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分两头。(以下引用文章均为正史)

    太平军方面:

    1853年(咸丰三年)1月2日,太平军将士从武汉出发,以战船万艘乘以水师顺流而下,攻克武昌后,逼得湖北巡抚常大淳举家自尽。太平军连续攻下武汉三镇,直接威胁苏皖豫蜀。1月至3月之间,太平军接连攻下武汉﹑安庆﹑南京、安徽﹑河南。在经过安徽省、河南省时,皖北捻军纷纷响应,到处可见揭竿而起的队伍。捻军自此与太平军有着交集,进入混合抗清的互助模式。这使得清廷大为惊慌。于是皇帝下令将钦差大臣湖广总督徐文缙革职查办,以向荣为钦差大臣,管理两湖军务。又设立了两个钦差大臣:一个是河南巡抚琦善,率军防护信阳、新野、一个是两江总督陆建瀛,率领将士把守江皖。

    由于沿江清延的军队较少,钦差大臣向荣尾随在太平军后边,不敢与之厮杀。太平军在文济老鼠峡下巢湖一战中,杀了清寿春镇总兵恩长,消灭清军约三千余人。两江总督陆建瀛闻之后,逃回南京。太平军又接连攻下九江、安庆、芜湖,于1月29日打到南京城下。将陆军将士驻扎在雨花台,水师将士驻扎于水西门外。此时南京城内尚有五千余八旗兵驻防,又有乡勇团练一万余人。然而这些都是久未参战或是从未参战的纨绔子弟,听闻太平军打来了,便都脚底抹油走为上计了。而皮时,一边准备攻城,一边宣扬教法,鼓动广大群众。后于2月10日攻破南京北城仪凤门,两江总督陆建瀛死于战乱。次日分别从南城聚宝门及水西门、旱西门入城,,斩杀江宁将军祥厚、副都统霍隆武等人。自此,南京城被太平军占领。

    南京城破之时,太平军将士进行了惨绝人道的大屠杀政策。无论男女老幼,满汉僧尼。只要军士们乐意,随手就是一刀。当然,也有虐杀成性者,过于血腥,这里不在表述。

    咸丰三年(1853)2月20日,太平军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据史书说,此时太平军的领导人洪秀全和杨秀清之间发生了大的分歧。洪秀全认为应该分兵镇守江南,主力军进取中原,以河南为中心,直取北京。而东王杨秀清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应该在南京定都,从此设下基业,天下指日可定。并以“天父下凡附身”,杖责天王洪秀全。迫使洪秀全定都南京。于是,太平天国“奉天体天之意”,将南京改名“天京”,并发布《建天京于金陵论》,正式建都于此。自此,洪秀全和杨秀清结下了重大的矛盾,为以后诛杀杨秀清埋下了伏笔。

    1853年3月20日,英国香港总督兼出使中国全权代表文翰访问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对太平天国采取中立的态度,也就是太平天国与清延谁也不帮,谁也不打。后来,英、法、美先后宣布“中立”。只因他们看到太平军强大的实力,不敢冒然公开帮助清延,决定暂时采取观望的态度。

    1853年3月4月间,清延派钦差大臣向荣在金陵城外孝陵卫建“江南大营”。清钦差大臣琦善在扬州城外建“江北大营”。命两湖总督官文为钦差大臣,与前任湖北巡抚胡林翼,肃清楚北上游。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为钦差大臣,东征江皖。

