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劲与力的区别劲与力在未学拳术之前常无法区别其不同但已学拳术后就不可不分析清楚了。曾见学习武术数年之久的人对于劲与力仍莫明所以殊属憾事。

    应当知道力由于骨陷于肩背而不能劲由于筋能并达于四肢。力为有形劲则无形力方而劲圆力涩而劲畅力迟而劲力散而劲聚力浮而劲沉力钝而劲锐这是力与劲的不同。

    少林拳中的力有直力、横力、虚力、实力之分。直力显而横力隐虚力刚而实力柔。未学者力直而虚是真力已学者力横而实这是劲。劲之中又分创劲、功劲、崩劲、粘劲等。初学者多创劲、功劲、崩劲。创劲太直难以起落;功劲(艺劲)太死难以变化;崩劲太促难以斩接都是强劲露形而不灵。艺高者多为粘巧劲又灵又捷不见其形手到劲未中之先无劲既中之后无劲唯中肯之顷疾如闪电一便收敛气凝神毫不费力。阳劲以刚胜阴劲以柔胜如大风过处百草俱偃这是少林拳中的上乘功夫。太极拳亦然全尚巧劲而不尚拙力。

    一般而言其人呆力愈大愈厚则巧劲愈小愈促所以劲的门类繁多。例如沾粘劲、听劲、懂劲、走劲、化劲、借劲、劲、引劲、提劲、沉劲、拿劲、闭劲、开劲、合劲、拨劲、掤劲、捋劲、挤劲、按劲、采劲、挒劲、肘劲、靠劲、搓劲、撅劲、卷劲、钻劲、截劲、冷劲、断劲、寸劲、分劲、抖跳劲、抖擞劲、折叠劲、擦皮虚临劲等其中尤以沾粘劲、听劲、懂劲、化劲等数劲为太极拳中所擅长的特点。如果能将这几种劲了解清楚用之于身就可以明了太极拳的奥妙。

    虽然说太极拳至大成时仅尚意而不尚劲但初学者升阶由级入室由门必须从劲着手。因为不知用劲即不明运气之功也就不知太极拳的真意。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可见用劲实为学习太极拳的初步纲要。

    二、沾粘劲沾粘劲即不丢之劲主前进是太极拳中最需要的基本内劲由推手而来。

    初练沾粘劲时两手不知所觉犹如木棍一段时间后才由手到臂、到胸、到背以至全身皮肤逐渐生有感觉。有感觉才可沾粘才可将敌吸住为我所制。这种沾粘须由高明教师引领就如蓄电池的过电教师系有电的电机学习者为无电的蓄电池引领犹如过电功成则如电机已将电输入蓄电池中之后蓄电池亦能单独电。欲称这一过程为喂劲。就如慈母喂食小孩日久以后小孩亦知自食的方法。

    所以练习这种劲到相当程度后皮肤上有似云似雾的气如漆似胶一遇敌手即不丢离。非但两手如此周身亦如此。其艺愈高者气愈厚面积也愈大。但此气看不见仅能自我感受或使具有同样功夫者互相感觉。因此艺高者与人推手时一搭手即知对手程度其道理即在彼此沾粘圆圈面积大小。此劲是练习太极拳推手中最重要的内容必须练习。否则就不能研究其他诸劲初学者不可不注意。

    三、听劲听劲中的‘听‘是指周身皮肤感觉的听。所以在未练习听劲之前必须练习沾粘劲如果不明沾粘劲就不能听。

    有的人认为推手的纲领全在懂劲而不知道不听就不能懂(懂其劲作变化)。犹如言语如不用耳静听就不会解人意所以欲懂非听不可。太极拳的听劲亦然非先将己身呆力俗气抛弃放松腰腿静心思索而敛气凝神以听不可。因为不听就不能懂;不懂就不能走;不走就不能化;不化就不能。由此可知太极拳中的听劲甚为重要望学习者注意。

