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曲是作者于1985年创作的。曲名取自宋代词人辛弃疾《水龙吟》中尾句。原词写道:“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乐曲意在抒写英雄一腔抱负无从实现的失意和感慨。演奏第一部分的慢旋律时应注意音乐中的内在张力。音乐汲取河南豫剧中的一些素材并运用作曲手法进行了提炼。流畅的旋律犹如戏曲中的行腔贯穿其中多次出现的七度下行跳进则表现了英雄的失落感。在快的第二部分中旋律多处在较低的音区密集的音符、切分音和连续附点组成的飘忽不定的节奏律动不时在高音区奏出的模仿戏曲中打击乐的音响以及左手压弦出的不和谐效果形象地表现了英雄胸怀鸿鹄之志却又报国无门的焦虑和感触。
乐曲意在抒写英雄一腔抱负无从实现的失意和感慨。演奏第一部分的慢旋律时应注意音乐中的内在张力。音乐汲取河南豫剧中的一些素材并运用作曲手法进行了提炼。流畅的旋律犹如戏曲中的行腔贯穿其中多次出现的七度下行跳进则表现了英雄的失落感。在快的第二部分中旋律多处在较低的音区密集的音符、切分音和连续附点组成的飘忽不定的节奏律动不时在高音区奏出的模仿戏曲中打击乐的音响以及左手压弦出的不和谐效果形象地表现了英雄胸怀鸿鹄之志却又报国无门的焦虑和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