧州病叟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因长期寄居福建朱熹的学术被称为“闽学”;又因他于建阳建考亭精舍讲学所以也称为考亭之学。
父朱松(1o97—1143)字乔年号韦斋。政和八年(1118)同上舍出身授建州政和县尉。后调尤溪尉监泉州石井镇。绍兴四年(1134)除秘书省正字。历官著作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司勋、吏部郎等。朱松为人刚直因反对和议忤秦桧被排挤出知饶州未上任。绍兴十三年(1143)病死于建瓯。时朱熹年仅14岁。朱松早年从学于理学大师杨龟山(时)的弟子罗豫章(从彦)其学术与操行对朱熹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从师事三先生到从学李延平宋高宗建炎四年(113o)朱熹出生在南剑州尤溪县在社会动荡不安中渡过他的青少年时代。14岁以前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早年读《四书》是很辛苦的。但他在读书中找到兴味说读书要有一种沉潜的功夫要专一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得真味。少年的朱熹在读儒家经籍中立下成“圣人”之志说:“某十数岁时读《孟子》言‘圣人与我同类者’喜不可言!以为圣人亦易做。”1后来他在训门人中要他的弟子为学须立志涵养气质就事上、在日用间理会出道理。这也是他早年读书的经验和体会。
朱熹1o岁前所受的是启蒙教育11岁“受学于家庭”2从父亲朱松学。这一年朱松罢官来建阳寓居也有了空闲教育自己的儿子。朱松师从罗从彦罗从彦为杨时的学生。杨时受学于理学创立者程颐。朱松早年拜见程颐学《周易程氏传》。朱熹自幼在这样的家学的氛围中成长起来受到理学的熏陶。《朱子行状》说:自韦斋先生得中原文献之传闻河洛之学推明圣贤遗意日诵《大学》、《中庸》以用力于致知诚意之地。先生早岁已知其说而心好之。
朱熹14岁父亲辞世。受父命从学于胡宪(字原仲籍溪先生)、刘子翚(字彦冲屏山先生)及刘勉之(字致中白水先生)。三先生都与理学有着不同的渊源关系;但三先生所传又都夹杂着释老之学。二刘过世后朱熹独事胡籍溪。另外有几个僧人如道谦等对朱熹的影响也相当大。在李侗(延平先生)前朱熹所学相当博杂出入佛老。他自己说:“某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1朱子青少年时所学博杂不仅要看到其负面的作用也应看到理学的完备需要一个广阔的知识基础。融会释老儒是理学展的需要。
朱熹18岁建州乡贡高中。次年礼部试赐同进士出身。22岁入1《朱子语类》卷1o4《自论为学工夫》。
2王懋竑:《朱子年谱》卷之1上。
1《朱子语类》卷1o4。
都铨试授迪功郎、泉州同安主簿。绍兴二十三年(1153)赴同安任途中拜见李侗。李侗强调“默坐澄心体认天理”。但初次相见李侗强调儒佛区别的观点没有被朱熹接受。绍兴二十六年秩满。二十八年差监潭州南岳庙。
绍兴二十八年正月朱熹徒步走了一百多里再次见李侗。绍兴三十年冬朱熹又一次见李侗。绍兴三十二年迎谒李侗于建安。数见李侗经过指点与自己的探索朱熹终于体会出李侗思想的意义从而完成“逃禅归儒”的转变。朱熹说:“某少时未有知亦曾学禅只李先生极言其不是。后来考究却是这边味长。这边长得一寸那边便缩了一寸。”2李侗称赞朱熹“进学甚力乐善畏义吾党鲜有”3。朱熹因李侗而得二程理学的正传而二程理学也因朱熹的展而臻于完备。
朱熹中举后在同安任内主县学开始了讲学活动。
集理学之大成从朱熹一生的学术生涯上看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一、从隆兴元年(1163)到淳熙四年(1177)即34岁到48岁是朱熹学术体系初步形成时期。他一方面继续辟佛一方面系统编辑理学家的言论、文字把理学精神糅进儒家的经籍基本完成《四书》的纂修。
宋孝宗即位诏求直言朱熹即上封事要求熟讲帝王之学早定修攘之计。隆兴元年(1163)复召入对奏事垂拱殿除武学博士。此前在绍兴二十九年(1159)朱熹编《上蔡语录》。隆兴元年编成《延平答问》写出《论语要义》编《论语训蒙口义》。乾道八年(1172)作《语孟精义》;再刻时改名《语孟要义》;后又改为《语孟集义》。隆兴二年(1164)有《困学恐闻编》。