    四、懂劲能听然后能懂这虽然是一定之理但是如果听不准确也不能全懂。所以懂劲一门也很困难非由名师口授与自己切实研究不可而且经相当时期后才能全明其理。

    在太极拳推手中未懂劲之前虽然易犯顶、偏、丢、抗等病但是懂劲之后往往也有断、结、俯、仰各病这是因为后者正处在似懂非懂之间。断结无一定的标准都因视听不能准确尚未达到真正懂劲的境界。如能闪、还、撩、了、转、换、进、退行动自然随心所欲才可谓真正懂劲。真正懂劲之后即能得屈、伸、动、静之妙开、合、升、降之效。见入则开遇出则合看来则让就去即升果然能达到此地步可入神明之域。即太极拳论中所云:‘懂劲后愈练愈精。‘在未懂劲前如果先求尺、寸、分、毫这是小功不过是末技而已。所谓能尺寸于人实非懂劲。必须懂劲后神而明之自能量尺、量寸、量分、量毫能量然后能节、拿、抓、闭。到此境界又分自己懂劲于人懂劲两种。自己懂劲接及神明能反探战己身中之阴时时皆然欲谓阳得其阴。水火既济乾坤交汞性命葆真这是修道的要诀。若于人懂劲视听之际随遇变化不着思虑形相而无往不宜自得太极之妙此即技击中之要纲。上述两种是太极拳大成的标致。所以习练太极拳者非懂劲不可如莫明此道则难与之论说太极拳。

    五、走劲走劲即不顶之劲主后退由懂劲而来不懂如何能走?譬如人来势或高或低或横或直或左或右或长或短原本没有一定标准如果不懂其势如何能走?走者走避人的重力而不与之相抵。因此推手时手部一觉人有重意即变为虚。如遇偏重则偏松遇双重则偏沉之泻去其力随彼方而去不稍抵抗使人处处落空毫不得力。正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然而初学者不遇大劲不走是尚有抵抗之意并不是懂劲后真走。走劲的枢纽全在腰腿腰腿无功亦属徒然。学练者对此不可不知。

    六、化劲化劲由粘劲与走劲而成不丢不顶随感随化前进后退左顾右盼相济不离。化之要点全在我顺人背。若能达此境界则彼虽有千斤之力亦无所用。所以化劲在太极拳中极为重要。

    化劲中应略含掤劲无掤劲则不能化。化劲并非以手或肩化之而全用腰腿。若用手或肩是谓硬拨不是太极拳的化劲。如果能顺人之势或高或低或横或直快慢相合(化之太快不能引其入榫过慢仍未化去)即能沾而化之。至于直来曲化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是顺彼劲路变化方向随机应用。但往返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使人不知己之劲路直到对方势背为止是谓真化。

    化后可拿可要点是不化尽。化尽则己的沾粘劲易断而去势随之远矣。也不能化之过后过后则势背不能前进。至于化敌的劲要待敌劲将出而未全出将至而未全至之际随势而化不要太早或过迟。太早未到无有所化过迟已着化之无益。至于化圈的大小艺愈高者圈愈小反之愈大。

    有人认为太极拳全尚软化并不正确。该拳实乃有化有化之得势则亦自可化不得势何能言全由习者领悟运用。艺高者后化即前进其上身似往后化退但下步同时已前进。这是以退作进之法奥妙无穷。反之初学者多以退步为后化实不知这是逃避并非真化。上乘者外操柔软内含坚刚此坚刚非有意识的坚刚实乃练功日久后自然增长的内劲。所困难的是内含坚刚而不施于外即迎敌化人时亦以柔软应付坚刚使人坚刚尽化无存。这步功夫非常玄妙要不是沾、粘、连、随已由懂劲而达神明之域就不能轻灵玄妙收四两拨千斤之效。

    七、引劲引劲即人不动而引其动或人既动而引其入于己之路线。人仅知化劲、拿劲、劲而不知有此引劲实际上引劲处于化拿之间而较化劲更难。因为对方来势不能随己心欲所以必须引之。譬如两物行走方向不一则无法相合必须引之然后才能相合。

