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兵马俑的布局来推测:2ooo多年前的长平战场赵军先面对的是秦弩兵紧接着就是秦步兵的冲击。他们是秦军真正的主力部队。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两军初次交锋赵军损失惨重。深知秦军厉害的赵军统帅廉颇立即改变策略全线撤退凭借有利地形构筑壁垒固守。秦军久攻不下又远离国土战局反而开始对秦军不利。

    《史记》中写到:秦人用反间计使赵王上当以年轻的赵括代替了老帅廉颇。赵括到达前线后立即改变部署向秦军主动进攻。而秦王也秘密换上战国时最为杰出的军事天才白起为秦军总指挥。

    当赵军大举进攻的时候白起认为战胜对手的机会已经来临。经过周密的思考和讨论一个大胆的计划诞生了。秦军主力开始在长平东南的有利地势上构筑壁垒与赵军作战的部队依照白起的命令佯装败退。

    赵括果然中计率领赵军主力离开大本营进入了秦军的口袋阵。

    在夜幕的掩护下两支背负使命的秦军悄悄地离开了营垒。一支2.5万人去断赵括的后路另外一支5ooo骑兵直奔赵军大本营。这是一个相当冒险的决定两支部队要么全军覆没要么彻底改变相持局面。

    今天这条将整个长平谷地一分为二的河流仍在流淌当年包抄赵军的秦军就穿过了这条河流。

    然而军事专家对这两支秦军部队一直心存疑惑。2.5万名奇兵属于哪一个兵种?5ooo名秦国骑兵究竟如何作战这一切都没有人确切地知道。

    2ooo多年后在秦始皇兵马俑坑考古人员现了秦军的战马。专家测量了1oo多匹陶土战马的身高惊奇地现:所有的战马高度都统一为133厘米。史书上说秦军选择战马的第一个条件是马的高度必须达到5尺8寸5尺8寸正好是今天的133厘米。秦律规定如果现马匹不堪使用或者在奔驰、羁系时不听指挥县司马、县令、丞都要处罚。已经挑选的马匹送到军中之后还要再次进行考核如果马被评为下等县司马、县令、丞同样也要受处罚。看来秦人对战马的选择十分严格。

    据史书记载秦马“探前蹶后蹄间二寻者不可胜数也”。就是说秦马奔跑时前蹄子往前一趴(探前)后蹄子往后一蹬(蹶后)前蹄子和后蹄子之间可达一丈六之远这样的马多得很数都数不清。充分说明了秦马的优良。

    秦国对骑士的挑选也相当严格要有良好体质和才智的人才能被选中秦军的骑兵在战国时期非常著名在兵马俑二号坑出土的秦国骑兵俑平均身高在1.8o米以上体型匀称神态机敏。精心的选择造就了一支无往而不利的秦军骑兵。

    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赵国是创建中国骑兵的第一个国家。但是这个仓促的结论忽略了秦人的一段历史。公元前3o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组建骑兵时要比秦国晚了3oo多年。

    3ooo年前秦人的祖先生活在今天甘肃东部的高原那里草场肥沃最适宜养马秦人就是以养马而起家。

    早期秦人与游牧部落杂居为了对抗牧人剽悍的骑士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这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骑兵部队。秦襄公利用这支骑兵吞并掉西北的广大地区把许多骑马的游牧部落纳入到秦国的管辖范围。据《韩非子-十过》载:秦穆公曾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帮助晋文公重耳返回晋国这里的畴骑即指骑兵。但是秦国的骑士在哪里呢?