孝宗乾道元年(1165)朱熹请祠差监南岳庙。乾道年间编写的有《程氏遗书》、《程氏外书》;《太极图说解》、《通书解》及《西铭解义》等。乾道八年编成《资治通鉴纲目》59卷。这是朱熹要使史学“会归理之纯粹”的工程。朱熹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僭称王而不正名。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又凡事之尾详略一用平文书写虽有目录亦难寻检。”1他认为司马光所撰《资治通鉴》存在两个方面的缺憾一是没有以天理的教条对历史进行褒贬评论。二是编排形式上由于眉目不清而难以检寻。他以纲目体改编《资治通鉴》使“岁周于上而天道明矣统正于下而人道定矣大纲概举而监戒昭矣众目毕张而几微著矣。是则凡为致知格物之学者亦将然有感于斯”。同年又完成《八朝名臣言行录》的编纂。
乾道九年(1173)编写成《伊洛渊源录》一书。这是一部学术史著作。淳熙二年(1175)朱熹与吕祖谦共同编《近思录》。淳熙四年(1177)
完成的作品有《论语集注》、《孟子集注》、《论语或问》、《孟子或问》;又序定《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这是朱熹理学体系初步建立的标志。2《朱子语类》卷1o4。
3《李延平集》卷1。
1《朱文公文集》卷22《贴黄》。
朱熹同吕祖谦以及湖湘学派的张栻及6九渊商榷、辩论;特别是淳熙二年(1175)鹅湖之会朱熹与6九渊辩论对促进朱子理学体系的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淳熙五年(1178)至绍熙五年(1194)朱熹49岁至65岁为进一步展时期。朱熹的主要活动是通过讲学和同其他学派的辩论扩大朱学学派的势力与学术影响。另一个方面是继续使学术的各个方面理学化。对“四书”及其他儒家经籍以理学的教条重新解说构建出理学的体系。
朱熹一向重视教育和亲自讲学。早在同安任上他主县学“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1。乾道六年丁母忧期间于建阳建寒泉精舍有蔡元定等执弟子礼来从学。淳熙五年(1178)除知南康军。次年于任上复建白鹿洞书院亲自为诸生讲《中庸章句章或问》拟定《白鹿洞书院学规》。
淳熙八年(1181)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后由于浙东生饥荒改为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于任上“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厘革弊政颇有成效。因弹劾有劣迹的唐仲友由此得罪辅臣王淮。朱熹请祠。淳熙十年主管台州崇道观于武夷五曲建武夷精舍。武夷讲学时期是朱学展至关重要的时期。福建、浙江、江西及皖南等地士子纷纷前来就学。朱学得以大规模地传播。
朱熹一生的学术活动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即同其他学派争辩他确实想通过辩论以排斥其他学派。在武夷精舍讲“正心诚意”时赋诗明志:“明年定对白虎殿更诵《大学》《中庸》篇。”1他期望在一代人君的支持下使朱学成为钦定的一统学术但在他生前却没有这样的好运。
吕祖谦去世后各个学派也展开更为激烈的争辩形成“议论蜂起”的局面。朱熹也全面开展对其他学派的斗争。湖湘学派主帅张栻倒向朱学乱了自家阵营。吕学一部分门人投入到朱熹门下。6学还是一大宗但6子寿向朱熹表示悔意。所以朱熹接着把论辩的矛头主要对着“浙学”。
吕祖谦病逝于婺州朱熹对交游甚密老友的学术责难并没有减轻进而对吕祖谦之弟吕祖俭大张挞伐说:“伯恭无恙时爱说史学身为后生辈糊涂说出一般恶口家议论贱王尊霸谋利计功更不可听。”“婺州自伯恭死后百怪都出。”说金华派“全然不是孔孟规模却做管、商见识”2。骂永嘉学派“卑污”永嘉学者“它自知定学做孔子不得了才见个小家活子便悦而趋之。譬如泰山之高它不敢登;见个小土堆子便上去只是小”3。朱熹与永康派陈亮展开了王霸义利之争。早在淳熙九年陈亮访朱熹朱熹就批评了陈亮。从淳熙十一年(甲辰年)到十三年(丙午年)双方书函往返关于王霸义利问题展开大争论表达对道德功利的看法反映出各自的历史观点。这在学术史上是一件大事。
朱熹知道自己的批评过分“刻画太精”但在学理的是非上是不会放过的“若孟子之辟杨墨也只得恁地辟”。于诸家中对陈亮的学说攻击尤力但效果不大朱熹说:“陈同父学已行到江西浙人信向已多。家1《宋史》卷429《朱熹传》。
1《朱文公文集》卷4《读通鉴纪事本末》。
2《朱文公文集》卷35《答刘子澄》。
3《朱子语类》卷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