    至于引的方法须化到对方的劲将尽未尽时才能引之入彀。换言之引劲是欲引出对方背势中的焦点。如遇对方是艺浅者固易为之若是稍有功夫者还须用假引之法。如引高打低引直打横或故出一虚拳以引之使彼丹田气上升重心不稳在惊惶之际出其不备即可拿而之所以在之前须有拿;在拿之前须有引;在引之前须有化这是一定之理。

    上述引劲之法不专门练习几年难以掌握。因为引劲不仅手引同时也须应用身法、步法、腰法等。引之愈长之愈有势正如太极拳论中所谓:‘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但其要点终不离沾、粘二字。

    八、拿劲拿劲较引化两劲更为难学并且在太极拳中颇为重要。因为不能拿就不能能拿才可之不中都因拿之不准拿是的先锋。通常拿至敌呆顿而己之意到时即其焦点未有不中的。只是拿时须动作轻灵重则易为人知觉而变化脱去。其难点亦在这将拿未拿到之际。若拿到后敌即不能脱去所以拿之妙妙在人不知不觉之间。

    此外拿人一定要拿其关节如腕、肘、肩等处否则易被人化脱。双手拿人犹如以秤衡物重则秤锤移于外轻则移于内不要使高低轻重相等勿失其衡。拿时除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敛气凝神外己之重心尤须注意一定要尾闾中正顶悬步稳重心稳定。所谓‘拿人不过膝过膝即不拿‘正是此意。如果离人远必须自己进步调整距离否则有重心不稳之虞。拿人非手拿手拿钝而易化拿之枢纽全在腰腿。拿人非力拿力拿呆而易脱拿之主使全在意气。同时拿的步法、身法、方向亦很重要非口授不可。

    功深者拿人一搭手无论何处一索即得且能使被拿者身不自主随其所欲俗曰入榫。但艺高者往往拿而不其理在于拿到后人既知势败必损已认屈服可毋庸再施劲令人更觉难堪这亦是君子之道。拿又分有形、无形两种:有形拿拿的圆圈愈小功夫愈深圆圈愈大功夫愈浅;无形拿在二人皮肤相粘各施引拿时艺浅者的圆圈常被艺深者遮蔽。这种奥妙功夫虽由名师教授然而非本身持之以恒不会有成。

    九、劲欲击人非劲不可不知劲焉能击人?更谈不上技击。对于以太极拳养身者可不谈劲而对于欲防身者就非知劲不可。因为就太极拳而言如仅知化而不知这是只知守而不知攻。须知化中有时不能手手化净岂能安然无事?一有失败即牵连全部。进而言之即使不求胜于人至少也应不败于人所以必须一化一(即一守一攻)这样可使敌不能致全力于而同时也须顾及于化。前辈人有‘出手见红‘之语意为一出手就使敌人跌倒不令人攻而守或己守而攻免得多费时间与精神实为至理名言。否则既须注意于守又须注意于攻反使己之精神分散为人所乘。

    太极拳中的劲分为截劲、长劲、沉劲、钻劲、寸劲、分劲、冷劲、抖跳劲等其中截劲较长劲为猛钻劲较沉劲为厉分劲较寸劲为狠。其人能将人双足离地以一次腾出为佳如人双足不能离地仅是带跳带退这是次等功夫。后者的原因是气与劲不足不能摧敌根腾起。至于冷劲因引人于不知不觉中所以其势甚猛用起来固然不容易而且为艺高者所不取大概是有损于君子之道。

    何谓断劲?断劲是指在引人得势后中间内劲稍断随即以全身蓄劲直于人身此劲猛烈异常用于不知太极拳劲或知而不精者最为灵验。此劲练成也不容易而且也为艺高者所不取。因为劲时全都暗昧不明殊非大丈夫所为。相传昔日班侯人能使人双足离地一跃腾出三丈六尺。在今人看来杨的功夫可谓高但其父杨露禅反不以为是其理在于他的劲实含有断冷性而非光明磊落用心意巧。

