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古筝演奏的一般技巧:在古筝演奏中肩、臂、腕、指是主要运动部位本文将上述部位的肌肉在演奏中的作用以及伸、缩原理演奏姿式与演奏方法分别简述如下:

    1、肩部弹筝时的肩部运动主要由肩关节外面的三角肌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上方的斜方肌;背部的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等作用下实现初学弹筝的同学由于方法掌握不当这些肌肉容易过分紧张时间稍长即感到疲劳如果不及时把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下来就会出现背部、肩部酸痛症状。所以肩部的放松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只有肩部高度放松才能使上臂、前臂、手部处于放松状态能以较少力量获得较好的演奏效果。

    2、上臂弹奏中上臂经常需做外展、内收和屈伸等动作。上臂向外上方和内上方抬起分别叫外展和内收。上臂向前方运动叫屈臂向后方叫伸臂。这些动作都是在胸部的胸大肌、胸小肌背部的背阔肌、萎形肌、斜方肌肩部的三角肌等肌肉群协同作用下实现的。演奏时这些部位的肌肉放松、紧张程度直接影响上臂动作只有在大脑支配下才能使演奏动作舒松自然协调一致。

    在实际演奏中不要把上臂和肘抬得过高一般以上臂外展与侧胸壁成45-角左右为宜。如果上臂过于外展肘必然支起太高致使上臂始终处以紧张状态反之上臂挟得过紧也会造成上臂的紧张、影响上臂和前臂动作的灵活。

    3、肘上臂屈肌(肱二头肌和肱肌)和伸肌(肱三头肌)的起点在肩止点在前臂中间跨越肘关节。因而它们的伸缩能使肘关节产生运动。当屈肘时屈肌收缩伸肌则适当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从而保证肘关节屈曲适度移弦动作准确。如果伸肌绝对放松屈收缩程度过大那么屈肘程度则大使屈肘过预定位置;如果伸肌放松程度小那么屈肌收缩程度必不能大则屈肘程度也小使屈肘达不到预定的位置。可见弹奏动作的准确程度是由屈、伸肌群控制的只有屈伸肌群收缩、舒长适度才能达到动作准确。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长时期艰苦的练习使肌体受到充分的训练提高其动作的准确性。

    4、前臂前臂屈肌群可屈前臂使前臂旋前屈腕使手内收屈近侧指关节掌指关节屈拇指关节。前臂伸群可伸腕、使手外展、伸指、使前臂施后外展拇指伸拇指掌关节。伸拇指指间关节。因此上臂肌内群的放松与否直接影响前臂前臂肌肉群放松与否直接影响腕和手。

    5、手腕手腔的屈伸动作以腕关节为枢纽。腕关节由八块小骨组成便于上、下、左、右和旋转运动。在演奏中手腔的松驰、灵活与否直接影响手指弹奏因而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手腕不灵活必然导致前臂过多参加运动使力臂加长演奏动作加大造成动作迟缓音生硬呆板。

    一般手腕常见毛病有以下几种:

    (1)手腕过于屈曲。由于前臂屈肌群的紧张(即收缩)使手腕屈曲屈肌群紧张度越大手腕屈曲程度则越大。前臂屈肌群的过分紧张造成手腕过于屈曲从而使手指缺乏力度和弹性手指运动生困难影响弹奏。

    (2)手腕过于后伸。这种错误姿势使上臂过分抬高前臂和手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造成抬指和弹弦的困难在臂力下达指尖过程中由于腕部塌陷使臂力失去一部分。

    (3)手腕过于平板。由于手腕姿势过于平板手指必然散开因而在弹奏手中指动作加大。同时导致各指弹弦点和弹弦方向不一致影响音色和力度。

    (4)手腕向右歪扭。手腕的歪扭必然造成掌与前臂肌肉过分紧张如果长时间采用这种不正确姿势不但影响手指的弹弦方向和运指的灵活性而且腕部肌肉亦易劳损。

    (5)手腕僵死。控制手腕运动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完全处于紧张、僵持状态使手腕屈伸生困难。

    上面列举的五种常见毛病是指在一般演奏情况下和在中音区演奏位置上不应有的手形由于受筝面板弧度的限制手腕的屈曲程度应随着弹奏音区的变化而调整。在低音区手腕屈曲程度大一些而在高音区的演奏尤其是在右手弹奏旋律和“摇”奏法时;由于面板弧宽的变化和距上体过近手腕不但不能屈曲有时还要向下塌陷一些才能演奏好。

    演奏颤音技术左臂和腕部紧张是常见的毛病为了克服它要象初学者那样先学会左臂放松然且再学颤音技术。

    在演奏颤音技术时左臂始终要具有肌肉的“恒常性紧张”和“支撑性紧张”使左臂保持颤弦姿势。在手指下压琴弦时手臂又具有“功能性紧张”。手腕桡侧屈腕肌和尺侧屈腕肌同时收缩使手腕坚强有力。臂、手成一整体指关节立住不要塌陷。利用整个手臂的重量下压筝弦使弦音升高。然后控制前臂提起的肌肉群及时把前臂手提起同时腕和手部肌肉放松使弦音复原。在手臂放松后上臂和前臂仍保持“支撑性紧张”和“恒常性紧张”从而实现一次颤弦动作。按照这一方面在一定的度中连续动作若干次即形成颤弦技法。