    太平天囯定都天京后,为夺取皖、赣,进图湘、鄂,控制安庆、九江等军事要地。于1853年4月1日,由林凤祥、李开芳率太平军精兵两万,从扬州出发北伐。随后,吉文元、朱锡琨分别自浦口、六合相继统军北上。一路上历经艰险,突破清军围堵,攻克仪征、浦口、滁州、凤阳、怀远、蒙城、毫州等地。5月6日大败清延河南巡抚陆应谷,于10日占领归德(商丘)。后攻打开封不下,于汜水、巩县一带乘船渡过黄河。7月28日,自济源入山西、攻垣曲、绛县、曲沃、平阳、洪洞,经屯留,占潞城、黎城,后又折回河南,自涉县、武安入直隶,击败清钦差大臣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所万余人,乘胜占沙河。8月21日,进兵距保定六十里的张登店。清廷大怖,京城戒严,咸丰帝准备逃往热河,三万多户官民逃出北京。但北伐军并未北上,而是东进攻下献县、交河、沧州,前锋直达杨柳青,进攻天津卫。由于天津卫布防严密,又快到冬天,太平军畏寒,攻打天津受阻,便屯兵静海、独流等处,准备过冬后再攻打。这时,僧格林沁、胜保等人屯兵于杨村一带,与太平军形成对峙局面。1854年1月,北伐军在缺粮少衣,与后方援军联系不上的情况下,主动放弃了静海、独流,开始向南撤兵,希望与援军会合,但这一计划始终未能实现。

    北伐军清军方面:1853年11月,太平军为援救扬州守军,与清兵大战于扬州西南十五里之三汊河。先是2月,太平军占领扬州。4月,林凤祥、李开芳等率军自扬州出师北伐,留曾立昌、陈仕保等镇守该城。清钦差大臣琦善等设江北大营围困扬州。6月,太平军自瓜洲赴援,攻取三汊河失利。9月,太平军于虹桥战胜清参将冯景尼,进驻三汊河。11月初,太平军以扬州被困甚急,粮道断绝,复派赖汉英、石镇仑率部救援。先从仪征进袭未成,遂改由三汊河沿运河推进,步步为营,大举进攻。24日击溃清据守扬子桥的冯景尼部,复连败清参将师长鏕、知事张翊国、刑部侍郎雷以诚等,直抵扬州城下。26日夜,曾立昌、陈仕保等率城内太平军及当地百姓安全撤出,南退至瓜洲。

    林凤祥、杨开芳率太平军北伐进攻河南之时,捻军趁机而起,攻破归德、睢县一带,进逼省城开封。张之万(太子太保张之洞堂兄)奏请直隶、山东、陕西、安徽四省军队到河南镇压,并请派大员督办地方团练,并亲自捐献军饷,致太平军北伐受阻。

    1853年4月12日,胡以晃、赖汉英、曾天养、林启容等人杨秀清之命,统领战船千余只沿江西上,准备西征。18日,西征军占领安徽西梁山、裕溪口、雍家镇。5月初1日占池州,4日攻下安庆。赖汉英、曾天养、林启容等继续西进,7日占江西彭泽,12日占湖口,16日占南康府,知府恭安、知县罗云锦投降太平军。17占吴城镇,18日围攻南昌。清江西巡抚张芾、湖北按察使江忠源等顽强抵抗,赖汉英于是决定先攻占附近的州县,断其救济,再全力攻城。于是丰城、瑞州、饶州、乐平、景德镇、浮梁、都昌等地先后被攻克。5月27日,石祥祯(石达开哥哥)、韦俊等率军进援江西。6月10日占领长江北岸重镇安庆,赖汉英率万余将士继续西进。6月18日,曾国藩亦统领知州朱荪诒率湘勇1200人自长沙援江西、训导罗泽南,编修郭嵩焘等率军数千救援。7月24日,西征军攻湘军罗泽南、朱荪诒、郭嵩焘等于南昌附近。后来杨秀清以西征军攻南昌三月不下,命令大军撤围北上,8月27日占领九江,败清兵于田家镇。后来西征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石祥祯、韦俊率领,沿江西上攻入湖北、一路由胡以晃、曾天养率领,自安庆经略皖北。赖汉英以攻南昌不力,革职调回天京。9月,太平军西征部队在湖北田家镇半壁山大破清军。8月底,太平军石祥祯、韦志俊等率部自江西九江进占湖北武穴镇,并进攻田家镇。清署湖北按察使唐树义、前武昌府同知劳光泰、总兵杨昌泗等督兵死守。太平军遂改变作战计划,准备先以水旱两路大军夺取长江南岸的半壁山,进而控制江面及北岸的田家镇。适值清湖北按察使江忠源率部增援田家镇,使清军兵力增加到近万人。9月13日,太平军数万人马水陆并进,向清军阵地发动猛攻。江忠源先赴水营督战,令开炮迎击。寻水营兵溃,战船几为太平军所获,急登岸率陆师顽抗,又告失利,只得败走广济。唐树义、劳光泰、杨昌泗等皆败逃,清军全军覆没。太平军遂占领田家镇,并长驱入鄂。12月,占领庐州、汉阳、汉口、武昌。以后兵分两路,南路军接连攻下岳州、湘阴,进到湘潭,遭遇湘军后连连失利。石达开率军驰援,取得湖口大捷,才扭转战局,并乘势反攻,接连攻下8府40县,把曾国藩困于南昌,直到石达开奉命回救天京,西征才告结束。太平军西征历经挫折,取得了重大的战果。