    抖跳劲是当己劲与敌劲粘住时即用腰腿劲抖拍敌身则双脚腾起亦应之而拍于地如拍球一般。更奇者先拍若干下再以长劲之敌被出后亦能腾跳若干下此劲非常奥妙。

    劲中除借劲、钻劲外其它诸劲在未前都须有化引拿。拿之得势方能言不然也无效。这一点对于初学者较为困难但一劲通后其它劲也可通没有精一劲而不能使用其它劲的。

    学习者初习劲时应当先知劲路:人的全身何处为根何处为枝何处为叶;人的上身何处为根何处为枝何处为叶;人的下身何处为根何处为枝何处为叶。就人的全身而言足为根身为枝头为叶;人的上身肩为根肘为枝手为叶;人的下身腿为根膝为枝足为叶。所以拿人人须先制其根是谓登堂入室亦即摧敌摧根。能明白这一道理方可人否则犹如缘木求鱼终不可得。

    以劲人时必须把握三个要点:一机势;二方向;三时间。机势即己势顺而敌势背敌之重心偏于一方显露其焦点。换言之敌的重心已歪身上有一部份呆(即拗住其一点)同时其气上升方向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正或隅必须随敌之背向而。时间须恰当其时敌应在其旧劲已完新劲未生之时(呆时)或后退时不可或早或迟早则敌势未完易生顶抗之弊迟则敌已觉而生变化。此三者不可缺一。如知机势而不知方向易犯落空或与敌相顶之弊但知机势与方向而不知时间也易犯顶抗或之不足等弊。三者俱全掌握得当则人甚易犹如弹丸脱手无往不利。反之势虽然猛烈也不会有太大效力。

    此外顾及了机势、方向和时间外还要注意己与敌的距离。过远则劲不能达太近则己劲被闷闭不能出。而且劲的高低上下也有关系人低我低人高我高人过低则其上部人过高则其中部或下部而敌身躯的高矮、大小轻重也须留意。一般对矮者宜其上部;高者宜其中部、下部之间;上下轻重相当者宜其中部;上轻下重者宜其下部;上重下轻者宜其上部。这种轻重可于推手时用沾粘劲和引化劲探知。的位置有时其虚而不能变化处有时用手指引出其力再用掌之。总之虚虚实实先使敌意气散乱引出其焦点然后之。并随屈就弯人屈则随其屈以之人弯则就其弯以之可随机运用。一般艺高者自己的焦点很小但现对方的焦点却很大并且在敌方身上任何地方都能引出焦点而之同时自己身上的任何部位都能人而且其人又可在一刹那之间随引随令人惊羡不已。

    劲时应求周身一致并且出于不知不觉。者本身自觉愈无劲而受者愈觉沉重。反之本身自觉出劲很猛但被击者并未受到如其理想中的重量其原因在于者自觉有劲其劲并未全部透出;其自觉无劲他的劲却要象射箭一样曲中求直应当完全吐出力量不要稍停留于手臂中。就而不畅者而言其多有三停比如在上肢一停于肩穴二停于拐肘三停于掌根;在下肢一停于髋二停于膝三停于踝;在身体中部一停于胸二停于腹三停于丹田。多由姿势和动作不正确引起。

    在人时应保持尾闾中正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坐腕伸指两臂直而不屈(内劲如九曲珠之成一大珠式)同时将背脊骨稍加凸出并坐腰松胯如枪弹出堂之状。但坐腰不能向后向后则劲缩于后而不能前。

    劲中内部气的运用有二:一由前往后俗称由先天往后天是为丹田气沉再由丹田逼出贯于四肢;另由后往前俗称由后天往先天是为气贴脊背再由脊背而出贯于四肢。人之劲一如抛物欲抛则抛切不可稍有要抛不抛的疑虑。如果有此疑虑意气易断意气既断何能人?所以人时须敛气凝神目视对方。太极拳论‘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正是此意。须知神之所在意气随之劲虽出而意气依然不断正所谓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