    在那个仍然覆盖着黄土的大坑下面就肃立着一支完整的秦国骑兵部队。

    这就是秦国的骑士:他们身材修长、装束简洁独特的皮帽紧紧地勒在下颚上。专家现和赵国早期的骑兵相比秦军的马鞍先进了许多它的两头微翘已经有了现代马鞍的雏形。但是一个最关键的现是:秦骑兵仍然没有马镫。

    事实上最早的骑士都是骑裸背马既无马鞍也无马镫。后来原始的马鞍开始出现就是在马背上放一块坐垫而已。在兵马俑坑我们现马鞍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两边微微翘起的低桥鞍开始出现了这可以说是今天马鞍的雏形。高桥鞍的出现和完善又花费了很多年一直到唐代才基本定型在形状上已经与今天的马鞍基本相同了。

    对于骑兵而言马镫甚至比马鞍更为重要。考古证实俑坑中的战马并没有马镫秦军的骑兵是没有马镫的。由此可以断定骑兵们在上马时是按着马背跳上去的。由于没有马镫骑士的两脚悬空没有着力点无法用小腿来控制战马双手也就不能完全腾出来全力挥舞兵器作战。

    没有马镫的秦骑兵究竟如何作战呢?

    从考古挖掘看专家们在骑兵纵队中没有找到适于马背作战的长矛和战刀却找到了箭头、弩这样的远射兵器秦军骑兵竟然是用弩在马背上作战确实有些出人意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正是骑兵处在展阶段时的形象。

    可以相信在长平战场上直扑赵军大本营的5ooo骑兵还无法像后来的骑兵一样挥刀舞枪冲击敌人。他们的任务很可能是监视赵军大本营的动静袭击赵军运送粮草的后勤部队。这种以弓弩为武器的骑兵部队非常机动灵活可散可集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实现长途奔袭对敌人进行突然地远距离攻击常常以出奇制胜的方式完成统帅的战术意图。

    秦人同时也深知骑兵作战中配合协同的重要性在厚厚的黄土下面这支秦国的骑兵部队井然有序。他们四骑一组三组一列八列共1o8名组成一个纵队。骑兵的行动贵在迅但又必须保持严整的队形不然就会变成乌合之众。考古证实:秦骑兵已经具有非常严密的组织这是迄今人们所知道的中国最早的骑兵编队。

    由于有复杂的编队秦骑兵的整体攻击力要过散兵作战的北方少数民族;由于深厚的养马、训马和骑兵传统秦人的骑兵比起东方各国同样具有很多优势。在统一战争的交响乐中这支骑兵部队无疑是一支最有杀伤力的先锋部队。

    战国时代因为前所未有的度和机动能力骑兵部队在秦军中已经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攻击力量。长平之战5ooo秦骑兵最终截断了赵军的粮道为彻底包围对手挥了关键作用。

    山西省的高平县有个村庄叫三军村。2ooo多年前赵军的统帅部就设在这里。赵军被围后立即建筑工事等待救援。这时司马迁写到秦军统帅白起并不马上起总攻而是围而不打只出动轻兵反复袭击、折磨被围的赵军他准备用更加残酷的办法削弱对手的战斗意志。

    围困持续了46天在那悲惨的日日夜夜里在成群饥饿疲惫的赵军士兵中反复冲杀的秦军轻兵究竟是什么部队呢?

    在众多的陶土战士中有这样一群他们没有任何防护铠甲。在冷兵器时代枪林箭雨的战场上这种装束的战士不是连练就了一身高的格斗技术就是拥有非凡的勇气。一些军事专家认为这些战士很可能就是司马迁所谓的“轻兵”。但是其它专家有不同的看法。

    在第二个俑坑考古人员现了大量战车的残迹当探测结果全部出来的时候专家们却颇感意外。

    在秦的时代车步配合是最典型的作战方式。在庞大的战车后面总有步兵跟随进攻时车步总是一齐向前推进。车驰卒奔的作战方式曾经风行1ooo多年。

    但是这里的探测结果却完全不同在厚厚的黄土下埋着一支纯粹由64辆战车组成的部队他们的后面没有步兵跟随。

    这些战车车体窄小仍旧由四匹马拉动。可以推想由于没有步兵跟随他们完全可以跟上骑兵的度。战车上的士兵配备着戈、矛等刺杀兵器正好弥补骑兵无法近身攻击的缺憾。

    一些专家认为袭击被困赵军的轻兵应该就是这种独立战车将赵军一分为二的2.5万名士兵很可能就有这种独立战车部队。

    赵军主力在长平被围的消息传到咸阳忐忑不安的秦昭王喜出望外他立即亲自赶赴前线将15岁以上的男子悉数征召组成一支大军。这支临时拼凑的秦军从战场的两翼一直插到赵军大本营背后彻底切断了赵军的后路。