    西征军清军方面:1853年7月,太平军进攻南昌,江忠源要求增援,曾国藩与骆秉章商议派罗泽南领兵三千前往,第一次与太平军对垒,湘军损失惨重。这使曾国藩更进一步认识到太平军远非一般农民起仪军可比,要战胜太平军,必须有足够的兵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因此,曾国藩与江忠源商量了练勇万人的计划,训练也更加严格,以期养成艰难百战之师。同时,曾国藩感到光有陆师不够,还必须建立一支水师。1853年秋天,编练水师的计划得到咸丰皇帝的批准,湘军规模改为编练水陆各5000人。此后,曾国藩离开长沙,前往衡州练军。

    中国其他起仪军方面:

    1853年4月,福建爆发小刀会起仪。“小刀会”作为南方民间秘密结社,创始于乾隆年度。道光二十九年(1849),归国华侨江源、陈正成等在厦门建立小刀会,后又在广州、上海、宁波等地发展组织。其归国时,购得洋小刀数百,遍赠同类,结为小刀会,其臂力超人者,用双刀,故又名双刀会。太平天国起仪后,福建海澄一带小刀会发展到二、三千人,准备起仪。后因事机不密,江源、陈正成等为清廷捕杀,会务遂由黄威(或称黄位)主持。咸丰三年四月初七日,黄威与黄德美等率领会众在海澄起仪。初十日攻克漳州,击毙清总兵曹三祝、汀漳龙道文秀等。十一日占同安、厦门、十二日占漳浦。起仪军在厦门建立政权,黄威以“汉大明统兵大元帅”名言发布文告,指斥清朝黑暗统治,号召人民进行革命,在其占领区内免除苛捐杂税,并派人赴天京与太平天国联系,未成。清廷调重兵反扑厦门,黄威等率起仪军顽强抵抗,多次击退清军及团练的进攻,终因粮尽援绝,于十月十一日退出厦门。黄威率众入闽粤海面,坚持斗争到咸丰八年;黄德美退至龙溪,为当地团练所俘,起仪失败。

    1853年4月,福建永春县霞陵人林俊领导红线会起仪。红线会为福建天地会一支,采用康熙年间铜钱式样,刮去康熙二字,中涂红色,以为会徽,会众各持一枚作为标记,故名。咸丰三年四月,永春秀才林俊(又名林万春)与童森、黄有、苏卓等领导红线会众在其家乡霞陵与黑钱会首领陈湖联合发动起仪。起仪军发展到数万人,先后攻克德化、永安、大田、沙县、龙溪、仙游、安溪等州县,与黄威领导的厦门小刀会相呼应,转战闽北山区达五年之久。林俊曾派人与太平天国取得联系,洪秀全封其为烈王(或曰顺义侯)。咸丰八年,太平军杨辅清部入福建,林俊闻讯,自顺昌县北上迎接,途经光泽仁寿桥,遭地方团练伏击,林俊战死。余部在永春一带继续坚持斗争,同治四年(1865)被左宗棠镇压。