    艺高者能随化随其中含有一个小圆圈功愈深则圈愈小半圈化而半圈因此常不见其形此即所谓进即是退退即是进收即是放放即是收。相传昔日杨健侯一日坐在庭中手持烟筒吸烟其徒前趋请益于是命徒用拳尽力击其腹部在其徒击来的拳即将触到时杨在一笑一哈之际将腹一鼓其徒竟跌出庭外杨却仍然安坐吸烟仿佛什么事都没有生而杨之徒被之后竟不明由何劲而被抛出。杨之长子少侯在金陵时曾遇一疯犬犬扑其腿在将及未及之际他用膝一屈犬即腾出数丈。这都是上乘劲的妙用可谓神乎其技。

    十、借劲劲为太极拳中奥妙无穷的上乘劲力非艺高者不能应用。而因借劲的人更是无引无拿其间仅含有少许化劲可以随到随不加思虑其度犹如风驰电掣。人时乘人之势借人之力高来高往低临低去无须觅其焦点背势能使敌在不知不觉中被出。

    更令人称奇的是敌来亦去敌不来亦往来势愈大则被击之劲愈猛。打手歌中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正是借劲的妙用。能借劲则力小可挫力大弱者可攻强者如果更能精于此功则人的任何部位都可借力而自己的任何部位都可人。只是人时必须腰腿一致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用意气出。

    借劲也要顾及时间不可或早或迟早则敌劲未出无法借力迟则己身已被击中无能为力。最恰当的时间是敌劲将出还未全出或将到而未全到之际就在这一刹那间借劲才能有效。犹如人之入室一足正将踏入而室门忽闭人不仅无从入内反而被门叩出。又如人说话正待开口音时将口掩住口被掩扪气阻音塞则话语被阻。由此可见借劲的学习并非易事如果能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就可以说进入了太极拳的上乘境界。杨家父子的功夫就达到了这一境界他们所之劲就是这种借劲。

    十一、开劲‘见入则开‘意即见人劲来时即化开。开劲是方劲有开展之意用以达人之内门其势非常勇猛。用时与身法、步法关系密切距离也不能太远太远则不能运用。开时须用腰腿劲并配合意气。力的部位并非只用于手臂如果仅用手臂硬开就会呆钝。

    开劲与劲应配合使用当开至适当程度恰到好处时就应当立即转为劲。否则开劲太过则己劲易断就会失去效用而开劲不足反被敌所乘。总之开的最佳程度应开至己顺人背时为止。

    应用时开之得势即可直迫敌身任意所为。但艺高者往往故意自开其门任敌进入待敌深入即乘机反攻。此种反施之法合于老子所谓欲取姑先予之的用意。又与窃贼盗物相同如果不入室内何以捕之?待他入室内将盗财物时再捕他即容易又合理。

    开劲在十三势拳架子中应用很多如提手上势、白鹤凉翅、如封似闭等学习者应加以体悟。开劲不仅可以化人也可以人其人含有掤意所以开后就须不就会失去战机。

    十二、合劲开的反面为合俗谓一阴一阳。一开为阳一合为阴有开必有合有合必有开所以开合二字有连带关系。顺去则合即乘敌去合之之谓。合为圆劲亦即紧凑之意。合时用腰腿劲须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气贴脊背。在十三势拳势中如提手上势手挥琵琶、如封似闭、合太极等都有合劲之意。

    合劲在太极拳中非常重要劲时多含此意。如果能将周身的气合而敌的焦点则敌无不受创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谓‘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就是指劲时合众气一鼓而出如九珠合而为一。因为劲没有合气的前提则气不能凝不凝则散亦无效。

    十三、提劲提即提上拔高之意亦即太极拳中沾之一字。其效用在于拔敌之根使其重心倾斜敌重心既歪其势必败。只是提时本身体重大的人提体重轻的人较易反之较难不用巧法难以凑效。

    提的巧法即乘人不知不觉时往前进步用腰腿劲向上沾提使人在不知不觉间重心倾斜。提时要用腰腿非用手提手提则重而笨易被人觉。所以提的时候足部当取稳实丹田气松虚领顶颈气贴脊背尾闾中正敛气凝神眼神注视对方大有拔山提岭之势。此外对于方向、距离、身法及步法应该根据对方的情况而变化得机得势而提之否则也是无效的。运用者如能做到随机应变一旦提之得势并加以后引则无论何劲都可击敌没有不被出的此即打手歌中所谓:‘引进时落空合即出。‘提劲难度较大非艺高者不要使用否则反会被人乘虚而入弄巧成拙学者不可不注意。