    赵军统帅赵括终于意识到形势已经极度危险他把部队分为四队拼死突围。司马迁没有提赵括是向哪个方向突围合乎逻辑的推测应该是向赵军的大本营方向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赵军必须闯过一关就是那2.5万奇兵正是他们关闭了赵括与大本营守军会合的铁门。

    可以想像在整个包围圈上这里曾经生过最为惨烈的战斗。这支“绝赵军后”的秦军部队如果没能顶住赵军的拼死突围这场战争的结局或许会被改写。此时除了士兵的勇敢没有什么比精心组织的军阵更有效了。

    在这个凝固的地下军团6ooo多个兵马俑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秦军军阵。排列在军阵最前面的是三排弩兵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前锋。在军阵的最后面也有三排弩兵至今还埋在地下他们是整个军阵的后卫。而且这三排弩兵排成横队其中有一排面朝后它的这种布置是为了防止敌人从背后的袭击。

    在军阵的右翼有两列士兵一列朝前另外一列面墙而立。在左翼也有一列士兵面目向外虎视眈眈。这样布置是提防大军的左右两侧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些面壁的士兵正是整个军团两翼的护卫队。

    它有前锋有后卫有两翼在四面围绕之下中间是一个庞大的军阵的主体。

    这是由38路纵队组成的主力部队步兵和战车相互交错浩浩荡荡气势磅礴。

    它是个囤居聚的阵势兵书上有记载当阵形没展开的时候坚若磐石一旦展开如万弧挺刃好像一把刀一下子挺开了。

    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极其经典的军阵范例它进可以攻无坚不摧;退可以守固若金汤。在这样的军阵前赵军难逃厄运。

    附近有个村庄叫白起堡传说是当年秦军统帅白起的指挥部作为最高统帅白起怎样指挥他那庞大的军阵呢?秦军投入到长平的总兵力在5o万以上即使在一个局部战斗中恐怕也有成千上万的士兵。

    古代兵书上说军队是靠擂鼓和鸣金来指挥作战的考古学家在兵马俑军阵的指挥车上果然现了指挥工具。可惜革制的鼓早已腐烂但这个青铜铎留了下来。2ooo多年前的秦军战士就是听着它的声音从战场撤回。鸣金是收兵而击鼓则是前进。各级军官根据旌旗的指示改变击鼓的节奏士兵们根据节奏行动这样在指挥官的意志下成千上万的士兵作为一个整体进退攻守互相配合。

    在长平战场战争已经进入了最为惨烈的阶段。4o万赵军被秦军死死围住四次突围均告失败断粮已经4o多天伤兵的惨叫和哭声弥漫四野活着的人把伤者杀死吃掉秦军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惊恐不安。绝望像瘟疫一样蔓延。这正是白起所期望的。

    在高平的谷地有一个围城村当年赵国的士兵很可能被秦军围困在这一带绝望中的赵括挑选了精锐的战士准备做最后一搏。

    合理的推测应该是当年亡命突围的赵军正是撞在了秦军无坚不摧的军阵前这是一架真正的战争机器。

    万弩齐赵军一个个倒下。统帅赵括就是在最后一次突围中被射死的。残余的士兵惊魂未定时青铜戈矛组成的方阵已经像一座座山一般压了过来。绝望中赵军的战斗意志最终被秦军彻底摧毁。

    2ooo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激战早已化为司马迁笔下简约的描述。

    4o万受尽折磨后向秦军投降的赵军除去24o名幼小的士卒外其余都被白起下令活埋。

    在古战场的遗址上考古学家们现了成堆的白骨。尸骨的边上还遗留着士兵们的兵器和随身携带的钱币。这是古代战争史上最为悲惨的一页。

    这场前无古人的大战震惊了山东六国。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其它诸侯国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秦统一中国的脚步。

    长平之战结束的那一年一个婴儿出生了他就是未来的秦始皇那个即将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

章节目录

小寒资料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心随梦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秦赵长平决战-郴州天气预报,小寒资料集,笔趣阁并收藏小寒资料集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