    6、手指控制手指运动的肌肉在弹弦的瞬间屈肌要迅收缩伸肌要迅放松、完成弹奏动作后屈和伸肌同时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紧张度(恒常性紧张)以备下一个演奏动作的进行。手部肌内在整个演奏中一直处于这种张与弛的无限反复状态。

    弹弦时应以掌指关节带动手指关节运动为主的运指方法。指尖动作要灵活主动。各指的弹弦点应基本保持在与前梁相平行的一条线上。手型始终成漫圆型。各指指关节和掌指关节不要塌陷否则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达指尖没有进行弹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不要翘起来有人不自觉的把小指翅起这是小指肌肉紧张所致即不美观又影响其它各指的放松和用力。弹奏时要训练指尖弹奏瞬间的爆力如果爆力大出音才能坚实响亮。在弹奏抒情慢乐曲时虽然手指动作相对减慢也要注意手指触弦瞬间的爆力。后者与前者对比只是爆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轻飘飘的去抹弦否则会使声音轻弱无力不能给人以清心透明之感。弹筝运指技巧的关键在于手指动作的准确与度。筝的音是靠手指弹弦而出手指的弹弦动作极度准确是靠日积月累、艰苦的训练而获得。如果能把乐曲中最困难的技巧用正确演奏方法反复训练几十次乃至几百次使有关肌肉得到充分训练那么将必然精通这一技巧达到极度准确的程度。

    二、关于古筝独奏曲的欣赏:民族器乐曲是浩瀚如烟海灿烂若繁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古曲《古江花月夜》是一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1]本文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对欣赏方法作如下解说:

    (一)乐曲源流:春江花月夜是一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筲鼓》见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吴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至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国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中更名为《浔阳琵琶》这时乐曲已展为十段由李芳国分段标以夕阳筲鼓、花蕊布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干寻、筲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词藻华丽的小标题。以后又有人将曲名改为《浔阳月夜》、《浔阳曲》。

    乐曲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诗意:“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相联系而成曲的。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相似。但乐曲情趣已脱“枫叶芦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强调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2]

    (二)意诗意趣:《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较为典雅、轻快、细腻、流畅并具有绵延起伏和级进等特点。

    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变奏曲。这种曲式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基础其它各乐段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加以变化丰富了音乐表现力推进了音乐展。这种手法善于细腻深刻地从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乐曲主题内容塑造音乐形象。乐曲通过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贴切地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下面就曲中的几段音乐做简要的介绍:

    引子部分乐曲第一段江楼钟鼓是引子及主题显示部分由清脆嘹亮的古筝滚指连重奏法起奏开始形象的模拟鼓声由慢渐快。接着引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抒情、优美、婉转如歌。句尾的大鼓滚奏音形描绘出夕阳西下泛舟江上游船筲鼓齐鸣的动人情景。紧接着音乐进入主题做“接头合尾”式的变奏即变奏部分集中在每个乐段的前半部而后半部则基本相同也就是前变后同故有变化对比又有重复统一不断推进音乐几前展。

    (三)筝曲移植: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独奏曲《夕阳筲鼓》为依据先从曲调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则下集中展。在继承扬古筝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着意在音质、音色、力度度的对比变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又较好地刻划调度了古筝的托、擘、抹、挑、连重托、大小勾搭、套指、滚、拂、拨、摇、撮、及压、按、滑、吟、点、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艺术特色使诸种手法之间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为演奏者提供挥艺术才华的可塑性使乐曲增加了色彩丰富了表现力。在曲调的进行中各种技巧的施展往往在节奏上形成对比大有“你简我繁”我简你繁”和向更高一层深一层的“由简入繁繁又简简中尽是精华点”的艺术情趣展听起来“慢得情联而不绝紧得意蓄而断。”做到取意干净利落“绝无客声”(浊清)对比流畅而多变(滑、奇);节奏“急而不乱缓而不断”(疾、徐);音质“响如金石”“轻而不浮”(脆、轻)力求圆、润、甜、脆的美声弦必匹配、指必抓尖因曲求音优选弹点。运用刚柔虚实脆中之力明确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的要求着意高洁雄美。在练习过程中百练知其妙趣(觉得好听)千练习得其趣妙(理解它的用意)万练则忘其为古筝之声(化为自己情感的再现)。

    古曲《春江花月夜》气韵优雅刻画入微既有继承又有出新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于优美抒情中见豪放音乐丰满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寻味。不愧为万世流芳之本。

章节目录

小寒资料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心随梦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欣赏-寒门枭士txt下载,小寒资料集,笔趣阁并收藏小寒资料集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