    十四、沉劲沉与重人们都以为是同义实际上并非如此。重为有形沉为无形重为呆而滞沉劲活而有似松非松、似紧非紧之形与重绝不相同。人们在学习推手时对于沉、重、轻、浮大都不能分辨清楚所以易入歧途。有鉴于此特将‘沉重轻浮‘四字含意详析如下供学习者参考。

    运用中双重为病其因在于填实填实则气闭力呆;双沉不为病因为它能活泼变化;双浮为病由于飘渺;双轻不为病因其自然轻灵但轻浮则不同亦为病;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才为病因半者半有着落偏者偏无着落偏无着落则失方圆半有着落不出方圆;半沉半浮为病它失于不及;偏浮偏沉为病它失于太过;半重偏重为病它滞而不进;半轻偏轻为病它灵而不圆;半沉偏沉为病它虚而不实;半浮偏浮为病它芒而不圆。那么怎样才算适度呢?双轻不进于浮是乃轻灵;双沉不进于重是乃离虚。这两者才算最佳境界。总之内须轻灵不昧而外气清明能留于肢体才算正法。劲能沉则人更有威力出也更猛因丹田之气由背而臂而手达于敌身使敌腾空跃出犹如拍球拍得愈急球升得愈高。此劲颇猛为劲中的重要劲力之一。太极拳论中所云:‘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其根自断乃壤之而无疑。‘即上述大意学习者应详加揣磨。

    十五、掤劲掤劲在推手中非常重要。推手时如果没有掤劲一搭手后就会被对手压制而无以相抗。但掤敌不仅用手臂须用腰腿再加以意气使敌不易攻入此为防守之法。如果想敌则在未掤之先应往后向下用引劲诱敌使其劲出而显露焦点然后再借其劲而掤之无不获胜。否则对方势必空虚无处借劲也不能掤劲。

    掤的位置以人的关节或拗处为佳这些部位一旦掤住对方不易化脱。掤上手后掤至适当时机就须击不然难以制住对手也达不到制敌的目的。掤人时要凝气敛神眼神注视对方如果掤东视西则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十六、捋劲捋即一手(掌缘近腕处)沾人腕部一手(肱部)粘人臂将其捋至己身后。捋劲可以补其它劲的不足因为其它劲敌多往后跌出如果对方已注意这一弱点故意将重心前倾不使身体后仰这时就应用捋劲乘其前倾即引捋之使敌前倒而跌至己身后方。

    然而功夫浅没有沾粘劲者不宜用此劲如用易被对方乘隙而直入。即使有沾粘劲者如果捋之不得其法也多不能克敌。其原因有二:一是不能引敌。在未捋之前须故意先用掤劲掤则对方必起抵抗有此抵抗力借力引之方可捋;二是不明捋的方向。初学者捋的方向多用直线这对于艺高者可借助身法、步法而捋之如果是技艺不精者不如用3o度左右的斜角线因直线捋的劲易被滑脱斜线捋可借人之劲。

    捋的关键动力在于腰腿与意气而非手臂。在捋之初己身腰腿应略上升掤至胸口前人背己顺时坐腿松胯转腰而捋之。这里时机很重要捋得太过不能未到亦然。因为太过则势尽亦无能未到难以得势。以捋劲时须全身精神贯注眼神更须注视对方即使对方跌倒亦须注视不怠此即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所谓:‘劲断意不断。‘捋劲在推手中甚为重要不能捋就不能使对方前俯更不能移动其重心重心不动取胜难矣。

    十七、挤劲挤即用小臂挤击人身为推手中的主要动作之一。挤时不可过高或过低。挤生于敌捋己之后所以要想挤之势足先要故意让对方捋足然后迅变势挤之。挤也可用于对方靠之后但挤不能用手臂之力而要用腰腿劲再加以意气。其姿势应圆满不要生棱角顶悬身正沉肩含胸尾闾收住。上体勿向前俯以免重心倾斜。如果用力挤则己臂反易为敌借劲。所以艺高者能将气贯于对方的足部使人处于背势身体不得自由其可用长劲、沉劲、截劲等。