    1853年8月,刘丽川等在上海领导小刀会起仪。上海小刀会创立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首领为刘丽川、周立春等。刘丽川,广东省香山县人,农民出身,曾做过伤科医生,道光二十五年加入天地会。道光二十九年到上海,与福建人陈阿林、江苏人周立春、潘启亮等联合兴安会馆董事李仙云、嘉应公所董事李少卿、上海商董徐渭仁等建立上海小刀会。对外称“义兴公司”,主要成员为农民、城市劳动者、失业船夫以及受外国侵略者排挤的中国行会商业资本家。咸丰三年七月十三日,嘉定农民千余人在徐耀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仪,一度占领县城。随即与上海小刀会周立春等联合,于八月初三日再次攻占嘉定。初五日,刘丽川率上海小刀会起仪响应,占领上海县城。杀死知县袁祖德,活捉苏松太道吴健彰。刘丽川在上海建立“大明国”,后改名“太平天国”,自称“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大元帅”,并上书洪秀全,表示愿意接受太平天国领导。小刀会起仪军纪律严明,又于上海全城遍贴布告,痛斥清朝及外国侵略者罪行,阐明起仪宗旨为“反清复明”,故从者甚众。不久相继占领宝山、南汇、川沙、青浦,并计划与苏州小刀会起仪军配合,夺取苏州。小刀会占领上海,使围困太平天国天京的江南大营之主要饷源江海关税收陷于停顿,且势必影响到即将到来的海运漕粮,故清廷大为惊恐,急调江南大营军队2万兵力前来镇压,八月二十日,清军攻入嘉定,周立春被捕,死于苏州。9月底,小刀会起仪军撤出周围各县,集中力量坚守上海县城。清军分水汉两路,从东、南、西三面包围上海。上海的英、法、美等侵略者,撕下中立伪装,公然支持清证府,并悍然从上海县城北面向起仪军围攻。在城北的法租界,沿护城河筑界墙进行封锁,断绝起仪军的粮食和军火接济,小刀会起仪军被全面包围,割断了与外界的联系。浴血奋战,孤立无援,弹尽粮绝。1855年2月17日,起仪军被迫弃城突围,刘丽川牺牲,起仪失败。上海小刀会起仪,坚持斗争17个月,它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国起仪,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1853年,湖南爆发朱九涛领导的天地会起仪。朱九涛本名邱昌道,湖南郴州人,天地会大首领,假托朱明后人。咸丰元年改名为朱九涛,以“广东老万山”为本堂堂名,组织群众,准备起事。咸丰三年,朱九涛与王大才、黄中环等率众数千人在郴州发动武装起仪,自称“太平王”,击败知州戚天保,击毙团总喻德拉,活动于郴州及永兴一带,以油榨墟为基地。湖南巡抚骆秉章闻报,派悍将罗泽南率湘勇前来镇压。咸丰四年,油榨墟失守,朱九涛率起仪军突围,次年在郴州周源山被戚天保捕杀,起仪失败。

    捻军方面:

    1853年4月,太平军北伐途径安徽、河南境内时,各地捻军纷纷响应,发展成为大规模起仪,以皖北为中心,遍及河南东南部、山东西北部、江苏北部、湖北北部地区。5月太平军大破永城时,捻军头领苏天福率部数千人响应,占据县城。互相配合攻打亳县,杀死无数清兵。惩办蒙受城县等贪官。太平军北伐进入黄河、淮河流域时,捻党纷起响应,协同作战,捻军5万余人转战于皖、豫、鲁、苏、鄂交界地区,歼灭清军和地主武装,形成十余支相对独立的队伍,使队伍迅速发展至十余万人。更有无数捻军战士加入太平军,使北伐部队从二万多人迅速扩充到四万多人。

    而我们的张大哥,在1853年被在皖北负责镇压捻军的兵部侍郎周天爵招安。在春天的时候,派他的儿子到雉河集,许以顶戴金钱。但张大哥并没有为了做官而出卖良心、出卖众兄弟,坚定地踏上了与太平天国联合抗清的战斗征程。在困难面前,张大哥没有气馁,带领捻军主力向淮南进发。这也得力于张大嫂杜金婵的极力反对投降。当然,在这期间张乐行大哥受清证府委任,从而攻打定远的捻子,一是为了麻痹和利用清证府,二是以此为借口清除定远打着捻军名号却专门祸害老百姓的“假捻”。

章节目录

捻军陈大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平舆县骆骆3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十四章 1853年简史-捻军陈列馆,捻军陈大喜,笔趣阁并收藏捻军陈大喜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