    通常初学推手时在四手中多缺挤一手使推手盘圈不甚圆满学练时应加以注意。

    十八、按劲按是指用单手或双手按人身体。按以顺步为得势否则不易成功。按中有开合之意并含有由前往后的纵向圆弧动作。如果只是直按既不会有太大的效用也易为人所制。

    按的开合须手足相应前进后退有升降之势。艺高者用按法以起步为虚落步为实虚则为引实则为。按需用腰腿劲并加以意气眼神注视对方虚领顶劲。按时度要适中不可太快太快反易被对方借劲。如果按时能借腰腿的前伸手臂蠕蠕按出人必觉累而受制。按时需顶悬身正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坐腰松胯收住尾闾。上身不要前俯俯则重心向前易被捋出所以要谨慎。艺高者按人大都在其真劲未之前即可让对方势背自动倾仰跳跌。按的劲也有长劲、截劲、沉劲之分运用者应当随机选择灵活运用。

    十九、采劲采即以手抓对方手腕或肘部往下沉采其效用与捋相似可在敌重心前倾时乘机施以采劲使其更向前倾。采时劲并非在手如只用手劲采功效小采时应用腰腿劲并加以意气。采的得势能使对方头昏眼眩重心上浮身体抬起。当对方被采得重心上浮脚下无根时即可施以劲将其出。

    应当注意采人不可采两边因为只一边可使对方重心偏于一方易被采倒。如采两边对方重心不偏可顺势借劲稳定重心化解采劲。采时也不能用劲太轻轻则易被对方借劲所以不采则已采则必须采足令其无法借劲猝不及防。

    采时自己要保持身体中正沉腰坐腿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气沉丹田眼神下视太极拳论中所谓‘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就是这个意思。十三势拳架中海底针一势就是采的运用。海底针后连以扇通背是采后随之意。

    二十、挒劲挒劲在太极拳中运用不多所以知之者甚少与掤、捋、挤、按、采、靠等劲相比更不为人所熟悉。但此劲很重要习者不可不知。比如自己处在倾仰势背之际想转顺争取主动就要运用此劲其它劲做不到这一步。

    挒劲用在捋或采之后其方法是一手按住对方的臂另一手即用手背反挒人之领际使对方后仰倾跌。如果自己被对方用野马分鬃制于势背后仰时就可用挒法转为顺势并反借其势使对方后仰。这正是艺高者所谓:‘吃什么样还什么样彼欲使我仰跌我即以仰跌还彼也。‘挒又分横挒、采挒等法都须用腰腿之劲而不用手劲。用时应注意与对方的距离不可过远远则无效所以要用步法、身法以调整距离才更为有效。此外用时还要防己内门否则弄巧成拙反被人乘隙而入。

    廿一、肘劲用手击人(包括指掌拳腕)应有相当距离太远易犯手未到而劲已断之病过近则势闭而不能。所以要弥补此缺点在距离过近而不得势时只有用肘劲相助。

    肘为人的二门较手短之得势也较手猛可直攻人的心窝可谓毒手。肘劲时应肘膝相合用腰腿劲再加以意气。身体保持正直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闾收住。眼神注视对方也是主要条件之一。

    大捋中的肘含于人捋己时用肘还击。推手中的肘含于分开人手之时一手抓住对方手另一手用肘击其胸部。

    应当注意此劲虽然凶猛但用不得法反会被对方借势。所以用时应多加注意。

    廿二、靠劲靠指用肩靠对手胸部其势比肘更为凌厉。靠劲一般用于己身与敌距离极近肘被闭而不能劲时。靠时自己身法要中正肩与胯合不能用肩硬撞敌身而是在己身与敌皮肤稍有接触之际用腰腿劲再加上意气靠之靠时或上或下要随机而行。此外自己的身法、步法也应注意。顺步须插入裆内成丁字形否则不能得势。

    靠在大捋中运用得较多学练者极易明了。靠时应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尾闾中正眼神注视对方就是对方已跌倒亦须注视不怠。同时更要注意防护自己的面部及所靠的手臂否则一有疏忽易被对方击己面部或被对方抓拿手臂所以靠时另一手要护于靠敌的手臂肘弯处以防不测。能自如地运用靠者即使身瘦劲小者也可以攻击力大之人因为肩比手劲、肘劲更大所以威力也更大。

    廿三、长劲长劲即柔慢而伸长之劲可用于手臂、肘、肩、腰、胯、膝、腿、足或全身各个部位。在推手中在引拿人之后将己劲渐渐伸长于敌身焦点之上如果对方向后化我之劲当其化至不能再化时势必腾出。如果劲时遇到对方阻挠则己劲应绕曲线前进随其势勿丢勿顶有隙则进仿佛一线穿九曲珠劲大线折不能进劲小遇阻也不能进非随其曲弯之势以巧劲穿之不可。十三势行功心解内所谓‘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正是此意。

    劲时应沉肩垂肘尾闾中正用腰腿劲并配合意气而。艺高者用长劲通常先用截劲再参以长劲或先用长劲至敌将出未出时补以截劲。先截后长则对方先倒退退至长劲完时即腾出;先长后截则对方先腾出后倒退。因为先后所之劲都蓄于敌身先入后出后入先出譬如弹簧施加的劲越大反弹的劲也越大施加的劲越小反弹的劲也越小非反弹至尽处不止。太极拳的奥妙也在于此。所以练习太极拳者对于长劲不可不知。

    廿四、截劲截劲又名刚劲可用于手、臂、肘、肩、腰、胯、膝、腿、足或全身各处其作用全在引人落空在对方已知受力但不能变化之际随即对其中心劲所以其势快而短促被击之人跌势甚猛。

    劲之时应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闾中正敛气凝神用腰腿劲并加以意气眼神注视对方就是对方被击倒仍要注视。

    此劲出有弧线及直线两种形式要随势应用。初学者要运用自如实不容易应多加揣磨、研练。

    廿五、钻劲钻劲即入劲在与敌皮肤相触时以指或拳出击如钻之入木旋转而入。此劲非常勇猛可以击伤人的内部。

    钻劲时应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全以意气出。此劲还可以破人内功如气功闭口功之类确系太极拳中的专长劲。钻劲运用的位置极易伤人所以初练者可不必探究以免伤人。这里也从简叙述。

    钻劲的练法及人的位置和穴道要经名师口授心传否则难以掌握。(注:关于此劲的用法由于年代久远现无从细究故不能详述。整理者。)

    廿六、凌空劲凌空劲奥妙无穷近于神秘非亲眼目睹难以置信实乃一种精神上的作用。艺高者此劲时仅须口中一哈对方即双足离地而后退大概是因为被者精神已被者所吸引无法抵抗。对此被者如果已先知沾、粘等劲在对方一哈之后即由感觉而后退者也不会产生效果。对于此劲学习者可不必深求仅做游戏看待即可。

    相传建侯、少侯父子能吸引烛火近尺一手隔之火光遂熄这是凌空劲中的一种。据悉此种功夫今天已经失传。

    以上为太极拳中的主要劲力或粘或走或引或化或拿或均为常用的劲力。此外还有拨劲、搓劲、撅劲、卷劲、寸劲、分劲、抖擞劲、折叠劲及擦皮虚临劲等种类甚多因非必需故从略。

    总之功夫先练开展后练紧凑紧凑得法再研究尺寸分毫由尺而寸、而毫达乎缜密才能不动而变。至于用法能懂、能化、能拿、能后则太极拳中任何一势一式或另一种散手法以至少林拳中的一着均可参入应用。只须分清外门、内门上中下三部得机得势随机运用不必拘于一式或一法中。学习者如欲彻底了解各种劲非由艺高名师口授心传不可本章所述仅是概要。

章节目录

小寒资料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心随梦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论劲-集安组织成员国,小寒资料集,笔趣阁并收藏小寒资料集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